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培训
- 格式:pptx
- 大小:31.41 MB
- 文档页数:55
一、引言松材线虫病(Pine Wood Wilt Disease),又称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严重病害,对全球松树资源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国作为松树资源大国,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学生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培养其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我们开展了松材线虫实训。
本报告将详细阐述实训过程、实验结果及分析。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及生活习性。
2. 熟悉松材线虫病的诊断方法及防控措施。
3.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4. 提高学生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
三、实训内容1. 松材线虫的采集与鉴定2. 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观察3. 松材线虫病的诊断实验4.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探讨四、实训过程1. 松材线虫的采集与鉴定实训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松材线虫的采集方法,并在松树林中采集了疑似松材线虫病的松树样品。
通过显微镜观察,初步鉴定出松材线虫的幼虫和雌虫。
2. 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观察利用显微镜对采集到的松材线虫进行观察,详细记录了其形态特征,如虫体大小、颜色、形状等。
3. 松材线虫病的诊断实验根据松材线虫病的诊断方法,我们对疑似病样进行病原检测。
实验包括虫体分离、虫体培养、虫体鉴定等步骤。
4.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探讨结合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原理,我们探讨了多种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松材线虫形态特征观察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松材线虫幼虫呈白色,圆柱形,长0.5-1.5mm;雌虫呈黄白色,椭圆形,长2-3mm。
2. 松材线虫病的诊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集到的样品中均检测到松材线虫,证实了样品为松材线虫病病样。
3. 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探讨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探讨了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化学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喷洒,杀灭松材线虫。
-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微生物或昆虫等生物防治松材线虫。
- 物理防治:通过修剪病枝、病叶等物理手段减少松材线虫的传播。
松材线虫病培训建议和需求面临的问题1.枯死松木清理粗放简单多年来,预防监测的工作主要是按照要求做好宣传,做好枯死松木的普查、统计及清理工作。
而山场杂灌丛生,环境复杂,严重影响作业精细程度。
在清理枯死松木过程中作业粗放,未严格按照要求将1cm以上的枝、树头全部清理下山,树桩也未全部挖除或用药物处理。
实践发现,在松木密度较大、自然整枝较高的松林中,因下部枝条均已枯死,工人在林下开展现场清理枯死木工作时,无法准确判断松木是因自然整枝仅下部枝条枯死的健康松木还是已经整株死亡的病死木,导致清理工作难以精准到位,留下安全隐患。
2松材线虫病疫情监测任务繁重,难度较大松材线虫病主要靠人为远距离传播,检查起来难度较大。
目前,只能加强松木和松木制品实时监控检测,尽可能在传播途径上将松材线虫病传播的风险降低。
对策1.规范枯死松木的清理和使用对普查、巡查中发现的枯死松木,应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处理,克服一切困难,确保枯死松木清除率达100%,确保枯死松木就地除害处置率达100%。
严厉打击非法采伐、运输、加工、使用枯死松木等违法行为,防止带病松木非法使用流通,造成病虫害人为传播。
2加大防控资金投入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工程,覆盖面大,难度较大。
应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谁经营、谁管理、谁负责的责任制,并加大资金投入,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经费,将其纳入部门财政预算,为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提供保障,不断提高工作成效。
3.加强技术培训,完善松材线虫病防控应急队伍建设。
(1)积极做好专业技术人员与普查护林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从而提高实际监测能力。
(2)落实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建立一支专业的应急队伍,并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储备防治物资,综合提高对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防治能力。
松材线虫病是松属树种上一种毁灭性的外来入侵病害,受到高度重视,成为检疫对象。
基于此,从松材线虫病的为害特征、传播途径、生长环境、发生蔓延规律等方面,分析了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形势及对生态、经济的影响,指出了预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监测与预防松材线虫病的对策。
松材线虫病防治措施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危害性极大的松树病害,严重影响了松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松材线虫病主要通过松树的树干和树枝进行传播,造成松树失去抵抗力,最终导致死亡。
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病害监测、合理施用农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病害监测加强病害监测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基础工作。
通过定期对松树林进行病情调查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病害的发展情况,为后续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监测工作要重点关注病害发生的地域和时间特点,及时掌握病情变化,确保病害的有效防控。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病害监测也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遥感技术、卫星导航等手段,可以对松树林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情况,为相关部门的防治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
二、合理施用农药针对松材线虫病,合理施用农药也是非常重要的防治手段。
