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原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24.03 KB
- 文档页数:6
《石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石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
下面店铺带来的《石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州慢》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寒水依痕,春意渐回,沙际烟阔。
溪梅晴照生香,冷蕊数枝争发。
天涯旧恨,试看几许消魂,长亭门外山重叠。
不尽眼中青,是愁来时节,情切。
画楼深闭,想见东风,暗销肌雪。
辜负枕前云雨,尊前花月。
心期切处,更有多少凄凉,殷勤留与归时说。
到得却相逢,恰经年离别。
——宋代·张元干《石州慢·寒水依痕》译文及注释译文寒水缓缓消退,岸边留下一线沙痕。
春意渐渐回临,空阔的沙洲烟霭纷纷。
晴日朗照,溪边的新梅香气氤氲。
数枝梅花争相吐蕊,装点新春。
我独在天涯满腔怨恨,试想我现在是何等的悲怆伤神?长亭门外,群山重叠,望不断的远山遥岑,正是令人忧愁的节令时分。
遥想深闺中的你,一定也是思绪纷纭。
画楼的层门紧闭,春风暗暗使你的容颜瘦损。
我真是对不起你啊,让你独守空闺冷衾。
辜负了多少尊前花月的美景,浪费了大好青春。
你可知道,我也是归心似箭,恨不得一步跨进闺门。
更有多少酸甜苦辣,留着回去向你诉说详尽。
可等到我们再度相逢,恐怕又要过一年光阴。
注释肌雪:指人的皮肤洁白如雪。
“寒水”句:杜甫《冬深》诗“花叶惟天意,江溪共石根。
早露随类影,寒水各依痕。
”此处化用其决心书。
“春意”二句:杜甫《阆水歌》:“更复春从沙际归。
”孤负:同辜负。
枕前云雨:此处指夫妇欢合。
即宋玉《高唐赋序》中的“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借指男女相爱。
赏析二本词别本题为“感旧”。
词人写晚年离乡思归之妻,在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景象中,寄寓了词人对妻子、对家乡的深深的思念,也体现张元斡词在激昂悲壮之外的细腻深妻的另一面。
张元斡本是南宋抗战名臣李纲的行营期官,因不愿与奸臣秦桧同朝,遂辞职南归。
词的开头点明时令季节。
“溪梅”二句用特写的的手法刻画报春的使者。
下片“画楼”以下三句,虚景实写,设想佳人独居深院,因日夜思念丈夫,久盼不归,形体渐渐消瘦下去。
【如梦令】[1]万帐穹庐人醉[2],星影摇摇欲坠,归梦隔狼河,又被河声搅碎[3]。
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4]。
【注释】:[1]这首词是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扈从东巡时所作。
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自制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因改今名。
[2]穹庐:圆形的毡帐。
[3]归梦二句:言家乡远隔狼河,归梦不成。
纵然做得归梦,河声彻夜,又把梦搅醒。
狼河:白狼河,即今大凌河,在辽宁省西部。
[4]解道:知道。
【分析】:这首词在写景上相当成功,开头两句"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尤其广为传诵。
此词描写了表现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以及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烦。
【清平乐】弹琴峡题壁泠泠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分析】:据说,"弹琴峡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境,处居庸关内。
容若扈从至此,在苍劲的秋风中,极目关塞,忽起兴亡之感,遂写下了这一首气韵苍凉的《清平乐》,并用以题壁。
" 弹琴峡,现难以确考。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三日[1],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
觉后感赋长调。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2],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灵飙一转[3],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4],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月,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5],翻惊摇落[6],两处鸳鸯各自凉!真无奈,把声声檐雨,谱出回肠[7]。
【注释】:[1]丁巳:即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时纳兰性德23岁。
[2]红雨:这里指落花。
[3]灵飙:神风。
[4]碧落:天界。
《度人经》注,"东方第一天,有碧霞遍满,是云碧落。
"[5]绸缪:缠绵的情缘。
[6]摇落:原指木叶凋落,这里是亡逝之意。
古诗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翻译赏析《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作者为清朝文学家纳兰性德。
