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牡丹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文化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16
国花的由来与发展中国民间有一种风俗,就是以花来代表一个国家,称为“国花”。
国花是一个代表国家形象、印记的重要象征,不仅是对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一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中国的国花是牡丹,下面将介绍牡丹国花的由来与发展。
牡丹在中国被誉为“花中之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据史书记载,牡丹在中国已经有超过2000年的种植历史。
最早的牡丹种植可追溯到汉代,当时在宫廷中种植牡丹被视为一种高贵的象征。
据说,牡丹的花朵富丽堂皇,就像一位皇后的形象,因此受到了贵族阶层的喜爱。
在唐代,牡丹的种植和繁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唐朝的宫廷女儿们都喜欢种植牡丹,并用牡丹作为装饰品。
唐朝的诗人也经常以牡丹为题材写诗,并赞美牡丹的美丽。
牡丹甚至成为国家的象征,可以说唐代是牡丹发展的高峰期。
宋代是中国牡丹种植和繁育的重要时期。
当时的宫廷不仅种植了大量的牡丹,还养殖了许多珍稀的品种。
宋代的文人墨客常以牡丹为花鸟的题材,牡丹在绘画艺术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表现。
牡丹的美丽和繁荣成为了当时文化艺术的一部分,牡丹因此在中国的文化中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清代是牡丹种植和繁育发展的新阶段。
清朝皇室对牡丹的种植非常重视,修建了大量的牡丹园,并种植了各种品种的牡丹。
在清代,牡丹的花朵中出现了更多的新颖变化,品种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牡丹也成为了皇室和贵族的重要象征,用于装饰宫殿和宴会等。
清末时期,牡丹被正式确定为中国的国花,成为中国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在现代,牡丹的种植和繁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中国有许多著名的牡丹园,各地种植的品种也更加丰富多样。
此外,牡丹还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中的重要题材,被用于绘画、诗词、书法等。
牡丹还被用作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植物,为城市增添了美丽的景观。
总的来说,牡丹作为中国的国花,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牡丹通过多个朝代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艺术的一部分,被广泛传承和发展。
牡丹的美丽和繁荣,象征着中国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和富强。
144实验研究引言:牡丹是一种多年生矮灌木,有着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历史,有着2000多年的人工种植历史,品种有1327种,寿命可达上百年,在中国有近2000年的观赏、药用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牡丹的传统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观赏和药用,观赏以花为主,药用部分是牡丹的根皮(丹皮),是六味地黄丸等十余种传统中药的主药。
牡丹的这两方面经济价值都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经济特点:观赏集中在洛阳,药用集中在安徽、山东。
自古以来,牡丹种植都无法形成一个全国性产业的格局。
油用牡丹是在药用牡丹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药用用根,油用用籽。
油用牡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凤丹牡丹,另一类是紫斑牡丹,它们通称为油用牡丹。
油用牡丹具有产籽量大、含油率高、油的品质好、种植成本低、适种范围广等“三高一低”的特点,能迅速产业化推广,并可林下、荒山、荒坡种植。
定植五年,油用牡丹良田种植亩产量250公斤左右,林下、荒山荒坡地种植亩产100-200公斤。
经检测,牡丹籽含油率22%,牡丹籽油核心成分α-亚麻酸含量43%、亚油酸含量28%,并且还含有大量生物活性物质,于2011年获批卫生部国家新资源食品,食用安全,成为一种新型木本健康食用油。
1.油用牡丹的价值1.1 产油量惊人油用牡丹一亩地产食用油90多公斤,一亩大豆产油28公斤左右。
长江流域一般每亩地结籽900斤左右,黄河流域一般每亩地结籽800斤左右,西北黄土高原一般每亩地结籽600斤左右。
我们把油料作物产量作一比较:油橄榄每亩产量320公斤,花生每亩产量220公斤,大豆亩产180公斤,牡丹籽平均亩产量400公斤。
1.2 榨油的牡丹不挑地北到黑龙江以南,南到广东、广西北部,西到阿克苏(新疆下辖地级行政区,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部)、阿里(是西藏自治区的一个地级行政区,西藏唯一的地区)、拉萨,东到沿海一带都能种,所以它的适应性很广泛,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都能种。
夸张点说,只要有土的地方就能种。
牡丹叶子组合规律一、牡丹叶子的形态特征牡丹是一种美丽的花卉,其叶子也是其独特之处。
牡丹叶子呈扇形,通常有5到9个叶片,叶片之间呈放射状排列。
牡丹叶片的大小和形状各异,有的叶片宽大而圆形,有的叶片狭长而尖锐。
叶片的颜色也多种多样,有的呈深绿色,有的带有红色或紫色的斑点。
二、牡丹叶子的组合规律牡丹叶子的组合规律是指牡丹叶片之间的排列方式和叶片的数量。
通过观察大量的牡丹植株,我们可以发现牡丹叶子的组合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1. 叶片数量的规律牡丹叶片的数量通常为5到9个,其中以7个叶片最为常见。
这是因为7个叶片的排列方式最为美观,给人一种平衡和谐的感觉。
另外,牡丹叶片的数量还与植株的生长环境和品种有关,不同的品种可能有不同的叶片数量。
2. 叶片的排列方式牡丹叶片的排列方式呈放射状,即从中心点向外辐射状排列。
