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36
生物识别技术综述摘要: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指通过人类自身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一种安全认证技术。
相比传统的用户名密码、证件识别、密钥验证等认证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具有安全性更高、使用更便捷等优点,同时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本文介绍了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并分析了各种识别技术的优缺点,最后结合本次新冠疫情展望了未来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识别;人脸识别;步态识别0 引言近年来,各行各业信息化进程加快,数字化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进行身份识别验证的场景越来越多。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身份识别与验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求,基于人体生物特征的身份识别和验证方式,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1 生物识别技术的概念所谓生物识别技术,就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
通过计算机、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的密切结合,将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收集起来,进行取样,运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提取特征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成数字代码,并将代码组成特征模板存于数据库中。
在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获取其特征并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是否匹配,从而确定身份。
[1][2][3]2 常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利用生理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静脉识别等。
利用行为特征进行识别的技术有声音识别、步态识别、字迹识别等。
其中生理特征是人与生俱来的,相对来说是稳定不变的,而行为特征是人后天形成的,当主体状态和使用环境发生变化时,这些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可变性。
两者比较,生理特征在生物识别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更高一些。
[4](b)虹膜识别(a)指纹识别(c)人脸识别(d)静脉识别(e)步态识别2.1指纹识别指纹是指手指末端表皮上突起的纹线。
由于人的指纹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产生的,因而指纹人人皆有,却各不相同。
指纹重复率极小,大约150 亿分之一,故其称为“人体身份证”。
生物识别技术原理及应用案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证方式也在不停地升级。
比如说《西游记》中的唐僧团队只能通过凭证和知名度相识别,而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来识别个体。
那么生物识别技术指什么呢?在本文中,我们将具体了解生物识别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案例。
一、生物识别技术原理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基于人类生理或行为特征的身份识别技术,它通过人体测量和特征分析,比如指纹、虹膜、人脸、声音、体形等独特特征的比对,以确定身份。
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生理权重类型: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人脸识别、手指静脉识别、声纹识别等。
这些技术可以通过变化的生理参数准确识别身份。
2.行为识别类型:如键盘特征、鼠标移动、笔画、步态等。
这些技术将人类行为相关参数与特定身份关联。
3.混合类型:如综合利用生理参数和行为参数,如健康参数、交互参数等,实现身份识别的混合技术。
通过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实际上更好地保护人们的隐私、增强系统的安全性、提高服务品质、提高检测准确率,并简化了行政管理等。
二、生物识别技术应用案例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通过以下几个例子我们会更好的理解它的具体应用。
1.门禁系统:生物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门禁系统中。
通过识别限制人员的身份,可以更好地保护公司或园区的安全。
在不同的门禁系统中,识别技术也有所不同。
在高级门禁系统中使用人脸识别和虹膜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而在家庭门禁系统中则使用指纹识别等技术。
2.交通管理: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实现与车辆的绑定,识别参与交通违法行为的驾驶者,从而实现快速处理交通违法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率等目的。
或者利用生物特征的技术,对驾驶者进行人体健康检查,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3.移动支付:生物识别技术还可以应用在移动支付系统中。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服务已经允许用户通过人脸或指纹识别进行付款,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便利性。
此外,大多数ATM机现在都配备指纹识别或虹膜识别设备,以实现用户的身份验证。
