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顽固性心动过速和室颤
- 格式:ppt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25
胺碘酮用法用量
胺碘酮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心律失常,包括室性
心动过速、室颤和室性心律失常等。
在临床应用中,合理的用法用量可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概述
胺碘酮是一种多通道抑制剂,可以抑制多种类型的离子通道,包括钠通道、钾
通道和钙通道,从而延长心肌细胞的去极化时间,减缓心率并抑制心室的早复极化,有助于恢复心律。
适应症
胺碘酮适用于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但不限于室性心动过速、室颤、室性
心律失常等。
用法用量
•持续静脉泵入:初始剂量通常为1000毫克 - 1500毫克,速度为0.5毫克/分钟,用量可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调整。
•静脉推注:推注速度不超过30毫克/分钟,一次用量通常不超过150毫克。
•口服:初始剂量为200毫克 - 400毫克,每日2-3次,维持剂量通常为200毫克 - 400毫克,每日1-3次。
需注意事项
1.使用过程中需监测心电图、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及时调整用药量。
2.不推荐胺碘酮与其他类似药物联合使用,以避免不良反应。
3.肝功能异常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使用本药时应特别小心。
4.哺乳期妇女慎用,孕妇禁用。
综上所述,胺碘酮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在使用过程中,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谨慎合理地选择用量和用法,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以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安全。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适应证】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的心律失常, 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 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的心动过速;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用法用量】由于药学原因, 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的浓度不宜使用。
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
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他制剂。
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
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 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 同时进行精确的剂量调整。
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 可以按照下表的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2mg/ml, 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 需持续滴注。
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速, 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 溶于100ml的葡萄糖溶液给药。
需10min给药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维持滴注的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
第一个24h的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
然而, 在临床对照研究中, 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 与增加低血压的危险性相关。
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
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 无论病人的年龄, 肾功能, 左室功能如何, 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
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的经验有限。
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
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 浓度超过3mg/ml时, 会增加外周静脉炎的发生, 如果浓度在2.5mg/ml 以下, 出现上述情况较少。
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的, 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 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 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 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 建议应用不含DEHP的PVC或玻璃器具, 于应用前临时配制和稀释可达龙的输注溶液。
体外电除颤无效的室颤相关心脏停搏的心肺复苏。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适应证】当不宜口服给药时应用本品治疗严重得心律失常,尤其适用于下列情况:房性心律失常伴快速室性心律;W—P—W综合征得心动过速;严重得室性心律失常;体外电除颤无效得室颤相关心脏停搏得心肺复苏.【用法用量】由于药学原因,500ml中少于2安瓿注射液得浓度不宜使用。
仅用等渗葡萄糖溶液配制。
不要向输液中加入任何其她制剂.胺碘酮应尽量通过中心静脉途径给药。
可达龙个体差异较大,需要给予负荷剂量来抑制危及生命得心律失常,同时进行精确得剂量调整.通常初始剂量为24小时内给予1000mg可达龙,可以按照下表得用法给药。
可达龙注射液推荐剂量/ml(可达龙注射液浓度超过2mg/ml,需通过中央静脉导管给药),需持续滴注.当发生室颤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得室速,可以追加可达龙注射液150mg,溶于100ml得葡萄糖溶液给药.需10min给药以减少低血压得发生。
维持滴注得速度可以增加以有效抑制心律失常.第一个24h得剂量可以根据病人个体化给药。
然而,在临床对照研究中,每日平均剂量在2100mg以上,与增加低血压得危险性相关。
初始滴注速度需不超过30mg/min.基于可达龙注射液临床研究经验,无论病人得年龄,肾功能,左室功能如何,维持滴注达0、5mg/min能谨慎地持续2至3周。
