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随访管理项目之培训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32.50 KB
- 文档页数:20
医院高血压的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高血压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威胁。
为了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对高血压的认识和诊疗水平,制定了本培训计划,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高血压的发生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二、培训对象医院全体医生、护士和相关医护人员。
三、培训内容1. 高血压的概念及危害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高血压对人体各器官和组织均有害,容易引发多种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还容易导致脑卒中、慢性肾脏病等。
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对于医护人员及时认识高血压的重要性。
2.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培训人员将详细了解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方法。
了解高血压疾病的诊断标准和诊断流程,及时对患者进行诊断确认,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诊断基础。
3. 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对于高血压患者,了解不同的治疗方案和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了解不同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培训人员将对高血压患者给予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4. 高血压的预防和生活方式干预通过合理的饮食结构、科学的运动方式、戒烟戒酒等方式改善生活方式,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手段。
了解高血压预防的策略,培训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能更好地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建议。
5. 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管理高血压患者易于发生多种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脑卒中等。
培训人员将了解高血压患者不同并发症的管理原则,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管理措施。
6. 高血压的监测和随访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的监测和随访是很重要的,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治疗计划。
培训人员将学会如何进行高血压患者的监测和随访工作。
四、培训方法1. 理论讲授采用专家讲解和小组互动的方式,让医护人员全面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加深印象。
2. 实际操作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让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临床应对能力。
血压的测量仪器:标准汞柱式血压计(以每小格2mmHg为单位),刻度范围0-300mmHg、、袖带、橡皮球、听诊器测血压的部位:一般指测量人体两人臂肱动脉的压力。
测量血压时要注意以下条件:情绪应稳定,应在安静的室内休息10-15分钟以消除疲劳、紧张等对血压的影响,检查前5分钟内不要做体位变动;室内温度应以20℃左右为宜,太冷、太热对血压高低都有影响;检查血压前半小时内,应避免进食,不吸烟、不饮酒,排空膀胱(解小便1次)。
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应分以下几个步骤:1.血压计平放于适当高度的桌上,确定水银面在0点位置,确定最大充气压。
2、袖带缠于上臂应平服紧贴,气囊中间部位正好压住肱动脉,气囊下缘应在肘弯上2.5cm。
3、打开血压计开关,快速充气,待触知桡动脉脉搏消灭后再加压30mmHg(4kPa)。
4、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然后放松气阀,使压力以每秒2-3mmHg 的速度下降。
5、当水银柱在下降过程中,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个心搏音时数值即为收缩压;当听诊器里心搏音消失时的数值即为舒张压。
如果水银柱到零位心搏音仍不消失,则以变音时数值为舒张压。
6、将气囊连接管与血压计脱离,使气囊充分放气。
放松气囊阀门,使水银柱回到零位,把所测的收缩压/舒张压数值记录下来。
应相隔2分钟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
当两次测量血压的差值超过4mmHg时,测第三次。
使用血压计的注意点——水银柱使用前须校准,使用中定期维修并作记录。
使用前应检查测量管中水银柱的零点: 血压计平放于桌面上, 拔下充气皮管, 观察水银柱凸面顶部是否指在零点标记线上检查水银的泄漏: 充气达到标定刻度的水平, 检查玻管顶端的螺丝帽, 察看有无水银漏出. 如有, 要拧紧螺丝帽。
使用血压计的注意点——袖带应经常检查搭叩性能,防止充气时滑脱现象。
布套应完好无破漏。
应根据上臂的粗细选择袖带的大小。
普通成人袖带12x 23cm。
WHO心血管病专家组和高血压委员会推荐的成年人袖带: 13~15cm宽, 30~35cm长. 特殊肥胖者和瘦人或儿童另规定型号。
2024年慢病管理培训试题1.高血压随访管理每次应询问()。
A.糖尿病B.胃炎C.胰腺癌D.流行性出血热2.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是()。
A.辖区内35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B.所有糖尿病患者C.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D.1型糖尿病患者3.未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测定血糖的间隔应是()。
A.两个月B.半年C.一年D.三个月4.下列哪种属于高血压的二级预防()。
