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技术规范
- 格式:doc
- 大小:59.50 KB
- 文档页数:4
IOMW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书2023年9月1 范围 (1)2设计和运行条件 (2)3技术标准 (2)4逆变器技术要求 (3)5供货范围 (7)6包装,装卸,运输与储存 (9)7工程服务 (11)8试验、验收和演示 (12)9资料文件 (12)10数据表(投标人细化填写) (13)1范围1、1总则1、1、1本技术规范书仅适用于荣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IOMWP光伏发电项目并网逆变器,其中包括技术指标、性能、结构、试验及资料交付和技术文件等要求。
1、1、2本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提引述相关的标准和规范条文,投标方应保障供符合本规范书和相关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1、3如果投标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异议,则意味着投标方提供的产品完全符合本规范书的全部要求。
投标方如果对本规范书有异议,应在其投标书中以“与规范书的差异”为标题的专门章节中加以详细描述说明。
1、1、4本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投标方所实施的标准发生矛盾时,应按水平较高的标准实施。
1、1、5投标方应严格按本规范书的格式编写投标文件。
1、1、6本规范书未尽事宜,由供、需双方协商解决。
1、2投标方的工作范围1、2.1投标方至少须按下列的项目提供并网逆变器、附属设备和服务。
a.设计b.制造c.装配d.工厂清洗和涂层e.材料试验f.设计试验产品型式试验g.生产试验产品出厂试验h.包装i.检测j.运输及现场交货k.现场服务2设计和运行条件并网型逆变装置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关键部件,须具有高效率、低成本的特点。
光伏逆变器的高转换效率对光伏发电站发电量和电能价格有重要影响,因此光伏发电系统对逆变器的可靠性和逆变效率有很高的要求。
并网型逆变器及配电装置应在下述条件下连续工作满足其全部性能指标:(1)环境温度:-27C〜+50℃;(2)相对湿度:≤90%(25℃);(3)海拔高度:W2000m;(4)地震烈度:8度3技术标准3.1并网逆变器引用下列的标准按相关标准和准则拟定技术条件的合同设备,包括工厂由其他厂商购来的设备和配件,都符合该标准和准则的最新版本或修订本,包括投标时生效的任何更正或增补,经特殊说明者除外。
光伏并网逆变器专用技术规范1并网逆变器范围的界定和重要功能要求1.1并网逆变器范围的界定并网逆变器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拆分、分包或外协。
并网逆变器的容量、安规、降额系数等必须严格匹配。
并网逆变器的输入接口为逆变器直流输入侧的成套光伏连接器(含公头和母头),输出接口为并网逆变器的交流总输出。
1.2并网逆变器输入、输出电气接口的特性并网逆变器的每路直流输入为截面积4mm2的光伏专用直流电缆,并网逆变器上的成套光伏连接器(含公头、母头、安装附件等)必须与光伏专用直流电缆相匹配;并网逆变器的交流总输出接1根据三相铠装电力电缆,铠装电力电缆的截面积由设备厂家根据各自的设备情况提供建议,逆变器应保证三相铠装电力电缆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与逆变器连接,逆变器的交流输出接线电缆孔必须与设备厂家建议的铠装电力电缆的截面积相匹配并预留调节余量,设备厂家需在此处提供逆变器交流输出接线电缆孔所兼容的截面积范围。
并网逆变器需通过独立的接线端子向外部提供逆变器内所有可通信设备的RS485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的有效传输距离不小于100Om o设备厂家对逆变器RS485通信的通信距离、通信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对并网逆变器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的有效带宽、通信距离、通信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
并网逆变器上必须明确而清晰的标注出防雷接地点和设备外壳接地点。
设备方必须使用密封盖对未插合状态的光伏连接器等逆变器电气输入、输出接口进行有效的防潮和防尘保护。
1.3逆变器接地必须保证逆变器整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并网逆变器内部,防雷系统的接地线和漏电监测保护系统的接地线(若有)不能共用。
1.4并网逆变器的防组件PID效应功能(电势诱导衰减)并网逆变器应具备防组件PID效应功能(电势诱导衰减),应能够完全消除组件的PID效应,同时,不能对光伏组件造成损害。
为保证并网逆变器防护组件PID效应功能的有效性,光伏并网逆变器必须保证光伏组件方阵负极对地的最大电压≥-6V。
· 20k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及施工研究摘要: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技术,作为当下电力系统运行必不可缺的构成,有效缓解电力能源的危机,彰显出显著的技术优势。
光伏发电并借着环保、绿色等优势,在社会发电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基于未来发展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还需要科学设计,保证其系统能够科学的服务于社会发展。
本文基于20kW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进行设计,结合当下社会发展需求,意在推动发电技术,起到促进作用,推动我国行业的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20kW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施工引言:面对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电能的需求量持续性提升。
