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5单元《庄子》选读 1 无端崖之辞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无端崖之辞 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趣灌渎B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 .骛扬而奋鬐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 A 项“趣”通“趋”,B 项“恂”通“瞬”,C 项“鬐”,通“鳍”。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处穷.闾阨巷 穷:贫穷。
B .履危.石 危:危险。
C .惠子相.梁 相:辅佐。
D .益.车百乘 益:增加。
【解析】 A 项“穷”应为“偏僻”之意;B 项“危”应为“高”之意;C 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若能射乎.蹲乎.会稽,投竿东海 B.⎩⎪⎨⎪⎧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 皆惊而.相告也尽垩而.鼻不伤D.⎩⎪⎨⎪⎧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解析】 D 项均为介词,在。
A 项疑问词,吗/介词,在;B 项连词,来/介词,因为;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答案】 D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项伯杀人,臣活.之 【解析】 A 、C 、D 三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饰小说..以干县令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已而..大鱼食之【解析】A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B项“逡巡”在句中指“退却”,C项“风俗”在句中指“传闻”。
【答案】 D6.下列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南冥者,天池也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例句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第五单元第一课无端崖之辞一、夯实双基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垩.(è)漫斫.(zhuó)之郢.(yǐnɡ)人B.逡.(qūn)巡踵.(zhònɡ) 怵.(shù)然C.恂.(shùn)目巨缁.(zī) 期.(qī)年D.腊.(là)之黄馘.(xù) 舐.(shì)【答案】A(B踵:zhǒnɡ,怵:chù,C期:jī,D腊:xī)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
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
C.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D.王说之,益车百乘。
【答案】 C(A—陷,B 趣—趋,D 说—悦)3.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 项:脖子。
B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贷:借钱。
C .鲋鱼来.!子何为者邪? 来:过来。
D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然:然而。
【答案】 A(B 贷:借,C 来:语助词,D 然: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无以为质.矣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 莫不厌.若鱼者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C.⎩⎪⎨⎪⎧ 其于大达.亦远矣樊迟未达.D.⎩⎪⎨⎪⎧ 匠石运斤.成风斧斤.以时入山林【答案】 D(斤:都是指斧头一类的工具)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适矢复沓,方.矢复寓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 何.得车之多也何.以利吾国C.⎩⎪⎨⎪⎧ 君乃.言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曾.益其所不能【答案】 C(A 方:①刚刚,②方圆;B 何:①为什么:②什么;C 乃:竟然;D 曾:①还,②同“增”)6.下列句子中的“顾”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 .庄子送葬,过惠子之墓,顾.谓从者曰。
无端崖之辞本训练满分100分,限时40分钟完成。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题5分,共计20分)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5分)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钅臽没而下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C.破癕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D.王说之,益车百乘2、对下列加点的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 (5分)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5分)(1)臣之.质死久矣( )(2)措.杯水其肘上( )(3)尔于中也殆.矣夫( )(4)莫不厌.若鱼者( )(5)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4、下面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5分)A.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以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B.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依靠写作小说的手段来谋求担任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贤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了!C.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一下子使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的国君觉悟,而自己就有上百辆车子随从,这是我曹商擅长的啊。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二、课内阅读训练(共计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6分)A.将贷子三百金.金:金属。
B.周顾.视车辙中顾:回头看。
无端崖之辞一、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选D。
A项,“趣”通“趋”。