叶片之间的角度通常为60度或120度,这种排列方式使得牡丹叶子呈现出一种美丽的螺旋形态。
叶片的大小和形状也会影响其排列方式,通常较大的叶片会位于中心位置,而较小的叶片则分布在外围。
3. 叶片的大小和形状牡丹叶片的大小和形状各异,这也是其组合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同一个植株上,牡丹叶片的大小和形状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有的植株上的叶片大小逐渐减小,呈现出一种由大到小的层次感;有的植株上的叶片形状相似,呈现出一种统一而和谐的美感。
三、牡丹叶子组合规律的意义牡丹叶子组合规律的存在并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它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美学价值。
1. 科学意义研究牡丹叶子组合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通过观察和分析牡丹叶子的组合规律,我们可以揭示出植物生长的内在规律,为植物的繁育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2. 美学价值牡丹叶子的组合规律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它体现了自然界的美妙和和谐。
牡丹叶子的组合规律可以启发我们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为园艺设计和美学研究提供灵感和借鉴。
四、牡丹叶子组合规律的应用牡丹叶子组合规律的研究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和美学追求的需要,它还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牡丹在历史上有什么重要的作用?一、牡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1. 皇家御用花卉牡丹在中国古代皇家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自唐代起,牡丹便成为朝廷的宠物花卉,不仅被供养于宫廷,还被皇帝赏赐给外国使臣以展示帝国的繁荣。
牡丹因其盛开的姿态和瑰丽的花朵,寓意繁荣昌盛和吉祥富贵,成为权贵和达官显贵的象征。
2. 文化艺术的象征牡丹的美丽形象不仅仅停留在自然界之中,更是古代文人墨客们创作的灵感源泉。
在文化艺术方面,牡丹常被描绘在绘画、诗词、小说等艺术作品中,成为表达高尚情操和豪情壮丽的象征。
3. 尊贵与尊严的象征牡丹的雍容华贵以及高贵的气质,使其成为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标志。
传统文人将牡丹的花期与自身的经历和修养相对应,将其视作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追求。
因此,牡丹得以成为传统文化中尊贵与尊严的象征。
二、牡丹对文化交流的影响1. 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作为中国特色的花卉之一,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独特地位吸引了许多外国人的关注。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牡丹也逐渐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种纽带,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2. 艺术跨文化的桥梁在丝绸之路的交流中,牡丹不仅仅是物品的交换,更是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牡丹在西方的传播不仅吸引了许多艺术家创作,更对西方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牡丹因此成为中西方艺术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三、牡丹在植物学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1. 植物学上的研究牡丹作为一种被人们熟知的花卉,其独特的生长形态和花朵结构引起了植物学家的兴趣。
近年来,牡丹在植物学上的研究逐渐深入,不仅有助于了解牡丹的遗传演化和种类分类,还对花卉的培育和栽培技术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2. 药用价值的挖掘牡丹在传统中医中被视为药材,被广泛应用于治疗一些疾病。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展,研究人员发现牡丹具有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对于一些慢性病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潜力。
牡丹的药用价值的挖掘不仅可以为人们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也促进了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Sci,Bull,2019,25(19)中国牡丹在国外的传播、发展及引进概述王二强1王占营1,2李林1(1洛阳农林科学院,河南洛阳471022;2华大基因洛阳农业创新中心,河南洛阳471022)摘要:中国牡丹在世界多国被广泛引进,并发展、壮大,在世界牡丹种苗市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该文对中国牡丹野生种类型和栽培品种群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并介绍了中国牡丹在国外的发展和重新引进情况,以期为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国牡丹;国外;传播;发展;引进中图分类号S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9)19-0014-02中国是世界牡丹的起源和分布中心,观赏、药用、科研价值突出,引起了世界园艺工作者的广泛重视,后被陆续引至多国广泛参与杂交育种,形成了一系列观赏性状突出且明显区别于我国现有栽培品种的新群体,并在国际牡丹种苗市场占据着重要位置,近些年来被我国大量引进并广泛应用于园林景观园区建设中,不仅丰富了我国牡丹观赏品种的类型,也提高了牡丹的整体观赏性。