传统能源发电方式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随着清洁能源步入人们视野,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动力。
当下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趋向成熟,能够保证经济目标更快实现,也能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同时,如何提升光伏并网发电技术水平是行业研究的重点,对其进行科学设计,并利用先进技术开展施工,为电力行业需求提供技术支撑。
一、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概况光伏发电控制系统依据的是太阳能产生的能量,由于太阳能的可再生性,通过伏特反应将电池板中的能量转换为电力系统需要的电能。
经过一系列的转换、存储等环节,能够有效提供稳定的发电形式,保障系统运行。
光伏发电将电池板的太阳能转换为直流电能,直接完成这一过程的转换,成为全新的发电系统。
当前,光伏发电系统包含转换器、控制器等元件构成。
此外,通过并网的形式,能够更有效的将系统与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电力转换系统,能够获取标准的交流电。
利用光伏发电系统进行并网连接,科学获取电量,结合电力调峰保障系统运行[1]。
从系统结构来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是符合国家发展,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推动太阳能能源利用,对于电力系统而言,能够有效的推动其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优势结合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当前的使用情况来看,其具备的优势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过多的影响,能够很好的保护环境。
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技术规范1 总则1.1 本技术协议适用20KWp光伏发电系统,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配置设计、安装、质量、包装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1.2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范的条文。
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卖方应该提供满足本技术协议中要求的完整的设备和技术服务,必须为买方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
1.4 本系统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按最新颁布标准执行)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系统技术协议经买卖双方签字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技术协议中提供的参数均按照海拔2000m高度要求提供。
2 逆变器技术要求2.1 使用条件:使用环境温度: -25℃~+60℃。
2.2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必须采用高品质性能良好的成熟产品。
逆变器应该满足以下要求:(1) 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应满足电网要求,具有安全认证。
(2) 逆变器的安装应简便,无特殊性要求。
(3) 逆变器应技术先进且质量可靠,并具有多项成功应用经验。
(4) 逆变器的容量为20KW。
(5) 具有全自动运行功能,无需人工干预。
(6) 逆变器应具有如下保护:输入反接保护、输入欠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载保护、输出短路保护、机器过热保护等。
(7) 具有输出正弦波电流,谐波含量低,电能质量高等特点。
(8) 具有防雷、防浪涌等保护装置及系统接地装置。
(9) 逆变器要求能够自动化运行,运行状态可视化程度高。
显示屏可清晰显示实时各项运行数据,实时故障数据。
(10)设备如果以英文显示,提供中英文对照的说明书;如果以中文显示,提供中文说明书。
2.3 逆变器选用技术先进且成熟的功率器件2.4 逆变器本身要求具有直流输入手动分断开关,交流电手动分断开关。
2.5 要求设备经过严格安全测试,电气绝缘保护、电能质量等技术指标满足使用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0kWp太阳能离网发电系统技术方案桂林尚华新能源有限公司(一)太阳能离网系统主要组成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广泛应用于偏僻山区、无电区、海岛、通讯基站和路灯等应用场所。
系统一般由太阳电池组件组成的光伏方阵、太阳能控制逆变一体机、蓄电池组、负载等构成。
光伏方阵在有光照的情况下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通过太阳能控制逆变一体机给负载供电,同时给蓄电池组充电;在无光照时,由蓄电池给太阳能控制逆变一体机供电,再给交流负载供电。
图1 离网型光伏发电系统示意图(1) 太阳电池组件是太阳能供电系统中的主要部分,也是太阳能供电系统中价值最高的部件,其作用是将太阳的辐射能量转换为直流电能;(2) 太阳能控制逆变一体机主要功能分为2部分,MPPT太阳能控制器和DC/AC双向充放电控制器,其作用是对太阳能电池组件所发的电能进行调节和控制,最大限度地对蓄电池进行充电,并对蓄电池起到过充电保护、过放电保护的作用。
同时把组件和蓄电池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给交流负载使用。
(3) 蓄电池组其主要任务是贮能,以便在夜间或阴雨天保证负载用电。
