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清朝战神僧格林沁 草原放羊娃如何当上铁帽子王
- 格式:docx
- 大小:9.24 KB
- 文档页数:6
清朝有一位王爷,坐上这个位置是因为太帅了,最终成为一代战神字数:1784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这个人,就是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贫苦出身僧格林沁: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6月5日)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
其父布和德力格尔,是吉尔嘎朗镇巴彦哈嘎屯人,家境贫寒。
道光五年七月(1825年),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突然病逝,因索王无嗣,奉帝谕科尔沁左翼后旗从索王近亲家族的青少年中选嗣。
僧格林沁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是据说相貌出众,就这样道光皇帝选中了他,使他成为索特纳木多布斋郡王的嗣子。
而索王的妻子又是道光皇帝的女儿,论辈分僧格林沁为道光皇帝的外甥,深得皇帝的宠爱。
僧格林沁在选嗣前僧格林沁曾在昌图文昌宫读过三年书,他天资聪明、富有进取心。
僧格林沁的青壮年时期,在满、蒙八旗中任都统多年,他虽贵为王爷,又是军队的高级将领,但由于出身寒门,懂得民间的疾苦,所以他愿意接近士兵关心属下,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将军,战斗越艰巨他越是亲临第一线督战,往往是身先士卒,对部下赏罚分明。
同时,忠君的正统思想给他打下了深深的烙印,不惜对清王朝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大清柱梁道光皇帝驾崩时,僧格林沁为顾命大臣之一。
咸丰元年(1851年),授僧格林沁为御前大臣,署銮仪卫事。
咸丰二年,主持道光帝梓宫迁葬,恭谨从事赏加三级。
咸丰三年五月,受命督办京城巡防。
咸丰三年五月,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并派出北伐军攻到河南省。
咸丰五年,僧格林沁受命率清军抵高唐洲,围攻北伐军李开芳部。
僧格林沁用计使北伐军撤离高唐洲南移,并率清军在任平县冯官屯地方包围北伐军,派兵挖渠引运河水冲灌北伐军军营,骑兵配合火攻,使北伐军失利,李开芳等被俘。
咸丰帝在勤政殿筵宴犒赏曾格林沁及诸将领,并谕旨僧格林沁俸银加倍(原年俸两千五百两)。
咸丰九年六月,英法新任驻华公使普鲁士、布尔布隆率领所谓换约舰队从上海沿水路北上。
【清朝历史】清朝战神僧格林沁-草原放羊娃如何当上铁帽子王?在沈阳法库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
苍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碑伶仃矗立;碑身下残破的石头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荒凉与寂寞。
150年的风雨也许并不算是古老,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见: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这是清同治皇帝的圣旨。
清王朝最后一位横刀立马的王公――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孙――僧格林沁亲王,曾经葬于此地,如今唯石碑独存。
放羊娃当上铁帽子王清时,今法库县巴虎山以北地域隶属于科尔沁左翼王旗的世袭领地。
公主陵一带是科尔沁左翼王旗的王室家族墓地,僧格林沁作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死后葬到这里,也算是按章办事。
僧格林沁生于嘉庆十六年,父亲是科左后旗台吉家族的四等台吉。
台吉,据说是源于汉语皇太子、皇太弟的称呼。
僧格林沁虽拥有高人一等的台吉身份,可到了他出生时家境已经没落。
因此,当时人都戏称僧格林沁的父亲为“雅玛台吉”,蒙古语意为给人放羊的台吉。
僧格林沁因家境贫寒,读书不多,很小就跟随父亲到别人家放羊。
后来,僧格林沁的族伯、科左后旗第九任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因膝下无子,便选了仪表非凡的僧格林沁为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爵。
由于僧格林沁的养父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皇亲国戚。
道光五年,15岁的僧格林沁袭郡王爵位,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花翎。
24岁时,被授予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25岁时授镶红旗蒙古都统,成为统领一旗之士的年轻将领。
道光30年,40岁的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此战,僧格林沁谋局布阵,亲冒箭矢,一举剿灭悍匪,显露出卓越的军事才华。
咸丰即位,僧格林沁成为顾命十大臣之一。
咸丰四年,僧格林沁因功被晋封为亲王,并诏世袭罔替,就是铁帽子王。
咸丰七年,僧格林沁任钦差大臣。
咸丰九年,僧格林沁指挥大沽口海战,大败英法联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成吉思汗的子孙葬送了大清最后的铁骑
导语:道光五年(1825年),一个蒙古小王爷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来到了紫禁城。
道光皇帝甚是喜欢这位英俊强健、敦厚朴实的蒙古小伙,特旨赏戴三眼花
道光五年(1825年),一个蒙古小王爷从广阔无垠的大草原,来到了紫禁城。