本文介绍了我国牡丹资源类型及国外牡丹的发展、壮大情况,对于我国牡丹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1中国牡丹的野生种类型及传统栽培品种群1.1野生种类型牡丹为芍药属牡丹组的木本植物,起源古老,是目前科学界公认的最原始的一类被子植物[1]。
在植物分类学上,牡丹组植物又下分为革质花盘亚组和肉质花盘亚组,共9种[2]。
革质花盘亚组各个种的花盘为革质、杯状,几乎全部包住心皮,共5种,分别为:杨山牡丹、卵叶牡丹、紫斑牡丹、四川牡丹及矮牡丹。
肉质花盘亚组的各种花盘均为肉质、三角状,仅仅包住心皮的基部,共黄牡丹、大花黄牡丹、紫牡丹、狭叶牡丹4种,其中黄牡丹、狭叶牡丹、紫牡丹也统称为滇牡丹[3]。
这些野生原始种主要分布从黄土高原、秦巴山地向南,沿横断山脉分布到青藏高原东部、东南部及云贵高原北部,形成了一个连续的分布带。
油用牡丹“凤丹”高产栽培技术【摘要】油用牡丹“凤丹”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于地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油用牡丹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种植历史和经济价值入手,介绍了选用适宜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施肥和浇水管理、良好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合理的修剪和采摘技术以及加强品种改良和科学育苗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施这些技术,可以提高油用牡丹的产量和品质,实现持续高产。
加强技术研究和推广也能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持续发展。
油用牡丹“凤丹”高产栽培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农业生产者和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
【关键词】关键词:油用牡丹、凤丹、高产栽培技术、土壤、气候、施肥、浇水、病虫害防治、修剪、采摘、品种改良、科学育苗、产量、品质、技术研究、推广、产业发展、持续高产。
1. 引言1.1 油用牡丹“凤丹”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油用牡丹“凤丹”是一种珍贵的油料植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
其籽仁含有丰富的油脂,经过加工可以提取出优质的油脂,被广泛用于制作食用油及化妆品等产品。
由于油用牡丹“凤丹”生长周期长,需求量大,且具有天然抗氧化和抗衰老的功能,因此受到市场欢迎。
高产栽培技术对于提高油用牡丹“凤丹”的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植株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保证产品质量。
高产栽培技术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油用牡丹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掌握油用牡丹“凤丹”高产栽培技术对于种植者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推广和应用这些技术,才能进一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油用牡丹产业的繁荣发展。
1.2 油用牡丹的种植历史油用牡丹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据史料记载,早在唐代就有人开始栽培油用牡丹。
当时的油用牡丹主要用于提取花瓣中的花粉制成油脂,被用于药用和美容等用途。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用牡丹的种植技术逐渐得到改良和提升,种植面积也逐渐扩大。
到了宋代,油用牡丹的种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种植技术更加成熟,产量和质量也有所提高。
中国科学家成功破译牡丹基因组“洛阳牡丹甲天下”。
有着“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美誉的洛阳一直是国内牡丹的研究和栽培中心,有着悠久的牡丹种植历史、丰富的牡丹种质资源和良好的牡丹产业基础,开展并应用基因研究,实现牡丹科研上的根源性创新,解决牡丹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等技术难题,将会大大促进洛阳牡丹产业的发展。
2014年12月,洛阳市人民政府、深圳华大基因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洛阳牡丹基因组学研究。
主要任务是开展洛阳牡丹基因组测序和牡丹遗传多样性、洛阳牡丹分子育种研究。
其中最重要、最基础和最核心的任务是牡丹基因组测序研究。
牡丹基因组极其复杂,达12.5 GB (约是人类基因组的4.5倍)。
在华大基因和洛阳农林科学院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三年的协作攻关,动用了包括国家银河超算在内的各种科研资源,应用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测序技术,先后完成了2.67 TB二代高通量数据,1.49 TB 的第三代测序数据采集,结合759 GB约58×的Hi-C数据组装,在世界上被首次破译了牡丹基因组。
牡丹基因组的破译,在国际植物基因组研究上填补了芍药科植物基因组的空白,使这个来源于中国的花卉品种在世界基因研究领域完美亮相,在牡丹研究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总结此项研究成果,我们取得了三项世界领先。
一是首次完成了牡丹基因组精细图的绘制,使“数字化牡丹”精彩呈现。
完成牡丹基因组组装大小12.25 GB,拼接片段Contigs N50 = 128KB,基因组完整度98%,双端比对率98.8%,锚定染色体85%的基因组精细图谱,实现了超大基因组三代测序技术的完美组装。
二是首次注释了65898个牡丹基因,使“定制化牡丹”成为可能。
获取了包含牡丹花形、花色控制基因及与牡丹籽油合成相关的基因,为精准化牡丹分子育种了技术支撑。
三是首次构建了牡丹基因组及表型数据库,使“信息化牡丹”触手可及。
依托研究成果建设了牡丹基因组数据库,涵盖1000余份牡丹品种资源,从基因视野对牡丹进行分类、甄别,实现大数据查询应用。
牡丹花和芍药在文化寓意上各自有什么特色
