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讲座
- 格式:ppt
- 大小:2.19 MB
- 文档页数:27
专题十三四种特殊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一、对优先权的审查本部分结合《专利法》第30条以及《审查指南》第1部分第1章第6.2节中的重点内容对要求优先权的初步审查进行归纳解析。
1.要求优先权声明时限申请人要求优先权的,应当在提出专利申请的同时在请求书中声明;未在请求书中提出声明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无补正机会,不能恢复)2.要求优先权的声明内容申请人在要求优先权声明中应当写明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的申请日、申请号和原受理机构名称(要求本国优先权的,原受理机构名称为中国)。
未写明或者错写在先申请日、申请号和原受理机构名称中的一项或者两项内容,而申请人已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了在先申请文件副本的,审查员应当发出办理手续补正通知书,期满未答复或者补正后仍不符合规定的,审查员应当发出视为未要求优先权通知书。
(可以请求恢复)3.在先申请文件副本①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在先申请文件的副本应当由该在先申请的原受理机构出具。
申请人要求本国优先权并且在请求书中写明了在先申请的申请日和申请号的,视为提交了在先申请文件副本。
②要求多项优先权的,应当提交全部在先申请文件副本。
③申请人要求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优先权的,在先申请文件副本应当在在先申请提出之日起16个月内提交;申请人要求外观设计专利优先权的,在先申请文件副本应当在在后申请提出之日起3个月内提交;期满未提交的,视为未要求优先权。
(无补正机会,但可以恢复)④依照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在先申请的受理机构签订的协议,专利局通过电子交换等途径从该受理机构获得在先申请文件副本的,视为申请人提交了经该受理机构证明的在先申请文件副本,不需要再提交纸件复本。
⑤当事人在提交外文优先权证明文本时,应当同时附具中文题录译文。
4.在后申请的申请人(1)外国优先权要求外国优先权的在后申请的申请人与在先申请文件副本中记载的申请人应当一致,或者是在先申请文件副本中记载的申请人之一。
申请人完全不一致,且在先申请的申请人将优先权转让给在后申请的申请人的,应当在提出在后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提交由在先申请的全体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的优先权转让证明文件。
专题十 单一性一、单一性理论1.单一性的概念(《专利法》第31条第1款)单一性,是指一件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应当限于一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属于一个总的发明构思的两项以上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可以作为一件申请提出。
也就是说,如果一件申请包括几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则只有在所有这几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之间有一个总的发明构思使之相互关联的情况下才被允许。
2.特定技术特征(《专利法实施细则》第34条)特定技术特征是专门为评定专利申请单一性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应当把它理解为体现发明对现有技术作出贡献的技术特征,也就是使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技术特征。
判断一件专利申请中要求保护的两项以上发明是否满足发明单一性的要求,就是判断这些权利要求中是否包含使它们在技术上相互关联的一个或者多个相同或者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
3.判断对象(1)原则一般情况下,只需要考虑独立权利要求之间的单一性,从属权利要求与其所从属的独立权利要求之间不存在缺乏单一性的问题。
(2)判断独立权利要求与从属权利要求之间单一性有形式上为从属权利要求而实质上是独立权利要求的情况时,应当判断其是否符合单一性规定。
(3)判断从属权利要求之间的单一性如果一项独立权利要求由于缺乏新颖性、创造性等理由而不能被授予专利权,则需要考虑其从属权利要求之间是否符合单一性的规定。
二、单一性案例题类型1. 解题思路根据实例判定单一性按照如下三个步骤进行:① 确定需要判断单一性的权利要求所包含的技术特征;② 确定权利要求之间是否具有相同或者相应的技术特征;③ 确定相同或者相应的特征是否为特定技术特征。
如果判断结果为各权利要求之间具有相同或者相应的特定技术特征,则权利要求之间具有单一性。
反之则不具有单一性。
2. 四种考试题型单一性案例题通常有以下四种题型,其中第①种和第②种题型出现频率最高,第③种题型出现较少,第④种题型了解即可,很少出现。
① 题目中明确告知某特征为特定技术特征【例1】一件发明专利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包括下列权利要求:权利要求1:一种陶瓷材料M。
专利知识系列讲座韩晓春34、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人或设计人专利法实施细则第13条对发明人或设计人作了明确的定义,即“专利法所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作出创造性贡献的人。
在完成发明创造过程中,只负责组织工作的人、为物质技术条件的利用提供方便的人或者从事其他辅助工作的人,不是发明人或者设计人”。
该定义从正反两方面定义了发明人(设计人)的含义。
谈到专利法意义上的发明人或设计人,首先需要弄清“发明人”和“设计人”的关系和区别,在什么情况下称为发明人,在什么情况下称为设计人。
在第三次修改专利法之前,并未硬性区分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发明人”的称谓,何种情况下使用“设计人”的称谓。
