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乳腺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ppt
- 格式:ppt
- 大小:538.50 KB
- 文档页数:7
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与病理学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是一种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十分复杂。
目前的研究表明,乳腺癌的发生与遗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1.遗传因素:乳腺癌存在家族聚集性,约有5-10%的乳腺癌患者具有家族遗传史。
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是乳腺癌遗传的主要原因。
此外,其他基因突变如TP53、PTEN等也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2.激素水平:女性激素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到重要作用。
激素水平的变化,特别是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的增高,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如初潮早、绝经晚、未生育或晚育、长期使用激素替代治疗等都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
3.饮食与生活方式:饮食中高脂肪、高糖分和高胆固醇的摄入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此外,缺乏体力活动、肥胖、长期暴露于雌激素类似物质等生活方式因素也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
4.放射线暴露:接受过胸部放射线治疗,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
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乳腺癌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乳房肿块:乳房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肿块通常是无痛的,质地坚实,边界不清晰。
2.皮肤改变:乳腺癌患者乳房皮肤可能出现凹陷、皱缩、皮肤溃疡、皮肤橙皮样变等改变。
3.乳头溢液:乳腺癌患者乳头溢液通常是单侧乳房,有时会伴随出血。
4.乳房形状改变:乳腺癌患者乳房可能出现形状改变,如乳房萎缩、不对称等。
乳腺癌的病理学:乳腺癌的病理学分类多种多样,根据乳腺癌细胞的形态、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可以将乳腺癌划分为多个亚型。
1.浸润性导管癌:约占乳腺癌的70-80%。
其特征是乳腺癌细胞侵袭乳腺导管壁,有明显的浸润性生长。
2.浸润性小叶癌:占乳腺癌的10-15%。
特征是乳腺癌细胞侵袭乳腺小叶结构,形成多个小结节。
3.黏液癌:占乳腺癌的5%,乳腺癌细胞含有大量黏液物质。
4.基底样乳腺癌:占乳腺癌的1-5%。
乳腺癌细胞具有基底细胞的特征,预后相对较好。
01乳腺癌概述Chapter定义与发病率定义发病率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年龄遗传因素生殖因素生活方式乳腺癌的病理类型02乳腺癌的临床表现Chapter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乳晕异常疼痛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无疼痛症状,晚期出现疼痛常提示肿瘤已侵犯神经。
乳房皮肤破溃、出血肿瘤侵犯皮肤可致破溃,常伴出血、感染,甚至有恶臭。
转移症状根据转移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症状,如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等;骨转移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乳腺癌的体征03乳腺癌的诊断方法Chapter01020304原理缺点优点适用人群01020304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折射等物理特性,对乳腺组织进行成像。
原理无辐射,对囊性和实性病灶鉴别能力强,适合各年龄段女性。
优点对操作者经验要求较高,对微小钙化灶显示不清。
缺点适用于所有年龄段女性,特别是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适用人群原理优点缺点适用人群病理学检查01020304原理优点缺点适用人群04乳腺癌的治疗方案Chapter乳房保留手术乳房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术030201术后放疗保乳术后放疗根治性放疗新辅助化疗辅助化疗在手术前进行,旨在缩小肿瘤,提高手术成功率。
解救化疗芳香化酶抑制剂如来曲唑等,用于抑制雌激素生成,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如他莫昔芬等,用于阻断雌激素对肿瘤细胞的刺激作用。
卵巢去势通过手术或药物使卵巢失去功能,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激素治疗1 2 3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免疫治疗05乳腺癌的预后与随访Chapter预后评估指标病理类型与分级01肿瘤大小与淋巴结转移02激素受体与HER2状态03随访计划与内容随访时间随访内容关注复发和转移生活质量关注心理支持01功能锻炼02健康生活方式0306乳腺癌的预防措施Chapter高危人群筛查家族遗传史了解家族中是否有乳腺癌病史,对于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患者的女性,应加强筛查和监测。
个人病史曾患有乳腺良性疾病、胸部放疗史或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都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