选择适用于松树病害防治的农药,进行科学施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和传播。
在施药前,需要对松树林的病情和病原进行准确鉴定,选择适宜的农药品种和施用方法,确保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要加强对施药操作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避免对环境和人畜造成危害。
在施药后,要及时对农药的残留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长期的污染影响。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除了农药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也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重要措施。
通过改善林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松树的抗病能力,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加强对松树的合理修剪和护林管理,保持树木健康生长,增强树木的抵抗力,减少病原的侵入和繁殖。
加强对病原天敌的培育和引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对松材线虫进行天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展。
加强对松树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持其生态平衡,减少外来病害的侵入和传播,对于预防和控制松材线虫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加强宣传教育为了有效防治松材线虫病,还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工作。
松材线虫项目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1. 了解松材线虫的危害特点、生活习性和传播途径。
2. 掌握松材线虫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3. 提高相关人员的防治意识和紧急处理能力。
4. 推广和应用防治技术,降低松材线虫的传播和危害程度。
二、培训对象1. 林业工作者。
2. 监测防治人员。
3. 监测站工作人员。
4. 相关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三、培训内容1. 松材线虫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特点。
2. 松材线虫的生活史和寄主植物。
3. 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理。
4. 松材线虫的监测方法和防治技术。
5. 松材线虫的应急处理和群防群治措施。
四、培训方式1. 理论讲授。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介绍松材线虫的相关知识和防治技术。
2. 实地考察。
组织学员前往受害林地实地考察,深入了解松材线虫的危害状况,感受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3. 实践操作。
在现场进行实际操作演练,学习使用监测工具和防治设备,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4. 应急演练。
组织模拟应急事件演练,检验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五、培训课程第一阶段:理论学习1. 松材线虫的生物学特性。
2. 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和危害方式。
3. 松材线虫的监测方法和工具。
4. 松材线虫的防治原理和技术。
第二阶段:实地考察1. 实地考察受害林地,了解松材线虫的危害状况。
2. 学习使用监测工具和技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1. 实操监测设备和防治工具。
2. 学习相关防治技术,加强实际操作能力。
第四阶段:应急演练1. 模拟应急事件演练。
2. 检验学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六、培训工作安排1. 培训地点:选择离松材线虫危害较严重的地区进行。
2. 培训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般为10天左右。
3. 培训费用:由相关管理部门承担培训期间学员的食宿和交通费用。
七、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期间进行课堂测试,对学员的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进行评估。
2. 培训结束后进行培训反馈,听取学员对培训的意见和建议。
在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培训暨工作动员部署会上的讲话贾治邦这次会议是继2009年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后,局党组决定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既是一次技术培训会,也是一次动员部署会。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及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分析当前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组织开展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培训,安排部署2010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
刚才,举行了国家网络森林医院开通仪式,过一会儿,4位专家还将从不同方面对我们进行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培训。
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成效和经验按照国务院的要求,我局于去年4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召开了全国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会议,与各有关省区市签订了防治责任书。
一年来,各有关省区市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松材线虫病防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普查结果显示,2009年全国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94.75万亩,较2008年减少4万多亩;病死树74.94万株,较2008年减少31万多株;全国疫情发生县中,有40个未出现松材线虫病死树;四川、云南等地未发现松材线虫病,其中四川省已连续3年未发现松材线虫病。
在以往实现发生面积及病死树数量双下降的基础上,2009年首次实现疫情发生县级单位较上年减少。
总结各地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四点:(一)坚持加强组织领导。
黄山会议结束后,各有关省区市进一步加强了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是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浙江、江西、贵州等13个省区市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专门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或发表重要讲话。
19个省区市召开了防治工作专题会议。
