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双杂交
- 格式:ppt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59
知识创造未来
酵母双杂交
酵母双杂交是一种实验技术,用于研究酵母菌的互作关系和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酵母菌的能力,通过融合两个不同的酵母菌菌株,实现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检测。
酵母双杂交的原理是利用一对可活化转录因子的融合蛋白,一个与实验蛋白A结合,另一个与实验蛋白B结合。
当A和B结合时,转录因子活化,启动报告基因的表达。
这种实验设置允许检测蛋白质A和B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酵母双杂交实验,可以筛查大量的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揭示酵母菌细胞中复杂的信号传导网络。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酵母菌的生物学过程、蛋白质功能以及疾病机制等方面。
它为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方法。
1。
酵母双杂交遇到问题:假阳性较多、转化效率偏低酵母双杂交由Fields在1989年提出。
他的产生是基于对真核细胞转录因子特别是酵母转录因子GAL4性质的研究。
GAL4包括两个彼此分离的但功能必需的结构域. 位于N端1-174位氨基酸残基区段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DNA-BD)和位于C端768-881 位氨基酸残基区段的转录激活域(Activation domain,AD)。
DNA-BD能够识别位于GAL4效应基因(GAL4-responsivegene)的上游激活序列(Upstream activating sequence,UAS),并与之结合. 而AD则是通过与转录机构中的其他成分之间的结合作用,以启动UAS下游的基因进行转录。
DNA-BD和AD单独分别作用并不能激活转录反应,但是当二者在空间上充分接近时,则呈现完整的GAL4转录因子活性并可激活UAS下游启动子,使启动子下游基因得到转录。
产生原理双杂交系统的建立得力于对真核生物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认识。
细胞起始基因转录需要有反式转录激活因子的参与。
80年代的工作表明,转录激活因子在结构上是组件式的(modular), 即这些因子往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结构域构成, 其中有DNA结合结构域(DNA binding domain,简称为DB)和转录激活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简称为AD),它们是转录激活因子发挥功能所必需的。
前者可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定位于所调节的基因的上游,转录激活结构域可同转录复合体的其他成分作用,启动它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
二个结构域不但可在其连接区适当部位打开,仍具有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基因各自的功能,而且不同两结构域可重建发挥转录激活作用。
酵母双杂交系统利用杂交基因通过激活报道基因的表达探测蛋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单独的DB虽然能和启动子结合,但是不能激活转录。
酵母双杂交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猛发展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基因工程领域的研究已从结构基因组时代走进了功能基因组时代。
功能基因组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生物基因组中包含的全部基因及其所翻译的蛋白质的功能加以解读和描述, 尤其是大量未知基因的功能及其相应蛋白质产物的功能。
系统综合分析蛋白- 蛋白相互作用将为了解蛋白质的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
酵母双杂交是目前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所有方法中较为简便、灵敏和高效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酵母遗传学方法在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可有效地用来分离能与一种已知的靶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验证已知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筛选与靶蛋白特异作用的诱饵蛋白的研究中已被广泛的得到证实。
随着人类、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的完成,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的相关技术将在蛋白质组学、细胞周期调控、细胞信号转导和肿瘤基因表达等领域的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酵母双杂交原理蛋白的酵母双杂交实验是以酵母的遗传分析为基础,研究反式作用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真核基因转录调控影响的实验。
很早就已知道,转录活化蛋白可以和DNA上特异的序列结合而启动相应基因的转录反应。
这种DNA结合与转录激活的功能是由转录活化蛋白上两个相互独立的结构域即DNA结合结构域(Binding Domain, BD)和转录活化结构域(Activation Domain, AD)分别来完成的,并且这两个结构域对于基因的转录活化都是必须的。
