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场运行与管理论文

机场运行与管理论文

机场运行与管理论文
机场运行与管理论文

关于机场飞行区运行模式的研究

1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业以平均每年近15%的速度迅猛增长。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2005年我国航空公司定期航班完成的总周转量为257.765亿吨公里,比2004年增长了12%,世界排名由2004年第3位上升至第2位,超过了航空强国德国(254.57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航空运输大国。2005年,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863架,比2000年净增336架,全国通航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架次为305.7万架次,2004年增长14.7%。根据预测,今后5年内我国民航将以每年100~150架的速度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总量将接近1600架。从“十一五”开始,中国民航将启动建设新一代工程,并将实现201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航空运输和机场建设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对国内一些主要机场的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这些机场的飞行流量持续大幅增长。2005年上海浦东机场实现飞机起降20.5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354.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5.67万吨,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8%、12.6%、18.1%。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空中交通网络负荷加大,引起交通拥挤,结果不仅给管制员带来繁重的工作负荷,形成事故隐患,还有航班延误,给航空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航班时刻的编排带来极大困难。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更好地维护空中秩序、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以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机场当前的和未来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寻求提高空中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扩充系统容量的可行方案。

1机场系统介绍

机场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如图1所示。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系统。其中,飞行区主要是飞机的活动区,其范围包括跑道系统、滑行道系统、机坪门位系统和航站空域;航站区包括了航站楼、机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停车场等;进出机场地面交通系统是联

系机场与外界的通道。

图2-1机场交通系统组成示意

(1)飞行区有跑道、滑行道和机场净空区构成。跑道是机场规模的重要标志,它直接与飞机起降安全有关。滑行道是提供飞机从跑道到航站区的通道,使已着落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避免干扰其它起飞、降落、滑跑的飞机。飞机在机场降落或起飞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起落航线飞行,飞机的起降安全与机场内外的地形和人工建筑物密切相关。因此,对沿着起落航线附近的一定空域,不应有影响飞机爬升、降落下滑和目视盘旋的障碍物,这个空域就是机场净空区。

(2)航站区使飞行区与机场其它部分的结合部分。航站区包括:旅客航站楼、停机坪、停车场等。航站楼的一侧与停机坪相连,另一侧与地面交通系统相连。航站楼是旅客、行李和货邮办理各种手续·进行必要的检查·为改变运输方式而提供建筑设施。航站楼设施布局的方式通常将旅客分为离港旅客·到港旅客·中转旅客和经停旅客;同时又将旅客划分为国际旅客和国内旅客。航站楼将空港分为空侧和路侧:空侧包括停机坪、飞行区等受机场当局严格控制的区域;路侧是公众能够自由出入·为航空运输提供服务的场所。

(3)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设施是连接到机场的道路、交通轨道或水运码头,它是客货出入机场的地面通道。

由于航空运输的延误·冲突等问题与机场飞行区的运行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针对机场飞行区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

4.飞行区运行分析的发展概况

由图1所示,机场飞行区分为机场地面和终端区两部分。目前,针对这两部分的研究,国内外大多数都采用相互独立的方法,分别对机场地面运行和终端区运行进行分析。

由于最初主要影响航空运输运行和容量的因素是跑道,因此针对地面运行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早。1948年,Bowen和Pearcelf最早提出假定飞机服从泊松分布的到达流模型;1959年,Blumstein对跑道的运行与容量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跑道的降落容量与空管间隔、下滑道长度以及飞机速度之间的关系;1977年,K.Schmidt将跑道当作服务台,用稳态排队论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199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胡明华教授等人研究了单跑道机场容量评估;2002年,Amedeo R.Odoni详细介绍了机场容量的定义、影响因素、飞行间隔要求和单跑道容量评估模型;2003年蒋兵建立了到达和离场容量估计模型;2005年傅建军等人从理论上探讨了机场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容量的分析与评估模型;2006年中国民航大学的徐肖豪教授等人研究了基于飞机性能的跑道运行仿真。

相对地面运行的研究而言,国内外对于终端区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所做的工作较少。1991年,Milan Janic等人对终端区容量估计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对空域结构做了很大程度的抽象和简化,建立了终端区容量估计模型,但这种方法很难建立一个能够精确描述管制区域的数学模型; 2001年Saleh A.Mumayiz提出了机场空域容量评估的仿真模型,在考虑各种限制的情况下对空域运行进行仿真,再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得到容量结果;1999年,胡明华教授和张志龙、杜骏等人对终端区容量模型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影响终端区容量的诸因素,建立了航路诸单元的容量估计模型,并先后用网络流理论和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终端区运行容量。

1.2机场飞行区运行分析研究的意义

随着航空运输规模的增长,航空器的数量迅速增加,机场系统越来越复杂。机场的规模性和复杂性使机场规划设计与运营管理等难度增加,机场系统规划与设计人员无法确切把握机场系统的运行规律和交通特性,因而无法根据预测的航空需求情况做出合理的规划设计,也无法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及时调整运营方式和策略;机场系统内部构造错杂复杂,人流、物流、飞机流交错,相互制约影响,需要诊断机场运行瓶颈时,传统的方法难以胜任;新建或扩建机场,制定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需要经过程序复杂而缜密的科学论证,动用的人、财、物资源巨大,而且论证过程和结果不直观,效果不理想。

因此,对机场飞行区进行分析建模,实现运行仿真,不仅能很好地解决传统方法面临的难题,而且具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能达到更高的精度,对提高机场设计和管理水平,优化空域结构和扇区设置,改进进离场飞行程序设计,以及降低成本和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

2.2飞行区运行的影响因素

影响机场飞行区运行的因素比较复杂,既包括机场终端区的影响因素,又包括机场地面的影响因素,同时还包括机场终端区与地面交通在运行上的耦合问题;既包括地面和空域资源的影响因素,又包括交通流向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管制间隔的影响因素;既包括静态影响因素,又包括动态影响因素。静态影响因素是指由机场飞行区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一些因素,主要有:

1、跑道的条数及布局;

2、脱离道的种类、位置和条数,指是否快速脱离道;

3、滑行道的布局、运行方式及限制,指是单一滑行道还是多重滑行道,是单向运行、双向运行或临时关闭,各滑行段是否对所有机型开放;

4、停机位/登机门的布局、数量和限制。停机位的个数、与滑行道的关系、可以停放的机型种类都将直接影响到飞行区的吞吐量;

5、危险区、限制区、禁区的分布情况;

