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压和海拔的换算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Z2-Z1=18400(1+t/273)log( P1/P2)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从公式可以看出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的公式吧!呵呵,我没看清楚你的真正题意,给你一个相关的链接,可能比较准确。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关系表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关系表(1mmHg=133.32Pa)大气压力(mmHg)海拔高度(m)PO2(mmHg)768 760 752 745 737 730 728 714 707 699 692 684 676 669 661 654 646 638 -848517025634343151960869878988097210661160125413501447160159157155.6154152.4151149.5147.7146144.5142.8141.3139.7138136.5135133.3631 623 616 608 600 593 585 578 570 562 555 547 540 1544164317431843194520472151225623622469257726872797290830203132324533603472358436953806131.8130.2128.6127125.4123.8122.3120.6119117.5116114112.7111109108106105103101.6100983916 4030 96.8 95。
海拔高度与大气压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进行近似计算:
P = P0 ×(1 - (L ×h / T0)) ^ (g0 ×M / R ×L)
其中,P 是海拔高度为h 时的大气压,P0 是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101325 Pa),L 是温度随海拔高度变化的温度梯度,一般为6.5×10^-3 K/m,T0 是海平面上的标准温度(288.15 K),g0 是重力加速度,约为9.80665 m/s^2,M 是空气的平均分子量,约为0.0289644 kg/mol,R 是气体常数,约为8.31432 J/(mol·K)。
这个公式是一个理论模型,实际上,大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并不是完全按照这个公式来计算的,因为实际大气压受到气压系统、天气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这个公式可以作为一个近似值来使用。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关系公式推导海拔高度是指点位于海平面的垂直高度。
随着海拔的增加,温度、密度和大气压都会发生变化。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大气压与温度和密度有关。
PV=nRT其中,P表示压力,V表示体积,n表示物质的量,R表示气体常数,T表示温度。
此方程表明,在一定温度和物质有限的情况下,压力与体积呈正比。
现在,我们开始推导大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
步骤1:假设在一些高度上方有一小段厚度为dz的大气层,其压力为P。
这个大气层的上表面与下一个小段厚度为dz的大气层的下表面之间存在一个平衡。
步骤2:根据大气压力的传递原理,上表面的压力P可以分解为P+dP,其中dP为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存在的压力差。
步骤3: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可以得到dP = -ρgdz,其中ρ表示大气层的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dz表示大气层的厚度。
步骤4:将dP = -ρgdz代入P + dP,可以得到P + (-ρgdz) = P,即P = P + ρgdz。
步骤5:将压力表示为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即P=F/A,其中F表示单位面积上的力,A表示面积。
并假设在上表面施加一个力F,下表面施加一个力F+dF。
步骤6:假设单位面积上的质量为m,则F = mg,其中m = ρAdz,g 表示重力加速度。
将F = mg代入F + dF,得到mg + dF。
步骤7: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 ma,其中a表示加速度。
将F = ma 代入mg + dF,得到mg + dF = ma。
步骤8:根据动力学定律mg + dF = ma,可以得到mg - ma = -dF,即mg - ma = -d(mg),即mg - ma = -mgdm。
步骤9:将dP = -ρgdz代入mg - ma = -mgdm,可以得到ρgdz - ρg(dz/ds)ds = -ρgdz,其中s表示海拔高度。
步骤10:化简得,dz/ds = -1,即dz = -ds。
大气压强与海拔高度
地球上面的空气层密度不是相等的,靠近地表层的空气密度较大,高层的空气稀薄,密度较小.大气压强既然是由空气重力产生的,高度大的地方,它上面空气柱的高度小,密度也小,所以距离地面越高,大气压强越小.