二是加强防治指挥机构建设。
江西、湖南、重庆等省市调整充实了防治指挥机构成员单位,其中湖南省增设了以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的防治工作协调组。
广东省也正在积极筹备成立防治指挥机构。
三是落实防治责任和任务。
浙江、福建等9个省级政府与各市区县政府签订了松材线虫病防治或预防责任书。
松材线虫病防治培训一、松材线虫病概述松材线虫病是一种由松材线虫引起的病害,它对松树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此病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等地,我国也是受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该病主要侵染马尾松、黑松、赤松等松属植物,且一旦发生,便难以根治。
因此,对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及早发现并控制病情。
二、症状识别与诊断当松树感染松材线虫后,其症状比较明显。
通常,染病的松树针叶会逐渐失去光泽,变为黄褐色或红褐色,最终变为黄白色。
随着病情的发展,松树的蒸腾作用逐渐减弱,枝条枯死,且整个病树在秋季仍有少数枝条残存。
通过观察这些症状,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发生了松材线虫病。
若需进一步确诊,可采集松树的枝、干进行分离、鉴定。
三、传播途径与风险因素松材线虫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如光肩星天牛、云杉花墨天牛等)的携带和传播。
此外,人为因素如木材运输、加工等也是传播的重要途径。
影响松材线虫病传播和扩散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气候变化、寄主植物的分布和种类、媒介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等。
四、预防措施与控制方法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松材线虫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检疫工作,防止带病苗木、木材的传入和传出;其次,及时清理和销毁病死树,以切断传播源;第三,通过化学药剂或生物防治等方法,控制媒介昆虫的数量;第四,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及时发现并处理病情。
五、检疫与监管检疫是防止松材线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
我们应该加强对进口木材、木制品的检疫和监管,特别是来自疫区的材料。
对于发现的染病材料,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销毁或除害处理。
同时,我们还需加强对本地松林的监测和监管,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控制。
六、防治技术与实践在防治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治理。
例如,利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使用化学药剂对媒介昆虫进行毒杀或驱避;通过施用缓释型药剂或基质型药剂等方法,对松树进行抗性诱导等。
此外,选用抗病性强的树种、培育健康苗木等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松材线虫病及预防措施1.松材线虫病的病因:2.松材线虫病的症状:3.松材线虫病的预防措施:(1)选择健康的苗木:在种植松树时,应选择健康的苗木,尽量避免购买可能受到松材线虫感染的苗木。
(2)及时清理感染树木:一旦发现有松材线虫病的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清除被感染的树木,以阻止病虫的扩散。
(3)剪除枯死树枝:定期检查松树,及时剪除枯死的树枝,以避免它们成为松材线虫的滋生源。
(4)控制虫害媒介:注意松蠓等蠓类害虫的控制,减少其在传播松材线虫方面的作用。
(5)合理施肥:适当施肥,维持松树的健康和生长,增强其对松材线虫的抵抗力。
(6)建立防治体系:通过建立科学的防治体系,包括监测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和流行病学调查等,以及定期的防治措施实施,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治的有效管理。
4.松材线虫病的应对措施:(1)裂开感染部位:对于已被感染的树木,在病变区域周围裂开树皮,将感染部位暴露在空气中,使其暴露于干燥和高温环境中来杀灭松材线虫。
(2)使用松脂:将松脂涂抹在被感染的树木上,松脂可以抑制松材线虫的繁殖和扩散。
(3)培育抗病品种:通过育种方法培育出抗松材线虫病的松树品种,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4)合理施药:利用药剂进行药物喷洒或注射治疗,杀灭松材线虫。
(5)加强农业防控措施:加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害,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避免病害的进一步传播。
总结:松材线虫病是对松树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因此,预防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健康的苗木、定期清理感染树木、控制虫害媒介、施肥、建立防治体系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松材线虫病的发生。
在病害防治过程中,裂开感染部位、使用松脂、培育抗病品种、合理施药等方法也可以帮助控制和治疗松材线虫病。
加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发现病害并采取应对措施,对维护松树的健康至关重要。
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除治安全保证措施方案1. 引言1.1 概述松材线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松树健康的疾病,而枯死木则是松材线虫病的主要传播源,因此及时清理和除治枯死木对于有效控制松材线虫病的蔓延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除治安全保证措施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工作人员在清理过程中的安全,并提出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综合考虑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恢复与修复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措施、松材线虫病枯死木除治安全措施、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与危害相关的知识并明确清理原则和方法技术。
第三部分将详细讨论工作人员需采取的防护装备与措施、安全操作指南以及紧急处理流程。
随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包括生态环境的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恢复与修复策略。
最后一部分将总结清理除治工作中的关键点和经验教训,并展望未来,提出进一步完善清理除治安全保障措施的建议。
1.3 目的本文旨在详细介绍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除治过程中的安全保证措施,并提供相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以引起相关人员对于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重要性的关注,并为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指导和参考。