(一) 主要组成部件介绍2.1 太阳电池组件介绍图2 硅太阳电池组件结构图太阳电池组件是将太阳光能直接转变为直流电能的阳光发电装置。
根据用户对功率和电压的不同要求,制成太阳电池组件单个使用,也可以数个太阳电池组件经过串联(以满足电压要求)和并联(以满足电流要求),形成供电阵列提供更大的电功率。
太阳电池组件具有高面积比功率,长寿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在25年使用期限内,输出功率下降一般不超过20%。
2.2 太阳能控制逆变一体机介绍采用新一代的全数字控制技术,纯正弦波输出;太阳能控制器和逆变器集成于一体,方便使用;可以由太阳能电池板单独供电工作,也可以接入市电或发电机,实现太阳能/市电互补、太阳能/发电机互补;适用于电力缺乏和电网不稳定的地区,为其提供经济的电源解决方案。
2.3 蓄电池介绍蓄电池主要是用于储能,以便在夜间或阴雨天给负载提供电能。
CGC 北京鉴衡认证中心认证技术规范CGC/GF001:2009(CNCA/CTS 0004-2009)400V以下低压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Technical Specification and Test Method of Grid-connectedPV inverter below 400V2009-8-3发布 2009-8-3实施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发布目 次目 次 (I)前 言 (III)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1)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产品分类 (3)4.1 产品型式 (3)4.2 输出功率型谱 (3)5 技术要求 (4)5.1 使用条件 (4)5.2 机体和结构质量 (4)5.3 性能指标 (4)5.4 电磁兼容性 (6)5.5 保护功能 (6)5.6 通讯 (7)5.7 自动开/关机 (7)5.8 软启动 (7)5.9 绝缘耐压性 (7)5.10 外壳防护等级 (8)6 试验方法 (8)6.1 试验环境条件 (8)6.2 机体和结构质量检查 (8)6.3 性能指标试验 (8)6.4 电磁兼容试验 (9)6.5 保护功能试验 (9)6.6 通讯接口试验 (12)6.7 自动开/关机试验 (12)6.8 软启动试验 (12)6.9 绝缘耐压试验 (12)6.10 环境试验 (12)7 检验规则 (12)7.1 检验分类 (12)7.2 出厂检验 (13)7.3 型式检验 (13)8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14)8.1 标志 (14)8.2 包装 (14)8.3 运输 (14)8.4 贮存 (14)附 录 A (15)(资料性附录) (15)表A 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参数表 (15)附 录 B (17)(资料性附录) (17)防孤岛效应保护方案的选取 (17)前言为推动和规范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发展,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以及促进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产业化,特制定本认证技术规范。
20KWp光伏发电项目技术方案2013年11月目录一、设计原则与标准 (1)1.1设计原则 (1)1.2设计标准 (1)二、工程概况 (2)三、厂址建设条件 (2)3.1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 (2)四、系统设计方案 (3)4.1光伏电站系统组成 (3)4.2主要设备选择及性能参数 (3)4.2.1光伏发电组件选型 (4)4.2.2并网逆变器 (5)4.2.3电缆及桥架 (8)4.3光伏电池组件布置方案 (8)4.2.1设计原则 (8)4.2.2安装方式设计 (9)4.4 接入电网方案 (9)4.5系统防雷 (10)五、效益分析 (10)5.1、经济效益分析 (10)5.2、环境效益分析 (11)5.3项目推广前景分析 (11)一、设计原则与标准1.1设计原则(1)先进性原则:保证系统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
(2)环保节能原则:采用太阳能电池发电。
(3)安全可靠原则:系统设计应安全可靠,以保证光伏屋顶并网发电系统并入或撤出时对建筑物内的其他用电设备的安全;结构设计应充分考虑原有建筑结构的承受力、风荷载、温度应力和地震作用对组件及原建筑结构的影响,设计安全系数应保证满足国家规定及本工程的要求。
(4)可拆卸更换,维修方便原则:方便拆换及维护。
(5)经济性原则:保证资金投向合理,在确保满足国家规范的基础上,合理地使用材料。
1.2设计标准(1)《光伏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19964-2005(2)《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046-2006Eqv.IEC61727(1995)(3)国家电网公司《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2009.07)(4)《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GB/T 20046)(5)《光伏(PV)发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导则》(SJ/T 11127)(6)《地面光伏系统概述和导则》 GB/T18479-2001(7)《光伏系统功率调节器效率测量程序》(IEC 61683)(8)《光伏系统性能监测、测量、数据交换和分析指南》(IEC61724)(9)《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10)《新能源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暂行规定》(11)《光伏发电系统的过电压保护—导则》 SJ/T11127-1997(1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1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32)《安全标志》(GB2894)(33)《安全标志使用导则》(GB 16179)(35)《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DL/T5161.1~17)(3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0009-2001 (2006年版)二、工程概况拟将光伏太阳能板安装于XX屋面。