病人接受可达龙注射液超过3周得经验有限.可达龙注射液应尽可能通过中央静脉导管滴注。
可达龙注射液于5%葡萄糖溶液中,浓度超过3mg/ml时,会增加外周静脉炎得发生,如果浓度在2、5mg/ml 以下,出现上述情况较少。
所以如需静脉滴注超过1小时得,可达龙注射液浓度不应超过2mg/ml,除非使用中央静脉导管。
在应用PVC材料或器材时,胺碘酮溶液可使酞酸二乙酯(DEHP)释放到溶液中,为了减少病人接触DEHP,建议应用不含DEHP得PVC或玻璃器具,于应用前临时配制与稀释可达龙得输注溶液.体外电除颤无效得室颤相关心脏停搏得心肺复苏。
根据胺碘酮得给药途径与考虑到该适应症得应用状况,如果能够立刻获得,则推荐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否则,使用最大得外周静脉并以最高得流速通过外周静脉途径给药。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26例临床观察薛文清魏嘉勋(新野县中医院,河南新野473500)关键词胺碘酮;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中图分类号R54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983(2011)01-0018-02我院于2007年1月~2010年6月对26例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采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为我院静脉应用利多卡因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VT)和/或心室颤动(VF)(反复发作VT和/或VF30s)住院患者。
男17例,女9例。
年龄23~83岁,平均(562101)岁。
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5例,急性心肌梗死17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急性心肌炎1例,特发性室速1例。
除外药物和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尖端扭转型室速。
12治疗方法静注胺碘酮(商品名Cor-darane),首剂3~5mg/kg加生理盐水20m l稀释后10~15m i n内注入,随后以10~15mg/ m in静脉泵入维持,若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可每隔30m i n再静注70~150mg的追加负荷量。
在静脉用药的同时口服600~1200mg/d一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至200mg/d维持。
13疗效评定用药期间,持续心电监测及血压监测,每日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并测定Q-T间期及Q-T间期离散度(Q-Tc),以室速和室颤终止不发作,或室速发作次数减少90%以上为有效。
病人出院后随访半年,常规复查心电图。
2结果21疗效1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例死亡, 16例用药后24h内心电监护示无发作;5例陈旧性心梗后陈发性室速患者应用胺碘酮后,经监测,室速发生率减少90%以上;1例特发性室速者无效,后转入郑州大学一附院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和1例心肌炎患者均有效。
22副作用所有患者用药后,均未见明显的Q-T间期延长和心功能不全。
1例口服胺碘酮600mg/d出现恶心、纳差,当减量至200mg/d,症状消失;2例出现静脉炎,改用深静脉给药后,原静脉炎消失;3例出现血压偏低,经静脉予多巴胺后收缩压>90mm H g;5例出现心动过缓,胺碘酮静脉减量后,24h恢复正常;Q-Tc 变化:用药前Q-Tc412126ms,用药后Q-Tc423128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救应用【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快速心律失常急诊抢救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08~2013年因在本院急诊和住院并伴发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53例。
首剂静注负荷量胺碘酮150 mg,5~10 min缓慢稀释注入,若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可间隔15 min后,再静注150 mg,随后前6 h以10 mg/min维持静滴,后18 h以05 mg/min,24h 总剂量600~900 mg。
对于伴发频发快速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速、室颤,先进行直流电除颤,胺碘酮首剂静注负荷量300 mg后以10~15 mg/min维持静滴维持。
结果胺碘酮终止快速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908%,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转复率为925%(124/134),室性心动过速转复率为736%,副作用少。
结论胺碘酮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关键词】心律失常;胺碘酮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临床表现,可发生在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及心力衰竭患者。
其中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恶性心律失常是心内科急症,往往导致血液动力学障碍,诱导泵功能障碍、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死亡率较高。
因此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是治疗成功关键。
胺碘酮问世以后,大量文献报告其在抗各种快速心律失常方面的疗效而颇受广大医生接受。
本文回顾性总结静脉使用胺碘酮在急诊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急救应用体会。
1一般资料11患者资料收集本院2008年8月至2013年2月住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种快速心律失常而接受盐酸胺碘酮静脉使用(商品名可达龙)治疗的患者153例。
男88人,女65人,年龄平均(527±269)岁(8~82岁),其中>60岁以上者93例(607%)。
器质性心脏病有121例(占总数791%),包括冠心病(chd)14例、高血压病(eh)18例、扩张性心肌病(dcm)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vhd)20例、肺心病5例(phd)、甲状腺性心肌病(thd)8例,病毒性心肌炎1例,中毒性心肌炎雪卡中毒例(雪卡毒素1例,一氧化碳中毒1例),电解质紊乱3例。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摘要】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的疗效。
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发作室性心动过速和室心颤动的8例患者,经连续3次有效放电除颤并在加用肾上腺素后再次未能成功复律者应用静脉胺碘酮。
