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626.15 KB
- 文档页数:3
矿山公园实践内容
矿山公园的实践内容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包括地质考察、生态恢复、历史挖掘和科普教育等。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内容:
1. 地质考察:对矿山的地质构造、岩石种类、矿床分布等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矿山的地质特点和形成过程。
通过采集样品、观察矿体露头、测量岩层产状等方式,进一步分析矿山的结构和组成。
2. 生态恢复:矿山开采后,往往会留下一些破坏的环境,需要进行生态恢复。
实践内容包括植被恢复、土壤改良、水资源保护等方面。
通过种植适宜的植物、修复土壤结构、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措施,逐渐恢复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
3. 历史挖掘:了解矿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挖掘矿山的矿业文化。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访谈当地居民、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矿山的开采历史、技术发展以及与当地社会经济的关系等方面。
4. 科普教育:通过组织科普活动、建设科普教育基地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矿山知识和矿业文化。
可以设置展板、举办讲座、组织实地参观等,让公众了解矿山的形成过程、开采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5. 安全管理:了解矿山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技术,保障采矿活动的安全进行。
实践内容包括安全制度建设、设备维护和检查、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等。
6. 废弃物处理:了解矿山的废弃物处理方式,包括废石、尾矿等的处理和利用。
通过实践,了解废弃物的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利用途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些实践内容可以帮助参与者更全面地了解矿山的特点和问题,提高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认识,促进矿山的可持续发展。
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法探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矿区面临资源枯竭产业转型压力,建设矿山公园成为目前废弃矿区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
矿山公园是以矿业遗迹资源展示为核心,利用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建成体现矿区具备稀缺性、典型性及美学价值的矿业遗迹场所。
矿山公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对矿业遗产和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恢复,兼顾地质研究与科普教育的功能。
同时能为游客提供休闲旅游、观光度假、科普教育、文化娱乐、保健疗养的场所。
截止2013年3月,我国已批准建立国家级矿山公园72处。
由于矿山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仍然处于摸索发展时期,在矿山公园的规划建设当中,对矿山公园的遗迹保护、旅游定位、生态修复、可持续发展、废弃物的再利用及景观营造等多方面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相关理论较为缺乏,不能为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提供很好的参考作用,对指导矿山公园规划设计实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本文首先对矿山公园规划设计理论基础进行梳理,结合国内外矿业遗迹保护及矿山公园发展的实际案例剖析,在总结过去相关规划设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当前国内矿山公园规划设计面临的问题。
从矿业遗迹保护、生态恢复与治理、旅游拓展与营销、废弃矿区再利用几个方面探讨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矿业遗迹保护主要体现在遗迹保护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重要矿业遗迹保护、地表遗留痕迹改造利用几个方面;旅游拓展与营销则主要通过利用规划的方法从拓展市场、完善产业链、树立品牌、提升游客体验几个方面得以实现;矿区的生态恢复与治理通过净化土壤和水体、植被恢复、处理废弃物来完成;废弃矿区再利用主要体现在对场地功能、废弃设施及原有景观要素的利用方面。
本文以湖南宝山国家矿山公园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项目的背景及区位条件、旅游资源、市场条件、设施条件现状进行分析,对园区中已有的矿业遗迹及自然人文景观根据其自身条件进行规划设计,在体现其自身特色的前提下,满足遗迹保护、生态恢复及矿山自身可持续发展需求。
依据矿山公园的自身特征,进一步实证矿山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平顶山矿山公园规划具体方案
一、公园规划设计基础知识
(一)概念
综合性公园是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大面积的绿地,且具有丰富的户外游玩休息内容,适合各种年龄和职业的居民进行一日或半日以上的游赏活动。
它是群众性的文化教育、娱乐、休息场所,并对城市面貌、环境保护、社会生活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综合性公园的功能
1、政治文化方面
2、游乐休憩方面
3、科普教育方面
(三)综合性公园的类型
1、市级公园
2、区级公园
(四)面积和位置的确定
1、面积
面积不少于10hm2,10-50m2/人。
游人容量为服务范围的15%-20%;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全市性综合公园至少可以容纳10%的游人。
结合城市规模、性质、用地条件、气候、绿化状况、公园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等因素来考虑。
2、位置: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考虑。
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需求也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如何合理利用废弃的采石场区域,打造生态公园,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本文将对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进行研究,探讨其规划的意义、现状以及规划设计的要点。
