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母猪常见疾病
- 格式:pptx
- 大小:68.92 KB
- 文档页数:7
养猪场常见疾病及应对措施
养猪场常见的疾病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应对措施:
1. 猪瘟:这是一种由猪瘟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呼吸困难、咳嗽、皮肤出血等。
应对措施包括加强疫情监测,及时隔离患病猪只,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给猪补充营养。
2. 猪蓝耳病:这是由猪蓝耳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厌食、体重下降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3.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这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呼吸困难、咳嗽、流涕、眼结膜炎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和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
4. 口蹄疫:这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口腔、蹄部出现水泡和溃疡、发热、厌食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配合使用高锰酸钾清洗患处和预防性疫苗接种。
5. 猪肺炎:这是一种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嗜睡、体温升高等。
应对措施包括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同时配合营养支持治疗,保持环境清洁。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养猪场疾病防治相关书籍或咨询养猪专家。
猪场常见的六种疾病一、圆环病毒类型1类型1.1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导致病猪僵住和死亡。
1.2皮炎肾炎综合征:脾脏肿大呈肉样变。
1.3增生性坏死性间质性肺炎:肺脏肿胀坚硬,或萎缩或实质性病变。
2治疗方法2.1拌料:林可大观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黄芪多糖、板青颗粒、清瘟败毒颗粒。
2.2注射药剂:林可、头孢喹肟、阿莫西林+双黄连、板蓝根、黄芪多糖。
二、链球菌1类型:1.1脑膜炎型:多发于即将断奶仔猪,会导致病猪呼吸困难,衰竭死亡。
2治疗方案2.1注射预防:磺胺+地塞米松(第一次用双倍剂量)。
2.2拌料预防:磺胺+多西环素。
2类型2.1淋巴关节型:关节肿胀跛行,导致腿瘸,下颌淋巴结肿大变硬破溃流脓。
2治疗方案2.1注射:安痛定+头孢喹肟。
2.2拌料:氨苄西林+板青颗粒。
3类型3.1败血症型:体温升高,全身感染,皮肤发紫,结膜潮红。
3治疗方案:3.1注射:磺胺类药物。
3.2拌料:磺胺+多西环素,或头孢拉定或林可大观霉素拌料。
三、猪副嗜血杆菌1表现体型消瘦、温度升高、多发浆膜炎和关节炎、胸膜炎和心包炎明显、死亡体表发紫等。
2治疗方案2.1注射:头孢喹肟+双黄连与替米考星,分点注射。
2.2拌料:头孢拉定、氨苄西林、替米考星+双黄连、板蓝根、黄芪多糖。
四、仔猪水肿病1表现眼睑水肿、体温低、呈现游泳状。
2防治方案2.1注射:磺胺类药物,结合亚硒酸钠VE针剂、地米、呋塞米等。
2.2拌料:磺胺+多西环素。
五、病毒性腹泻1表现腹泻严重、后腿站立不稳。
2防治方案2.1注射:干扰素+博落回、硫酸小檗碱、恩诺沙星。
2.2拌料:白头翁散+氨苄西林+益生菌。
六、呼吸道病1表现咳嗽喘气。
2防治方案2.1注射:替米考星、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林可大观霉素。
2.2拌料:替米考星、支原净+氟苯尼考、磺胺+多西环素。
母猪常见病是什么原因母猪常见的疾病有许多不同的原因,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饮食不良以及环境和管理问题。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母猪疾病及其原因。
一、病毒性疾病:1. 猪瘟:猪瘟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严重、急性传染病。
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或飞沫传播。
病猪会出现高热、厌食、腹泻、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原因:生猪饲养密度高、不良的疫病控制和预防措施、等。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PRRSV)感染:PRRS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猪疾病,影响母猪繁殖能力和猪仔生长。
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和尿液传播。
病猪会出现流鼻涕、呼吸困难、发热和流产等症状。
原因:缺乏良好的疫苗和有效的消毒措施、感染源和健康状况不佳的引种猪等。
二、细菌性疾病:1. 大肠杆菌感染: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原菌,引起多种疾病,如腹泻、胃炎等。
细菌通过食物、水或者直接接触传播。
病猪会出现食欲减退、腹泻、呕吐等症状。
原因:饮用污染的水源、环境脏乱差、不良的饲养管理等。
2. 猪繁殖性与呼吸综合症(PRRS)感染:PRRS也可以由细菌引起。
该疾病会导致母猪流产、猪仔夭折等问题。
细菌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直接接触传播。
病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发热、掉毛和流产等症状。
原因:缺乏良好的疫苗和有效的消毒措施、感染源和健康状况不佳的引种猪等。
三、寄生虫感染:1. 蛔虫感染:蛔虫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寄生虫,会感染母猪的消化系统。