B项,“恂”通“瞬”.C项,“鬐"通“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虽然,臣之质.死久矣质:本质B.措.杯水其肘上,发之措:安放C.旦旦而钓,期年..不得鱼期年:一周年D.饰小说以干.县令干:求、请求解析:选A。
质:对象、目标。
3.对下列加点字的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②⑥/④B.①⑤⑥/②③④C.②③⑥/①⑤/④D.③④⑤/①②/⑥解析:选C.①⑤名词作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D。
A项,代词,指鱼饵;助词,用于主谓之间,无实义。
B项,连词,来;介词,因为。
C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介词,在。
5.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南冥者,天池也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解析:选D.例句和A、B、C三项均是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庄子·外物》)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第五单元《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一、夯基训练1.以下句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听.而斫之听:任意失容:面容变色B.郢人立不失容..C.引.之盈贯引:牵引D.其于大达.亦远矣达:显贵答案:C解析:C项,引:拉开弓。
2.以下句中“之”的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南海之帝为儵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是以何尝闻任氏之风俗D.已而大鱼食之答案:D解析:“之”在A、B、C三项中均为结构助词,的;在D项中为代词,代鱼饵。
3.以下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饰小说以干县令..大鱼食之B.已而..C.是以何尝闻任氏之风俗..鸱得腐鼠D.于是..答案:B解析:A项,古义:指偏颇琐屑的言论。
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文体。
B项,古今意义相同,不久,继而。
C项,古义:志趣,传言。
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等的总和。
D项,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
4.以下句中加点的词语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惠子相.梁B.离而腊.之C.日.凿一窍D.非能水.也答案:C解析:A、B、D三项都是名词用作动词,C项是名词作状语。
5.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苍梧已北B.趣灌渎C.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D.王说之,益车百乘答案:C解析:A项,已,同“以”;B项,趣,通“趋”,趋向,奔向;D项,说,通“悦”。
6.以下句子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子何为者邪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B.是以何尝闻任氏之风俗C.搜于国中三日三夜D.当是时,犹象人也答案:B解析:例句是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
A项,判定句;B项,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意思是因此;C项,状语后置;D项,判定句。
二、课内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8题。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1 无端崖之辞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趣灌渎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答案】D(A.“趣”通“趋”。
B.“恂”通“瞬”。
C.“鬐”通“鳍”)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答案】D(A.“穷”应为“偏僻”之意。
B.“危”应为“高”之意。
C.“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反于.宋故往贷粟于.监河侯B.若.能射乎任公子得若.鱼C.饰小说以.干县令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为.宋王使秦尝试为寡人为.之【答案】A(A.均为介词,到。
B.代词,你/代词,此。
C.连词,来/介词,因为。
D.介词,替/动词,做)4.下列各句中,加点实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尽.垩而鼻不伤B.揖御寇而进.之C.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D.离而腊.之【答案】D(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
D.腊,名词用作动词,做成干肉)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B.闻任氏之风俗..C.饰小说..以干县令D.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答案】D(A.逡巡:古义,退却/今义,有所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
B.风俗:古义,志趣,传闻/今义,社会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C.小说:古义,偏颇琐屑的言论/今义,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二、课内阅读阅读“庄周家贫”至“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完成6~9题。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贷:借B.庄周忿然..作色曰忿然:生气的样子C.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游:游玩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肆:店铺、市场【答案】C(“游”的意思是“交游,拜访”)7.对下列句子加点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④其于.得大鱼难矣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答案】D(①形容词词尾。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五单元《庄子》选读 1 无端崖之辞课时演练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新人教版《庄子》选读一、无端崖之辞一、根底稳固1.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