即刻用胺碘酮注射液150mg静脉注射,然后再次除颤。
如仍无效可于10~15分钟后重复追加150mg。
心室颤动转复后,静脉滴注维持量。
在初始6小时内以1 mg/min速度给药速度给药,随后以后0.5mg/分钟静注泵入维持3-4天,对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中止后仍有频发室性早搏者,同时口服胺碘酮,观察其疗效和副作用。
结果 8例病人在用药的24小时内持续性室速和室颤全部得到控制,1例出现一过性窦缓,无1例死亡。
结论初步观察认为静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安全有效,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胺碘酮心肌梗死心动过速室性心室颤动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081-01胺碘酮为典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
能特异性抑制整流性钾电流,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消除折返激动。
同时具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和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减低窦房结自律性,延缓房室传导,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
大剂量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已被临床证实安全有效[1]。
我们对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vi)的患者应用大剂量胺碘酮治疗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2010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反复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用大剂量利多卡因无效、反复多次电除颤仍不能维持窦性心律的8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电除颤11次。
8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45~82(62.1±9.2)岁;梗死部位:广泛前壁2例,前壁2例,前间壁1例,下壁2例,非st段抬高心梗1例;3例未做冠脉血运重建,5例患者室性心动过速和室性颤动发生于急诊做冠脉支架植入术中。
胺碘酮与西地兰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急诊危重症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病理生理变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抢救和治疗的重症情况。
快速心律失常是急诊危重症中常见的一种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胺碘酮和西地兰是两种常用于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药物,本文将对它们在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胺碘酮和西地兰都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和药效特点有所不同。
胺碘酮是一种复合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具有多种作用机制,包括抑制钠通道、钙通道和钾通道,同时具有抗肾上腺素能和抗组织胺的作用,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
而西地兰则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它通过阻断心脏细胞内的钙离子通道,降低心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从而稳定心率,适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
在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中,选择合适的药物至关重要。
胺碘酮和西地兰在治疗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效果如何呢?下面将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
我们来看胺碘酮的治疗效果。
胺碘酮在心脏骤停、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等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较好的效果。
其作用机制复杂,能够同时影响多种离子通道,因此对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均有较好的疗效。
胺碘酮还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一次给药即可维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效果,适合于急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
而且,胺碘酮还具有抗肾上腺素能和抗组织胺的作用,能够抑制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心肌的耗氧量,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心血管急症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我们来看西地兰的治疗效果。
西地兰主要用于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其作用机制为阻断钙通道,减慢心脏传导速度和降低心室肌肉的兴奋性,从而稳定心率。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西地兰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显著,能够有效地控制快速心律失常的发作。
西地兰还具有较快的起效时间和短暂的作用时间,适合于需要迅速控制心率的临床急诊情况。
胺碘酮的剂量和使用方法AEWCG-指南2007-06-01 10:14:07 阅读4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①心脏骤停患者如为室颤或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初始剂量为300mg溶于20~3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内快速推注,3~5分钟后再推注150m g,维持剂量为1mg /分钟持续静滴6小时。
非心脏骤停患者先静推负荷量150 mg(3~5mg/kg),10分钟内注入,后按1~1.5mg /分钟持续静滴6小时,以后根据病情逐渐减量至0.5 mg/分钟维持18小时,最大剂量为10分钟内15 mg/分钟。
对反复或顽固性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必要时应增加剂量再快速静推150mg。