猪通过食用受污染的食物或饮水感染蛔虫。
病猪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贫血等症状。
原因:环境卫生差、粪便随处可见、不良的饲养管理等。
2. 猪绦虫感染:猪绦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猪的肠道。
猪通过进食受感染的昆虫、粪便或者其他受污染的食物感染虫卵。
病猪可能出现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原因:环境卫生差、粪便随处可见、不良的饲养管理等。
四、饮食不良:1. 营养不良:母猪的饮食不良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如消瘦、不能正常发情和生育、免疫力下降等。
1.猪瘟:流行特点:猪瘟是一种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高传染性疾病。
病猪是主要传染源,主要感染途径是消化道。
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高度传染性,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会发生。
症状:急性型,病猪高度沉郁,减食或拒食,怕冷挤卧,体温持续升高至41℃左右。
先便秘,粪干硬呈球状,带粘液或血液,随后下痢,有的发生呕吐,两眼有多量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步态不稳,后期发生后肢麻痹。
常见耳、四肢、腹下及会阴等处皮肤常先充血继而变成紫绀,并出现许多小出血点,指按不褪色。
少数猪出现惊厥、痉挛等症状,病程10~20天死亡。
慢性型病猪症状轻微,病性发展缓和,轻度发热、贫血、消瘦。
食欲时好时坏。
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
防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
预防:20日龄60日龄时各免疫一次。
当疫病流行时应及时封锁疫区,淘汰病猪,紧急预防,并对病猪舍及用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猪丹毒:流行特点:是由红斑猪丹毒丝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多发生于架子猪。
主要通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1)败血症型:急性性多见于初期,个别健康猪突然死亡。
多数猪食欲减退,眼有分泌物,病初粪便干结,呈球状附着粘膜,随后下痢,耳、胸、颈、腹部皮肤出现指压易褪色红斑,多呈菱形或方性、病猪3—4天后死亡。
(2)疹块型:精神不振,皮肤出现方形或菱形、圆形等大小不等的紫红色疹块,俗称打火印到发病后期逐渐形成痂皮脱落。
(3)慢性形: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来的。
四肢关节肿胀,常呈犬坐势,行动困难。
有的发生心内膜炎,呼吸短促增快,食欲不定,眼、鼻、口腔等处呈青紫色。
防治:(1)预防:定期进行猪丹毒疫苗免疫注射。
(2)治疗:青霉素每公斤体重5000-10000单位,肌肉注射,每天3次,到体温正常后再注射2—3次。
(3)抗血清治疗;23公斤以下的猪5-10毫升,45公斤以上的猪20-40毫升。
3.猪肺疫流行特点: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病。
本病多发于春初秋末季节。
猪常见疾病及防控措施猪是人类重要的家畜之一,因为它们的肉质鲜美,对人类的营养具有极高的价值。
猪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做好猪的疾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常见的一些疾病及防控措施。
一、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双球菌引起的猪的一种常见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气喘、咳嗽、粘液性鼻涕等。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传染途径主要有呼吸道传播和直接接触传播。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不仅影响猪的生长,而且极易造成猪的死亡,对猪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
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关键在于加强猪场的卫生管理工作。
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和物品的进出,确保猪场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
要做好猪的隔离工作,将病猪与健康猪隔离开来,避免病原菌扩散。
猪场应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测,发现病猪及时隔离治疗,避免疾病的扩散。
饲养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工作,使用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具,避免疾病的人传人传播。
二、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猪繁殖障碍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涎、流产等。
这种疾病对母猪的危害最大,容易导致母猪的流产、死胎、畸形仔猪等,给养殖户带来重大损失。
预防和控制猪繁殖障碍综合征的关键在于加强猪场的消毒管理工作。
猪场应定期对饲料槽、饮水槽、猪舍等进行消毒,杀灭病毒及病原菌,减少疾病的传播。
要做好母猪的隔离管理工作,避免感染母猪引起疾病的传播。
要加强饲料管理,确保猪的饲料干净卫生,避免饲料受到病原菌的污染。
三、猪瘟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高烧、食欲不振、呼吸困难等。