道光皇帝甚是喜欢这位英俊强健、敦厚朴实的蒙古小伙,特旨赏戴三眼花翎,赐黄马褂,任命他为御前大臣。
他就是铁木真弟弟哈布图哈萨尔的子孙--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姓博尔济吉特氏,嘉庆十六年(1811年)生,同治四年(1865年)战死。
僧格林沁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蒙古贵族部落,但他的运气一直不错。
先是早年丧父的他被过继给嘉庆皇帝的女婿斋郡王,因郡王死后无子嗣,僧格林沁被道光皇帝钦定为郡王继承人,成了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
15岁时,曾格林沁来到了北京,不久便被裕郡王看中,将格格嫁个了他,僧格林沁就成为了皇家额驸,他的岳父,是康熙皇帝的兄长裕亲王福全的五世孙,有了如此身份,僧格林沁想不红都难。
从19岁开始,僧格林沁出任各种显赫的官职。
道光皇帝对他一直宠爱有加,道光三十年(1850年),皇帝驾崩,40岁的曾格林沁被授予顾命大臣,咸丰皇帝即位以后,对这位比自己大20岁的表兄弟仍然很信任,将大清最精锐的军队交给僧格林沁掌管,并承担护卫京津地区的重任。
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天王派遣林凤祥、李开芳率军北伐。
北伐军沿江苏、安徽、河南、山西等省一路北上,兵峰直指天津西南的杨柳青。
咸丰帝闻听之后大惊,派僧格林沁率部迎敌,双方在天津西南的独
生活常识分享。
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回忆录(三)蒙古王爷的南征北战我从15岁左右开始担任官职一直到39岁,一直没停过加官进爵,而且是很受宠信,不仅是清朝满洲贵族里甚至是蒙古贵族里也是很少见的。
我虽然是王爷但是因为在满蒙八旗中担任都统多年,由于自己是寒门子弟,所以我更懂得民间的疾苦和士兵的困难。
对待百姓和本营的军士也都是很照顾的。
很亲民,上战场上也是坚决站在第一线,所以后来我打带领的军队战斗力一点不差于湘淮军队,在咸丰朝时是一个和南方搞团练出身的曾国藩并称南曾北僧。
而且由于我自幼学习认真用功,且受忠君思想严重所以说我愿意为大清卖命,也愿意肝脑涂地,杀身成仁舍身取义。
我在第一次打仗的战争经验的积累就是参加密云剿匪战役。
我亲自到了第一线鼓励军心,设计剿除了匪寇。
而咸丰表兄上任后也很器重这个我,让我负责主持大行皇帝的丧葬事务,因为我做事谨慎周到,晋封了三级,后来还要我负责督办京城的京畿护卫的事务。
看来我也算是圣眷正隆啊。
就在我春风得意的时候,大清却陷入了危机,原来在大清的南方爆发了一次很大的农民起义,这个闹起义的人是个不第举人,据说是最后落地后发烧,我猜他是烧糊涂了。
他进行了一次对大清旷日之久的战争。
他管他自己的军队和国家叫太平天国。
但是我后来发现他的部队虽然人多但大都是乌合之众。
但勇猛的劲头确实厉害。
他在南京建立了国都。
大清为了对付他,让曾国藩他们建立了江北和江南两个大营。
但是和他们交战起来,也互有胜败。
他还敢派人进行北伐,咸丰表兄很紧张,让我出兵拦住他们。
这些人我正想和他们交手呢,于是我带了满蒙骑兵出发了。
一开始几个和他交战的宗室贵胄都失败了,咸丰皇兄特别器重我,把当年太祖皇帝的刀都赐给我了,我带着这份沉重但光荣的赏赐上阵了。
没想到没交战多一阵,太平军就土崩瓦解了。
实在不过瘾。
我亲自率领满蒙八旗军队连续进军,先是围困了在连镇的林风祥部。
经过了11个月之久后采用水攻,打败了林风祥部。
将他俘虏解往京师问罪。
这时太平军的另一路大军李开芳部却缩在高唐城里不出来。
僧格林沁:晚清最后的蒙古铁骑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49期从放羊娃到“铁帽子王”,从抗击外军侵略到死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僧格林沁的一生,犹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
而他率领蒙古铁骑向着洋人的重炮发起悲壮的冲锋,恰恰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注解——即使是再英勇无畏的武士,也无法与急速前进的时代潮流所抗争。
人生的逆转:放羊娃变“铁帽子王”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
虽然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出生也算显贵,但到其父亲一辈,家道早已中落。
他父亲是四等台吉(台吉是清朝对蒙古贵族的封爵名,分一至四等,四等为最末等),却靠放牧为生。
有一天,父亲正在放羊,得到妻子生下双胞胎的消息匆忙赶回,给哥哥取名“朗布林沁”,意思是大象;为他取“僧格林沁”,意思是狮子。
僧格林沁从小就随父亲一起辗转多地放牧,可以说尝尽了人间冷暖。
僧格林沁的命运能够发生转变,还得感谢其伯父、在北京雍和宫当喇嘛的布和巴特尔。
他12岁时在伯父家住过一段时间,随着伯父去过本旗最为显赫的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的家做客。
索王侧室韩氏夫人见僧格林沁年少聪慧、仪表堂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索王与嘉庆皇帝之女成亲后没有儿子,按规须从家族近支中选定嗣子。
伯父做通了韩氏夫人的工作,把僧格林沁作为候选人报送朝廷。
道光皇帝审阅族众,见僧林格沁仪表非常,立为索王嗣子。
也就是说,僧格林沁靠着高颜值改变了人生命运,成了世袭郡王,还沾了养母的光,做了道光皇帝的皇亲国戚。
自然,他把自己从放牛娃到贵族的命运转变,都归功于朝廷的恩宠,终其一生都绝对效忠于清廷。
1850年2月,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皇帝继位,僧格林沁被选为顾命大臣之一。
当年9月,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这是他第一次接受实战考验。
作战中,他精心排兵布阵,冒着敌军的箭矢勇猛冲锋,显示出较强的军事技能。
咸丰皇帝同样对僧格林沁十分信任,多次加官进爵,委以重任。