6、军用空域的分布及其使用情况;

7、地形及障碍物分布情况;

8、通讯、导航、监视设施的种类和分布。

动态因素主要有:

1、飞行所需达到的安全目标等级;

2、管制服务方式(雷达管制、雷达监控下的程序管制、程序管制);

3、有关最小间隔规定,包括落地飞机之间、起飞飞机之间、起飞/落地飞机之间的间隔规定;

4、管制员能力;

5、飞行规则(目视飞行规则、仪表飞行规则、目视/仪表飞行规则);

6、飞机使用的进离场程序;

7、起降飞机的比例;

8、飞机机型比例,按起降的航空器的尾流分类,通常划分为重、中、轻;

9、跑道使用策略,对双平行跑道,有隔离运行,半混合运行,混合运行;

10、影响机场最低运行标准的气象条件,包括能见度、风向风速等。

2.1飞行区运行概况

1.航空器在飞行区运行描述

在飞行区系统中,飞机由航路空域进入终端区,经过进场航线向机场进近,在跑道着陆,经出口滑行道、滑行道系统滑行至停机坪,下客卸货完毕,完成飞机的进港过程;而飞机的离港过程则是从在停机坪上客装货开始,通过滑行道系统滑行至起飞等待位置,对准跑道起飞,经终端区沿离场航线飞行进入航路空域。其中,等待起飞机坪设置在跑道端部或非常接近跑道端部的地方,用于试车或预热,供活塞式飞机在起飞前做最后的检查,以及供所有各类型的飞机起飞排序,

等待放行。而等候机位机坪是设置在机场上一个方便地点的一种相对较小的机坪,作为临时停放飞机之用。这是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当机场门位数目不足以满足一天中繁忙时段的需求时,由空中交通管制部门指挥飞机先到等候机位机坪,在那里等候直至有了可用的门位。如果容量与需求相称,一般就用不到等候机位机坪。

2.3飞行区运行的建模

通过分析飞行区系统的组成,以及飞机在该系统中的运行特点,本文采用网络模型来描述机场飞行区系统的组成,即用一系列节点和链路来表示飞行区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飞行区系统的排队网络模型。在节点检查飞机与其它飞机的相对位置,而链路则用来规定飞机在两节点间的飞行航迹。其中,飞行区网络又分成机场地面网络和终端区网络。在机场地面网络中,节点代表滑行道交叉点、跑道出口、停机位、起飞等待区、机位等候区、除冰区等,而链路则描述了滑行道、跑道、脱离道等;空域网络中的节点代表导航台、报告点、地理位置点、管制区边界点等,而链路对应着空中航段,这些航段的有序组合即表示了进离场航线。另外,终端区网络中有一类特殊节点耦合点,是飞机在终端区网络和地面网络运行的过渡点,通过在耦合点控制相关起降程序间的锁定/解锁关系,来实现空地间的耦合。

2.3.1飞机在机场地面网络中的运动

在机场地面网络中,飞机的基本运动包括:在两个节点间的滑行段上以滑行速度运动和在滑行段上节点附近等待。但是,表示起飞等待队列和机坪门位的节点处的等待发生在节点上。

飞机在机场地面网络的运动规则是:

1、飞机必须沿链路运动;

2、所有飞机应当与链路上的前机之间保持滑行间隔;

3、飞机要以滑行速度滑行。

对于离场航班,在机场地面网络的运动流程如图2-3所示:

飞机运动流程

图2-3离场航班在机场地面网络的运动

图中,中间所示为飞机运动流程,左侧所示为飞机运动过程中的一些事件处理模块。离场航班在进入仿真系统的这一时刻,按照选择的机位并经过机位冲突探测与解脱,出现在选定的机位,经过机位占用时间,便可以从机位推出;接着航班沿着选定的滑行路径开始滑行,到达每个节点就进行滑行冲突探测与解脱处理,直至到达起飞等待队列;经过跑道使用冲突探测与解脱处理后,进入并对准跑道准备起飞按照计算的起飞时间、距离和速度在跑道链路上进行起飞滑跑,并加入空地耦合点。航班在有序链路上的运动即构成了飞机在机坪门位系统、滑行道系统和跑道系统的运动。

对于进场航班,在机场地面网络的运动流程如图2-4所示:

图2-4进场航班在机场地面网络的运动

由于着陆优先,所以进场航班到达空地耦合点时,已不再需要考虑跑道使用冲突。进场航班按照着陆过程相关计算在跑道上进行着陆滑跑,同时根据跑道出口选择方法确定跑道出口。由跑道出口和选择的机位来确定滑行路径,并沿着确定的滑行路径不断执行冲突探测与解脱,最后经过机位使用冲突探测与解脱到达目的机位(如果没有可用机位,飞机需要先滑行到等候机位机坪上)。

机场运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V,每小题2分,共20分) 1、航线是飞机按指定的航线由一地飞行到另一地的空中通道(空域)。(X) 2、按航线性质分,可以把机场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X) 3、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X) 4、Aerodrome Referenee Code 为4D 的场地可以起降B767、A330、A340。(X) 5、BOT是指私有公司可获得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为设施融资并建设和经营设施的特许权,期满后,设施归还给政府。(V) 6、民用机场项目投资决策的一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需求分析、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效益分析。(V) 7、改革前,民航管理局分为三级:中国民用航空局,各大区民航管理局,各省 (自治区)民航管理局。(V) 8、我国机场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是: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走专业化机场管理公司之路。(V) 9、航空性收入是可调整的收入来源,能迅速弥补成本的上升或收入的亏损。(对) 10、ICAO Aerodrome Referenee Code 中,前者按基准场地长度划分为4级, 以数码表示;后者按飞机的翼展大小和主起落架外轮缘之间的距离划分为5级, 以字码表示。(V)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机场系统中的地域由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三部分组 成。 2、按旅客乘机目的划分,可以把我国机场分为:始发/终程机场、经停(过境)机场、中转(转机)机场。 3、根据在国家运输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来划分,I英国把机场分为四类:Category A--Gateway Intern ati onal Airports 、Category B--Regi onal Airports 、 Category C--Local Airports 、Category D--Ge neral Aviati on Aerodromes 。 4、机场规划过程中的场址选择是从环境、地理、经济和工程观点出发,寻找一块其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 5、机场所有权形式:政府直接管理的公有形式(Public (state) own ership with gover nment con trol )、通过机场当局的公有形式 (Public ownership through an airport authority )、公有与私有的混合形式(Mixed public and private ownership )、完全私有的机场 (Private own ership )。 6、机场私有化的十大模式:①永久特许经营权、②购买-建设-经营、③建设 —经营—转让、④建设—拥有—经营—转让、⑤建设—转让—经营、⑥环绕增建、 ⑦租赁—开发—经营、⑧全部或部分股份发售、⑨管理契约、⑩合资。 7、就旅客上下飞机而需要办理各种手续的流程和行李处置的主要功能的基本布 局而言,旅客航站有两种基本形式:集中式和分散式。

