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139.01 KB
- 文档页数:7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班级:姓名:分数:一、(16分)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翻译:1.供其乏困。
2.失其所与,不知。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图穷而匕首见。
5.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6.拒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7.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也。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二、(16分)找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并翻译: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秦伯说,与郑人盟。
4.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5.于是,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6.沛公军霸上。
7.项伯杀人,臣活之。
8.常以身翼蔽沛公。
三、(16分)指出下列句子中古今异义的词并翻译: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樊於其褊袒扼腕而进曰。
5.劳苦功高而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6.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7.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8.诸郞中执兵皆陈殿下四、(24分)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并翻译:1.夫晋,何厌之有?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3.大王来何操?4.不然,籍何以至此?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6.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7.群臣侍(于)殿上者。
8.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五、文言阅读:宋太宗学书太宗朝有王著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
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
又以问著,对如初。
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
”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
②听政:处理政务。
③内侍:此指太监。
④规:勉励。
⑤益:得益。
1、解释:(12分)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2、翻译:(12分)①数遣内侍持书示著②又以问著③书固佳矣3、(4分)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参考答案:二、1.供 2.智 3.震 4.现 5.卒 6.拒、纳7. 早8.背三、1.贰 2.亡 3.盟 4.亲 5.函 6.军7.活8.翼四、1.行李 2.夫人 3. 穷困 4.褊袒 5.细说 6.山东7.婚姻8.郞中五、1.宾语前置句 2.被动句 3. 宾语前置句 4. 介宾语前置句5.被动句6.判断句7.省略句六.宋太宗学书1.①好②专心③临摹④有人⑤立刻⑥极2.①多次派太监拿了写的给王著看②又拿了写的问王著(好不好)③(书法)本已经很好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题(满分150分,限时120分)一.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20分,每个0.5 分)1. 秦伯说(通__ __,________)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___,________)3.卒起不意,尽失其度(通__ __,________)4.距关,毋内诸侯(通___,_______ _)5.要项伯(通_ ___,________)6.不敢倍德(通__ __,_____ ___)7.令将军与臣有郤(通__ __,________)8.燕王拜送于庭(通__ __,________)9.悟言一室之内(通__ __,________)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__ __,________)11.山川相缪(通__ __,________)12.举匏樽以相属(通__ __,________)13.杯盘狼籍(通__ __,________)14.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__ __,________)15.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__ __,________)16.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通__ __,________)17.偭规矩而改错(通__ __,________)18.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 __,________)19.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 __,________)20.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 __,________)21.芳菲菲其弥章(通__ __,________)22.终老不复取(通__ __,________)23.曲终收拨当心画(通__ __,______)2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__ ,_____)25.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通__ __,________)2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__ __,________)27.君子生非异也(通__ __,______)28.合从缔交(通__ __,________)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通__ __,________)30.始皇既没(通__ __,________)31.而倔起阡陌之中(通__ __,________)32.赢粮而景从(通__ __,________)33.或师焉,或不焉(通__ __,________)34.与旃毛并咽。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劝学》和《师说》中的选段,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二)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5、以下文言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非能水.也(游水)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而闻者彰.(清楚)士大夫之族.(类)C、而耻.学于师(以……为耻)而绝.江河(横渡)D、吾尝跂.而望矣(踮起脚后跟)今之众人..(很多人)6、以下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小学而.大遗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可怪也欤?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7、以下分析中理解不准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韩愈在批判士大夫之族不肯从师学习时,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齿相师作比照,无意中流露出了对底层劳动者的轻视。