一般建议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由于胺碘酮的使用需要一些时间,在使用时不应该耽误第4或第5次电击或后来肾上腺素的使用。
②有研究表明,胺碘酮相对大剂量(如125 mg/小时)持续24小时(全日用量可达3g)时,对心房纤颤有效。
对房颤可以使用125m g/小时的高剂量,持续静滴24小时。
③其他心律失常可以使用150mg静推10分钟,随后按1mg/分钟的速度静滴6小时,再减量至0.5 mg/分钟持续静滴18小时,对心律失常复发患者可以追加给药150 mg,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有关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临床医生应用胺碘酮实用指南临床医生应用胺碘酮实用指南Nora Goldsc hlager,MD;Andrew E. Epstei n,MD;Gerald Naccar elli,MD;B rian olshansky,MD;Braman Singh,MD;北美起搏电生理协会临床指南委员会苏加林译任自文审校胺碘酮已经成为了治疗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药物,无论住院患者短期应用还是门诊患者长期应用,都是如此。
电除颤、胺碘酮在心脏性猝死抢救中的应用吕超强【摘要】目的研究在治疗心脏性猝死抢救中应用电除颤、胺碘酮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来我院收治的3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在抢救过程当中使用电除颤、胺碘酮结合,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抢救的34例患者中,8例抢救复苏成功,成功率为23.53%,与科室内以往统计记录资料相比较,成功率高出12.31%.结论在抢救治疗心脏性猝死患者时,立即采取电除颤处理,使用胺碘酮静脉滴注,可有效防止心脏骤停,可预防心室的心律紊乱、心律失常再度出现,降低心电传导异常情况,并且能保护心肌细胞,促使抢救成功率提高,在临床抢救工作中可推广应用.【期刊名称】《心电图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6(005)004【总页数】2页(P95-96)【关键词】电除颤;胺碘酮;心脏性猝死抢救【作者】吕超强【作者单位】528000 佛山,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男性22例,女性12例,年龄22岁-80岁,平均(55±4.5)岁,体质量42 kg-76 kg,平均体质量(59.75±6.80)kg。
其中冠心病18例、肥厚型和扩张型心肌病3例、心脏瓣膜病2例、心肌炎2例、冠状动脉异常3例、肺心病4例、肝癌晚期2例。
1.2 方法相关抢救治疗方法:首先按常规给予肾上腺素1 mg,使患者呼吸加快,心跳和血液流动速度加快,瞳孔放大,激活身体机能,通过静脉注射阿托平1 mg,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处理,球囊呼吸仪器支持呼吸,同时给予患者瞬时高能脉冲,脉冲维持时间为5 ms,双相波150 J电能进行电击除颤,给予患者胺碘酮150 mg进行静脉注射后,维持30 mg/h进行静脉滴注。
对患者心室颤动、心室频率等进行密切观察,经过首次电除颤后心律紊乱仍未得到正常恢复者,可进行持续胸外心脏按压、给予呼吸支持,二次给予肾上腺1 mg、2%碳酸氢钠50 mL、用于解除呼吸抑制和催醒的纳络酮0.8 mg先后静脉注射;密切关注心电情况,心室颤频加快后,二次给予患者双相波200 J电能进行电击除颤。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和传导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迅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置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
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的生活。
因此术后患者应做好心理护理、体位护理、生命体征观察、起搏器工作状况分析、伤口护理、饮食及排便的护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出院后的日常生活指导、日常生活注意、随访指导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消除顾虑,使其以积极正确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即使出现一些异常情况,也能尽早争取时间治疗。
2术后护理2.1心理护理应加强术前心理护理。
患者思想顾虑多,心理负担重,情绪紧张,因此心理护理应从术前开始,术后在不影响患者休息的情况下,或利用治疗时多交流、多倾听、多解释。
向其解释安装起搏器后因心率较前增快而感到不适属正常现象,不必担心,不必有更多顾虑,如果顾虑、担心已影响到正常休息,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适当镇静剂。
2.2体位护理术后24h内绝对卧床,可取平卧位,这样可使右心室损伤处形成足量的胶原纤维包牢电极头,防止电极脱落。
72h后跟据病情可否下床,在室内轻微活动,这样可防止下肢血栓,可指导患者尽量左侧行事(把一些生活必需品,如水杯、尿壶、毛巾、纸张放在左侧),一周后同时指导患者做上肢及肩关节前后适当运动(防止做外展运动),这样可有效减少肩关节粘连,在此必须注意禁止激烈运动及负重。
2.3伤口护理术后伤口包扎后用砂袋压迫6へ12h,每天换药1次,观察有无渗血、感染以及足背动脉搏动、足部皮温情况,应保持局部敷料清洁干燥,严格的无菌环境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的重要因素,如有敷料渗湿、脱落应及时更换,护理记录单上也应详细记录伤口及动脉搏动、足部皮温情况,交接班时严格按照床头交接的制度执行。
4生命体征的观察每6h测体温1次,连测三天体温正常后改为一天测1次。
胺碘酮联合大剂量参附注射液治疗顽固性室颤1例
安洪泽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5(8)22
【摘要】患者,女性,68岁,农民,因间断发憋、气短3年,加重伴恶呕2天于2013年5月5日5时50分入科。
3年前在我院以"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治疗后好转,规律口服强心、利尿、扩管、扩冠等药物。
病情反复发作且渐加重,于入院前2天无诱因再次出现喘憋、气促、难于平卧,夜间阵发呼吸困难,伴胃脘部不适,恶心、呕吐,无胸痛及胸闷。
查体:T 35.8℃,P 70次/min,R 21次/min,BP 140/110mm Hg。
神清语利,喘憋状,
【总页数】1页(P120-120)
【作者】安洪泽
【作者单位】河北省容城县中医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1.7
【相关文献】
1.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顽固性室速和室颤2例
2.胺碘酮和硫酸镁联合治疗顽固性室颤的病例分析
3.大剂量胺碘酮静脉注射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
4.急诊大剂量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的疗效观察
5.大剂量胺碘酮静注在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中的临床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