1. 牡丹花:一直被誉为“国色天香”的代表,是我国最著名的花卉之一。
其花形绚丽美丽,色彩暖和绮丽。
在中国文化里,牡丹寓意着“富贵荣华”,代表着高贵、显赫和慷慨。
此外,牡丹还有着美好的祝福寓意,例如“一本万利”、“富贵长春”、“盛世欢歌”等等。
牡丹这一令人神往的花朵,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国传统工艺中最受欢迎的主要元素之一。
2. 芍药:芍药花色多样,叶色翠绿,花型雅致。
在中国文化里,芍药通常象征着高贵、贵族和称职的人才。
芍药还代表着富足、繁荣和健康,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这种美丽的花朵还寓意着善良、温和、尊重和忍耐。
芍药是唤醒感觉和内心深处的美好以及自我感觉的能源之一。
总的来说,牡丹和芍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非常受重视的花卉,拥有各自独特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牡丹经常被人们当做什么的象征牡丹在中国文化中通常被视为富贵、繁荣和幸福的象征。
它在中国传统文学、绘画和艺术中经常被描绘,并被视为“花中之王”。
以下是一些与牡丹相关的象征意义:
1. 富贵荣华:牡丹花朵美丽艳丽,花色丰富,被认为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它经常出现在与贵族、富商、高官等有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品中。
2. 繁荣昌盛:牡丹的花开茂盛、枝繁叶茂,被视为生意兴隆、家业昌盛的象征,因此在商业、家庭装饰中常常能见到牡丹的形象。
3. 幸福团圆:牡丹在古代文学中有时与百子图(一百个儿子)联系在一起,被看作是家庭幸福、子孙满堂的象征,因此在婚礼和家庭庆典中也常常使用。
4. 高洁清雅:牡丹是高洁清雅的花卉之一,有时也被视为品德高尚、端庄的象征。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许多以牡丹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和高贵。
总体而言,牡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常常被视为一种吉祥、美好、祥瑞的象征花卉。
1/ 1。
牡丹的品质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描述:
1.高贵典雅: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花朵丰满、色彩艳丽,
花形独特,花瓣层层相叠、紧密连接在一起,展现出一种高贵优雅的气质。
这种气质让牡丹成为了富贵和吉祥的象征,人们常常用牡丹来比喻高贵、典雅的精神品质。
2.清新脱俗:牡丹花开放时,绚烂多彩,给人一种喜悦的感觉。
而且,牡丹的花色并不媚俗,反而透露出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息。
它的花朵永远遵循自然的生长规律,不受外界干扰,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品质。
3.幸福美满:牡丹的花形圆润饱满,寓意着家庭生活和睦、家
人团聚的幸福美满。
因此,人们常常将牡丹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以表达对他们美好生活的祝福。
4.勇于挑战:牡丹在春天百花齐放的季节里,不畏权贵,敢于
和其他花儿争奇斗艳。
这种勇于挑战的精神,使牡丹成为了花中的皇后。
它有着坚定的信念,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上游,不轻易言败。
5.个性独特:牡丹种类繁多,有贫贱的也有高贵的,有漂亮的
也有丑陋的,有平常的也有稀有的和伟大的。
但无论哪种牡丹,只要它们努力生长,都会成为百花中最璀璨的金星。
这种个性独特的品质,让牡丹在花卉世界中独树一帜。
总的来说,牡丹的品质体现在其高贵典雅、清新脱俗、幸福美满、勇于挑战和个性独特等方面。
这些品质不仅使牡丹成为了花卉界的佼佼者,也为我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牡丹在园林中的应用
牡丹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广泛地栽在城市公园、机关学校庭园和植物园里,以及文化、疔养场所,供绿化观赏和科学研究用。
牡丹与芍药虽然都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花卉,但它们所表现的性格不同。
牡丹适于近观、细赏,品味它的花姿、容貌、香韵和变化。
而不适于远眺。
数量少时可以花台或花池形式种植、数量多时可以境栽。
牡丹为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曾作为我们的国花,在我国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其种类繁多,花色丰富多彩,株形端庄,叶色深紫嫩绿,与花相映,相得益彰。
每逢花季,芳姿艳质,超逸万卉,清香宜人,观赏价值极高,是我国传统的庭院名贵花卉。
在园林绿化中,无论孤植、丛植、片植都很适宜。
牡丹也可盆栽,摆放园林主要景点中供观赏、展览,也可置于室内或阳台装饰观赏,还可作切花。
认识牡丹花中班科学教案引言: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也是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之一。
它的美丽和独特的形态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
在中班的科学教育中,通过认识牡丹花,可以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的观察力和好奇心,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本文将以牡丹花为例,介绍一份中班科学教案,旨在帮助老师引导孩子们认识牡丹花,激发他们对植物世界的兴趣和热爱。
一、教学目标:1. 认识牡丹花的外形特点;2. 了解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3. 发现牡丹花与其他植物的不同之处;4. 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界花卉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图片或实物牡丹花;2. PPT或黑板;3. 适当的绘画材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牡丹花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让孩子们观察牡丹花,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描述牡丹花的特点和形态。