猪瘟非常容易传播,一旦发生疫情,会对猪的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四、口蹄疫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急性传染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口腔溃疡、蹄部炎症等。
口蹄疫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人为传播和呼吸道传播,一旦发生疫情,将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猪的疾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只有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才能保障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农村养猪中的常见疾病及治疗
农村养猪过程中,猪常常会出现一些疾病,影响其生存和生长发育。
下面将介绍一些
常见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1. 猪瘟: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猪感染后会出现高热、咳嗽、呕吐、腹泻
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提供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加强饲养管理,补充充足的营养,及时
进行疫苗接种。
2. 伪狂犬病:伪狂犬病主要通过蝇类传播,猪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不振、发热、多饮、痉挛等精神异常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用抗生素防治和适当作出针对症状的处理。
3. 脓毒病:脓毒病多发生在猪圈环境不整洁、饮食不卫生的情况下,病猪会出现食
欲减退、腹部膨胀、呕吐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及时清理猪圈,给猪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4. 肺炎:肺炎常常是由于环境湿度过高、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引起的,病猪会出现呼
吸急促、发热、咳嗽等症状。
治疗方法包括提高猪圈通风条件,保持干燥环境,补充充足
的营养,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5. 腹泻:腹泻是猪常见的疾病,往往是由于不洁的饲料、水源等引起的。
治疗方法
包括提供干净的饮水和饲料,控制腹泻病原体的传播,适当调整日常饲料配方。
除了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对猪圈进行定期清洁消毒,保持环
境卫生;饲喂合理的饲料,保证猪的营养需求;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口服干粉药物等,增
强猪的免疫力,都是预防常见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养猪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多与环境卫生、饲养管理等因素有关。
及时发现疾病症状,采
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并加强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
常见猪病及其防治--共计32个病一、气喘病(一)综述猪气喘病又名猪喘气病、猪霉形体肺炎或猪支原体肺炎,国外称地方性肺炎。
病原为猪肺炎霉形体,霉形体曾被译作支原体。
病原体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肺和肺门淋巴结。
猪气喘病是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咳嗽和喘气,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同时易继发感染很多疾病,给养猪生产带来了重大的损失。
发病无年龄、品种、性别、季节性,哺乳仔猪和幼猪的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其次为怀孕后期及哺乳母猪。
寒冷、潮湿、多雨、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佳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病情。
病猪康复后带菌时间较长,有的长达1年左右。
(二)临症间歇性咳嗽和喘气,流鼻涕,可视黏膜发绀;食欲无明显的变化,生长受阻。
体温一般正常,如发生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病情复杂。
(三)病理肺病变显著,肿大、水肺、气肺;肺的各叶前下缘出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病变区,界限明显。
从“猪肉样变”到“胰变”或“虾肉样变”(初期可见病变红灰色,切面细蜜似猪肉状,俗称肺的肉变,后期呈淡紫色、深红色、灰黄色,坚韧性增加,俗称“胰变”)。
继发感染后可见心包炎、胸膜炎、肺和胸膜粘连。
(四)防治支原净100mg/kg或强力霉素150mg/kg或克痢平250mg/kg或硫酸粘杆菌素40mg/kg(断奶前后两周);卡那霉素、长效土霉素等也敏感。
免疫:猪喘气病灭活苗,小猪1~5日龄,0.25ml/头;留种用3~4月龄二免;种公、母猪2次/年,5ml/次。
二、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一)综述又称猪副溶血嗜血杆菌病等,病原有嗜血杆菌、副溶血嗜血杆菌。
猪胸膜肺炎防线杆菌是黏膜的严格寄生菌,通常情况下,主要存在于猪的呼吸道中。
本菌目前已经发现12个血清型,我国主要流行血清7心腹。
是一种接触性呼吸系统传染病。
特征是急性出血性胸膜肺炎和慢性纤维性坏死性胸膜肺炎,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养猪业颇具危害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急性病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一般在50%左右,慢性常可耐过。