二、酵母双杂交的系统酵母双杂交常用的有两种系统,第一种为LexA系统:DNA结合结构域由一个完整的原核蛋白LexA构成,转录活化结构域则由一个88个氨基酸的酸性的大肠杆菌多肽B42构成,它在酵母中可以活化基因的转录; 第二种为Gal4系统:BD和AD分别由Gal4蛋白上不同的两个结构域(1-147aa与768-881aa)构成。
酵母双杂交检测(Yeast Two酵母双杂交检测(Yeast Two-Hybrid Assay)产品专题检测原理: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assay)是⽤于体内研究蛋⽩相互作⽤的⼀种⾮常便利的⼯具,常⽤的如GAL4为基础的系统,使⽤酵母转录因⼦GAL4来检测转录激活后的蛋⽩相互作⽤。
某些转录因⼦(如GAL4)由两个可以分开,功能上相互独⽴的结构域组成,N端有⼀个147个氨基酸组成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BD),C端有⼀个由113个氨基酸组成的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 activation domain,AD)。
BD可以和上游激活序列(UAS)结合,⽽AD能激活UAS下游基因进⾏转录。
单独的BD或AD不能激活基因转录,两者只有通过某种⽅式结合在⼀起形成完整的转录激活因⼦的功能【见图1】。
酵母双杂交系统主要利⽤酵母GAL4的这个特性通过两个杂交蛋⽩在酵母细胞中的相互结合及对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来研究活细胞内蛋⽩质的相互作⽤,对蛋⽩质之间微弱、瞬间的作⽤都能通过报告基因敏感的检测到。
酵母双杂交系统应⽤:1)对新的与已经蛋⽩相互作⽤的鉴定2)对预测蛋⽩相互作⽤的确认3)对蛋⽩相互作⽤区域的鉴定双杂交检测原理图。
两个蛋⽩分别表达,⼀个(诱饵蛋⽩bait protein)融合到Gal4 DNA 图1.双杂交检测原理图。
结合域表达,另⼀个(诱捕蛋⽩prey protein)融合到Gal4转录激活结构域(AD)表达。
在Y2HGold酵母菌株中,只有当两个蛋⽩之间相互作⽤并结合到Gal4反应性启动⼦上才能活化报告基因(AUR1-C, ADE2, HIS3, 和MEL1)的表达。
酵母双杂交系统重要元件介绍(以Matchmarker GAL4-based two hybrid assay为例)诱饵(the bait)⼀、⼀、诱饵(为了建⽴GAL4 DNA-BD/bait融合蛋⽩,推荐使⽤质粒pGBKT7;要调查三元蛋⽩复合物,推荐使⽤含2个MCS区域的三杂交载体,能表达GAL4 DNA-BD/bait融合蛋⽩和第⼆个感兴趣蛋⽩,在bait和prey蛋⽩之间发挥桥梁作⽤。
酵母双杂交实验是一种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它基于真核生物调控转录起始过程的机制。
酵母双杂交实验主要通过检测两个蛋白质在酵母细胞中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实验原理如下:
1. 构建重组质粒:首先,将目标蛋白质的表达载体与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启动子、激活子等调控元件进行重组,得到重组质粒。
2. 转化酵母细胞:将重组质粒转化到酵母细胞中,使目标蛋白质在酵母细胞中表达。
3. 筛选融合蛋白:利用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成功表达目标蛋白质的酵母细胞。
4. 鉴定蛋白质互作:将筛选出的酵母细胞进行混合、共培养,观察转录激活效应。
如果两个蛋白质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它们会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的转录。
通过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判断蛋白质之间是否发生相互作用以及作用强度。
5.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它们在生物体内的功能和调控机制。
目前常用的酵母双杂交系统有LexA系统和Gal4系统两种。
LexA系统基于原核蛋白LexA的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而Gal4系统则利用了酵母转录激活因子GAL4的DNA结合域和转录激活域。
这两种系统在实验操作和应用范围上略有不同,但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酵母双杂交系统原理
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该系统利用酵母细胞中转录因子的功能来分析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系统的基本原理如下:
首先,选择一个酵母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组中包含了人类感兴趣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
同时,构建两个酵母菌株的转录因子的变体,这两个转录因子变体分别包含感兴趣的蛋白质的结构域。
其中一个转录因子变体被命名为“BD融合蛋白”,另一个
转录因子变体被命名为“AD融合蛋白”。
然后,将这两个酵母菌株进行双杂交,使其杂交在一起。
如果感兴趣的蛋白质与其他蛋白质发生相互作用,那么这些蛋白质就能够重新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功能性转录因子。
这个功能性的转录因子可以结合到酵母细胞中的报告基因的启动子上,从而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
通过检测和测量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就可以确定感兴趣的蛋白质是否与其他蛋白质发生了相互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酵母双杂交系统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方法,但仍然有一些限制。
