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蚕的生长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16
章节测试题1.【答题】通过观察你发现了蚕蜕了几次皮?()A.2次B.3次C.4次D.5次【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蚕的一生蜕皮的次数。
【解答】蚕的一生蜕四次皮,蜕一次皮长一个龄,当它长到五个龄的时候就会结成茧,所以前面刚好蜕四次皮。
2.【答题】蚕蜕一次皮一般需要用多长时间?()A.1-2天B.3-4天C.5-6天【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一次所需时间。
【解答】蚕幼虫从孵化到吐丝中间要经历4次蜕皮。
平均4-6天蜕皮一次,每次蜕皮从入眠到起眠时间一般在1-2天左右。
3.【答题】蚕的身上有多少对足?()A.6对B.8对C.10对【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蚕身上有多少足。
【解答】蚕身上有8对足:分别是胸足3对,腹足4对,尾足1对。
4.【答题】蚕是以桑叶为食物的,那么蚕的口器是什么样的?()A.咀嚼式口器B.刺吸式口器C.虹吸式口器D.嚼吸式口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口器。
【解答】咀嚼式口器是用来取食固体食物的,而蚕的食物是桑叶,属于固体,所以它的口器是咀嚼式口器。
5.【答题】蚕的呼吸器官在哪里?()A.在胸足B.在身体两侧两侧的小黑点C.在头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呼吸器官。
【解答】蚕的呼吸器官是身体两侧的小黑点,也叫气门,气门和蚕体内的气管相连,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进出口。
6.【答题】蚕什么时候就要吐丝了?()A.蚕的身体白白胖胖的B.蚕的身体发黄发亮C.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蚕吐丝前的外表。
【解答】当蚕开始不怎么吃叶子了,身体发黄发亮了,就说明蚕准备要吐丝了,蚕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们叫做眠。
7.【答题】蚕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会______,______,这个过程就蜕皮。
换下旧皮长出新皮【答案】长出新皮换下旧皮【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的概念。
【解答】蚕蜕皮指的是蚕长到一定的阶段,会长出新皮,换下旧皮的过程。
8.【答题】蚕宝不吃不动且头抬高高的时候,叫做______。
二龄蚕的介绍二龄蚕是指家蚕在蛹化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育,进入到第二个龄期的幼虫。
在这个阶段,蚕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体重也会迅速增加。
二龄蚕是家蚕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它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发育和产丝量。
二龄蚕的外形特征二龄蚕的体长约为1.5厘米左右,体色呈现出淡黄色或淡绿色。
它们的头部比较小,呈现出三角形的形状,头部上有一对黑色的触角,可以帮助它们感知周围的环境。
二龄蚕的身体分为13个节段,每个节段上都有一对腿,可以帮助它们在桑叶上爬行。
此外,二龄蚕的身体表面还有一些细小的刺毛,可以帮助它们抵御外界的威胁。
二龄蚕的生长特点二龄蚕的生长速度非常快,一般只需要5-6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龄期的生长。
在这个阶段,蚕的体重会迅速增加,每天可以增重约10%左右。
此外,二龄蚕的食量也非常大,每天需要吃掉自己体重的10倍左右的桑叶。
这也是为什么在养蚕过程中,要保证蚕宝宝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二龄蚕的饲养要点在饲养二龄蚕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温度控制:二龄蚕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需要在25-28℃的环境下生长。
如果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蚕的生长发育。
2. 湿度控制:二龄蚕对湿度的要求也比较高,一般需要在70-80%的湿度下生长。
