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蚕的生长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5.34 MB
- 文档页数:48
蚕的生长变化-教科2001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蚕的生长变化2.蚕的生态意义3.与蚕有关的生活常识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投影,展示一组蚕的照片,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发学生对蚕的认知和兴趣。
2.生长变化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展示蚕的完整生命周期,并让学生边讲边展示画出。
2.教师让学生一起看蚕蜕皮的过程,并与之前的成长变化进行比较。
3.教师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蚕从卵到蛹的成长变化,让学生对生长变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教师让学生通过简单的实验或观察,观察蚕蜕皮的现象,并进行简单的记录与解释。
3.生态意义1.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的生态环境,讲解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探究蚕的生态意义和地位。
4.生活常识1.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
2.教师通过投影或板书,让学生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5.课堂练习1.教师让学生针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归纳总结,并将结果用图表等形式呈现。
2.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进行简单的创作,如画画、做手工等。
6.课堂反思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要点。
四、教学评价1.评价方式通过观察、作品展示、测试等方式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1)了解蚕的生长变化,并能简单描述蚕的从卵到成虫的完整生命周期。
(2)较好地掌握学习蚕的生长变化的方法和技巧,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基本上了解蚕的生态意义,并能谈到蚕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了解蚕丝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服装、绝缘材料等。
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篇一:蚕的一生很短。
从一个不起眼的淡黄色的卵里出生,变成一条黑不溜秋的毛毛虫,经过几种颜色的蜕变,变成白色,再吐丝,最后变成蚕蛾交配生下一代。
虽然它的生命很短,但是我很喜欢它,也很敬佩它。
先看小蚕,见它黑乎乎的身子扭来扭去的,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桑叶,就像小孩吃粥一样,吃了半天才咬出一个洞来。
小蚕出生时的样子最为有趣:它把自己的卵咬个洞,让尾巴先出来,它摆摆尾巴,挣扎个不停。
头准备出来的时候真叫人焦急,晃了好久都不见头,但它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也叫人忍俊不禁。
再看大蚕,它的皮肤白白嫩嫩的,身上有几个像书名号的花纹。
它们比较矜持。
一片桑叶很快就被它们吃完了,它们一天能吃两三片桑叶呢!它们胖胖的,惹人想抓一只玩玩。
如果把它放到手上,它会朝天摇头晃脑的,逗得我哈哈大笑。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有些蚕会长大,再交配才了结一生。
但有些没那么幸运了,吐丝时要放进烫水里取丝。
试问,你想被放进烫水里烫死吗?可是它却舍身为人们做丝绸,叫人敬佩。
蚕可爱极了,本来应该到老才死。
可是它们愿意被烫死,然后奉献给人们丝绸。
它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难道不让人称赞吗?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篇二:今天中午在姥姥家,我惊奇地发现我养的蚕已经破茧而出,变成一只只白色的飞蛾了。
它们完全变了一副样子,和以前的蚕宝宝简直是判若两“蚕”。
只见它们长出了一对肥大的翅膀,肚子鼓鼓的、毛毛的,头部还长出了胡须呢!我真的不敢相信这就是我养的蚕,可是看一看它们身边蚕茧上那一个个破开的洞,又不得不让我相信,这的确是我养的蚕呀!它们可真是有耐力呀!从结茧到今天,它们整整在茧中呆了11天,就这样不吃、不喝也不动地坚持了11天呀!我们人可做不到。
在这11天中,它们该是经由了怎样撕心裂肺般的挣扎才换来今天的脱胎换骨呀!我不禁要说:蚕宝宝,好样的!有关蚕宝宝的生长过程的三年级作文篇三:蚕宝宝是一种非常有趣且有益的小生物。
观察蚕的变化的作文三年级
观察蚕宝宝的变化
前天,科学课上老师给每位同学发了几只蚕宝宝。
它们小小的,白白的,非常可爱。
老师让我们每天仔细观察它们,看看它们是怎么变化的。
第一天,蚕宝宝们躺在盒子里,静静地一动不动。
我轻轻地放了几片桑叶进去,它们似乎闻到了香味,慢慢地蠕动起来,开始吃桑叶。
我仔细观察,发现它们的嘴巴一动一动的,像是在咀嚼。
过了几天,我发现蚕宝宝们的身体变长了一些,颜色也更加白净了。
它们吃桑叶的速度也加快了,每天都需要换新鲜的桑叶给它们。
我开始好奇,它们什么时候会结茧呢?