在海拔3000m之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在海拔2000m 之内,每上升12m大气压强约减小1mmHg。
地面上空气的范围极广,常称“大气”。
离地面200公里以上,仍有空气存在。
虽其密度很小,但如此高的大气柱作用于地面上的压强仍然极大。
人体在大气内毫不感觉受到气压的压迫,这是因为人体的内外部同时受到气压的作用且恰好都相等的缘故。
一般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例如,高山上的大气压就比地大气压
面上的大气压小得多。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海拔大气压计算公式
海拔大气压是指在不同海拔高度处的大气压力。
通常,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力会逐渐降低。
根据国际标准大气模型,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之间存在以下的计算公式:
P = P0*(1 - (L*h/T0))^((g*M)/(R*L))
其中,P为海拔高度为h时的大气压力,P0为海平面上的标准大气压力(一般为101325帕斯卡),L为标准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温度梯度(通常为-0.0065℃/m),T0为标准温度(一般为288.15K),g 为重力加速度(一般为9.80665m/s),M为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一般
为0.0289644kg/mol),R为气体常数(一般为8.31432J/(mol*K)),同时,^表示乘方符号。
通过使用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海拔高度处的大气压力。
这对于一些需要考虑大气压力的应用,如高山登山、飞行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1 -。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0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01、静力学方程00具体太长,我简单说明下:00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0公式是:h≈8000(1+t/273)/P(m/hPa)0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00从公式可以看出0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00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0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02、压高方程0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0Z2-Z1=18400(1+t/273)log( P1/P2) 0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0从公式可以看出0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00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0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这就不详细再说了,太复杂了,你应该也不需要用到这么复杂的公式吧!0呵呵,我没看清楚你的真正题意,给你一个相关的链接,可能比较准确。
0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关系表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关系表(1mmHg=133.32Pa)大气压力(mmHg)海拔高度(m)PO2(mmHg)768 760 752 745 737 730 728 714 707 699 692 684 676 669 661 654 646 -84851702563434315196086987898809721066116012541350160159157155.6154152.4151149.5147.7146144.5142.8141.3139.7138136.5135638 631 623 616 608 600 593 585 578 570 562 555 547 540 1447154416431743184319452047215122562362246925772687279729083020313232453360347235843695133.3131.8130.2128.6127125.4123.8122.3120.6119117.5116114112.7111109108106105103101.61003806 3916 403098 96.8 95。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怎么转换标准大气压强Po= Pa= cmHg= mmHgPo=1.01325×10^5 Pa=76cmHg=760mmHg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Z2-Z1=18400(1+t/273)log( P1/P2)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从公式可以看出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大气密度与海拔高度和温度间的换算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力为1,相对空气密度为1,绝对湿度为11 g/m3。