如果湿度过低,会导致蚕的体表干燥,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
3. 饲料供应:二龄蚕的食量非常大,需要每天提供充足的桑叶供应。
同时,也需要注意桑叶的质量,要保证桑叶的新鲜度和干净度。
4. 环境卫生:在饲养二龄蚕时,需要保持环境的卫生,定期更换蚕室内的垫料和清理蚕室内的粪便,以防止细菌的滋生。
二龄蚕的重要性二龄蚕是家蚕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因为它的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发育和产丝量。
在二龄蚕的生长过程中,如果饲养得当,可以保证蚕的健康生长,提高后续的产丝量。
此外,二龄蚕的生长速度也是影响家蚕养殖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龄蚕是家蚕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需要我们在饲养过程中给予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蚕的生长历程实录
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生长历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卵阶段:
- 蚕的生命周期始于卵的孵化。
蚕的卵通常呈白色或黄色,大
小约为1-2毫米。
- 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会孵化出幼虫。
2. 幼虫阶段:
- 孵化后的幼虫是蚕的主要生长阶段,也是蚕丝的主要来源。
- 幼虫会以蚕食桑叶为主食,通过摄取养分快速生长。
- 在这个阶段,幼虫会经历多次蜕皮,使自己的体型逐渐增大。
- 幼虫的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蚕丝的质量。
3. 蛹阶段:
- 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会停止进食。
它们会寻找一个安全
的地方,开始缠绕自己的蛹茧。
- 在蛹茧内,幼虫会逐渐转变成蛹,进行蛹化。
- 蛹化期间,蚕丝会从幼虫体内分泌出来,形成茧丝。
4. 蛾阶段:
- 在适宜的条件下,蛹化完成后,茧丝内的蛾会孵化出来。
- 孵化后的蛾是一种短命的昆虫,主要目的是繁殖后代。
- 蛾会通过交配产卵,为下一代蚕的孵化做准备。
蚕的生长历程是一个循环过程,不断重复。
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和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提高蚕的生长质量和产量,进而促进蚕丝产业的发展。
蚕的生长阶段详细纪录表
---
蚕是一种经济作物,其生长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卵阶段
- 孵化期:孵化出幼虫的时间通常为7-10天。
- 孵化温度:合适的孵化温度为25-30摄氏度。
2. 幼虫阶段
- 幼虫饲料:幼虫主要以桑叶为食,每天喂养3-4次。
- 幼虫生长期:幼虫的生长期通常为25-30天,期间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
3. 蛹化阶段
- 蛹化准备:幼虫在生长期结束后会停食,并寻找适合蛹化的环境。
- 蛹茧形成:幼虫会将自己包裹在蛹茧中,形成保护结构。
- 蛹化时间:蛹化一般需要5-10天时间。
4. 羽化阶段
- 羽化准备:在蛹化完成后,蚕会逐渐变成成虫的形态。
- 羽化时机:羽化的时间通常在清晨,此时环境湿度较高。
- 成虫特征:成虫具有短暂的寿命,主要用于繁殖。
以上是蚕的生长阶段的详细纪录表,每个阶段都需要注意温度、湿度和饲料的合理控制,以确保蚕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详细纪录:蚕的生长过程
第一阶段:卵的孵化(4-10天)
- 蚕蛾会在合适的环境下产卵,通常选择柔软的叶子上。
- 卵经过一段时间的孵化,孵化期一般为4-10天。
- 孵化后,卵会变成幼虫。
第二阶段:幼虫期(3-4周)
- 幼虫期是蚕的生长阶段,也是最长的阶段。
- 幼虫会食用大量的桑叶,以获取养分。
- 在这个阶段中,幼虫会经历4次蜕皮,每次蜕皮后都会有一个新的外壳。
- 每次蜕皮后,幼虫的体形会变大,颜色也会有所不同。
- 幼虫在这个阶段会经历5个不同的发育期,每个发育期都有不同的名称和特征。
- 幼虫在最后一个发育期会停止进食,并准备进入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蚕茧(2-3周)
- 幼虫在停止进食后,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开始吐丝。
