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5
案例名称 辨析并修改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 科目 语文语文 教学对象 高中三年级高中三年级 提供者 单丽梅单丽梅 课时一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考试大纲》的要求,是“语言文字应用”中能力层级较高的考点。
对病句进行准确的辨析,找出病因,这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对病句的修改能力,必须建立在对病句的辨析能力基础之上。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1、掌握病句六种基本类型、掌握病句六种基本类型 22、辨析并修改几种病句、辨析并修改几种病句、辨析并修改几种病句【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1、以纲为纲,讲练结合。
、以纲为纲,讲练结合。
22、总结规律,教给方法。
、总结规律,教给方法。
、总结规律,教给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望。
2、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与人交流的意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学生是辽宁省铁岭市昌图县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学生。
2、学生喜欢交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4、学生具有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情景创设策略:运用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授内容2、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
3、教师讲授策略:典型事例讲析,总结归纳方法。
3、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电教室;大屏幕投影;【资源准备】教材:【资源准备】教材:20112011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导与练”》版《新课标高中总复习“导与练”》 教师自制教学课件教师自制教学课件教师自制教学课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播放“脑白金广告图片及广告词”; 提问:这个广告词是否有问题?问题?认真看,动脑思考【设计意图】用学生身边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事设立一种情境,把学生注意力吸引到本节新授内容上来新授内容上来【资源准备】教师自制课件;大屏幕投影投影复习旧知复习旧知引导学生复习句子成分结构。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音频、视频资料)、诗词朗诵音频、相关图片和文献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 1. 通过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
2. 简要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观看视频,感受诗词的韵律和意境。
2. 聆听教师介绍,初步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背景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讲授新课 1. 讲解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帮助学生理解词的结构。
2. 指导学生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3. 深入分析诗词内容,从语言、意1. 认真听讲,了解词牌和词标题的基本知识。
2. 积极参与诵读活动,感受词的韵律美。
3. 跟随教师分析,深入理解诗词内象、意境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品味词的语言美、意境美。
容,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和诵读,使学生掌握诗词的基本知识,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感受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合作探究 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词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 引导学生分析诗人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3.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1. 分组讨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2. 认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理解诗人的情感和志向。
3. 勇于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加深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拓展延伸,实践活动1. 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如何运用诗词中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2. 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短的诗词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1. 思考诗词中的意象和手法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尝试创作诗词或现代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志向。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加深学生对诗词艺术的理解和感悟。
语文表格式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表格式所包含的内容和特点。
2.能够正确地编辑和排版表格内容。
3.能够根据需求使用合适的表格样式。
二、教学重点:1.表格的编辑和排版。
2.表格样式的选择和应用。
三、教学难点:1.了解表格内容的组成和结构。
2.掌握表格样式的选择和应用。
四、教学准备:1.教师端准备:电脑、投影仪、PPT等教具。
2.学生端准备:纸张、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表格样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思考表格的作用和功能。
2.新知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表格的组成和结构,包括表头、行、列等要素,并讲解表格的基本排版规则。
3.示范演示(15分钟)教师通过电脑展示如何使用Word软件编辑和排版表格,包括插入表格、填充表格内容、调整表格大小等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表格的层次感和对齐方式。
4.小组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话题,并使用Word软件设计一个表格来呈现相关内容。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5.展示讨论(10分钟)各小组依次展示自己设计的表格,并向其他小组提问和讨论,以促进学生对表格内容和样式的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6.总结梳理(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总结表格的编辑和排版要点,并强调学生在设计表格时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样式和布局。
七、教学延伸:1.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包含多个表格的文档,并注意文档的整体排版和页面设置。
2.让学生选择一个实际问题,使用表格来呈现相关数据,并通过分析表格数据来得出结论。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表格的基本编辑和排版方法,并能灵活运用表格样式来设计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课堂设计也注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展示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通过交流和讨论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2.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实、虚词,能准确翻译1-2段。
环节三:新课讲解任务一知人论世活动一:作者介绍(见《高考调研》)活动二:了解作品《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
活动三:写作背景(见《高考调研》)活动四:解读题目“促织”又名“蛐蛐”、“斗鸡”和“蟋蟀”。
古谚云:“蟋蟀鸣,懒妇惊”,是说古代妇女一听到蟋蟀的叫声,便知秋日已到,离冬天不远了。
于是抓紧时间纺织,这便是“促织”一名之由来。
任务二朗读文本,翻译概括第一段活动一:读准字音①猾黠()②假此科敛丁口() ③数家之产()活动二:翻译第一段(积累重点词句)尚:崇尚,爱好。
西:这里指陕西。
华阴令:华阴县县官。
才:(有)才能。
这里指勇敢善斗。
责:责令。
里正:里长。
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昂其直:抬高它的价钱。
直,通“值”。
居为奇货:储存起来,当作稀奇的货物(等待高价)。
居,积、储存。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
科敛,摊派、聚敛。
科,聚敛。
丁口,老百姓。
丁,成年男子。
活动三:思考问题1.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它在文中有何作用?环节一:导入新课入门测:上节课重点字词提问。
环节二:学习目标结合课下注释,积累文言实、虚词,能准确翻译3-7段。
环节三:新课讲解任务一朗读文本,翻译概括3-4段活动一:读准字音活动二:翻译第三、四段第三段:能以神卜:能够凭借神力占卜。
红女白婆:红妆的少女、白发的老婆婆。
爇(ruò)香:点燃香。
翕辟:翕,合。
辟,开。
竦立:恭敬地站着。
无毫发爽:没有丝毫差错。
食顷:吃一顿饭的工夫。
兰若:寺庙,即梵语“阿兰若”。