生物识别技术一、概念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s technology),即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人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
生物识别技术的核心在于如何获取这些生物特征,并将之转换为数字信息,存储于计算机中,利用可靠的匹配算法来完成验证与识别个人身份的过程。
对于人类个体来说,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最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因为它直接使用人的生物特征来表示每一个人的数字身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物特征,因此几乎不可能被仿冒和复制。
二、研究对象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所研究的生物特征包括脸部、指纹、掌纹、虹膜、视网膜、声音(语音)、体形、个人习惯(例如敲击键盘的力度和频率、签字、步态)等,相应的识别技术就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掌纹识别、虹膜识别、视网膜识别、语音识别(用语音识别可以进行身份识别,也可以进行语音内容的识别,只有前者属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步态识别、键盘敲击识别、签字识别等。
三、生物特征分类生物特征是指唯一的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生物特征的涵义很广,大致上可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两类。
(一)生理特征包括:指纹、掌形、视网膜、虹膜、指静脉、人体气味、脸型、甚至血管、DNA、骨骼等;这里的生理特征通常具有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遗传性或终身不变等特点。
(二)行为特征包括:签名(笔迹)、语音、行走步态等。
四、工作原理生物识别系统对生物特征进行取样,提取其唯一的特征转化成数字代码,并进一步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板,当人们同识别系统交互进行身份认证时,识别系统通过获取其特征与数据库中的特征模板进行比对,以确定二者是否匹配,从而决定接受或拒绝该人。
五、优点生物识别技术比传统的身份鉴定方法更具安全、保密和方便性。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具有不易遗忘、防伪性能好、不易伪造或被盗、随身“携带”和随时随地可用等优点,是当前安全防范的主导技术之一。
生物识别技术名词解释
摘要:
一、生物识别技术概述
二、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生物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
四、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五、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正文:
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识别人类生物特征来进行身份认证的技术。
这些生物特征包括指纹、虹膜、人脸、声音等,它们具有唯一性和终身不变的特点。
生物识别技术在安全领域、金融领域、医疗领域、司法领域等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密切结合,收集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数字化处理,转换成数字代码,然后将这些代码组成特征模型进行比较,从而完成身份认证。
生物识别技术的优点在于其高度的安全性、便捷性和准确性。
首先,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终身不变的特点,很难被伪造或者盗用。
其次,生物识别技术无需携带任何物品,使用起来非常便捷。
最后,生物识别技术的准确率非常高,可以大大降低身份认证的错误率。
然而,生物识别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生物特征可能会受到外部环
境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
其次,生物识别技术需要较高的技术成本和设备成本,对于一些小型机构或者个人来说,可能难以承受。
最后,一些人对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仍然存在疑虑,担心个人隐私可能会受到影响。
总的来说,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非常可靠和安全的身份认证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物识别技术将会越来越成熟,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泛。
⽣物识别的⼗⼤关键技术解析⽣物识别的⼗⼤关键技术解析⽣物识别技术在近⼏年有了长⾜的进展,但要使⽣物识别从理论研究⾛向实际应⽤,众多的科研单位还需要突破和解决其中⼀系列的关键技术。
从统计的意义上讲⼈类的指纹、掌形、虹膜等⽣理特征存在着唯⼀性。
因⽽这些特征都可以作为鉴别⽤户⾝份的依据。
1、⽣物特征传感器技术通过某种原理可以测量⽣物特征,并将其转化成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这就是⽣物特征传感器的主要任务,也是⽣物特征识别的第⼀步。
⼤部分的⽣物特征都是通过光学传感器如CCD或CMOS形成图像信号,例如⼈脸、指纹、虹膜、掌纹、⼿形、静脉等。
但是虹膜和静脉图像需要主动的红外光源才可以得到细节清晰的个性特征。
由于外加主动光源能够克服可见光线变化对⽣物特征的影响,所以最近在⼈脸识别领域有研究⼈员设计了红外成像设备,来克服⼈脸模式随光照变化的类内差异,从⽽⼤幅度提⾼了⼈脸识别的精度。
为了提⾼⽣物识别系统的易⽤性、舒适性和⽤户的接受程度,同时⼜要保证⽣物特征信号的质量,此外还要⼩巧精致、成本低廉,⽣物特征传感器技术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
例如最近已经有通过⾮接触⽅式采集的3D指纹传感器技术。
⽣物特征传感器的核⼼技术包括:⽣物特征获取装置必须让⽤户和识别系统处于合适的距离和位置才可以捕获合格的⽣物特征信号。
最理想的⽅案是让采集装置⾃动判别⽤户的位置,然后主动调节光学系统或者直接通过机械装置移动采集设备,这样就可以降低对⽤户的要求,采集⽅式更加智能化和⼈性化。
