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08 KB
- 文档页数:6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第【1】篇〗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课件出示: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开国大典》教案《开国大典》教案5篇《开国大典》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热爱祖国,真是祖国的历史,热爱中国共产党2、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增强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
能力:1、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的、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问题。
2、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
知识: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和祖国建设的伟大成就。
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活动内容:开国大典活动目的:通过创设情境,体验人民群众兴高采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激动心情,,深入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活动过程:1、开国大典。
播放开国大典的录像,或搜集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等,让学生体验开国大典时人民激动的心情,并讨论举国上下为什么如此激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一百多年来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同封建统治者勾结起来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和内外战乱频仍、国家四分五裂的历史从此结束。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
中国从此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2、利用学生搜集的资料,探究国旗国徽国歌的来历,深入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的象征意义。
3、模拟升旗仪式。
通过模拟升旗仪式,重温升旗的要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维护祖国荣誉和利益的思想感情《开国大典》教案篇2《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
教学时,我们依据课文的叙述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乐曲激趣1、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渲染:这是一首战斗的乐曲,它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开国大典》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与解析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和结构,分析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
2.2 重点词汇和句型教授课文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开国大典》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3.2 课文朗读与解析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进行解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细节,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做好笔记,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4.2 研究性作业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表现,进行评价。
5.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和反馈。
5.3 研究性作业评估学生研究性作业的质量,包括内容的准确性、论述的清晰性和creativity。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提供《开国大典》的文本,确保文本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6.2 相关历史资料收集与《开国大典》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献等,以供教学参考。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笔记本电脑、白板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第七章:教学策略7.1 直接教学通过教师的讲解和解析,直接传授《开国大典》的历史知识和背景。
7.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
7.3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场景和图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第八章:教学延伸8.1 参观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或相关纪念场所,加深对《开国大典》的理解和感受。
《开国大典》教案第一课时一、回顾情境,导入新课1.情境导入。
同学们, 1949年10月1日,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相信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因为在这一天,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发出了庄严的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2.探究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开国大典》,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
(1)教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2)谁能说说“大典”是什么意思?(盛大而隆重的典礼)(课件)(3)激发情感,再读课题。
“开国大典”就是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孩子们,看到这四个字,你们的心情如何?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课文,梳理脉络1.检查字词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
学生多种形式识记生字。
(课件:我会写)师正音。
注意“栏”是边音,“盏、帜、制、射”是翘舌音。
(2)指名读生词。
(课件:词语认读)(3)指导书写生字。
(课件: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书写“爆、隆”这两个字,强调“爆”右下方不是“水”字,“隆”不要漏写“生”上的短横。
(4)学生交流注意事项后练写。
2.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3.学生交流后反馈:(课件)会场——典礼——阅兵——游行(1~4)(5~10)(11~13)(14~15)师追问:你是怎么找出来的?(抓段首的中心句。
)教师小结: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奏国歌、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抓住重点能力和提炼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三篇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时人民群众的反应来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点的激动、迫切的心情。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无比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引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开国大典》,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复习提问:师:谁来说说课题的意思?(指名回答)师: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场面? (学生回答,师课件引导学生回顾)过渡: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一起体验新中国成立给人们带来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二、新授(一)学习群众入场部分1、师提出学习目标: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体会: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回答,师课件出示句子:工人队伍中,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指导朗读。
师:谁来读一读,注意读出当时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大典时激动、迫切的心情。
(二)学习体会典礼的主体仪式部分过渡:在人民群众的热切企盼中,下午三点整,毛主席出现在了主席台上,开国1、课件出示要求:请大家细读5-10自然段,画出描写参加开国大典的仪式时,人民群众的反应的句子。
并思考: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默读思考。
3、集体交流。
三、课堂总结。
四、练笔。
如果你参加了开国大典,你会怎样描写当时的场面和自己内心的感受。
想一想,试着把它写下来。
小学五年级语文《开国大典》精品备课教案二一、学习第二部分。
《开国大典》教案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课文,掌握文章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讨论、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革命先烈的情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平、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开国大典》(节选)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3.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
(2)提问:什么是开国大典?它有什么意义?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结构。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主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表达技巧。
(2)重点讲解开国大典的仪式和意义。
4. 小组合作:(2)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练习:(2)挑选学生代表进行朗读练习,提高表达能力。
四、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1)是否全面达成教学目标?(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是否有了深刻理解?2. 反思教学过程:(1)教学方法是否得当?(2)学生参与度如何?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3. 反思教学内容:(1)课文内容是否讲透?(2)学生对开国大典的认识是否全面?4. 针对反思结果,提出改进措施:(1)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补充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
五、课后作业2. 让学生收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了解开国大典的更多细节。
3. 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经过。
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看影像资料、阅读文献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分析开国大典的重要意义,锻炼其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让学生认识到新中国的成立来之不易,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开国大典的主要经过和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理解开国大典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阅兵的视频片段,提问学生:“大家知道新中国是在哪一天成立的吗?当时的情景是怎样的?”从而引出课题“开国大典”。
2、新课讲授(1)开国大典的背景简要介绍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等,让学生明白旧中国积贫积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最终取得了胜利,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2)开国大典的筹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介绍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包括选址、布置、安保等方面。
强调筹备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体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为开国大典所付出的努力。
(3)开国大典的经过播放开国大典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当时的盛况。
结合纪录片,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开国大典的主要流程,如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升国旗、奏国歌、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等。
(4)开国大典的意义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
各小组代表发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点。
3、课堂小结回顾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包括背景、筹备、经过和意义。
开国大典优秀教案【篇一: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伟大意义。
2. 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体会课文的有详有略地记叙方法。
3.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党、珍惜新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出示课题,问题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开国大典》(师板书:1. 开国大典)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看课题,这个“典”是本课的生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典”在这儿的意思?生:典礼。
师:“典”前面加上了一个“大”,这会是怎样的典礼?生1:隆重。
生2:盛大。
师:让我们再来看看“开国”,你读懂了什么?生1:一个国家的开始。
生2: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
师:一个新的国家诞生了,这是多么重大的事件呀!这隆重、盛大的典礼也正是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而举行的。
带着这样的理解,齐读课题。
师: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请同学们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的?(师用课件出示问题)师:老师看到同学们读的都非常的认真,谁能说一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生: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分别找学生说。
(师板书: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师:你概括的非常的准确课文是从典礼前、典礼时、典礼后三方面来描写开国大典的盛况。
(师指板书)二、细读课文,学习重点(师出示课件:天安门前的景象)师:同学们请看这就是就是典礼前天安门广场的情景,看到这么盛大的场面老师可真激动啊,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生1:我也很激动。
生2:我很感动。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激动地心情到课文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思考(师用课件出示问题)典礼时是按照哪些环节进行的?生读课文。
一、教案教学设计1.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1.2 教学重点(1) 《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1.3 教学难点(1) 如何理解《开国大典》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2) 如何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1.4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讨法。
1.5 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开国大典》,了解其主要内容。
(3) 合作探讨: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如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等。
(4)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从《开国大典》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反思(1) 学生对《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作者和主要内容有了深入了解。
(2) 学生能够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并从中汲取爱国主义精神。
2.2 教学亮点(1) 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使学生更加投入地学习《开国大典》。
(2) 自主学习法和合作探讨法的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2.3 改进措施(1) 在教学中,加强对《开国大典》艺术特色的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2) 通过更多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开国大典》的艺术特色。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
3.2 教学重点(1) 《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2) 《开国大典》的主要内容及其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