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评定
- 格式:pptx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15
名词解释1.康复功能评定:是用客观的、量化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残疾者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和预后。
包括躯体功能、精神状态、言语功能和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定。
2.初期评定:是首次对患者进行的评定。
目的是发现和确定患者的功能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判断障碍程度、康复潜力和预后,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3.中期评定:是指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进行的再次评定。
评定的目的是对前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行总结,判断障碍是否改善、改善的程度以及治疗方案有无必要调整。
一般在患者住院中期予以评定,也可以根据患者康复进展情况的需要组织多次评定。
4.末期评定:是在患者出院前结束治疗时进行。
目的在于判定康复治疗效果如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对遗留问题提出进一步解决的方法和建议。
考察知识点:第一章总论1.ROM:即关节活动范围,是指单个关节运动时的弧度,测量时要求被测者在特定的体位下,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
包括主动关节活动范围(AROM)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
2.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即主动关节活动范围,指被检者做肌肉随意收缩时带动相应关节的活动范围。
正常情况下,主动关节活动范围略小于被动关节活动范围。
3.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指被检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由外力作用于关节而发生运动的范围。
考察知识点:第二章关节活动范围评定1.肌力:是指肌肉或肌群收缩时所产生的最大力量,分为静态肌力与动态肌力,广义的肌力还包括肌肉爆发力和肌肉耐力。
2.MMT:即徒手肌力评定,是评定者借助于受试者自身节段的重力或徒手施加外在阻力的前提下,评定受试者所测肌肉(或肌群)产生最大自主收缩能力的一种肌力评定方法。
3.肌肉的初长度:是指肌肉收缩前的长度,肌肉初长度对肌肉收缩张力有影响,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的前负荷,当前负荷逐渐增加时,肌肉初长度增加,收缩所产生的主动张力也相应增大,肌肉的收缩效果增强。
但在超过某一限度时,再增加前负荷反而使主动张力越来越小以至于为零,肌肉的收缩效果也就下降。
第一章总论康复评定: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
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
(分临床评定和功能评定)康复评定与临床检查区别:对象不同,病情不同,目的不同,检查手段不同,处理原则不同测量:用公认的标准去确定被测对象某一方面的量值的过程。
评估:根据一定的要求去确定一种或多种测量结果的价值的方法。
评定:根据测量和评估的结果对被测对象做出最后判断的行为。
功能障碍分:残损(无论何种病因,“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损失或异常”。
是有关器官结构和系统功能异常的生物医学概念,被认为是一种在器官水平上的障碍)、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
是以功能为异向的概念,根据活动的完成情况反映残损的后果,被认为是一种在个体水平上的障碍)、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按年龄、性别、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
是一个社会的概念,反映个人与周围环境和社区的相互作用以及他对上述的适应状况,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和社会水平上的障碍)三个层次。
残疾人包括: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多重和其他残疾的人。
听力残疾4级(1级:损失>90dB;2级:损失81-90dB;3级:损失61-80dB;4级:41-60dB轻度受限)康复评定意义:①从患者角度看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最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
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缓解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②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看全面、系统、准确地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
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治疗及其疗效评定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临床治疗膝骨关节病症,重建关节功能最为重要、有效的方法,可有效解除患肢疼痛,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功能,且能保持关节良好稳定性性。
临床数据显示,该手术患者中、远期随访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达90%以上。
但为确保能达预期手术效果,康复治疗和干预的介入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尤其是围术期康复治疗的提出及实践,使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更为科学、完善。
术后营养品:因为术后会耗尽身体的储备,免疫系统和吸收能力差是阻碍食物营养摄入,B/NSWHO细胞源营养涵盖了术后恢复时身体所有的必须营养,如血红素、燕窝、提纯阿胶、雪莲细胞,铁、钙、锌、低聚肽、胶原三肽、伤口修复的弹性蛋白肽等人体易吸收的生物活性肽,肽是介于蛋白质和氨基酸之间的物质,它比蛋白质更易吸收,比氨基酸更有活性,能够把营养在肠道系统内直接吸收,肠胃没有负担,有效恢复肌体健康活性,为身体提供适合的燃料和更快恢复正常生活所需的能量营养。
同时减少药物引起的消化不良,并防止术后的便秘,抵抗感染加速愈合。
明确膝关节置换手术后康复管理流程:组建康复医生、骨外科医生及护士长、护士为成员的管理小组,一同讨论和制定围术期康复内容,护士长负责围术期康复护理工作开展,并对护士护理操作进行监督和指导。
管理小组应深入到病区,参与查房、病历讨论及个体康复方案制定中,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严遵循序渐进原则,一对一开展训练,同时填写当天康复训练记录,在次日询问患者的训练反应,决定是否要调整。