机场运营管理习题及答案

第1章民用航空 思考题 1.什么是民用航空? 使用各类航空器从事除了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的航空活动称为民用航空。 2.民用航空可以分为哪两类? 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 3.通用航空的范围是什么? 1.工业航空:包括使用航空器进行工矿业有关的各种活动,具体的应用有航空摄影、航空 遥感、航空物探、航空吊装、石油航空、航空环境监测等。在这些领域中利用了航空的优势,可以完成许多以前无法进行的工程,如海上采油,如果没有航空提供便利的交通和后勤服务,很难想象出现这样一个行业。其他如航空探矿、航空摄影,使这些工作的进度加快了几十倍到上百倍。 2.农业航空:包括为农、林、牧、渔各行业的航空服务活动。其中如森林防火、灭火、撒 播农药,都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3.航空科研和探险活动:包括新技术的验证、新飞机的试飞,以及利用航空器进行的气象 天文观测和探险活动。 4.飞行训练:除培养空军驾驶员外培养各类飞行人员的学校和俱乐部的飞行活动。 5.航空体育运动:用各类航空器开展的体育活动,如跳伞、滑翔机、热气球以及航空模型 运动。 6.公务航空:大企业和政府高级行政人员用单位自备的航空器进行公务活动。跨国公司的 出现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使企业自备的公务飞机越来越多,公务航空就成为通用航空中一个独立的部门。 7.私人航空:私人拥有航空器进行航空活动。 4.民用航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民用航空由下面的3大部分组成:政府部门、民航企业、民航机场。

第2章机场 思考题 1.机场的定义是什么 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或水域,包括域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备装置,主要由飞行区、旅客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设施、供油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 2.机场有哪些主要功能 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 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的上下飞机; 提供方便、快捷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 3.机场所能提供的基本服务有哪些 基本的营运服务(Essential Operational Services and Facilities):保障飞机和机场用户的安全,包括空中交通管制、飞机进近和着陆、气象服务、通信、警察和保安、消防和急救(包括搜寻和援救)、跑道和房屋的维护。 处理交通流量的服务(Traffic-handling Services):与飞机相关的活动,如清洁、动力的提供、装卸和卸载的行李/货物,这些活动有时候也称作地面作业。有的活动直接和交通量有关,包含旅客、行李或货物运输。 商业活动(Commercial Activities):通常包括经营商店、饭店、酒吧、报摊、停车场、电影院、保龄球、理发店、超市、会议中心和宾馆等,还包括候机楼和机场的土地。 4.机场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1)按服务对象划分,机场分为军用机场、民用机场和军民合用机场。 (2)按航线性质划分,可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国际机场)和国内航线机场。 (3)按机场在民航运输网络系统中所起作用划分,可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4)按机场所在城市的性质、地位划分,可分为I类机场、Ⅱ类机场、Ⅲ类机场和IV类机场。 (5)按旅客乘机目的划分,可分为始发/终程机场、经停(过境)机场和中转(转机)机场。

机场运营管理作业

作业1 1. 如何理解我国机场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 2009年7月1日《民用机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条例首次正式明确了民用机场的公共基础设施定位,要求各级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鼓励、支持民用机场的发展。民用机场是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是城市综合交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城市交通、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一样,其公共基础设施的性质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有其必须性。国家有建立满足人们衣食住行设施的义务,作为远距离出行首选交通工具的配套设施机场,国家必须把机场归为公共基础设施。其次,机场具有正外部性,能够促进当地社会的和谐,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再其次,机场运行涉及社会公共安全。所以说,机场的以上特点都与公众利益相关联,是社会公共性明显的地区基础设施。从机场特征来看,机场是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国家或行业整体目标及服务社会公众为出发点的,其重要的特点是提供公共产品,不是简单地以企业盈利为目的;机场的管理具有明显的公共管理性质。机场的公共管理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机场问题中的责任共负,以社会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机场的公共性定位进一步明确了政府投资建设机场的责任与义务,机场发展将会从各级政府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机场的公共性定位将进一步强化政府的监督管理责任,促使机场健康发展;机场的公共性定位突出了机场管理机构的社会性服务职能,这为解决机场管理机构的性质问题提供了思考的依据,同时也必将带来机场业务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对机场管理机构的职责定位,解决了困扰机场管理机构多年的应不应该行使机场区域管理职能和如何行使这一职能的问题。综合以上,机场作为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为人民出行服务,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机场在运营管理中受到政府的帮助。 2. 查阅文献,分析我国机场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机场的概念。 按用途分为民用机场和军用机场。 民用机场分类: 按航线业务划分,民用机场可分为国际机场、国内机场和地区机场。国际机场是指国际航线出入境并设有海关、边防检查(移民检查)、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和商品检验等联检机构。国内机场是供飞国内航线的飞机使用的机场。地区机场指香港、澳门地区的机场。 按机场在民航运输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划分,民用机场可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枢纽机场是指国际、国内航线密集的机场。旅客在此可以很方便地中转到其他机场。枢纽机场又分为门户机场、大型枢纽机场、中型枢纽机场和小型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是以国内航线为主,航线连接枢纽机场、直辖市和各省会或自治区首府,客运量较为集中,年旅客吞吐量不低于10万人次的机场。支线机场是指省、自治区内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小城市和旅游城市,或经济欠发达但地面交通不便的城市地方机场。客运量较少,年旅客吞吐量一般低于10万人次。这些机场的航线多为本省区航线或邻近省区支线。 按机场所在城市的地位、性质划分,民用机场可分为Ⅰ、Ⅱ、Ⅲ、Ⅳ类。Ⅰ类机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的机场,是全国航空运输网络和国际航

