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数学教育总目标(全新经典版)
- 格式:docx
- 大小:14.25 KB
- 文档页数:4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培养孩子数学思维和基本数学能力的重要阶段。
通过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和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可为其日后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旨在帮助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指导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发展各项能力。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探索,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
在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当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询问他们关于形状、大小、数量等方面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
发展数学基本概念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另一个目标是帮助孩子们建立数学的基本概念。
在幼儿园,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形状、大小、重量等。
通过与教具和故事情景相结合的方式,孩子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数学概念。
例如,通过用不同形状的积木进行堆叠和组合,帮助孩子们理解几何形状的特征;通过借助绘本或故事,引导孩子感受数字与数量之间的关系。
提高数学计算能力数学计算能力是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脑神经发育的关键期,他们对于数学的感知和理解能力逐步提升。
在数学教育中,幼儿园教师应当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数学计算的教学计划。
通过数学游戏、操场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幼儿提高数学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数学交流合作能力数学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培养,也包括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
幼儿园数学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孩子们的数学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合作游戏等方式,让孩子们有机会与同伴分享和探讨数学问题,相互借鉴和学习。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可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科学领域教育目标及主题设课程内容幼儿科学教育总目标1 .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的好奇心及探索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积极情感和态度。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发现周围事物的典型特征,并探索事物间的关系。
3 .能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能概括自己的经验和处理简单信息,并与他人交流和分享。
4 .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幼儿科学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1 .引导儿童观察周围个别的动物(家禽类)、植物(水果)的特征,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亲近动物的情感。
2 .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天气)的明显特征,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
3 .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玩具服饰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 .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5 .激发儿童参加科学活动的兴趣,并乐意表达自己的发现。
小班上学期1 .引导儿童观察周围常见的两种动物(家畜、鱼类)、植物(花草)的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初步了解它们与儿童生活的关系,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动植物的情感。
2 .带儿童观察周围常见自然现象(运动)的明显特征,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并感受它们和儿童生活的关系。
3 .引导儿童观察家庭和幼儿园生活中常见物品(沙、石、交通工具等)的特征及用途,获取粗浅的科学经验,感受它们给生活带来的方便。
4 .帮助儿童了解各种感官在感知中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各种感官感知的方法,发展感知能力。
5 .使儿童乐意参加科学活动,并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发现。
中班上学期1 .帮助儿童获取有关自然环境中的物质(露水、太阳风等)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具体经验,了解不同环境中个别动物(昆虫类)植物(蔬菜类)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带儿童观察、了解秋季和冬季的特征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获取感性经验。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总目标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一)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二)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三)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具体目标(一)小班教学的具体目标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二)中班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进行活动。
3.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4.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感受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三)大班教学的具体目标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4.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
5.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从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6.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幼儿园数学教育总目标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也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
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阶段,他们对数字、形状、数量等感兴趣。
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数数游戏、数学实验、数学绘画等,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游戏中愉快地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从而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其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等。