制定管理内容:①术前康复宣教,术前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对患者开展康复宣教,让患者围术前康复治疗的目标、内容、注意事项等有全面了解;同时,密切注意患者心理动态,及时给予积极疏导、干预,帮助患者建立康复信心,以消除其焦虑、紧张、恐惧等负性心理,同时鼓励患者做好康复训练的思想和心理准备,要让患者清楚认识到TRK术并非完全治愈疾病,但配合积极康复护理可达到更理想效果。
膝盖伤残鉴定-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膝盖伤残鉴定这个主题进行简要介绍和概括。
以下是关于膝盖伤残鉴定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膝盖作为人体重要的关节之一,在日常生活和运动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荷。
然而,不幸的是,膝盖的损伤或伤残情况在现代社会并不罕见。
这些伤残会给个人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困扰,并对社会造成一定的经济和医疗负担。
因此,准确而全面的膝盖伤残鉴定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膝盖伤残鉴定的相关内容,包括定义、分类、鉴定方法和标准等。
通过对膝盖伤残鉴定的深入探讨,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膝盖损伤的程度,提供科学依据来支持伤残赔偿和康复治疗。
在本文的第一部分中,我们将对膝盖伤残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介绍。
了解不同类型的膝盖伤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区分每一种情况,并为后续的鉴定过程提供基础。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膝盖伤残鉴定的方法和标准。
我们将探讨目前被广泛认可的鉴定方法,包括临床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相关的功能评估工具。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膝盖伤残鉴定的标准,以帮助确定伤残程度,并为伤残的赔偿和治疗提供依据。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强调膝盖伤残鉴定的重要性,并讨论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必要性。
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我们将能够进一步改进膝盖伤残鉴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为膝盖损伤患者提供更好的康复和保障。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研究,我们将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膝盖伤残鉴定这一重要课题。
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和研究者提供有益的信息,并为膝盖伤残的鉴定和治疗提供指导和支持。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编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以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
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引言部分将提供对膝盖伤残鉴定这一主题的概述,说明该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概述包括膝盖伤残的定义和分类,以及该领域的现状和问题。
膝关节功能障碍鉴定标准【引言】膝关节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对于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鉴定,有了一套明确的标准。
本文将对这些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医护人员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膝关节功能障碍。
【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定义和原因】膝关节功能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膝关节正常功能受限,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
原因主要包括:关节炎、骨折、韧带损伤、肌肉病变等。
【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鉴定标准】在鉴定膝关节功能障碍时,通常采用以下几个标准:1.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
2.影像学检查:如X光、MRI等,用以了解关节结构是否受损。
3.功能评估:如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能力等。
4.并发症:如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
【临床评估方法】1.关节活动度评估:通过测量关节在不同角度下的活动范围,了解关节的灵活性。
2.肌力评估:通过徒手肌力测试或仪器测试,评估肌肉力量。
3.平衡能力评估:通过特定测试,如单腿站立、足跟对齐等,评估平衡能力。
【功能康复训练】针对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训练是关键。
康复训练主要包括:1.关节活动度训练: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提高关节灵活性。
2.肌力训练:针对受损肌肉进行强化训练,提高肌肉力量。
3.平衡训练:通过特定动作,如瑜伽、普拉提等,提高平衡能力。
【总结】膝关节功能障碍的鉴定标准为医护人员提供了评估患者病情的依据。
了解这些标准,有助于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也是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恢复关键。
运动功能评定康复评定与诊断学的区别康复评定:是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相关信息,使用客观的方法有效和准确评定功能障碍的种类、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预后以及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疗效的过程。
区别:1、诊断学着眼于疾病,是对疾病或外伤确定病名。
2、康复评定重在功能,是对功能障碍做出定性、定量的判断过程。
运动功能评定一、肌张力二、肌力三、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四、步态分析五、平衡与协调功能评定六、感觉功能评定一、肌张力肌张力定义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和正常活动的基础。
来源:肌肉组织静息状态下非随意,持续,微小的收缩。
肌张力的表现形式1.静止性肌张力 肌肉在不活动状态下具有的紧张度2.姿势性肌张力 人体维持一定姿势时,躯体前后肌肉所具有的紧张度3.运动性肌张力 肌肉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紧张度异常肌张力(与正常静息水平比较)肌张力的检查方法病人的肌张力正常吗病史视诊触诊反射被动运动摆动检查肌张力评定肌痉挛的分级:目前多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评定。