1853年,太平天国建都天京后,派出林凤祥、李开芳等率领2万太平军挥师北伐,一路攻城略地,向直隶进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大清朝历史上的最后蒙古名将僧格林沁结局惨导语: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初五,内蒙古的哲里木盟科尔沁科左翼后旗的一片草地上,羊倌德力格尔像平时一样安静的放羊。
突然有人来报喜,他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初五,内蒙古的哲里木盟科尔沁科左翼后旗的一片草地上,羊倌德力格尔像平时一样安静的放羊。
突然有人来报喜,他的妻子给他生了一对双胞胎男孩。
德力格尔也是黄金家族的子孙,爵位是四等台吉。
但成吉思汗的子孙众多,德力格尔只是属于边缘群体,他家境十分贫寒。
为了养家糊口,德力格尔常年给别人放羊。
由此,他获得了一个外号“雅马台吉”,意思是放羊的穷台吉。
德力格尔郑重的给两个儿子起名,大的叫“朗布林沁”,宝贝大象的意思;小的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僧格林沁”,意为宝贝狮子。
兄弟俩都是用藏语起的名字,因为当时的蒙古人都信仰喇嘛教,认为用藏语起一个和喇嘛教有联系的名字,会给孩子带来幸福和安宁。
大象是普贤菩萨的坐骑,表示踏踏实实的生活、修行。
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表示智勇兼备,能破除一切烦恼。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的。
原本贫困的家庭,由于又多了两口人,生活更加艰难。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僧格林沁9岁的时候,就和父亲一起放羊。
12岁的时候,僧格林沁当喇嘛的伯父布和特木尔,将他带到当地的郡王喇嘛庙开始了小喇嘛的生涯,一则可以为家里人积功德;二则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
正常的情况下,僧格林沁会在青灯古佛下了以一生。
谁也没想到三年后,僧格林沁的命运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道光五年(1825年),僧格林沁的远方族叔,科左后旗的第九代札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病逝。
索郡王是最早归顺努尔哈赤的科尔沁生活常识分享。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简介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将领之一。
他出生于一个满族贵族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一名出色的骑兵指挥官。
在他的领导下,清军曾多次取得重要的胜利,成为当时军事界的佼佼者。
早年经历王僧格林沁于1832年出生在辽宁省的一个满族贵族家庭。
他的祖父曾是一名清朝的将领,父亲也是一名高级军官。
因此,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成为一名出色的骑兵指挥官。
1849年,王僧格林沁加入了清军,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他很快就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骑兵指挥官。
在他的领导下,清军曾多次取得重要的胜利,成为当时军事界的佼佼者。
军事生涯王僧格林沁的军事生涯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他在清军中的表现,第二阶段是他在义和团运动中的表现。
在清军中,王僧格林沁曾多次参加对外战争,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胜利。
他最著名的战役是1858年的昆山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他率领的骑兵部队成功地击败了英法联军,成为了当时军事界的佼佼者。
在义和团运动中,王僧格林沁被任命为清军的总指挥。
他率领清军与义和团作战,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
他最著名的战役是1900年的北京保卫战。
在这场战役中,他率领的清军成功地击退了八国联军的进攻,保卫了北京城。
个人特点王僧格林沁是一个非常勇敢、果断的将领。
他在战场上总是冷静、沉着,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
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成为了当时军事界的佼佼者。
此外,王僧格林沁还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
他在军队中非常关心士兵的生活,经常为他们解决问题。
他还经常向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结语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之一。
他在清军和义和团运动中都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
他的勇敢、果断和爱心,使他成为了当时军事界的佼佼者。
他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说一说清朝的铁帽子王是啥东东所谓“铁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种封爵制度。
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当然啦,大饼是这么画的,具体怎么样,还得看皇帝的心情和个人表现,铁帽子王的后代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有清一代,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
