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 第四部分
- 格式:ppt
- 大小:8.10 MB
- 文档页数:27
科技考古学概论第二版笔记
《科技考古学概论(第二版)》是一本全面且详细的考古学教材,涵盖了中国科技考古学发展的纵向梳理,以及多个门类的横向覆盖。
这本书更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科技考古学的人来说,是一本非常好的参考资料。
在这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科技考古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考古发掘中文物的采集与保存、文物的清理与修复以及文物的保存等。
这些内容不仅提供了理论知识,还提供了实践指导,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科技考古学的实际应用。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即使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也能够很好地理解和掌握。
总之,《科技考古学概论(第二版)》是一本非常优秀的教材,对于想要了解科技考古学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错过的好书。
考古学书籍目录世界考古书籍目录:《考古学参考资料》,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一版。
《穿越时光隧道》,丛书主编:张秀平,本册主编:东之龙胡秉华,广西民族出版社,《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发现》,保罗·G·巴恩,郭晓凌周辉荣译,山东查报出版社,2002年3月,第1版。
《西拉姆讲述考古的故事》,[德]C·W·西拉姆,曾晓祥译,东方出版社,2005年4月,第2版。
《宝藏的故事》,鲁竹,中国书籍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世界考古未解之谜》,胡志峰蒋祝平,光明日报出版社,2005年3月,第1版。
中国考古书籍目录:文物与鉴赏类考古:《人类智慧之魂》,丛书主编:张秀平,本册主编:刘如仲,广西民族出版社,2000 年9月,第1版。
《古玩谈旧间》,陈重远,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鉴赏述往事》,陈重远,北京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
《文物话春秋》,陈重远,北京出版社,1996年10月,第1版。
《古玉鉴藏》,冯乃恩,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铜镜鉴藏》,孔祥星刘一曼,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铜器鉴藏》,罗伯建李学中,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古钱鉴藏》,石瑄,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文房四宝鉴藏》,张淑芳,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书法鉴藏》,蒋文光顾莉,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古画鉴藏》,单国强,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陶瓷鉴藏》,王莉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金银器鉴藏》,胡晓孔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玺印鉴藏》,罗伯建,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文物精品与文化中国十五讲》,彭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深圳大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23200006课程名称: 科技考古与文物鉴赏开课院系: 材料学院制订(修订)人: 黎晓华审核人: 汤皎宁批准人:汤皎宁2013 年 3 月 15日制(修)订课程名称: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英文名称: Primarily authentication and collection ofcultural relics总学时: 36 其中:实验课 0 学时学分: 2先修课程: 中国历史教材: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王富耻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文物鉴定基础王琦、林健兰州大学出版社,2006。
参考教材: 文物鉴赏指南马承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古陶瓷鉴识杨静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青铜器鉴赏张懋鎔漓江出版社,1993课程性质:全校公共选修课,选修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教学使文理学生掌握材料现代检测方法,应用于古文物分析鉴定,尤其是针对文物金属材料进行逆向工程对生产工艺进行剖析,还原科技历史,提高学生对材料方面的理论知识认知,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拓展知识面,形成知识交叉,并能够掌握现代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与考古的最新进展。
课程简介:《文物鉴赏与科技考古》课程是面向全校非材料专业本科学生,以普及文物材料基础知识为主的科普性的综合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国历史中材料发展史;2、文物材料的性能及分类;3、青铜文物分析鉴赏;4、古钱币分析鉴赏;5、古陶瓷材料分类及鉴定;6、玉器及珐琅彩材料分析鉴赏等。
本课程面向校内文、理各专业,尽量照顾学生的特点,做到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在讲授中让学生对中华古文明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有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内容:1.绪论文物与材料分析、文物的作用、文物的价值、文物的定义、文物的分类、文物定级、收藏概论2. 文物与文化、文化飞地3. 文物的价值及分级原则、文物的时限、文物分类;4. 文物鉴定领域现状分析;收藏与鉴定概论;5. 文物鉴赏与考古学基础知识6. 不同历史时代青铜器鉴赏7. 青铜器材料冶金学研究、纹饰文化欣赏。
