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产环境知识点资料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609.00 KB
- 文档页数:9
一、土壤环境调控(一)土壤肥力主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执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特征,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
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随着人类对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扩展,人为因素对土壤作用的力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定土壤肥力发展方向的基本动力之一。
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可以按照人类的需求同时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二)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分类任何一种土壤都不可能只由单一的某一粒级的矿物质土粒组成,同时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的含量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
将土壤中各粒级土粒质量分数的配合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或称土壤颗粒组成,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沙土、壤土和黏土三个基本等级。
土壤质地这样划分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的标准不尽相同1.土壤质地的改良1.增施有机肥料2.客土法3.翻淤压沙、翻沙压淤4.耕作管理措施(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沙质土,保水保肥性能差,不耐干旱,肥效快效期短,含矿质养分少潜在养分含量低,易于转化为速效养分,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施肥见效快,肥效短保持养分能力差,养分易流失黏质土,土壤固相比表面积巨大,表面能高,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能强,但肥效缓慢;潜在养分储量丰富,特别是钾钙、镁含量较多,但养分转化速度慢;保水性强,热容量大,土温变幅小壤质土,无论通透水性能,保水保肥能力,还是耕性都好。
环境条件与植物生产一、植物生产与自然环境(一)环境1.环境的涵义与某一中心事物相关的周围事物的集合就称为这一中心事物的环境。
对植物而言,其生存地点周围空间的一切因素就是植物的环境。
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作用的环境因子常称为生态因子。
对植物起直接作用的生态因子有光、温度、水、土壤、大气、生物等六大因子。
2.环境的分类环境的不同类型分类依据环境类型环境主体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环境范围体内环境、生境(生态环境)、区域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环境要素自然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地质环境等)社会环境(聚落环境、生产环境、交通环境、文化环境等)植物对象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二)植物环境1.自然环境农业的自然环境根据其组成可分为:2.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不同的自然条件使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区域性;造成植物生产的波动性。
二、植物生产的环境要素(熟悉内容)1.水分与植物生长水是生命起源的先决条件,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水是植物生产重要的环境因子;水是植物原生质的重要组分;水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生化反应的介质;水是植物体内养分输送的载体。
2.光与植物生长直接作用是对植物形态器官建成,如光可以促进需光种子的萌发、幼叶的展开,影响叶芽与花芽的分化、植物的分枝与分蘖等;间接作用是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物质基础。
光通过光谱成分、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3.温度与植物生长植物生长发育要求一定的温度。
4.土壤与植物生长土壤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地。
土壤对植物起着“营养库”作用,土壤还具有雨水涵养作用和生物的支撑作用,并在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方面起重要作用。
5.气候与植物生产气候对光、温、水产生综合影响,其变化对植物生产带来直接影响。
6.营养与植物生长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肥料不仅可以促进植物整株生长,也可促进植株某一部位生长。
第一单元植物生产与环境概述植物是一类不能自由移动,但能够利用光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供自身生长发育需要的自养型生物。
现已知植物的总数达30余万种。
我国有高等植物4万余种,可供栽培的植物6000-7000种。
生长:是指由于细胞分裂和伸长引起的植物体积和质量上的不可逆增加,如根、茎、叶的增大、增重。
发育: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一些细胞发生变化,分别生成能执行各种不同生理功能的组织与器官的过程,也称形态建成,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界限:一般以花芽分化(穗分化)为界限。
营养生长:是指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生长。
它是指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
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两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植物生长的周期性:是指植株或器官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
植物生长的周期性类型:生长大周期、昼夜周期、季节周期。
植物的生长大周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慢—快—慢”的规律。
生长曲线呈“S”形。
植物的生长速度随昼夜温度变化而发生有规律变化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昼夜周期性或温周期性。
一般来说,在夏季,植物生长白天慢夜间快;冬季,白天快夜间慢。
季节周期:是指在一年四季中,植物生长随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一定的周期性规律。
温带树木生长的季节性:春季、初夏快,盛夏慢甚至停止生长,秋季加快,冬季停止生长或进入休眠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有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主茎与侧枝生长的相关性、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等。