通过本文内容的阐述,希望能够避免潜在危险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改善与完善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除治工作。
2. 松材线虫病枯死木清理措施2.1 危害介绍松材线虫病是一种危害严重的植物疾病,主要影响松树。
它由寄生在松树内部的线虫引起,会导致松树失去活力,最终枯死。
枯死的木材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成为进一步传播线虫的源头。
因此,及时有效地清理枯死木对于防止疫情蔓延至健康树木至关重要。
2.2 清理原则清理枯死木应遵循以下原则:- 及时性:发现枯死木后应立即进行清理,以防止线虫扩散和进一步危害。
- 全面性:确保清理范围涵盖所有受感染的枯死木,并注意周边树木是否受到感染。
一、引言松材线虫病(Pine Wilt Disease),又称松树枯萎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引起的重大林业病害。
该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严重威胁着全球松林资源的安全。
为了提高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本实训报告将针对松材线虫的检测技术进行探讨,通过实训操作,掌握松材线虫的检测方法。
二、实训目的1. 熟悉松材线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2. 掌握松材线虫的检测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检测等;3.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三、实训内容1. 松材线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松材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异尖科。
成虫体长0.5-1.5mm,呈白色或淡黄色,呈线状。
松材线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雌虫、雄虫四个阶段。
雌虫产卵于寄主树木的木质部中,幼虫孵化后侵入木质部,取食木质部细胞,导致树木死亡。
2. 松材线虫的检测方法(1)形态学鉴定通过观察松材线虫的形态特征,如体长、体宽、生殖器官等,进行初步鉴定。
具体操作如下:①采集病样:采集疑似松材线虫病的松树病枝、病叶、病根等病样。
②制备临时切片:将病样置于酒精中固定,然后制作临时切片。
③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
(2)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松材线虫的DNA进行检测,确定其种类。
具体操作如下:①提取DNA:从病样中提取线虫DNA。
②PCR扩增: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虫DNA进行PCR扩增。
③电泳检测:将PCR产物进行电泳检测,观察条带情况。
四、实训过程1. 采集病样:在实训基地采集疑似松材线虫病的松树病样。
2. 制备临时切片:将病样置于酒精中固定,制作临时切片。
3. 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切片,观察线虫的形态特征。
4. 提取DNA:从病样中提取线虫DNA。
5. PCR扩增:设计特异性引物,对线虫DNA进行PCR扩增。
印发松材线虫病实施方案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引起的一种严重的松树病害,对松树林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控和治理松材线虫病,我们制定了印发松材线虫病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提高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能力,保护我国的松树资源。
一、病害监测和预警针对松树林地,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松树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及时发现松树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提前做好防治准备。
二、病害防控技术研究加大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力度,推动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通过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提高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
三、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农林从业者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
组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提升农林从业者的防治技术水平,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
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加强对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经济保障。
五、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的交流和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与国际社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松材线虫病的挑战。
六、加强督导和评估建立健全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督导和评估机制,加强对防治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定期对防治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
七、加强科研攻关加大对松材线虫病的科研攻关力度,推动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通过科研攻关,不断提高对松材线虫病的认识,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防治技术和方法。
八、加强社会宣传利用各种宣传渠道,加强对松材线虫病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松材线虫病的关注和认识。
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松树资源。
总之,印发松材线虫病实施方案,是为了全面提高对松材线虫病的防治能力,保护我国的松树资源,希望各级相关部门和广大农林从业者共同努力,积极落实该方案,共同为松材线虫病的防治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迭部林区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培训会采访怎么说
为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及其他虫害防治工作,增强森林病虫害防控能力,迭部生态建设管护中心林检站举办松材线虫病及其他虫害木销毁设备操作培训会。
请介绍一下这次的培训会。
培训会邀请了xx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就“牵引轮式底盘树木(枝)切片/粉粹机”用途及操作流程进行了详细讲解。
参训人员就仪器设备运行、操作及注意事项进行全面了解,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操演练。
通过这次培训学到了什么?