机场运营与管理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航线是飞机按指定的航线由一地飞行到另一地的空中通道(空域)。(×) 2、按航线性质分,可以把机场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3、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4、Aerodrome Reference Code为4D的场地可以起降B767、A330、A340。(×) 5、BOT是指私有公司可获得在长达50年的时间内为设施融资并建设和经营设施的特许权,期满后,设施归还给政府。(√) 6、民用机场项目投资决策的一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需求分析、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7、改革前,民航管理局分为三级:中国民用航空局,各大区民航管理局,各省(自治区)民航管理局。(√) 8、我国机场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是: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走专业化机场管理公司之路。(√) 9、航空性收入是可调整的收入来源,能迅速弥补成本的上升或收入的亏损。(对) 10、ICAO Aerodrome Reference Code 中,前者按基准场地长度划分为4级,以数码表示;后者按飞机的翼展大小和主起落架外轮缘之间的距离划分为5级,以字码表示。(√)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机场系统中的地域由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三部分组成。 2、按旅客乘机目的划分,可以把我国机场分为:始发/终程机场、经停(过境)机场、中转(转机)机场。 3、根据在国家运输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来划分,l英国把机场分为四类:Category A--Gateway International Airports、Category B--Regional Airports、Category C--Local Airports、Category D--General Aviation Aerodromes。 4、机场规划过程中的场址选择是从环境、地理、经济和工程观点出发,寻 找一块其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 5、机场所有权形式:政府直接管理的公有形式(Public(state)ownership with government control)、通过机场当局的公有形式(Public ownership through an airport authority)、公有与私有的混合形式(Mixed public and private ownership)、完全私有的机场(Private ownership)。 6、机场私有化的十大模式:①永久特许经营权、②购买-建设-经营、③建设-经营-转让、④建设-拥有-经营-转让、⑤建设-转让-经营、⑥环绕增建、⑦租赁-开发-经营、⑧全部或部分股份发售、⑨管理契约、⑩合资。 7、就旅客上下飞机而需要办理各种手续的流程和行李处置的主要功能的基本布局而言,旅客航站有两种基本形式:集中式和分散式。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1、私有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9分) (1)私有化的优点: 有效减轻国家及地方的财政负担(1分)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1分)提高企

论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

论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SMS)建设 (陈铁民/文) 美国“9〃1 1”恐怖袭击事件后,民用航空的空防安全问题成了世人关注的焦点,航空安全已被提升到事关国家安全的高度来认识。国际民航组织(ICAO)规定从2003年11月27日起申请合格审定的机场必须提交一套有关安全管理系统(SMS)的文件,同时要求在2005年11月24日以后,所有民航国际机场都要运行一个适合的SMS。为此,国际上一些机场已经开始着手建立安全管理系统。 今年5月10日~27日,国际民航组织成立以奥莉〃坎昆能女士为组长的航空保安审计组,通过面谈、查阅文件、实地察看的方式,对北京、西安、昆明三个有代表性的国际机场的航空保安工作进行审计,并对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提出了建议,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进程。在2003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工作会议上,民航总局第一次要求各 民用机场借鉴国外一些机场的实际经验,加强对安全管理系统的研究,建立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安全管理系统。 由于各国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都在探索阶段,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安全管理系统方案。在此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方兴未艾的重要时期,本文结合笔者多

年从事民航机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就我国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的建立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与广大同行进行探讨。 一、民航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的内容及现实意义 (一)国际民航组织关于机场安全管理系统的定义与内容 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4对机场安全管理系统(SMS)作了如下定义:“机场安全管理系统是采用系统的方法,对整个机场的各种风险进行集约化的管理,对各个部门的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估;通过内部的安全审核系统,发现自身的安全隐患,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主要包括为实现机场安全目标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预防程序等,以保证在机场的安全得以控制,并确保安全使用。” 从上述定义来看,机场安全管理系统主要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管理安全的政策与策略;二是组织结构与职责分工;三是安全状况的评定办法;四是安全评估与审计。 (二)我国民航机场建立安全管理系统的紧迫性和现实意义

(运营管理)机场运营与管理

一、航空运输系统的构成 1.飞机 2.机场 3.航路(airway)和航线(route) ?航路——由国家统一划定的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空中通道。具有 较完善的通信、导航设备,维护空中交通秩序和飞行安全 ?航线——飞机飞行的路线称为空中交通线,简称航线。飞机的航线 不仅确定了飞机飞行具体方向、起讫点和经停点,而且还根据空中 交通管制的需要,规定了航线的宽度和飞行高度 4.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商务运行、机务维修、航材供应、油料供应、地面保障系统等。 二、机场系统的构成 (基本概念:空侧、路侧、航站楼空域、陆域) 机场系统包括空域和地域两部分。 航站区空域:供进出机场的飞机起飞和降落。 地域:由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三部分组成。 三、机场系统的作用 作用——与机场类型密切相关:

1.旅客和货物管理——办票、行李、上下飞机等 2.航空保障——为飞机起飞和降落提供技术、安全保障。如空中交通管制、 通信、导航、气象、保安及消防等服务; 3.为航空公司提供商务服务保障——如客货运地面服务、飞机加油、机务维 修等; 4.提供其他附属商业服务,如特许经营、租赁公司、餐馆及停车场服务等。 5.政府的有关职能——动植物检疫、海关、移民、卫生检疫等。 6.机场的经济作用——空港是交通联系的枢纽,对投资的吸引力,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使房地产增值 四、机场运营管理的内容 目标: 安全、有序、高效、低污染,航空安全、服务质量、航班正点以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运营管理涉及的几个方面 1.空侧运行——1.机场道面(机场道面情况、标线) 2.通信与导航设备 3.目视助航设施 4.地面活动 5.机场检查与维护 2.陆侧运行 3.航站楼的运营——1.航站楼的功能与活动 2.航站楼的空间分配 3.航站楼设施(行李系统、旅客信息系统) 4.候机楼的服务质量 4.其它管理,包括:机场停车场和道路,机场的安全管理及应急消防救援, 货运管理,技术服务,环境保护 五、机场的作用 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地上下飞机;提供方便和迅速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 六、基本概念 航路——由国家统一划定的具有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空中通道。具有较完善的通信、导航设备,维护空中交通秩序和飞行安全。 航线——飞机飞行的路线称为空中交通线,简称航线。飞机的航线不仅确定了飞机飞行具体方向、起讫点和经停点,而且还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规定了航线的宽度和飞行高度。 机场——在陆地上或水面上一块划定的区域(包括各种建筑物、装备和设备)其全部或部分意图供飞机着陆、起飞和地面活动之用。