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转换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 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 ,气压平均降低12.7hPa ,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 ) /P ( m/hPa ) 其中h 是气压高度差,t 是摄氏温标,P 是气压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Z2-Z1=18400 ( 1+t/273 )log( P1/P2) 式中P1 、P2分别是高度Z2 、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从公式可以看出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大气密度与海拔高度和温度间的换算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力为1,相对空气密度为1,绝对湿度为11 g/m3 。
从表中可以看出,海拔高度每升高 1 000 m,相对大气压力大约降低12%,空气密度降低约10%,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气压及海拔的对应关系
海拔增加,大气压减小。
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在三千米范围内,每升高12米,大气压减小大约133帕。
影响气压的因素除了海拔以外,还有天候,季节,温度,纬度。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关系是负相关。
天候变化可在一夕之间气压改变 10mmHg,,这相当于 3500m到 3658m之间,,或 7925m到 8230m之间的变化。
气压的发现的历史:
1640年10月经过大量的实验托里伽利略的儿子托里拆利意识到:大气中空气的重量对盆子中的水银施加压力,这种力量把水银压进了玻璃管中。
玻璃管中水银的重量与大气向盆子中水银施加的重量应该是完全相等的。
大气重量改变时,它向盆子中施加的压力就会增大或减少,这样就会导致玻璃管中水银柱升高或下降。
天气变化必然引起大气重量的变化。
托里拆利发现了大气压力,找到了测量和研究大气压力的方法。
托里拆利的发现是正式研究天气和大气的开端,让我们开始了解大气层,为牛顿和其他科学家研究重力奠定了基础。
这一新发现同时使托里拆利创立了真空的概念,发明了气象研究的基本仪器—气压计。
大气压在现实生活的应用:
把带有吸盘的塑料挂钩压在很平的墙壁上,就可以用它挂东西。
活塞式、离心式抽水机能把低处的水抽到高处。
挤出钢笔管中的空气,放手后墨水吸入钢笔管。
用高压锅很容易把食物煮烂。
茶水盖上开一个小孔,水才容易倒出来。
还有高压锅炉、农用喷雾器、用吸管吸饮料、注射器针管吸药液等等,都与大气压有关。
海拔与气压的关系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会相应减小。
在3000M范围内,每上升12M,大气压减小1mmHg,大约133Pa。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上升按指数律递减。
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之中,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气压会相应减小。
在3000M范围内,每上升12M,大气压减小1mmHg,大约133Pa。
气压的大小与海拔高度、大气温度、大气密度等有关,一般随高度上升按指数律递减。
气压有日变化和年变化,一年之中,冬季比夏季气压高。
影响大气压的因素有哪些自然环境中,大气压和氧分压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风速和海拔等方面的转变,都将导致大气压和氧分压发生相应的变化。
其中以海拔的影响最为显著,它与大气压及氧分压是反比关系。
海拔每上升100米,大气压就下降5毫米汞柱〔0.67千帕〕,氧分压亦随之下降1毫米汞柱左右〔0.14千帕〕。
我区平均海拔专高度达4000米以上,享有世界屋脊之称。
高海拔导致了低大气压、低氧分压的形成,这也是青藏高原为世界屋脊空气淡薄、氧气属缺乏的根本缘由所在。
当然,氧气在大气中的含量比例并没有变,仍为21%。
气压海拔对照表气压海拔对照表:1、海拔0米:气压1013.25帕;2、海拔500米:气压1001.23帕;3、海拔1000米:气压986.67帕;4、海拔1500米:气压968.44帕;5、海拔2000米:气压948.3帕;6、海拔2500米:气压927.87帕;7、海拔3000米:气压905.19帕;8、海拔3500米:气压881.46帕;9、海拔4000米:气压856.9帕;10、海拔4500米:气压831.61帕;11、海拔5000米:气压805.75帕。
气压海拔对照表是指海拔与气压的相关性,可以用来确定海拔的高低。
根据不同的海拔,经测量得出所对应的气压数值,即可知晓海拔的高低。
下面列出表示海拔与气压之间对照关系的对照表:海拔0米:气压1013.25帕;海拔500米:气压1001.23帕;海拔1000米:气压986.67帕;海拔1500米:气压968.44帕;海拔2000米:气压948.3帕;海拔2500米:气压927.87帕;海拔3000米:气压905.19帕;海拔3500米:气压881.46帕;海拔4000米:气压856.9帕;海拔4500米:气压831.61帕;海拔5000米:气压805.75帕。
气压海拔对照表可以用来回答气压与海拔之间的相关性,也可以用来确定海拔高度。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海拔高度的变化所对应的气压值就会变小,这是由于随着高度的增加,距离地表的距离也变远,而大气压力的影响半径也随之减小,从而引起气压的减小。
因此,气压海拔对照表是可以了解关于气压和海拔的相关性的重要工具。
不同的海拔高度也可以倍受不同的天气的影响,如雾、大风、雷暴等。
在海拔较高的地方,低温也会带来一系列危险,例如寒冷导致的生物害虫爆发,雨雪、大雾,等等,但是随着海拔不断上升,空气温度也随之下降,从而有利于风雨的消散。
最后,可以总结出气压海拔对照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气压的变化直接受海拔高度的影响,同一海拔高度的地方,气压应该是相同的。
为啥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是因为海拔高的地方空气稀疏,所以气压低。
