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
- 格式:pdf
- 大小:4.99 MB
- 文档页数:26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设计导读课题:《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和背景。
2. 学生能够概括《城南旧事》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3. 学生能够思考和讨论《城南旧事》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4. 学生能够提出个人的观点和见解,拓展阅读。
5. 学生能够培养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 《城南旧事》一本,拟定导读教案的材料。
2. PPT或者黑板,教学展示器材。
3. 阅读笔记纸和笔。
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集体观察导读教案上的图片,并提问:“你们对这幅图片有什么感觉?这幅图片和书的题目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逐步过渡到《城南旧事》的话题。
二、背景介绍(10分钟)1. 通过PPT或者黑板简要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鲁迅的背景和生平经历。
2. 引导学生对鲁迅的影响和地位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主要内容概述(15分钟)1. 分段展示《城南旧事》的章节标题,并让学生预测每个章节的内容。
2.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共同讨论各章节的预测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3. 教师逐一点评他们的预测,并补充完整的章节概要,激发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兴趣。
四、主题探究(15分钟)1. 以小组为单位,分配给每个小组一定篇幅的文本,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如社会现实、革命意识等)进行讨论。
2. 鼓励学生找出文本中支持和反驳该主题的具体例证,并展示给全班。
3. 教师引导全班进行综合讨论,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和解读的合理性。
五、核心问题讨论(15分钟)1. 教师提出几个关键的问题,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例如:“为什么鲁迅选择《城南旧事》作为书名?”,“你认为《城南旧事》中的哪个故事最让你印象深刻?”等等。
2. 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和见解,并进行辩证的思考和探讨。
六、拓展阅读推荐(1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个人需求,推荐一些与《城南旧事》相关的其他作品和阅读材料。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3、下发名著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18年-2001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三、读书方法举隅1、由书名展开想象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大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往事。
《城南旧事》导读课教学设计《城南旧事》是中国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以极致的朴实情感和深刻的生活哲理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南方一个小城镇上的人物和事情的小说。
本教学设计针对《城南旧事》导读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主题,同时学习文学分析方法和思考文化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学习文学分析方法,深入理解小说的文学内涵。
3.培养学生文学阅读和分析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审美情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3.了解小说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讨论法3.阅读法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介绍小说的基本情节和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步骤二:阅读与分析1.第一篇:《猪笼草》a.让学生先阅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
b.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并先让他们表述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提供引导并帮助他们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c.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小说的情节和角色,可以分组讨论,并发言讲述自己的理解。
d.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重点和难点,如“猪笼草”的寓意,角色的性格和行为等。
e.演示文学分析的步骤:确定小说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分析小说中的重要角色和事件,挖掘小说的潜在主题和文化内涵,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他人分享。