又过了几天,我发现其中一只蚕宝宝开始不吃桑叶了,它爬到盒子的一个角落,开始吐出细细的丝。
我兴奋地告诉妈妈,蚕宝宝要开始结茧了。
妈妈告诉我,蚕宝宝在结茧之前,身体会变得透明,而且不再吃东西,这是它们为了准备结茧而积蓄能量。
接下来的几天,我每天都仔细观察那只蚕宝宝结茧的过程。
它用吐出的丝一圈一圈地把自己包裹起来,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茧。
几天后,其他的蚕宝宝也陆续开始结茧了。
现在,我的盒子里已经有了好几个蚕茧。
虽然我看不到蚕宝宝在里面怎么样了,但我知道它们正在茧里进行着神奇的变化,等待变成蚕蛾的那一天。
通过这次观察,我了解了蚕的生长过程,也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变化。
我也期待着能够看到它们破茧而出的那一刻。
4.蚕变了新模样【教材简析】本节课的重点是观察蚕蛹。
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来的,是蚕的另一种生命形态。
教材的探索部分主要包括两个活动:一是描述我们观察到的蚕吐丝结茧的过程并交流;二是观察蚕蛹的形态结构特征。
通过这两个活动,既可以检查学生前期课外观察活动的成果,还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蚕茧内部变化的好奇心。
再研讨环节,围绕“蚕蛹与蚕的幼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蚕蛹还会变化吗”“蚕茧对蚕起到什么作用?”三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关注和思考蚕身体变化与外界环境适应性的关系,并帮助学生构建生物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积累感性经验。
本节课内容和后面几课将共同帮助学生构建对昆虫共同特征的认识。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左右的饲养,学生对于蚕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情,随着蚕开始吐丝结茧,学生迎来了收获成果的时刻。
学生对于获得的蚕茧充满了好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特别是针对蚕茧中的蛹是有生命的吗?从哪些地方可以推测有生命?还会发生哪些变化?在这节课上需要进行分层引导,并提供多种观察工具,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观察,并进行有效的记录。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观察蚕茧和蚕蛹,知道蚕蛹是由蚕的幼虫发育而来;了解蚕蛹的身体结构,知道蚕茧具有保护蚕蛹的作用。
[科学思维]根据观察获得的信息,推测蚕茧中有蛹,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和幼虫的异同点,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
[探究实践]观察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观察蚕茧和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能用图画进行描述和记录。
[态度责任]通过蚕丝和人类的关系,初步理解人类的生活依赖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改善自己的生活。
【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并记录蚕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难点]能用比较的方法研究蚕蛹与幼虫的相同与不同,进一步认识两者的关系。
推测蚕茧中有蛹及蚕蛹身体可能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每组一套蚕茧、放大镜、剪刀、手电、尺子、作业本等。
蚕的变化作文蚕是一种非常神奇的昆虫,它们经历了许多变化,从蛋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变成美丽的蝶。
这个过程充满了奇妙的变化和生命力的展现。
蚕的生命周期以卵的形式开始。
雌蚕在适当的环境中产下卵,这些卵外表呈白色,略呈椭圆形。
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卵内的小蚕幼虫开始孵化出来。
它们会在蚕茧内吃掉足够的食物,然后长成幼虫。
幼虫时期是蚕的生命周期中最活跃的阶段。
它们以桑叶为食,不停地吃,不停地长大。
在这个阶段,它们的体型会迅速增大,表皮会蜕皮多次。
经过几个星期的时间,幼虫会长成一条肥壮的蚕。
当蚕长到一定的阶段,它们会停止进食,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蜕皮变成蛹。
在这个过程中,蚕的外表会逐渐变硬,形成一个坚固的蚕茧。
在蚕茧内部,蚕的身体会经历巨大的变化,它们的组织和器官会发生重组和重塑,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蝶。
