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初一语文部编版
- 格式:pptx
- 大小:5.31 MB
- 文档页数:14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背景+赏析+常考题型)一、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二、故事背景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课文鉴赏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这首题为《次北固山下》的五律,最早见于唐人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
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本文系据长期传诵的《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洛阳人,一生中,“尝往来吴楚间”。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市以北,三面临江。
上引《江南意》中首二句为“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
”其“东行”,当是经镇江到江南一带去。
诗人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
“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
“青山”点题中“北固山”。
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次北固山下》(讲义)-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2024)【素材积累+思维导图+知识精讲+典型例题+答案解析】编者的话:同学们,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大量的阅读,不断地积累,唯有此才能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才能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本套资料为课前预习,课中巩固,课后提升而设计,对单元内的课文知识点进行全面精讲,易错点逐个分解,强化练习常考易错真题,答案解析非常通俗易懂,可助你轻松掌握、理解、运用单元知识点解决问题!素材积累:关键词“思乡”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2、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
——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3、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4、客心已百念,孤游重千里。
——何逊《相送》5、到家应是,童稚牵衣,笑我华颠。
——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6、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7、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江总《长安九日诗》8、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9、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王维《杂诗三首》10、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11、思乡之情,如同诗中的远方,既温馨又迷人。
身处异乡,我始终怀着一份对家乡的思念,对故土的眷恋。
那里的一切都是我心中永恒的宝藏,值得我用一生去珍藏。
12、思乡,如同品一杯香醇的咖啡,苦涩中带着深深的思念和温暖。
13、思乡之情,如痴如醉,每一个漂泊在外的人,心中都有一盏故乡的明灯,照亮前行的道路。
第一部分——思维导图:文本知识简单且高效的发散性思维呈现,是一种实用性的知识小结。
第二部分——知识精讲:把握文本知识要点,掌握阅读及答题技巧,感悟语文学习的快乐,提升语文阅读能力。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选题典型、高频易错、考试母题,具有理解一题,掌握一类的优势。
部编七上语文《次北固山下》微课精讲+课件教案试卷知识点:一、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现存诗不多,有《次北固山下》《奉使登终南山》等。
二、故事背景王湾的诗追求壮美的意境,具有北方诗派的风格。
但由于他“尝往来吴楚间”,为江南清丽山水所倾倒,并受到当时吴中诗人清秀诗风的影响,写下了一些歌咏江南山水的作品,《次北固山下》就作于他游江南之时。
三、课文翻译原文: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注释: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青山:指题目中的北固山,也可理解为长江岸边的山。
风正:即风顺江吹来。
译文:羁旅天涯的漫漫征途远在青山之外,轻快的航船追逐着碧波。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相平,显得分开阔,顺风行船,船帆高挂。
原文: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江春入旧年: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
乡书:家书。
译文: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家书什么时间才能送到啊,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四、问题解疑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展现的画面。
春潮涌涨,大江奔流,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
2. “潮平两岸阔”中“阔”是否可以改用“失”?为什么?不能。
因为“阔”字不仅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给人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与“悬”字对应,读起来也更为响亮,所以不能更换。
3.颈联蕴涵着怎样的哲理?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
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放舟于江水之上,看到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
诗人想起“雁足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使全诗在清新明快中又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划分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⑴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
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
风正;风顺。
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
生:升起。
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中心思想】《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题一1、这是_____朝诗人王湾的代表;体例上属于_____诗,内容上属于_____之作。
2、解择加点词语。
①次北固山下次:②客路青出下客路:③乡书何处达乡书:3、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答:5、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答:6、汉代苏武陷落于匈奴,被迫在漠北牧羊,让南飞的大雁把书信带回故国,后来人们用“鸿雁传书”或“归雁”代指书信或信使,诗人的家书是从哪里寄向哪里?是向哪个方向寄?答:7、翻译: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以下是2005年四川眉山市中考题)8.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9.全诗共有四联,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联,说说它好在哪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这篇课文写的内容是:作者在次北固山下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后发出“乡书何处达”的感叹。
这篇课文的特点是:通过海上优美的景色,运用大雁等意象,表达了作者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二、说学生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三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
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情感上,对思乡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欣赏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说教学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第一,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第二,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第二,能解释本诗语言上的特点和效果。
过程与方法方面:第一,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探究的方法;第二,能在体会本诗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和体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第一,能感受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第二,能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情感。
其中的教学重点是:能说出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是:能阐述本诗内容上的特点和美感四、说教学方法我将采用提问法、讲授法、点拨法、多媒体展示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五、说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六步;第一步、激趣导入我将设计如下导入语: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在古代那个交通不发达的时代,游走在外的人男的才能回一次家,于是,思乡便成了旅人们的一大特色,也成为了古代诗歌的一大主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推荐2篇)2024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次北固山下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内容,领悟名句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把握诗歌的意境,并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背诵诗歌2.分析诗歌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3.分析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这首诗是他在吴、楚期间写的。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感悟抒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思》、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先写景,再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这是诗歌里常用的情景交融写作手法。
3.前面三句写景,各有特色,请问你最喜欢哪一句说说你的感受和理由设想: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感受与观点,然后请几位同学登台讲述。
以鼓励为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世界、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