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2014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修改)
- 格式:pdf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8
【地理】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分类集锦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同学们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
因此,不少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
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
同学们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一定要注重“四抓”。
抓“概念”重“消化”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
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原理”重“理解”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
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
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
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同学们要做如下努力: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2014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132014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3 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2014安徽卷)34、(32分)根据材料和图12,结合所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村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8分)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答案解析】(1)审题时一定要注意不是简述地理位置,而是地理位置的“特点”,甘肃省位于中国大陆中西地区结合部,强调其过渡性特点,是回答本题的关键。
图上给出的信息在答案中要充分体现,经纬度是描述绝对位置;三大地形单元是说明相对位置;等温线是说明热量带的过渡;年等降水量线是说明干湿带的过渡。
(2)考察农业区位分析,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方面分析其优势。
自然方面联系到上一题甘肃省地理位置位置的过渡性特点和题干文字中药材生长条件的灵活性,可以得出甘肃省地形多样、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中药材的多样化种植。
社会经济方面,对应农业区位分析模板: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和历史经验等,逐一分析,确保答案的完整性。
(3)以工业区位分析的方法,考察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实质是考察必修二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内涵: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
学生要将这三项内容与具体的中药材加工业建立联系。
生态方面促进中药材种植,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经济上,延长产业链,带第三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最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4福建卷)37.(37分)图13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络经济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题型六辨析评价型综合题【提分狂练】1.读世界区域图及图中甲、丙两地的气候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甲地气候对玉米种植的不利条件是什么?丙地气候对玉米种植的有利条件是什么?(2)甲地和乙地相比,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方面有何优势?(3)甲、乙、丙三地在农业结构方面有何异同点?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答案(1)降水少(干旱)。
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利于玉米生长。
(2)地形平坦,高山冰雪融水等灌溉水源较充足。
(3)甲地和乙地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灌溉农业为主;丙地以种植业为主。
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
2.陕西省某县一中学的同学关注当地农村农业发展状况,他们搜集了以下材料。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该地农业发展模式图。
材料二在我国的农村,大多数家庭都用煤炭取暖做饭。
但当地农村的人家不必拉煤,一头猪、一个发酵池、一根输气管和一台发电机就可以供应一个五口之家生活用能,甚至还能把多余的卖掉赚钱。
材料三下图为1980~2011年该地农业变化情况示意图。
(1)由材料一可知,该地农业符合哪种农业发展模式?(2)该农业发展模式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有什么影响?(3)为了进一步促进该区域经济发展,还可以发展哪些生产部门?(4)我国是农业大国,试评价我国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
解析(1)分析材料一示意图的农业发展模式可知,没有废弃物的排放环节,则该地区农业符合生态农业的模式。
(2)种植业、养殖业等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增加了经济收入,降低了污染,保持了土壤肥力。
(3)应立足当地实际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如延长产业链、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多种经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等。
(4)我国发展沼气的有利条件可从气候、资源、市场、环境等方面分析。
答案(1)生态农业。
(2)种植业、养殖业综合发展,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通过物质的循环利用,不仅增加了经济效益,而且降低了污染,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保持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
目录2015备考策略 (2)考点一、等值线专题 (3)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3)2. 等温线小专题 (3)3. 等潜水位线专题 (4)4. 等降水量线 (4)5. 等盐度线 (5)6. 等压线 (5)考点二、地理计算专题 (5)1.经纬度计算 (5)2.比例尺计算 (5)3.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 (5)4.有关时间计算 (5)5 日期界线有两条 (6)6.地球自转速度计算 (6)7.昼夜长短计算 (7)8.太阳直射点的确定 (7)考点三、地质地形专题 (7)1 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说明 (7)2 地形成因分析 (7)3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8)4 地质构造应用 (8)5 板块边界 (8)6 喀斯特地貌(云贵高原)成因: (9)考点四、气候专题 (9)1. 气候与自然带专题 (9)2. 河流专题 (11)3. 海洋专题 (12)考点五、干旱、洪涝 (13)1. 干旱小专题: (13)2. 洪涝专题: (15)考点六、主要自然灾害 (16)1.旱灾 (16)3.寒潮 (17)4.地震 (17)5.滑坡、泥石流 (17)6.风暴潮 (17)7.台风灾害 (18)8.沙尘暴 (18)2015备考策略:1.注重掌握掌握主干知识,提升的、四大能力。
从2014年高考可以看出地形、气候、河流、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自然灾害等这些主干知识仍然2015年最有可能考查的知识。
而作为地球运动内容,难度下降,不需要考生过分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掌握最核心基础知识如时区和区时,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即可。
注重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把握各种信息的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等。
2.关注重大时事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从2014年高考可以看出试题的材料来源一是考生身边的生产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通过相关的时政资料进行准备,也建议在学习中观察自己周边的生产生活现象。
3.注重区域地理复习,解析图文材料。