其古诗全文如下: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前言】《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写的一首悼亡诗。
作于康熙十九年(1680)五月三十日,其妻卢氏三周年忌日。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的特点,于此可见一斑。
【注释】①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②夜台:指坟墓。
③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
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④“重泉”句: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⑤“忍听”句: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
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赏析】《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中的代表作。
其悼亡词有四十首之多,皆血泪交溢,语痴入骨。
此词尤称绝唱。
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又以夜台幽远,音讯不通,以至来生难期,感情层层递进,最后万念俱灰。
此生已矣,来世为期?全词虚实相间,实景与虚拟,所见与所思,糅合为一,历历往事与冥冥玄想密合无间。
纳兰词“哀感顽艳”、“令人不能卒读”,于此可见一斑。
词起得突兀:“此恨何时已?”此乃化用李之仪《卜算子》词“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成句,劈头一个反问,道出词人心中对卢氏之死深切绵长、无穷无尽的哀思。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译文及赏析《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是由纳兰性德所创作的,词从空阶滴雨,仲夏葬花写来,引起伤春之感和悼亡之思。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清代:纳兰性德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己。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译文这愁绪什么时候才是尽头?滴落在空空台阶上的细雨终于止住,夜晚如此清冷,正是适宜葬花的天气。
你离我而去已整整三年,纵然是一场大梦,也早就应该醒来了。
你一定是觉得人间没有趣味吧,不如泥土深处的黄泉,虽冷冷清清,但它能埋葬所有的愁怨。
你倒是去了那清净之地,而我们生生世世不离不弃的约定,就这样被你抛弃。
如果可以寄书信到黄泉该多好,好让我知道你这些年过得怎样,是谁在身旁照顾你。
夜深了,我仍然辗转反侧,无法入睡,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
让我们来生再结为知己吧,就怕真的有来生,我们两个仍然无法长相厮守。
而今,我的泪水已经流尽,纸钱烧成灰,飘忽不定。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注释金缕曲:词牌名。
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
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
葬花天气:指春末落花时节,大致是农历五月,这里既表时令,又暗喻妻子之亡如花之凋谢。
夜台:指坟墓。
钗钿约:钗钿即“金钗”、“钿合”,女子饰物。
暗指爱人间的盟誓。
重泉:即“黄泉”、“九泉”,指生死两隔。
双鱼:书信,典出古乐府。
湘弦:即湘灵鼓瑟之弦。
传说舜之妃子溺湘水而亡,后为水神,古代诗词中常用琴瑟代指夫妻,这里指纳兰不忍再弹奏那哀怨凄婉的琴弦,否则会勾起悼亡的哀思。
《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译文赏析《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译文赏析《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元朝:汤式冷清清人在西厢,叫一张扬郎,骂一张扬郎。
乱纷纷花落东墙,问一会红娘,絮一会红娘。
枕儿余衾儿剩,温一半绣床,闲一半绣床。
月儿斜风儿细,开一扇纱网,掩一扇纱网。
荡悠悠梦绕高唐,萦一寸柔肠,断一寸柔肠。
《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古诗简介这是作者运用“借树开花法〞的又一创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厢记》体裁进行发挥。
著作缠绵悱恻,情韵悠长,写景、言情、描画人物形象,俱能鞭辟入里。
从形式上看,本曲别具特色。
《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翻译/译文西厢里莺莺姑娘独处无伴,不由暗暗叫一张扬郎又骂一张扬郎,说不清心中的情感。
看东墙角下落花乱纷纷铺满,她召来红娘问上一瞬间,又絮絮不休缠着她说个没完。
天黑上床,枕头被子都显得那样宽缓,绣床上暖一半冷一半;月亮逐渐西下,风儿轻轻,纱网开着一扇闭着一扇。
总算梦见了同张生欢会,敬而远之,似真似幻。
莺莺姑娘一方面柔情牵缠,一方面又只觉已肝肠寸断。
《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注释①絮:缠着人琐琐碎碎地说话。