浅谈文物的鉴定与鉴赏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者和文化的遗产。
文物的鉴定和鉴赏是保护文化遗产和推广文化的手段。
本文将从文物的定义、鉴定、鉴赏和保护四个方面浅谈文物的鉴定与鉴赏。
一、文物的定义文物是指有历史、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价值的物品,包括器物、器皿、器具、柏林、碑刻、书法、绘画、雕塑、工艺品等。
文物依据其历史年代的不同可分为考古文物、古代文化文物、近现代文物。
文物的鉴定是指根据文物特征、时代背景、工艺技艺等方面的考察,判断其真假、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过程。
文物鉴定的关键是综合分析,需要考察文物的时代背景、材料质地、工艺技术、制作风格等多个方面。
1、时代背景文物的时代背景是鉴定文物真伪的重要依据。
如对于一件器物,需要考虑它所处的时代、背景、使用方法等,以此判定它的真实性。
2、材料质地对于文物的材料质地,需要进行科学分析。
比如青铜器的金属成分、陶器的质地等。
科学的分析能够确保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的准确性。
3、工艺技术和制作风格工艺技术和制作风格是文物的一个重要特征。
不同的文物往往有着不同的工艺技术和制作风格。
这些特点能够帮助鉴定人员确定文物的真实性和历史价值。
三、文物的鉴赏文物的鉴赏是指赏析文物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深入了解文物背后的意义和历史。
文物的鉴赏有助于推广文化,促进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1、历史价值文物的历史价值是指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和人类文明发展的足迹。
通过鉴赏文物,可以深入了解历史的进程和文明的发展,认识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2、文化价值文物的文化价值是指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通过鉴赏文物,可以领略到文化的魅力和艺术的精华。
文物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也是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手段。
四、文物的保护文物保护是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维护的过程。
文物保护的关键是要保护好文物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同时要抵抗外界环境和人为因素的侵害。
1、环境保护文物保存的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温度恒定,避免热、湿、光线等因素的损害。
文物考古中的实验室分析技术文物考古是研究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领域,而实验室分析技术在文物考古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一系列科学技术手段,实验室分析技术能够帮助考古学家揭示文物的年代、制作工艺、原料成分等信息。
本文将介绍文物考古中常用的实验室分析技术,包括放射性碳定年、X射线荧光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质谱分析等。
一、放射性碳定年技术放射性碳定年是一种常用于文物考古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基于放射性碳-14在物质中的衰变速率进行测定,可以确定物质的年龄。
通过采集文物中含有有机物的样品,如木材、纺织品等,实验室可以测定其中碳-14同碳-12的比例,从而推测出文物的年代。
放射性碳定年技术在文物考古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历史时期,为文物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二、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是一种常用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以用于研究文物中的元素成分。
该技术利用物质受到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特征荧光,通过分析荧光的能谱可以确定文物中含有的元素及其含量。
对于文物考古研究来说,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学家识别文物的原料种类、制作工艺等重要信息。
例如,通过对青铜器等金属文物进行X射线分析,可以确定其成分并进一步了解其制作工艺和流传历史。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技术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成像技术,在文物考古中被广泛应用。
SEM技术能够提供高清晰度的文物表面形貌图像,并结合能谱分析技术,还可以确定文物中元素的分布情况。
这对于研究文物的制作工艺、表面处理方式以及使用痕迹等方面十分重要。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考古学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细节信息,从而推测文物的历史背景和使用方式。
四、质谱分析技术质谱分析是一种高精度的分析技术,常用于研究文物中的有机物质。
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对文物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和定量分析,帮助考古学家确定文物的材料来源、工艺特征等关键信息。
