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厂工艺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30.52 KB
- 文档页数:4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1)物料分散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
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
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
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
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
一、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
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及少量的。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
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
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1)硅质校正原料含80%以上(2)铝质校正原料含30%以上(3)铁质校正原料含50%以上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三、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
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
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水泥厂工艺流程1. 引言水泥是建筑材料中重要的一种,它在建筑、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水泥的生产需要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本文将介绍水泥厂的工艺流程。
2. 原料准备2.1 石灰石的破碎和预处理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
在水泥厂中,首先需要对石灰石进行破碎和预处理,以便后续的煅烧和磨矿工序。
石灰石经过破碎机的破碎后,通过给料机送入制备窑中。
2.2 黏土和其他辅助原料的配料除了石灰石,水泥生产还需要使用一定比例的黏土和其他辅助原料。
这些原料在配料塔中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形成均匀的配料。
3. 煅烧工艺3.1 制备窑制备窑是水泥生产中的核心设备之一。
它是一个巨大的圆筒形窑体,能够承受高温和高压。
经过预处理的石灰石通过给料机进入制备窑。
3.2 煅烧过程在制备窑中,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使其产生化学反应,转化为水泥熟料。
煅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气流使石灰石迅速升温,并在窑内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熟料。
3.3 熟料冷却熟料经过煅烧后需要进行冷却。
熟料冷却可以采用空气冷却或水冷却的方式。
冷却后的熟料进入熟料库存区等待下一步的磨矿工序。
4. 磨矿工艺4.1 磨矿设备磨矿是将熟料研磨成细料的工序。
水泥厂常用的磨矿设备有立式磨、球磨机等。
熟料经过磨矿设备的研磨后,成为细料。
4.2 细料储存磨矿后的细料经过筛分和粉碎,成为水泥。
水泥需要储存到水泥库中,以备后续生产和销售。
4.3 包装和出厂水泥从水泥库中取出后,通过包装设备进行包装,并打上标签。
随后,包装好的水泥可以出厂销售给建筑和其他相关行业。
5. 结论水泥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煅烧工艺和磨矿工艺。
在这些工艺过程中,需要经过石灰石的破碎预处理、原料配料、煅烧过程、熟料冷却、磨矿设备的使用以及最后的包装和出厂等环节。
这些工艺的顺利进行保证了水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水泥厂工艺流程的优化也是提高水泥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
精心整理水泥行业(以矿峰水泥为例)一、生产工艺流程熟料生产工艺流程物料流向: 气体流向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图(1) 石灰石预均化及原料输送通过皮带输送机、喂料锁风阀喂入原料磨中,在入原料磨皮带输送机上设有电磁除铁器和金属探测器,以去除原料中可能残存的铁件,确保辊式磨避免受到机械受损,生料质量用萤光分析仪和原料配料自动调节系统来控制。
(3) 原料粉磨及废气处理水泥熟料原料粉磨采用一套辊式磨系统,利用从窑尾预热器排出的高温废气作为原料磨的烘干热源,物料在磨内进行烘干、研磨,从辊式磨落下的块料经提升机入磨继续粉磨,出辊式磨的气体携带合格的生料粉,经旋风分离器分离后收下的生料经空气输送斜槽、斗式提升机送入生料均化库,含尘气体一部分作为循环风返回原料磨磨中,其余的与来自增湿塔的废气混合进入窑尾布袋收尘器,净化后的气体处理。
(5) 熟料煅烧和废气处理熟料烧成系统由低压损五级双系列悬浮预热器带在线式分解炉、回转窑、新型控制流篦式冷却机组成。
喂入预热器系统的生料经预热、分解后,进入回转窑煅烧,入窑物料CaCO3分解率不低于90%,出窑高温熟料经水平推动篦式冷却机得到冷却,大块熟料由破碎机破碎后,汇同漏至风室下的小粒熟料,一并由熟料链斗输送机送入熟料库中储存。
冷却熟料的高温空气除部分作为入窑二次风和分解炉用三次风外,剩余废气中一小部分作为煤磨的烘干热源,大部分较高温度废气经AQC炉余热充分利用后与冷却Nm3由1头冷却机排出的高温废气作为煤磨的烘干热源,粗料经高效选粉机分离后送返磨中继续粉磨,成品煤粉随气流进入袋式收尘器,合格煤粉被收集下来由螺旋输送机送入带有荷重传感器的窑头和分解炉两个煤粉仓中,经计量后分别送往窑头燃烧器和窑尾分解炉燃烧。
含尘气体经净化后由排风机排入大气,粉尘排放浓度≤10mg/Nm3。
煤粉仓与袋式除尘器均设有CO检测器装置,并备有一套自动灭火装置,选粉机、煤粉仓及收尘器等处均设有防爆阀。
