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辅导讲义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35.50 KB
- 文档页数:5
初二语文上册期末抒情散文阅读新人教版一、学法指导读散文关键点:(1)明确描写对象及其特点;(2)关注题目和文章抒情议论句,明确文章主旨(情感和感悟)★考点一:行文思路分析一样来说,抒情散文的结构形式差不多上分为三个部分:①在文章开头引出写作对象;②在文章中间联系生活进行联想和想象;③在文章的末尾通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来揭示生活哲理。
★考点二:选择文本的有用信息,能对指定的文本准确地概括其要点。
方法指导:①分点答题,多答几点;②圈划原文关键语句(写作对象的外在形状和内在品行) ,依照这些词语来作答。
★考点三:哲理性语句的含义分析方法指导:①抓中心词,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②句子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先指出修辞方法。
★考点四: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赏析句子)方法指导:①常用的修辞方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②常用的表现方法:对比、衬托、象征、托物言志、抑扬。
答题指导:找出修辞方法等切入点+具体分析句子+体会作者情感或分析事物品质。
★考点六:把握文本所表达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方法指导: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二、文段阅读(一)向一棵树鞠躬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
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竞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
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这是一棵不同平常的树。
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
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
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明白它在那儿堆了多青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
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看起来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儿,将就保持着一种队形。
它事实上只有一米来高。
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舒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势,却展现了顽固坚强的生命。
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俯视着那个喧闹的世界。
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
它因此喜爱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能够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义-含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课前一开心考试的十种“死法”:1、老师不打招呼就考试,居然考得不错,意外死。
2、考试前怀着隐隐期待,兴奋死。
3、一考完就想知道自己成绩,好奇死。
4、期末考试后放长假,憧憬死。
5、因为考试,音体美全部被语数外代替,遗憾死。
6、明天又要考试,还没复习好,焦虑死。
7、一次考场失利,使我领悟到我只是未成功,并未失败,哲理死。
8、一次成功的考试,使我领悟到上帝只会保佑成功的孩子,明白死。
9、忽然发现,考试是通往世界的尽头和冷酷仙境的通关密语,解开它们,自豪死。
10、遇到不会做的题,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全身通泰死。
知识梳理阅读思路: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是所有阅读要点的综合运用思路整理——规范的表达赏析——①选词/修辞②对象的特征(先外后内)③作者情感/读者共鸣金题精讲题一:冬日香山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散文阅读点拨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分为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三大类,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下文准备了中考语文散文阅读备考的内容,希望能帮助大家。
一、分类记叙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二、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三、概括文章主题1、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2、方法:(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3、答题要点:(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四、找文章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1、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2、方法(1)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2)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3)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3、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
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五、重要句子深刻含义1、重要句子指:(1)题目;(2)开头;(3)结尾;(4)过渡句。
2、重要句子的特征:(1)含蓄深刻;(2)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重要句子的作用:(1)题目的作用——揭示中心(对象);形象含蓄,激发兴趣。
(2)开头的作用——揭示中心(点题);引出话题(下文);设置悬念;激发兴趣。
(3)结尾的作用——总结上文;揭示(突出)主旨;语言含蓄深刻,留有余味。
(4)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
解答技巧:(1)分析句子的表层含义。
最新教学资料·部编版初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开篇语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冯骥才:趣说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从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知识梳理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阅读思路:金题精讲题一:冬日香山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5散文二篇教案15散文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课时计划】2课时。
第一课时研究《永久的生命》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XXX的答案吧!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臼齿(jiù)茸毛(róng)蔓延(màn)...凋谢(diāo)洗涤(dí)..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臼齿:齿名。
在口腔后方的两侧。
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身体表面或某些内壁长的短而柔软的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冲荡;清洗。
又用除去罪过、积、耻辱等。
3.作者简介XXX,原名XXX。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XXX,次年到XXX工作,并开始以“XXX”的名字发表作品。
历任《人民文学》主编、XXX社长等职。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朗诵课文,学生听读,留意读音,并勾勒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砚树模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砚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换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返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涓滴不克不及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学科:语文专题: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题1:雨(冯剑华)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
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的天地。
“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
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
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
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
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
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
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
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
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
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各章节知识点总
结
本文总结了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各章节的知识点。