幼儿通过幼儿园数学课程的学习,可以逐渐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如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
同时,通过数学问题解决、推理和推断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此外,通过有针对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如拼图、积木等活动。
再次,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数学意识。
数学意识是指幼儿对于数学的敏感性、观察性和思考性。
通过观察、探索和实践的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对周围的数学现象有更加敏锐的感知和觉察,如认识不同的几何形体,观察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
同时,通过与幼儿进行数学交流和对话,可以培养幼儿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能力,并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
最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方法和思维方式。
通过数学教育,可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如观察、想象、表达、推理、解决问题等。
这些能力不仅对于数学学习有帮助,也对于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总之,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幼儿的数学兴趣、数学能力和数学意识,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工作目标(精选)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工作目标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工作目标:1.促进幼儿的的身体操作技能,如拍球、接球、滚球、踢球等,从而发展幼儿空间方位的智能。
2.通过按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动静、轻重等特征进行分类活动,学习用简单的图表表示分类结果,发展幼儿空间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图谱归纳总结巴学园的教育主题,归纳总结巴学园课程。
4.通过欣赏各种各样的房屋,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色彩、形状、构造等认知,积累相关的感性经验,发展幼儿的空间智能。
5.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生活空间的工具及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培养幼儿尊重与接纳他人的不同情感,发展幼儿的空间认知。
6.提升幼儿对数学的感性认识,促进幼儿的逻辑思维的形成。
幼儿中班数学领域教学目标幼儿中班数学领域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____基础概念____:幼儿应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计数、数字、形状、大小、长度、重量和容积。
2.____基础技能____:幼儿应能够使用基本的数学技能,如比较、排序、匹配、分类和解决问题。
3.____问题解决____:幼儿应能够识别问题,理解并使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如通过加减法来比较数量,通过测量来比较大小,通过形状和空间感知来比较形状和距离。
4.____实际应用____:幼儿应能够将数学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如计算家庭人数、比较商品价格、测量食品和排序等。
5.____数学交流____:幼儿应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如用数字、符号或图形来表达数学概念和问题。
6.____推理能力____:幼儿应能够理解并使用基本的数学推理能力,如分析、归纳和预测。
7.____创造力____:幼儿应能够运用数学进行创造,如设计、制作和想象。
以上目标旨在帮助幼儿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并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数学教学目标幼儿数学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注重幼儿的情感和认知发展。
具体来说,幼儿数学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与计数:帮助幼儿了解数的概念,学习数的顺序、大小、数量和形状等知识,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总目标根据《纲要》中科学领域的目标精神,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总目标应该包括以下具体内容:(一)对周围环境中事物的数量、形状、时间和空间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和游戏。
(二)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获得有关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感性经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三)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操作和探索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四)会正确使用数学活动材料,能按规则进行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具体目标(一)小班教学的具体目标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数学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
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形状、颜色)进行分类。
(二)中班教学的具体教学目标1.能专心地进行数学操作活动,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感兴趣,愿意并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自己操作、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2.能自己选择数学活动内容和按规则进行活动。
3.能按物体的某一特征和数量进行分类。
4.能注意和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的数量,形状,物体量的差异,以及它们在空间的位置等。
5.能比较、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多少;感受10以内相邻两数的大小关系。
6.认识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
(三)大班教学的具体目标1.能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活动,遵守活动规则,会有条理地摆放、整理数学活动材料。
2.能用适当方式表达、交流数学操作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3.能倾听教师和同伴的讲话,能在教师帮助下,归纳,概括有关数学经验,感受生活和游戏中事物的数量关系。
4.能运用对应、比较、类推、分类统计等简单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某些问题。
5.能按物体的两种特征和从事物的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6.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对平面图形间的关系能有所感受。
幼儿数学活动的总体目标
一、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总体目标:
1.初步感知和认识生活中数学的有趣和有用;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和理解形状及空间关系;
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1.数与数的运算
2.量与量的比较和自然测量
3.图形与空间
(1)图形
(2)空间
4.逻辑与关系
(1)分类
(2)排序
(3)时间
三、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实施
1.教师发起的数学教育活动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数育集体活动,它是由教师预设,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开展的集体或小组进行的数学学习活动方式。