猪病的常见症状与诊断方法猪病是养猪业中常见的问题之一,猪只出现疾病症状时应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防止疾病的蔓延和扩散。
本文将介绍猪病的常见症状以及相关的诊断方法。
一、常见猪病的症状1. 猪流行性腹泻:- 症状:猪出现腹泻,粪便呈水样或稀泥状,色泽异常偏黄,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 原因:主要由于病毒感染引起,包括猪瘟病毒和轮状病毒等。
2. 猪瘟:- 症状:猪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皮肤颜色发红,呼吸急促,呕吐,腹泻等症状。
后期可出现呼吸困难、发生抽搐等。
- 原因:猪瘟病毒感染引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和致死性。
3. 猪蓝耳病:- 症状:猪出现发烧、咳嗽、呼吸困难、流涕、流涎、发疹等症状,高发病率和致死率。
- 原因:蓝耳病病毒感染引起,传播性广泛,易于传播。
4.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 症状:母猪流产或仔猪早产,仔猪弱小,易死亡。
成年猪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
- 原因:PRRS病毒感染引起,对猪的生产力和免疫力都具有严重影响。
二、猪病的诊断方法1. 体检:- 通过观察猪只的外观表现、行为和粪便等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 检查猪的体温、呼吸频率、心跳等生理指标,以及皮肤是否有异常状况等。
2. 实验室检测:- 采集猪只的血液、粪便、尿液等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 使用PCR、ELISA等技术检测样本中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或寄生虫等。
3. 病理解剖:- 对于死亡的猪只,可以进行病理解剖,检查内脏器官的异常情况。
- 采集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细胞或组织的变化、病变类型等。
4. 专业咨询与技术支持:- 在诊断疑难病例时,可以寻求兽医专家的咨询,并借助现代技术设备的支持,如核磁共振、超声波检查等,以获得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总结:猪病的常见症状包括猪流行性腹泻、猪瘟、猪蓝耳病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等。
诊断猪病可以通过体检、实验室检测、病理解剖以及专业咨询和技术支持等手段来确定病因和病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保障猪只的健康和生产效益。
夏季猪场常发生的疾病1、母猪的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的发病率大幅增加。
夏季产房温度大多在31℃左右,湿度往往大于80%,这样的温湿度十分有利于细菌的繁殖。
分娩母猪由于采食量下降,体质虚弱,分娩时子宫收缩无力,产程延长。
夏季分娩母猪的产道开放时间很长,人工助产的次数增多,大大增加了细菌感染产道的几率,使分娩后的母猪很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
引起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的细菌主要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化脓棒状杆菌、某些支原体、衣原体和一些厌氧菌等。
2、妊娠母猪的突然死亡增多。
在夏季,母猪尤其是重胎母猪和肺部感染的母猪,呼吸急促,很容易出现呼吸性酸中毒而窒息死亡。
此外,由于热应激导致母猪胃溃疡、胃扭转也时有发生。
这些母猪死亡前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而死后腹部明显膨胀、鼓气。
3、哺乳仔猪严重下痢。
主要原因有:(1)母猪感染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乳房炎-无乳综合症,导致奶水不好。
(2)产房由于喷雾降温导致湿度过大。
(3)疏忽对夏季哺乳仔猪的保温,特别是夜晚和台风来袭的时候。
4、肥育猪的慢性回肠炎增多。
夏季的高温高湿环境同样有利于寄生在小肠上皮细胞内的劳森氏菌的繁殖。
由于猪场使用抗生素较多,有些抗生素对回肠炎有点作用但又不是十分敏感,因此典型的出血性回肠炎并不多见。
大部分猪场在保育后期和生长肥育期猪群的慢性回肠炎甚至亚临床回肠炎十分普遍。
常见肥育猪群拉水泥样、玉米糊样粪便,严重影响肥育猪的生长速度。
5、容易诱发高热综合症。
所谓猪群高热综合症主要是指猪群在感染某些能引起免疫抑制疾病的病毒(主要有蓝耳病病毒、圆环病毒、猪瘟病毒或牛黏膜病毒、伪狂犬病病毒)或在某些免疫抑制因素和应激(主要指热应激、冷应激或免疫应激等)的共同作用下,由细菌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导致的多病原感染。
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大部分地区的猪群在炎热的夏季往往多发。
母猪秋季多发病的诊疗与管理母猪在秋季容易发生一些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对母猪秋季多发病的诊疗与管理进行了研究,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一、母猪秋季多发病的诊断1. 猪瘟:猪瘟是一种严重的呼吸系统传染病,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和直接接触。
患病母猪会出现高烧、咳嗽、呼吸急促等症状。
通过猪体外血清学检测、病毒学检测等方法可以诊断。
2. 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是由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多发生在气温变化大的秋季。
母猪感染后会出现咳嗽、呼吸急促、食欲不振等症状。
通过临床症状和病原学检测可以进行诊断。
3. 结膜炎:结膜炎是母猪眼部感染的常见病症,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结膜充血等症状。
通过眼部检查可以进行诊断。