2.第二篇:《野狐》a.与学生一起阅读并讨论小说的情节。
b.引导学生分析小说的主题和基本情节,并了解“野狐”的寓意和角色内心的矛盾。
c.让学生挖掘小说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比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农村社会和女性群体的地位。
d.演示文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对小说的深入分析和个人思考,展现文学分析的价值和意义。
步骤三: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引导他们从小说中获得的启示和思考。
五、作业设计:1.要求学生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
2.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阅读其他同类小说,并发表阅读感受并做进一步分析。
《名著导读课——城南旧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请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师:同学们爱读书吗?我得验证一下。
(出示: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孙悟空、唐僧)你能猜出这是哪本书吗?你能像老师这样,根据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一条谜语,请大家猜出这本书的名字吗?学生根据所读书籍中的主要人物、重要情节创编谜语,请其他学生猜出书名。
教师结合学生发言进行点拨。
2、出示:小英子好朋友妞儿北京城,请学生猜一猜这是哪本书?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城南旧事》。
(出示《城南旧事》封面)学生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不错,这本书就是《城南旧事》。
你是怎么猜出来的?学生不能猜出书名这样导引:看来大家对这本书还不太熟悉。
它就是《城南旧事》,来,读读它的名字。
3、(1)你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如果学生不了解作者是林海音,可以这样导引:其实,我们对于这本书的作者并不陌生,今年我们还学过她写的《窃读记》。
(2)观察一下封面,你发现了什么?(作者、出版社等)看似简单的封面包含了作者、出版社等这么多信息,读书时还真不能忽略它!(3)你对林海音有什么了解?4、课件出示作者简介,了解其主要成就,及《城南旧事》的重要影响,唤起学生读书时关注作者简介的意识。
师:大家对林海音有一定的了解,能看得出你们很重视课外知识的阅读积累。
其实,在每本书中往往都有作者简介,透过它,我们可以对作者有一个较全面地了解。
咱们来看看这本书对林海音又有怎样的介绍呢?(板书:了解作者)课件出示: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案一、激趣导入:1、影音导:一首美丽的歌谣《送别》曾伴随着我童年远去的足音,在一次次离别之际,给过我无限感动。
可我从来不知道这凄美动人的歌声背后还有一段《城南旧事》,不知道有一位名叫林海音的女作家深怀着新旧时代交杂的那份感伤,以童年的记忆写下了20世纪20年代北平城南的人情风物。
而这幅那个年代的北京风俗画,又以清新、淡雅、童稚的笔触,勾画出了普通百姓的命运遭际。
让我们一起走近----林海音……(看课件)二、阅读指导:1、看封面猜测内容2、初读浏览:了解大体内容。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目录、作者序言、摘要介绍、书后评论,从目录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先睹为快……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小结:《城南旧事》中,林海音化身为英子成就了自己半个世纪的怀乡梦。
她以一个孩子纯净得容不下任何尘埃的眼眸,给这个世界蒙上了一层梦幻般的明朗。
成人世界的痛苦与挣扎于是就滤去了浮世悲欢,还原成了生命的本来模样。
疯子也好,贼也罢。
贫穷也好,富庶也罢。
此时也褪去了世俗的烙印,取而代之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生命。
让我们走进《城南旧事》……看目录:了解故事情节经过(课件----照片)3、细读品味:阅读方法指导(节选段落课件)A、节选段落示范指导:圈点勾划、写批注勾画出自己感触较深的词句,写下自己的见解----品味精妙、感想体会、不同见解等(课件展示)B、方法练习:同学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有哪些片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1)你也可以像老师这样阅读:选取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5分钟时间,开始吧-----2)把你的感受与大家分享:指名同学在全班分享4、写读书感悟—--收获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城南旧事》说:这是作者林海音的传记式小说,写了5个故事。
文字朴实温馨,故事生动起伏。
读她,仿佛自己也置身于上世纪20年代的北京。
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孩子,看北京、看大人、看周遭的幸与不幸。
而她带给我更多的却是感悟。
这恐怕是一本好书的最高境界——不仅让读者丰富了视野,还令读者有所感悟。
27教育版教学目标:1.从《城南旧事》小说的序言,学会从开头中捕捉重要信息,发现重要线索;2.尝试运用文章标题、作者的写作背景及插图,猜测故事内容和情节,设下悬念引起学生阅读的强烈欲望;3.聚焦情感线索,关注感人细节,把握文章整体思路和方向。
教学设计:互动:看到这三个词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生指名回答一、巧读序言 认识作者。
1.读序言,什么叫“序言”什么叫“后记”;2. 猜测写这段话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出示作者林海音介绍,初步认识什么是自传体,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4.逛逛老北京。