最终,蚕茧内的变化完成,一个美丽的蝶会从蚕茧中破壳而出。
它们会展开翅膀,飞向天空,开始新的生活。
蚕经历了这么多的变化,最终完成了从幼虫到蝶的蜕变,展现出了生命的顽强和奇迹般的变化。
蚕的变化告诉我们,生命是如此的奇妙而美丽。
它们的变化不仅仅是生物学上的现象,更是一种生命力的展现。
我们应该像蚕一样,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变化,不断地努力和成长,最终展现出美丽的风采。
生命因变化而美丽,正如蚕的蜕变一样,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魅力。
蚕的变化,让我们感叹生命的奇妙和美丽。
愿我们都能像蚕一样,勇敢地面对变化,不断成长,展现出生命的美丽和力量。
生命因变化而美丽,让我们珍惜每一个生命的奇迹,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个变化。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蚕蜕了几次皮?()A.2次B.3次C.4次D.5次【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蚕的一生蜕皮的次数。
【解答】蚕的一生蜕四次皮,蜕一次皮长一个龄,当它长到五个龄的时候就会结成茧,所以前面刚好蜕四次皮。
2.【答题】蚕蜕一次皮一般需要用多长时间?()A.1-2天B.3-4天C.5-6天【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一次所需时间。
【解答】蚕幼虫从孵化到吐丝中间要经历4次蜕皮。
平均4-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从入眠到起眠时间一般在1-2天左右。
3.【答题】蚕的身上有多少对足?()A.6对B.8对C.10对【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蚕身上有多少足。
【解答】蚕身上有8对足:分别是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
4.【答题】蚕是以桑叶为食物的,那么蚕的口器是什么样的?()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虹吸式口器D.嚼吸式口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口器。
【解答】咀嚼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而蚕的食物是桑叶,属于固体,所以它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5.【答题】蚕的呼吸器官在哪里?()A.在胸足B.在身体两侧两侧的小黑点C.在头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呼吸器官。
【解答】蚕的呼吸器官是身体两侧的小黑点,也叫气门,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
6.【答题】蚕什么时候就要吐丝了?()A.蚕的身体白白胖胖的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蚕吐丝前的外表。
【解答】当蚕开始不怎么吃叶子了,身体发黄发亮了,就说明蚕准备要吐丝了,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们叫做眠。
7.【答题】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______,______,这个过程就蜕皮。
换下旧皮长出新皮【答案】长出新皮换下旧皮【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的概念。
【解答】蚕蜕皮指的是蚕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的过程。
8.【答题】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高高的时候,叫做______。
蚕的观察日记:日期:2024年4月1日天气:晴今天我开始观察蚕的生长和变化。
我听说蚕是从一个小小的卵开始的,然后慢慢长大变成一只蛹,最后变成美丽的蝴蝶。
我从学校拿到了一盒蚕卵,准备好了饲料,准备开始我的观察之旅。
我将蚕卵小心地放到一个小的容器里,然后放到暖暖的窗台上。
日期:2024年4月5日天气:多云今天早上我发现蚕卵变成了小小的幼虫,它们有一点点黑色的头,身体是红色的。
我给它们准备了一些嫩叶当作饲料,它们饿得可厉害了,一会儿就把叶子吃光了。
我观察到它们有很多腿,可以爬行,尽管它们很小。
日期:2024年4月10日天气:阴五天过去了,蚕幼虫长大了一些。
它们的身体颜色变成了淡绿色,而且变得比之前胖了。
它们吃饱后,就会开始结丝,把自己包在白色的丝绸里。
我观察到它们结的丝非常坚固,用手摸上去感觉很光滑。
我很好奇它们在丝绸中做了什么。
日期:2024年4月15日天气:晴今天早上,当我打开容器时,我发现蚕已经变成了黄色的蛹。
它们像挂在丝绸上的小小的香肠一样。
我想知道它们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我观察到蛹有一条细长的缝隙,从这里蝴蝶将会孵化出来。