通过培训指导,参训人员对松材线虫病及其他虫害木销毁设备性能原理有了进一步了解,切实掌握了使用管理维护的方法,同时对松材线虫病及其他虫害防治技术有了更加全面了解,为林区松材线虫病及其他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松材线虫除治技术培训
松材线虫是一种对松木有害的线虫,它会破坏松木的组织结构,导致木材变得脆弱,从而影响松木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松材线虫侵害较严重的地区,进行松材线虫除治技术培训非常重要。
以下是可能包括在培训中的内容:
1. 松材线虫的生物学知识:培训人员需要了解松材线虫的生命周期、繁殖方式等基本知识,以便能够更好地进行除治工作。
2. 松材线虫侵害的识别:培训人员需要学会如何识别松木是否被松材线虫侵害,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除治。
3. 松材线虫除治技术:培训人员需要学习各种松材线虫除治技术,包括杀虫剂的使用、热处理、封装等。
4. 松材线虫防治措施:除治工作只是暂时的,培训人员还需要学习松材线虫的防治措施,以避免再次侵害。
5. 安全操作和环境保护:培训人员需要学习如何安全操作除治工具和杀虫剂,以及如何保护环境,避免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其他危害。
6. 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培训人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交流,了解其他地区在松材线虫除治方面的实践经验,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通过以上的培训,人们可以获得对松材线虫除治技术的深入了解,提高松木的品质和使用寿命,保护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含5篇)第一篇: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松材线虫形态特征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长1mm左右。
唇区高,缢缩显著。
口针细长,其基部微增厚。
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2/3以上,瓣膜清晰。
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
排泄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泄孔后约2/3体宽处。
卵巢单个,前伸;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73%处。
上覆以宽的阴门盖。
后子宫囊长190μm,约为阴肛距的3/4。
雌虫尾亚圆锥形,末端宽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
雄虫交合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
雄虫尾似鸟爪,向腹面弯曲,尾端为小的卵状交合伞包裹,退火的交合伞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见,交合伞(为翼)是尾的角质膜的延伸,在问短呈铲状,由于边缘向内卷曲,从背面观呈卵形,从侧面观呈尖圆形。
病材中的幼虫虫体前部和成虫相似,但其后部则因肠内积聚大量颗状内含物,以至呈暗色并接结构模糊。
幼虫尾亚圆锥形。
松材线虫生物学该线虫由卵发育为成虫,期间要经过4龄幼虫期。
雌、雄虫交尾后产卵,雌虫可保持30d左右的产卵期,1条雌虫产卵约100粒。
在生长最适温度(25℃)条件下约4d1代,发育的临界温度为9.5℃,高于33℃则不能繁殖。
由卵孵化的幼虫在卵内即脱皮1次,孵出的幼虫为2龄幼虫。
松材线虫引发的松树萎蔫病的发生与流行与寄主树种,环境条件,媒介昆虫密切相关。
在中国主要发生在黑松、赤松、马尾松上。
苗木接种试验,火炬松、海岸松、黄松、云南松、乔松、红松、樟子松也能感病,但在自然界尚未发生成片死亡的现象。
低温能限制病害的发展,干旱可加速病害的流行。
在中国传播松材线虫的媒介昆虫主要是松褐天牛,在日本除松褐天牛外还有小灰长角天牛、褐幽天牛、Corymbia succedanea Lewis、短角幽天牛、Acaloculata fraudatrix Bates、Monochamus nitensBates、双斑泥色天牛等7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