步骤二:了解牡丹花的外形特点利用PPT或黑板,向孩子们展示牡丹花的外形特点,并简单解释每个部位的名称。
鼓励孩子们用手指着牡丹花的不同部位,说出它们的名称。
步骤三:了解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过程1. 通过展示图片或PPT,介绍牡丹花的生长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和光照等因素。
简单地解释这些因素对牡丹花的生长和开花有什么影响。
2. 让孩子们观察一盆牡丹花,通过观察花蕾的生长过程,让他们了解牡丹花是如何从花蕾变为花朵的。
可以将整个过程分为不同的阶段,告诉孩子们每个阶段花朵的外形和特点。
3. 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牡丹花的花朵这么大,为什么有那么多花瓣,为什么有那么多颜色?帮助他们发现牡丹花的独特之处。
步骤四:发现牡丹花与其他植物的不同之处与孩子们一起比较牡丹花和其他常见植物的不同之处,可以是花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方面。
通过图片或实物,引导孩子们观察,思考和讨论。
步骤五:培养观察能力和创造力1. 让孩子们通过绘画或手工制作,创造自己的牡丹花。
可以提供适当的材料和指导,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完成作品。
552021.1油用牡丹——“国油”“花王”“中药”“新饲料”吴世军,赵秀娟*,王 琳,麦任娣,张煜林(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摘要:油用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
本文从油、花、根、叶、籽粕五方面分析油用牡丹的利用价值,总结了油用牡丹产业主要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油用牡丹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用牡丹;中药;营养价值;可持续发展油用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是以获取高产量的牡丹籽榨制牡丹油为主要经营目的而栽培的牡丹品种,属芍药科,芍药属,适生范围非常广,分布范围包括河南、山东、陕西、甘肃、河北、湖北、湖南、安徽、四川、云南等省,热带区域及大部分华南地区不能正常生长。
油用牡丹具有耐干旱、耐寒冷、耐瘠薄等诸多优点,作为多年生作物,其籽可榨油、花可观赏、根可入药等,是一种非常适宜开发利用的特有乡土树种。
截至2017年底,国内油用牡丹种植面积66万公顷。
1 油:“液体黄金”油用牡丹是一种新兴木本油料植物,通过种子榨的油可以优化国民膳食结构,通过种植油用牡丹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最关键的是可以解决国家粮油安全的重大隐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油用牡丹籽可食用,油养分含量高,具有“液体黄金”和“国油”美誉。
油用牡丹品种很多,最常用的主要是凤丹牡丹和紫斑牡丹两个品种。
日常生产中主要是以这两个品种为原料,经压榨、脱色、脱臭等工艺而制成的植物油。
牡丹籽油营养价值丰富,例如人体有益的氨基酸、蛋白质与矿物质营养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2%,多元不饱和脂肪酸α-亚麻酸含量达42%以上,均显著高于我们常用的大豆、花生、橄榄油等食用油。
油用牡丹作为中国独有的健康保健食用油脂,还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油,植物油中的珍品”,原因是油中含有珍稀生物活性成分维生素E、维生素F、角鲨烯、植物甾醇等。
牡丹籽油还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保健性食用油,具有降血脂、降血糖、保护视力、增强免疫力、促进胆固醇降解代谢等营养保健价值。
洛阳牡丹产业实施方案一、产业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牡丹产业成为了洛阳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
洛阳作为中国著名的牡丹之乡,拥有丰富的牡丹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牡丹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牡丹产业实施方案,对于推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产业发展目标。
1. 扩大牡丹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效益。
通过加大投入,扩大牡丹种植面积,提高牡丹种植技术水平,增加牡丹产量,提高牡丹的市场竞争力。
2. 提升牡丹产业品牌影响力。
通过举办牡丹文化节、牡丹花展等活动,提升牡丹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牡丹品牌。
3. 加强牡丹产品开发和推广。
通过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出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牡丹产品,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推广牡丹产品。
三、产业发展策略。
1. 加大资金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牡丹产业的扶持力度,增加资金投入,支持牡丹种植和产品开发。
2. 推动产学研合作。
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与牡丹产业企业开展合作,共同开展牡丹新品种培育、产品开发等工作。
3. 加强品牌建设。
通过举办牡丹文化活动和花展,提升牡丹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4. 加强市场开拓。