大家通常和自然的理解是:作出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人可以称为发明人,也可以视情况称为设计人,作出外观设计的只能称为设计人。
但第三次修改的专利法第26条作了区分:修改前26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的“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姓名”,但修改后的第26条取消了“设计人”,规定“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言外之意是发明和实用新型只存在发明人,而不存在设计人。
《专利法第三次修改导读》在谈到第26条取消“设计人”时说:“这是因为专门针对的是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并不涉及外观设计的申请人”。
即将设计人这一称谓,专门留给了外观设计(注)。
笔者认为专利法这样修改故然有其好处,就是一提到发明人,自然联想到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一提到设计人,则联想到外观设计专利。
但细分析起来,有时发明和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可能在于产品的形状的设计。
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均对产品的形状提供保护,区别在于发明和实用新型是从功能角度进行的保护,而外观设计是从美感角度进行的保护。
或者说发明或实用新型是从功能角度进行的设计,而外观设计是从美感角度进行的设计。
在这种情况下,不能说完成发明或实用新型的人不是设计人。
专利知识系列讲座韩晓春101、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我国专利法第24条规定:“申请专利的发明创造在申请日以前六个月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丧失新颖性:(一)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的;(二)在规定的学术会议或者技术会议上首次发表的;(三)他人未经申请人同意而泄露其内容的”。
对专利法上述规定,专利审查指南概括为“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学术上也称为“不丧失新颖性的例外”。
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是说如果发生了上述情况,该展出、发表或泄露的技术方案虽然从公开的那一刻起成为了现有技术。
但对于申请人来讲,在发生的6个月内还可以申请专利,并且上述公开并不影响申请专利的新颖性。
但是如果超过6个月,就不享受该宽限期的待遇了。
专利法24条如此规定是合理的,也是很多国家的通常作法。
专利法之所以这样规定,主要是为了鼓励将新技术早一些公开,同时,也照顾到申请人申请专利的利益。
对不丧失新颖性的宽限期产生的三种情况应当作如下理解:一、在中国政府主办或者承认的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该条中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中国政府主办,二是中国政府承认,何为中国政府主办?何为中国政府承认?1、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展览会根据审查指南的解释,包括:(1)国务院自己亲自主办;(2)国务院所属各部委主办。
是否包括国务院所属的直属局,这里没有明确,笔者认为对此进行文意上的解释为妥,即不包括直属局。
(3)由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机关或地方政府主办。
显然,中国政府主办的国际展览会举办的地点通常在中国大陆境内。
2、中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览会根据2001年专利审查指南的规定,是指“国务院、各部委承认的在外国主办的展览会”。
但2010年专利法实施细则30条对此进行了修改,修改为“中国政府承认的国际展览会,是指国际展览会公约规定的在国际展览局注册或者由其认可的国际展览会”。
《国际展览会公约》是于1928年在巴黎签订的专门性质的公约,我国于1993年参加了该公约。
38专题六 优先权优先权的知识点包括优先权的含义和条件,以及对优先权的初步审查。
本专题只涉及优先权的含义和条件,优先权的审查在专题十三中讲解。
1.优先权制度意义优先权制度起源于《巴黎公约》,是方便申请人向不同的国家申请专利,对首次申请的日期进行固定,后续专利申请享有首次申请优惠日期的制度。
优先权分为本国优先权和外国优先权,二者在产生条件、申请程序方面都存在比较大的区别。
2.外国优先权(1)外国优先权的含义(《专利法》第29条第1款)外国优先权基本含义为:申请人首先在外国申请了专利(以下简称“在先申请”或“首次申请”),如果在外国申请的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12个月内(即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优先权期限)可以在中国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以下简称“在后申请”),并将外国首次申请的申请日作为中国在后申请的优先权日(视为申请日);如果在外国申请的是外观设计,6个月内(即外观设计的优先权期限)可以在中国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并将外国首次申请的申请日作为中国在后申请的优先权日(视为申请日)。
(2)享有外国优先权的条件享有外国优先权的专利申请应当满足以下条件:① 作为优先权基础的外国在先申请与在后的中国专利申请主题相同(“相同主题”释义见下文)。
② 就发明和实用新型而言,中国在后申请之日不得迟于外国在先申请之日起12个月;就外观设计而言,中国在后申请之日不得迟于外国在先申请之日起6个月。
③ 在先申请必须是首次申请,也即在先申请不能是要求过其他优先权的申请。
④ 能够享有优先权的法律依据是外国同中国签有协议或者共同参加国际条约(例如巴黎公约),或者相互承认优先权原则(例如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相互承认优先权)。
⑤ 中国在后申请能否享有外国优先权,与外国申请是否撤回、视为撤回、驳回、授权无关,只要该首次申请在有关国家或政府间组织中获得了确定的申请日,就可作为要求外国优先权的基础。