②高唐:战国时楚国台观名,在云梦泽中。
传说楚怀王曾在此梦与巫山神女交合,后人遂以“高唐〞喻男女欢会之所。
③萦:挂念。
《蟾宫曲·冷清清人在西厢》赏析/鉴赏这是作者运用“借树开花法〞的又一创作,借人所熟知的《西厢记》体裁进行发挥。
《西厢记》的得名,取自于《会真记》中崔莺莺的诗句:“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本篇的首先组织崔莺莺“人在西厢〞,凭这个场所就使读者发生她等候相会的联想。
“叫一张扬郎〞表现出莺莺的思念,“骂一张扬郎〞那么说明张生底子没在身边。
这景象同榜首句中的“冷清清〞三字相应。
孤寂独处,却情不自禁地“叫一声〞、“骂一声〞,这就见出了莺莺的痴情。
东墙是崔、张的界墙。
《会真记》:“崔之东墙,有杏花一树,攀援可逾。
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性德经典诗词赏析纳兰性德,清初著名大词人,与朱彝尊、陈维嵩并称“清词三大家”。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其诗赏析,欢迎大家阅读!1.沁园春: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装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
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
”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
记绣榻闲时,并吹戏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
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
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
料短发、朝来定有霜。
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
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
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纳兰容若《沁园春》纳兰写这首词的时候,一定是哭着的。
丁巳年即康熙十六年,也就是卢氏逝世这—年。
妻子逝世不久,纳兰时时思念,幻想能与其再续前缘。
这一年重阳节前三天,纳兰竟真的在梦中与亡妻相会,两人相对哽咽,说了许多思念之语,临别之时,妻子赠诗“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与词人。
梦境真美。
终究是一场空幻。
这才有了这首著名的《沁园春》。
悼亡词,一向是纳兰词的最强音。
失去的悲恸,宛如一把利剑逼出纳兰的全部心血。
天上人间,生死相隔,但尘缘并不会就此割断。
只是,春花秋叶成为余生触动感伤的琴弦,拨出令人肠断的伤心曲。
2. 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纳兰容若《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五月三十,正是绿叶茂盛,花渐凋谢的暮春季节。
黛玉葬花的好时节!屋外雨声连连,容若的心情更加沉重凄清。
纳兰性德赏析(纳兰词)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
清朝著名词人。
父亲是康熙朝武英殿大学士、一代权臣纳兰明珠。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暮春抱病与好友一聚,一醉一咏三叹,而后一病不起。
七日后,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公元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
下面,跟大家一起赏析他的十首最美的诗词。
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纳兰容若《木兰花令》人生若只如初见,短短一句胜过千言万语,刹那之间,人生中那些不可言说的复杂滋味都涌上心头,让人感慨万千。
开篇一句起到统领全词的作用,其余七句都是为了迎合这一句而存在,同时这一句也代表了容若的梦想:人生如果总像刚刚相识时那样的甜蜜,那样的温馨,那样的深情和快乐,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梦想终归是梦想,如果真能实现,又怎会“何事秋风悲画扇”无论是汉成帝与班婕妤,还是明皇与杨妃,再凄美的爱情都抵不过爱情的魔咒——当日的爱情誓言情深意重,却也免不了最终的背情弃义。
纳兰伤的,是爱情的美好又转短暂;纳兰悲的,是情爱的璀璨又转凄凉!人生如果只有初见一场,那该是多美好,还是多遗憾?2、长相思:聒碎乡心梦不成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容若《长相思》说起来,这首诗并不凄美,却字字含情。
提及长相思,自李太白一曲绝唱之后,再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只是,我更爱纳兰这首。
说是对纳兰的偏爱也好,真正喜欢这首词也罢。
最初打动我的,便是《长相思》。
清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
纳兰性德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
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纳兰对北京什刹海后海家的思念,这首词即在这个背景下写成。
风雪交加夜,最幸福的莫过于一家人的团聚。