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拓展牡丹产品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5.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
加强对牡丹种植技术和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四、产业发展保障。
1. 政策支持。
制定出台相关的牡丹产业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扶持等政策,支持牡丹产业的发展。
2. 人才支持。
加强对牡丹产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产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3. 市场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牡丹产品营销的支持力度,通过举办展销会、推介会等活动,拓展牡丹产品销售渠道。
4. 技术支持。
加强对牡丹种植和产品加工技术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五、总结。
洛阳牡丹产业实施方案的制定,对于推动牡丹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唐朝人对牡丹的看法是非常喜爱和尊重的。
牡丹在唐朝被视为国花,被赋予了特殊的地位和象征意义。
唐朝人对牡丹的喜爱不仅表现在文学艺术、园林建设中,还体现在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各个领域。
在政治上,牡丹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唐太宗李世民曾将牡丹定为国花,据传说,他是在一次狩猎中,看到一只鹿在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下休憩,认为这象征国家的繁荣昌盛。
将牡丹定为国花,不仅彰显了皇室的威严和荣耀,也为人民提供了一个共同的文化符号。
在经济领域,由于牡丹在唐朝时期的价值极高,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贸易商品。
据记载,唐代洛阳牡丹的价格曾经一度高于黄金,成为了富裕阶层炫耀财富的象征。
同时,种植牡丹的产业也逐渐兴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在文化上,许多唐朝诗人都喜欢借用牡丹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唐朝中期的一位宰相柳浑曾经留下一篇唐诗,他这首诗取名就是《牡丹》,头两句是“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这首诗虽然是在讽刺唐朝贵族人士为了一棵牡丹花而豪掷千金,但是也证明了当时的唐朝人特别喜爱牡丹。
植物知识:牡丹真能沉睡千年不死引言牡丹,又被称为国花,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美丽植物。
不仅其花朵绚丽多彩,而且在中国文化中也具有深厚的意义。
然而,牡丹的一项特殊能力经常被忽视,那就是它们能够沉睡千年而不死。
本文将深入探讨牡丹的这项惊人能力及其原因。
1. 牡丹的长寿传说长久以来,牡丹就被传说具有长寿的能力。
据文献记载,早在唐朝时期,牡丹被描绘为能够沉睡千年的花朵。
这个传说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依据的。
2. 安葬牡丹与埋藏牡丹的实验在中国古代,许多人将牡丹花朵埋藏在土中,以观察其是否能够在数年之后复苏。
这样的实验为长寿传说提供了一些支持。
近年来,学者们对埋藏牡丹的实验进行了更加系统和科学的研究。
他们发现,在适当的条件下,牡丹花朵的种子和根茎能够在数百年后继续生长。
这些实验结果证实了牡丹沉睡千年不死的传说。
3. 牡丹的生存策略为了能够沉睡千年而不死,牡丹采取了一些特殊的生存策略。
首先,牡丹花朵会在适当的时机散发出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能够阻止细菌生长和腐败。
这种化学物质的存在使得牡丹能够在土壤中保存长时间。
其次,牡丹花朵的种子和根茎也具有高度的耐受性。
它们能够耐受低温、干旱和暴露在自然环境中的压力。
这种耐受性为牡丹的沉睡提供了保护,使其能够在苛刻的条件下存活。
4. 牡丹的应用价值牡丹的长寿和沉睡千年的特性,不仅具有科学价值,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研究牡丹的沉睡机制有助于我们理解植物生存的奥秘,为保护和培育其他珍稀植物提供参考。
其次,牡丹的美丽花朵被广泛用于园艺和庭院装饰。
通过培育不同品种的牡丹,人们可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的色彩和花形,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结论牡丹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长寿和沉睡千年的传说为它增添了神秘和价值。
通过科学研究,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牡丹的这一特殊能力及其生存策略。
牡丹的沉睡千年不死不仅是植物世界的奇迹,也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丽和欣喜。
参考文献:1. 著名植物学家XX,《中国宫廷花卉:牡丹》,XXXX出版社,20XX年。
牡丹花形成的科学小知识有哪些一、牡丹花的分类与起源牡丹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蔷薇目、蔷薇科、牡丹属。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也是中国传统四大名花之一。
牡丹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4000年前的我国古代。
经过漫长的培育和选育,现在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牡丹花品种。
二、牡丹花的花型牡丹花的花型多样,有的花朵大如盘,有的花朵小巧玲珑。
根据花型的不同,牡丹花可以分为十余个类别,如蔷薇花型、重瓣花型、矮牡丹花型等。
其中,蔷薇花型的牡丹花是最常见的,花瓣分布均匀,形状饱满,非常美丽。
三、牡丹花的颜色牡丹花的颜色丰富多样,有红色、粉色、黄色、白色等多种颜色。
其中,红色牡丹花最为常见,它寓意着热情和繁荣。
而粉色牡丹花则代表着浪漫和温柔。
不同颜色的牡丹花都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