某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某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摘要:本论文从系统设计、电路结构及控制器等几方面介绍了某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设计。
在系统设计方面,该系统采用单板逆变器以及并联式电池组。
在电路结构方面,系统采用了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MOSFET)作为开关元件,并通过开环控制模式来控制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
在控制器方面,该系统采用了基于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控制器的PWM控制。
关键词:光伏发电系统;并网;逆变器;MOSFET;控制器;FPGA;PWM本论文介绍的是某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该系统可将太阳能光能转换成电能以及其它形式的能量输出到电网中,并能够自身进行电路保护。
1. 系统设计该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单板逆变器和并联式电池组。
并联式电池组的设计是为了保证系统能够持续并稳定地输出电能。
单板逆变器采用了铝轻质化材料,能够有效地降低系统的重量,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
2. 电路结构系统电路采用MOSFET作为开关元件,由于该元件具有低导通电阻、大尺寸等优点,因此能够减少其开关过程中的损耗,提高系统的效率。
电路采用开环控制模式,通过在MOSFET上进行周期性的开关操作来实现对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的控制。
此外,系统在输出侧采用了滤波电容,有效地抑制了输出电压的波动和干扰。
3. 控制器该系统采用了基于FPGA控制器的PWM控制。
控制器通过对发电系统的开关元件进行周期性开关操作以实现对其输出功率的控制。
在PWM控制的过程中,控制器采用了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系统的输出功率以及输出电压的波动。
总之,该论文介绍了一种20kW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
通过使用单板逆变器以及并联式电池组、MOSFET开关元件,以及FPGA控制器的PWM控制技术,该系统能够实现太阳能光能的高效转换,稳定地输出电能,并在输出侧采用滤波电容进行功率波动抑制。
认证技术规范《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编制说明(一)制定规范的必要性;能源和环境问题是近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
在各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最近10年太阳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0%以上。
在我国,随着《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光伏并网发电成为发电重点之一。
近期政府应经批准的光伏并网包括:甘肃敦煌10MW光伏并网项目、上海市崇明岛1兆瓦光伏并网项目、内蒙古鄂尔多斯255千瓦并网项目。
此外,全国各省也纷纷提出兴建大型太阳能发电站的计划。
其中以云南与青海为例,云南省要在昆明开工建设国内最大的并网光伏电站实验示范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66兆瓦;青海省宣布将在柴达木盆地建设总装机容量为1G瓦(1000兆瓦)的电站。
后者如若全部建成,将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并网光伏电站。
直流/交流逆变器作为并网光伏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不仅可以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变换成220V、50Hz的交流电供给大多数用电负载,而且还可以达到自由输出电流(电压)的选择波形、频率和振幅达到节能、节材、高效、安全、环保等多种目标。
但由于我国还没有专用逆变器的标准,缺少技术门槛,使得不同质量的逆变器用于并网光伏系统中,对相应地区的电网造成安全隐患。
为推动和规范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发展,适应国际贸易、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以及促进我国并网光伏逆变器的产业化发展,制定关于并网光伏逆变器专用技术标准十分必要的,为此,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合肥阳光电源有限公司、北京科诺伟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市计科能源新技术开发公司、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全国太阳光伏能源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共同编写了此认证技术规范。
(二)与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本标准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与有关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不抵触、不矛盾。