地上部与地下部的相关性:相互依赖(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相互交流),相互竞争(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
根冠比是指地下部分根系的总重与地上部分茎叶等总重的比值。
水分缺乏,氮素缺乏,低温,光照增强会使根冠比增加顶端优势是指由于植物的顶端生长占优势而抑制侧枝或侧根生长的现象。
一、土壤环境调控(一)土壤肥力主壤肥力是土壤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执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特征,土壤肥力的高低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肥力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自然肥力是由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的综合表现。
自然肥力是自然再生产过程的产物,是土地生产力的基础,它能自发地生长天然植被。
人工肥力是指通过人类生产活动,如耕作、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人为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随着人类对土壤利用强度的不断扩展,人为因素对土壤作用的力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定土壤肥力发展方向的基本动力之一。
自然土壤只具有自然肥力,而农业土壤可以按照人类的需求同时具有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
(二)土壤质地土壤质地分类任何一种土壤都不可能只由单一的某一粒级的矿物质土粒组成,同时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的含量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以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
将土壤中各粒级土粒质量分数的配合比例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也称为土壤机械组成,或称土壤颗粒组成,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一般将土壤质地分成沙土、壤土和黏土三个基本等级。
土壤质地这样划分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不同的土壤质地分类方案的标准不尽相同1.土壤质地的改良1.增施有机肥料2.客土法3.翻淤压沙、翻沙压淤4.耕作管理措施(三)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沙质土,保水保肥性能差,不耐干旱,肥效快效期短,含矿质养分少潜在养分含量低,易于转化为速效养分,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施肥见效快,肥效短保持养分能力差,养分易流失黏质土,土壤固相比表面积巨大,表面能高,吸附能力强;保水、保肥性能强,但肥效缓慢;潜在养分储量丰富,特别是钾钙、镁含量较多,但养分转化速度慢;保水性强,热容量大,土温变幅小壤质土,无论通透水性能,保水保肥能力,还是耕性都好。
植物生长与植物生产植物是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劳动的产物,现在栽培的农作物均起源于自然野生植物。
目前世界上栽培的植物近1200种(不包括花卉),而栽培的大田作物90余种,我国常见的农作物有50多种。
我国地域广大、幅员辽阔,从东到西地形变化复杂,从南到北气候变化多样,这样的自然条件为不同的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一、植物生长(一)植物生长与发育1.含义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如根、茎、叶的生长等。
是长大的过程。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发育是植物在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
是新细胞、新组织、新器官的出现,如花芽分化、幼穗分化等。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
2.生长和发育的关系(1)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中的质变过程。
植物的某一器官的生长是指该器官长、宽、厚、重的变化过程;而植物某一器官的发育则指该器官的细胞、组织的分化形成过程。
(2)联系在植物的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进行的,二者是互相依存不可分割的,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第一,生长是发育的基础,没有生长便没有发育。
种子的萌发、叶片的长大、茎秆的伸长等为发育准备了物质条件,植物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生长后,或生长到一定的大小后,才可进行相应的发育;第二,发育又是生长的前提,只有在新器官、新组织分化出现后,才能继续进行生长。
(二)植物生长大周期1.概念是指植物初期生长缓慢,以后逐渐加快,生长达到高峰后再逐渐减慢,以至生长逐渐停止的过程。
2.表现在植物或个别器官的整个生长过程中,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基本规律。
植物生长大周期(三)植物生长发育规律1.植物的生活周期和生产周期植物的生活周期就是植物的自然生命周期。
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绪论1、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④农业的基础产业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2、植物生产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⑤明显的季节性⑥严格的地域性3、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①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②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③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④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⑤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细胞膜: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侧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称为细胞膜,又称质膜。
4、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
5、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6、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由于分裂过程中午纺锤丝出现,故称无丝分裂。