B、韩愈认为“句读之师”与“传道解惑之师”是有区别的,前者“小”而后者“大”。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学习更要思考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比照法论证“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
(编年体)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
新诗“新”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
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尝为晋君赐.(恩惠)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乱易整,不武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子犯请击之.C、使毕使于.前燕王拜送于.庭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吾其.还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沛公居山东..时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北收要害..之地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于事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A、太子迟.之B、群臣怪.之C、粪土..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夫晋,何厌之有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8、与“此亡秦之续耳”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C、此天子气也D、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9、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失其所与,不知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皆白衣冠以送之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二、默写+断句(13分)10、根据文意,写出上下句(8分)(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检测班级: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47分)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逢.(páng)孙、杨孙戍之肆.(sì)其西封B、人不敢与忤.视(chǔ)士皆瞋.目(chēn)C、旦日飨.士卒(xiǎng)鲰.生说我曰(zōu)D、如今人方为刀俎.(zǔ)赐之彘.肩(zhì)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共其乏困B、毋内诸侯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竖子不足与谋3、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太子丹恐惧..D、约为婚姻..4、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B、何厌之有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D、是寡人之过也5、下列各项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A、《烛之武退秦师》选取自《左传》。
《左传》是我们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B、《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编定者为西汉末刘向。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C、《鸿门宴》选自《史记》。
课文节选的部分主要叙述了项羽进入函谷关后刘邦进行的一场斗争。
后人将“鸿门宴”喻指暗藏杀机的宴会。
D、《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编年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
6、找出下面句子中活用的词并翻译。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张良臣耀兵城下击败之获其劲将九人良臣乃不敢复出②时帅麾下数百人跃马冲击敌众引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军声大振A.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B.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C.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D. 时乘其懈/帅壮士/数人大呼/跃入舟/众大乱/余舟竞进/五太子来/援薛显又败之/五太子等降/遂从大将军平吴/旋师取山东【答案】A【解析】(1)“数人”对“壮士”进行补充说明中间不可断开排除B、D两项“薛显”是“又败之”的主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项故选A【答案】B【解析】(2)B项“在中国周代有公、伯、侯、子、男五爵”爵位顺序有误应为“公、侯、伯、子、男”【答案】C【解析】(3)C项“就被任命镇守北方重镇——北平一直到洪武十二年去世”分析有误根据原文“六年从徐达镇北平逾年召还八年复出镇”可知他并不是明朝建立后一直镇守北方重镇——北平【答案】(4)①张良臣在城下炫耀兵力顾时将他击败俘虏他的得力将领九人于是张良臣不敢再出来挑战②顾时率领部下数百人跃马出击敌人退去(顾时)缴获他们的军械、粮食、牲畜而归军威大振【解析】(4)①“耀兵城下” 状语后置句在“兵”后省略了“于” 应是“于城下耀兵” “劲” 得力的“复” 再次②“帅” 通“率” 率领“引去” 退去“获其辎重粮畜以归”省略了主语“顾时”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2)面对兰花豆花的心理有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分析3.(3)小说对比叙写在“城里”和在“乡下”的生活状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A. 小说第二段插叙豆花在乡下经历的情形人们互相送菜是自然而然的事这和结尾处兰花在除夕给豆花送去芹菜的情节前后照应显得叙事严谨B. 豆花和兰花原本关系很好后来她和兰花之间产生隔阂竟然到了看到兰花负重走路而选择躲避的地步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C. 兰花性格直爽她对豆花说在她这里买菜绝对放心一方面固然有炫耀的成分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从守信承诺和对比衬托来挽住豆花这位老主顾D. 小说善于用修饰语写人物的形象比如分别用“很自然地”和“手忙脚乱”修饰兰花报菜价和豆花掏钱写出兰花习以为常、豆花意外慌乱的情态【答案】B【解析】“小说意在说明钱是造成人情冷暖的根源”错意在说明环境变了身份变了行为方式变了人与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了解会造成心灵的隔阂故选B【答案】①面对兰花对自己生活的羡慕豆花感到不安不想因自己的优裕让豆花自卑②兰花收豆花菜钱豆花一下子不适应心里不舒服③兰花老远就招呼豆花买菜豆花无法选择又不好意思砍价心里憋屈④看到兰花背个袋子走路费力豆花以疏远排斥冷漠以对不愿帮助⑤兰花除夕送菜还不要钱豆花为自己的言行而羞愧【解析】【答案】①突显人际关系和人物形象豆花和兰花在乡下互相送菜互不要钱不计得失在城里兰花一心想把菜卖给豆花爱自夸豆花则心存芥蒂②突出主题在对比中说明在城里人们的生活因牵涉交易而复杂在乡下更重视人情人际关系比较单纯给读者提供认识价值③结构全篇通过“城里”和“乡下”生活的转换对比构建全文的叙事结构【解析】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下列语录中不符合材料中关于质疑论述的一项是()5.(4)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质疑的意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述思路A. 