一、规划的意义1.1 城市绿地不足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大,而城市绿地的面积却并没有相应的增加。
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受到了影响,迫切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来缓解城市的压力。
1.2 利用废弃资源许多采石场因为资源逐渐枯竭,被废弃,成为了一片荒地。
而这些废弃的采石场区域恰好可以成为开发新型绿地的良好基础,为城市绿地建设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1.3 生态环境保护废弃采石场往往由于资源开采带来的环境破坏,需要进行生态环境修复。
通过规划设计公园,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恢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现状分析2.1 采石场区域的现状目前,许多城市的采石场区域因为废弃而被闲置,成为了一片荒地。
这些地方的环境多为恶劣,荒草丛生,污染严重,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和城市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公园规划的现状在国内外一些城市,已经有了不少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案例。
这些规划不仅发挥了原有地貌的独特性和美学价值,还为当地城市居民提供了优美的休闲场所,成为了城市绿地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规划设计要点首先要对采石场区域进行环境修复,治理地表污染和地下水污染,恢复植被和水体。
同时要合理规划采石场的地形地貌,在保持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绿化植被和人工修缮,使其成为一个宜人的自然环境。
3.2 融入当地文化要根据采石场所在地的文化特点进行规划设计,融入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使公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可以设置一些艺术雕塑、文化展示等元素,增加公园的艺术性和文化氛围。
3.3 多功能利用公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当地居民的生活需求,设置健身设施、儿童游乐场等,提供多种休闲娱乐设施。
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城市居民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来休闲和健身。
因此,规划和建设公园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必要环节之一。
采石场区域在城市规划和公园规划中是一个常见的资源,它可以被利用来建设公园,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多的绿色空间。
本文以某市的一个采石场区域为例,探讨了如何规划和建设公园。
在进行公园规划之前,必须考虑该区域的特点和限制条件。
该采石场区域位于市区边缘,面积较大,地势起伏较大,有较多的山丘和水体。
这些特点和条件对公园的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考虑地形。
随着城市不断扩张,采石场区域内可能存在着交通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因此建设公园需要依据地形规划。
该区域有很多山丘和水体,面积较大,但多是不平坦的。
因此,在公园规划中,必须充分考虑地形,选择合适的场地,并利用地形特点进行景观设计。
二是考虑环境。
公园规划不仅仅是建设公园,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该采石场区域周围有居民区和工业区,建设公园要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和污染。
因此,在公园规划中,必须考虑如何避免影响周围环境,如建筑物和公共设施的位置和数量等方面。
三是考虑基础设施。
公园规划中必须考虑到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扩建,如水、电、路灯等。
务必确保公园的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日常运营的需要,如公共厕所、饮水处等。
在公园规划中,景观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该采石场区域,可以充分利用其地形特点,如山丘和水体,来设计景观。
例如,在山丘上安排远眺台,让游客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在水体旁边安排休闲广场,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轻松休息。
在公园建设中,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非常重要。
公园要充分考虑植物的观赏性、适应性、生长速度、园林造景效果等。
从设计上考虑采用常绿树、落叶树、花卉等和多种树种的混合,满足不同季节的游客需求。
公园建设中的保障设施是不可少的。
例如,公共厕所、饮水处、垃圾桶等,安排的位置和数量需满足运营需要和游客使用需求。
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化规划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公园作为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居民提供着优美的休闲娱乐场所,进而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然而,随着城市土地的有限,公园建设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场地难找、影响生态环境等问题。
本文将以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为例,探讨公园规划的可行性与实践。
采石场地区现状采石场地区是指由于采取石材等资源而形成的开采场地。
在采石场地区的废弃场地上,常常存在着许多开采后遗留下的深坑、高墙、裸露的山石等景观,这些景观虽然美丽,但却存在着安全隐患,如不及时加以处理,会威胁周边居民的安全。
此外,采石场地区还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公园规划的可行性,也影响着采石场地区的环境和生态问题。
公园规划的可行性对于采石场地区的公园规划,首先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
从场地、环境、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公园规划的可行性。
