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的抗战_教案1
- 格式:docx
- 大小:15.42 KB
- 文档页数:2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
2. 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3. 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体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战场抗战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战术、主要战役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难点: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学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略战术,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分析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战士,讨论如何在敌后战场开展抗日斗争。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1)平型关大捷(2)百团大战4.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答案: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它牵制了日军大量兵力,为正面战场提供了有力支援,同时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建设创造了条件。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主要战役和战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势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合作,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
(2)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详细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敌后战场的重大战役和战斗。
(3)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分析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如游击战、地道战等。
(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阐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情景:假设你是敌后战场的一名战士,请描述你参加的一次战斗。
4. 例题讲解结合课本,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内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3.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4. 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2. 课后阅读:阅读相关历史资料,深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事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敌后战场的形成和主要战役战斗掌握较好,但对于战略战术的理解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着重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掌握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炼关键信息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百团大战的基本史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入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 新课内容:(1)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3)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
3. 例题讲解:(1)展示相关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2)讲解解题思路,强调关键信息。
4. 随堂练习:(1)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中国共产党抗战策略(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2. 敌后战场抗战的艰苦性和伟大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抗战策略。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等战术,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抗战胜利。
(2)百团大战背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军加强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
过程: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振奋民族精神,提高共产党威望,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基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是部编八年历史上册的第21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敌后战场上的抗战情况和英勇事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对我国敌后战场有一定的了解。
但敌后战场抗战的具体情况和英勇事迹,以及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深化。
此外,学生对于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感悟和传承。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认识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和英勇事迹。
2.难点: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以及抗战英雄的事迹和品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交流对抗战英雄事迹的认识和感悟。
3.案例分析: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和英勇斗争。
4.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从抗战英雄的事迹中,感悟他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八年历史上册。
2.视频资料: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视频。
3.课件:敌后战场抗战的图片、图表等。
4.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敌后战场的抗战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抗日战争的艰苦性和伟大性。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以及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体涉及教材第3节“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和第4节“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让学生掌握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理解游击战争的特点和意义。
3. 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游击战争的特点。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挂图、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新课:(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讲解日本侵华战争的背景,分析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同角色,阐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介绍游击战争的特点,分析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的异同,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3. 实践情景引入: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扮演敌后战场的游击队员,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游击战争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和战役。
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关于敌后战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内容:(1)敌后战场的形成与发展(2)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3)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4)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分析敌后战场作战方式的特点。
(3)列举敌后战场的一个主要战役,并简要介绍该战役的经过和意义。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是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力量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格局。
本课内容包括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三个部分。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为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百团大战则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认识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平型关大捷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包括根据地的分布、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
3.知道百团大战的背景、经过和意义。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情况。
2.采用问题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平型关大捷、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等历史事件的原因、经过和意义。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历史故事讲述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3.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024年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章“抗日战争的背景”,详细内容为太平洋战争爆发和我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二章“敌后战场的形成”,详细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第三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详细内容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掌握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
2. 学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理解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认识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抗日战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详细讲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
3. 讲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历程,分析其在我国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通过案例分析,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5.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设想自己是当时的一名游击队员,如何开展敌后抗战。