机场运营管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航空运输系统及机场系统 2.定义: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 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3.主要功能:A 保证飞机安全、及时起飞和降落B安排旅客和货物准时、舒适的上下飞机C提供方便、快捷的地面交通连接市区 4.机场等级划分标准:飞行区等级、机场救援与消防级别,跑道导航设施等级(飞行区等级—备注:A“飞行基准飞行场地长度”是指飞机以规定的最大起飞质量,在海平面高度、标准大气温度、无风和跑道纵坡为零条件下起飞所需的最小飞行场地长度 B“指标II”应选用翼展和主起落架外轮侧间距两者中要求高的代字) 5.机场系统:A空域:供进出机场的飞机起飞和降落 B地域:飞行区、航站区、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 定义:是规划人员对某个机场为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而做的发展设想 2.目的:为了在下述诸方面提出指导方针: 济和财政的可行性;各项设施实施的优先次序和阶段划分 3.过程和内容:第一阶段:确定机场的设施要求。现状调研、航空运输需求预测、需求—容量分析、确定所需的设施、环境影响的研究第二阶段:场址选择(针对新机场)。A场址选择是从环境、地理、经济和工程观点出发,寻找一块其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B选择场址最重要的是对各候选机场场址进行正确的评价(可利用空域;净空要求是否满足;对周围环境和发展的影响;场址的物理特性;接近航空业务需求点;现有出入机场地面交通系统;现有公用设施的可利用程度;土地价格)第三阶段:机场总平面图。机场布置图(土地使用图); 第四阶段:财务计划。 4.补充:机场规划不但适用于新机场,还适用于扩建机场 预测项目:年旅客、货物和邮件运输量(最常规最基本的项目);典型高峰小时飞机运行场为基地的飞机数;机场和所服务地区之间的出入交通系统要求;机场工作人员和访客的人数 2.预测方法(各自优缺点):经 定义:机场系统各项设施在一定时段内(通常为1h,也可为1年或1天)通过不同运输对象(飞机、旅客、货物 A容量分析:主要用于判别现有设施是否满足运输需求,确定设施新建或扩建所需的规模 B延误分析:则主要用于方案比较及经济分析评价 2.跑道容量的影响因素:A空中交通管制因素B机队组成(FAA采用机队指数MI来反映这一点MI=(C+3D)(%)。C为最大起飞重为55.6~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D为最大起飞重大于133.4KN的飞机的运行次数占总次数的比例) C跑道布置和使用方案D环境因素 3.机坪—门位的容量:可供飞机使用的门位 跑道基本构型:A单条跑道(确定跑道的方位时,应避免使飞机飞越人口稠密地区的上空和避开障碍物。同时, 95%以上的时间可在侧风风速低于容许值的情况下使用跑道)B平行跑道C 开口V字形跑道D交叉跑道 2.航站基本构型:线型、廊道型、卫星型、转运型 3.航站区与跑道的关系:航站区的位置,应布置在从它到跑道起飞端之间的滑行距离最短的地方,并尽可能使着陆飞机的滑行距离也最短 4.滑行道布置:滑行道的主要功能是为飞机提供从跑道到航站区去的通道。滑行道的设置,可使着陆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从而使跑道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容量潜力,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 第二部分:机场管理模式及组织 机场所有者:国家政府;地方和(或)州、地区政府;公司实体;私人投资者 2.机场经营者: 理承包者)3.管理模式:模式A: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运营模式B: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由地方或地区政府的一个部门管理和运营模式C: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有可能包括私人)联合所有;由公共所有或私人所有的公司按照管理合同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D: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所有;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E:由国家、地区和(或)地方政府联合拥有大部分股份,私人拥有小部分股份,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管理和运营模式F:同模式E,但是有一些股份可以公开交易模式G:完全或大部分由私人投资者拥有,不存在可以公开交易的股份;作为一个独立的机场管理当局进行运营模 背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的经济形式得到空前发展;必然会严重的制约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调节