7、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称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8、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生物灾害:11、高等数学第六版上册课后习题答案12、13、14、第一章15、 习题1-116、 1. 设A =(-∞, -5)⋃(5, +∞), B =[-10, 3), 写出A ⋃B , A ⋂B , A \B 及A \(A \B )的表达式.17、 解 A ⋃B =(-∞, 3)⋃(5, +∞),18、 A ⋂B =[-10, -5),19、 A \B =(-∞, -10)⋃(5, +∞),20、 A \(A \B )=[-10, -5).21、 2. 设A 、B 是任意两个集合, 证明对偶律: (A ⋂B )C =A C ⋃B C .22、 证明 因为23、 x ∈(A ⋂B )C ⇔x ∉A ⋂B ⇔ x ∉A 或x ∉B ⇔ x ∈A C 或x ∈B C ⇔ x ∈A C ⋃B C ,24、 所以 (A ⋂B )C =A C ⋃B C .25、 3. 设映射f : X →Y , A ⊂X , B ⊂X . 证明26、 (1)f (A ⋃B )=f (A )⋃f (B );27、 (2)f (A ⋂B )⊂f (A )⋂f (B ).28、 证明 因为29、 y ∈f (A ⋃B )⇔∃x ∈A ⋃B , 使f (x )=y30、 ⇔(因为x ∈A 或x ∈B ) y ∈f (A )或y ∈f (B )31、 ⇔ y ∈f (A )⋃f (B ),32、 所以 f (A ⋃B )=f (A )⋃f (B ).33、 (2)因为34、 y ∈f (A ⋂B )⇒∃x ∈A ⋂B , 使f (x )=y ⇔(因为x ∈A 且x ∈B ) y ∈f (A )且y ∈f (B )⇒ y ∈ f (A )⋂f (B ),35、 所以 f (A ⋂B )⊂f (A )⋂f (B ).36、 4. 设映射f : X →Y , 若存在一个映射g : Y →X , 使X I f g = , Y I g f = , 其中I X 、I Y 分别是X 、Y 上的恒等映射, 即对于每一个x ∈X , 有I X x =x ; 对于每一个y ∈Y , 有I Y y =y . 证明: f 是双射, 且g 是f 的逆映射: g =f -1.37、 证明 因为对于任意的y ∈Y , 有x =g (y )∈X , 且f (x )=f [g (y )]=I y y =y , 即Y 38、。
.植物生产与环境知识点总结绪论1、植物生产在我国农业及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①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②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③出口创汇的重要物资④农业的基础产业⑤农业现代化的组成部分2、植物生产的特点:①系统的复杂性②技术的实用性③生产的连续性④植物生长的个体生命周期性⑤明显的季节性⑥严格的地域性3、环境条件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①光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②温度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③水分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④土壤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⑤肥料对植物生产的重要性第一章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细胞: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原生质: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它是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3、细胞膜: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外侧与细胞壁紧密相接的一层薄膜称为细胞膜,又称质膜。
4、细胞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统称为细胞质。
5、细胞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小单位,称为细胞器。
6、无丝分裂:无丝分裂也称直接分裂,无丝分裂过程比较简单,消耗能量少,分裂速度快。
由于分裂过程中午纺锤丝出现,故称无丝分裂。
7、有丝分裂:有丝分裂也称间接分裂,是植物营养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过称比较复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由于分裂过程中有纺锤丝出现,故称有丝分裂。
8、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植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形成性细胞前所进行的细胞分裂。
9、组织:在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称为组织。
10、生物灾害:11、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12、13、14、精品。
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单元(2019.11.12)何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1)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现象称为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根深叶茂,旱生根、水长苗反映的是植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相关性。
(3分)(2)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是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
地下部分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矿物质并合成少量有机物、细胞分裂素等供地上部利用;而根生长所必需的糖类、维生素等则由地上部分供给。
所谓根深叶茂就是这个道理。
(4分)(3)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还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一面,主要表现在对水分和营养的竞争上,可通过根冠比反映出来。
土壤水分缺乏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地下部分生长较地上部分快,根冠比增加;土壤水分较多时,根冠比下降。
此即所谓旱生根、水长苗现象。
(4分)果树出现“大小年”现象是植物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在生产上的具体表现,生殖生长导致的。
(2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表现在:(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之间还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营养生长过旺会影响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生殖器官的生长也会抑制营养器官的生长。
(2分)(3)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在生殖生长期,要注意控制营养生长,要促进植物高产。
(2分)果树生产上,如果当年生殖生长旺盛,开花结果多(即大年),必然会消耗树体大量养分,导致第二年形成的花芽减少,又因树体养分不足影响了第二年营养生长,因营养生长不良而使第二年结果少而小,成为“小年”。