A.控制体重B.合理膳食C.首诊测血压D.防止并发症5.为防治高血压,WHO建议每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g。
A.12B.10C.6D.86.哪一项不属于一级预防工作( )。
A.接种卡介苗B.病人发现C.高危人群保护D.健康教育7.反应近两个月糖尿病控制最理想的指标是()。
A.空腹血糖B.餐后血糖C.糖化血红蛋白D.胰岛素水平8.高血压病人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措施是()。
A.减轻体重B.适量运动C.多吃水果蔬菜D.戒烟限酒9.高血压、糖尿病随访记录中()空项、漏项或错项一项即为不合格。
A.随访日期B.随访分类C.血糖或血压D.服药依从性10.高血压高危人群健康管理应至少多久测量一次血压()。
A.3个月B.半年C.一年D.两年1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中血压值应当为下列哪项()。
A.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B.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C.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D.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2.可以享受到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的包括()。
A.本辖区户籍居民中35岁及以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B.本辖区非户籍常住居民中35岁及以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C.本辖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确诊的糖尿病患者D.本辖区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3.目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要求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的控制目标是()。
A.<7.0mmol/LB.<7.8mmol/LC.<6.1mmol/LD.<10.0mmol/L14. 糖尿病诊断以()为依据。
高血压培训计划与目的一、培训目的1. 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通过培训,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病因、症状、并发症等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病情。
2. 培养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培训,指导患者养成科学的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
3. 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通过培训,加强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理解和依从性,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确保疗效。
4. 促进患者与家庭医生的沟通:通过培训,促进患者与家庭医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二、培训内容1. 高血压的概念和病因:通过讲解,使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定义、危害、病因及发病机制,帮助他们认识高血压对身体健康的危害,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2. 高血压的症状与并发症:介绍高血压的常见症状和常见并发症,提醒患者要注意自身症状的变化,并及时就医。
3. 饮食调理:详细介绍高血压患者应该遵循的饮食原则,包括低盐饮食、低脂肪饮食、高钾饮食等,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饮食观念。
4. 运动指导:指导患者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帮助他们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增强体质,降低血压水平。
5. 定期测量血压:介绍高血压患者应该经常测量血压的重要性,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同时讲解血压监测的意义和预防措施。
6. 药物治疗:介绍高血压的常用药物及其作用机制,解答患者对药物治疗的疑问,提醒患者加强用药的依从性。
7. 心理调适:针对高血压患者常见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调适,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8. 家庭医生服务:介绍家庭医生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诊疗体系,建立稳定的医患关系。
三、培训方式1. 线上培训: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高血压知识的宣传和普及,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知识传递,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受众的知识储备。
2. 线下培训:在社区、医院等场所举办高血压培训班,邀请专业医生和健康专家进行授课,现场互动,使患者及时了解最新的防治知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为了更好地管理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以下是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培训内容。
一、高血压的基本知识1.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 高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压持续升高。
2. 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患者容易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心脏病、脑卒中等。
3. 高血压的常见症状- 头痛、眩晕、面部潮红等等。
4. 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当等。
二、高血压的健康管理措施1. 生活方式改变- 饮食控制,低盐饮食,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