评定时,患者宜采用仰卧位,检查者分别对其双侧上、下肢的关节进行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按所感受的阻力来分级评定。
痉挛的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肌张力评定小结肌张力的定义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二、肌力肌力和肌力评定的定义肌力——是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又称绝对肌力。
肌力评定——是测定受试者在主动运动时肌肉或肌群产生的最大收缩力量。
判断肌力减弱的部位和程度协助某些神经肌肉疾病损伤进行定位诊断预防肌力失衡引起的损伤和畸形评定肌力增强训练的效果肌力评定的方法徒手肌力测试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测试等速肌力测试徒手肌力检查徒手肌力检查国际上普遍应用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是Lovett 6级分级法。
1983年,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在此分级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即MRC肌力分级法(见下表)徒手肌力分级标准(MRC)徒手肌力评定的步骤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l选择适合的检查时间l根据体位来安排检查的顺序l检查者应尽量靠近被检查者l先查健侧对应肌肉的肌力,以便健患侧对比l注意施加阻力的大小和方向l避免代偿动作l重复检查应间隔2分钟肘关节屈曲:肱二头肌,肱肌,肱桡肌腕关节掌屈及尺侧偏:尺侧腕屈肌4、5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阻力加于小鱼际1级:患侧卧位,前臂旋后450,试图腕掌屈及尺偏时可触及3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 ,腕向掌侧屈并向尺侧偏2级:患侧卧位,屈肘,前臂旋后450,可见大肩关节前屈:三角肌前部及喙肱肌屈髋:髂腰肌4、5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阻力加于股远端前面3级:仰卧,小腿悬于床缘外,屈髋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屈髋1级:仰卧,试图屈髋时腹股沟上缘可触及肌活动伸膝:股四头肌3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4、5级:仰卧,小腿置床缘外下垂,伸膝,阻力加于小腿下端前侧2级:患侧卧,托住键侧下肢,可主动伸膝1级:仰卧,试图伸膝时可触及髌韧带活动踝背屈:胫前肌4、5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阻力加于足背内缘3级:坐位,小腿下垂,踝背屈并足内翻2级:侧卧,可主动踝背屈、足内翻1级:仰卧,试图踝背屈、足内翻时可触及活动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肌力评定的适用范围:下运动神经元病损;脊髓损伤;原发性肌病;骨关节疾病。
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评定内容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用于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或严重的关节损伤。
手术后的康复过程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评定的内容,以帮助患者了解康复过程中需要关注的方面。
1. 疼痛管理: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通常会经历一定程度的疼痛。
康复评定中需要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以确定是否需要调整疼痛管理方案。
常用的评定工具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面部表情评分法(FPS)等。
2. 功能恢复:康复评定中需要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这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步态等方面的评估。
通过测量关节的活动度和评估肌力,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3. 日常生活活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评定中需要评估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功能,如上下楼梯、行走距离、坐立起坐等。
这些评定可以帮助康复师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并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4. 平衡和稳定性: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平衡和稳定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康复评定中需要评估患者的平衡和稳定性,以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平衡训练和相关的康复措施。
5. 心理和社交因素:膝关节置换术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状态也会产生影响。
康复评定中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交支持和生活质量等方面。
这有助于康复师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6. 康复计划调整:康复评定的结果将指导康复师对患者的康复计划进行调整。
根据评定结果,康复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康复目标和计划,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恢复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7. 长期随访: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
康复评定不仅仅是一次性的评估,还需要进行定期的随访和评估。
通过长期随访,可以了解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效果,并及时调整康复计划。
总结起来,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评定内容包括疼痛管理、功能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平衡和稳定性、心理和社交因素、康复计划调整以及长期随访等方面。
第一章总论1.康复评定是对病、伤、残患者的功能状况及其水平进行定性和(或)定量描述,并对其结果做出合理解释的过程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并藉此制定出合适的康复治疗方案、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功能等康复评定学是研究患者有关身体、心理、社会及其所处环境的功能状况的一门医学学科2.康复评定的对象主要是功能障碍。
