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2
目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 (1)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2)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19)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23)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3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 结构化程序设计。
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isualBASIC、V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目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 (1)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2)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19)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23)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3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 结构化程序设计。
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isualBASIC、V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选择题在数据结构中,栈(Stack)是一种:A. 先进先出的线性表B. 先进后出的线性表(正确答案)C. 非线性数据结构D. 随机访问的数据结构下列哪项不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阶段?A. 需求分析B. 系统设计C. 代码编写D. 用户体验设计(正确答案)在计算机网络中,TCP/IP协议四层模型中,负责数据格式化和传输控制的是:A. 应用层B. 传输层(正确答案)C. 网络层D. 数据链路层下列关于算法复杂度描述正确的是:A. 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总是成正比B. 一个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越低,执行效率一定越高(在相同环境下)(正确答案)C. 算法的复杂度与其实现语言有关D. 空间复杂度高的算法一定比空间复杂度低的算法占用更多内存在关系型数据库中,主键(Primary Key)的作用是:A. 唯一标识一条记录,且不能为空(正确答案)B. 允许存储重复值C. 可以有多个字段组成,但字段内可以为空D. 仅用于提高查询速度下列哪种排序算法在最坏情况下时间复杂度是O(n2)?A. 快速排序B. 堆排序C. 冒泡排序(正确答案)D. 归并排序关于面向对象编程(OOP),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封装性提高了代码的安全性和可维护性B. 继承性允许子类继承父类的属性和方法C. 多态性使得同一个操作在不同对象中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和实现D. 所有的面向对象语言都支持多重继承(正确答案)在操作系统中,进程与线程的区别不包括:A. 进程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线程是CPU调度的基本单位B. 进程拥有独立的内存空间,线程共享进程的内存空间C. 进程间通信比线程间通信更复杂D. 进程和线程都具有独立的执行路径和系统资源(正确答案)下列关于数据库事务(Transaction)的描述,错误的是:A. 事务具有原子性,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B. 事务具有一致性,保证数据库从一个一致状态转换到另一个一致状态C. 事务具有隔离性,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不会互相干扰D. 事务的持久性意味着事务一旦提交,其对数据库的影响可以随时撤销(正确答案)。
目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 (1)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2)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19)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23)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3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 结构化程序设计。
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isualBASIC、V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目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 (1)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2)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19)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23)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3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 结构化程序设计。
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isualBASIC、V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isualBASIC、V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公共基础部分占全卷的30分。
公共基础知识有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
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一、内容要点(一)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即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并且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没有二义性,同时该规则将在有限次运算后可终止。
目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 (1)第一章数据结构与算法 (2)第二章程序设计基础 (19)第三章软件工程基础 (23)第四章数据库设计基础 (32)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 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 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 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 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 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 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 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1. 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 结构化程序设计。
3.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 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 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 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 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 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 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 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 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isualBASIC、V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简介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是一项旨在测试考生对公共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的考试。
通过此次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不同领域的知识水平,并为进一步提升和提高考生的能力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大纲进行详细介绍。
二、考试内容概述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的大纲涵盖了多个重要领域,包括但不限于政治、经济、法律、历史及文化等。
考试内容旨在检验考生对这些领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使考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具备一定的公共知识背景。
三、政治知识领域在政治知识领域,考试内容包括国家政治体制、法律法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国家的行政机构、立法机构和司法机构等,并掌握基本的宪法和法律内容。
四、经济知识领域经济知识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的知识。
考生需要了解宏观经济指标、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等,并能够分析和理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
五、法律知识领域在法律知识领域,考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法律概念、法律程序和法律责任等内容。
考生应该了解宪法、刑法、民法和劳动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六、历史知识领域历史知识领域包括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历史等方面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并通过掌握历史知识来理解和分析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七、文化知识领域文化知识领域主要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主要文化体系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价值观和核心思想,并对世界主要文化体系有一定的了解。
八、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采用笔试形式,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
考试时间一般为2-3小时,总分为100分,满分为100分。
评分标准包括答题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和逻辑性等方面。
九、考试准备与备考建议为了顺利通过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考生需要充分准备和备考。
首先,考生应该详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考试范围和重点。
其次,考生可以参考相关教材和参考书,进行系统性的学习。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基本要求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二、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二)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三、考试方式1、公共基础知识不单独考试,与其他二级科目组合在一起,作为二级科目考核内容的一部分。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纲考试内容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戎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公共基础的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语言(VisualBASIC、Visual FoxPro、Java、Access、Visual C++)的笔试部分合为一张试卷。
公共基础部分占全卷的30分。
公共基础知识有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
第一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一、内容要点(一)算法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即是一组严谨地定义运算顺序的规则,并且每一个规则都是有效的,且是明确的,没有二义性,同时该规则将在有限次运算后可终止。
二级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基本要求
1.掌握算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数据结构及其操作。
3.掌握基本排序和查找算法。
4.掌握逐步求精的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5.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应用相关技术进行软件开发的能力。
6.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知识,了解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考试内容
一、基本数据结构与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算法复杂度的概念和意义(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
2.数据结构的定义;数据的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数据结构的图形表示;线性结构与非线性结构的概念。
3.线性表的定义;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插入与删除运算。
4.栈和队列的定义;栈和队列的顺序存储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5.线性单链表、双向链表与循环链表的结构及其基本运算。
6.树的基本概念;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存储结构;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
7.顺序查找与二分法查找算法;基本排序算法(交换类排序,选择类排序,插入类排序)。
二、程序设计基础
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2.结构化程序设计。
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对象,方法,属性及继承与多态性。
三、软件工程基础
1.软件工程基本概念,软件生命周期概念,软件工具与软件开发环境。
2.结构化分析方法,数据流图,数据字典,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3.结构化设计方法,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
4.软件测试的方法,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测试用例设计,软件测试的实施,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
5.程序的调试,静态调试与动态调试。
四、数据库设计基础
1.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
2.数据模型,实体联系模型及E-R图,从E-R图导出关系数据模型。
3.关系代数运算,包括集合运算及选择、投影、连接运算,数据库规范化理论。
4.数据库设计方法和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相关策略。
◆考试方式
1.考试方式为笔试与C++笔试试卷合为一张,公共基础知识咱全卷30分。
2.公共基础知识有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共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