(9) 混合材破碎、输送和储存石膏、矿渣由密闭槽车运输进公司,卸至石膏混合材堆棚内暂时储存,由铲车送入石膏破碎机受料斗内,经中型板式给料机喂入破碎机内进行破碎,破碎后的石气输送斜槽返回磨头重新入磨粉磨,成品水泥由高效袋收尘器收集,经空气输送斜槽送至水泥库,出磨废气与各处扬尘废气作为选粉机用一次风和二次风,经高效布袋收尘器净化后的废气由粉磨系统排风机排入大气。
水泥厂的工艺流程
《水泥厂工艺流程》
水泥是建筑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之一,其生产过程需要经过许多复杂的工艺流程。
以下是一般水泥厂的工艺流程:
1. 采矿和原料处理:水泥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和石膏。
这些原料需要在采矿场或矿山中进行采集,并经过破碎、混合和磨碎等处理,使其成为适合生产水泥的颗粒状物料。
2. 熟料制备:将经过处理的原料送入回转窑或立窑中进行煅烧,煅烧过程中原料在高温下经历化学反应,形成熟料。
3. 粉磨和混合:将熟料通过磨粉机进行细磨,磨成水泥制成的粉末。
同时,根据不同种类的水泥需要,将石膏、矿渣等辅料加入,进行混合。
4. 包装和运输:将成品水泥装入袋中,并通过输送带或装车设备进行包装和运输。
以上是一般水泥厂的工艺流程,其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监测,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标准。
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水泥生产的工艺流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能源消耗。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
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
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
下载可编辑复制一、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
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及少量的。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
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
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1)硅质校正原料含80%以上(2)铝质校正原料含30%以上(3)铁质校正原料含50%以上下载可编辑复制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三、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
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
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水泥工厂工艺流程设计
《水泥工厂工艺流程设计》
水泥工厂是利用水泥原料进行生产加工的设备,其工艺流程设计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下面将就水泥工厂的工艺流程设计进行详细介绍。
1. 原料准备
水泥的主要原料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
在工艺流程设计中,需要考虑原料的储存和预处理工序,确保原料质量和连续供给。
2. 破碎和预混
原料需要经过破碎和预混工序,将原料的颗粒大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后续的煤磨工序。
3. 煤磨
在水泥生产中,煤是主要的能源来源之一。
煤磨工序通过对煤进行磨碎,使之变成粉状煤粉,以供窑炉所需。
4. 煤灰预处理
煤灰是水泥生产中产生的副产品,需要进行预处理,以确保其对环境的友好和再利用。
5. 熟料制备
熟料是水泥的主要原料,需要将原料在窑炉中进行煅烧,使之成为水泥熟料。
6. 水泥磨
水泥磨是水泥生产的最后加工工序,水泥熟料经过水泥磨进行研磨加工,成为符合要求的水泥成品。
7. 包装
水泥成品需要进行包装,并且包装成品需要标明生产日期、规格和质量等相关信息。
在水泥工厂的工艺流程设计中,对于生产设备的选型和布局、工序的顺序和控制,以及对原料和产品质量的监控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设计,可以提高水泥工厂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生产。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1)物料分散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
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
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
水泥厂工艺流程图点击:4552水泥厂工艺流程图一、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
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及少量的。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
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
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1)硅质校正原料含80%以上(2)铝质校正原料含30%以上(3)铁质校正原料含50%以上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三、工艺流程1、破碎及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
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
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水泥厂设备工艺流程图水泥厂设备工艺流程图水泥厂是生产水泥的工业设施,其设备工艺流程图描述了水泥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工艺和设备使用。
1. 搅拌站:从矿石堆放场取得的石料经过初次破碎后送入搅拌站。
