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简介人教部编版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勾结帝国主义,逮捕了李大钊。
无论是在监狱中,还是在法庭上,李大钊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
二、解词语被难|①遭受灾难。
②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①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例句:这个想法非常幼稚。
②年纪小。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
例句:对于老师的提问,小东回答得很含糊。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轻易|随随便便。
例句:老师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
纷乱|杂乱;混乱。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例句:作为班长,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沉重。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例句:这部电影有些恐怖,我实在不敢看。
宪兵|某些国家的军事政治警察。
本文指军阀手下特殊的武装人员。
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苦刑|残暴狠毒的刑罚。
严峻|严厉;严肃。
例句:这件事对同学们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沉着|镇静;不慌不忙。
例句:爸爸说,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
怒气冲冲|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例句:他怒气冲冲,咬牙切齿,要去找对方算账。
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例句:他朝我招手,我会意地朝他微笑。
三、近义词慈祥—和蔼幼稚—天真含糊—含混轻易—容易纷乱—杂乱恐怖—恐惧粗暴—粗野严峻—严肃沉着—冷静四、反义词慈祥—凶恶耐心—焦躁含糊—清楚严峻—温和残暴—仁慈沉着—慌张五、词语搭配(慈祥)的父亲(含糊)地回答(纷乱)的喊叫(僻静)的小屋(恐怖)的眼光(乱蓬蓬)的长头发(平静而慈祥)的脸(伟大)的力量六、词语拓展“不~不~”式的词语:不慌不忙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闻不问不痛不痒不明不白不骄不躁“一~而~”式词语:一拥而入一扫而光一挥而就一哄而散一笑而过七、文本解读1.第①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1《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简介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父母早亡,跟随祖父长大。
1913年,他东渡日本留学。
1918年,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图书馆主任。
他把北大图书馆变成了传播新文化、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阵地。
这一年,年青的毛泽东和李大钊结识了。
他们在北大红楼,建立了革命的友谊。
他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编辑《新青年》,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1920年2月,他同邓中夏一起,在北京大学里秘密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领导建立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任中共北方区党委书记,后兼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书记。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至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均当选为中央委员。
他帮助孙中山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改组国民党和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中起了积极作用。
1924年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
他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团结广大群众,同敌人展开英勇的斗争。
他成了军阀、反动派的眼中钉。
1927年4月6日反动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了李大钊同志。
李大钊同志在狱中受尽了种种残酷的刑罚,他的全部指甲都被凶狠残暴的敌人拔掉了。
但是,他始终没说一句有损于党的荣誉、有损于革命利益的话,没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杀害李大钊,中国反动派第一次使用了从帝国主义国家买来的绞架。
李大钊昂首走上绞架,发表了最后的演讲,他说:“我们已经培养了许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我们深信,共产主义在世界、在中国,必然要得到光荣的胜利。
”敌人丧心病狂地折磨李大钊、绞刑竟用了四十分钟之久。
李大钊同志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英勇奋斗了一生。
最后献出了他的宝贵生命。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一、《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作者简介课文《十六年前的回忆》的作者是李星华。
李星华(1911-1979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主要作品:《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
二、《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中心思想《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由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于1943年(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创作的散文。
本文作为一篇回忆录,文章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后和敌人作斗争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高贵品质。
三、《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分段与段意《十六年前的回忆》全文分为个部分:第一部分(1自然段):讲“我”永远忘不了父亲被害的日子。
第二部分(2-7自然段):讲亲被捕前,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仍坚持革命工作。
第三部分(8-18自然段):写父亲被捕时的经过。
第四部分(19-29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后在法庭上最后一次与家人见面的情形。
第五部分(30-33自然段):写亲遇难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四、《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描写方法:《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采用了如下多种描写方法:1、巧用照应:文章多次巧用多种照应手法,使文章结构十分严谨,这是其他文章难以看到的。
2、对比烘托:文章多次以对比烘托的写法刻画人物形象。
3、细节描写: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好的细节对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具有重要作用。
五、《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笔记之课文知识点《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第1自然段: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开篇照应文题,交代了父亲遇难的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的深刻记忆。
引起下文,奠定感情基调。
《十六年前的回忆》的第2自然段:1、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的女儿、中国现代作家李星华于1943年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是回忆录,写了作为父亲的李大钊对家人的关怀、爱护,作为革命者的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十六年前的回忆》后被选为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精读课文。
创作背景《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当时距李大钊遇难16周年。
作者写此文是为记述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李大钊同志,在残酷的白色恐怖下坚持工作、不幸被捕,在敌人法庭上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经过。
文学赏析这是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
但与《狼牙山五壮士》等革命历史题材的文章比起来,《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篇回忆录,却不像一般的回忆录,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全面、更逼真,在具文学性的同时,更具史料价值。
从文章标题看,作为一位与父亲有深厚感情的女儿,在回忆父亲的文章题目中没有出现“父亲”二字,好像在情理上说不过去。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个偏正式的向心结构,“回忆”是中心词,“十六年前”表示回忆的时间。
作者既是革命者的女儿,又是一名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工作者,她选择这一标题的唯一选择,显然不想把文章处理成一个纯私人的、纯粹父女情感表达的文本。
从语言表述看,有意识地注重叙事符合客观实际,用语很慎重。
比如同样提到时间,写“4月6日”(李大钊被捕日)时,文章中写道“父亲在里间屋里写字,我坐在外间的长木椅上看报”;写“4月28日”(李大钊被害日)这个日期,文章又写道“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
两个确切的时间,均写到了报纸,可见作者对文章中的具体时间的写作态度是相当审慎的。
这反映出作者的另外一个写作基调:她对于父亲的回忆,态度是相当严谨的,有一种史传写作的味道。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十六年前的回忆》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本文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
除开头外,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
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悲痛。
作者介绍:李星华( 1911一1979)河北乐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研究工作。
她整理出版的《白族民间故事传说集》,受到了国内外民间文学工作者的好评。
我会写:稚:幼稚童稚稚气稚嫩避:避免退避避暑避雷针避而不谈峻:严峻峻峭冷峻峻拔陡峻险峻啪:啪嚓劈啪噼啪砰啪啪啦瞪:目瞪口呆瞪眼迷瞪眯瞪僻:僻静僻陋僻野僻远穷乡僻壤瞅:瞅见瞅空瞅准让我瞅瞅靴:马靴皮靴隔靴搔痒战靴脱靴、魔:魔鬼恶魔妖魔病魔魔王刑:苦刑判刑量刑徒刑缓刑刑期哼:哼,走着瞧。
绑:绑带绑架绑腿捆绑松绑啃:啃声啃气啮啃啃啮啃嚼袍:旗袍袍子长袍同袍睡袍紫袍执:执行执笔执着执迷不悟形近字:避(避暑)僻(偏僻)屉(抽屉)届(届时)绞(绞刑)饺(水饺)多音字:糊hú糊涂hù糊弄冲chōng怒气冲冲chòng冲着近义词:可惜——惋惜耐心——耐烦避免——防止会意——会心反义词:慈祥——凶狠幼稚——成熟含糊——肯定坚决——犹豫暂时——长期沉着——慌乱理解词语:【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暂时】属性词。
短时间的。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作者简介
李星华(1911年—1979年),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1920年夏,随全家到北京定居。
父亲牺牲后,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妹妹。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下令逮捕了李大钊,李星华娘儿仨一同被捕,其兄李葆华当时不在家,逃过一劫。
1931年,李星华复学。
1937年在中法大学毕业,1940年与妹妹一起赴延安市。
1979年11月27日逝世于协和医院,享年68岁。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