ICIDH:残损(心理上、生理上或解剖的结构或功能上的任何丧失或异常)、残疾(由于残损的原因使人的能力受限或缺乏,以至于不能在正常范围内和以正常方式进行活动)、残障(由于残损或残疾,限制或阻碍一个人充当正常社会角色并使之处于不利地位)ICF:损伤(身体功能或结构问题,有显著的差异或丧失)、活动受限(个体在进行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参与限制(个体投入到生活情景中可能经历到的问题)六类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和多重残疾。
3.康复评定的意义(1)从患者角度:通过评定,可以加深患者对自身疾病和活动能力的了解,帮助患者制定合适的治疗目标,增强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促使患者更加努力地帮助自己、主动地参与治疗。
对一些伴有慢性疾病的患者来说,将会鼓励他尽早地向康复医生反映有关情况,以预防和减缓疾病的恶化和功能的减退。
(2)从康复医生和治疗师的角度:全面、系统、准确的评定,可弥补病史和一般临床检查的不足,容易早期发现问题,具体了解患者在哪些方面需要帮助,如何才能提供和得到帮助,鼓励他制定出更为全面合适的康复治疗计划,随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和功能变化,指导我们的康复医疗工作。
最终,通过康复评定的结果,确定康复的后果,从而控制康复治疗的质量。
(3)从社会角度:通过评定,发现在社会康复方面存在的问题,如社会对提供资助、改进服务质量、环境状况以及政策法规方面所存在的缺陷,为社会对残疾人提供帮助提供依据。
此外,评定还可以就残障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的新的发病资料。
4.康复评定的作用(1)掌握功能障碍的情况:了解功能障碍的性质、了解功能障碍的范围、了解功能障碍的程度(2)制订康复治疗计划(3)评价治疗效果:评定治疗效果、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4)帮助判断预后(5)分析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5.康复评定的内容主观资料(S)、客观资料(O)、功能评定(A)、制定康复治疗计划(P) (1)病史:主诉、现病史、功能史(核心)、既往史、系统回顾、个人史、社会史、职业史、家族史(2)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和一般情况、皮肤和淋巴、头和五官、颈、胸部、心脏和周围血管系统、腹部、泌尿生殖系统和直肠、肌肉骨骼系统、神经系统(3)功能评定:四个功能(认知、言语、躯体、社会)、三个障碍层次(损伤、活动受限、参与限制)6康复治疗计划的制定方法:1.建立治疗目标:(1)依据: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②心理状况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2)治疗目标的组成: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一个将要实施的目标应包括:①有可测量的结果②使用具体的检查③希望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2.康复目标的描述:(1)下肢的功能可根据假肢和支具的有无和种类设定不同的目标:①不能步行:卧床不起、靠物坐位和独立坐位②能乘轮椅:自己驱动、外力驱动③在平行杠内:起立、平衡、步行④用拐杖步行:能否独立起立⑤用手杖步行:有辅助、完全独立⑥无手杖步行:有辅助和完全独立(2)上肢的功能完全失用手:不能主动或被动地用手指固定物品,放在桌子上面的手不能向下推动,但可以上臂、前臂或躯干固定物品候补辅助手:呈握拳状态的手指可被动地使其张开且能够握物体;桌上的物体被动地挂在手指上可以拉到靠近身体并使其固定于腹部与桌子之间;依靠自己的力量或用健侧手可将放在桌子上的手向下压辅助手:不是实用手,但靠自己的力量能够抓东西,固定,放开实用手:(左)吃饭时虽然不集中注意力也能端端正正地拿饭碗;(右)吃饭时,匙、叉、筷子可以较正常的使用,可以写出能读的字(3)整体功能:两侧上下肢同时障碍①全面辅助②部分辅助③完全独立完成(4)劳动能力除日常生活活动以外,最好还应预测劳动能力:①恢复原职②恢复工作,改变原职③改变职业,可劳动④帮助家务3.制定康复治疗方案:⑴治疗安排和医嘱的书写⑵常用的康复手段PT、OT、ST、PSY、RE、TCM第二章人体形态的评定一.人体形态评定(一)身体姿势的评定被测者在直立状态下,两足跟靠拢,两臂自然下垂,挺胸收颌,两眼平视前方,使头部保持眼眶下缘与耳屏点成水平的“眼耳平面”姿势。
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评定内容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运动能力。
针对这一问题,康复评定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损伤的程度和康复的进展。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评定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话题。
一、损伤的程度评定在康复评定中,第一步是对损伤的程度进行评定。
这通常包括进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功能评定。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如MRI和X光则可以帮助确定损伤的具体情况,而功能评定则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运动能力和康复进展情况。
二、康复计划制定根据损伤的程度评定,医生会制定相应的康复计划。
这包括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康复锻炼计划和饮食调整,同时也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人情况和生活习惯。
康复计划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损伤的严重程度、患者的芳龄和体质、以及患者的日常工作和运动需求。
三、康复进展评定康复评定内容还包括对康复进展的评定。
医生会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和功能评定,以了解康复进展情况并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进展评定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评定内容包括损伤的程度评定、康复计划制定和康复进展评定。
这些内容在帮助患者和医生更好地了解损伤的情况、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和调整治疗方案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个人观点作为文章写手,我个人认为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评定内容非常重要。
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制定治疗方案和进行康复指导。
在康复评定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需要充分合作,共同努力,以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了解了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康复评定内容。
从损伤的程度评定、康复计划制定到康复进展评定,这些内容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