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的识别
- 格式:ppt
- 大小:9.87 MB
- 文档页数:107
中国鸟类识别手册一、引言中国是一个多山丘陵、湖泊众多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
千姿百态的鸟类以其独特的羽毛色彩、飞行方式和嘶喊声吸引了众多观鸟爱好者。
本识别手册将为鸟类识别爱好者提供一份简要但全面的鸟类名录,以帮助他们辨认中国各地常见的鸟类。
二、鸟类的分类1. 鹤形目 (Ciconiiformes)- 丹顶鹤(Grus japonensis)- 白鹤(Grus leucogeranus)- 黄嘴白鹳(Ciconia boyciana)- 白头鹳(Ciconia ciconia)2. 鸽形目 (Columbiformes)- 斑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 红嘴山鸠(Pyrrhocorax pyrrhocorax)- 白喜鹊冠鸠(Alectoris chukar)3. 鸡形目 (Galliformes)- 孔雀(Pavo cristatus)- 斑马鸡(Argusianus argus)- 明媚骆驼鸡(Lophophorus impejanus)4. 隼形目 (Falconiformes)- 红隼(Falco tinnunculus)- 白尾鹰(Haliaeetus leucoryphus)- 白肩雕(Haliaeetus albicilla)5. 鸥形目 (Charadriiformes)- 黑头鸥(Larus ridibundus)- 斑嘴鹬(Pluvialis squatarola)- 弯嘴鹬(Limosa lapponica)三、鸟类的特征鸟类是脊椎动物中唯一可以飞行的类群,具有以下特征:1. 羽毛:鸟类身体覆盖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羽毛,羽毛既能保护鸟类免受寒冷和捕食者的伤害,又能帮助其飞行。
2. 鸣声:不同鸟类有不同的鸣声,这是它们交流和唤起伴侣的方式。
观察鸟类的鸣声也可以帮助识别鸟类。
3. 喙:鸟类的喙形状各异,不同的喙适应不同的食物类型,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确认鸟类的种类。
一、手中鸟的识别手中鸟是指被捕获或救护的鸟,可在近距离或拿在手中仔细观察,更可以与图鉴仔细对照。
通常的识别过程是先判别到类群(如雉鸡、雁鸭、鸻鹬、鸥、燕鸥、伯劳、燕、鸫等),再与该类群内各个种的图形对照。
图鉴中的类群相当于分类学中的科。
如果能够识别到科,已经是比较有经验的人员,完全有可能依照图鉴和种类分布图查检索到种。
对于初学人员,建议利用《中国鸟类系统检索》中的检索表,结合适当的图鉴,对照识别鸟类。
例如,先看目别检索表(见《中国鸟类系统检索》),将鸟识别到目,再由目到科(相当于类群)。
比较难的是雀形目,许多描述摸棱两可,需要经常反复和试探才能找到正确的科。
最后对照图谱和文字描述,确定种类。
为了使用方便,我们将每一目所包括的类群标在括号内。
例如,检索手中的斑头雁。
最先看1,蹼是否发达?斑头雁的蹼较发达,看2。
鼻是否成管状?不清楚。
先认为鼻成管状,结果是鹱形目,指的是鹱、信天翁、海燕这类鸟,明显与手中鸟不符。
所以,继续看3,“趾间具全蹼”及“趾间不具全蹼”。
斑头雁的蹼明显与图6-17中的全蹼不同,因此,继续看检索表的4。
“嘴扁”,“先端具嘴甲”与手中鸟相符,应属雁形目。
翻看雁鸭类图鉴,可以查出斑头雁。
最后,还必须对照文字描述,核实是否相符。
图6-17 鸟蹼的各种类型1 蹼足,2 凹蹼足,3 半蹼足,4 全蹼足,5 瓣蹼足二、野外鸟的识别与观鸟对于从事野生动物疫病监测的人员,从事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调查的人员,野外观鸟首先是本职工作。
对于其他行业的人员,野外观鸟是娱乐,业余兴趣或爱好。
这类高雅的爱好也可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或环境保护服务。
业余观鸟人员发现周围鸟的种类或数量减少,可向政府部门提出质疑,是否人类居住的环境受到威胁和影响。
无论何种人员,野外观鸟的根本目的是了解和认识鸟类。
人类从狩猎,采摘发展到现代文明经历漫长的年代,其中物质丰富是最重要的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已经开始形成业余观鸟人群。