在文物考古中,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应用于研究陶瓷、颜料、染料等文物材料的分析,为文物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 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科技考古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技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运用科技手段进行考古调查、发掘和保护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 二、课程内容第一部分:科技考古概述1. 科技考古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考古学的定义- 科技考古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趋势- 科技考古在我国的发展现状2. 科技考古的主要方法- 地质学方法- 地貌学方法- 水文地质学方法- 环境考古学方法- 植物考古学方法- 动物考古学方法- 气候考古学方法- 历史地理学方法3. 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理- 常见的文物保护技术- 科技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第二部分:考古技术与方法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的原理-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 遥感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基本原理- GIS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 GIS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 地球物理勘探的原理- 常见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地球物理勘探数据采集、处理与分析方法4. 考古发掘技术- 考古发掘的基本原则- 常见的考古发掘方法- 考古发掘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5. 植物考古学方法- 植物考古学的定义与意义- 植物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植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6. 动物考古学方法- 动物考古学的定义与意义- 动物考古学的基本方法- 动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实例第三部分:案例分析1. 遥感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遥感技术在夏商周时期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遥感技术在秦始皇陵考古中的应用2. GIS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GIS在三星堆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GIS在金沙遗址考古中的应用3. 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秦始皇陵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金沙遗址考古中的应用4. 植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植物考古学在半坡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植物考古学在良渚遗址考古中的应用5. 动物考古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一:动物考古学在半坡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案例二:动物考古学在良渚遗址考古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科技考古的基本概念、方法、原理和应用。
尔雅通识课-《考古发现与探索》-章节测试题《考古发现与探索》章节测试题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一)1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考古学起源于哪一年•A、1900.0•B、1921.0•C、1935.0•D、1947.0我的答案:B2苏秉琦是哪所大学考古学专业的创始人•A、清华大学•B、北京大学•C、复旦大学•D、中国科技大学我的答案:B3区别一个学科是否是考古学的学科标准不包括•A、研究对象•B、研究方法•C、研究目的•D、研究主体我的答案:D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家王威先生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C5在龙骨药材上有下列哪项重要考古发现•A、汉晋简犊•B、龙门石窟•C、甲骨文•D、良渚文化我的答案:C6二重证据法是谁提出来的•A、王国维•B、梁启超•C、章太炎•D、季羡林我的答案:A7敦煌石窟是由一名道士在1899年发现的我的答案:×8影视作品里的考古学家和真实的考古学家是有差别的我的答案:√9考古手段获得的文物叫发掘品我的答案:√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二)1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A、墓葬•B、房屋•C、道路•D、鼎我的答案:D2下列不属于遗物的是()。
•A、生产用具•B、生活用具•C、房屋•D、刀我的答案:C3“三器说”是哪国人提出来的•A、英国人•B、埃及人•C、丹麦人•D、西班牙人我的答案:C4金石学一般的收集对象是含有文字的金属和石头制造的器物我的答案:√5地质学的发展和生物学上的进化论对科学考古学起到重要的影响我的答案:√6考古学家最重要的工作是挖掘我的答案:×考古发现与探索绪论(三)1人类第一次合成的金属材料是什么•A、铜•B、铁•C、金•D、银我的答案:A2人类第一次能够合成的材料是什么•A、铜器•B、铁器•C、陶器•D、银器我的答案:C3旧石器时代过渡到新石器时代的影响因素不包括什么•A、磨制石器的出现•B、铜器的出现•C、农业生产的出现•D、动物的驯养我的答案:B4石器时代可再分为四个时期,关于四个时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旧石器时代•B、中石器时代•C、新石器时代•D、晚石器时代我的答案:D5人类经历铜器时代的时间是最长的我的答案:×6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一)1夏鼐是中国第几代考古学家•A、一•B、二•C、三•D、四我的答案:A2下列属于第二代考古学家的是•A、苏秉琦•B、夏鼐•C、张忠信•D、樊锦诗我的答案:C3中国的考古在国外倍受好评我的答案:√4三峡工程没有对古代遗存产生建设性破坏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二)1下列不属于遗迹的是•A、房屋•B、村落•C、道路•D、武器我的答案:D2下列属于遗物的