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大致每提高12m,大气压下降1mmHg(1毫升水银柱)或者每上升9m,大气压降低100Pa。
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约稀疏,所以气压越低。
海拔越低,气压越高。
气压是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即在数值上等于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它的存在。
气压大小与高度、温度等条件有关。
一般随高度增大而减小。
在水平方向上,大气压的差异引起空气的流动。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是某地与海平面的高度差,通常以平均海平面做标准来计算。
海拔的起点叫海拔零点或水准零点,是某一滨海地点的平均海水面。
它是根据当地测潮站的多年记录,把海水面的位置加以平均而得出的。
大气压与海拔计算公式好的,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一个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影响着我们的东西,那就是大气压。
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爬山越岭,或者坐飞机翱翔在高空的时候,大气压是怎么变化的呢?这里面就有一个神奇的公式,能帮咱们算出大气压与海拔之间的关系。
先来说说大气压是个啥玩意儿。
想象一下,空气就像一堆堆看不见的小精灵,它们不停地挤压着咱们周围的一切。
这股挤压的力量就是大气压啦。
在海平面附近,大气压的数值差不多是 101.3 千帕。
那当咱们往高处走,海拔升高了,这些小精灵的数量就会减少,挤压的力量也就变小了,大气压也就跟着降低了。
这个降低的规律,就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这个公式就是:P = P₀ × (1 - h/44300)^5.255 。
这里面的 P 就是咱们在海拔 h 处的大气压,P₀呢,就是海平面的大气压,大概就是 101.3 千帕。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朋友去爬山。
那座山不算特别高,但是爬起来也挺费劲的。
一开始,大家都精力充沛,有说有笑。
随着我们越爬越高,我逐渐感觉到呼吸有点不那么顺畅了。
这时候我就想到了大气压和海拔的关系。
我们一边爬,一边讨论着。
有个朋友还开玩笑说:“是不是空气小精灵都跑光啦,所以我们才觉得呼吸困难。
”大家都笑了起来。
其实,通过这个公式,咱们就能算出在我们当时所处的海拔高度,大气压大概变成了多少。
比如我们爬到了 1000 米的地方,把数值带进公式里算一算,就能知道大气压比在海平面的时候降低了不少呢。
当我们终于到达山顶,俯瞰着山下的美景,那种成就感真是难以言表。
不过,这时候的大气压已经比山下低了很多。
回到大气压与海拔的计算公式,它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说,飞机的飞行高度的确定,气象学中的一些研究,甚至在一些工程设计中,都离不开这个公式。
在咱们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可别把这个公式当成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符号。
它其实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帮咱们打开了解大自然奥秘的大门。
全国各地海拔高度及大气压海拔高度及大气压参考数据以下是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海拔高度、大气压和最热均温度的数据。
大气压的简便算法是:每升高12米,大气压减少133帕斯卡。
例如:云南海拔2000米,则当地大气压为P=101,325-2000×133/12=79,158帕斯卡。
序号地名海拔高度m 大气压KPa 最热均温度℃1 北京 31.2 99.86 33.22 北京 489 95.04 30.93 延庆 71.6 99.69 32.61 密云 3.3 100.48 33.42 天津 16.4 100.35 32.73 天津 5.4 100.47 31.41 蓟县 80.5 99.56 35.12 塘沽 375.2 96.28 32.33 河北省 723.9 92.44 31.64 石家庄 25.9 100.22 32.75 承德 17.2 100.26 34.86 张家界 76.8 99.58 35.01 唐山 777.9 91.92 31.22 保定 1066.7 88.86 30.33 邢台 741.9 92.27 32.54 山西省 748.8 92.24 32.25 太原 659.5 93.18 32.76 大同 376 96.28 35.51 阳泉 1063 88.94 29.92 介休 612.8 93.55 28.13 阳城 989.5 89.56 30.44 运城 964.7 89.81 32.65 内蒙古自治区 178.5 98.43 32.56 呼和浩特 571.1 94.09 32.67 海拉尔 41.6 100.07 31.48 锡林浩特 98.2 99.43 30.99 二连浩特 144 98.9 31.910 通辽 118.1 99.24 31.61 赤峰 168.7 98.57 33.12 辽宁省 185.2 98.55 31.13 沈阳 65.9 99.74 31.24 开原 77.3 99.71 30.05 阜新 3.3 100.54 29.06 抚顺 15.1 100.53 31.21 朝阳 93.55 32.62 本溪 89.56 31.43 锦州 178.5 98.43 32.51 鞍山 94.09 32.62 营口 100.07 31.43 丹东 99.43 30.9这份数据提供了全国各地主要城市的海拔高度、大气压和最热均温度。
海拔大气压计算公式
海拔大气压计算公式是用来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大气压力的公式。