常见鸟类野外识别在野外识别鸟类,可根据形态分类特征进行观察,但在大自然中,多数鸟类常隐匿枝叶之间不易寻见,或瞬间掠空而过,或受惊突然飞走,或逆光无法看清,因此,应根据形态特点、羽毛颜色、活动姿态和鸣声等予以准确迅速地识别。
这些识别方法,既是研究鸟类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从事野外工作所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在未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前,要知道那里的环境特点。
根据有机体和环境统一的理论,估计可能遇见的鸟类类群。
例如,到山地林区可以看到啄木鸟、杜鹃和一些雀型目鸟类;在高山的不同垂直带分布有不同的鸟类;在一片树林的不同层次也可以看到不同的鸟类,到水区可以看到游禽、涉禽和一些在水边的大树或灌丛中生活的鸟类;在多岩石的山溪和平坦的水稻田,遇到的水鸟也有所不同。
这样,根据生态类群所作的划分和选择,便缩小了观察的种数,有助于研究鸟类的分布规律,常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到达观察采集地点之后,野外识别鸟类的依据,主要要以下几种方法。
根据形态特征识别鸟类1.身体的大小和形状:与麻雀相似者:文鸟、山雀、金翅、燕雀等;与八哥相似者,椋鸟、鸫等;与喜鹊相似的有:灰喜鹊、灰树雀、红嘴山鸦、杜鹃、乌鸦;与老鹰相似的有:鹰、隼、鹞、鸮等,大型的有鵟及雕;与鸡相似者:松鸡、榛鸡、石鸡、竹鸡、马鸡、勺鸡、长尾雉、白鹇、及鹧鸪等;与白鹭相似者,多种鹭类、黑鳱、大马鳱等,大型的有鹳及鹤。
2.嘴的形状:长嘴者:翠鸟、啄木鸟、沙锥、鹭、苇鳱、鹳及鹤等;嘴向下弯曲者:戴胜、杓鹬及太阳鸟等;嘴先端膨大者:琵嘴鸭及勺嘴鹬等;嘴呈宽而短的三角形者:夜鹰、雨燕、燕子及鹬等。
3.尾的形状:短尾者:鸊鷉、鹌鹑、斑翅山鹑、八色鸫、鹪鹩等,长尾者:马鸡、长尾雉、雉鸡、杜鹃、喜鹊、寿带等;叉尾者:燕鸥、雨燕、燕子、卷尾及燕尾等。
4.腿的长短:腿特别长者:鹭、鹳、鹤、鸨、鴴、鹬等。
根据羽毛颜色识别鸟类观察鸟类的羽毛颜色时,因逆光看好象是黑色,容易产生错觉,故应顺光观察。
中国鸟类识别一、野外识别目前,全世界共有9000多种鸟类,我国就占有1186种,这个数目超过了整个欧洲地区鸟类种数的总和,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鸟类的总和也只约相当我国的66%。
我国的陆地面积,仅占世界面积的7%,然而,却滋育着占世界14%的鸟类种数。
欲准确无误地识别这么多种鸟类,不但要查阅有关书籍和标本资料,更重要的是要去野外观察它们的羽色和行为。
在野外,我们可以根据四个方面去识别。
1.羽色根据羽色,可以把你所在地区常见鸟类分成若干类。
比如,鸟羽以黑色为主的有家燕、雨燕、八哥、乌鸦、黑卷尾、鸬鹚等;以白色为主的有天鹅、白鹭、海鸥、寿带鸟(白型)等;以褐色为主的有百灵、画眉、三道眉草鸥、麻雀等;以绿色为主的有黄雀、柳莺、绿孔雀等。
有一点应该提醒大家,鸟类适应气温的变化,一年当中要换两次羽毛,绝大多数种类,换羽前后羽色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个别种类如雷鸟,换羽前后差异很大,而且一年之中,随季节的改变换4次羽。
雷鸟生活在我国东北,春天,小草、树枝长出黄绿色嫩芽,此时雷鸟的羽色,为棕黄色带暗色横斑;盛夏,枝叶茂密,田野中庄稼茁壮成长,雷鸟的羽色变成栗褐色;深秋,树上的叶子呈红黄色,田地、山坡一片金黄,雷鸟换上带有黑色块斑的暗棕色羽衣;严冬时刻,北国风光,冰天雪地,银装素裹,雷鸟立即换上一身白“冬衣”。
它们凭借频频换羽而避开敌害,这是在大自然中得以生存的一种适应性。
2. 叫声鸟类大多胆怯怕人,常隐蔽在枝叶茂密的树上或稠密的草丛中,往往只闻其声,不见其身。
鸟类的鸣声,是辨别种类的主要方法之一,欲熟悉和掌握常见种类的叫声并不难,只需经常去野外反复细心倾听,把它们的叫声用乐谱记录下来,包括惊叫声、求偶声……,用录音机录下来,则更准确可靠,可以反复收听,加强记忆,有时在野外播放,还可引来同种“知音”鸟。
3. 形态特征有些鸟类具有显著的形态特征,可以帮助我们区别种类,如扁嘴、短腿的是鸭类;长嘴、长脚的,可能是鹤类、鹳类或鹬类;嘴很长,约占体长1/5的大鸟,一定是鹈鹕;嘴大,上面长有盔突的是犀鸟;体型不大,通体黑色,尾较长且外侧尾羽向上卷曲的是卷尾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