追求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的“共鸣”效果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B. 共鸣与冲突是阅读的两种状态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C. 读者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依靠于对自己阅读中共鸣与冲突的反思D. 阅读的价值在于促进自我反思与自我批判这一切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答案】C【解析】(1)A项“是所有阅读教学所推崇的”错误文章中说的是“一是读者与作者心领神会情投意合可谓之‘共鸣’ 二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相隔情意相违则谓之‘冲突’ 传统的阅读教学更推崇前者”B项“是阅读的最终结果两者有着积极与消极之分”错误并非最终结果也无积极与消极之分D项“建立在主观理解的基础之上”错误应是建立在对文本的尊重、理解与批判的基础之上故选C【答案】C【解析】(2)C项“作者的心理操控比读者的先入为主更易产生特定意义上的思维惯性”无中生有文中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答案】D【解析】(3)D项强调的是学习的重要性而非质疑的重要性【答案】(4)①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②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③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④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解析】(4)从材料一“共鸣与冲突并非阅读的终结更非阅读的目的本身并不能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与认知结构的升级能达成此结果的是对共鸣与冲突的反思”可总结出“更新价值观念的升级认知结构凸显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从“在质疑与探究中我们才能澄清文本认识自我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这样作为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才能达成”可以总结出“澄清文本实现文本批判与自我批判的双重掘进达成阅读目的的理解、超越” 从材料二中“注重政治变迁中的史实批判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忧患性格传统的民族而忧患的意义就表现为对天、人、古、今的认识与思考在认识与思考中中国早期的独立记史行为又是最可宝贵的传统”可总结出“深化思考和认识继承民族忧患意识有着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 从“注重文化交流中的视野开放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开放融合胸襟的民族而开放融合的标志就是对外来文化的学习与借鉴比较与吸收”可总结出“更好地借鉴、吸收外来文化取得更加卓著的文化成果”【答案】(5)①首先从“读者与作者的关系”这个话题提出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②接着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通过举例论证强调了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③最后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解析】(5)材料一第一到三段首先从在阅读状态中“读者与作者的关系”写起简单论述“共鸣”与“冲突”的关系后引出了质疑与探究在阅读中具有重要作用接着四到五段作者举了林冲的例子辩证分析了“共鸣与冲突” 作者通过对比林冲与武松、鲁智深的不同来论证质疑与探究的必要性最后最后一段从方法层面指出摆脱思维惯性才能进行质疑与探究重申意义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7.(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专项训练习题含有答案解析1、下列各句省略成分不同的是()。
A.沛公军霸上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B.卫士仆地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D.欲呼张良与俱去毋从俱死也【答案】C【解析】.C.第一句在“止”后省略“之”,第二句在“杀人如”后省略“恐” A. 省略“于” B. 省略省略“于” D. 省略“之”2、下列语句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困人之力而蔽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移整,不武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尝在沛公也D.大行不顾细瑾,大礼不辞小让【答案】BA【解析】B A. 移→易 C. 尝→常 D. 瑾→谨3、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将王翦破赵拔剑撞而破之B.孰与君少长愿大王少假借之C.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方急时,不及召下兵D.剑坚,故不可立拔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答案】D【解析】D.立刻,马上 A. 攻破,打败;使……破 B. shào指年纪小; sh ǎo稍微 C. 并且;来得及4、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秦武阳色变振恐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B.焉用亡郑以陪邻若不阙秦,将焉取之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固不如也沛公起如厕【答案】A【解析】A.通“震”,恐惧 B.为什么;哪里 C. 足够;值得 D. 及,赶得上;到,往5、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吾其还也B.秦王惊,自引而起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C.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范增说项羽曰鲰生说我曰【答案】D【解析】D.shuì劝 A. 通“环”,绕;回去 B.身体向上提起;举起 C.动词,扯断;形容词,与世隔绝的6、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满分 91 分,时间 50 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 60 分)1、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或师焉,或不焉。
3、以下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须臾成五采。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也。
B.其阴,济水东流。
A. 假舟楫者,非能水..C.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D.顺流而东也。
...5、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飞。
D.上食埃土。
C.月明星稀,乌鹊南..6、与“明烛天南”中“明”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7、以下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江陵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B.方其破荆州,下..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 ./ 凌万顷之茫然..8、以下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吾进而师之。
B.多平方,少圜。
....C.徘徊于斗牛之间。