场地可行性首先,需要对采石场地区的面积、地形、地貌、土壤等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研究,以明确场地的使用限制、资源条件等。
此外,还需考虑到场地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否具有足够的周边市民以及停车等方面的设施条件,以确保公园在建设后有足够的人群支持和使用。
环境可行性其次,需要考虑到公园建设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采石场地区通常存在着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劣等问题,因此在对公园规划进行可行性研究时需要重点考虑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建设公园的同时,还需考虑如何提高周边生态环境的质量,例如进行物种保护、植树造林等工作,以弥补建设公园所造成的生态破坏。
经济可行性最后,还需考虑到公园建设所需的投资和经济可行性。
采石场地区的公园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如何保证公园建设的经济可行性是公园规划中需要考虑的核心问题之一。
可以通过运用市场化经营的方式,将公园建设与周边商业活动相结合,提高公园经济运营的效益。
在进行了可行性研究之后,可以开始制定公园规划方案。
矿山公园规划实施方案矿山公园是指在矿山资源开发利用结束后,对矿山地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和规划建设,以供市民休闲娱乐、健身锻炼和科普教育的公共绿地。
矿山公园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充分发挥矿山遗址的再生价值,提升城市绿地空间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矿山公园规划背景。
随着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再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为了实现矿山地区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制定矿山公园规划实施方案势在必行。
二、矿山公园规划目标。
1. 生态环境修复,通过植被恢复、水体治理等措施,改善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生物多样性。
2. 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公园景观、休闲广场、健身步道、游乐设施等,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3. 科普教育推广,设置自然生态展示区、矿山资源科普馆等,开展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市民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知识。
三、矿山公园规划内容。
1. 生态修复区,对矿山地区进行植被恢复、水体治理,打造生态湿地、森林步道等景观,提升生态环境品质。
2. 休闲娱乐区,规划建设休闲广场、儿童游乐区、健身步道等,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求。
3. 科普教育区,建设自然生态展示区、矿山资源科普馆等,开展环境教育和科普宣传活动,提升市民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四、矿山公园规划实施步骤。
1. 立项规划,成立矿山公园规划编制小组,调研矿山地区的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现状,制定规划编制方案。
2. 规划设计,组织专业团队进行矿山公园的总体规划设计,确定各功能区域的布局和景观风貌。
3. 建设实施,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组织开展矿山公园的生态修复和公共设施建设工作。
4. 环境监测,建成后对矿山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长期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管理措施。
五、矿山公园规划实施效果。
通过矿山公园规划实施,可以实现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修复和再利用,提高城市绿地空间质量,增加市民休闲娱乐场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黄石矿山公园研究报告黄石矿山公园是位于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的一座矿山遗址公园。
该公园面积广阔,环境优美,独具特色。
本文将从公园的历史背景、自然环境、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对黄石矿山公园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黄石矿山公园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1894年,当时德国企业家在黄石开采铁矿石,建立了黄石矿务局。
在接下来的数十年里,黄石成为中国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基地之一。
然而,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黄石矿山在20世纪末逐渐停产,留下了废弃的矿山和矿工住宅。
为了保护这一重要的工业遗产,并开发成旅游景点,黄石市政府于2000年成立了黄石矿山公园。
黄石矿山公园的自然环境独特而美丽。
公园位于大别山脉的麓区,地势起伏,山峦连绵,石山林立。
公园内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水质清澈,质量优良。
矿山废弃区域开始进行了生态修复,部分沟壑内也恢复了绿化。
如今,公园已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不仅有各种植被,还有不少珍稀动物栖息于此。
公园内还有一些景观区,如矿山博物馆、观景平台等,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黄石矿山公园还具备丰富的文化资源。
公园内保存了大量的矿山遗址和文物,如矿山井口、铁路轨道、矿工住宅等。
这些遗址和文物见证了当年矿业兴盛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公园内还有一座矿山博物馆,陈列了大量的矿石标本、工业设备、文献等,为游客提供了了解矿业历史的机会。
此外,公园还不定期举办一些文化艺术展览和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针对黄石矿山公园的发展前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发展。
首先,加大对矿山废弃区域的生态修复力度,让公园的自然环境更加美丽和宜居。
其次,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增加景区的文化内涵。
可以建立更多的文化设施,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公园应加强与周边景点的合作,形成旅游综合体,提供更多的旅游服务和便利。