- 适量运动,有氧运动效果更佳,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
- 戒烟限酒,减少饮酒和吸烟的次数。
2. 药物治疗- 服用降压药物,按照医生的嘱咐规律服用,不能随意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
3. 定期随访- 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或社区做血压检测,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调整。
4. 定期健康评估- 医生或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包括血压控制情况、生活质量等。
5. 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1. 服务对象- 高血压患者,包括初次诊断的患者和已经诊断的患者。
2. 服务内容- 定期随访和健康评估- 每个月不少于一次的定期随访,了解患者的血压情况和生活质量。
- 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健康评估,包括心理、生理指标等。
- 个性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 包括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建议。
- 健康教育- 在每次随访中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
- 提供专业的健康资讯和宣传材料,帮助患者充分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
3. 服务手段- 社区医生、护士和健康管理师以及其他相关医疗人员的共同协作。
- 注重患者的个人需求和隐私保护,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高血压培训资料高血压病管理培训资料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了做好慢性病患者医疗卫生管理服务工作,将慢性病管理纳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管理工作内容,由于村卫生室医生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并受各种条件因素的限制,为了全面落实国家新医疗政策,指导村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慢性病管理防治工作,切实提高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居民的检测筛查服务,对高危人群开展针对性干预,指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定期随访咨询工作,因此而开展本次慢性病管理服务项目培训工作。
一、项目目标:1、指导辖区内居民控制血压、血糖水平,对明确诊断者进行登记规范管理。
2、掌握个体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情况建立健康档案,规范管理。
3、在中心卫生院的指导下,对慢性病患者进行随访治疗和康复指导服务。
二、服务对象:辖区内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及诊断明确患者。
三、服务内容:筛查、建档、规范管理、随访指导治疗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康复技术知识服务。
培训内容一、高血压病管理高血压病管理(原发性高血压)一、血压形成的因素:心脏因素、血管因素、血管内容物的因素。
二、高血压病的诊断1、规范血压的测量:血压测量规范化,血压计的选择要求,医疗经常使用的汞柱台式血压计,符合国际标准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被测者至少安静苏息5分钟,并取座位,测压时安静,肢体放松,袖带大小合适紧缚右上臂,肘弯上 2.5CM 处,听诊器胸件置于肘窝肱动脉明显搏动处,上臂和血压计放置应与心脏同一程度,听诊以柯氏音第Ⅰ时相为收缩压(SBP)。
以柯氏音第Ⅴ时相(消失音)为舒张压(DBP),12岁以下儿童、孕妇、严重贫血、甲亢、主动脉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Ⅳ时相(变调音)做为舒张压(DBP)记录。
两次血压测量间隔时间1—2分钟,每次测得值不同时,取平均值记录,水银柱血压计计数以偶数,读数精确到2mmHg。
使用水银计血压计则以显示的血压读数为准。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逐步均等化项目培训资料之一当前,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农村逐步均等化项目深入推进,高血压随访管理作为逐步均等化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规范性不足的问题,尤其是用药的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问题更为突出,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满意程度不理想,严重影响了项目的质量建设。
为了有效地解决问题,以达到科学性、合理性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的目的,特制定《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一文,望大家认真学习,融汇贯通,灵活应用。
从而确保高血压患者用药规范;提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从而提高项目的质量建设。
抗高血压药的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繁多,特点各异,临床必须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特点合理选用药物。
如何根据病情并结合药物特点合理选用药物,这是合理应用抗高血压药的关键及难点。
关键是正确了解病情及患者的整体情况,同时必须掌握药物作用机理、药效学、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等。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第一线降压药有六大类,可作为抗高血压药的首选药物,即: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ACEI)、钙通道阻滞药(CCB)、a1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药(ARB)、ß受体阻滞剂。