浅谈机场安全管理体系

浅谈机场安全管理体系 发表时间:2017-12-13T09:26:44.023Z 来源:《科技中国》2017年8期作者:程锦[导读] 摘要全世界的统计表明,2/3以上的航空事故发生在机场及其附近区域。虽然机场区域内发生的事故,其责任并不一定都在机场当局,但事故发生时机场的硬件不足或管理上的松懈是促成事故发生的直接或间接原因,民用机场与航空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 引言 我国的民用机场在管理机构上各有不同,但是机场在保障安全方面一般都有六个系统,分别是飞行安全保障系统、航站保障系统、空防安全保障系统、应急救援保障系统、指挥协调系统和生产运营保障系统。 1 飞行安全保障系统 飞行安全保障飞行安全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净空保护、鸟害防治、场道保障、助航灯光保障和机场排水管理五个部分。飞行安全保障系统是机场最主要的系统,其任务是确保机场对空中和地面以及地下实施有效的管理,确保各项设施、标志完善有效,努力减少异常天气对场道的影响,创造良好的适航环境和条件,保证航空器在机场安全正常起降。 (1)净空保护 《民用航空法》规定,严禁在依法划定的民用机场范围内和机场净空保护区域内从事例如修建超高建筑物、饲养影响飞行安全的鸟类等活动。目前对于净空的保护,机场除了按照机场净空保护法律法规外,还可以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划,绘制机场净空限制图,报请当地城建规划部门,从城市总体规划上予以保护和限制。对于那些为保障机场正常生产生活而必须修建的超高设施,需按照规定安装净空障碍灯。而对于强行在限制区内修建的违章建筑,报请政府主管部门予以制止或拆除。 (2)鸟害防治 鸟害防治是指飞机飞行过程中与飞行中的鸟类发生相撞,引起飞机机械损伤、飞机动力装置受损、失去动力,进一步引发飞机失去控制,在起飞和进近着陆阶段造成起飞中断、偏出/冲出跑道,甚至造成航空器坠毁的严重事故。鸟害防治是世界性的难题,也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大隐患。据资料统计,1986-1990年的五年中,国际民航组织的国际鸟害信息系统(IBIS)收到的鸟击事件超过2200份。而近年来我国民航由于鸟击导致的飞行事故征候问题也不容忽视。 (3)场道维护 对于场道维护的安全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跑道的强度、抗滑性、跑道表面的平整度、道面的清洁性等。其中道面打滑是许多飞机冲出、偏离跑道的主要因素。跑道和滑行道道面的抗滑性能取决于道面摩擦系数。下雨下雪造成的道面积水、飞机着陆时轮胎与道面摩擦留下的道面结胶等都会对道面摩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4)助航灯管维护 根据飞行区技术标准,目视助航设备分为白天的场道标志系统和夜间的助航灯光系统。助航灯光系统分为跑道引入灯光系统、进近灯光系统、跑道和停止道灯光系统、滑行道灯光系统等。机场对助航灯光主要有构型、颜色、坎德拉、有效范围四个方面的要求。按照国际民航组织要求安装的由各种颜色组成的指示场道不同部位的助航灯光系统是飞行员辨别方向、安全降落的基础.而助航灯光系统在运行中一旦发生故障,必须通知塔台采取紧急措施。如果飞机在着陆时因为助航灯光的故障造成低于30米的复飞,其责任属于机场当局。 (5)飞行区排水 跑道积水是降低道面摩擦性能的重要因素,机场飞行区不形成积机场正常运营的起码条件。飞机在有积水的道面上滑跑时很容易出现“滑水”现象。 机场排水的方式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地面排水就是把降落到机场围界范围内的表面径流汇集、引导和排放到场外水系中去;地下排水则是排除道面下自道基、面层的水,拦截或排除流向飞行区的浅携水层地下水流。 2 航站停机坪保障系统 (1)航站安全保障系统 航站楼是机场的主要建筑之一,也是旅客出港与离港的集结点,其安全状况对机场正常运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航站楼安全保障系统包括航站楼消防管理、廊桥安全管理、旅客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航站楼施工安全管理等,其中航站楼消防管理是最重要的系统。 航站楼出现火情是机场消防管理的重点之一。造成航站楼火灾的原因有烟头、航站楼施工、使用电器设备不当、电缆电线短路及电器设备超负荷运行等。2006年2月9日责首都机场T3B航站楼玻璃幕墙施工的工人在进行外墙玻璃幕固定件焊接作业时,焊渣落到主体结构外墙防水卷材接茬处,引发火灾。 (2)停机坪安全保障系统 停机坪安全保障系统主要包括航空器地面运行管理、站坪运行秩序管理、站坪作业监督管理、站坪防火和消防管理、站坪卫生管理、站坪标志管理等。停机坪安全保障系统的目标是保障飞机在停机坪上运行时的安全。虽然停机坪上很少发生严重的故,但是其安全状况对飞行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在停机坪上的不安全事件也时有发生。 3 空防安全保障系统 机场空防安全保障系统包括安全检查系统和安全保卫系统。其主要的工作是进行旅客安全检查、行李安全检查、货物安全检查、隔离区安全监控、机场围界管理等,而目的主要是防止劫机、炸机、无关人员登机及进入跑道、滑行道,保障机场设施安全,维护机场正常秩序。 长期以来我国空防安全保障主要是由直属于民航总局的民航总局公安局管理,由各机场公安机关具体实施。机场属地化管理后,我国民用机场空防安全保障机构的职责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明确了总局公安局及地区管理局公安局的职责范围。总局公安局主要负责空防安全规章标准的制订、空防安全工作的监督检查和空警管理工作,并直接管理北京、西藏未移交地方管理的机场公安机关,地区管理局充分行使执法监督职能,加强对辖区内机场空防安全工作的监督,保障规章标准的有力贯彻。而很多机场公安机关在定位上转变成隶属于地方公安,很多以前空防管理权限正逐步移交机场当局。

机场运营及管理试卷四

《机场运营管理》课程试卷1 一、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航线是飞机按指定的航线由一地飞行到另一地的空道(空域)。() 2、按航线性质分,可以把机场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3、资金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4、Aerodrome Reference Code为4D的场地可以起降B767、A330、A340。() 5、BOT是指私有公司可获得在长达50年的时间为设施融资并建设和经营设施的特权,期满后,设施归还给政府。() 6、民用机场项目投资决策的一般法包括三个面:需求分析、财务效益分析、国民经济效益分析。() 7、改革前,民航管理局分为三级:中国民用航空局,各大区民航管理局,各省(自治区)民航管理局。() 8、我国机场管理体制的改革向是:由经营型向管理型转变,走专业化机场管理公司之路。() 9、航空性收入是可调整的收入来源,能迅速弥补成本的上升或收入的亏损。() 10、ICAO Aerodrome Reference Code 中,前者按基准场地长度划分为4级,以数码表示;后者按飞机的翼展大小和主起落架外轮缘之间的距离划分为5级,以字码表示。()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机场系统中的地域由、和三部分组成。 2、按旅客乘机目的划分,可以把我国机场分为:、、。

3、根据在运输系统中充当的角色来划分,l英国把机场分为四类:、、、。 4、机场规划过场中的场址选择是从、、和观点出发,寻找一块其尺寸足够容纳各项机场设施而位置适中的场地。 5、机场所有权形式:、、、。 6、机场私有化的十大模式:①②③ ④⑤⑥⑦ ⑧⑨⑩。 7、就旅客上下飞机而需要办理各种手续的流程和行处置的主要功能的基本布局而言,旅客航站有两种基本形式:和。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1、私有化的优点以及存在的问题。(9分)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第一章 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本章提示:安全是民航工作永恒的主题。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早在1957年10月5日就对民航工作作了重要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这一指示高度科学地概括了民航工作的特点,深刻地阐明了民航工作的基本内容,精辟地确定了航空运输质量的综合指标,成为民航工作的长期指导方针,对民航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学习本章课程目的是掌握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SMS)的内容,了解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的发展和组成及国际相关民航组织对于安全管理的职权和职能。 ·

2 第一节 中国民用航空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MS)是国际民航组织倡导的管理安全的系 统化方法,它要求组织建立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通过对组织内部的组织结构、责任制度、程序等一系列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形成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体系,并实现既定的安全政策和安全目标。 一、中国民航推行安全管理体系的背景 2005年3月,加拿大民航局局长到中国民航总局访问,期间介绍了加拿大开展SMS的情况和SMS的理念,帮助中国民航建立SMS,由此正式拉开了中国民航开展SMS研究的序幕。 2006年3月,国际民航组织理事会通过了对《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6《航空器运行》的第30次修订。该次修订增加了国家要求航空运营人实施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规定从2009年1月1日起,各缔约国应要求其航空运营人实施被局方接受的安全管理体系。 2006年,民航总局将SMS建设确立为民航安全“十一五”规划的工作重点之一,设立6个专业组,其中航空公司组由民航总局飞行标准司负责,总局航空安全办公室负责总体协调。局方整合各方力量,深入研究国际民航组织有关SMS的内涵和要求,向全民航宣传SMS的理念。编写SMS差异指南材料和指导手册,开展相关培训。选择海航、深航作为SMS试点单位。 2007年3月,总局颁发了《关于中国民航实施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全行业进行SMS总体框架、系统要素和实施指南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于10月份正式印发了《中国民航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总体实施方案》。 2007年11月,总局飞行标准司根据SMS的要求提出对《大型飞机公共航空运输承运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CCAR121部)做相应修订,增加要求航空运营人建立安全管理体系、设立安全总监等条款;同时,下发了相应的咨询通告《关于航空运营人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并就CCAR121修订内容和咨询通告征求各航空公司的意见。 2008年,民航工作会上进一步明确:2008年是SMS“全面实施年”,要求航空公司要重点抓好安全质量管理系统、主动报告机制、飞行数据译码分析系统和风险评估系统的建设。