D.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
....9、以下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0、与“吾尝成天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目遇之而成色。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以下各句中“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 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项练习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秦军汜(fàn)南佚(yì)之狐夜缒(Chuì)而出B.越国以鄙(bǐ)远君之薄(bó)也共(gōng)其乏困C.朝济(jì)而夕设版焉秦伯说(yuè)失其所与(yǔ)D.若不阙(jué)秦,将焉取之?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之2.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夜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而出B.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C.共(供给)其乏困D.夫晋,何厌(厌烦)之有3.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C.假公济私D.无济无事4.下列句子中,“以为”的用法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相同的一组是:()①吴广以为然②然得而腊之以为饵③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以为妙绝④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⑤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5.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B.以其无礼于晋C.许之D.吾其还也吾祖死于是扶苏以数谏故高可二黍许吾视其辙乱6.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划线词。
鄙:①越国以鄙远()亡:①郑既知亡矣()②食肉者鄙()②广故数言欲亡()③蜀之鄙有二僧()③亡羊补牢()7.为下列每组句子的加点词选择恰当的解释(把答案的序号写在句中的括号里)。
(1)师:①古代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泛指军队。
②老师。
③效法,学习。
A.师()必退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C.齐师()伐我D.良师()益友(2)辞:①言辞。
②告诉,致辞。
③推辞、推托。
④告别,离别。
A.辞()曰:“臣之壮也……”B.旦辞()爷娘去C.义正辞()严D.义不容辞()8.下列句子,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若使(派)烛之武见秦君B.公从(听从,同意)之C.臣之壮也,犹(好像)不如人D.许(答应)之9.下列句子,“言”的意思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的“言”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察纳雅言C.广故数言欲亡D.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10.下列句子,“之”用法与“臣之壮也”的“之”相同的一组是()①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②公从之③是寡人之过也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⑤投诸渤海之尾⑥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⑦水陆草木之花⑧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①⑥⑧B.①③⑦C.④⑥⑧D.④⑤⑧(二)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荆轲(kē)拜谒(yè)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 ù)B.偏袒(tǎn)扼腕(è)厄运(è)濡染(rú)怯懦(ruò)C.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D.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2.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综合检测试题(一)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增加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救济C.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肆:延伸,扩张D.阙.秦以利晋阙:使……侵损,削减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以.其无礼于晋B.君知其.难也/吾其.还也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D.唯君图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与"夫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购之金千斤,邑万家B.是寡人之过也C.邻之厚,君之薄也D.何陋之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B.邻之.厚,君之薄也子亦有不利焉.顷之.未发C.夜缒而.出D.焉用亡郑以.陪邻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5.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烛之武从秦国的立场上劝说秦伯退兵。
B.烛之武在劝说秦伯的过程中指出亡郑只能对晋国有利。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A.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B.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C.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D.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答案】D【解析】(1)“近者祸及身”和“远者及其子孙”两句结构一致“近者”和“远者”互相呼应所以“远者”前应断句故排除A、B两项“岂……哉”是固定句式表示反问的语气所以中间不可断句故排除C项故选D【答案】C【解析】(2)C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说法有误应改为“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答案】C【解析】(3)C项“她拉着燕后的手为她哭泣”说法有误原文第三段提到“持其踵为之泣” 其中“踵”是脚后跟的意思所以应该是“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 而不是“拉着手”【答案】(4)①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女还厉害”②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解析】(4)①“丈夫” 成年男子“少” 年幼幼小“甚” 厉害“于” 比②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如何看待诺贝尔奖的两类奖励对象?请结合材料三简要作答3.(5)随着2018年度诺贝尔奖项的尘埃落定这些科学家的成功给我们带来很多思考作为青年学子你对我国的科研工作有什么建议?请结合材料作答A. 材料一概括了2018年度诺贝尔奖部分奖项的获奖情况还指出了基础科学领域的深入研究为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产效率起了推动作用B. 