高血压药物治疗的目的一方面是控制高血压,使之达到满意的程度。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通过控制高血压以延缓、逆转、甚至阻断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靶器官形态和功能,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根据病情,患者决定应用药物治疗后,应遵循以下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原则:一、终生治疗与有效治疗高血压病患者一旦确诊,根据病情决定应用药物治疗,就必须终生治疗。
这是高血压病无法根治、难以治愈的特点决定的。
有人就跟我较真,凭什么说高血压病不可治,我村里的某某某不是治好了吗。
这种人混淆了高血压病与继发性高血压的概念。
有些继发性高血压通过手术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通过治疗达到血压控制满意的程度即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就为有效治疗。
二、个体化原则不同患者对药物的敏感性、耐受性是不同的,同一患者在不同的病程阶段对药物的敏感性、适应性及药物剂量也不相同。
因此,在确立给药方案时,除应考虑疾病性质、并发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外,还应考虑疾病病程长短,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是否长期用药,药物毒、副反应及个体反应差异,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及对药物依从性等诸多因素。
这些因素的差异决定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从而达到“最好疗效,最小不良反应”的治疗效果。
三、根据病情及合并症选药这是抗高血压药合理应用的基础,根据病情及合并症选药是高血压药物治疗的一项基本技能。
如何更好地掌握这项基本技能呢?这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思考。
向书本学习、在实践中积累,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以达到熟练的程度,才能更好地,合理地选用药物。
(一)、根据病情选用药物对原发性高血压初期血压呈波动性,上升不高且不稳定,症状不明显,又无其他危险因素(高血脂、糖尿病等)即1级高血压,采用非药物治疗(如减肥、戒烟、限酒、适量运动、限制钠盐等),观察6——12个月,然后再决定是否使用降压药物。
如1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则属高危病人,即发生心血管临床事件和死亡的危险性大。
对于这类病人,在非药物治疗(如减肥、戒烟、戒酒、适量运动、限制钠盐等)基础上,一开始就需使用降压药物严格控制血压,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剂量以获得最佳疗效。
一经药物治疗,就要达到目的——血压控制满意的程度即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如一种药达不到目的,就要考虑联合用药,直到满意为止。
而这仅仅是一种理想,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真正达到血压控制满意不是很多,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作为医者我们要尽力而为之,努力践行我们的职业道德——保证和增强人们的身体健康。
在实际工作中千万注意降压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造成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而影响器官功能甚至生命安全。
(二)、根据合并症选用药物要充分根据高血压病人的合并症合理选用药物。
下面我将高血压病人的常见合并症及用药一一列出,以供参考。
1、高血压合并心功能不全,首选ACEI或ARB+利尿剂+ß受体阻滞剂,特别注意安全应用ß受体阻滞剂:(1)充分应用ACEI、利尿剂和洋地黄类等药物控制心力衰竭,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上,开始使用ß受体阻滞剂。
(2)从小剂量开始,如美托洛尔从6.25mg/d起始。
(3)递增剂量渐进缓慢,每1——4周增加剂量,达最大耐受量。
(4)即使注意以上各点,仍有一些病人在开始使用1个月内心力衰竭加重,这是由于ß受体阻滞剂对肾血流量影响。
导致水肿加重。
此时若使用利尿剂可使心力衰竭好转,可继续使用ß受体阻滞剂。
(5)清醒静息状态下,心率不慢于50次/分左右可继续用药。
总之,应在医生严密观察指导下使用。
2、高血压合并心动过速者,常用ß受体阻滞剂。
3、高血压合并稳定型心绞痛,首选ACEI/ARB+ß受体阻滞剂+长效CCB。
4、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梗,常用ACEI/ARB+ß受体阻滞剂,不宜用CCB。
5、高血压合并高血脂,首选ACEI/ARB+调脂药或CCB+调脂药,此外,哌唑嗪(属a1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可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等调脂作用。
有利于高血压伴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
6、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首选ACEI/ARB、CCB。
7、高血压合并妊娠,首选CCB。
8、高血压合并肾功能损害,首选ACEI/ARB、CCB。
但需要注意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ACEI/ARB时应定期监测血肌酐及血钾变化,严重肾功能衰竭病人应慎用,双侧肾动脉狭窄禁用。
9、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首选CCB。
10、高血压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宜用可乐定,不宜用利血平。
11、高血压伴有精神抑郁者,不宜用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利血平、可乐定等。
12、老年人高血压应避免使用能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药物(如大剂量利尿药)和影响认知能力的药物——交感神经抑制药如可乐定、甲基多巴等。
13、高血压合并痛风者,不宜使用利尿剂。
四、保护组织器官,防止靶器官损害在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必须考虑保护组织器官,防止靶器官损害。
一般而言,控制血压使之达到满意的程度就能减少靶器官的损害。
但并非所有药物都这样的。
许多资料显示,对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比较好的药物是ACEI、ARB、CCB。
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的病变和左心室肥厚。