6.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布置有关敌后战场的练习题,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2. 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事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及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重要作用。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的原因: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占领了大片领土,国民政府军队节节败退。
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抗日战争的第六课《敌后战场的抗战》,内容包括: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具体讲解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中国人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
2. 认识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3. 学会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教学难点: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抗战。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
(3)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让学生了解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艰苦卓绝。
(2)讲解平型关大捷,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英勇抗战。
4. 例题讲解:(1)什么是敌后战场?(2)敌后战场的主要抗战形式是什么?5. 随堂练习:(1)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2)简述平型关大捷的经过和意义。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地位。
(2)列举三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并简要介绍其创建过程。
(3)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 答案:(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发挥了领导作用,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晋察冀、陕甘宁、晋绥等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奋斗。
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1. 八路军、新四军的开赴敌后和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和过程;2. 掌握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和意义,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及百团大战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敌后战场的战略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2. 讲解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背景和过程,分析敌后战场的形成原因;3. 介绍百团大战的时间、过程,讲解其意义,强调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4.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百团大战时期的战例,让学生感受敌后战场的艰苦环境;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敌后战场的题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百团大战的选择题,巩固所学知识;8. 课后作业布置。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1.1 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1.2 敌后战场的形成2. 百团大战2.1 时间、过程2.2 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的过程。
(2)分析百团大战的背景和意义。
答案:(1)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分别从陕西、甘肃等地开赴敌后,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2)百团大战是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打破日军对敌后战场的封锁,提高我军士气,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攻势。
此次战役共歼灭日军2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装备,提高了敌后战场的战略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学生对百团大战的理解程度如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他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提高对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全面认识。
2024年八上历史《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掌握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体会抗日战争的艰苦性。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勇敢抵抗侵略者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战略部署和主要战役。
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地图、抗日战争相关图片。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详细介绍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战略部署,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a. 敌后战场的形成:讲解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敌后战场的形成。
b.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分析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
c.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讲解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战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敌后战场上的一个战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例题讲解:解答关于敌后战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回答关于敌后战场的相关问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a. 发展进步势力b. 争取中间势力c. 孤立顽固势力3.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a. 平型关大捷b. 百团大战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过程及其战略部署。
答案:敌后战场形成于国共合作抗日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采取“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方针,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
2. 作业题目:请列举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答案: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有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敌后战场的抗战初中历史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敌后战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2. 掌握敌后抗战的主要内容和过程3. 分析敌后抗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教学重点:1. 敌后战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2. 敌后抗战的主要内容和过程3. 敌后抗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教学难点:1. 分析敌后抗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教科书和相关资料3. 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敌后战场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敌后战场的位置和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敌后抗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二、讲授敌后战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10分钟)1. 介绍敌后战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分析敌后战场在中国抗战中的重要性。
三、讲解敌后抗战的主要内容和过程(15分钟)1. 分析敌后抗战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介绍敌后抗战的主要战役和事件。
四、分析敌后抗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15分钟)1. 讨论敌后抗战的胜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2. 分析敌后抗战在中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梳理教学内容(5分钟)1. 梳理敌后战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2. 总结敌后抗战的主要内容和过程。
3. 分析敌后抗战对中国抗战的影响。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回家复习敌后战场的特点和重要意义。
2. 要求学生写一份短文,总结敌后抗战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敌后战场的抗战展开,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到敌后战场对中国抗战的重要性,并深入分析敌后抗战的影响。
教学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内容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以及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 使学生掌握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过程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战场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贡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笔记本、教材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典型题目为例,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后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抗战》2. 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发展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战略部署。