蛹的表面也透出了一丝金属光泽,看起来非常美丽。
日期:2024年4月25日天气:多云今天蛹已经孵化出了一只小小的蝴蝶。
它的身体还是湿湿的,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
我非常小心地用棉花球轻轻擦拭它的身体和翅膀,然后放到一个小花盆里。
过了一会儿,蝴蝶的翅膀渐渐张开了,它开始在花盆里飞来飞去。
它的颜色非常漂亮,有橙色和黑色相间。
日期:2024年4月30日天气:晴今天我看到蝴蝶在花盆里放了一粒白色的蚕卵,它开始了新一轮的生命周期。
我决定继续观察下去,希望能看到更多蚕的生长和变化的奇迹。
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蚕的知识。
我看到了它们从蚕卵到幼虫再到蛹,最后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全过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蚕的成长和变化,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奇迹。
我希望将来能够看到更多的生命奇迹,继续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三年级下册语文观察蚕宝宝的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三年级下册语文观察蚕宝宝的作文篇1前些天,爸爸给我买了几只蚕宝宝。
我高兴得手舞足蹈,连忙找来一个小盒子,在底下铺了几片桑叶,再把蚕宝宝放进去。
蚕宝宝见到有食物,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我仔细地看了看,发现蚕宝宝吃桑叶其实是有规律的:它总是从叶沿开始吃起,从左往右一圈一圈地吃。
蚕宝宝的身体两侧由于许多小黑点,脸部还有点皱,还有八只脚,在接近尾部的地方有一根类似小刺的东西。
过了几天,蚕宝宝开始不吃东西,身体也发亮了,爸爸告诉我,蚕宝宝要吐丝了!蚕宝宝先找到了一个角落,然后吐出第一根丝、第二根、第三根……再将自己包在里面。
当它做好了一个茧的时候,偶尔也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它在里面动来动去。
事实上,它依然在里面不断地吐丝。
我真的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它破壳而出的样子。
蚕,是伟大的,它为人们献出了一生的心血三年级下册语文观察蚕宝宝的作文篇2我家有六只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它们是我爸爸送我的奖品。
其中,我最喜欢的那只又小又白的小蚕宝,它长着一节又一节的身子,软棉棉的,小巧的脑袋上嵌着一双小黑洞似的眼睛。
有一次,我同学来我家玩,我顺便叫他一起陪着这些小蚕,他很乐意。
我建议我们为蚕宝宝举行一场运动会,他很快答应了。
我们准备好第一关后,就让它们开始在道路上爬行了。
只见他们爬着爬着就开始往回爬,往左右爬。
我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后才明白:蚕是不分反和正的方向的,也就不知进退啰。
又有一次,我为它们准备了两片叶子,这些白白胖胖的蚕看起来很饿了。
一只蚕先用嘴巴上的嘴唇夹在叶子上,再用牙齿顺着边缘咬下来,很有顺序。
可我没想到,蚕的胃量很大,不到三个钟头,一片叶子就被它们消灭了。
我本以为它们应该已经吃饱了,可是,它们一会儿又开始摆头摆尾,示意自己还很饿。
我问妈妈为什么蚕一次要吃这么多,妈妈说:“蚕应该是为自己以后准备吧!蚕把东西吃进去,就会变成丝,吃多点食物,把丝吐长,才好把自己包住。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
三年级科学蚕的观察记录
第一天:观察到蚕宝宝从卵中孵化出来,身体颜色呈现淡黄色,体长约1mm。
第二天:蚕宝宝体长约2mm,表皮开始变得透明,可以看到体内的消化道。
第三天:蚕宝宝体长约4mm,开始有黑色的斑点出现在身体上,预示着蚕宝宝即将蜕皮。
第四天:蚕宝宝蜕皮完成,新的外皮呈现淡黄色,身体变得更加圆胖,体长约6mm。
第五天:蚕宝宝体长约8mm,黑色的斑点逐渐加深,蚕宝宝活动频繁,似乎在寻找食物。
第六天:蚕宝宝体长约10mm,黑色斑点明显,蚕宝宝开始吃桑叶,食量明显增加。
第七天:蚕宝宝体长约12mm,黑色斑点继续加深,体重明显增加,活动范围扩大。
第八天:蚕宝宝体长约15mm,黑色斑点变得更加明显,蚕宝宝的运动能力增强,开始结丝。
第九天:蚕宝宝体长约18mm,黑色斑点覆盖全身,开始吐丝结茧。
第十天:蚕宝宝吐丝完成,形成完整的茧,停止活动,准备进入蛹期。
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5篇)时间总是不能停留,眨眼间,忙碌而充实的一天结束了,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
怎样写日记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篇1)3月28日星期一今天,我和爸爸把蚕卵放进孵化盒里了。
蚕卵黑黑的,小小的,密密麻麻地放在小小的盒子里,好象排着队,好期待蚕宝宝快点出来!4月12日星期二今天,我发现我的蚕宝宝孵出来了,黑色的蚕卵会动了,旁边有了白色的小点点,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清。