- 幼虫通过腺体分泌的液体,将自己包裹在内。
- 在这个过程中,幼虫会不断吐丝形成茧,茧内的丝线会逐渐
变得坚固。
- 幼虫在茧中逐渐转化为蛹,进入休眠状态。
- 蛹会在茧中度过2-3周的时间。
第四阶段:蛹化为蛾(10-15天)
- 蛹期结束后,蚕会从茧中破出,变成成熟的蚕蛾。
- 成熟的蚕蛾会休息一段时间,待身体干燥后,会展开翅膀。
- 蚕蛾通常会在夜间开始交配,并产卵,继续生命周期的循环。
以上是蚕的生长过程的详细纪录。
蚕的生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
神奇的过程,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变化。
了解蚕的生长过
程对于蚕丝的生产和相关研究非常重要。
蚕的生长规律一、引言蚕是我国传统的重要经济昆虫,其丰富的蛋白质和高营养价值使得蚕丝、蚕茧等产品在纺织、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而了解蚕的生长规律,则是培育和提高蚕的产量、质量以及健康成长的关键。
二、发育阶段1.卵期蚕卵在孵化后,经过约10天左右进入幼虫期。
2.幼虫期(1)饲养环境:温度25℃-30℃,湿度70%-80%。
(2)饲料:桑叶为主食,每日需喂食4-5次,每次喂食量为幼虫体重的2%-3%。
(3)生长速度:幼虫期约为25-30天。
3.蛹期幼虫进入第五龄后,停止进食,开始吐丝结茧,并经过10-15天左右变成成熟的蛹。
4.成虫期成熟后的蛹由于外壳变硬而称作茧,在16-20天左右孵化出成虫。
三、温湿度对生长的影响1.温度对蚕的生长影响(1)饲养环境:适宜温度25℃-30℃。
(2)高温:高于30℃时,蚕体内代谢加快,但食欲减退,容易死亡。
(3)低温:低于18℃时,蚕体内代谢减缓,生长缓慢。
2.湿度对蚕的生长影响(1)饲养环境:适宜湿度70%-80%。
(2)高湿度: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影响蚕的正常呼吸和发育。
(3)低湿度:低于60%时,会导致桑叶失水、变干,不利于幼虫进食和发育。
四、饮食对生长的影响1.桑叶的品种和质量对蚕的生长有重要影响。
2.喂食次数和喂食量也是影响幼虫成长速度和成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3.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可以提高蚕丝的质量和产量。
五、结论蚕的生长规律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温湿度、饮食等。
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培育和提高蚕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我国传统的蚕业。
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蚕卵当年的能二次出蚕吗1、一龄期:头部为赤黑色,身体为褐色,体长为2mm左右,体宽为0.5mm左右,龄末时,体长为4-5mm。
2、二龄期:头部为赤黑色,背胸发白,背腹发灰,末期体长约为10mm。
3、三龄期:头部变为灰色,其余部位颜色变化不大,末期体长为15-20mm。
4、四龄期:头部变为灰白色,体型逐渐肥胖,末期体长为20-30mm。
5、五龄期:头部为灰白色,腹足较大,尾足明显张开,体长可达50mm以上。
一、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记录表1、一龄期(1)蚕体颜色为褐色,头部为赤黑色,身体细小,体表长有细毛,如同无足的蚂蚁一般。
在进食过后,体表颜色逐渐变浅。
(2)蚕体长度为2mm左右,体宽为0.5mm左右。
龄末时,蚕体长度为4-5mm左右。
(3)一龄期大约为4-5天。
2、二龄期(1)蚕体头部依旧为赤黑色,背胸部位颜色发白,背腹部位颜色发灰。
(2)二龄末期时,蚕体长度为10mm左右。
(3)二龄期大约为3-4天。
3、三龄期(1)蚕体头部由黑色变为灰色,其余部位颜色变化不大。
(2)三龄末期时,蚕体长度为15-20mm左右。
(3)三龄期大约为4天。
4、四龄期(1)蚕体头部变为灰白色,并且体型逐渐变大、变胖,身体表面的斑纹特征极其明显。
(2)四龄末期时,蚕体长度为20-30mm左右。
(3)四龄期大约为6天。
5、五龄期(1)蚕体头部为灰白色,腹足较大,尾足明显张开,体型逐渐肥胖。
等到龄末时,蚕体逐渐出现老熟特征(蚕粪由硬变软,颜色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食欲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透明。
紧接着蚕完全停止进食,身躯缩短,腹部也趋向透明,头胸部昂起,口吐蚕丝,上下左右摆动)。
(2)中后期时,蚕体长度可达50mm以上,体重约为蚁蚕的一万倍。
(3)五龄期大约为7-9天。
