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识别图鉴
- 格式:ppt
- 大小:15.00 MB
- 文档页数:92
下载(26.3KB)20KK-10-2310:011、蓝喉歌鸲雀形目>鹟科>歌鸲属PASSEYIFOYMES>Muscicapidae>Lusciniasvecica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
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
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
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satuYatoY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
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
有时在夜间鸣叫。
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
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Y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YatioY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
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Y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
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
多取食于地面。
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
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KK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八哥中文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拉丁文学名:AcYidotheYescYistatellus(Linnaeus,1766年)英文名:mPna或mPnah分类: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椋鸟科属:八哥属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
下载(26.3 KB)2009-10-23 10:011、蓝喉歌鸲雀形目> 鹟科> 歌鸲属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Luscinia svecica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
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
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
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saturator深,svecica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
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
有时在夜间鸣叫。
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
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
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
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
多取食于地面。
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
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八哥中文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拉丁文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1766年)英文名:myna 或mynah分类: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椋鸟科属:八哥属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
1、鸳鸯鸳鸯雁形目鸭科鸳鸯属。
似野鸭,体形较小。
嘴扁,颈长,趾间有蹼,善游泳,翼长,能飞。
雄的羽色绚丽,头后有铜赤、紫、绿等色羽冠;嘴红色,脚黄色。
雌的体稍小,羽毛苍褐色,嘴灰黑色。
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边。
2、杜鹃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
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
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
3、天鹅天鹅指雁族的鸟类,属游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除非洲、南极洲之外的各大陆均有分布。
为鸭科中个体最大的类群。
颈修长,超过体长或与身躯等长;嘴基部高而前端缓平;尾短而圆,尾羽20-24枚;蹼强大,但后趾不具瓣蹼。
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
4、松鸦松鸦是中型鸟类,共有34个亚种。
翅短,尾长,羽毛蓬松呈绒毛状。
羽色随亚种而不同,云南亚种额白,头顶黑色。
其余亚种额和头顶红褐色,口角至喉侧有一粗著的黑色颊纹。
上体葡萄棕色,尾上覆羽白色,尾和翅黑色,翅上有辉亮的黑、白、蓝三色相间的横斑,极为醒目。
5、花彩雀莺花彩雀莺体长9-12厘米,是一种毛茸茸偏紫色的雀莺。
顶冠棕色,眉纹白。
尾长,羽毛松软。
前额有一宽阔的眉纹淡黄色,头顶栗色或棕红色,有的具紫蓝色光泽。
背灰色,腰和尾上覆羽辉紫蓝色,飞羽灰褐色。
外侧三对尾羽外翈羽缘白色,其余尾羽外翈羽缘蓝色。
6、海鸥海鸥是鸻形目、鸥科、鸥属的一种中等体型的海鸟。
成鸟夏羽:头、颈白色,背、肩石板灰色;翅上覆羽亦为石板灰色,与背同色;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为纯白色。
初级飞羽羽尖白色,具大块的白色翼镜。
冬季头及颈散见褐色细纹,有时嘴尖有黑色。
7、孔雀孔雀仅2属3种。
孔雀属包括2种,全长达2米以上,其中尾屏约1.5米,为鸡形目体型最大者。
头顶翠绿,羽冠蓝绿而呈尖形;尾上覆羽特别长,形成尾屏,鲜艳美丽;真正的尾羽很短,呈黑褐色。
雌鸟无尾屏,羽色暗褐而多杂斑。
8、翠鸟普通翠鸟小型鸟类,外形和斑头大翠鸟相似。
但体型较小,体色较淡,耳覆羽棕色,翅和尾较蓝,下体较红褐,耳后有一白斑。
鸟类图谱大全下载 (26.3 KB)2009-10-23 10:011、蓝喉歌鸲雀形目 > 鹟科 > 歌鸲属PASSERIFORMES > Muscicapidae > Luscinia svecica描述:雄鸟: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色彩艳丽的歌鸲。
特征为喉部具栗色、蓝色及黑白色图纹,眉纹近白,外侧尾羽基部的棕色于飞行时可见。
上体灰褐,下体白,尾深褐。
雌鸟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
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亚种 abbotti最小)、蓝色的深浅度(亚种 saturator深,svecica 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svecica)。
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虹膜,深褐;嘴,深褐;脚,粉褐。
叫声:鸣声饱满似铃声,节拍加快,包括部分模仿其他鸟的鸣声。
有时在夜间鸣叫。
告警时叫声为heet似(JI)。
联络叫声为粗哑的truk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阿拉斯加;冬季南迁至印度、中国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亚种saturatior和kobdensis繁殖于中国西北,指名亚种繁殖于中国东北,越冬鸟在中国西南及东南。
其他亚种迁徙时经过中国--przevalksii繁殖于西伯利亚,可能在内蒙古及青海也有繁殖,迁徙经中国中部;abbotti繁殖于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在西藏西部也有记录。
这些亚种经中国时甚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习性:惧生,常留于近水的覆盖茂密处。
多取食于地面。
走似跳,不时地停下抬头及闪尾;站势直。
飞行快速,径直躲入覆盖下。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八哥中文别名:鸲鹆、鹦鹆、寒皋、华华拉丁文学名: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Linnaeus, 1766年)英文名:myna 或 mynah分类:界: 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鸟纲目:雀形目科:椋鸟科属:八哥属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