在搅拌站中,石料与一定比例的矿物质和燃料混合,形成生料。
2. 熟料破碎工段:生料送入熟料破碎工段,在此工段中生料进行细碎。
3. 生料磨煤工段:在生料磨煤工段,生料和一定比例的煤粉混合,进行细磨,形成煤岩。
4. 生料预热工段:煤岩送入生料预热工段,在此工段中通过高温热风加热,将煤岩预热至500℃左右。
5. 煤岩熟料炉:热风被喷入煤岩熟料炉中,煤岩在高温下煅烧,形成熟料。
6. 熟料磨煤工段:熟料送入熟料磨煤工段,与一定比例的煤粉混合,进行细磨,形成水泥。
7. 水泥粉磨工段:熟料经过水泥粉磨工段进行细磨,形成具有一定粒度的水泥粉末。
8. 水泥储存工段:生产出的水泥粉末通过输送带输送到水泥的储存设备中,进行长时间的储存。
9. 水泥包装工段:从水泥储存设备中取出一定量的水泥,通过自动包装设备进行包装,形成袋装水泥或散装水泥。
10. 水泥包装堆放场:包装好的水泥袋或散装水泥在堆放场中存放待运输或销售。
整个水泥厂设备工艺流程图描述了水泥从原料破碎、混合、磨煤,到生料预热、煅烧,再经过磨煤、磨水泥等工艺步骤,最终形成水泥粉末,并进行储存和包装。
这个流程图清晰地展示了每个工艺步骤所需要的设备和操作,使人们更好地理解水泥生产的流程和步骤。
水泥是建筑化工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至关重要。
水泥厂设备的使用和工艺流程的规范可以保证水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对于建筑领域的发展和水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介绍水泥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用于混凝土、砌块、砂浆等建筑工程中。
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矿石开采、原料破碎、原料磨碎、烧成、磨细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矿石开采。
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粘土。
石灰石是一种含有大量氧化钙的岩石,粘土则含有丰富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
矿石采用露天或地下开采的方式获取,并进行初步的粉碎处理。
接下来是原料破碎。
经过采集的矿石被送入破碎机进行粉碎,将原本较大的矿石颗粒破碎成较小的颗粒,方便后续的磨矿工艺。
然后是原料磨碎。
经过破碎的矿石颗粒被送入研磨机进行进一步的磨碎。
研磨机中装有钢球或棒状磨料,通过回转运动将矿石颗粒磨碎成一定的细度要求。
接着是烧成。
经过磨碎的矿石颗粒成为原料粉,与适量的石膏和其他辅料一起混合,形成原料熟料。
熟料进入旋转窑,窑内温度高达1400℃左右。
在窑内的高温下,熟料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熟料团块。
窑内的快速燃烧使得熟料中的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并与其他组分结合形成水泥熟料。
最后是磨细。
磨细工序的主要目的是将熟料细磨成水泥粉。
熟料经过冷却后,进入水泥磨进行进一步的细磨。
水泥磨中装有钢球,通过旋转运动使得熟料受到进一步的机械冲击和磨碎,最终形成所需的水泥粉。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非常关键,直接影响着水泥的质量和性能。
例如,原料的磨碎程度会影响到烧成的效果,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水泥品质。
因此,水泥生产厂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操作参数,确保水泥的质量符合标准。
以上就是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的简要介绍。
在实际生产中,还有一些细节和技术细节需要进一步考虑和优化,以提高水泥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水泥作为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工程中,因此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石灰石矿山开采、原材料预处理、熟料制备、水泥磨矿和包装等多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水泥生产工艺流程。
1. 石灰石矿山开采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在水泥工厂中,石灰石矿山是水泥生产的起点。
石灰石矿山的开采需要严格遵循环境保护和安全标准,同时也需要考虑矿区的可持续利用。
合理开采石灰石矿山能够保证原材料的稳定供应,并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2. 原材料预处理在矿石进入水泥厂后,需要进行原材料的预处理工作。
原材料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掉砂、泥、杂质等,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生产标准。
常见的预处理工艺包括破碎、筛分和洗涤等步骤。
通过预处理,能够获得粒度合适、化学成分均匀的原料,为后续工艺提供基础。
3. 熟料制备熟料是水泥的主要原料之一,它是通过石灰石和粘土等原料在高温条件下进行煅烧而成。
熟料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煅烧温度、时间和气氛等因素,以确保熟料的品质。
同时,还需要对熟料进行磨碎,以获得适当的粒度。
4. 水泥磨矿在熟料制备完成后,熟料需要进行磨矿工艺。
磨矿过程中需要使用水泥磨机,将熟料进行细磨,以提高水泥的比表面积。
这可以增加水泥的活性,提高其硬化速度和强度。
磨矿过程中需要控制磨机的转速、磨介质的投放量和磨矿时间等参数,以获得理想的磨矿效果。
5. 包装最后一步是水泥的包装工艺。
水泥包装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常见的包装方式有袋装和散装两种。
袋装水泥需在包装过程中对包装袋进行质量检测,包装袋需要符合相关标准,能够有效保护水泥并便于储存和运输。
总结:水泥生产工艺流程涵盖了矿山开采、原材料预处理、熟料制备、水泥磨矿和包装等多个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规程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水泥生产的质量和安全。