(3分)“肥田出瘪谷”体现了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1)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生殖生长所需的养料大多是由营养器官提供的;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在生长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激素类物质,刺激营养器官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
在生殖生长期,营养生长仍在进行,要注意控制。
植物环境知识点归纳总结植物是地球上生物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有机物质,为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植物的形态、功能和生理特性会发生变化。
因此,了解植物环境知识对于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特点及其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
一、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影响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和合成有机物质的主要途径。
光照条件对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高,植物的生长速度越快,叶片越大,色素越深。
而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较浅,还会出现伸长和倾斜的现象。
因此,在种植不同植物时,需要根据其对光照的需求来确定种植的位置和方式,以保证植物能够获得充足的光照。
二、温度条件对植物的影响温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关键环境因素,它影响着植物的生理代谢、光合作用和水分蒸腾等生命活动。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植物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较好,而在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条件下则会受到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植物叶片水分蒸腾过快,造成水分不足和失水现象,甚至引发生理损伤;而过低的温度则会影响植物的生理代谢和光合作用效率,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因此,在种植植物时,需要考虑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选择适宜的种植地点和种植时间,以确保植物能够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生长健壮。
三、湿度条件对植物的影响湿度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水分吸收、蒸腾和生理代谢。
一般来说,植物对湿度的需求有所不同,一些植物对干旱条件具有较强的耐受能力,而一些植物则对湿润的环境更为适应。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条件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和对湿度的需求来进行调节和管理。
植物环境知识点总结一、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植物是地球上最为广泛分布的生物之一,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大。
植物的适应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光照条件: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需求很强,但不同的植物对光照的需求程度有所不同。
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很高,只能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而有些植物对光照要求相对较低,能够在阴暗的环境中生存。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对光照变化的适应能力,比如在强光下能够调节叶片的角度,减少光合作用过程中的水分蒸发。
2. 温度条件: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有所不同。
一些植物对温度要求比较苛刻,只能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而有些植物则能够在寒冷的环境中存活。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抗寒性,能够在低温条件下生存,并且能够将生长期调整到适宜的温度范围内。
3. 湿度条件:植物对湿度的适应能力也非常强大。
有些植物对水分的需求很高,只能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而有些植物则能够在干旱的环境中存活。
此外,一些植物还具有对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能够通过调节气孔的开合来调整水分的吸收和排泄。
4. 土壤条件:植物对土壤的适应能力也非常强大。
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的需求有所不同,有些植物对土壤的排水性、肥力要求比较苛刻,只能在特定类型的土壤中生长,而有些植物则能够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
此外,一些植物还能够通过根系的生长和分泌物质来改善土壤的环境。
二、植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不仅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能够对环境产生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保护: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保护土壤资源。
同时,植物的枝叶能够阻挡降雨冲刷土壤,减少土壤的侵蚀。
2. 水源保护:植物的生长过程中会吸收大量的水分,减少土壤中的水分蒸发和地表径流,保护水源资源。
3. 大气净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对于净化大气、改善空气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4. 生态平衡:植物作为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
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生产与环境密不可分,环境因素对植物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植物生长需要光、水、营养物质和温度等外部条件的协助,同时环境中的土壤、空气质量、气候等因素也会直接影响植物生长状况。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进而影响到植物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条件,能够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养分吸收。
不同植物对光照的需求量不同,有些植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而有些植物对光照的要求较低。