四、牡丹花的花朵结构牡丹花的花朵结构包括花萼、花瓣、花蕊和花托等部分。
花萼是花的外部保护层,通常呈绿色或红色。
花瓣是花的装饰部分,有的牡丹花瓣蓬松而有层次感,有的则紧密而重叠。
花蕊是牡丹花的生殖器官,它包括花粉和子房。
花托是花的基部,起到固定花朵的作用。
五、牡丹花的繁殖方式牡丹花的繁殖方式主要有种子繁殖和分株繁殖两种。
种子繁殖是通过将牡丹花的种子种植到土壤中,等待种子发芽生长。
分株繁殖是将牡丹花的根茎分开,每个根茎带有芽,可以单独种植成新的牡丹花。
分株繁殖是牡丹花繁殖的常用方法,可以保留原植株的性状和特性。
六、牡丹花的生长环境牡丹花喜欢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对土壤要求较高,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
牡丹花怕积水和高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较强。
在生长季节,需要适量的施肥和浇水,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七、牡丹花的药用价值牡丹花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牡丹花可以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牡丹花可以用于治疗热病、湿疹、皮肤瘙痒等症状。
此外,牡丹花还有一定的养颜美容效果,可以用于制作面膜和护肤品。
八、牡丹花的文化意义牡丹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的意义,被誉为花中之王。
19 8 年12 月第14 卷第4 期南京师范专科学校学报中国牡丹的科学价值和经济、文化意义陈平平(南京师专·教院南京21 0 17)摘要牡丹素称国色天香, 花中之王。
中国牡丹具有古老性, 是系统地位十分特殊的芍药科中的原始类群, 为我国原生的特有植物; 牡丹还是研究栽培植物起源、人工选择理论, 进行科学实验的良好材料。
牡丹为名贵的花卉和药用植物, 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并历史地形成和发展出了我国特有的牡丹文化。
关键词中国牡丹科学价值经济与文化意义1中国牡丹的科学价值.1.1 牡丹组是系统地位十分特殊的芍药科中的原始类群芍药目是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中的一个小目, 仅含一科为芍药科, 一属为芍药属, 系统地位十分特殊、孤立, 特异性十分明显。
它的雄蕊离心发育; 染色体大型, X=5; 胚胎发育具有与古老的裸子植物、银杏相似的游离核阶段; 含有独特的化学成分芍药昔。
芍药属中包括3 组,(l) 牡丹组, 主要的有6 一8 种。
(2 )北美牡丹组, 仅2 种。
(3 )芍药组, 种类最多, 已知约2 2 种。
其中芍药组、北美牡丹组均为多年生草本, 牡丹组为木本。
从进化的观点看, 草本系由木本进化而来;3组中以芍药组为最年轻, 北美牡丹组比较古老, 而牡丹组最为原始。
牡丹组的原始性表现在均系小灌木或亚灌木, 为2 倍体物种, 茎分枝而多花; 多数种心皮数较多, 为5 数(少数l一5 ); 花盘发达, 多数革质、全包或部分包裹心皮, 少数演化成肉质。
包裹心皮下部;含有牡丹酚等。
地质古生物的材料表明牡丹组起源很早, 其分化最晚在中新世即至少在130 多万年之前。
因而牡丹组在芍药科的系统发育研究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1.2 牡丹组为我国原生特有植物, 中国是牡丹组的起源和现代分布中心牡丹组的野生种今呈间断性分布式样, 具有残存性。
现知牡丹组的一些主要野生种均分布于中国, 其分布局限在我国西南部并沿着东北方向延展至东北部, 为我国原生的特有植物。
现在知道现存的牡丹组诸野生种是在我国发展起来的, 中国的东亚部分特别是从云南至山西、陕西一线为其分化发展的中心。
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矮牡丹、分布于陕西、山西, 卵叶牡丹、分布于湖北神农架等, 紫斑牡丹、分布四川北部、甘肃和陕西南部、河南、湖北亦有发现, 扬山牡丹分布于河南篙县、湖南龙山、安徽巢湖、陕西留坝等地, 四川牡丹分布于四川西北部马尔康、金川; 肉质花盘亚组的紫牡丹又名滇牡丹、野牡丹、德氏牡丹、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 狭叶紫牡丹分布于四川西部, 黄牡丹分布于云南、四川西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
从区域上看, 秦岭山区及其周围地区, 包括伏牛山、神农架、四川西北部、山西南部为最集中的地区。
中国乃是牡丹组的现代分布中心。
1.3 牡丹组的野生种多数为稀有濒危植物; 有些是我国栽培牡丹的祖先种; 它们是我国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中国牡丹的野生种类除紫牡丹分布较广外, 其它种类的分布均有较大的局限性。
由于它们多是古老的残存种; 天然繁殖能力不强, 它们自然繁殖的特性(成仿云、李嘉压、19 7 )有异, 紫牡丹、黄牡丹矮牡丹等以营养繁殖为主、种子繁殖为辅; 四川牡丹、紫斑牡丹、扬山牡丹, 则以种子繁殖为唯一途径; 加上各地区的群众以其根入药, 近些年来又采挖活植物作为观赏植物; 因而野生牡丹资源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致分布区有缩小的趋势。
在(中国植物红皮书一稀有濒危植物第一册) (19 9 2 ) 中, 矮牡丹、四川牡丹属濒危种, 即临危、处于绝灭危险中的种类; 紫斑牡丹、黄牡丹等属渐危种, 即脆弱、受威胁可能成为濒危的种类; 近些年来发现和定名的扬山牡丹、卵叶牡丹亦属于珍稀植物。
紫牡丹业已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也应加强保护。
目前有的种类在其产区已建立了不同规模的自然保护区, 有的种类的自然保护区尚有待建立。
当前应大力加强对它们的保护和宣传教育, 严禁滥加采挖, 并积极地开展繁育和推广栽培工作。
牡丹是我国固有的特产名花、为复合的栽培种, 栽培历史悠久, 我国各地多有栽培。
依据植物形态解剖学、细胞学、胚胎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现在认为扬山牡丹、矮牡丹、紫斑牡丹等可能是我国传统栽培牡丹中原牡丹品种群的祖先种; 扬山牡丹可能是江南牡丹品种群的祖先种; 紫斑牡丹可能是西北牡丹品种群的祖先种; 矮牡丹、紫牡丹、紫斑牡丹、四川牡丹可能是西南牡丹品种群的祖先种。
本世纪以来, 日本、法国、美国等,先后以我国的紫牡丹、矮牡丹、黄牡丹、大花黄牡丹等为亲本, 反复杂交, 选择, 培育出了不少花大色艳的新品种。