我和爸爸马上放了了几片嫩嫩的桑叶。
4月16日星期六今天,我和爸爸一起给蚕宝宝喂食。
我们先从冰箱里拿出桑叶,放在桌子上暖暖;再去给蚕宝宝清理它们的家;等桑叶不那么冰了,我们用自来水清洗桑叶,然后用餐巾纸吸干每一片桑叶上的水,再放进饲养盒里,给蚕宝宝吃。
养蚕宝宝真累啊,比养凤仙花麻烦多啦!4月28日星期四今天,我去看蚕宝宝,发现大多数蚕宝宝都已经是3龄幼虫了,它们的身体疗位也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我把一只蚕宝宝拿起来看了看,总共有14只足,头部6只,腹部8只,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真可爱。
蚕宝宝很能吃,放进去的桑叶很快就吃完了,一只只蚕宝宝都白白胖胖的。
我们发现饲养盒很挤了,就拿了个大箱子,给蚕宝宝搬了个家。
5月2日星期一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我和爸爸在野生动物园玩时,妈妈打电话告诉我,我的蚕宝宝开始吐丝了!我们回到家,发现想吐丝的蚕宝宝头高高翘起来,似乎想爬出箱子,寻找吐丝的架子。
我赶紧把野生动物园收集来的小树枝放进箱子里,让蚕宝宝吐丝用。
我发现蚕吐丝是从头部吐出来的,吐丝时一笔一画非常细心。
蚕宝宝有时会“废寝忘食”,吐丝前是没日没夜地吃桑拿叶,好象都不睡觉的;开始吐丝了,就不太要吃桑叶了。
蚕宝宝吐丝很快,有一只蚕宝宝到晚上的时候就已经看不到了,躲进它自己吐的茧里了。
我真希望蚕快点长大成“蛾”!三年级蚕的观察日记(篇2)我的蚕宝宝从小洞里钻出来,当时的颜色是黑色的,它们的食物是桑叶,要清洗过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再给蚕宝宝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蚕的生长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生命周期》中的第二课。
该单元由《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七个教学内容组成。
上节课学习了蚕的孵出,本课由这样三部分组成,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节课是观察交流蚕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生长变化情况。
其中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是本节重点。
教材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觉得化静为动能更好地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把蚕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体长变化等几种不同情况录成不同的“微课”,每个“微课”几分钟的时间,把“微课”在教学助手中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
这对没有养蚕经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
尤其是蚕的活动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
经过这样的观察学习学生兴趣会更浓一些,体验更深一些。
使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变化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对于蚕的外形,学生的观察是不仔细的,也不会很全面,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需要细致,也要讲求方法。
如眼口等局部细小地方的观察,学生观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借肋放大镜这个工具来观察。
【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
学生也很喜欢看、玩小动物。
同样学生也喜欢养蚕,但真正把蚕养一个生命周期的比较少。
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蚕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蚕需要的桑叶是比较多的,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少有桑树,桑叶不好采摘,给养蚕增加了一些难度。
二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学生养蚕,觉得每天采摘桑叶很麻烦,还容易影响学习,有的干脆不让养。
我统计过,在一个班级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亲身终历养蚕过程,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充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