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
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首位礼亲王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为清初“四大贝勒”之一,他随清太祖征战四方作战英勇,被称为“古英巴鲁图”。
清太祖死后,代善与其子岳托拥皇太极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晋封和硕礼亲王。
皇太极死后,代善又与睿亲王多尔衮主持立福临为帝。
代善于顺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2人被夺爵。
首位郑亲王为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
济尔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孙。
顺治初年与多尔衮同为摄政王,顺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庙。
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
其中5人被夺爵。
首位睿亲王为努尔哈赤14子多尔衮。
多尔衮因作战智勇双全,赐号“墨尔根代青”(聪明的统帅),崇德元年封为睿亲王。
皇太极死后,与礼亲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临即位,被顺治称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顺治七年出猎时死于喀剌城(今河北省卢龙县),年仅39岁。
乾隆四十三年追谥其为睿忠亲王,配享太庙。
睿亲王世爵共传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僧格林沁,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先祖是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萨尔。
僧格林沁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朝而受宠不衰,主要是因为他一是皇室显贵,二是手握军权的大将,但是僧格林沁一死,大清就再也没有打过胜仗了。
僧格林沁的军事才能颇为人称道:他曾抗击太平天国北伐,生擒李开芳;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指挥大沽口海战,大胜英法联军,但又在八里桥之战惨败,蒙古主力尽失。
同治四年(1865年)与捻军作战时战死。
之所以称僧格林沁的死是晚清军事的转折点,主要是由僧格林沁生前在平衡满汉军事势力中的作用所决定的。
大清到了晚期,尤其是道光咸丰年间,八旗、绿营军变得越来越腐败,战斗力可以说是丧失殆尽,所以才有了曾国藩办湘军征讨太平军。
但是曾国藩的汉人身份一直都是清廷困扰的问题,例如,咸丰四年10月14日,曾国藩战胜太平军取得武昌,咸丰大喜过望,遂令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
但是大学士祁嶲藻进言,称“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咸丰听到这话立刻清醒,收回成命,仅仅赏赐给曾国藩兵部侍郎的头衔。
此种例子不胜枚举,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清廷对汉族官员的忌惮之情。
而僧格林沁作为皇亲国戚,利益捆绑,对朝廷极为忠心。
史载李开芳被消灭后,僧格林沁曾大哭道:“我对不住先皇帝!今大难未平,岂臣子所可言安逸者?”况且他在军事上又有自己的一套军法,朝廷可以放心大胆的任用,二则也可以牵制汉族官员的武装。
僧格林沁深知朝廷的良苦用心,经常与汉人官员屡起争端,这是满族统治者的如意算盘,也是僧格林沁的个人出路。
僧格林沁死后,清政府已经没有可信任的人可用,慈禧太后遂命曾国藩等人督剿捻军,从此,军权落入湘军的曾国藩、淮军的李鸿章等人手中,满汉之间的权力争夺也直到清朝灭亡。
僧格林沁是铁帽子王吗,他的权力巅峰时有多大?电影《武状元苏乞儿》中僧格林沁影视形象较嚣张跋扈,在广州将军的地盘与他儿子苏灿因讨好如霜姑娘争风吃醋而大打出手,完全没有将地头蛇广州将军放在眼里,并亮出了他铁帽子王的金子招牌,直吓得对手浑身发抖。
铁帽子王到底有多厉害?为什么能让广州将军如此忌惮?僧格林沁到底是不是铁帽子王?下面给大家来一、一揭晓:权势重臣僧格林沁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
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
“八大铁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子龙孙,其中有: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之侄)、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子)、承泽亲王硕塞(皇太极之子)、成亲王岳托(代善之子)、颖亲王萨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后传于其子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代善影视形象在清朝的王公体制中,“铁帽子王”的地位是极高的,不管是一品大官,还是皇亲国戚,他们不仅地位高,有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更可以让子孙后代有不菲的成就。
首先铁帽子王的王爵爵位属于超品爵位,地位远高于一品品级,同为超品爵位的公爵地位上也不如铁帽子王来的高贵。
此外,这些铁帽子王们,基本上都是洲八旗的旗主,至于旗主在旗人中的地位有多高,相信熟读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的。