最后,完善公园的设施和管理,提升游客的体验感和满意度。
辽源煤矿区矿山公园规划与建设研究矿山公园是矿山生命周期的延续,它受矿种、历史、生态和地域环境等影响,与普通园林建设显著不同。
本文以辽源资源枯竭矿区为研究对象,在对旅游环境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山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析出具备旅游开发价值矿区遗迹,并对公园建设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构建出矿区景观适宜性评价体系,结合评价结果对矿区旅游景观进行了功能分区;结合辽源国家矿山公园矿业遗迹与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分布状况,从区域、矿区、景区不同尺度对矿山公园空间进行组织,协调景区间分工与功能,构建出“一带、两轴、三区”格局式矿山公园旅游观光空间组织结构:基于旅游安全、旅游便利度和持续发展,提山矿区生态安全修复、遗迹保护、服务配套、人力配备等方案,保障矿山公园品牌优势。
Mining park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mine life cycle which is influenced by minerals, history, ecological and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It is not an ordinary kind of garden which presents different landscape characteristics. Aiming at themineral-exhausted area of Liao yuan city, the paper classified the mining tourism resources and evaluate them to prove its value. Then the author analysed the possibility of construct a mining park. The author construct a landscape suitability assessment system and divide the tourism area into several landscape function sections:Comined with the mining remains, the natural resources and humanities landscape resources, the author offered a structure "A belt, two axises, three areas" to orangize the tourism resources:The author offered a series of projects such as tourism safety projects, mining remains protecting plan, sevices facilities and human resources projects to guarantee the brand of the mining park.。
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绿地的建设和规划变得尤为重要。
而采石场区域作为城市绿地建设的潜在资源,其规划和利用对于城市环境的改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提出可行的规划方案。
一、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优势1. 土地资源丰富:采石场区域通常为大片的未开发土地,对于城市来说是宝贵的绿地资源。
这些未开发土地可以用于建设公园、绿化带等城市绿地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
2. 地理位置优越:部分采石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便于居民到达。
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打造一个便于居民利用的公园具有重要意义。
3. 生态环境良好:采石场区域通常处于郊区或者自然保护区附近,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以通过规划建设公园的方式保护和改善这些生态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1. 土地变化复杂:采石场区域曾经是生产性的工业用地,其土地的变化往往比较复杂,地形不规则,存在大量的坑洼和裸露的石头。
这些地形地貌在规划建设公园时需要面临挑战。
2. 土地复垦成本高:采石场区域的复垦成本较高,包括填充土地、绿化等费用。
而且,可能还需要进行土壤的修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这些都需要额外的成本投入。
3. 生态环境保护需求:部分采石场区域位于自然保护区附近,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在规划建设公园时,需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保护,确保公园建设能够融入自然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
1. 确定规划范围:首先要确定采石场区域的规划范围,包括区域的大小、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
通过对规划范围进行仔细分析,可以为后续规划打下基础。
2. 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针对采石场区域土地变化复杂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可以采取相应措施。
利用填充土地的方式平整地形,进行绿化等工作;并且,可以设置生态保护区,保护采石场区域周边的自然环境。
3. 设施建设和活动规划:根据规划范围确定公园的功能区划,包括儿童游乐区、草坪休闲区、步行道、自行车道等。
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一、采石场的现状采石场是一个通常位于山脉中的露天矿场,其被开采的石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和道路。
在采石场的矿脉被完全开采之后,通常会被废弃或被重新开发。
然而,采石场遗址通常存在着崎岖不平的地形和深坑,这些地形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会对环境和公园使用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由于采石场附近缺乏绿化带等基础设施,地区环境质量没有得到有效保护,因此采石场遗址的重建有着极大的必要。
二、采石场遗址的公园规划1. 制定公园规划在制定采石场遗址公园的规划时,应在尊重原有遗址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影响。
因此必须对场地进行充分的勘测和分析,了解土地条件和环境、生物和景观的特点。
一般地,规划公园应该集合尽可能多的自然景观,并合理利用场地的地形与地貌特点,使公园在自然美景的基础上,更能展现出独特的历史文化与生态价值。