2.幼儿发起的数学教育活动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数学区角活动:它是指由教师创设数学环境与材料,幼儿在与之互动中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从而获得
数学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
3.日常生活中渗透的数学内容: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对有关数学的内容和问题进行的随机教育。
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幼儿园和谐发展课程----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000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幼儿数学教育总目标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数学教育包括在科学领域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是:1、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3、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4、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5、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小中大班数学教育目标及内容(一)小班数学教育目标1、愿意参加数学活动,喜欢摆弄、操作活动材料,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要求取放操作材料和进行活动;2、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的大小、形状、数量有兴趣,能感知5以内的数量;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4、能按物体大小、长短排列顺序(数量在5以内),能感知物体排列的简单规律,并能按此规律接着往下排。
小班上学期数学教育内容1、学习按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分类。
(1)观察发现物体的异同,找出不一样的物品。
(2)学习将相同的物品归放在一起。
(3)学习将相同颜色(或形状)的物体归放在一起,并匹配相应的颜色(或形状)标记。
(4)学习按物品的大小分类,并匹配相应的大小标记(5)学习按物品的用途分类。
2、学习一一对应匹配。
(1)学习将相关的物品一一对应匹配。
(2)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品的多少。
3、学习按规律排列物体。
(1)学习按大小给一组物品(数量在3以内)排列顺序;(2)观察、发现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习接着往下排。
4、感知“1”和“许多”及其关系。
(1)感知“1”和“许多”,说出一个ⅩⅩ,许多ⅩⅩ;(2)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5、感知3以内物体的数量,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能说出总数。
(1)学习按实物卡片上物品的数量(3以内)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2)学习按点卡(3以内)匹配相应数量的实物。
幼儿科学数学教育总目标
1.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学概念。
2.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参与意愿。
4.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幼儿数学领域阶段目标:
小班上学期:
1.引导幼儿按照物体的名称或某一特征进行分类。
2.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长短,并根据物体的大小、长短给予4个以内物体排序。
3.初步感知4个以内物体的数量。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圆形。
5.以自身为参照,区分上、下、前、后的方向。
6.初步认识时间,了解白天和黑夜的概念。
7.愿意参与数学活动,喜欢探索和操作数学活动材料。
小班下学期:
1.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一特征给予5个以内物体排序。
2.认识数字“1”和“许多”,初步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3.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感知多、少和相等的概念。
4.引导幼儿口算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形状。
6.以自身为参照,区分里、外的位置关系。
7.在老师的帮助下,能选择标记对周围事物进行记录。
8.愿意参与数学活动,能够根据要求操作材料。
中班上学期:
1.具备初步的数目守恒观念。
2.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物体的特征,尝试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3.认识6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并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4.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长方形、半圆形等几何形状,并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5.具备初步的时间概念,了解昨天、今天和明天的概念。
6.能够注意和发现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关系,并对此产生探索兴趣。
中班下学期:
1.学习按照量的差异及一定规律进行排序。
2.认识数字7至10,进一步理解数字代表的基数意义,并能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3.发现周围环境中数字的不同作用意义,理解数字代表的序数意义。
4.知道物体计数的不同方法和读法。
5.在数列中发现数目的等差关系和相对关系。
6.以某一物体为参照,区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
7.尝试运用标记等方式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
大班上学期:
1.能够从不同角度(包括同时按两个维度)对物体进行分类,具备初步的概括能力。
2.知道10以内的单数、双数和相邻数,并能倒序和成组地数数。
3.使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5以内),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4.学习5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引导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5.能够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1至5,并培养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
6.学习使用自然物进行物体的测量,比较粗细、轻重、厚薄等属性。
7.具备基本的空间方位概念,能以自身为参照区分左右,并能根据特征辨别目标位置。
8.具备一定的时间观念,认识时钟,学习读整点和半点,学习使用日历,了解一星期有七天。
9.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和数学问题的讨论。
大班下学期:
1.引导幼儿进行等分(二等分、四等分)或不等分一个整体,感知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使用不同的方法分解(或组成)一组物体(6至10),发现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关系,以及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和互换关系。
3.学习6至10的加法和减法,进一步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并具备初步的估算意识。
4.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6至10,并培养认真、正确、整洁的书写习惯。
5.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等几何形体。
6.认识人民币及其基本面值。
7.运用标记等方式记录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统计方法。
8.在老师的帮助下,能够归纳、概括相关的数学经验,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观察和思考问题,并能通过观察、比较、类推、迁移等方法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