(三)与现行标准的关系,以及存在的差异及理由;目前,我国还没有光伏并网专用逆变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有关光伏并网的标准有 GB/T 19939-2005《光伏系统并网技术要求》、GB/T20046-2006《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这两个标准主要是从光伏并网系统的角度出发,对逆变器提出了部分有关电能品质、安全保护功能提出了要求,但是并不全面,尤其是缺少绝缘耐压、孤岛效应、电磁兼容以及环境试验,而这些项目直接应到光伏并网系统的持续、安全和可靠运行。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ICSF 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Technology Requirement for Grid-connected PV System(讨论稿)××××-××-××发布××××-××-××实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目次前言为推动和规范我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发展,适应国际贸易及技术和经济交流的需要,制定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技术要求国家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本标准对GB/T××××-××××《光伏(PV)系统电网接口特性》中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描述和补充。
本标准资料性附录提供了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部分技术要求的检验方法和程序。
本标准对GB12325-1990《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12326-2000《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1995《电能质量三相电压允许不平衡度》、GB/T15945-1995《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允许偏差》的电能质量要求相关内容进行了部分引用和补充。
本标准参考了IEC61727:1995、IEEE STD 929-2000、AS 、AS 和AS 。
本标准的术语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和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能源基础和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标准化分委员会归口。
光伏逆变器技术规范1. 引言光伏逆变器是将光伏发电系统中产生的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的关键设备。
为了确保光伏逆变器能够高效稳定地工作,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减少故障停机时间,制定一套光伏逆变器技术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2. 逆变器基本要求光伏逆变器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高效性能:逆变器应具备高效转换直流电为交流电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光伏电池板的发电潜力。
•稳定性能:逆变器应具备稳定输出电压和频率的能力,并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以应对外部波动和电网故障。
•安全性能:逆变器应具备过压、过流、过温等保护机制,并符合相关的电器安全标准,保证运行过程中不会对人身财产造成损害。
•可靠性能:逆变器应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稳定的性能,能够在恶劣环境下长期稳定工作。
3. 逆变器技术规范细则3.1 输入电压范围光伏逆变器应能够适应不同的光伏电池板输出电压,输入电压范围应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以适应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同光照条件下电压的变化。
3.2 输出电压和频率稳定性光伏逆变器应具备稳定的输出电压和频率,输出电压的波动范围不应超过允许范围的百分之五,频率的波动范围不应超过允许范围的百分之一。
3.3 多级逆变器技术多级逆变器技术是近年来光伏逆变器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光伏逆变器应具备多级逆变器技术,以提高逆变效率和故障容忍能力,降低系统整体成本。
3.4 MPPT技术光伏逆变器应采用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光伏电池板的发电效率。
3.5 并网及接口要求光伏逆变器应具备并网功能,能够将交流电能稳定地注入电力系统,并符合相关的并网接口要求。
3.6 温度保护光伏逆变器应具备温度保护功能,能够在温度过高时自动降低工作频率或降低输出功率,以保护设备免受损坏。
3.7 通信接口光伏逆变器应具备通信接口,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和监测。
常见的通信接口包括RS485、Modbus、以太网等。
3.8 故障诊断和监测功能光伏逆变器应具备故障诊断和监测功能,能够实时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故障信息和发电效率等,并能够通过通信接口将这些信息传输给监控系统。
逆变器运行规程1.运行规定1.1 一般规定1.1.1 逆变器并网运行时有功功率不得超过所设定的最大功率。
当超出设定的最大功率,应查明原因,设法恢复到规定功率范围内,如无法恢复,将逆变器停机。
1.1.2当逆变器并网运行,系统发生扰动后,逆变器将自动解列,在系统电压、频率未恢复到正常范围之前,逆变器不允许并网。