2、活体检测技术为了防⽌恶意者伪造和窃取他⼈的⽣物特征⽤于⾝份认证,⽣物识别系统必须具有活体检测功能,即判别向系统提交的⽣物特征是否来⾃有⽣命的个体。
⼀般⽣物特征的活体判别技术利⽤的是⼈们的⽣理特征,例如活体指纹检测可以基于⼿指的温度、排汗、导电性能等信息,活体⼈脸检测可以基于头部的移动、呼吸、红眼效应等信息,活体虹膜检测可以基于虹膜振颤特性、睫⽑和眼⽪的运动信息、瞳孔对可见光源强度的收缩扩张反应特性等。
生物识别技术全解生物识别技术(Biometric Technology)是通过测量和分析人体特征信息,用于识别和验证个体身份的一种技术。
相比于传统的身份验证方式(如密码、卡片、钥匙等),生物识别技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安全检测、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对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全面解析。
首先,人脸识别是一种基于人脸图像的生物识别技术。
它通过摄像设备获取人脸图像,然后提取出脸部特征,如眼睛、鼻子、嘴巴等,并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和比对,以判断人脸的身份。
人脸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安全门禁系统、人脸支付、监控系统等领域。
其次,指纹识别是一种基于手指纹纹路特征匹配的生物识别技术。
指纹纹路是人类手指皮肤上的一种固有特征,每个人的指纹纹路都是独特的。
指纹识别技术通过指纹传感器获取手指的指纹图像,并对这些图像进行提取和比对,以确定手指的身份。
指纹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边境检查、犯罪调查等领域。
再次,虹膜识别是一种基于人眼虹膜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
人眼虹膜是位于朝向之间的色彩部分,具有丰富的纹理和特征。
虹膜识别技术通过虹膜识别设备获取人眼的虹膜图像,并对虹膜图像进行提取和比对,以确认人眼的身份。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高度准确性和不可伪造性,被广泛应用于边境安检、金融交易等领域。
最后,静脉识别是一种基于人体静脉纹路特征的生物识别技术。
静脉纹路是人体血管网络的一部分,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唯一性。
静脉识别技术通过红外照射设备获取手指或手掌等部位的静脉图像,并对图像进行提取和比对,以确定个体的身份。
静脉识别技术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隐私性,被广泛应用于保险柜、病案管理等领域。
总结起来,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和分析人体特征信息,用于识别和验证个体身份的技术。
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和静脉识别是其中的主要技术。
这些生物识别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提升了身份验证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计算机技术中的生物识别技术介绍生物识别技术是计算机技术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对个体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和验证,实现身份认证、访问控制以及安全防护等功能。
生物识别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如高度准确性、难以伪造、便捷性等,因此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应用。
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其中最常见的是指纹识别。
指纹作为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被广泛用于个体身份认证。
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对指纹纹线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匹配,能够非常准确地识别个体身份。
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机解锁、电脑登录、考勤管理等领域。
除了指纹识别,还有其他一些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
例如,人脸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通过对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匹配,实现对个体身份的认证和识别。
人脸识别技术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便捷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安防监控、门禁系统等领域。
另外,虹膜识别技术也是一种常见的生物识别技术。
虹膜是人眼的一部分,每个人的虹膜纹理都是独一无二的。
虹膜识别技术通过对虹膜纹理的特征进行提取和匹配,实现个体的身份认证。
虹膜识别技术具有高度准确性和抗伪能力,因此在高安全性要求的场景中得到广泛应用,如金融领域、边境人员管理等。
除此之外,声纹识别技术也是一种生物识别技术,它通过对个体声音特征的分析和比对,实现对个体身份的辨认。
声纹识别技术具有不需要接触、远程识别等特点,因此在电话银行、语音导航等场景中应用广泛。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安全隐患。
例如,指纹可以被复制,人脸可以被伪造,这些都存在着识别的风险。
因此,为了提高生物识别技术的安全性,研究人员也在不断努力。
他们通过结合多种生物特征进行识别,利用多因素进行验证,提高识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识别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例如,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帮助优化生物特征的提取和匹配算法,提高识别的效率和准确性。
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和处理大量的生物特征数据,优化识别模型,提升系统性能。