2. 绿化植被由于采石场遗址大部分为不毛之地,需要在公园规划中充分考虑绿化植被的设计。
可以根据采石场遗址的地形和类型,选取适宜引入的绿化植物,并根据其生长状况和适应性来确定种植面积,并实施养护措施,以保证公园的绿化率和景观效果。
3. 土地平整通常情况下,采石场遗址的地形崎岖不平,需要对地形进行平整,以便于公园施工和运营。
在为公园规划中,应合理设置道路、游步道,以便于公园的游览和游客的出行。
4. 建设公共设施采石场遗址公园的建设需要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
因此,在公园建设中应考虑到设置游乐设施、休息设施、卫生间等基础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由于采石场遗址公园是在一个工业遗址上建设而来,因此在公园建设中还应充分考虑环保问题。
首先要保持土壤和水源的保护,并加强环保宣传教育,让游客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结论本文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探讨了如何将采石场转化为适合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
在公园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形特点和绿化植被,同时要建设公共设施和环保设施,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并保障公园的长期持续发展。
开滦国家矿山公园设计理念开滦国家矿山公园是位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的一座国家级矿山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广阔,景色优美,具有极高的矿山文化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设计这座公园的理念是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兼顾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打造一个融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于一体的矿山公园。
首先,设计理念要注重保护环境。
矿山公园位于一个曾经矿区的废弃地,我们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的自然环境,同时进行环境修复和生态恢复工作。
通过植物的引入,绿化工程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使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原先荒废的土地恢复为绿色的山林和湖泊,吸引各种野生动物和植物在这里生长繁衍。
同时,公园要进行土地整理,保护矿区中的特有背景和地貌,使游客可以亲身感受到曾经的矿场风貌。
其次,设计理念要突出矿山文化和历史价值。
矿山作为国家重要的资源,具有丰富的矿藏和悠久的采矿历史。
在公园内,我们要设置矿山博物馆和陈列馆,通过展示历史文物、矿石标本、采矿设备等,让游客了解矿山的发展历程和对当地经济社会的贡献。
此外,可以利用原有的矿井和设备,设置旅游观光路线,让游客可以进入矿山内部,亲身感受采矿的苦辣酸甜,增加游览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设计理念要结合现代科技,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公园内应设置现代化的设施,如导览系统、智能导游设备、互动展示屏等,让游客可以通过科技手段更好地了解公园的背景知识和景点分布。
同时,可以设置多样化的游乐设施和娱乐项目,如索道、划船、攀岩等,让游客可以在享受矿山文化和美景的同时,尽情感受游乐的乐趣。
此外,公园还可以设置酒店、餐饮和购物等配套设施,方便游客的停留和消遣。
综上所述,开滦国家矿山公园的设计理念是以保护环境为基础,兼顾资源利用和生态修复,突出矿山文化和历史价值,结合现代科技,提供更好的游览体验。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打造一个集观光、教育、娱乐为一体的矿山公园,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和了解矿山文化中,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愉悦。
基于采石场区域的公园规划研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采石场成为城市周边开发的一个重要资源。
这些废弃的采石场通常占地广阔,地势开阔,给了规划者一个很好的机会,即将这些废弃的采石场改造为城市绿地,满足居民休闲、健身、文化娱乐和教育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采石场区域规划为市民公园,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需求,提升城市景观品质和生活质量。
一、采石场区域特点1. 地势特点:由于长期的开采,采石场地势通常开阔、平整,地形较为开阔,呈现出一定的地势落差和坑地结构。
2. 生态环境:采石场地下水位较浅,常年呈现湿润状态。
并且,由于地势开阔,气候较为宜人,植被较为茂盛,生态环境较好。
3. 周边设施:一般采石场区域周边缺乏配套设施,交通不便,对于城市周边的居民而言,距离市区较远,出行不便。
二、规划目标1. 利用采石场地势优势,打造市民休闲健身的主题公园。
2. 利用采石场的水系特点,打造湿地公园,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并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3. 为周边居民提供文化娱乐、生态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展示空间,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
三、规划设计1. 地势开阔,视野较好的区域作为主题公园,设置散步道、健身路径、自行车道、文化广场等多功能区域,满足市民的体育锻炼和休闲需求,增加居民健康生活方式和欢乐空间。
2. 采石场湿地化改造,利用地理优势形成湿地公园区域,种植湿地植物,吸引鸟类和昆虫生息,增加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风貌。
3. 利用采石场区域内的山体和坑地结构,打造科普教育展示区,设置生态教育馆、科普展览馆、户外实验室等,为周边学校和市民提供科学教育和文化普及的场所。
四、规划实施1.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和投入,调动其他社会资本,共同筹建采石场公园。
2. 积极整合相关资源,制定详细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各个功能区域和建设标准,保障公园建设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3. 引导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参与公园建设,并积极开展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社会支持度。