清朝时,铁帽子王的年俸为白银一万两、禄米一万石。
按照清朝康熙时期的米价七钱银子一担米(142斤)来计算,“铁帽子王”一年的俸禄大概折合为二万五千石大米。
影视剧中“广州将军”广州将军一职起源于三藩之乱后,康熙皇帝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平定了吴三桂等人的叛乱,收复了云贵一带,自然是要驻军的。
于是乎,广州将军一职便诞生了。
广州将军官职为从一品,与两广总督平级。
【法库老故事】僧格林沁出世作者:王素云僧格林沁出世僧格林沁碑据老人说,咸丰帝在位时,有一天夜里睡觉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金銮殿上的金龙盘玉柱的大柱子摇摇晃晃,可把帝帝吓坏了,眼看着就要倒塌了,突然间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一只山羊来,只见快速跑到大柱子旁,用两只犄角顶住大柱子,柱子马上就不摇晃了。
皇帝擦了一把汗。
喘了一口气。
醒了。
咸丰皇帝翻了个身,怎么也睡着了。
心里老是琢磨这个梦,想啊想。
怎么也想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不知又过了多久,他又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又梦见金銮殿上金龙盘玉柱摇晃了,还是那只山羊,不知从什么地方跑出来的,又用它的犄角使劲地顶住大柱子,金龙玉柱又稳稳当当的不摇晃了。
皇帝又醒了,这回他再也睡不着了,翻来复去的琢磨,他想,金龙盘玉柱是宫殿里的顶梁柱,它摇晃莫非是朕的江山不稳,摇摇欲坠不成?跑来一只山羊,用犄角顶住,这可能是要出现保大清江山的人,是属羊的男人吧。
咸丰皇帝这样圆着自己的梦,想来想去,天已大亮了,折腾的他一宿没有睡好觉。
早晨上朝后,咸丰皇帝把昨天晚上做的梦对他的群臣讲了一遍,把他自己圆的梦也说了,群臣都恭维的点头称是。
这样咸丰皇帝下一道圣旨,让满朝文武百官的子弟,凡是属羊的,十八岁的男孩子,都要到宫殿上来,皇帝要亲眼看看哪个男孩子有福相,有大将军的气度,这样的人才能替他保江山。
上百个属羊的男孩子都来了,分别站在宫殿上。
僧格林沁守墓人白庆荣这些孩子都是富贵家的子弟,虽然也见过大世面”,可从来没进过皇宫没见过皇帝,都有点害怕,一个个低着头谦恭的样子,在皇帝面前更不敢随便。
咸丰皇帝用眼晴挨排瞅了一遍,鼻子一紧,摇摇头,一个也没相中。
手一挥,打发这些子弟就回去了。
站在皇帝身旁的一位大臣,看出皇帝心思,走进前对皇帝说:“陛下,我可以给皇上推荐一个人,不知皇上意下如何?”咸丰皇帝点点头,说:“让他上殿来,我要亲眼看看。
”这位大臣转身走了。
不会,领来一个人,看样子有十七八岁,长的挺英俊、威武。
这个年青人站到皇帝面前,威风凛凛妁,当时皇帝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年青威武的武士模样,骑着高头大马佩着战刀,胸前悬挂金印,威风赫赫,厮杀在疆场上,这人不可一世,百战百胜。
【近代史】7、僧格林沁的人生巅峰按照课本的节奏听学渣讲近代史第三单元: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七课、再战大沽1811年,也就是大清的嘉庆十六年。
一对双胞胎男孩降生在内蒙古的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博尔济吉特氏四等台吉的家里。
这段拗口的话我要念出来,大家准得问这俩男孩到底降生在哪?说白了,就是俩男孩出生内蒙古成吉思汗黄金家族近亲后裔的家庭里。
其中较小的那个娃就是僧格林沁,即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的二十六世孙。
要说清楚这个,就得先说清楚到底内蒙古和外蒙古是什么关系?元朝北逃后,蒙古就成了一个笼统的民族概念。
蒙古内部错综复杂,部落极多,谁对谁都没有认同感。
有人爱拿这个说事,说俄罗斯蒙古族极多,是不是元朝算俄罗斯历史?更有甚者,说俄罗斯人最能代表蒙古人。
对于这些摸不着头脑的言论,不用争辩。
神一样的俄罗斯是很多中国人心中的图腾,随他去吧。
以蒙古自居的民族从中亚到东北亚,从西伯利亚到南亚,到处都是。
真正最能代表蒙古族的,怎么说也得算人家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家族最有资格吧。
你要非说俄罗斯的鞑靼人或者中亚的帖木儿后裔或者南亚的阿克巴后裔是蒙古人的代表,那我也没办法。
有清以来,满人其实最担心的并不是汉人,而是蒙古人。
满人可以用士大夫思想笼络汉人共治天下,但是蒙古人桀骜不驯,很难用士大夫思想去笼络。
所以,为了统治这些蒙古人,满族皇帝那是煞费苦心。
在明代,蒙古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翻译为博尔济吉特氏。
在蒙古高原上,漠南蒙古的博尔济吉特氏大汗一直是蒙古各部的精神领袖。
明末皇太极击败黄金家族的林丹汗,取代了蒙古精神领袖的位置,自此清朝皇帝的身份就是蒙古大汗。
而孛儿只斤氏家族的后裔,就被分化为不同的盟、旗,居住在内蒙古地区。
各盟、旗归理藩院统一管理,谁也不可越界放牧或者随意进入内陆。
但是这部分蒙古人可以读书,当然也能科举。
这部分靠盟旗制度管理的漠南蒙古,包括黄金家族在内,被称为内附蒙古,简称内蒙古。
到了康熙年间,清朝的版图覆盖到蒙古高原。
这些所谓的漠北蒙古,包括什么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喀尔喀部、科布多部等等,这些蒙古人也分为盟、旗,也归理藩院直属,但是军事上他们归乌里雅苏台将军统一调遣,并信奉藏传佛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历史上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怎么来的
导语:这要从清代皇族的封爵说起。
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
这要从清代皇族的封爵说起。
