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野生百合资源的调查与分类研究_雷家军
- 格式:pdf
- 大小:112.80 KB
- 文档页数:4
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摘要为掌握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研究进展,对我国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利用、引种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为百合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野生百合;种质资源;利用;引种;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希望有更多丰富多彩、健康美丽的园林花卉来装饰、美化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国被西方人士赞誉为“园林之母”,野生花卉资源及栽培种类极为丰富,多种世界名花都起源于我国。
欧美国家曾大量引种并加以选育,广泛应用于园林中,而作为百花故乡的我国,在园林花卉应用种类的多样性上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我国是世界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原产约49种(《中国植物志》收录39种,10个新发表种),约占全世界百合种类的1/2,国外许多观赏价值较高的百合原始种类由我国引入,但目前我国百合资源应用很少,绝大多数仍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而且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流失,某些种类已濒临灭绝。
如何保护、研究、利用我国宝贵的百合种质资源,加快我国百合育种的步伐,是我国花卉育种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1 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利用我国丰富多样的百合种质资源是世界花卉种质库中的珍贵材料。
18世纪以后,我国原产的百合种相继被引入欧美各国,对世界百合育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按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北美百合协会(NALS)对百合栽培品种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栽培百合分为8类栽培杂种系,其中的亚洲百合、东方百合、麝香百合、喇叭型百合等4类百合杂种系均用到了原产于我国的百合种质资源。
曾经在19世纪后期,欧洲百合的大多数品种大面积感染了病毒病,几乎濒临灭绝,但是自从我国的岷江百合(L.regale)引入欧洲后,作为亲本培育出了抗病的百合品种,才使欧洲的百合重放异彩[1]。
早在17世纪西方的植物学家就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对本地百合资源进行植物学分类,Comber把百合原种分为7组,Michae则更进一步对百合分类系统进行细化,把世界上的86种百合划分为7组13个亚组。
凌源:让更多百合在“北方花都”绽放专题凌源是国内老牌球根花卉种球繁育基地及鲜切花生产基地之一,素有“北方花都”、“中国百合第一县”之称。
凌源花卉生产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90年代开始种植亚洲百合、东方百合、郁金香、风信子等球根花卉,此后又引进了鸢尾、马蹄莲、玫瑰、非洲菊、康乃馨等多个品种。
多种优势促百合产业稳步提升早在国内百合鲜切花生产开始起步的时候,除了云南和凌源之外,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地都有百合种植,农户生产百合的积极性都很高。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保留下来的规模较大的百合主产区只有云南和凌源。
在凌源生产百合具有明显的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
凌源位于北纬40度,无霜期148天,气候冷凉,土质、水分也都适合切花生产。
而且凌源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种球的营养积累,种球成熟度很高。
凌源位于辽宁、河北、内蒙古3省交汇处,且与北京相距不远,非常有利于鲜切花销售。
多年来,凌源市蔬菜花卉管理局在百合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
他们积极开展花卉种植培训,邀请荷兰、以色列、哥伦比亚、新西兰和国内科研院所专家,为花农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和指导,培养出一批懂知识、会技术的“土专家”。
花农在土壤处理、温度和光照调控、肥料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技术日益成熟,基质栽培、补光系统、灌溉系统等新技术也开始推广应用。
得益于“政府+公司+农户”的形式,凌源百合生产规模稳步上升。
据凌源市蔬菜花卉管理局局长杨贺介绍,目前凌源东方百合种球每年进口量为5000万~6000万粒,切花产量达到8000万支。
亚洲百合裸地繁殖1000多亩,生产种球2000万~3000万粒,亚洲百合切花产量为4000万~5000万支。
在凌源,约有1万户农户从事百合生产。
企业带动作用明显目前约有十一二家种球贸易商在凌源销售百合种球。
其中,西诺公司早在2000年左右便进入凌源种球销售市场,是行业里最早入驻凌源的企业之一,目前种球销量逐年上升,每年在凌源的种球销量达到550万粒。
野生百合花粉性状调查研究作者:关婧竹来源:《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年第3期关婧竹(铁岭市林业局,辽宁铁岭 112000)摘要:本试验以卷丹、有斑百合、朝鲜百合、毛百合、细叶百合、东北百合、大花卷丹和垂花百合八种野生百合为试材,进行了百合花粉性状和生活力的研究。
这八种百合种内花粉颜色大致相近,种间花粉颜色差别较明显。
百合种内花粉的大小比较一致,而整齐度则有差异。
百合不同种间花粉的萌发率差异较大,大花卷丹萌发率高达99.12%,而卷丹只有2.68%。