出示老北京的照片(配乐)二、精读序言 走进童年。
1.再读序言看讲了几件事?(PPT 出示);2.给这四件事加上小标题,训练概括能力。
加小标题要求:语言简短、意思准确。
a.与孩子一起为第一件事加小标题:b.学生试着自己加小标题。
相机处理:驼铃作用;3.再次感觉作者是怎样的一个女孩子。
三、赏析词句 初识风格。
1.对比句子,进行赏析:a.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b. 那样丑的脸,长的牙,安静的态度。
感受本书的文章语言朴素、韵味悠长;2.再读序言,看发生在什么季节?3、出示季节过的语言: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了……;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引发学生共鸣时光飞逝、童年一去不复返。
四、初探目录 激发兴趣。
出示这本书的目录(ppt);相应的图片猜故事,简单的简读。
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五、同唱骊歌 回忆童年。
师:这里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是在送别(ppt 出示图片)。
因此由这本书改编的电影《城南旧事》的主题曲就是送别。
边欣赏《城南旧事》主题曲:送别继续下一个环节。
六、开启阅读 寻找童年。
童年是缓慢悦耳的一串驼铃,童年是北京城南的一缕冬阳,童年是胡同深处的一首歌谣,让我们一起走进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七、开启阅读 记录童年。
童年,真好!真好,童年! 就让我们走进林先生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概括为(激趣)(授法)两大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2、指导阅读整本书的常用方法。
3、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4、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体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激趣)(根本任务)【课前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课件3、下发名著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播放背景音乐,进入书中情境。
(激趣)1、(课件出示)骆驼队黑白图片(配上悠长深远的驼铃声)同学们,你们看:在一个温暖的冬日里,一队骆驼正从高高的城墙下缓缓走过;你们听,远处隐约传来了悦耳的驼铃声?? 2、播放音乐:李叔同的《送别》(将学生带入到名著的意境中) 3、教师动情朗读:(课件出示)“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又重临于我的心头。
”师说明:这段文字出自42岁的林海音女士写作的《城南旧事》一书中的序言,她把自己难忘的童年时光写进了这部小说里。
(课件出示)“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哪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 (板书:城南旧事——林海音)师导:同学们愿意了解一下这位女士和她的小说吗?(生:愿意)好的,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吧。
二、简介名著作者(激趣)1、(课件出示)林海音女士的中年及童年画像(字幕简介)林海音:林海音(19____年-____年),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生于日本大阪,童年在北平长大。
2、(课件出示图书封面)教师拿出《城南旧事》图书给学生看。
3、(课件出示)指着课件插图给学生看(童年纯真可爱的英子)这就是书中的主人公小英子,她的身上有着林海音童年的影子。
《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教学设计新星低级中学裴蕾【教学目标】一、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爱好。
2、初步感受名著《城南旧事》中的生动的人物形象。
3、通过各类方式的朗诵来体验出色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把握阅读整本书的方式;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出色片段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爱好。
【课前预备】一、师生共同预备好《城南旧事》二、《城南旧事》名著导读课件3、下发名著导读表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音乐导入(《送别》李叔同)幻灯片1:《送别》师:适才咱们听的这首歌的歌名是?《送别》,你明白它是哪部电影的主题曲吗?在电影《城南旧事》中,选用了两首20年代的歌曲作为插曲。
一首是艺术家李叔同(1880——1942)采纳外国音乐家创作的歌曲旋律,从头填词的《握别》(亦称《送别》,另一首是音乐家黎锦晖(1891——1967)创作的儿童歌曲《麻雀与小孩》。
生:《城南旧事》师:同窗们学过其中的文章,还回忆得起吗?生:《冬阳骆驼队》、《爸爸的花儿落了》。
生:关于骆驼铃铛的说明,爸爸归天,我已经不是小孩了。
师:同窗们记性真好!好书不厌百回读,咱们今天再来重温书中的人和事,相信咱们会有新的发觉。
师:一看到书名《城南旧事》,谁来斗胆预测一下本书将会讲述什么故事?(预设)生:《城南旧事》一书讲述了林海音小时候住在老北京城南时许多有趣的童年旧事.二、人物画廊巡游出色片段展读(穿插在“人物画廊巡游”部份中)幻灯片2(一)英子(视频1播放)英子学骆驼咀嚼的片断师:学骆驼咀嚼的小女孩即是文中的主人公小英子,书中是如此写的(师:请大伙儿自己放声读一读。
)生:(自由朗诵体会)师: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如何的英子?(预设)生:天真可爱、纯真无邪、酷爱生活的英子。
(教师确信评判并随时板书)师:咱们的小英子并非缺乏关爱,除旦夕相伴的宋妈,还有他的爸爸在始终牵挂着他:但是,当英子长到13岁时——一、教师范读师连接:但是有一天,爸爸的花却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