二、蚕卵当年的能二次出蚕吗1、当年产下的蚕卵有可能在同一年孵化出蚁蚕,这与产下的蚕卵为滞育卵还是非滞育卵有关。
如果是滞育卵,一般在第二年春天孵化,如果是非滞育卵,一般在产下后6-10天左右变色,等到变色一定时间后出现黑点,并于不久后孵化出蚁蚕。
蚕成长过程的四种形态蚕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昆虫,其生长过程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形态,分别是卵、幼虫、蛹和成虫。
下面将详细介绍蚕的四种形态。
一、卵期蚕的生命始于卵。
蚕卵呈椭圆形,大小约为1.5毫米左右,外表呈黄白色,表面有细密的网状纹路。
蚕卵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经过7-10天左右孵化,孵化后的幼虫便开始了它的生长之旅。
二、幼虫期蚕的幼虫期是蚕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也是蚕丝生产的关键期。
幼虫孵化后,会不断地进食桑叶,经过5次蜕皮,共分为5龄。
每一龄幼虫的体形和颜色都有所不同,第一龄幼虫体形较小,颜色较浅,第五龄幼虫体形较大,颜色较深。
在幼虫期,蚕的体重会增加约10倍以上,同时也会分泌丝腺液,为后续的丝绸生产做准备。
三、蛹期蚕的蛹期是蚕生长发育的转折点,也是丝绸生产的重要环节。
在第五龄幼虫发育成熟后,会停止进食,寻找适宜的场所结茧。
蚕茧是由蚕分泌的丝蛋白构成,经过加工后可以制成丝绸。
在茧内,蚕会经历一个蛹化的过程,蛹化期一般为10-14天。
在这个过程中,蚕的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从幼虫变成蛹,身体逐渐变硬,外表呈黄褐色。
四、成虫期蚕的成虫期是蚕生长发育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蚕丝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
在蛹化期结束后,蚕会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蛾。
蚕蛾体形较小,翅膀呈白色,身体呈淡黄色。
蚕蛾的寿命很短,只有5-7天左右,主要任务是繁殖后代。
在交配后,雌蚕会产卵,为下一代蚕的生长发育做准备。
总之,蚕的生长发育经历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形态,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的作用。
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是一个奇妙而神秘的过程,也是丝绸生产的基础。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
家蚕发育的四个过程是:卵化、幼虫期、蛹化和成虫期。
1. 卵化:家蚕的生命周期开始于卵化。
雌性家蚕产卵,卵经过一段时间后孵化成幼虫。
卵化过程中,卵壳逐渐变硬,内部胚胎发育。
2. 幼虫期:家蚕孵化后进入幼虫期。
幼虫期是家蚕生命周期中最长的阶段,通常持续约25-30天。
在幼虫期内,家蚕不断进食桑叶,经过几次蜕皮生长,体积逐渐增大,皮肤也会变得更加坚硬。
3. 蛹化:幼虫期结束后,家蚕进入蛹化阶段。
家蚕会寻找一个适合的环境,如蚕茧或其他遮蔽物,准备开始蛹化。
在蛹化过程中,家蚕体内的组织、器官和外部形态逐渐改变,发生重大的转变。
4. 成虫期:蛹化结束后,家蚕从蚕茧中孵化出成虫。
成虫期是家蚕生命周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成虫期的家蚕通常只有短暂的寿命,只为了繁殖目的而存在。
成虫期内,雄蚕和雌蚕通过交配繁殖,雌蚕产卵,完成一个生命周期的循环。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蚕的生长变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蚕的生长变化》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生命周期》中的第二课。
该单元由《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蚕的生长变化》《蚕变了新模样》《蛹变成了什么》《蚕的生命周期》《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我们的生命周期》七个教学内容组成。
上节课学习了蚕的孵出,本课由这样三部分组成,交流蚕的生长变化---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蚕还会长成什么样。
这节课是观察交流蚕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生长变化情况。