这个公式基于海拔高度与大气压力之间的关系,其中大气压力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一般来说,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力就越低。
这是因为海拔高度上方的空气质量较低,空气分子更少,因此对于某一个特定的海拔高度,大气压力可以用以下公式来计算:
P = P0 * (1 - (L * h) / T)^gM / (RL)
其中,P是海拔高度为h时的大气压力,P0是海平面上的大气压力,L是温度随高度变化的速率,T是标准温度,g是重力加速度,M 是空气的平均分子量,R是气体常数,L和R的值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使用这个公式可以计算不同海拔高度下的大气压力,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高海拔环境下的气压变化情况。
- 1 -。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转换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从公式可以看出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Z2-Z1=18400(1+t/273)log( P1/P2)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从公式可以看出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大气密度与海拔高度和温度间的换算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湿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从表中可以看出,海拔高度每升高1 000 m,相对大气压力大约降低12%,空气密度降低约10%,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空气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在无热源、无遮护的情况下,空气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大气压力与海拔高度怎么转换
标准大气压强Po= Pa= cmHg= mmHg
Po=1.01325×10^5 Pa=76cmHg=760mmHg
一个地方气压值经常有变化→其上空大气柱中空气质量的多少→大气柱厚度和密度改变的反映:大气柱厚度和密度与空气质量应该是成正比关系
任何地方的气压值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据实测,在地面层中,高度每升100m,气压平均降低12.7hPa,在高层则小于此数值。
确定空气密度大小与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定量关系,一般是应用静力学方程和压高方程。
1、静力学方程
假使大气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则某一点的气压值等于该点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空气柱的重量。
公式是:h≈8000(1+t/273)/P(m/hPa)
其中h是气压高度差,t是摄氏温标,P是气压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在同一气压下,气柱的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气压随高度递减越慢,单位气压高度差越大。
②在同一温度下,气压值越大的地方,空气密度越大,气压随高度递减越快,单位高度差越小。
通常,大气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当气层不太厚和要求精度不太高时,这公式可粗略估算气压与高度的定量关系。
如果研究的气层高度变化范围很大,气柱中上下层温度、密度变化显著时,该公式就不适合用了,这时候可以用压高方程。
2、压高方程
为了精确地获得气压与高度的对应关系,通常将静力学方程从气层底部到顶部进行积分,即得出压高方程,然后再将之替换简化为:
Z2-Z1=18400(1+t/273)log( P1/P2)
式中P1、P2分别是高度Z2、Z1的气压值,t是摄氏温标
从公式可以看出
①气压随高度增加按指数规律递减
②高度越高,气压减小得越慢
这公式是将大气当成干空气处理的,但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多时,就必须用虚温代替式中的气温。
大气密度与海拔高度和温度间的换算
1、根据大气压力和空气密度计算公式,以及空气湿度经验公式,可得出大气压、空气密度、
注:标准状态下大气压力为1,相对空气密度为1,绝对湿度为11 g/m3。
从表中可以看出,海拔高度每升高1 000 m,相对大气压力大约降低12%,空气密度降低约10%,绝对湿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2、空气温度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在无热源、无遮护的情况下,空气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高而降低。
一般研究所采集的温
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温度在一般情况下,海拔高度每升高1 000 m,最高温度会降低5 ℃,平均温度也会降低5 ℃。
西宁海拨2300m气压760毫巴,可得海拔高度H和气压P经验关系式P=(3/4)的(H/2300)次方.用带函数的计算器可求近似值,也可用汁算机求出气压高度数值表.
高度(米)气压(豪巴) 空气密度(克/米3) 含氧量(克/米3) 相对於海平面%沸点(℃)
7.000 420 573 133 47 77
6.000 481 644 149 52 80
5.000 549 719 166 59 84
4.000 624 802 186 65 87
3.000 707 892 206 73 90
0 1013.2 1292 260 10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