首先,该系统的结果并不能直接转化为体内或人体中的相互作用情况,因为在酵母细胞中的条件下进行的双杂交实验可能与真实情况存在差异。
其次,该方法可能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即可能会出现误判。
综上所述,酵母双杂交系统是一种通过利用酵母中的转录因子功能来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
通过对报告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测量,可以确定感兴趣的蛋白质是否与其他蛋白质发生了相互作用。
然而,该方法存在一些限制,需要谨慎分析和解释结果。
酵母双杂交技术酵母双杂交技术¾酵母双杂交系统( two-hybridsystem) 也叫相互作用陷阱( interaction trap),是1989年由Song和Field基于酵母的细胞内检测蛋白间相互作用的遗传系统建立的。
¾酵母双杂交技术是一种有效的真核活细胞内研究方法,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
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反向双杂交,三杂交及核外双杂交等多项技术。
Stanley Field酵母双杂交技术的提出2.酵母双杂交原理介绍酵母中,半乳糖代谢所需的基因被两个调节蛋白所控制:GAL4,GAL80当存在半乳糖时,GAL4蛋白与UAS上游的基因中的GAL4效应元件结合,激活转录。
不存在半乳糖时,GAL80结合GAL4阻碍转录激活。
2.酵母双杂交原理介绍完整的酵母转录因子GAl4分为结构上可以分开的、功能上又相互独立的2个结构域。
一个是位于N端1-174位氨基酸残基区段的DNA结合域(DNA binding domain, DNA-BD)。
另一个是位于C端768~881位氨基酸残基区段的转录激活域(Activation domain,AD)。
酵母双杂交技术原理很多真核生物的位点特异转录激活因子通常具有两个可分割开的结构域,即DNA特异结合域(DNA-binding domain,BD)与转录激活域(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domain ,AD)。
这两个结构域各具功能,互不影响。
但一个完整的激活特定基因表达的激活因子必须同时含有这两个结构域,否则无法完成激活功能。
酵母双杂交系统组成酵母双杂交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1)与B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表达的蛋白称诱饵蛋白(bait);(2)与A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其表达的蛋白称靶蛋白(prey);(3)带有一个或多个报告基因的宿主菌株。
常用的报告基因有HIS3,URA3,LacZ和绿色荧光蛋白等2.酵母双杂交原理介绍一个酵母双杂交系统包括3个部分:带有1个或多个报告基因的宿主菌株;与GAL4-BD 融合表达蛋白,被表达的蛋白称为旅馆诱饵蛋白(bait);GAL4-AD 融合表达载体,被表达的蛋自称为靶蛋白(prey)。
酵母双杂交步骤酵母双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通路。
下面将介绍酵母双杂交的步骤。
第一步: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酵母双杂交载体是用于表达融合蛋白的质粒。
一般来说,酵母双杂交载体包括两个部分:DNA结合域(DBD)和激活域(AD)。
DBD 和AD分别与目标蛋白的DNA结合域和激活域融合,从而形成融合蛋白。
常用的酵母双杂交载体有pGBKT7和pGADT7。
第二步:构建酵母双杂交菌株酵母双杂交菌株是用于表达融合蛋白的酵母菌株。
一般来说,酵母双杂交菌株包括两个部分:DBD和AD。
DBD和AD分别与目标蛋白的DNA结合域和激活域融合,从而形成融合蛋白。
常用的酵母双杂交菌株有AH109和Y187。
第三步:酵母双杂交筛选酵母双杂交筛选是用于筛选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酵母双杂交筛选包括两个步骤:初筛和确认。
初筛是通过生长选择培养基(SD/-Leu/-Trp)筛选出具有融合蛋白的酵母菌株。
确认是通过生长选择培养基(SD/-Leu/-Trp/-His/-Ade)筛选出具有蛋白相互作用的酵母菌株。
第四步:酵母双杂交验证酵母双杂交验证是用于验证蛋白相互作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酵母双杂交验证包括两个步骤:β-galactosidase检测和Western blot检测。
β-galactosidase检测是通过检测酵母菌株中β-galactosidase的活性来验证蛋白相互作用。
Western blot检测是通过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来验证蛋白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信号转导通路。
通过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和酵母双杂交菌株,进行酵母双杂交筛选和酵母双杂交验证,可以得到蛋白相互作用的信息。
请详述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
酵母双杂交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和基因功能。
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酵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因子来检测两个蛋白质相互作用。
该技术基于转录激活因子在酵母细胞中诱导报告基因表达的原理。
核心思想是将需要检测
相互作用的两个蛋白质分别与两个互补的转录激活因子结合,从而使这两个转录激活因子