因此高血压经常危害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
临床上常见到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肾病、脑出血和脑血管意外等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期高血压未能很好控制所造成的。
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通过控制高血压,通过逆转、延缓甚至阻断这些器官的损害而达到高血压治疗的目的,同时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临床事件的发生率。
1、高血压病患者,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病人常伴有左心室肥厚,而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左心室肥厚的存在与发展,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子,病情进展还可发生心力衰竭,与猝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密切相关,其重要性超过血压本身。
对于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人,我们就有足够的理由应用ACEI药物了,这种药物不仅能降血压,而且能有效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大及血管增生,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2、肾脏的保护,高血压病常影响肾脏功能,特别是长期控制不好的病人,往往导致肾脏的损害,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出现夜尿增多、多尿等肾小管功能损害表现的病人,以老年高血压为主。
这就是肾损害的早期症状,晚期才出现肾小球功能损害,表现为尿常规异常,部分病人有少量蛋白尿。
因此对于这些病人在降血压的同时注意肾脏的保护。
各种抗高血压药物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是不同的:ACEI、ARB、长效CCB具有优良的肾脏保护作用。
五、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很重要,我们在高血压病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中发现,许多的高血压病病人控制不满意是应用单一药物所造成,许多的高血压病病人的不良反应是单一用药剂量增大所造成。
究其原因,一方面高血压病病人对高血压病认识不深,欠缺必要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
另一方面该项目的实施人员很大一部分人不懂得联合应用降压药物,不懂得科学,合理地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有些人虽懂,但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很好地联合应用降压药物,没有对高血压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没有进行必要的高血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此讲,希望大家重视高血压病病人的随访管理工作,重视高血压病防治工作,重视健康教育工作,重视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通过此讲,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掌握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知识、意义,并熟练地应用于临床,服务于百姓。
从而确保高血压病病人的有效治疗,从而确保高血压病病人的血压控制率。
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已公认为较好和合理的治疗方案。
研究表明,单药治疗使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小于140/90mmHg)的比率仅为40%——50%,而两种药物的合用可使70%——80%患者血压达标。
HOT试验(hypertensionoptimaltreatment)1998年6月,在阿姆斯特丹和香港两地,同时公布了一项国际多中心的前瞻性、随机及开放性终盲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达到预定血压目标水平的患者中即血压控制满意的患者中,采用一种药物、两药合用或三药合用的患者分别占30%——40%、40%——50%和少于10%,联合用药者约占68%。
由此可见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普遍性,经常性。
(一)联合用药的意义1、联合用药可减少单一药物的剂量,提高患者对药物耐受性和服药依从性。
降压药物长期单独应用,常会引起耐受性,导致治疗效果欠佳,只能通过加大剂量提高疗效,而这反而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且随着药物剂量增加,不良反应增大的危险性超过了降压作用增加的效益,亦即药物的危险/效益比转向不利的一面。
联合用药可以给予有效的解决这个矛盾。
2、联合用药可使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相互补充、相互协同、互补长短,从而达到药效的相加作用、增强作用及不良反应的减轻或抵消的目的。
高血压病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治疗,长期的用药。
任何一种药物在长期应用中均难以完全避免其不良反应。
临床实践证明,只要合理、正确选用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就可以减轻甚至消除这些不良反应。
那么如何合理、正确选用降压药物进行联合应用,以达到高血压病人血压控制满意的目标,同时最大限度减轻甚至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呢。
下面讲一讲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相关知识。
(二)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的相关知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1》可见,科学、合理、有效的联合用药方案有5种:1、噻嗪类利尿剂加ACEI或ARB 利尿剂的不良反应是激活RAAS 系统,而这就成了不利于降低血压的负面作用。
然而这种负面作用反而增强了ACEI或ARB对RAAS系统的阻断作用,从而产生了更强的降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