我国的野生牡丹在园艺学上为珍贵的花卉种质资源, 对培育新品种和研究牡丹组的系统发育, 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应当有计划的系统发掘和利用, 可以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 也可以直接引种驯化。
1.4 我国为栽培牡丹起源、品种培育、分化演变和多样性的古老中心牡丹在我国作为药用, 已经有2000多年,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 已有记载。
牡丹成为观赏植物约在我国的南北朝时期, 谢康乐(385 一4 3 3 说: “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
宋代欧阳修(1007 一1072 )的《洛阳牡丹记》(103 1一10 3 4 )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牡丹专书。
该书说:“牡丹初不载文字, 唯以药载《本草》, 然于花中不为高第, 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 与荆棘无异, 土人皆取以为薪”; “春初洛人于寿安山中祈小栽子卖城中, 谓之山蓖子, 人家治地为畦滕、种之”; “魏家花者⋯⋯, 始樵者于寿安山中见之, 研以卖魏氏”。
它不仅记载了古代野生牡丹在我国的存在、分布, 从药用发展到观赏; 还明确记载了宋人从山中挖掘野生牡丹,进行引种驯化栽培的情况, 阐明了栽培牡丹起源于它们的野生祖先。
事实上直到现代我国有些地区, 如西藏的林芝、米林等地的人民仍将野生的黄牡丹等从山上挖回直接用于种植;安徽、河南、云南、四川、湖北等地也有挖掘野生牡丹进行种植的情况。
我国栽培的药用和观赏两大类牡丹, 在人工选择下各自向着药用化学成分的保持、提高, 或花部形态美观、增大、更芳香的不同方向发展。
对药用者,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15 9 6)中说: “牡丹唯取红白单瓣者人药, 其千叶异品皆人巧所致, 气味不纯不可用”而野生种“其根人药尤妙”。
对于观赏牡丹、欧书指出: “初, 姚黄未出时, 牛黄为第一; 牛黄未出时, 魏花为第一; 魏花未出时, 左花为第一; 左花之前, 唯有苏家红、贺家红、林家红之类, 皆单叶花, 当时为第一。
自多叶、千叶花出后, 此花黝也, 今人不复种也”。
清楚的阐述了栽培牡丹在人工选择下, 由单瓣向半重瓣、重瓣方向的演变趋势; 和前者多被淘汰, 而后者多被选留的史实。
尔后周师厚的(洛阳牡丹记)(10 8 2)、陆游的(天彭牡丹谱)(1 17 5) 还记载了甘草黄由单瓣到重瓣, 一百五由半重瓣到重瓣的演变, 以及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 如甘草黄; 天然杂交, 如绍兴春、鹿胎红; 突变, 如潜溪绊、御袍黄等产生变异后, 利用嫁接、分株等营养繁殖方法保存有利于人们的变异, 形成新品种的实例。
我国栽培牡丹品种众多,(中国花经)(1990〕)说: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隋唐时代有23 种,宋代有114 种, 明代有340 种, 清代有3 81 种。
现在约有462 种。
加上甘肃省兰州、临夏一带栽培的紫斑牡丹品系的品种, 全国牡丹园艺品种总数当在500 种以上”。
据报道现已在600以上。
牡丹花型有单瓣类的单瓣型; 半重瓣类的荷花型、葵花型; 重瓣类平头亚类的玫瑰花型、牡丹花型, 楼子亚类的扁球型、圆球(皇冠)型、长球型、绣球型, 台阁亚类的平头台阁型、楼子台阁型。
花色有白、黄、粉红、红、紫、黑(深紫、黑紫)、蓝(蓝紫)、彩纹等。
形形色色的牡丹品种乃是人工选择创造性作用的良好例证。
人工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重要原理之一。
达尔文一向强调中国人民对于人工选择及变异理论的贡献, 并指出在中国的古文献中找到他的学说赖以建立的渊源。
牡丹是栽培植物起源和演变在花卉植物方面的一个典型实例。
1.5 栽培牡丹是植物科学研究与教学的良好实验材料在植物形态解剖学方面, 牡丹可作为观察灌木、混合芽、互生复叶、肉质根、辐射对称的两性离瓣花、花盘、普英果, 具假种皮种子、花粉形态, 根、茎、叶等器官的构造等的材料。
在植物细胞学上, 其雄蕊花药组织为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形态和核型的良好材料。
在植物生理学上, 可用以观察植物生长发育的年周期变化; 种子的萌发与休眠:长日植物及其花期调控; 插花保鲜等。
在植物变异、遗传和进化方面, 不同品种的牡丹株型、芽形、叶形、花型、花色有别, 可用以观察变异; 牡丹花大, 是行人工授粉、品种间和种间杂交,以及人工诱变的较佳材料; 牡丹还是观察花型演化和种内进化分类系统的较好对象。
2 中国牡丹的经济意义2.1 为名贵的园林花卉植物, 有很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牡丹是我国传统的名花, 个体寿命长, 品种众多。
花大、芳香、花型花色丰富。
单株花期约7一10天, 群体花期约20一30 天。
以往花型上以重瓣, 起楼为贵, 花色以黄、紫黑、绿为上, 香味以浓郁为佳。
现代出于回归自然的追求, 对花大露心的单瓣, 半重瓣; 象征纯洁美丽的白色和新奇的深绿、蓝(蓝紫)、黑(深紫、黑紫)、彩纹等品种亦很欣赏、重视。
现代人们对牡丹的欣赏, 已由其花扩展到其叶、枝干、芽和果。
牡丹早春萌动时, 幼叶紫红; 夏天叶繁茂、青碧, 有光泽; 秋后变黄, 红紫等色, 颇为美丽。
牡丹枝干苍劲斑驳, 如铮铮铁骨; 秋冬貌似枯枝, 却有新芽; 二十世纪以来, 还兴起了在落叶后至早春欣赏牡丹芽的风气, 不同品种牡丹芽的形状, 也常有所不同, 如洛阳红芽尖而圆, 朱砂垒芽呈狭尖形, 青龙卧墨池的芽尖而带钩好似鹰嘴; 芽的颜色更为丰富多彩, 如百花妒的芽为黄绿色、脂红的芽为绿色、墨魁的芽为暗紫色等。
牡丹单瓣和半重瓣的品种, 如风丹、似荷莲等, 普英果呈放射轮状排列好似五角星, 也颇美丽。
此外, 将野生种类引人驯化、直接用于园林, 也是现代的一种新追求、新趋势。
牡丹在园林绿化上无论孤植、丛植、片植都很适宜。
除露地栽培布置为花台、花坛、花境、花圃、专类园外; 还可行盆栽, 用于园林、阳台、厅室内; 或供作切花、干花用于居室花篮或佩饰。
牡丹的种苗、盆花、切花、干花的生产和经营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中国牡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是我国有发展前途和重要的出口创汇的花卉之一。
每株价值达2 0 一40美元。
2.2 为我国著名的中药材我国现代栽培的牡丹按用途分为观赏和药用两大类, 药用者多为单瓣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