除了基本的工艺流程,还有很多细节和技术指标需要关注与研究,这些将是持续改进和创新的方向。
1、破碎与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份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与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 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 1 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 3 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 ,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 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 3%,水泥粉磨约占 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份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份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份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份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1〕物料分散换热 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向来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浮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者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 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份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 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与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与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与特点.5、水泥熟料的烧成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 .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6、水泥粉磨水泥粉磨是水泥创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与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 ,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7、水泥包装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硅酸盐类水泥生产工艺在水泥生产中具有代表性,是以石灰石和黏土为主要原料,经破碎、配料、磨细制成生料,然后喂入水泥窑中煅烧成熟料,再将熟料加适量石膏〔有时还掺加混合材料或者外加剂〕磨细而成.水泥生产随生料制备方法不同,可分为干法<包括半干法>与湿法〔包括半湿法〕两种.①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同时烘干并粉磨,或者先烘干经粉磨成生料粉后喂入干法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但也有将生料粉加入适量水制成生料球,送入立波尔窑内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之为半干法, 仍属干法生产之一种.②湿法生产工艺流程.将原料加水粉磨成生料浆后,喂入湿法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也有将湿法制备的生料浆脱水后,制成生料块入窑煅烧成熟料的方法,称为半湿法,仍属湿法生产之一种.干法生产的主要优点是热耗低〔如带有预热器的干法窑熟料热耗为3140~3768 焦/千克〕,缺点是生料成份不易均匀,车间扬尘大,电耗较高.湿法生产具有操作简单,生料成份容易控制,产品质量好,料浆输送方便,车间扬尘少等优点,缺点是热耗高〔熟料热耗通常为 5234 ~ 6490 焦/千克〕 .一套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生产水泥,普通可分生料制备、熟料煅烧和水泥磨制成等三个工序.<1>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生料磨制分干法和湿法两种.干法普通采用闭路操作系统,即原料经水泥磨磨细后,进入选粉机分选,粗粉回流入水泥磨磨再行粉磨的操作,并且多数采用物料在磨机内同时烘干并粉磨的工艺,所用水泥设备有管磨、中卸磨与辊式磨等.湿法通常采用管磨、棒球磨等一次通过水泥磨机再也不回流的开路系统,但也有采用带分级机或者弧形筛的闭路系统的.<2> 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的煅烧煅烧熟料的水泥设备主要有立窑和回转窑两类,立窑合用于生产规模较小的工厂,大、中型厂宜采用回转窑.①立窑:窑筒体立置不转动的称为立窑.分普通立窑和机械化立窑.普通立窑是人工加料和人工卸料或者机械加料,人工卸料;机械立窑是机械加料和机械卸料.机械立窑是连续操作的,它的产、质量与劳动生产率都比普通立窑高.近年来,国外大多数立窑已被回转窑所取代,但在当前中国水泥工业中,立窑仍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建材技术政策要求,小型水泥厂应用机械化立窑,逐步取代普通立窑.②回转窑:窑筒体卧置〔略带斜度,约为 3%〕,并能作回转运动的称为回转窑.分煅烧生料粉的干法窑和煅烧料浆〔含水量通常为 35%摆布〕的湿法窑.水泥熟料的细磨通常采用圈流粉磨工艺〔即闭路操作系统〕 .为了防止生产中的粉尘飞扬,水泥厂均装有收尘设备.电收尘器、袋式收尘器和旋风收尘器等是水泥厂常用的收尘设备.近年来,由于在原料预均化、生料粉的均化输送和收尘等方面采用了新技术和新设备,特别是窑外分解技术的浮现,一种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随之产生.