(1)臣之质.死久矣( )(2)措.杯水其肘上( )(3)尔于中也殆.矣夫( )(4)莫不厌.假设鱼者( )(5)我且.南游吴越之王( )参考答案:(1)对象、目标(2)安放(3)危险(4)饱食、满足(5)将要2.以下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没而下B.夫揭竿累,趣灌渎,守鲵鲋C.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D.王说之,益车百乘解析:A项,“〞通“陷〞;B项,“趣〞通“趋〞;D项,“说〞通“悦〞。
答案:C3.对以下加点的词语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离而腊.之②郢人垩.漫其鼻端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使动用法。
答案:C4.下面的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自夫子之死也,吾无以为质矣,吾无与言之矣!——自从惠子先生死了以后,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谁可以说话了!B.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依靠写作小说的手段来谋求担任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贤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了!C.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
——一下子使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大国的国君觉悟,而自己就有上百辆车子随从,这是我曹商擅长的啊。
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解析:B项,应为“粉饰浅薄小语来游说一县之长,这样对于获得很贤达的地位来说也差得太远了〞。
答案:B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无端崖之辞(45分钟,61分)一、基础应用(34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王说之,益车百乘B.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骛扬而奋鬐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选D。
A项,“说”通“悦”;B项,“恂”通“瞬”;C项,“鬐”通“鳍”。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处穷.闾阨巷穷:贫穷B.履危.石危:危险C.惠子相.梁相:辅佐D.益.车百乘益:增加【解析】选D。
A项,“穷”应为“偏僻”之意;B项,“危”应为“高”之意;C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相”之意。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虽然..,臣之质死久矣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于是..鸱得腐鼠D.已而..大鱼食之【解析】选D。
A项,“虽然”古义为“虽是这样”,今义为“连词,表转折”;B项,“逡巡”古义为“退却”,今义为“犹豫不决,有顾虑而徘徊或不敢前进”;C项,“于是”古义为“在这时候”,今义为“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离而腊.之②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③上.窥青天,下.潜黄泉④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⑤欲代子相.⑥日.凿一窍A.①③⑤B.①⑤⑥C.②③⑥D.③④⑤【解析】选C。
①⑤名词活用为动词,②③⑥名词作状语,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5.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子何为者邪A.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B.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C.故往贷粟于监河侯D.当是时,犹象人也【解析】选B。
例句是宾语前置,“何为”即“为何”。
B项是宾语前置,“是以”即“以是”。
A项、D项为判断句,C项为状语后置。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斤成风”一段,庄子的本意是赞扬石匠“运斤”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郢人胆量大。
B.“为浑沌凿窍”说明违背人民性命之理的作为,即使是出自善意,也必将导致悲惨的结局。
无端崖之辞 基础巩固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趣灌渎B .今汝怵然有恂目之志C .骛扬而奋鬐D .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解析】 A 项“趣”通“趋”,B 项“恂”通“瞬”,C 项“鬐”,通“鳍”。
【答案】 D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夫处穷.闾阨巷 穷:贫穷。
B .履危.石 危:危险。
C .惠子相.梁 相:辅佐。
D .益.车百乘 益:增加。
【解析】 A 项“穷”应为“偏僻”之意;B 项“危”应为“高”之意;C 项“相”应是名词作动词,为“做国相”之意。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若能射乎.蹲乎.会稽,投竿东海B.⎩⎪⎨⎪⎧ 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是以.未尝闻任氏之风俗 C.⎩⎪⎨⎪⎧ 皆惊而.相告也尽垩而.鼻不伤D.⎩⎪⎨⎪⎧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搜于.国中三日三夜【解析】 D 项均为介词,在。
A 项疑问词,吗/介词,在;B 项连词,来/介词,因为;C 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答案】 D4.与例句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A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B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 .既来之,则安.之 D .项伯杀人,臣活.之 【解析】 A 、C 、D 三项和例句均为使动用法。
【答案】 B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饰小说..以干县令B.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C.未尝闻任氏之风俗..D.已而..大鱼食之【解析】A项“小说”在句中指“偏颇琐屑的言论”,B项“逡巡”在句中指“退却”,C项“风俗”在句中指“传闻”。
【答案】 D6.下列与“我,东海之波臣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C.南冥者,天池也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解析】例句为判断句,D项为被动句。
【答案】 D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贷子三百金.金:金属。
B.周顾.视车辙中顾:回头看。
C.鲋鱼忿然作色..曰作色:脸变色,指发怒。
D.君乃.言此乃:竟,竟然。
【解析】A项,金:古代的货币单位。