4. 肠道疾病:母猪在秋季易患肠道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
通过糞便檢查可以进行诊断。
1. 猪瘟:对于患有猪瘟的母猪,可以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洛索滴丸、奥司特等。
同时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保持环境清洁,加强饲养管理。
2. 支气管肺炎:对于支气管肺炎患病母猪,可以采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菌素、红霉素等。
同时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气候变化引起的应激。
3. 结膜炎:对于结膜炎患病母猪,可以采用抗生素眼药水进行治疗。
同时需要保持圈舍环境清洁,避免病原体传播。
4. 肠道疾病:对于肠道疾病患病母猪,可以采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如依维莱、嗜鲜等。
同时需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饲料的质量,避免受到腐败的饲料引起的肠道感染。
1. 疫苗接种:对于猪瘟、猪流感等传染病,可以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母猪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2. 环境管理:秋季气温多变,需要注意保持圈舍内的温度和湿度,避免引起母猪的应激反应,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3. 饲养管理:加强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定时清理圈舍,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 定期体检: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及时发现疾病,进行治疗和控制,减少病情的扩散。
母猪常见病与治疗方法
常见的母猪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包括:
1. 胃肠炎:症状包括腹泻、食欲不振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猪注射抗生素、改变饲养环境等。
2. 脚蹄炎:症状包括跛行、蹄底发炎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猪注射抗生素、照料蹄部、改变饲养环境等。
3. 乳腺炎:症状包括乳房红肿、奶量减少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猪注射抗生素、按摩乳房、改变饲养环境等。
4. 妊娠中毒症:症状包括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猪注射药物、调整饲养管理等。
5. 猪咳病:症状包括咳嗽、打喷嚏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猪注射抗生素、免疫增强等。
6. 猪瘟:症状包括发热、呼吸急促等。
治疗方法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可通过免疫预防和做好环境卫生管理。
7. 猪链球菌感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发热等。
治疗方法包括给猪注射抗生素、
提供良好的饮水和饲养环境等。
请注意,这些只是常见的母猪疾病,并不是完整的列表。
如果出现任何健康问题,建议及时请兽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
母猪常见疾病防治一、后备母猪不发情后备母猪达8—10 月龄时,由于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体况过肥,都会导致适龄后备母猪不发情。
防治:•对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或畸形猪应予以淘汰。
•对营养缺乏的要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并加强运动。
•对过肥的猪应减肥减料或增加粗饲料,多喂青绿多汁饲料。
在日粮中添加3%的氯化钙连喂数天,有减肥的效果。
•公猪试情法,即每天用公猪试情2—3 次,每次5—10分钟;同时配合加强运动和光照,转换圈舍(母猪有一个多次迁移冲激发情的现象叫迁移现象)等,加强技术管理,将这些后备母猪关养在配种间或靠近配种舍,以便尽可能听到、闻到、见到和接触到成年公猪。
当上述条件都满足还不发情的,可以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第一天给母猪喂少量鱼肝油,再在第三天肌肉注射孕马血清3毫升,最后在第六天肌肉注射小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出现发情后配种.或者直接使用两者的合成品PG600(400 个单位孕马清和200 个单位的小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注意,最好不要用三合激素、雌激素之类的药物,因为这样的激素,即使对母猪发情有一定的帮助,也不能提高排卵数,甚至只发情不排卵或假发情,还会造成卵巢囊肿等问题。
二、断奶母猪不发情断奶后20 天仍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
主要是母猪哺乳期营养不良和患病所致。
如卵巢机能由于营养不良机能不全,卵巢囊肿或萎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导致了持久黄体。
防治:•母猪在哺乳期应采用全价足量饲喂。
通常情况应为自由采食,但由于在部分不容易让母猪达到自由采食目的,所以必须预计投喂量:哺乳母猪喂量=1.5公斤+0.5公斤X仔猪头数。
(对于初产的母猪应适当多喂一些,因为母猪本身在仍在生长发育)特别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有条件的应补充青饲料。
总之饲喂的依据是:母猪体况、胎次、窝产仔数、猪舍环境、饲料营养水平、季节根据这些因素去调节哺乳母猪的喂料量。
•对体况差的母猪应捉早断奶,使过瘦母猪尽快恢复体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