生物识别技术原理解析所谓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采用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来验证用户身份的技术,又称生物特征认证。
"从理论上说,生物特征认证是最可靠的身份认证方式,因为它直接使用人的物理特征来表示每一个人的数字身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生物特征,因此几乎不可能被仿冒和复制。
"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可测量的身体或行为等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而生物特征是指唯一的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
邵宇介绍,生物特征分为身体特征和行为特征两类。
身体特征包括:指纹、掌型、视网膜、虹膜、人体气味、脸型、手的血管、骨骼和DNA等;行为特征包括:签名、语音、行走步态等。
接下来,针对生物识别技术大体原理和分析,邵宇将目前较常见和较成熟的六种生物识别技术一一解剖分析。
一、指纹识别技术指纹是人与生俱来的身体特征,大约在14岁以后,每个人的指纹就已经定型。
指纹具有"固定性",不会因人的继续成长而改变。
指纹也具有"唯一性",不同的两个人不会具有相同的指纹,自从1888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葛弥登、佛兰雪所发表实验报告,以科学方法证明此特性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设立了指纹储藏柜,经历六十多年,还未发现完全相同的指纹卡。
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古代的亚述人和中国人就意识到了指纹的特点,并使用指纹作为身份的象征,19世纪中叶开始了对指纹在科学意义上的研究。
20世纪60年代起用计算机自动识别指纹,同时刑侦用的指纹自动识别系统(AFIS)逐渐在全球开始了广泛应用。
而这时的指纹采集一般都采用油墨捺印的方式。
1980年后,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光学指纹采集器的发明,指纹识别技术开始进入了一些非司法领域,如居民身份证等。
1990年以后,廉价指纹采集器和计算设备的出现,解决了快速准确的匹配算法问题,使指纹识别技术走向了基于个人的应用。
从此,人们对指纹识别技术的研究,对指纹的性质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概述
第一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简称生物识别技术,是一种近年来
快速发展的人机交互技术,它利用人类各种个性化的生物特征,如指纹、人脸、虹膜、视网膜、声音、行为、心电生物电图等信息进行身份鉴定和认证。
此外,生物识别技术还包括了指纹、人脸、虹膜、声纹
等生物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反欺诈等方面的技术,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等应用环节。
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
最早的生物识别技术是通过简单的图案识别来识别人类行为模式,如橄榄球比赛的照片拍摄。
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扫描放大技术开始应用于指纹识别,而且这一技术还得到了美国政府的资助;80年代,人脸识别技术逐渐发展起来,但由于存
在的模糊不清问题,一直未能广泛应用;而在90年代,虹膜
识别技术首次出现,并逐步取代了人脸识别技术成为主流。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机器学习算法的不断进步和普及,研
究人员们不断对生物识别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
如今,生物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安全认证、证明身份、电子支付、商业交易等多个领域。
它已成为人类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生态毒理学中的生物识别技术生态毒理学是研究有机化学物质(如:农药、环境污染物质、工业废弃物)对生物体的危害与影响的学科。
生态毒理学通常使用“生物试验法”来测定与评估环境中的毒物污染状况,而生物识别技术也是生态毒理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生物识别技术一般指通过对特定生物体或者组织进行的检测,特别是进行DNA、RNA、氨基酸序列检测、蛋白质谱分析等方法,对污染物影响的定性、定量等方面的表现与分子变化分析,从而获得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估情况。
1. 毒物识别污染物质的混合程度、剂量和性质在环境中难以确定,因此毒物识别是生物检测的必要步骤。
毒物识别可通过抽样、浓缩和富集来获得污染物质的原始样本。
现在,生物学家们常常使用各种工具来对毒物进行分离和纯化,以便更好地评估其影响和确定其化学性质。
一些新的分离和富集技术已经得到应用,这些技术不仅可以更好地检测污染物质,而且还能够帮助科学家们更好地快速地发现毒物,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
2. 生物标记物生物标记物可以衡量到特定化合物的暴露历史,如多氯联苯(PCB)、二苯并[1,2-d:4,5-d']二嗪(B[a]P)。
生物标记物是一种可以衡量暴露水平的化学物质或生物体应答,可通过测量特定化合物或其他标志物的浓度或相对数量来诊断毒物的暴露情况。
一些有机化学物质已被证明对人和其他生物有害,因此使用这些标记物来测量暴露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3. DNA 显微摄影技术DNA 显微摄影技术是通过DNA序列分析,识别分析DNA表达情况,从而发现生长环境中毒物所包含的化学物质,以及这些化学物质是如何影响生物体健康的。
这项技术可用于检测污染物质的分解、生物筛选中的污染物、生长环境中的毒性,从而告诉生态毒理学家如何更好地保护环境以及如何更好地评估环境安全性。
4. 蛋白质质谱分析蛋白质质谱分析是一种通过检测和分离蛋白质质量和结构的技术,从而识别污染物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生物体中的蛋白质是基因表达的输出产物,蛋白质水平可用于指示暴露程度,从而确定不同暴露程度下生态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