其中观察蚕的外形和行为是本节重点。
教材主要是以静态的方式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我觉得化静为动能更好地呈现蚕的生长发育过程。
我把蚕的吃食情况、活动情况、体长变化等几种不同情况录成不同的“微课”,每个“微课”几分钟的时间,把“微课”在教学助手中发给学生,让学生在家观看学习。
这对没有养蚕经历的同学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形式。
尤其是蚕的活动过程,用“微课”的形式将学生难以在生活中观察到的蚕的生长发育过程以动态形式展现出来。
经过这样的观察学习学生兴趣会更浓一些,体验更深一些。
使学生对蚕的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变化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对于蚕的外形,学生的观察是不仔细的,也不会很全面,这时需要老师的引导,让学生知道科学观察需要细致,也要讲求方法。
如眼口等局部细小地方的观察,学生观察是比较困难的,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借肋放大镜这个工具来观察。
【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学生认识了一些动物。
学生也很喜欢看、玩小动物。
同样学生也喜欢养蚕,但真正把蚕养一个生命周期的比较少。
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蚕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养蚕需要的桑叶是比较多的,现在学生生活的环境周围很少有桑树,桑叶不好采摘,给养蚕增加了一些难度。
二是家长不愿意配合学生养蚕,觉得每天采摘桑叶很麻烦,还容易影响学习,有的干脆不让养。
我统计过,在一个班级中只有很少部分学生亲身终历养蚕过程,学生的体验完全不充分,绝大部分学生是完全没有体验。
三年级科学蚕的观察记录一、引言在我们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每个人分发了一只小蚕宝宝,让我们亲自观察和照顾它们,以了解它们的生命过程和变化。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我将记录下蚕的观察结果,并与大家分享。
二、蚕的外观我们所养的蚕是一种小型昆虫,身体呈长条形,有六只小脚,头部较小,有一对触角。
它们的身体颜色呈灰白色,表面光滑,看起来很柔软。
蚕的体长约为2-3厘米,刚开始的时候很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慢慢长大。
三、蚕的生长过程1. 孵化:我们将蚕宝宝放在一个温暖湿润的环境中,大约经过7-14天,它们开始孵化。
刚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非常小,全身粉红色,看起来像一条细细的小线。
2. 饲养:为了让蚕宝宝能够正常生长,我们每天都要给它们喂食。
我们将新鲜的桑叶放在蚕的养殖箱中,蚕宝宝们会爬到桑叶上,并用它们的嘴啃食桑叶。
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食量逐渐增加,身体也变得饱满。
3. 蜕皮:在蚕宝宝的生长过程中,它们会多次蜕皮。
每次蜕皮后,它们的身体会变得更大,并且皮肤会变得更亮。
经过几次蜕皮后,蚕的身体会变得更加坚硬,并且变成黄白色。
4. 缠茧:当蚕的身体变得坚硬后,它们会开始缠茧。
它们用自己的口水制造出一种丝状物质,然后将自己包裹在这个茧里。
茧是由无数根丝组成的,非常坚固,可以保护蚕在里面安全生长。
5. 蛹化:在茧中,蚕会经历蛹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蚕的身体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们的内部结构会重组,最终形成成虫的身体结构。
6. 破茧成蝶:经过10-20天的蛹化期后,蚕会开始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
刚破茧出来的蝴蝶身体湿漉漉的,翅膀还没有完全展开,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变得干燥,并且翅膀会逐渐展开。
四、蚕的特点和习性1. 食性:蚕是一种以桑叶为食的昆虫,它们对桑叶具有很强的依赖性。
在蚕的生长过程中,桑叶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帮助蚕宝宝们健康成长。
2. 成群生活:蚕喜欢在一起生活,它们会聚集在一起,相互之间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