矿山公园景观规划理论研究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然而矿产资源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开采后不能再生。
但是长期大规模和超强度的矿产资源开发,大大改变了矿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产生了大量的矿业废弃地,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如何对矿业废弃地恢复、重建和在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问题。
发达国家对矿业废弃地再利用研究开展还是相对较早,逐渐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景观再利用理论体系。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时期,产业机构调整和矿区资源的枯竭必然造成大量的工业废弃地,综合运用科技成果进行生态复垦和景观规划再利用是废弃地研究的重要课题。
然而,我国目前的矿山公园景观设计现状来说,相关研究文献很多,但是专门针对废弃矿山公园的规划设计理论很少,尤其在景观设计方面。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思路。
本文阐述了国家矿山公园的产生和建设意义,本文通过对废弃矿区的特征、环境、矿山公园的条件、区域条件、规划理论等等的分析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典例研究、归纳总结的方法,进行了废弃矿区特征、景观要素的运用、景观理论基础、工业景观理论、规划思路等方面的研究,阐述了国家矿山公园景观规划现状、规划框架、规划理论思路与趋势,总结了难点、技术问题、对策建议和规划启示。
“双修”理念下的矿山公园规划研究 -以西华山矿山公园为例随着人们对环保和自然生态的重视,矿山公园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也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矿山公园,顾名思义,是在已经运营完毕的矿山上进行改造,将其转变成为一片供人们休闲娱乐、了解历史的场所。
而“双修”理念则是指在规划和建设矿山公园时,保持原有的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同时注重对现代社会的适应性与实用性。
本文将以西华山矿山公园为例,探讨“双修”理念下的矿山公园规划研究。
一、矿山公园概况西华山矿山公园位于四川省南部,属于自贡市境内,距离成都市约150公里。
该区域曾经是中国著名的盐业和煤炭产区之一,其中矿山在当地也是具有极高历史价值的行业。
而在经过多年的开采之后,该地区呈现出了大规模开采、地质崩塌等诸多问题。
近年来,该地区将其矿山进行改造,打造成为一片具有文化、生态和地理优势的城市公园。
二、“双修”理念对矿山公园规划的影响“双修”理念是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被广泛提及的一个概念,也同样适用于矿山公园的规划和建设。
在矿山公园规划中,要遵循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传承的两重目标。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留自然和历史元素矿山公园规划中,对区域内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元素进行保护和利用,是其最根本的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地形与土质、江、湖、山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自然与文化的共生。
对原有的古树、老屋、井口等文化元素进行保留和恢复,成为引导游客了解西华山历史文化、感受生态自然的必要措施。
2、注重实用性及其环保矿山公园规划建设时,要注重实用性,不仅要保证规划布局切实可行,也要考虑游客的使用体验和消费者的满意度,提高周边居民和游客的促进效应。
不过还要求所有的设计和建设都是基于环保的,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可对抗的破坏。
3、尊重当地文化矿山公园规划建设时应该尊重当地文化,传承历史,激发文化发展活力。
一方面可挖掘区域文化之美,发现文脉之源,并促进当地民俗、民风的传承。
03矿坑公园一、矿坑生态修复的意义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工业活动,采石业伴随着漫长的文明进程而发展,见证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掠夺和破坏。
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伴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对于建筑材料的旺盛需求,促使世界各地兴建了许多采石场。
据统计,1998 年英国受石灰石开采影响的土地面积是 14000公顷。
在中国,采石场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
广东省总计有 13000 个采石场,涉及土地面积超过 30000公顷,浙江省有采石场 5000 多个。
采石工业剥离表层植被,剧烈改变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景观破坏和生境破碎化,是生态退化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最近 20 多年来,随着生态意识的觉醒,采石场的生态恢复也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命题。
二、矿坑公园设计的理论矿坑复建形式废弃生态修复技术随着席卷全球的生态主义浪潮,设计师们开始需要将自己的使命与整个地球生态系统联系起来。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己不是停留在论文和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己经成为设计内在的和本质的考虑。
所以在矿坑设计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充分利用场地上原有的建筑和设施,赋予新的使用功能;高效率地用水,减少水资源消耗;选用当地的材料,特别是注重乡土植物的运用,尊重场地上的自然再生植被;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合理利用土壤、植被和其他自然资源,以体现体现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减少人工的痕迹;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建立等等,在矿山废弃地改造中遵从这些生态设计的原则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良渚矿坑探险公园良渚矿坑探险公园占地10万余方,以“回归土地本源”为设计主旨,规划建有百亩花海、超大草坪、茶园、儿童探险中心等。
我们前往参观的时候,还为完全建成,但也体验了超大草坪和儿童探险中心等区域,感觉还是很有娱乐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