【经营管理】某机场系统运营管理模式(doc 8页)

【经营管理】某机场系统运营管理 模式(doc 8页)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美国东北部多机场系统运营管理模式 一、美国东北部工业走廊和纽约新泽西港务局 1.美国东北部工业走廊及其多机场系统 美国的“东北部走廊”是世界六大都市群之一。该都市群从波士顿一直绵延至华盛顿特区,包括普罗维登斯、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等重要城市和40多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南北长约750公里,东西宽48~160公里,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虽然只占美国国土面积的1.5%,但人口数量占到总人口的16%。在东北部走廊内分布有多个航空运输枢纽和区域机场系统。尽管东北走廊内有着发达的公路、高速铁路等地面运输系统,但仍存在大量的航空运输,其中纽约-波士顿、纽约-华盛顿、费城-华盛顿等航线都属于全美最繁忙的航空运输航线之一。 美国东北部走廊地区都市群分布情况与我国长三角地区有一定相似之处。上海和纽约同为本国的经济中心,杭州、苏州、南京等城市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与波士顿、费城等城市也有一定相似性。此外,同长三角地区目前机场管理状况一样,东北部走廊地区主要机场也都分属不同的机场管理机构,属于不同的州、市、县等互不隶属的行政辖区管理。在这种管理体制下,各机场服务范围相互重叠,彼此间经常成为竞争对手。 美国东北部走廊地区多机场系统主要包括纽约、波士顿和华盛顿三大都市区多机场系统。纽约都市区多机场体系包括三座主要机场即肯尼迪国际机场(JFK)、纽瓦克自由国际机场(EWR)和拉瓜迪亚机场(LGA)和几个小型机场,其中肯尼迪国际机场是纽约最繁忙的机场,2005年完成的旅客吞吐量接近4200万人次,该机场也是美国最主要的门户机场之一,每年进出美国的旅客大约有15%是从该机场通过的。目前有13家美国航空公司和60多家国外航空公司在此经营,航线覆盖国内55座主要城市和全球80多个主要城市。该机场同时也是美国最重要的O&D机场之一,集中了大约2/3横穿美国大陆的航线以及大量中西部和东海岸航线。按照货运价值来看,该机场也是美国重要的国际航空货运门户机场,货运量只略低于内瓦克、迈阿密和洛杉矶国际机场。尽管地面交通

浅谈机场运营管理

民航机场运营管理论文 题目:浅谈机场运营管理 姓名:杨帆 指导教师:秦玄

浅谈机场运营管理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业以平均每年近15%的速度迅猛增长。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2005年我国航空公司定期航班完成的总周转量为257.765亿吨公里,比2004年增长了12%,世界排名由2004年第3位上升至第2位,超过了航空强国德国(254.57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航空运输大国。2005年,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863架,比2000年净增336架,全国通航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架次为305.7万架次,2004年增长14.7%。根据预测,今后5年内我国民航将以每年100~150架的速度引进飞机,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总量将接近1600架。从“十一五”开始,中国民航将启动建设新一代工程,并将实现2010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均比2005年翻一番,航空运输和机场建设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这对国内一些主要机场的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这些机场的飞行流量持续大幅增长。2005年上海浦东机场实现飞机起降20.51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354.18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5.67万吨,与2004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8%、12.6%、18.1%。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空中交通网络负荷加大,引起交通拥挤,结果不仅给管制员带来繁重的工作负荷,形成事故隐患,还有航班延误,给航空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航班时刻的编排带来极大困难。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更好地维护空中秩序、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以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机场当前的和未来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寻求提高空中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扩充系统容量的可行方案。 一、机场系统介绍 机场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如图1所示。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系统。其中,飞行区主要是飞机的活动区,其范围包括跑道系统、滑行道系统、机坪门位系统和航站空域;航站区包括了航站楼、机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停车场等;进出机场地面交通系统是联系机场与外界的通道。 (1)飞行区有跑道、滑行道和机场净空区构成。跑道是机场规模的重要标志,它直接与飞机起降安全有关。滑行道是提供飞机从跑道到航站区的通道,使已着落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避免干扰其它起飞、降落、滑跑的飞机。飞机在机场降落或起飞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起落航线飞行,飞机的起降安全与机场内外的地形和人工建筑物密切相关。因此,对沿着起落航线附近的一定空域,不应有影响飞机爬升、降落下滑和目视盘旋的障碍物,这个空域就是机场净空区。 (2)航站区使飞行区与机场其它部分的结合部分。航站区包括:旅客航站楼、停机坪、停车场等。航站楼的一侧与停机坪相连,另一侧与地面交通系统相连。航站楼是旅客、行李和货邮办理各种手续·进行必要的检查·为改变运输方式而提供建筑设施。航站楼设施布局的方式通常将旅客分为离港旅客·到港旅客·中转旅客和经停旅客;同时又将旅客划分为国际旅客和国内旅客。航站楼将空港分为空侧和路侧:空侧包括停机坪、飞行区等受机场当局严格控制的区域;路侧是公众能够自由出入·为航空运输提供服务的场所。 (3)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设施是连接到机场的道路、交通轨道或水运码头,它是客货出入机场的地面通道。 由于航空运输的延误·冲突等问题与机场飞行区的运行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针对机场飞行区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 (4)飞行区运行分析的发展概况 机场飞行区分为机场地面和终端区两部分。目前,针对这两部分的研究,国内外大多数