采用这种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使干法生产的熟料质量不亚于湿法生产,电耗也有所降低,已成为各国水泥工业发展的趋势.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的举例:水泥生产工艺流程中原料和燃料进厂后,由化验室采样分析检验, 同时按质量进行搭配均化,存放于原料堆棚. 黏土、煤、硫铁矿粉由烘干机烘干水分至水泥生产工艺指标值,通过提升机提升到相应原料贮库中. 石灰石、萤石、石膏经过两级破碎后,由提升机送入各自贮库. 化验室根据石灰石、黏土、无烟煤、萤石、硫铁矿粉的质量情况,计算工艺配方,通过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全黑生料的配料,由生料水泥磨机进行粉磨,每小时采样化验一次生料的氧化钙、三氧化二铁和细度的百分含量,与时进行调整,使各项数据符合工艺配方要求.磨出的黑生料经过斗式提升机提入生料库,化验室依据出磨生料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生料的均化,经提升机提入两个生料均化库,生料经两个均化库进行搭配,将料提至成球盘料仓,由设在立窑面上的预加水成球控制装置进行料、水的配比,通过成球盘进行生料的成球.所成之球由立窑布料器将生料球布于窑内不同位置进行煅烧,烧出的熟料经卸料管、鳞板机送至熟料破碎机进行破碎,由化验室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熟料的化学、物理分析.根据熟料质量情况由提升机放入相应的熟料库,同时根据生产经营要求与建材市场情况,化验室将熟料、石膏、矿渣通过熟料微机配料系统进行水泥配比,由水泥磨机分别进行 425 号、 5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的粉磨,每小时采样一次进行分析检验.磨出的水泥经斗式提升机提入 3 个水泥库,化验室依据出磨水泥质量情况,通过多库搭配和机械倒库方法进行水泥的均化. 经提升机送入 2 个水泥均化库,再经两个水泥生产工艺流程均化库搭配,由微机控制包装机进行水泥的包装,包装出来的袋装水泥存放于成品仓库,再经化验采样检验合格后签发水泥出厂通知单.1、破碎与预均化〔1〕水泥生产过程中,很大一部份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与煤等.因为石灰石是生产过程中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出来之后的颗粒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 1 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 3 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 ,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 60 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 30 以上,煤磨占约 3,水泥粉磨约占 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份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份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份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份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1〕物料分散换热 80 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向来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浮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者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 90 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份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份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与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与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于是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与特点.4、水泥熟料的烧成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 、、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 .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 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5、水泥粉磨水泥粉磨是水泥创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与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 ,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水泥生产原料与配料、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硅酸盐水泥生产的原料水泥生产原料与配料: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黏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份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者混合材料进行生产.1、石灰石原料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份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 1.3 吨石灰石,生料中 80%以上是石灰石.2、黏土质原料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与少量的 .