以下是每章节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写作水平的提高
- 掌握写作的基本要素和技巧
- 研究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提高文章的表达能力
第二章:我的家园
- 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
- 讲述家乡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俗
第三章:记叙文
- 研究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 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记叙文范文
第四章:记叙文选粹
- 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记叙文作品
- 研究分析记叙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五章:夹叙夹议的文章
- 研究夹叙夹议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 阅读和分析夹叙夹议文章的写作手法和逻辑关系
第六章:夹叙夹议的文章选粹
- 阅读和欣赏夹叙夹议文章的优秀范文
- 研究分析夹叙夹议文章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第七章:议论文
- 研究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
- 分析和撰写有关热门话题的议论文
第八章:议论文选粹
- 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议论文范文
- 研究分析议论文的观点、论证和论据
第九章:说明文
- 掌握说明文的写作要领和结构
- 阅读和欣赏不同类型的说明文作品
第十章:说明文选粹
- 研究分析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风格
- 阅读和分析优秀的说明文范文
以上是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各章节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开篇语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冯骥才:趣说散文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从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知识梳理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阅读思路:金题精讲题一:冬日香山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
开篇语
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冯骥才: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从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
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
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
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
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
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
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知识梳理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
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
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
(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文。
例如: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思路:
金题精讲
题一:
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
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
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
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
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
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
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
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
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
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
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
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
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
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
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
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
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
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
他们不因风
寒而筒袖缩脖,不因人少而自卑自惭,依然尽情地展现着盎然的绿意,孕育着蓬勃的生机。
⑤当我登上山顶时回望远处,烟霭茫茫,亭台隐隐,脚下山石奔突,松柏连理,无花无草,一色灰褐。
好一幅天然焦墨山水图。
焦墨笔法者舍色而用墨,不要掩饰只留本质。
你看这山,她借着季节相助舍掉了丁香的香味,芳草的倩影,枫树的火红,还有游客的捧场,只留下这长青的松柏来作自己的山魂。
山路寂寂,阒(qù)然无人。
我边走边想,比较着几次来香山的收获。
春天来时我看她的妩媚,夏天来时我看她的丰腴,秋天来时我看她的绰约,冬天来时却有幸窥见她的骨气。
她在回顾与思考之后,毅然收起了那些过眼繁花,只留下这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
靠着这骨这气,她会争得来年更好的花,更好的叶,和永远的香气。
⑥香山,这个神清气朗的冬日。
1、文章第②~④段描写了冬日香山的主要景物特征及其给人的感觉,仔细阅读文章,补全下面图表的内容。
2、仔细阅读第⑤段,在作者的笔下,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春夏秋的香山又给人什么样的美感?题二:
山的图腾
①一到西宁,便感觉到青海山川的不同凡响。
这里的奇峰峻岭和条条深邃的沟壑,使我的心灵受到阳刚的洗礼,引起我精神上的强烈震撼。
②那天我们乘车沿山谷间的栈道盘旋而去寻觅黄河的源头时,只见山路侧旁皆为红色的高山峻岭。
车子行驶于其中,如同盘旋在燃烧的火焰之中,让我内心升腾起一种从未有过的冲动。
友人邓友梅在途中看见山上耸立着的一块充满曲线美的红石时,诙谐地喊道:“看呐!那是诗人舒婷在山巅上向大地吟唱她的新诗呢。
”这个比喻可谓天衣无缝,因为那天舒婷刚好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亭亭玉立之姿,颇像峰顶上那块婀娜多姿的红石。
舒婷没有反驳,她看着窗外的大山,自语道:“人在旅途中,已是美的享受。
”她的喃喃之语道破了高原上红色大山诱人的奇丽与娇美。
③我也沉醉于大山的遐想之中:我曾游历过美国西部的“红石山国家公园”,那儿的地质地貌与这儿红色山峦极其近似,但是从气魄上来衡量,“红石山”显得太小家子气了,那就如同一匹孤驼与一条绵延无尽的棕红色的驼队之分。
这是远古天崩地裂时,天地造物之神,让大海沉沦地下,让红色高山凸起于东方大地上的杰作。
它诱惑一切游人的想象,因为这里不仅有友人戏言的“舒婷读诗”,还有纯天然的“亭”、
“台”、“楼”、“阁”;如果将它和时代的距离拉得更近一些,这层层叠叠耸立于云间的山峰,有的像原子弹爆炸后升腾起的蘑菇云,有的像是一条条虹鳟鱼遨游于太空……其形之怪,其貌之绝,真是让我目不转睛,直到我双眼酸涩时,才愿意眨一眨眼皮。
④我询问司机大山的姓名。
他说:“这峡谷叫‘拉水峡’”。
⑤第二座令我为之动情的山峦,当属日月山了。
它古时的名字叫赤岭,但是密密的青稞与碧树绿草覆盖了整座山,凸显出它生命的永恒青春。
间或,可遥见有一束束彩绸,飘逸在山间,导游告知我,那儿是藏族兄弟举行天葬的祭台。
⑥导游的一句话,便把我们带进了原始古老的氛围中:噢!这是到了古代汉、蕃的分界地了。
因而,当汽车向日月山的山脊上攀时,一个古老的故事盘升于我的心头。
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就是穿越这个山口进入西藏的。
翻越这座大山时,她因惜别故土,曾拿出父王赐她的日月宝镜,观看镜中“八水绕长安”的美景,泪水凄然而下。
此情此景,被奉命来接她的使臣发现,这使臣为驱散她的离情悲楚,偷偷把宝镜换成了石镜。
聪颖过人的文成公主见到石镜后,便将宝镜摔碎了,以示诀别故土、踏进西藏的决心。
她没想到,此举成了日月山之名称的来由——后人为纪念文成公主那颗亮若太阳和月亮般的心,将“赤岭”改为“日月山”。
“日月山”这圣洁的名字,一直延续至今。
⑦下车后,我无论如何也未曾想到,山顶的风有那么大,我差点被吹了个跟头。
在这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到了海拔3520米的青藏高原,它不仅让我倍感寒冷,而且心跳加剧、呼吸急促。
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去遥想当年宫廷中长大的文成公主,要经历这般磨砺,该有多么艰难!但她没有退却,而是为了民族和谐和中华大业,毅然迈过了这座山,进入海拔更高的西藏。
⑧我和友人把一路上藏族朋友送给我们的哈达都找了出来,将其系在祭台之上。
这既是向文成公主表示后来人的敬意,也是向日月山献上一份中华的赤子情怀——因为这座日月山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山岳中的精灵了!
⑨青藏高原的山,是迷人的。
西行路上,我在与大山无数次的对视中,心灵得到了最为完美的陶冶。
故而写此文,作为青藏高原之行的永恒纪念。
文章写了两座令“我”“动情”的山,请阅读文章②~⑧段,填写表格。
小结收获
梳理思路,感知形象
勾画文章勤动笔,条理清晰有章法。
提取要点不遗漏,依据文本巧概括。
每课一积累
每一条走过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
每一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坚持下去,不是因为坚强,而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
讲义参考答案
金题精讲
题一:1、
2、冬日香山的性格特点是铮铮硬骨与浩浩正气,春夏秋的香山的美感是妩媚、丰腴、绰约。
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