《石州慢》赏析《石州慢》赏析《石州慢》赏析1贺铸《石州引/石州慢》薄雨初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缠黄,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鸦,东风销尽龙沙雪。
还记初关来,恰而今时节。
将发。
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清别。
已是经年,杳杳音尘多绝。
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清愁,芭蕉不展丁香结。
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作品赏析【注释】:此词抒写离别相思之情。
作品在内容上虽无新意,但在炼字的精工方面却向为世人称道。
关于这一点,王灼在《碧鸡漫志》中,介绍得颇为具体:“贺方回《石州慢》予见其旧稿。
‘风色收寒,云影弄睛’,改作‘薄雨收寒,斜照弄睛’;又‘冰垂玉箸,向午滴沥檐楹,泥融消尽墙阴雪’改作‘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
’”起首两句写由雨而睛。
初春天气阴冷,细雨绵绵,午后云开雾散,雨止天睛,“弄睛”二字写出了雨后斜阳照射下万物焕然一新的景象。
“春意空阔”一句,便是这种景象的概括。
接着就由近而远地渲染,近处写得具体、细致——“长亭柳色才黄,远客一枝先折”;远景则阔大、苍茫——“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
(龙沙,沙漠地带的通称。
)层次井然,笔势酣畅多姿。
贺铸是善于炼字的,“薄雨”与“斜照”对比鲜明,于变化之中烘托出雨后斜阳的光彩和温暖,显出春意的盎然,空气的清新,景色的明静,以至“才黄”的柳色也引人注目。
“烟横”几句,写得境界开阔,画面丰富,景中含情。
这样“春意空阔”也就有了更形象的依托。
上片歇拍两句,收束前文写景之句,使景语化为情语,使上面所写景物与词人的生活经历相联系,使之具有特定的内涵,例如:“空阔”,是雨止天睛、四宇寥廊之景,然而在此时此刻愈是空阔,则愈觉孤寂,愈能触发思亲怀人的感情;“长这柳色”是景,然亦含有别情;“烟横”三句,也暗写了雁归人不归、春归人未归的感慨。
这两句,实为全词意脉的枢细。
过片沿着“ 还记”追思当年的分别。
“将发”二字,写自己即将辞别登程,极其干净利落。
《金缕曲》纳兰性德古诗译文《金缕曲》纳兰性德古诗译文导语:纳兰性德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
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
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金缕曲》纳兰性德古诗译文,欢迎大家阅读!【金缕曲】[1]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2]滴空阶,寒更雨歇,[3]葬花天气。
[4]三载悠悠魂梦杳,[5]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6],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7]重泉若有双鱼寄,[8]好知他,年来苦乐,[9]与谁相倚。
我自终宵成转侧,[10]忍听湘弦重理?[11]待结个,他生知己,[12]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13]剩月零风里。
[14]清泪尽,纸灰起。
[15]【注释】:[1]金缕曲:这首词作于康熙十九年五月三十日,是作者悼念前妻卢氏的作品。
卢氏:两广总督、兵部尚书卢兴祖之女,康熙十三年嫁作者,康熙十六年卒,仅与作者共同生活三年。
[2]恨:遗憾。
已:结束、完了。
[3]寒更:寒夜打更声,这里指夜深。
[4]葬花天气:语意双关。
古代有春暮葬花的习俗,这里兼指卢氏忌日。
[5]三载:三年,从康熙十六年卢氏去世到康熙十九年,恰好三年。
悠悠:久远的样子。
杳:渺茫。
[6]夜台:坟墓。
[7]钗钿约:陈鸿《长恨传》:"定情之夕,授金钗钿盒以固之。
"白居易《长恨歌》:"空持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这里引用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比喻当日作者与妻子的山盟海誓。
[8]重泉:地下,死者之居,犹言黄泉、九泉。
双鱼:书信。
汉《古乐府》:"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代因以双鲤或双鱼指代书信。
[9]年来:几年里。
[10]终宵成转侧:通霄不寐。
转侧:形容卧不安席,辗转反侧的样子。
[11]湘弦重理:再弹琴瑟。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出自清代纳兰性德的《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
原文
此恨何时已。
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
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
料也觉、人间无味。
不及夜台尘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
钗钿约,竟抛弃。
重泉若有双鱼寄。
好知他、年来苦乐,与谁相倚。
我自中宵成转侧,忍听湘弦重理。
待结个、他生知已。
还怕两人俱薄命,再缘悭、剩月零风里。
清泪尽,纸灰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创作背景:康熙十六年(1677年)卢氏因难产不幸去世,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