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与河泥等.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与其它水化铝硅酸盐.3、校正原料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份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1〕硅质校正原料含 80%以上〔2〕铝质校正原料含 30%以上〔3〕铁质校正原料含 50%以上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1、破碎与预均化〔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份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与煤等.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 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 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物料破碎后, 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超细粉碎机〔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原料预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物料堆放时,由堆料机把进来的原料连续地按一定的方式堆成尽可能多的相互平行、上下重叠和相同厚度的料层.取料时,在垂直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 挨次切取,直到取完,即"平铺直取〞 .意义:〔1〕均化原料成份,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2〕扩大矿山资源的利用,提高开采效率,最大限度扩大矿山的覆盖物和夹层,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出或者少出废石.〔3〕可以放宽矿山开采的质量和控要求,降低矿山的开采成本. 〔4〕对黏湿物料适应性强.〔5〕为工厂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也可以在堆场内对不同组分的原料进行配料,使其成为预配料堆场,为稳定生产和提高设备运转率创造条件.〔6〕自动化程度高.2、生料制备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 1 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 3 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 ,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 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 3%,水泥粉磨约占 40%.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工作原理: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磨盘转动,物料通过锁风喂料装置经下料溜子落到磨盘中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磨盘边缘交受到磨辊的辗压粉磨,粉碎后的物料从磨盘的边缘溢出,被来自喷嘴高速向上的热气流带起烘干,根据气流速度的不同,部份物料被气流带到高效选粉机内, 粗粉经分离后返回到磨盘上,重新粉磨;细粉则随气流出磨,在系统收尘装置中采集下来,即为产品.没有被热气流带起的粗颗粒物料,溢出磨盘后被外循环的斗式提升机喂入选粉机,粗颗粒落回磨盘,再次挤压粉磨.3、生料均化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份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份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均化原理:采用空气搅拌,重力作用,产生"漏斗效应〞 ,使生料粉在向下卸落时,尽量切割多层料面,充分混合.利用不同的流化空气,使库内平行料面发生大小不同的流化膨胀作用,有的区域卸料,有的区域流化,从而使库内料面产生倾斜,进行径向混合均化.4、预热分解把生料的预热和部份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份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工作原理:预热器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回转窑和分解炉排出的废气余热加热生料,使生料预热与部份碳酸盐分解.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气固间的换热效率,实现整个煅烧系统的优质、高产、低消耗,必需具备气固分散均匀、换热迅速和高效分离三个功能.〔1〕物料分散换热 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2〕气固分离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向来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3〕预分解预分解技术的浮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者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 90%以上.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少部份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 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与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与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与特点.4、水泥熟料的烧成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在回转窑中碳酸盐进一步的迅速分解并发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 、、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 .