⑥ 申请类型可以转换,在先申请是外国实用新型的,在后申请可以是实用新型,可以是发明;在先申请是发明的,在后申请可以是发明,也可以是实用新型。
关于专利讲座心得在我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专利的讲座。
这场讲座给了我对专利的深入了解,让我认识到专利的重要性和价值。
以下是我对这场讲座的心得体会。
首先,讲座讲解了专利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专利是一种知识产权,它是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
通过申请专利,可以获得对创新技术的独占权,从而保护和鼓励创新。
专利不仅可以保护个人和企业的创新成果,还可以为发明者带来经济利益。
这使我认识到专利对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讲座介绍了专利的申请流程和要求。
申请专利需要准备详细的专利申请文件,包括描述发明的技术内容、实施方法和优势等。
专利申请需要符合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求,还需要遵守专利法的法律规定。
这一过程需要仔细研究和准备,以确保专利申请的成功。
讲座通过实例展示了专利的申请过程,让我对申请专利有了更直观的了解。
此外,讲座还介绍了专利的保护范围和期限。
专利权的保护范围涉及专利权人对他人的排他性权利,这包括制造、使用、销售和进口等。
专利的保护期限通常为20年,在此期间内享有专利权的排他性。
这使我认识到要想充分利用专利的保护,需要在专利保护期内进行有效的技术开发和市场推广。
最重要的是,讲座还强调了专利价值的重要性。
专利不仅仅是一种法律保护,还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
拥有有效的专利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投资和合作伙伴的注意。
此外,专利还可以成为企业的资产,通过专利授权或出售获得经济利益。
这让我认识到不仅个人和企业需要关注专利,还需要加强专利的交流和合作,以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通过这场专利讲座,我对专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认识到专利对于技术创新、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
我也意识到,要想充分利用专利,需要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专利申请和保护,并与其他专利持有者加强合作和交流。
这场讲座不仅开拓了我的知识视野,更加深了我对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的认识和理解。
在将来,我将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积极参与专利的申请和保护工作。
专题十四实质审查程序本节讲解《审查指南》第2部分第8章实质审查程序中的重点内容。
一、实质审查概述1.实质审查程序的启动(《专利法》第35条第1款、第2款)(1)申请人启动①提出实质审查的时间《专利法》第35条第1款规定,发明专利申请自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起3年内,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申请人随时提出的请求,对其申请进行实质审查;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逾期不请求实质审查的,该申请视为撤回。
②缴纳实质审查请求费除提出实质审查请求外,申请人还应当在自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起3年内缴纳实质审查费。
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或者缴足实质审查请求费的,该申请视为撤回。
③提交参考资料发明专利申请人请求实质审查时,还应当提交在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 前与其发明有关的参考资料。
(2)专利局启动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认为必要的时候,可以自行对发明专利申请进行实质审查。
2.实质审查请求的审查及处理实质审查请求符合规定的,在进入实质审查程序时,审查员应当发出发明专利申请进入实质审查阶段通知书。
3.实质审查程序中的基本原则①请求原则除另有规定外,实质审查程序只有在申请人提出实质审查请求的前提下才能启动。
②听证原则在实质审查过程中,审查员在作出驳回决定之前,应当给申请人提供至少一次针对驳回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证据陈述意见和/或修改申请文件的机会。
③程序节约原则除非确认申请根本没有被授权的前景,审查员应当在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中,将申请中不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所有问题通知申请人,要求其在指定期限内对所有问题给予答复,尽量地减少与申请人通信的次数,以节约程序。
请求原则和听证原则优先于程序节约原则。
二、实质审查程序事项1.对公众意见的处理①任何人对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发明专利申请向专利局提出的意见,应当存入该申请文档中供审查员在实质审查时考虑。
②如果公众的意见是在审查员发出授予专利权的通知之后收到的,就不必考虑。
专题二十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条件一、根据《专利法》第2条第4款不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情形《专利法》第2条第4款规定:“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7.4节规定了以下属于不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情形:①取决于特定地理条件、不能重复再现的固定建筑物、桥梁等。
例如,包括特定的山水在内的山水别墅。
但是,能够重复再现的建筑物、各种可移动的活动房等属于外观设计的保护客体,例如普通别墅、住宅楼、活动报刊亭等。