(2)论述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其他英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结构;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准确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案概述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敌后战场的定义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掌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发展;(3)熟悉的主要敌后抗战战役和英雄人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方式,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史;(2)采用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分析敌后抗战的重要战役和英雄人物;(3)以写作、演讲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敌后抗战的理解和感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仇恨侵略者的情感;(2)树立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增强民族自豪感;(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奉献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敌后战场的定义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发展;(3)敌后抗战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2. 教学难点:(1)敌后战场抗战的历史背景和特点;(2)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领导作用;(3)如何引导学生从敌后抗战历史中汲取民族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敌后战场的相关影像资料,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抗战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1)讲解敌后战场的定义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2)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和发展;(3)讲述敌后抗战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
3. 互动:(1)分组讨论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和历史意义;(2)邀请学生分享敌后抗战英雄人物的故事;(3)组织学生进行敌后抗战相关知识竞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敌后抗战的历史教训和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历史背景;3. 结合敌后抗战历史,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六、教学案例【教学案例】以“百团大战”为例,阐述敌后战场抗战的重要战役。
通过分析战役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让学生深刻理解敌后抗战的艰苦性和英勇性。
七、英雄人物【英雄人物】介绍敌后战场上的英雄人物,如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等。
敌后战场的抗战学习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教材第八章“抗日战争”的第三节“敌后战场的抗战”。
内容主要包括:敌后战场形成的背景、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敌后战场形成的背景,掌握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2. 使学生理解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认识到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如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战役示意图。
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引出敌后战场的话题。
2. 讲解:详细讲解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主要战役和战斗、战略战术等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平型关大捷为例,让学生结合地图,分析战役过程和敌后战场的地理优势。
4. 例题讲解:讲解百团大战的背景、过程和意义,引导学生学习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2. 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3.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4. 敌后战场的抗战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
(2)分析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和战斗。
(3)谈谈你对敌后战场抗战意义的认识。
2. 答案:见课后附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敌后战场的抗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对战略战术的理解仍需加强。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相关历史资料,了解敌后战场其他重要战役和战斗,提高对敌后战场的认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敌后战场的战略战术及其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2. 实践情景引入,以平型关大捷为例,分析战役过程和敌后战场的地理优势。
3. 例题讲解,以百团大战为例,解析其背景、过程和意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重点:平型关大捷的影响、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难点:百团大战以及对敌后战场抗战的评价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台儿庄战役1.教师讲述: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学生回答:①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③坚定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定和意志;④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声望。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目标导学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提问:人民游击战争有哪些特点?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战法?4.教师提问:为巩固根据地,争取抗战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影响?措施政治: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经济: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❸板书设计➷❹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
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详细内容为第三章“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中的第三节。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及其重要战役。
2. 使学生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教学重点:敌后战场的形成、重要战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地图、PPT课件、视频资料。
2. 学具:学生用地图、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敌后战场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学习:(1)敌后战场的形成: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
(2)重要战役:讲解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
(3)抗战特点:分析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如游击战、运动战等。
(4)贡献:阐述敌后战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敌后战场抗战的智慧与勇气。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敌后战场抗战的相关习题,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敌后战场的形成2. 重要战役: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等3. 抗战特点:游击战、运动战等4. 贡献: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
(2)列举两个敌后战场的重要战役,并分析其意义。
(3)谈谈敌后战场的抗战特点及其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贡献。
2. 答案:(1)敌后战场的形成背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形成敌后战场。
(2)重要战役: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2.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措施和作用。
3.正确评价敌后战场的抗战。
【教学重点】
知道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及意义,体会中国军民在敌后战场坚持抗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教学难点】
掌握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的措施和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民族抗战爆发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壮大起来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8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讲授
(一)平型关大捷
1.教师讲述:1937年9月,日军向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进发,一场伏击战即将开始。
2.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有关平型关大捷的叙述,了解其中的有效信息。
学生回答:时间——1937年9月;领导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结果——经过一天的激战,将日军1000多人全歼。
3.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内容讨论平型关大捷的影响。
学生回答
4.教师过渡:中国共产党在积极领导抗战的同时,还积极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二)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1.教师展示:《抗日根据地示意图》,找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有哪些?
学生回答: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陕甘宁等抗日根据地。
教师强调: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教师讲述:为了巩固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打击日军,取得了巨大成就。
3.教师讲解: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教师讲解:经过发展,抗日根据地迅速扩大,有力地打击了日军在占领区的统治。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他们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实行“三光”政策。
日军实行“囚笼政策”,1940年8月至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百团大战。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百团大战的相关信息
学生回答
2.教师展示史料: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击毙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个,并缴获大量武器。
请结合上述内容讨论一下百团大战的意义?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回答一: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回答二: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回答三:百团大战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锻炼了军队。
回答四:百团大战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振奋了抗日的信心。
回答五:百团大战给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妥协投降活动以沉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