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5、水泥粉磨水泥粉磨是水泥创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与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 ,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6、水泥包装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1.硅酸盐水泥的主要成份硅酸三钙〔3CaO•SiO2〕、硅酸二钙〔2CaO•SiO2〕、铝酸三钙〔3CaO•AI2O3〕、铁铝酸四钙〔4CaO•AI2O3•Fe2O3〕其中:CaO 62~67%; SiO2 20~24%; AI2O3 4~7%; Fe2O3 2 ~ 6%.2.硅酸盐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1> 石灰质原料:以碳酸钙为主要成份的原料,是水泥熟料中 CaO 的主要来源.如石灰石、白垩、石灰质泥灰岩、贝壳等.一吨熟料约需 1.4 ~ 1.5 吨石灰质干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80%摆布. 石灰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 CaO〔%〕 MgO〔%〕 R2O〔%〕 SO3〔%〕燧石或者石英〔%〕一级品>48 <2.5 <1.0 <1.0 <4.0二级品 45~48 <3.0 <1.0 <1.0 <4.0<2>黏土质原料:含碱和碱土的铝硅酸盐,主要成份为 SiO2,其次为 AI2O3,少量 Fe2O3, 是水泥熟料中 SiO2、AI2O3、Fe2O3 的主要来源.黏土质原料主要有黄土、黏土、页岩、泥岩、粉砂岩与河泥等.一吨熟料约需 0.3~0.4 吨黏土质原料,在生料中约占 11 ~ 17%. 黏土质原料的质量要求品位硅酸率铁率 MgO〔%〕 R2O〔%〕 SO3〔%〕塑性指数一级品 2.7~3.5 1.5 ~3.5 <3.0 <4.0 <2.0 >12二级品 2.0~2.7 或者 3.5~4.0 不限<3.0 <4.0 <2.0 >12 普通情况下 SiO2 含量 60~67%,AI2O3 含量 14 ~ 18%.<3>主要原料中的有害成份① MgO :影响水泥的安定性.水泥熟料中要求 MgO<5%,原料中要求 MgO<3%.② 碱含量〔K2O、 Na2O〕:对正常生产和熟料质量有不利影响.水泥熟料中要求 R2O<1.3%,原料中要求 R2O<4%.水泥生产工艺流程③ P2O5 :水泥熟料中含少量的 P2O5 对水泥的水化和硬化有益.当水泥熟料中 P2O5 含量在 0.3%时,效果最好,但超过 1%时,熟料强度便显著下降.P2O5 含量应限制.④ TiO2 :水泥熟料中含有适量的 TiO2,对水泥的硬化过程有强化作用.当 TiO2 含量达 0.5~1.0%,强化作用最显著,超过 3%时,水泥强度就要降低.如果含量继续增加,水泥就会溃裂.因此在石灰石原料中应控制 TiO2<2.0%.3. 硅酸盐水泥生产的辅助原料<1>校正原料雷蒙磨① 铁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Fe2O3 的不足,主要为硫铁矿渣和铅矿渣等.② 硅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SiO2 的不足,主要有硅藻土等.③ 铝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 AI2O3 的不足,主要有铝钒土、煤矸石、铁钒土等.校正原料的质量要求硅质原料硅率 SiO2〔%〕 R2O〔%〕>4.0 70~90 <4.0铁质原料 Fe2O3>40%铝质原料 AI2O3>30%<2> 缓凝剂:以天然石膏和磷石膏为主.掺加量 3 ~ 5%.4.工业废渣的利用① 赤泥:烧结法生产氧化铝排出的赤色废渣,以 CaO、SiO2 为主.掺加石灰质原料可配制成生料.② 电石渣:以 CaO 为主.可替代部份石灰石生产水泥.对辊破③ 煤矸石:以 SiO2、AI2O3 为主.可替代黏土生产水泥.④ 粉煤灰:以 SiO2、AI2O3 为主.可替代黏土配制生料,也可作混合。
水泥工艺流程
《水泥工艺流程》
水泥是建筑材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涉及多个环节。
下面将介绍水泥的生产工艺流程。
1. 选矿和破碎:水泥生产的第一步是挖掘原材料,通常包括石灰石、粘土、铁矿石等。
这些原材料首先需要被破碎成适当的粒度,以便后续加工使用。
2. 研磨和混合:破碎后的原材料会被送入研磨机进行研磨,使其细化成粉末。
然后各种原料会被混合在一起,确保成分均匀,以满足水泥的标准要求。
3. 烧成:混合后的原料会被送入回转窑或立窑进行烧成。
在高温下,原料中的水分和有机物会被挥发,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熟料。
4. 磨粉:经过烧成的熟料会被送入水泥磨机进行磨粉,使其成为细小的水泥粉末。
这一步是为了提高水泥的性能指标,并且满足使用要求。
5. 包装:最后一步是将磨好的水泥粉末通过包装机包装成适当的包装规格,以便运输和使用。
以上就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工艺流程,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的控
制和管理,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符合标准,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需求。
水泥厂工艺流程
一、水泥生产原燃料及配料
生产硅酸盐水泥的主要原料为石灰原料和粘土质原料,有时还要根据燃料品质和水泥品种,掺加校正原料以补充某些成分的不足,还可以利用工业废渣作为水泥的原料或混合材料进行生产。
1、石灰石原料
石灰质原料是指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泥灰岩、白垩和贝壳等。
石灰石是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每生产一吨熟料大约需要1.3吨石灰石,生料中80%以上是石灰石。
2、黏土质原料
黏土质原料主要提供水泥熟料中的、、及少量的。
天然黏土质原料有黄土、黏土、页岩、粉砂岩及河泥等。
其中黄土和黏土用得最多。
此外,还有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废渣。
