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遗传学》第七章 群体遗传
- 格式:rtf
- 大小:323.28 KB
- 文档页数:22
1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研究目标:探索群体的遗传组成以及引起群体遗传组成发生变化的动力。
研究范畴:所有决定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性问题。
群体中有一对等位基因A和a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A/(A+a),显性的通常用p表示p= A / (A+a)等位基因a的频率为a/(A+a),隐性的通常用q表示q= a / (A+a)p + q= (A+a) / (A+a)= 16例:一对等位基因A和a群体中存在的基因型有3种AA, Aa, aaAA的频率:AA /(AA+Aa+aa),用D(dominance)表示Aa的频率:Aa/(AA+Aa+aa),用H(heterozygote)表示aa的频率:aa/(AA+Aa+aa),用R(recessive)表示D + H + R = 18如何获取某个群体某个感兴趣基因其分布的信息呢?9如果我们可以得到某个基因座所存在的每种基因型的频率,就可以得到每种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
比如当某一性状是共显性或不完全显性性状时,群体中每一表型的频率就是对应的基因型频率,进而可以得到基因频率。
1011对MN血型有人在一个地区调查747人M 血型基因型为MM 占31.2% D N 血型基因型为NN 占17.3% R MN血型基因型为MN 占51.5% H例:p = D + H/2q = R + H/2设M的基因频率为p,N的基因频率为q,p+q = 1p=(747×31.2%×2+747×51.5%)/747×2=0.312+0.515/2=0.57q=(747×17.3%×2+747×51.5%)/747×2=0.173+0.515/2=0.4312例:CCR5基因,编码细胞表面的细胞因子受体,可作为HIV病毒进入细胞的受体。
ΔCCR5基因,32bp的缺失突变,可引起编码蛋白的移码,从而使HIV病毒失去受体。
第七章群体遗传遗传变异是人类进化的基础,构成了群体中的个体多样性。
由于群体是由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组成,因此仅仅从个体的遗传结构是难以解释群体的遗传组成及其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
群体遗传学(population genetics)的研究对象是遗传变异,主要研究群体中基因的分布及逐代传递中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因素,通过数学手段研究基因频率和相对应的表型在群体中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也是人类遗传学、人类进化和后基因组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群体遗传学研究获得的资料可用于遗传咨询和制定遗传筛查项目。
对于身高、体重、血压等大多数性状而言,个体的基因型与表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且与环境因素又密切相关,目前尚不可能得到决定这些性状的基因的准确描述。
因此,本章主要讨论的是基因型与表型呈一一对应关系的质量性状即单基因性状在群体中的遗传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第一节群体的遗传平衡由于等位基因间存在着显性和隐性的关系,当两个杂合个体婚配后,按照遗传学的分离率和自由组合率,子代中将有3/4表现为显性性状,1/4表现为隐性性状,由此推论在群体中随着隐性性状的减少,显性性状将会增加,最终大多数为显性性状;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在随机婚配的大群体中,在没有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显性性状并没有随着隐性性状的减少而增加,不同基因型的相对频率在一代代传递中保持稳定,这就是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
一、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Hardy-Weinberg定律(Hardy-Weinberg Law)是1908年由英国数学家G.H.Hardy和德国内科医生W.Weinberg分别提出的,它是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奠定了现代群体遗传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即在一个大群体中,如果是随机婚配,没有突变,没有自然选择,没有大规模迁移及基因流,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代传递中保持不变。
假设在一个理想的群体中,某一基因座上有两个等位基因A和a,其基因频率分别为p和q;由于该基因座只有两个等位基因,因此p+q=1,这一群体中三种可能的基因型分别是AA、Aa和aa,每种基因型频率可以通过不同等位基因的组合得出(表7-1)。
《医学遗传学》第七章群体遗传第七章群体遗传1.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的遗传组成以及决定并引起遗传组成发生变化的动力的学科。
2.群体:是一群可以相互交配的个体。
在群体中有基因交流,通过基因交流使群体的遗传组成发生变化。
3.群体遗传学需要调查如下事实:①不同基因型个体的婚配形式。
如随机婚配(random mating)、近亲婚配(consanguineous mating)、选型婚配(assortative mating)。
②群体间的混合、迁移或分群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③突变和遗传重组引起的群体遗传变异速率。
④自然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变化速率的影响。
⑤有限容量的群体中,基因的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对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等。
4.群体遗传学的核心问题:①群体的基因频率为何变化?②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有哪些?③这些影响因素是如何作用于群体并导致群体遗体结构发生变化的?5.研究方法①设计实验,观察实验结果,建立遗传参数。
②从实验结果中寻找变异规律,并用经典的遗传理论解释之。
③研究影响群体遗传结构的因素。
④观察表型变异与基因变异的规律。
第一节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在群体中的平衡:Hardy-Weinberg平衡律一、Hardy-Weinberg 定律的表述1.问题的提出:一对等位基因A和a,AA和Aa表现A的性状,只有aa才表现a的性状,也就是说,A可以把a的性状掩盖进来,若群体容量充分大,a的频率又很低,a基因是否会逐渐消失?2.定律:Hardy(1908)和Weinberg(1909)分别用数学方法研究遗传学问题,得出一致的结论:在一定的条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繁殖传代中保持不变。
这个条件是:①群体无限大;②随机婚配;③没有突变;④没有自然选择;⑤没有大规模的迁移。
这即是遗传平衡定律,也称为Hardy-Weinberg 定律。
3.定律意义:①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可世代保持平衡现象的发现,为现代群体遗传学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