青麻头:和下文的“蝴蝶”、“螳螂”、“油利垯”、“青丝额”,都是上品蟋蟀的名字。
活动三:思考探究1.第三段讲了什么内容?成妻卜促织。
2.写成名妻子求神有什么深刻用意?①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符合民众的欣赏水平,使小说具有神怪色彩,更有趣味;②人只有在陷入绝境的情况下才去求神,求神可以给人精神寄托,不至于绝望;反映了成名一家在现实中已走投无路;③求神问卜得促织这个情节于波澜中显平稳,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表格式教学设计(高中/中职语文)章节一: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红楼梦》的背景及作者曹雪芹的相关情况,为学生阅读《林黛玉进贾府》做好铺垫。
2. 教学内容:《红楼梦》成书背景、作者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动机。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
4. 教学重点:了解《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及作者曹雪芹。
5. 教学难点:掌握《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及历史地位。
章节二:故事情节梳理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概括《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结构。
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概括、作品结构分析。
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原著,梳理故事情节。
4. 教学重点:掌握《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情节。
5. 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结构及作者的叙事技巧。
章节三:人物形象分析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使学生了解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提高学生的人物描写能力。
2. 教学内容:林黛玉、贾宝玉等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剖析人物形象。
4. 教学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5. 教学难点:如何从细节中把握人物性格。
章节四:主题探讨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探讨《林黛玉进贾府》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主题思想。
2. 教学内容:作品所反映的封建礼教、家族兴衰等问题。
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探讨。
4. 教学重点: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
5.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作品中的社会现象。
章节五:阅读与鉴赏技巧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内容:阅读方法、鉴赏技巧。
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指导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阅读和鉴赏。
4. 教学重点: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
5. 教学难点:学会鉴赏文学作品。
章节六:文本细读与语言特色1. 教学目标:通过细读《林黛玉进贾府》选段,使学生领略作品的语言特色,提升文本分析能力。
事例名称秋季的雨科目语文教课对象三年级供应者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内容剖析详细描绘了秋雨的特点,表达了对秋季的赞叹之情,二、教课目的(知识,技术,感情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技术⑴ 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
⑵ 可以有感情地、流利地朗诵课文。
⑶ 可以联系实质,描绘秋季情形,表达对秋季的喜爱之情。
(4 )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本课各段的中心句和重点词。
2.过程与方法(1)经过视频播放,清楚地表现秋季的漂亮情形,激发学生对秋季的热爱之情。
(2)经过多媒体技术来动向表现生词,帮助学生踊跃、有效地对知识进行回首。
(3)教师指导学生对经过多种形式进行课文朗诵,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们对同学的朗诵进行互评和自评,纠正错误,提升学习质量。
(5)教师指引学生经过角色饰演踊跃参加到学习过程中,调换学生学习的踊跃性。
(6)经过多媒体信息的表现,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境界的理解。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对秋季情形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经过学生的角色饰演,激发大家参加学习的踊跃性。
(3)经过小组合作,培育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完美学生的人品质量。
(4)经过教师的提示和启迪,培育学生深入思虑、踊跃讲话的优秀习惯。
三、学习者特点剖析教课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察看能力和模拟能力,反响灵巧,开朗好动,对学习新鲜事物有很大踊跃性。
四、教课策略选择与设计对小学生进行教课,其目的是培育学生的察看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和优秀的学习习惯,所以采纳以下的教课方法和手段:1、教课方法:察看发现、启迪指引、互相议论的教课方法。
启发、指引学生仔细察看,并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调控,帮助学生整理并完好表达个人的思想;供应给学生沟通的时机,让学生在讨论中对互相启迪,宽阔视线,加深理解;指引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培育其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教课手段: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的教课手段相联合。
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语文)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4. 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和分析。
2. 语文知识讲解和实践应用。
3. 写作技巧和写作训练。
三、教学方法1. 图文展示:使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互动和合作,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演练: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写作训练和应用实践,提升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能力。
4. 分层讲解: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采用不同的讲解方式和教学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通过引入课文或相关素材来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并预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研究探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知识探究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研究。
3. 教师示范:教师演示语言表达或写作技巧,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和实践。
4. 学生实践:学生进行相关练或作业,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5. 总结归纳: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6. 拓展延伸:提供更多的阅读材料或创作任务,让学生拓展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观察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评价他们的研究情况和表达能力。
2. 成果评价:针对学生的作业或考试成绩,评价他们的语文水平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反馈评价:及时给予学生正面和建设性的反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和改进。
以上是一份表格式教学设计模板(语文),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少教多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少教多学练
习巩固总结归纳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学有所获,掌握考点。
归纳小结
茅盾在《谈最近的短篇小说》中说过:“我认为这是我最近读过的几十
个短篇中间最使我满意,也最使我感动的一篇。
”为什么如此?相信大家
读完都有了自己的认识。
小通讯员和新媳妇身上所体现的军民之情,人性
之美如“百合花”一样开放在我们的心上!
总结内容,回顾所感。
作业布置
文中还有多处细节描写,如衣肩上的破洞、两个干硬的馒头、中秋的月亮等,试分析这些细节描写的作用。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观看同名改编电影《百合花》,比较电影中的情节与小说中的情节有哪些不同,你更喜欢小说中的情节还是电影里的情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百
合
花
我——线索人物
革命友情——同乡、手足之情
通讯员—青涩、憨厚、纯真、善良、
英勇无畏、忠诚负责
代表幸福和美好的生活象
征人情美、人性美
对逝去的年轻生命的祭奠关切、怜惜
新媳妇一美丽、善良、纯真、
娇羞、通情达理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