当系统电压、频率恢复正常后,逆变器需要经过一个可延时时间后才能重新并网。
由于所选逆变器厂家不同,逆变器重启时间有所差异。
1.1.3 逆变器正常运行时不得更改逆变器任何参数。
1.1.4 逆变器由于某种原因退出运行,再次投入运行时,应检查直流电压及电流变化情况。
1.1.5 逆变器在运行中,必须保证逆变器功率模块风机运行正常,室内通风良好,禁止关闭或堵塞进、出风口。
1.1.6 应定期对逆变器设备进行定期清扫工作,保证逆变器在最佳环境中工作。
1.1.7 在逆变器柜内进行检修作业时,必须将交、直流侧开关全部拉开。
1.1.8 逆变器在关机20分钟后,方可打开柜门工作。
在进行逆变器逆变模块维护工作时,在逆变器模块拔出5分钟后,方可进行模块的维护工作。
工作结束10分钟后,方能重新插入机柜。
1.2 自动运行1.2.1 逆变器自动并网,无需人为干预。
输入电压在额定的直流电压范围、电网电压在正常工作范围时自动并网。
1.2.2 逆变器自动解列,无需人为干预。
输入直流电压超出额定的直流电压范围、电网电压异常时自动解列。
2.巡回检查2.1 一般巡回项目2.1.1 检查逆变器外观完整且干净无积灰。
2.1.2 检查逆变器柜门闭锁正常。
2.1.3 逆变器防尘网清洁完整无破损。
2.1.4 设备标识标号齐全、字迹清晰。
2.1.5 检查逆变器内部接线正确、牢固、无松动。
2.1.6 检查逆变器接线母排相序正确、螺栓牢固、无松动。
2.1.7 逆变器相应参数整定正确、保护功能投入正确。
2.1.8逆变器运行时各指示灯工作正常,无故障信号。
2.1.9 检查逆变器运行声音无异常。
20KW并网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技术规范
1 总则
1.1 本技术协议适用20KWp光伏发电系统,它包括光伏发电系统配置设计、安装、质量、包装及验收等方面的技术与服务要求。
1.2 本技术协议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要求,并未对一切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
和规范的条文。
卖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协议和有关最新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1.3 卖方应该提供满足本技术协议中要求的完整的设备和技术服务,必须为买方提供一个整体的方案。
1.4 本系统技术协议所使用的标准(按最新颁布标准执行)如遇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较高标准执行。
1.5 本系统技术协议经买卖双方签字确认后作为订货合同的技术附件,与合同正文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6 本技术协议中提供的参数均按照海拔2000m高度要求提供。
2 逆变器技术要求
2.1 使用条件:
使用环境温度: -25℃~+60℃。
2.2 逆变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核心设备,必须采用高品质性能良好的成熟产品。
逆变器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1) 逆变器的电能质量应满足电网要求,具有安全认证。
(2) 逆变器的安装应简便,无特殊性要求。
(3) 逆变器应技术先进且质量可靠,并具有多项成功应用经验。
(4) 逆变器的容量为20KW。
(5) 具有全自动运行功能,无需人工干预。
(6) 逆变器应具有如下保护:输入反接保护、输入欠压保护、输入过压保护、输出过载保护、输出短路保护、机器过热保护等。
(7) 具有输出正弦波电流,谐波含量低,电能质量高等特点。
(8) 具有防雷、防浪涌等保护装置及系统接地装置。
(9) 逆变器要求能够自动化运行,运行状态可视化程度高。
显示屏可清晰显示实时各项运行数据,实时故障数据。
(10)设备如果以英文显示,提供中英文对照的说明书;如果以中文显示,提供中文说明书。
2.3 逆变器选用技术先进且成熟的功率器件
2.4 逆变器本身要求具有直流输入手动分断开关,交流电手动分断开关。
2.5 要求设备经过严格安全测试,电气绝缘保护、电能质量等技术指标满足使用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6 逆变控制设备的IP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
2.7 工作电压/频率
逆变器交流输出为三相400V/50Hz。
2.8 噪声
当输入电压为额定值时,在距离设备水平位置1m处,噪声应不大于30dB。
2.9 逆变器的结构和机柜本身的制造质量、主电路连接、二次线及电气元件安装等应符合下列要求:
2.9.1 机架组装有关零部件均应符合各自的技术要求。
2.9.2 油漆电镀应牢固、平整,无剥落、锈蚀及裂痕等现象。
2.9.3 机架面板应平整,文字和符号要求清楚、整齐、规范、正确。
2.9.4 标牌、标志、标记应完整清晰。
2.9.5 各种开关应便于操作, 灵活可靠。
2.9.6 面板为LCD显示屏,交流输出电流、电压和频率、故障记录功能、光伏日发电量、累计发电量、设备温度等一系列显示参数。
2.10 逆变器基本性能详细要求如下:
3 标识、包装、运输
3.1 标识
逆变器相应位置应有标识,标识内容如下:
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
出厂编号和制造日期
制造厂商的名称和商标
相关技术参数
3.2 包装、运输
包装、运输应符合铁路、公路及海运部门的有关规定。
4 文件资料
随同设备提供的技术文件资料:
设备安装说明书
设备使用说明书
技术指标及参数
产品质量合格证
保修卡
故障检查及修复说明书
厂内设备检查及试验记录
5 验收
设备现场验收:分为静态验收与动态验收。
1、静态验收:其内容是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对设备的数量,备品备件数量,随机附件的数量进行清点,对产品的规格型号进行核对,对产品的外观进行检查,运输过程有无损坏。
供需双方按照合同的要求,在设备到达现场后,双方指定授权人进行现场验收,验收结果在设备验收报告表上注明,双方签字确认。
2、动态验收:按照合同要求,供方指定现场工程师配合需方进行安装,调试与运行工作,让需方对设备的性能进行确认验收,双方并进行签字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