【答案】 A8.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庄周忿然作色曰②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③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④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A.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不同。
B.①②用法相同,③④用法相同。
C.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相同。
D.①②用法不同,③④用法不同。
【解析】①形容词词尾;②乃,就。
③介词,向;④介词,在。
【答案】 D9.下列对选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借鲋鱼的故事,意在向监河侯强调要同情弱者,表达了他悲天悯人的思想。
B.这则寓言故事揭露了监河侯的伪善面目,讽刺了说大话、讲空话、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惯用的伎俩。
C.庄子认为人们做事应顺应自然之道,违反自然之道,必然会遭到人们厌弃。
鲋鱼的故事形象地承载了庄子的这一主张。
D.善于借用寓言说理,将枯燥的说教寓于生动活泼的故事之中,让人在沉思中受到启迪是《庄子》语言的一大特色。
【解析】A项“同情弱者”,“悲天悯人”的说法错误。
【答案】 A10.翻译下列句子。
(1)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庄周昨天来时,在半道上听到呼救声,庄周回过头看见有一条鲋鱼在车辙印沟中。
(2)我将要去南方去游说吴国越国国王,引蜀江的水来迎接你,行吧?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
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
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
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虻之劳者也。
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
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
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
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
悲夫!——节选自《庄子·天下篇》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以为最贤.贤:有才能B.惠施不辞.而应辞:辞谢C.是以与众不适.也适:融合D.散于万物而不厌.厌:厌倦【解析】辞:推辞,推托。
【答案】 B12.下面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反人为实不以.其道得之B.施存雄而.无术离而.腊之C.天地其.壮乎郢人垩漫其.鼻端D.风雨雷霆之.故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解析】都是结构助词,的。
A项,介词,把/介词,凭借;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C项,语气助词,多么/代词,他的。
【答案】 D13.下面对选文意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惠施认为自己的口才非常优秀,可谓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所以他说自己非常伟大。
庄子却认为他有雄心而没有道术。
B.南方一个叫黄缭的怪人,询问天不坠落、地不塌陷、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毫不推辞就立即回应了。
C.惠施轻视道德修养,努力追逐外物,走的是歪路,所以从天地之道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只蚊虫那样徒劳。
D.庄子认为,惠施的言论作为一家之说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把惠施的言论作为很宝贵的理论,那么道术就会几乎完结。
【解析】“说自己非常伟大”错误,应该是说天地非常宏大。
【答案】 A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他把违背人之常情的认识说成真实的,想要通过超过别人而获取名声,因此跟众人不融合。
(2)这就像用声音来制止回声、以身形和影子竞走。
【参考译文】然而惠施口若悬河,自以为最有才能,说:“天地多么宏大啊!”惠施心存雄心而没有道术。
南方有个奇异的人,名叫黄缭,问天不坠落、地不塌陷、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
惠施不推辞就立即回应,不假思索就作出答复,广泛解说天地万物。
他说起来就没有休止,话多不停;还认为说得太少,把许多怪异的说法也添了进来。
他把违背人之常情的认识说成真实的,想要通过超过别人而获取名声,因此跟众人不融合。
轻视道德修养,努力追逐外物,他走的道路弯曲狭窄啊!用天地的大道,考察惠施的能耐,那就像是一只蚊、一只虻在徒然辛苦。
他的观点对于万物有什么用处?作为一家之说,还是可以的;如果说他的理论是很宝贵,那么道术几乎完结。
惠施不能够在尊崇大道方面安下心来,心神分散在各种事物上而不知倦怠,最终只不过凭善辩获得名声。
可惜啊,惠施的才能!放荡不羁而无所得,追逐万物而不知回头。
这就像用声音来制止回声、以身形和影子竞走可悲啊!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15~18题。
吴王射巧猿吴王浮于江,登乎狙之.山。
众狙见之.,恂然弃而走,逃于深蓁。
有一狙焉,委蛇..攫抓,见巧乎王。
王射之,敏给..搏捷矢。
王命相者趋射之,狙执死。
王顾谓其友颜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①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庄子·徐无鬼》)【注】①殛:杀死。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委蛇..攫抓委蛇:弯曲B.王射之,敏给..搏捷矢敏给:敏捷,迅速C.之狙也伐.其巧伐:夸耀D.恃.其便以敖予恃:凭着,依靠【解析】A项,委蛇:转来转去。
【答案】 A16.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登乎狙之.山 B.众狙见之.C.之.狙也 D.三年而国人称之.【解析】A项,结构助词;B项,人称代词;C项,指示代词;D项,人称代词。
【答案】BD17.用“/”为下面一段话断句。
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答案】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乎/无以汝色骄人哉!1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颜不疑归而师董梧以锄其色,去乐辞显,三年而国人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
【参考译文】吴王渡过长江,登上猕猴聚居的山岭。
群猴看见吴王打猎的队伍,惊惶地四散奔逃,躲进了荆棘丛林的深处。
有一只猴子留下了,它从容不迫地腾身而起抓住树枝跳来跳去,在吴王面前显示它的灵巧。
吴王用箭射它,它敏捷地接过飞速射来的利箭。
吴王下命令叫来左右随从打猎的人一起上前射箭,猴子躲避不及抱树而死。
吴王回身对他的朋友颜不疑说:“这只猴子夸耀它的灵巧,仗恃它的敏捷而蔑视于我,以至于受到这样的惩罚而死去!要以此为戒啊!唉,不要用傲气对待他人啊!”颜不疑回去后就拜董梧为师,改掉了他的傲态,抛弃了淫乐,告别了荣华显耀,三年后全国的人都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