民航机场运营管理论文 题目

民航机场运营管理论文题目:浅谈机场运营管理姓名:杨帆指导教师:秦玄浅谈机场运营管理绪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航空运输业以平均每年近15%的速度迅猛增长。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2005 年我国航空公司定期航班完成的总周转量为257.765 亿吨公里,比2004 年增长了12%,世界排名由2004 年第3 位上升至第2 位,超过了航空强国德国(254.57 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航空运输大国。2005 年,全行业共有运输飞机863 架,比2000 年净增336 架,全国通航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架次为305.7 万架次,2004 年增长14.7%。根据预测,今后5 年内我国民航将以每年100~150 架的速度引进飞机,到2010 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总量将接近1600 架。从“十一五”开始,中国民航将启动建设新一代工程,并将实现2010 年航空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邮运输量均比2005 年翻一番,航空运输和机场建设均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这对国内一些主要机场的发展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这些机场的飞行流量持续大幅增长。2005 年上海浦东机场实现飞机起降20.51 万架次,旅客吞吐量2354.18 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5.67 万吨,与2004 年相比分别增长了14.8%、12.6%、18.1%。航空运输量的快速增长导致空中交通网络负荷加大,引起交通拥挤,结果不仅给管制员带来繁重的工作负荷,形成事故隐患,还有航班延误,给航空公司造成巨大损失,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同时也给航班时刻的编排带来极大困难。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更好地维护空中秩序、保证飞行安全、提高飞行效率、改善服务质量,以适应未来航空运输需求,迫切需要对我国主要机场当前的和未来的运行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并寻求提高空中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扩充系统容量的可行方案。一、机场系统介绍机场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如图1 所示。按照功能不同,可分为飞行区、航站区和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系统。其中,飞行区主要是飞机的活动区,其范围包括跑道系统、滑行道系统、机坪门位系统和航站空域;航站区包括了航站楼、机场内部道路交通系统以及停车场等;进出机场地面交通系统是联系机场与外界的通道。(1)飞行区有跑道、滑行道和机场净空区构成。跑道是机场规模的重要标志,它直接与飞机起降安全有关。滑行道是提供飞机从跑道到航站区的通道,使已着落的飞机迅速离开跑道,避免干扰其它起飞、降落、滑跑的飞机。飞机在机场降落或起飞时,必须按照规定的起落航线飞行,飞机的起降安全与机场内外的地形和人工建筑物密切相关。因此,对沿着起落航线附近的一定空域,不应有影响飞机爬升、降落下滑和目视盘旋的障碍物,这个空域就是机场净空区。(2)航站区使飞行区与机场其它部分的结合部分。航站区包括:旅客航站楼、停机坪、停车场等。航站楼的一侧与停机坪相连,另一侧与地面交通系统相连。航站楼是旅客、行李和货邮办理各种手续·进行必要的检查·为改变运输方式而提供建筑设施。航站楼设施布局的方式通常将旅客分为离港旅客·到港旅客·中转旅客和经停旅客;同时又将旅客划分为国际旅客和国内旅客。航站楼将空港分为空侧和路侧:空侧包括停机坪、飞行区等受机场当局严格控制的区域;路侧是公众能够自由出入·为航空运输提供服务的场所。(3)进出机场的地面交通设施是连接到机场的道路、交通轨道或水运码头,它是客货出入机场的地面通道。由于航空运输的延误·冲突等问题与机场飞行区的运行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针对机场飞行区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4)飞行区运行分析的发展概况机场飞行区分为机场地面和终端区两部分。目前,针对这两部分的研究,国内外大多数都采用相互独立的方法,分别对机场地面运行和终端区运行进行分析。由于最初主要影响航空运输运行和容量的因素是跑道,因此针对地面运行的研究开始的相对较早。1948 年,Bowen 和Pearcelf 最早提出假定飞机服从泊松分布的到达流模型;1959 年,Blumstein 对跑道的运行与容量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跑道的降落容量与空管间隔、下滑道长度以及飞机速度之间的关系;1977 年,K.Schmidt 将跑道当作服务台,用稳态排队论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1999 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胡明华教授等人研究了单跑道机场容量评估;2002 年,Amedeo R.Odoni 详细介绍了机场容量的定义、影响因素、飞行间隔要求和单跑道容量评估模型;2003 年蒋兵建立了到达和离场容量估计模型;2005 年傅建军等人从理论上探讨了机场跑道、滑行道和停机位容量的分析与评估模型;2006 年中国民航大学的徐肖豪教授等人研究了基于飞机性能的跑道运行仿真。相对地面运行的研究而言,国内外对于终端区的研究开始的比较晚,所做的工作较少。1991 年,Milan Janic 等人对终端区容量估计问题做了初步研究,对空域结构做了很大程度的抽象和简化,建立了终端区容量估计模型,但这种方法很难建立一个能够精确描述管制区域的数学模型;2001 年Saleh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民用航空运输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民用航空运输机场(以下简称民用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民用机场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建设、更新和验收。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安全检查信息管理系统securlty screenlng lnformatlon management system 由计算机及其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含网络)构成,具有对旅客安全检查检查信息、行李图像及安全检查现场视频、音频资料等信息进行采集、存储、传输和检索等处理功能的系统。 3、信息管理系统构成 3.1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库管理、多平台信息集成、数字化视频技术、网络传输技术、视音频压缩技术以及网络存储技术,与传统的安全检查模式有机结合,通过数据库存储和处理旅客、行李X射线图像、视频、音频资料以及安全检查岗位人员等信息,并在后台实现上述信息的关联,为反劫机、 炸机工作提供信息,为航空事故调查提供相关证据,并能对安全检查环节进行多级控制,实行量化管理。 3.2信息管理系统由以下部分构成: a)信息采集: ——旅客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人员信息采集; ——旅客肖像采集; ——X射线图像采集;

——X射线机操作信息处理; 如果能按上序第三种方式当然是完全可以,第二方式也是可以获取一个完整 的。 ——安全检查现场的视频、音频采集; b)信息处理存储和管理: ——综合信息查询; ——视频、音频记录设备; ——数据库; ——服务器; c)网络相关设备。 4设备的技术要求 4.1摄像机 4.1.1旅客肖像摄像机 旅客肖像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最低可用照度小于31X1 MH/T7010—2003 ——分辨率大于450TVL1 ——信噪比大于44dB。 4.1.2安全检查全景彩色摄像机 安全检查全景彩色摄像机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下列要求: ——最低可用照度小于31X1; ——分辨率大于450TVL; ——信噪比大于44 dB。 ——具有背景光抑制功能。 4.2数字视频记录设备 应选择嵌入式或基于PC(工业控制机)的数字视频记录设备,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4.3服务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