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管理-第一章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 精品
- 格式:ppt
- 大小:476.50 KB
- 文档页数:29
国民收入核算培训讲义1. 介绍国民收入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对国民经济活动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揭示经济发展的总体状况和趋势。
本讲义将介绍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概念、核算方法和应用。
2. 国民收入的概念国民收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参与者通过生产和经营活动取得的全部收入。
国民收入的核算范围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及转移收入等。
2.1 GDP与国民收入GDP(国内生产总值)是国民收入核算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内所有常住单位(居民单位和非居民单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国民收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 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 资本所有者的权益所得 - 政府的税收与补贴2.2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国民收入是经济体整体的收入,而个人收入是指居民个体通过各种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
国民收入与个人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和差异,其中主要的差异在于个人收入可以包括非经济收入,而国民收入只包括经济收入。
3. 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民收入核算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产出法、分配法和支出法。
产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统计,计算出各个产业部门和经济行为主体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
通过产出法计算出来的国民收入是通过生产活动取得的收入总和。
3.2 分配法分配法是通过对各个经济行为主体的收入来源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分配法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和转移收入等方面的统计。
支出法是通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使用进行统计,计算出国民收入的总量。
支出法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和政府支出等方面的统计。
4. 国民收入核算的应用4.1 宏观经济分析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提供宏观经济分析所需的数据和指标,可以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和趋势。
通过对国民收入的核算和分析,可以制定经济政策,实现经济增长和发展。
4.2 经济结构调整国民收入核算可以揭示不同产业部门和行业的经济活动和收入情况,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国民收入核算理论专题讲义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含义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二、国民收入的限定三、国民收入加总原则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进入市场的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1、一国的含义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含义2、一年3、生产的4、进入市场的5、最终产品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二、国民收入的限定三、国民收入加总原则一国的含义国民收入定义中的“一国”由两种含义:一是指一国的居民,凡是本国居民生产的收入都算作本国的国民收入,而不管这种收入是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还是在外国领土上生产的。
与“一国”的这种含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指标是国民生产净值(NNP)或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简称GNP);“一国”的另一种含义是指本国的领土,凡是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收入都算作本国的国民收入,而不管这种收入是本国居民生产的还是外国居民生产的。
与“一国”的这种含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指标是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简称NDP)或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一年收入是一流量,核算时必须规定一时间单位。
以年为时间单位,仅仅是由于约定熟成。
生产的以三次产业分类法为准。
所有从事三次产业的活动都是生产性活动,他们的收入都是生产性收入。
募捐、政治宣传、宗教信仰等活动都不是生产性活动,这些活动得到的收入都不是国民收入。
进入市场的国民收入仅仅计算通过市场交换得到的收入。
自给自足的产品或收入不计算在国民收入之中。
最终产品(1)定义:一国生产的不再进入本国生产领域(消费品与出口产品)或者虽然进入本国生产但在本年度未被消耗掉的产品(净投资=净固定投资+新增库存原材料+新增库存产成品+新增在产品)。
(2)撇开中间产品的原因: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因为中间产品的价值已经转移到最终产品的价值中去了。
1、名义国民收入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含义2、实际国民收入3、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关系4、潜在国民收入一、国民收入的定义二、国民收入的限定三、国民收入加总原则名义国民收入是指按现行价格或当年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