I-KI 染色法不适用于百合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关键词:百合属;花粉;性状;生活力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材料卷丹(L. lancifolium Thumb)、有斑百合(L. concolor Salisb. var. pulchellum)、朝鲜百合(L. amabile Palibin)、毛百合(L. dahuricum Ker-Gawl)、细叶百合(L. pumilum DC.Fisch)、东北百合(L. distichum Nakai)、垂花百合(L. cernuum Komar)和大花卷丹(L. leichtlinii var. maximowiczii)。
1.2 试验方法1.2.1 花粉的采集。
取成熟尚未散粉的花药,阴干。
待散粉后,进行试验。
1.2.2 花粉性状的观察。
将花粉均匀弹落在载玻片上,在10×15倍的Olympas显微镜下观察花粉粒的颜色、形状、外壁特征、萌发沟的类型及数目。
用蒸馏水封片,观察其大小和整齐度,测量花粉的极轴P和赤道轴E,每份试材测量30粒,进行记录和拍照,求其平均值、变异系数和P/E值。
1.2.3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
本试验采用了两种方法测量花粉生活力:I-KI染色法和培养基萌发法。
花粉生活力(%)=有生活力花粉数/观察总数×100%1)I-KI染色法。
根据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从花粉变蓝的深浅程度来判断花粉粒中淀粉的含量,进而确定花粉粒活性的高低。
收稿日期2011-09-09随着经济的发展,园林事业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人们对园林绿化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希望有更多丰富多彩、健康美丽的园林花卉来装饰、美化人们的工作、生活环境。
我国被西方人士赞誉为“园林之母”,野生花卉资源及栽培种类极为丰富,多种世界名花都起源于我国。
欧美国家曾大量引种并加以选育,广泛应用于园林中,而作为百花故乡的我国,在园林花卉应用种类的多样性上却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我国是世界百合属植物自然分布中心,原产约49种(《中国植物志》收录39种,10个新发表种),约占全世界百合种类的1/2,国外许多观赏价值较高的百合原始种类由我国引入,但目前我国百合资源应用很少,绝大多数仍处于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而且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流失,某些种类已濒临灭绝。
如何保护、研究、利用我国宝贵的百合种质资源,加快我国百合育种的步伐,是我国花卉育种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1野生百合种质资源的利用我国丰富多样的百合种质资源是世界花卉种质库中的珍贵材料。
18世纪以后,我国原产的百合种相继被引入欧美各国,对世界百合育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按英国皇家园艺学会(RHS )、北美百合协会(NALS )对百合栽培品种的分类方法可以将栽培百合分为8类栽培杂种系,其中的亚洲百合、东方百合、麝香百合、喇叭型百合等4类百合杂种系均用到了原产于我国的百合种质资源。
曾经在19世纪后期,欧洲百合的大多数品种大面积感染了病毒病,几乎濒临灭绝,但是自从我国的岷江百合(L.regale )引入欧洲后,作为亲本培育出了抗病的百合品种,才使欧洲的百合重放异彩[1]。
早在17世纪西方的植物学家就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对本地百合资源进行植物学分类,Comber 把百合原种分为7组,Michae 则更进一步对百合分类系统进行细化,把世界上的86种百合划分为7组13个亚组。
我国野生百合资源丰富,但对百合资源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经调查研究发现我国原产的百合有43种以上,占世界百合种类的1/2,且特有种类较多,如东北的毛百合、西部的新疆百合以及台湾百合(L.formosanum )等[2]。
专利名称:野生百合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明军,袁素霞,刘春,徐雷锋
申请号:CN201310722214.5
申请日:20131224
公开号:CN103704136A
公开日:
201404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野生百合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方法,属于花卉培养技术领域。
本发明方法采用百合的蕾期花梗作为百合组培的外植体,同时在培养前,对花梗作了彻底的消毒,在培养基中除采用6-BA、NAA、IBA作为生长素或激素外,还添加MES作为缓冲剂,有效地控制了组织培养过程中的酸碱度,使pH值长期维持在百合外植体分化、增殖和生长的最适的范围内,提高了诱导效率和增殖系数,诱导率为98~100%,每个外植体诱导的不定芽数不低于15个,增殖系数为5~7,生根率为100%且根系健壮,适用于杂交后代优良单株的安全繁殖,为百合野生资源的保护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地址: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兆君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胡敬红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应用分子标记探讨一种野生百合的分类地位
罗凤霞;李雨;沈向群;明军;关婧竹
【期刊名称】《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39)006
【摘要】为了探讨采白辽宁省丹东市一种百合(Lilium)种质(简称丹东百合)的分类地位.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方法对包括丹东百合在内的13种百合种质资源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丹东百合属于野百合种,与白天堂遗传距离最近,遗传距离为0.2667,与西伯利亚遗传距离最远,遗传距离为0.4286.