②因其包含有气体、液体及粉末状等无固定形状的物质而导致其形状、图案、色彩不固定的产品。
③对于由多个不同特定形状或者图案的构件组成的产品,如果构件本身不能单独出售且不能单独使用,则该构件不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
例如,一组由不同形状的插接块组成的拼图玩具,只有将所有插接块共同作为一项外观设计申请时,才属于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客体。
④不能作用于视觉或者肉眼难以确定,需要借助特定的工具才能分辨其形状、图案、色彩的物品。
例如,其图案是在紫外灯照射下才能显现的产品。
再如,在放大镜下才能看到的微雕作品,不属于外观设计的保护客体。
⑤要求保护的外观设计不是产品本身常规的形态,例如手帕扎成动物形态的外观设计。
⑥以自然物原有形状、图案、色彩作为主体的设计,通常指两种情形,一种是自然物本身;一种是自然物仿真设计。
自然物本身不能作为外观设计的保护客体。
仿真设计由于不是新设计,也不能被授予专利权,例如模仿蔬菜的形状与色彩的小摆设,模仿大熊猫的玩具。
⑦纯属美术、书法、摄影范畴的作品。
⑧仅以在其产品所属领域内司空见惯的几何形状和图案构成的外观设计。
⑨文字和数字的字音、字义不属于外观设计保护的内容。
⑩游戏界面以及与人机交互无关的显示装置所显示的图案,例如,电子屏幕壁纸、开关机画面、与人机交互无关的网站网页的图文排版。
专题二十四专利侵权行为一、专利权的特征1. 排他性(独占性)知识产权(专利)为权利人所独占,没有法律规定或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使用权利人的知识产品;专利权人有权排斥他人对专利技术进行不法仿制,但是专利权人实施其技术也可能对他人专利侵权。
2. 地域性排他效力只限于本国境内。
3. 时间性在一定时期内受法律保护。
二、专利侵权行为分析《专利法》第11条规定:“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
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产品。
”下面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侵犯专利权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2条第1、2款的规定,对本部分重要考点归纳如下:1. 专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1)专利权有效专利申请被授权后,其他人未经许可实施专利的行为才构成专利侵权。
(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的行为构成专利侵权。
(3)生产经营目的生产经营目的是指为工农业生产或者为商业经营的目的,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以营利为目的”。
国家机关、非盈利性单位、社会团体的行为也有为生产经营目的的性质,例如医院为治病而使用专利设备,学校为教学制造、使用专利设备等。
(4)存在实施专利行为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含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
(5)实施行为落入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的确定和侵权判断原则可参见专题二十五。
2. 实施专利的行为(1)实施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①制造通过机械或者手工方式做出的具有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全部技术特征的产品。
②使用包括单独使用,以及作为其他产品组成部分使用,如将侵犯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权的产品作为零部件,制造另一产品。
专题二十一外观设计的申请文件与初步审查(一)外观设计的申请文件一、申请文件组成《专利法》第27条第1款规定:“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该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以及对该外观设计的简要说明等文件”。
因此,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包括:①请求书;②外观设计的图片或者照片;③简要说明。
必要时提交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样品或者模型。
二、产品名称(《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4.1.1节)1. 产品名称具有说明作用外观设计的产品名称对图片或者照片中表示的外观设计所应用的产品种类具有说明作用。
使用外观设计的产品名称应当与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中表示的外观设计相符合,准确、简明地表明要求保护的产品的外观设计。
2.字数产品名称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
3.产品名称规范产品名称一般应当符合国际外观设计分类表中小类列举的名称。
产品名称通常还应当避免下列情形:①含有人名、地名、国名、单位名称、商标、代号、型号或以历史时代命名的产品名称;②概括不当、过于抽象的名称,例如文具、炊具、乐器、建筑用物品等;③描述技术效果、内部构造的名称,例如节油发动机、人体增高鞋垫、装有新型发动机的汽车等;④附有产品规格、大小、规模、数量单位的名称,例如21英寸电视机、中型书柜、一副手套等;⑤以外国文字或无确定的中文意义的文字命名的名称,例如克莱斯酒瓶,但已经众所周知并且含义确定的文字可以使用,例如DVD播放机、LED灯、USB集线器等。
三、外观设计图片或者照片(《审查指南》第一部分第三章第4.2节)1. 视图种类①对于立体产品的外观设计而言,产品设计要点涉及六个面的,应当提交六面正投影视图;产品设计要点仅涉及一个或几个面的,应当至少提交所涉及面的正投影视图和立体图,并应当在简要说明中写明省略视图的原因。
其中:后视图与主视图相同或对称时可以省略后视图;左视图与右视图相同或对称时可以省略左视图(或右视图);俯视图与仰视图相同或对称时可以省略俯视图(或仰视图);大型或位置固定的设备和底面不常见的物品可以省略仰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