是•A、运河•B、房屋•C、耳环•D、墓葬我的答案:C3拍卖行要先鉴定真假再拍卖我的答案:×4发掘品的科学研究的价值和传世品的一样,没有谁高谁低之说我的答案:×5在自己田地里挖出来的东西属于个人所有我的答案:×6发掘品是经过科学考古工作清理出来的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三)1下列哪个陵墓可能是目前唯一未被盗过的•A、昭陵•B、永康陵•C、贞陵•D、乾陵我的答案:D2武则天葬在哪个陵墓里•A、定陵•B、昭陵•C、乾陵•D、秦陵我的答案:C3非法盗墓文物者现在可以判死刑我的答案:×4改革开放以前,盗墓现象非常普遍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四)1青铜器时代完全被铁器时代取代是在什么时期•A、夏•B、西周•C、初秋战国•D、东汉我的答案:D2中国从什么时期开始制作铁器•A、夏•B、周•C、春秋战国•D、秦陵我的答案:C3铜石并用时代主要是用哪种铜•A、青铜•B、红铜•C、黄铜•D、灰铜我的答案:B4长江流域相对于黄河流域进入铜石并存时期较早我的答案:×5青铜时代,中国主要用铜器做武器和礼器而不是生产工具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五)1考古学在我国属于什么学科范畴•A、人类学•B、历史学•C、哲学•D、语言学我的答案:B2中国考古学家第一次主动挖掘的帝王陵墓是哪一个•A、定陵•B、乾陵•C、秦陵•D、德陵我的答案:A3历史学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不同我的答案:√4考古学的工作方法更接近于历史学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六)1人类历史上合成的第一种材料是什么•A、磨制石器的出现•B、陶器•C、铜器•D、铁器我的答案:B2标志着人类结束史前时代的遗存不包括下列哪项•A、文字•B、金属•C、石器•D、城我的答案:C3下列哪项可称之为考古学之根•A、田野考古学•B、水下考古学•C、航空考古学•D、科技考古学我的答案:A4田野考古学是根据考古方法进行划分的我的答案:√5田野考古学不包括地下考古学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七)1下列不属于田野考古学的工作方法的是•A、调查•B、发掘•C、清理•D、分析我的答案:D2水下考古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就已经很发达了我的答案:×3实验考古学也叫模拟考古学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八)1越王勾践剑成分中含量最多的是•A、铁•B、铝•C、铜器•D、锡我的答案:C21977年12月复旦大学采用质子X荧光非真空分析法对下列哪种文物进行了无损科学研究•A、曹操头骨•B、越王勾践剑•C、金缕玉衣•D、《兰亭集序》我的答案:B3世界上最大的钟——“钟王”是哪国制造的•A、中国•B、美国•C、英国•D、苏联我的答案:D4航空考古学的主要工作是航空拍照我的答案:√5墓葬里的有机物不能直接取样我的答案:√考古学概述(九)1人工驯养和人工栽培大概出现在什么时代•A、1万年前•B、2万年前•C、5万年前•D、5000年前我的答案:A2人类从大概在什么时候开始在中原生活•A、5000年前•B、1万年前•C、2万年前•D、5万年前我的答案:B3下列哪一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别•A、植物考古学•B、动物考古学•C、陶瓷考古学•D、美术考古学我的答案:D4环境考古学研究的环境是包括所有的自然环境,不管其是否与人类生活有关。
博物馆类论文发表期刊推荐《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征稿:文物鉴定与鉴赏关注收藏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级别:省级期刊文物鉴定与鉴赏期刊分类:期刊> 人文社会科学> 哲学与人文科学> 考古主管单位: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单位: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地方:安徽快捷分类:历史国际刊号:1674-8697编辑Q Q :3425393745国内刊号:34-1312/K邮发代号:26-228创刊时间:2010发行周期:月刊期刊开本:A4下单时间:1个月内业务类型:杂志征订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简介《文物鉴定与鉴赏》(月刊)创刊于2010年,是由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是面向国内收藏界发行。
《文物鉴定与鉴赏》以宣传传统鉴定科技鉴定相结合的“双轨鉴定”为基本内容,宣传“文物科技”为特色的文物鉴定、收藏鉴赏类杂志。
它以大量的科学性、科普性、知识性文章为主要内容,多层面贴近读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使之成为文物科研工作者、收藏家、收藏爱好者及收藏业从业者学习、鉴赏和研究不可或缺的工具书和文化休闲读品。
文物鉴定与鉴赏栏目设置双轨鉴定、文物科技、研究探索、收藏?投资、人物专访、文博论坛文物鉴定与鉴赏杂志收录/荣誉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目录名家推介汤洪泉作品欣赏汤洪泉;2+1+121-122鉴·赏_亮鉴金木无声润万物——福建民俗博物馆馆藏清代金漆木雕雅赏欧阳桂兰;4-7折取一枝悬竹杖——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藏陈淳《四季花卉册》赏析江洁;8-10边寿民干笔小品册页赏析徐丹;11-13葫芦岛博物馆馆藏建昌东大杖子战国青铜器精品赏析李乐;14-17独具特色的魏晋铜镜——馆藏神兽镜初探刘文明;18-19临夏州博物馆馆藏金代刻字铜镜赏析杜马玉;20-21盛世写真——临海市博物馆馆藏汉唐铜镜鉴赏滕雪慧;22-24长征时期闽西红军系列文物故事赏析邹淑红;25-27青瓷莲花尊——六朝博物馆明星展品赏析王超;28-29北宋对钱艺术赏析王洪照;30-31鉴·赏_稽古东渡日本的德化窑“玛利亚观音像”陈颖艳;32-34从常州博物馆馆藏南宋戗金漆奁图案谈宋代坐墩李梦晨;35-37碾子坡、北吕、西村墓地试析——先周、西周时期墓葬材料所反映之社会稳定性的探讨张德仁;38-43中国画色彩的复原与加固巫骁;44-47评级币的保障及优缺点探析朱伟;48-51王诜“宝绘堂”藏品之来源考述杨宝宝;52-54关于多福寺壁画的世俗文化分析李清;55-57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历史时间概况以及名称解读刘扬;58-59 周煌书法艺术的美学风格阐释李振文;60-61女侠谁识杨叔姬谢娟;62-63对宋代动物形、瓜果形玉佩饰的几点认识袁强亮;64-65巴蜀印章的出土及研究现状王明亮;66-67梅庵旧闻孙倩;68-69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