【总页数】4页(P669-672)
【作者】罗凤霞;李雨;沈向群;明军;关婧竹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南京,210038;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沈阳,110161;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沈阳,110161;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北京,100081;沈阳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沈阳,1101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82.2
【相关文献】
1.广东省淡水红藻弯枝藻属一种(Compsopogon sp.)的形态描述及分类地位探讨 [J], 潘鸿;杨扬;唐宇宏;
2.广东省淡水红藻弯枝藻属一种(Compsopogon sp.)的形态描述及分类地位探讨[J], 潘鸿;杨扬;唐宇宏
3.应用分子标记探讨多胚亚麻的分类地位 [J], 康庆华;黄文功;刘岩;姜卫东;赵东升;
宋喜霞;孙中义;吴广文;关凤芝
4.一种淡水产浒苔叶绿体rbcL序列测定及分类地位的探讨 [J], 陈乐;冯佳;谢树莲
5.RAPD分子标记在苹果梨的分类地位鉴定中的应用 [J], 马艳芝;张玉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宁省百合属植物资源现状及调查分析邱月【摘要】通过对辽宁省12个市县实地调查,以及相关标本和文献的查阅,明确了辽宁省沈阳、鞍山和葫芦岛等市县分布有垂花百合(Lilium cernuum Komar)、大花卷丹(Lilium leichtlinii var.maximowiczii Baker)、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轮叶百合(Lilium distichum Nakai)、毛百合(Lilium dauricum Ker-Gawl)、山丹(Lilium pumilum DC.)和渥丹(Lilium concolor Salisb)等7种野生百合资源.同时,分析了7种野生百合的分布特征和资源现状,详细讨论了历史记录和调查结果.【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5(034)003【总页数】4页(P62-64,71)【关键词】百合属;植物资源;植物分布【作者】邱月【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辽宁沈阳11003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2+9据文献记载,百合是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草本鳞茎植物,是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素有“云裳仙子”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我国对百合的研究起步较晚,依据野生百合的形态特征,将百合属植物分为了百合组、钟花组、卷瓣组和轮叶组4个组,并论述了野生百合种质资源调查与引种驯化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辽宁省内百合属标本、文献的查阅,记载有9种百合属的植物分布,如毛百合、紫斑百合等植物,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
本着文献查阅—走访调查—野外调查的技术路线,走访了辽宁省的沈阳、鞍山、本溪、葫芦岛、铁岭,桓仁、庄河、本溪、宽甸、清原、岫岩、凤城等市县踏查,对百合属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2.1 文献查阅通过对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东北植物标本馆查阅标本以及《辽宁植物志》《东北植物志》《东北植物检索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及《内蒙古植物志》《吉林植物志》的查阅和检索发表的相关学术论文,确定了调查植物的分布地点并确定了调查区域。
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及利用前景唐艳平;刘秀群;傅强;刘佳;陈龙清【摘要】通过对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进行调查,发现长江中游地区有野生百合资源14个种和3个变种即野百合(Lilium brownii F. E. Brown ex Miellez var.brownii)、百合(L. brownii F. E. Brown ex Miellez vair. viridulum Baker)、宜昌百合(L.leucanthum(Baker)Baker)、渥丹(L. concolor Salisb.var.concolor)、有斑百合(L. concolor Salisb.var.pulchellum(Fisch.)Regel)、滇百合(L. baberianum Coll.et Hemsl)、大理百合(L. taliense Franch.)、药百合(L.speciosum Thunb.var.gloisoides Baker)、湖北百合(L.heryi Baker)、南川百合(L. rosthornii Diels)、宝兴百合(L. duchartrei Franch.)、山丹(L. pumilum DC.)、川百合(L.davidii Duchartre)、条叶百合(L.callosum Sieb.et Zucc.)、乳头百合(L. papilliferum Franch.)、绿花百合(L. fargesii Franch.)和卷丹(L. tigrinum Ker Gawler).对野生百合在长江中游地区分布现状、观赏特性及开发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为百合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同时对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年(卷),期】2010(029)006【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长江中游地区;野生百合;资源调查;利用【作者】唐艳平;刘秀群;傅强;刘佳;陈龙清【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园艺植物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82.2+9百合 (L ilium)是百合属植物的总称,可被用作鲜切花、盆花或直接在园林中栽培观赏,还具有食用与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