黏土质为细分散的沉积岩,由不同矿物组成,如高岭土、蒙脱石、水云母及其它水化铝硅酸盐。
3、校正原料
当石灰质原料和黏土质原料配合所得生料成分不能满足配料方案要求时(有的含量不足,有的和含量不足)必须根据所缺少的组分,掺加相应的校正原料
(1)硅质校正原料含80%以上
(2)铝质校正原料含30%以上
(3)铁质校正原料含50%以上
二、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
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主要由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和铁铝酸四钙()组成。
三、工艺流程
1、破碎及预均化
(1)破碎水泥生产过程中,大部分原料要进行破碎,如石灰石、黏土、铁矿石及煤等。
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是生产水泥用量最大的原料,开采后的粒度较大,硬度较高,因此石灰石的破碎在水泥厂的物料破碎中
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破碎过程要比粉磨过程经济而方便,合理选用破碎设备和和粉磨设备非常重要。
在物料进入粉磨设备之前,尽可能将大块物料破碎至细小、均匀的粒度,以减轻粉磨设备的负荷,提高黂机的产量。
物料破碎后,可减少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同粒度物料的分离现象,有得于制得成分均匀的生料,提高配料的准确性。
(2)原料预均化预均化技术就是在原料的存、取过程中,运用科学的堆取料技术,实现原料的初步均化,使原料堆场同时具备贮存与均化的功能。
原料预均化的基本原理就是在物料堆放时,由堆料机把进来的原料连续地按一定的方式堆成尽可能多的相互平行、上下重叠和相同厚度的料层。
取料时,在垂直于料层的方向,尽可能同时切取所有料层,依次切取,直到取完,即“平铺直取”。
意义:
(1)均化原料成分,减少质量波动,以利于生产质量更高的熟料,并稳定烧成系统的生产。
(2)扩大矿山资源的利用,提高开采效率,最大限度扩大矿山的覆盖物和夹层,在矿山开采的过程中不出或少出废石。
(3)可以放宽矿山开采的质量和控要求,降低矿山的开采成本。
(4)对黏湿物料适应性强。
(5)为工厂提供长期稳定的原料,也可以在堆场内对不同组分的原料进行配料,使其成为预配料堆场,为稳定生产和提高设备运转率创造条件。
(6)自动化程度高。
2、生料制备
水泥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吨硅酸盐水泥至少要粉磨3吨物料(包括各种原料、燃料、熟料、混合料、石膏),据统计,干法水泥生产线粉磨作业需要消耗的动力约占全厂动力的60%以上,其中生料粉磨占30%以上,煤磨占约3%,水泥粉磨约占40%。
因此,合理选择粉磨设备和工艺流程,优化工艺参数,正确操作,控制作业制度,对保证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具有重大意义。
工作原理:
电动机通过减速装置带动磨盘转动,物料通过锁风喂料装置经下料溜子落到磨盘中央,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被甩向磨盘边缘交受到磨辊的辗压粉磨,粉碎后的物料从磨盘的边缘溢出,被来自喷嘴高速向上的热气流带起烘干,根据气流速度的不同,部分物料被气流带到高效选粉机内,粗粉经分离后返回到磨盘上,重新粉磨;细粉则随气流出磨,在系统收尘装置
中收集下来,即为产品。
没有被热气流带起的粗颗粒物料,溢出磨盘后被外循环的斗式提升机喂入选粉机,粗颗粒落回磨盘,再次挤压粉磨。
3、生料均化
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过程中,稳定入窖生料成分是稳定熟料烧成热工制度的前提,生料均化系统起着稳定入窖生料成分的最后一道把关作用。
均化原理:
采用空气搅拌,重力作用,产生“漏斗效应”,使生料粉在向下卸落时,尽量切割多层料面,充分混合。
利用不同的流化空气,使库内平行料面发生大小不同的流化膨胀作用,有的区域卸料,有的区域流化,从而使库内料面产生倾斜,进行径向混合均化。
4、预热分解
把生料的预热和部分分解由预热器来完成,代替回转窑部分功能,达到缩短回窑长度,同时使窑内以堆积状态进行气料换热过程,移到预热器内在悬浮状态下进行,使生料能够同窑内排出的炽热气体充分混合,增大了气料接触面积,传热速度快,热交换效率高,达到提高窑系统生产效率、降低熟料烧成热耗的目的。
工作原理:
预热器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回转窑和分解炉排出的废气余热加热生料,使生料预热及部分碳酸盐分解。
为了最大限度提高气固间的换热效率,实现整个煅烧系统的优质、高产、低消耗,必需具备气固分散均匀、换热迅速和高效分离三个功能。
(1)物料分散
换热80%在入口管道内进行的。
喂入预热器管道中的生料,在与高速上升气流的冲击下,物料折转向上随气流运动,同时被分散。
(2)气固分离
当气流携带料粉进入旋风筒后,被迫在旋风筒筒体与内筒(排气管)之间的环状空间内做旋转流动,并且一边旋转一边向下运动,由筒体到锥体,一直可以延伸到锥体的端部,然后转而向上旋转上升,由排气管排出。
(3)预分解
预分解技术的出现是水泥煅烧工艺的一次技术飞跃。
它是在预热器和回转窑之间增设分解炉和利用窑尾上升烟道,设燃料喷入装置,使燃料燃烧的放热过程与生料的碳酸盐分解的吸热过程,在分解炉内以悬浮态或流化态下迅速进行,使入窑生料的分解率提高到90%以上。
将原来在回转窑内进行的碳酸盐分解任务,移到分解炉内进行;燃料大部分从分解炉内加入,
少部分由窑头加入,减轻了窑内煅烧带的热负荷,延长了衬料寿命,有利于生产大型化;由于燃料与生料混合均匀,燃料燃烧热及时传递给物料,使燃烧、换热及碳酸盐分解过程得到优化。
因而具有优质、高效、低耗等一系列优良性能及特点。
4、水泥熟料的烧成
生料在旋风预热器中完成预热和预分解后,下一道工序是进入回转窑中进行熟料的烧成。
生一系列的固相反应,生成水泥熟料中的、、等矿物。
随着物料温度升高近时,、、等矿物会变成液相,溶解于液相中的和进行反应生成大量(熟料)。
熟料烧成后,温度开始降低。
最后由水泥熟料冷却机将回转窑卸出的高温熟料冷却到下游输送、贮存库和水泥磨所能承受的温度,同时回收高温熟料的显热,提高系统的热效率和熟料质量。
5、水泥粉磨
水泥粉磨是水泥制造的最后工序,也是耗电最多的工序。
其主要功能在于将水泥熟料(及胶凝剂、性能调节材料等)粉磨至适宜的粒度(以细度、比表面积等表示),形成一定的颗粒级配,增大其水化面积,加速水化速度,满足水泥浆体凝结、硬化要求。
6、水泥包装
水泥出厂有袋装和散装两种发运方式。
以上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一般工艺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