清朝皇族封爵共有十四等,即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封爵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因军功受封,叫军功封;一种是以皇帝直系子孙受封,称恩封。
乾隆时曾规定:以军功得封者,无论王、贝勒均世袭罔替,即世代袭本爵,永不降封;恩封王、贝勒等爵,均每世递降一等承袭,从王爵递降至镇国公,郡王爵通降至辅国公,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再后则以此爵世袭罔替。
有清一代近三百年,以王爵世袭罔替者仅有十二家,他们是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怡亲王、恭亲王、醇亲王和庆亲王。
北京俗语称他们为:“铁帽子王”。
十二家铁帽子王的殊荣,有的是由于军功,有的则是其他的原因。
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八家均以其始封祖在清朝开国及入关统一中国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的,因为他们勋劳卓著,所以王爵世袭,无嗣或嗣王有罪革爵以旁支承袭王爵。
礼亲王的始封祖为和硕礼烈亲王代善,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与苏乞儿的关系
导语:铁帽子王僧格林沁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祠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是道光皇帝姐姐的过继儿子,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的晚清名将,在道光年间曾袭科尔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祠
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幼年家境贫寒,曾和父亲为富人放牧,到12岁时被送到老城文昌宫读书,1825年被选为君王嗣子,承袭郡王,此后曾担任后扈大臣、卫内大臣、顾命大臣等重要官职,1853年任参赞大臣,在太平天国北伐之际,亲自率军围剿,北伐军损失惨重,1854到1855年连续两次大败太平天国北伐军,数百战役无一漏网,声名远播。
1859年英法联军悍然闯入大沽口,铁帽子王僧格林沁坚决反击入侵者,英法联军撤走,这场大沽口保卫战,是列强入侵中国以来被侵略的中国首次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1860年英法联军再次入侵天津,僧格林沁兵败撤退,英法联军进而进攻北京,圆明园被毁,僧格林沁被革去郡王爵。
1860年恢复郡王爵,1862年亲自率领蒙古骑士多次击败捻军,1865年被捻军设计陷入重围,突围后被捻军诛杀,终年55岁,同年七月灵柩北上被安葬于科尔沁左翼世袭旗陵,另外修建僧王塑像祠一座,赐谥号“忠”。
僧格林沁辅佐过三朝皇帝,被称为鹰獒之士,咸丰帝在听说他的骁勇事迹后,特别赐予他“湍多罗巴图鲁”的称号,僧格林沁为官40年,多次救清朝于水火之中,用生命诠释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
僧格林沁苏乞儿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靠颜值发迹靠才华成名的铁帽子王
导语:如果你看过《火烧圆明园》,是否留意过其中的一个镜头:清朝的一个王爷在与英国使臣谈判时,几句话没谈拢就动起了手。
这个王爷身手敏捷、动
如果你看过《火烧圆明园》,是否留意过其中的一个镜头:清朝的一个王爷在与英国使臣谈判时,几句话没谈拢就动起了手。
这个王爷身手敏捷、动作强悍,三下五除二之际便把黄毛外国人摔进了湖水里。
这个猛人王爷便是晚清政府“倚为长城”的亲王僧格林沁。
他之所以发迹,不仅得益于道光皇帝的赏识,同时和自己的才能也是分不开的。
1、赤贫家庭的贵族
清嘉庆十六年,一个男孩在内蒙古某一四等台吉家降生了。
所谓的“台吉”就是蒙古语对太子的称呼,至于“四等”想必就不用解释了,因为古代的品级当然是数字越小越好。
出生在这样一个不太冒尖的贵族家庭,史书上都懒得修饰,几乎没有什么异象发生,一看这孩子就不是什么“天命所归”。
可问题在于再搓的贵族也是贵族,“台吉”可不是谁都能叫的,只有黄金家族血统的家庭才有资格使用。
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图哈斯尔的后裔。
这个家族也没少出外冒贵人,在清朝皇后太后出了不少,康熙的祖母孝庄皇太后便是其中之一。
奈何当时蒙古地域生活艰苦,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
四等贵族出身的僧格林沁,小时候唯一工作便是跟着父亲为富人放牧。
直到12岁,现在小学生都毕业的年纪被送进庙里当喇嘛。
2、运气转变
并不是僧格林沁有多么向佛,而是家人认为孩子在庙里诵经可以为
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僧格林沁明知敌我实力悬殊却为国家走向战场
导语: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世袭王爵,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曾经参与过针对太平天国及英法联军的战役,军功卓著,那么僧格林沁是民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将领,世袭王爵,历经道光、咸丰、同治三代皇帝,曾经参与过针对太平天国及英法联军的战役,军功卓著,那么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吗?
咸丰三年,僧格林沁被任命为参赞大臣,并率兵讨伐太平天国,八月太平天国北伐军进攻京畿重地,咸丰帝命僧格林沁带兵围剿,十月在天津与北伐军开战并重创北伐军,咸丰四年又在连镇击败北伐军,被赐予“湍多巴图鲁”的称号。
咸丰五年生擒林凤祥等天平天国名将,自此威名远播,那么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吗?