相互结合并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构建酵母双杂交载体:
- 选择一个载体,将一种转录激活因子的DNA序列插入该载体中的启动子和报告基因
之间,构建转录激活因子的融合蛋白。
- 在另一个载体上将另一种转录激活因子的DNA序列插入该载体中的启动子和报告基
因之间。
2. 转化酵母细胞:
- 将上述构建好的双杂交载体分别转化进酵母细胞中。
这一步骤常用的方法有直接转化、化学转化或电击转化。
- 在转化后,将酵母细胞培养至适当的条件,以使其能够自我复制并表达融合蛋白。
3. 鉴定蛋白相互作用:
- 将转化后得到的酵母细胞分别进行孵育和培养。
- 如果两个融合蛋白能够相互结合,其结合后的转录激活因子能激活报告基因的表达,则酵母细胞会在选择性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
- 将生成的菌落进行筛选和鉴定,确定其是否存在转录激活作用。
常用的方法有β-
半乳糖苷酶报告基因检测、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等。
通过上述酵母双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很方便地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
和基因功能。
酵母双杂原理酵母双杂原理是指利用两种不同的酵母株,分别进行杂交,产生新的杂交酵母株的方法。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酿造、面包制作、酒精生产等领域。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酵母可以利用葡萄糖等碳水化合物进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等物质。
这种发酵作用被广泛应用于酿造、面包制作、酒精生产等领域。
酵母双杂原理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酿酒、面包制作等领域中出现的问题。
传统的酿造方法中,只使用一种酵母株进行发酵,容易出现酵母菌株的变异,导致酿造的质量下降。
而酵母双杂原理可以产生新的杂交酵母株,这些酵母株具有更好的性能和更强的适应性,可以提高酿造、面包制作的效率和品质。
酵母双杂原理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先分别选取两种不同的酵母株,进行培养和筛选。
然后将这两种酵母株进行杂交,产生新的杂交酵母株。
最后对杂交酵母株进行筛选和培养,获得具有更好性能的酵母株。
酵母双杂原理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酿酒领域中,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更好的酵母株,提高酒的品质和产量。
在面包制作领域中,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更好的酵母株,提高面包的质量和口感。
在酒精生产领域中,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产生更好的酵母株,提高酒精的产量和纯度。
除了以上领域,酵母双杂原理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生物医学、生物能源等领域。
在这些领域中,酵母双杂原理可以产生更好的酵母株,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多的福利。
酵母双杂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酵母育种方法,可以产生更好的酵母株,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相信酵母双杂原理将会在更多的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人类创造更多的福利。
第一实验: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一、目的掌握酵母双杂交原理和方法。
利用酵母双杂交方法在拟南芥转录因子AP2-EREBP家族中筛选与拟南芥Med25有相互作用的蛋白。
二、原理酵母双杂交系统由 Fields和Song等首先在研究真核基因转录调控中建立。
典型的真核生物转录因子,如GAL4、GCN4等都含有二个不同的结构域: DNA结合结构域(DNA-binding domain,DBD)和转录激活结构域(transcription-activating domain,AD)。
DNA结合结构域可识别DNA上的特异序列,并使转录激活结构域定位于所调节的基因的上游,转录激活结构域可同转录复合体的其他成分作用,启动它所调节的基因的转录。
二个结构域可在其连接区适当部位断开,仍具有各自的功能。
将两个待测蛋白分别与这两个结构域组成融合蛋白,并共表达于同一个酵母细胞内。
如果两个待测蛋白间能发生相互作用,就会通过待测蛋白的桥梁作用使AD与DBD形成一个完整的转录激活因子并激活相应的报告基因表达。
通过对报告基因表型的测定可以知道待测蛋白分子间是否发生了相互作用。
图 1-1 酵母双杂交基本原理酵母双杂交系统在发展中增添了接合型酵母双杂交和反向酵母双杂交系统。
其中接合型双杂交系统就是已预先将文库转化了某个接合型的单倍体酵母,然后再和转化了诱饵质粒的相反接合型的单倍体进行接合,形成二倍体,并检测报告基因的表达。
酵母双杂交系统由三个部分组成:(1)与DB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表达的蛋白称诱饵蛋白(bait)。
(2)与AD融合的蛋白表达载体,被表达的蛋白称靶蛋白(prey)。
(3)带有一个或多个报告基因的宿主菌株。
常用的报告基因有HIS3,URA3,LacZ和ADE2等。
而菌株则具有相应的缺陷型。
双杂交质粒上分别带有不同的抗性基因和营养标记基因。
这些有利于实验后期杂交质粒的鉴定与分离。
酵母双杂交系统常应用在:(1)研究两个已知蛋白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同一蛋白是否有自身相互作用以及相互作用的分子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