缺乏适当的光照会导致植物生长缓慢,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水分不足会导致植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而水分过多也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容易引发根部腐烂等问题。
营养物质植物需要从土壤中吸收多种元素和营养物质以维持生长需要。
其中,氮、磷、钾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植物吸收这些元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温度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
不同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不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农作物产量。
当前植物生产面临的环境挑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植物生产带来了新的挑战。
大气中的污染物、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都会对植物生长和产量造成负面影响。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植物生产为了解决当前植物生产面临的环境挑战,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植物生产。
通过科学合理的农业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农业环境污染,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实现绿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今后的植物生产工作中,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实现与环境和谐共存的目标。
《植物生产与环境》重点名词解释1.细胞:是植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2.纹孔:细胞壁不均匀增厚所形成的许多较薄区域。
3.胞间连丝:连接两个纹孔的丝状细胞质。
4.细胞器:是指细胞质内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功能的小单位。
5.减数分裂:是指植物性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
6.细胞分化:是指由分生组织分裂产生的细胞经过伸长生长,时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逐渐变为成熟组织的过程。
7.组织:是指在植物个体发育中,具有相同来源的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8.器官: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开区分的部分。
9.凯氏带:在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构造的皮层细胞的侧壁和横壁上有部分木化和栓化增厚,形成带状的现象。
10.合轴分枝:枝条比较弯曲,顶芽生长一段时间后由近的腋芽代替生长,并依次发展的分枝方式。
11.分蘖:是指禾本科植物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生不定根的特殊分枝方式。
12.年轮:在植物的次生木质部中能够看到一圈圈的同心圆环,把这些同心圆环称之为。
13.叶序:是指叶在茎上按一定规律排列的方式。
14.气孔:是指由两个肾形或半月形(哑铃形)的保卫细胞核它们之间裂生的细胞间隙。
15.器官变态:是指由于长期适应环境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并成为遗传特性的现象。
16.花:是指适应生殖的变态短枝。
17.心皮:是指组成雌蕊一个或几个变态的叶。
18.无限花序:花轴在开花期能继续延长,花由下向上开或由边缘向中央开的花序。
19.花粉败育:花粉粒并未经过正常的发育,不具务生殖功能的现象。
20.植物开花:当花粉粒和胚囊成熟后或其中之一成熟,花被展开,雌雄蕊暴露出来的现象。
21.传粉:植物开花后,花药破裂,成熟的花粉传到雌蕊柱头上过程。
22.受精作用:是指雌雄配子(精卵细胞)相互融合的过程。
23.双受精:到达胚囊的花粉管,管的顶端膨大破裂,管内的精子和内容物散出。
植物生长环境知识点总结植物的生长环境是指植物在细胞水分、温度、光照、养分、土壤等方面所处的环境条件。
这些因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植物生长环境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细胞水分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分能帮助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植物体内外水分平衡。
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植物能够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但是当水分不足时,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蔫枯、萎黄等现象。
2. 温度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植物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不同,一般来说,植物的生长最适宜的温度是在15℃~30℃之间。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
在高温下,植物易出现蒸腾过多、水分蒸发过快、光合作用受阻等现象,导致植物发展受到阻碍;而在低温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放缓,甚至出现冻伤现象。
3. 光照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植物依靠光合作用获得能量、氧气和有机物质,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途径。
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植物能够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发育;而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叶片变形、色素合成减少等情况。
4. 养分植物通过土壤中的有机物和矿物质吸收营养,进行生长发育。
常见的养分包括氮、磷、钾、镁、硫、铁等元素。
这些养分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氮、磷、钾等元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氮元素是植物体内生物化学成分的主要构成元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磷元素是植物体内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之一,对根系生长和植物的生物代谢有着重要的影响;钾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能够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和气孔开闭,对提高作物产量和抗逆性具有重要作用。
5. 土壤土壤是植物的生长基础,植物从土壤中获取养分和水分,进行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