综合题中的人文地理的考查,要注重结合区域地理的特征,不能单独记忆,特别是获取图表中提供的信息能力要求将是越来越高,在平时训练中就要注意结合图表进行回答。
2014年四川省地理高考试题及解析第Ⅰ卷 (选择题 共48分)第Ⅰ卷共12题,每题4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在四川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据此回答1—2题。
1.发射时刻的国际标准时间(世界时)是2013年12月:A.1日17时30分B.1日21时30分C.2日1时30分D.2日9时30分 2.发射时,发射场及其周围地区可能处于:A.冷锋过境时B.暖锋过境C.低压控制下D.高压控制下 下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A.700—900kmB.600—800kmC.500—700kmD.400—600km 4.甲运输方式应该是:A.高速公路B.普通铁路C.航空D.水路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放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
图2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
读图回答5—6题。
5.结合南海风功率密度等级冬季高于夏季判断,对该海域风能资源总量形成作用最大的风是: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6.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图3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7—8题。
20040060080010001200 运距(Km )高速铁路甲0 20 40 60 80 100 市场占有率(%) 图1108°120°20°4°广州②①④③城市国界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图27.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8.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图4是某城市1990年和201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考点1 行星地球考点2 地球上的大气考点3 地球上的水考点4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5 整体性差异性考点6 人口的变化考点7 城市与城市化考点8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考点9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考点10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考点11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12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点13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考点14 区域经济发展考点15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考点16 区域地理考点17 选修2考点18 选修3考点19 选修4考点20 选修5考点21 选修6考点1 行星地球1. (2014·广东文综·T8·4分)北半球春分日,当某地(30°N,120°E)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20°W 向东至160°E)处于白昼的范围约占全球面积的( ) A.1/2 B.1/3 C.1/6 D.1/9【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时间计算。
(2)新旧日期的分界线。
(3)日出时间变化和分布规律。
【解析】选D。
春分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都是 6 时日出。
材料中某地(30°N, 120°E)位于东半球,当此地刚进入白昼这一时刻,东半球处于白昼的范围应该是从此地所在经度(120°E)向东至东西半球分界线(160°E),共40°,占全球面积的1/9(40°/360°)。
故此题选D。
【误区警示】解答此题,易出现的失误:缺乏空间想象力,不能直接判断出日出地经度向东到东半球边界就是符合题干要求的经度范围,走了弯路(计算白昼范围与东半球的交集),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T1~3·12 分)太阳能光热电站(下图)通过数以十万计的反光板聚焦太阳能,给高塔顶端的锅炉加热,产生蒸汽,驱动发电机发电。
据此完成2~4 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地理试题评析及备考总结2014年高考已经结束,地理试题与往年相比,试题比较平稳,突出主干知识考查,注重能力培养,没有偏、难、怪题,较好地体现了课改精神。
特点如下:从考查的知识点看,今年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必修1、必修2、必修3的大气、农业、工业、人口、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地球运动部分重现且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
试题充分体现了重基础、重主干知识的考查特点。
从材料选择角度看,今年的地理试题关注关系人类生产、生活的诸多问题,紧密联系实际,用所学理论解答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一、重主干知识,能力覆盖相似高考试题考查的重点和方向都是高中地理的核心主干知识和四方面的能力。
如大气、农业、工业、人口等,都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主干,也成为近年高考中出题的重点知识块。
在每个重点知识块的选点命题又以核心知识为主。
如农业、工业重点考区位因素。
绝大多数考题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立意十分明显,尤其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加强区域分析内容的考查如选择题除3、7、8、9、10、11题外,其它都与区域地理分析相关;综合题更加突出了区域分析.而区域自然地理特征依旧是主体,占的比重大。
选择题1、4、5、6、7、8、9题,综合题36、37题都重点考查了自然条件分析。
另外,学生读图识图能力依旧是地理考试的重点,全卷共10副图,所有试题都与图相连,体现图象考查、能力立意,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
重视对图像的考查,从多角度考查了考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在考查能力试题对考生逻辑思维、综合思维等地理思维能力进行了重点考查,如选择题2、8、9、10题,只看题干,考生难免迷惘,只要通读全题、认真分析材料,则不难作答。
虽然没有偏、难、怪题,但考生想拿高分也不容易。
只有那些地理素养深厚、答题习惯良好、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拿到较高分数。
开卷速查(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2014·山东滨州调研)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 )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温差小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答案:D2.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由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由冬季时气温降低所致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由于距海近解析:一天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选项A错;此时,哈尔滨最低气温为11℃,不可能为冬季,选项C错;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最高气温应该越低,选项D错误;从气温可以判断此时上海为夏季,可能受台风影响,带来降水。
答案:B(2014·陕西二模)大气污染物、特别是PM2.5一般都集中在对流层低层,也就是距离地面1—1.5千米的位置,这一层也叫做边界层。
在一天中,下午2时边界层最高,距离地面1.5—2千米,晚上可能降低至200—300米。
读材料,完成3~4题。
3.读材料分析影响雾霾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气温C.地温D.污染物的浓度解析:从题干可知,气温是影响边界层高度的直接因素。
答案:B4.下图为某市某日不同时间气温垂直变化图,如果只考虑温度的影响,雾霾层高度最低的时间为( )A.5时B.8时C.15时D.20时解析:20时逆温严重,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因而雾霾严重。
答案:D(2014·江苏南通调研)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图1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2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
据此完成5~6题。
尚未点火前,天灯内的空气分子密度与大气一样点火后,天灯内的空气分子受热,密度降低,质量减小图1图25.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ABCD解析:孔明灯底部点火以后,内部中间的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内部两侧的空气则沿灯壁下沉,形成热力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