咸丰八年因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失败,僧格林沁主张整顿军队反抗英法联军的入侵但未被采纳,咸丰九年,僧格林沁受命于大沽口整肃军队,并筑造坚固的防御工事,与英法联军展开激烈对战,最终以英法联军撤走告终。
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举兵进攻天津,僧格林沁因最初战略部署失败,致使胜保部在战斗中损失惨重,无法与东路及西路骑兵进行对英法联军的包抄突袭,蒙古骑兵面对英法联军猛烈的炮火攻击,节节败退,蒙古骑兵虽舍生忘死、殊死搏斗但还是以失败告终,圆明园也被烧毁。
对于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吗这一问题,答案是肯定的。
在最初战略错误时积极调整重新部署,面对外国侵略不畏惧不退缩,仍然带兵勇猛搏斗,虽然最终失败但他抗击帝国主义侵略不怕牺牲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因此他是民族英雄。
僧格林沁的军事才能如何
僧格林沁的军事才能如何,是醉心于近代历史的学者共同关注的问生活常识分享。
清朝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最后却被16岁小兵给宰了?引言晚清名将僧格林沁一生征战,杀敌无数,在当时的清廷地位很高。
《清史稿》中这样评价他:“有清籓部建大勋者,惟僧格林沁及策凌二人,同膺侑庙旷典,后先辉映,旗常增色矣。
”可是这位清廷的猛将,却在盛年之时丧生于一位少年之手,不得不让人感叹命运之无常。
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贵族博尔济吉特氏,是晚清主要的八旗将领之一。
此人骁勇彪悍,长于领军打仗。
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僧格林沁世袭承爵,成为札萨克多罗郡王,随后进入京城为官。
道光皇帝和咸丰皇帝都对其给予高度重视。
▲僧格林沁雕塑01僧格林沁在自己的政治巅峰时期曾经掌控两个旗的兵权,清廷当权者对他的重视可见一斑。
朝野上下为了以示尊重,都称呼他为“僧王”。
对于满清朝廷来说,这位“僧王”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剿灭太平天国。
在这场残酷的镇压中,僧格林沁率领军队奋勇作战,先后攻破天京、安庆和武昌,然后纵容部下大肆屠城。
对于反抗,僧格林沁采用铁血手腕,动辄抽筋剥皮,使用酷刑。
对于清廷来说,僧格林沁当得上“国之柱石”四个字。
令人感到悲哀的是,对内镇压僧格林沁表现出色,然而在面对入侵自己祖国的英法联军,僧格林沁却威风不再,溃败千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大沽口有一场战役的结果:英法联军阵亡死亡五人,满清阵亡两千多人。
这个对比数字并不好笑,反而令人心痛难当。
这场战斗就是由僧格林沁指挥的,他试图以骑兵的冲击力抵抗英法联军的排枪火炮,结果可想而知。
士兵们成了别人枪炮下的靶子,根本连对方的阵前都还没有接近,就已经丧命。
▲清军对战英法联军的油画这次战役令僧格林沁颜面尽失。
但是对于清廷来说,内有太平天国威胁,外有英法联军虎视眈眈,而在满清的武官中,除了僧格林沁竟然找不到另外的可以担当领军之责的人。
所以尽管战败,僧格林沁还是升了官,赏了爵。
不过僧格林沁的人生道路,也差不多到了尽头。
没过多久,他就被一个十六岁的少年杀死。
02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清廷令僧格林沁到山东剿灭捻军余部张宗禹。
如何评价僧格林沁?僧格林沁的轶事典故僧格林沁是晚清名将,为蒙古部落科尔沁族人,姓博尔济吉特,属科尔沁左翼后旗人。
僧格林沁公元1811年,即嘉庆十六年出生,生于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百兴图嘎查普通台吉家庭。
虽然僧格林沁按照《蒙古世系》记载,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二十六代孙。
但实际上,他们这一系血脉,早在他父亲时候就已经没落到底端了。
僧格林沁小的时候过的极为贫困,他们家甚至比一般的牧民都不如。
至少一般的牧民还有属于自己的牛羊,他们家只能靠给别人放牧来维持生计。
僧格林沁在幼年,就经常跟随自己的父亲帮富人放牧。
幸运的是,僧格林沁的父亲绝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要像自己一样,一辈子只能给别人牧羊,靠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
所以在僧格林沁是十二岁的时候,就被自己的父亲送到昌图老城文昌宫读书。
晚清的八旗子弟兵,简直就是攀附在请朝廷的寄生虫。
除了不断吸收营养,根本不事生产,也没有什么战斗能力。
晚清的八旗军队,早就不是当初随着努尔哈赤、皇太极等君主征战四方的铁血部队,长期以来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安于享乐,成了社会的寄生虫。
清朝的优惠政策是,凡是八旗的子弟,生来就算不事生产,也可以领取一定的俸米。
早些年北京那些没事儿提个鸟笼遛鸟,端着大烟的,大多是八旗子弟。
长期以来养尊处优的生活,消灭了他们骨子里的血性,毁去了他们的战斗力。
所以后来镇压农民起义,抗击西方列强,大多数都是汉族兵士为主力。
也许是小的时候,僧格林沁过了贫苦的日子,知道要想生活的好,就要凭借自己的双手去拼搏,去寻找生的希望。
所以他并不像一般八旗子弟般安于享乐,他是八旗子弟中难得的杰出人才。
在后来抗击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
对战北方的捻军,也出过大力气。
《清史稿》记载其人:僧格林沁忠勇朴诚,出於天性,名震寰宇,朝廷倚为长城。
治军公廉无私,部曲诚服,劳而不怨。
其殄寇也,惟以杀敌致果,无畏难趋避之心。
剿捻凡五年,扫穴擒渠,馀孽遂为流寇,困兽之斗,势更棘焉。
2013中考历史延伸阅读:勇悍与愚昧的蒙古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清朝军队的衰落,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挨个倒下。
先是八旗兵,在康熙年间便基本废掉了,接着是绿营兵,然后是湘军、淮军、北洋新军,直到清朝的灭亡。
然而在19世纪末期,满清政府内忧外患焦头烂额的时候,有一位人物,硬是将衰败的满蒙八旗撑了起来,在对外对内战争中都表现不俗,直到他并不光彩的战死,清朝最为信任的满蒙八旗军才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中国的军史,才彻底成了湘军、淮军的一统天下。
这个人,就是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
每一个历史人物,在其一生中,都是有几件事情来奠定他的地位。
僧格林沁一生戎马生涯,先后与太平军、英法联军、捻军作战,大小战斗数百次,有输有赢。
而最能体现他一生事业的,是三件事:消灭太平天国北伐军,在大沽口击败英法联军舰队,还有重创山东直隶一代的捻军。
如按教科书的说法,僧格林沁抗击外来侵略是有功,镇压农民起义是有过,他的一生可以是功过三七开。
不过,纯粹的历史和中国的教科书总是差距惊人,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都会对教科书嗤之以鼻,因此,教科书的评价,算不得数。
这个一生与打仗有不解之缘的蒙古亲王身上,仍有很多值得后人琢磨玩味的东西。
从破落贵族到“最被恩眷”按《清史稿》的记载,僧格林沁为博尔济吉特家族成员,这个家族也可称为勃尔只斤家族,是蒙古人的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
在清朝,也是蒙古贵族中最为显赫得一支,他们与满清皇族爱新觉罗家族世代联姻,皇后妃子层出不穷,著名的孝庄太后就是这个家族女人中的佼佼者。
按《蒙古世系》的记载推算,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之弟哈萨尔第二十六世孙。
但他的少年时代,却并不显赫,俗话说,宰相家里也有几门穷亲戚,博尔济吉特家族非常庞大,随着时间推移,便会有分支衰落下去。
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六月五日,僧格林沁出生在科尔沁左翼后旗哈日额日格苏木(苏木,即乡)百兴图嘎查(嘎查,即村)一个四等台吉家庭。
家种虽是贵族,但早已败落,只比赤贫稍好一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清朝战神僧格林沁草原放羊娃如何当上铁帽子王
导语:在沈阳法库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
苍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碑伶仃矗立;碑身下残破的石头似乎也已经习惯
在沈阳法库西北20公里处,有一个四家子蒙古族自治乡公主陵村。
苍穹下,一座5米多高的青石蟠龙碑伶仃矗立;碑身下残破的石头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荒凉与寂寞。
150年的风雨也许并不算是古老,碑上的刻字仍清晰可见:荷三朝之宠眷,经百战之勋名……督师五省,侵寒耐暑;临阵六年,奋爪士以同仇……这是清同治皇帝的圣旨。
清王朝最后一位横刀立马的王公——成吉思汗的第26代侄孙——僧格林沁亲王,曾经葬于此地,如今唯石碑独存。
放羊娃当上铁帽子王
清时,今法库县巴虎山以北地域隶属于科尔沁左翼王旗的世袭领地。
公主陵一带是科尔沁左翼王旗的王室家族墓地,僧格林沁作为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死后葬到这里,也算是按章办事。
僧格林沁生于嘉庆十六年,父亲是科左后旗台吉家族的四等台吉。
台吉,据说是源于汉语皇太子、皇太弟的称呼。
僧格林沁虽拥有高人一等的台吉身份,可到了他出生时家境已经没落。
因此,当时人都戏称僧格林沁的父亲为“雅玛台吉”,蒙古语意为给人放羊的台吉。
僧格林沁因家境贫寒,读书不多,很小就跟随父亲到别人家放羊。
后来,僧格林沁的族伯、科左后旗第九任扎萨克多罗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因膝下无子,便选了仪表非凡的僧格林沁为嗣子,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扎萨克多罗郡王爵。
由于僧格林沁的养父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他便理所当然地成了皇亲国戚。
道光五年,15岁的僧格林沁袭郡王爵位,奉命御前行走,赏戴三眼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