材料二介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学术背景由此可见如果他们没有在世界顶尖院校的学习或工作经历就不可能在科学研究上有如此突出的贡献C. 材料三指出本届诺奖把褒奖给予了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或许是因为用技术解决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老问题更为迫切同时也可以鼓舞致力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者D. 几则材料介绍诺奖的相关情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以不同角度为切入点使读者深入了解这全球瞩目的奖项【答案】B【解析】(1)B项“如果……就………”说法绝对【答案】D【解析】(2)D项逻辑关系颠倒原文的表述是“他们把宏观经济学扩大到全球规模以解决世界最大难题借此建构出能解释市场经济与自然及知识互动的模式大大拓展了经济分析的范畴”【答案】B【解析】(3)B项“主要原因是长期得到日本科研补助金和各种支持”错材料四只是表明得益于长期得到日本科研补助金和各种支持【答案】(4)发现问题者和解决问题者在某种程度上对应了科学与技术的分野前者可以圈定现代科学技术的基本命题与类别范畴后者能直接解决人类面对的现实问题这两类对象的研究没有优劣之分都造福人类意义非凡值得被奖励与铭记【解析】(4)本题虽然是一道探究题但也要基于材料进行分析首先要分析这两类奖励对象的区别和联系然后再分析这两类研究对人类社会的价值与意义对二者予以肯定言之成理即可【答案】(5)①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②提升青年学历层次鼓励其努力跻身世界顶尖大学深造③重视理论研究更注重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④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加强培养青年科研群体⑤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⑥政府应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待遇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⑦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兴办科研型学校【解析】(5)根据材料一可以归纳出“重视基础科学的教育” 根据材料二可以归纳出“接受世界顶尖大学教育” 根据材料三可以归纳出“重视解决问题的技术实践” 根据材料四可以归纳出“打造竞争性科研环境”“培养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提高科研工作者待遇”“兴办科研型学校”等4.(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研究范畴的一项是()4.(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发展经济学下一个简要定义4.(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不同是因两者产业结构不同B. “斯大林模式”和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均为通过政府直接干预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C. 20世纪80年代发展经济学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消除各种政府干预保持财政收支平衡以建立市场经济D. 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发展不是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1)D项“而是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第四段“亚洲‘四小龙’、日本和中国大陆所采取的发展和转型思路既不是结构主义所主张的只靠政府、忽略市场也不是新自由主义主张的只靠市场、政府退出而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两者兼而有之有机结合”可知这些国家的发展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有机结合而非“市场和政府有机结合”【答案】B【解析】(2)B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发展经济学基础之上的”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和第五段“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发展中国家在采用来自发达国家的理论时必须考虑其具体条件和适用性”可知发展经济学的适用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而且发达国家的理论是在不断变化的【答案】D【解析】(3)D项由材料一可知发展经济学研究的范畴主要是宏观上的从政府和市场两大角度出发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中国民众个体储蓄行为研究”属于微观上的研究是从个体研究出发的因此不属于发展经济学的范畴【答案】(4)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研究发展中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实现现代化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解析】(4)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了解“下定义”的模式一般为“……是……的……” 然后分析所给的材料从材料中找到有关“发展经济学”的内容筛选出关键信息找到属概念最后按照下定义的模式进行答题即可如材料一第一段中提到“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由此可知发展经济学的属概念是现代经济学它产生的时间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得到“发展经济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现代经济学的子学科” 再将材料二第三段“毫无疑问贫困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重大问题”作为修饰语或种差填入上面的句式适当调整语序即可得到发展经济学的简要定义【答案】(5)首先概括介绍了发展经济学的产生背景及研究目的然后结合实例阐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重要发展阶段的主流观点及其历史局限性最后提出发展经济学的本土化(反思和重构)问题【解析】(5)材料一首段先介绍发展经济学的产生时间及其背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发展经济学这一子学科接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以时间为界论述了发展经济学的两个阶段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并介绍了两种观点的局限性结构主义只靠政府忽略市场新自由主义只靠市场政府退出最后第六自然段进行总结指出“必须注重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本土化问题”5.(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2)小说围绕鱼写了捕鱼、吃鱼、梦鱼三件事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5.(3)小说为什么要详写“我”做的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A. 小说叙述了渔村中的捕鱼人因不听从鱼姑娘的劝告捕鱼过多而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最终全都坠海而死的故事警醒人们要敬畏自然B. 小说中以父亲为代表的打鱼人勤劳纯朴坚忍乐观他们靠捕鱼维生工作非常艰辛但他们没有怨言反而从中享受到收获的快乐C. “我”一家因吃毒鱼而濒临死亡却又在草地上找到解毒草而获救这个情节启示我们大自然可能带来灾难也能帮助我们渡过危难D. 在“我”的梦里鱼姑娘说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父亲也提醒了海老大但海老大却不以为然结果发生了意外【答案】A【解析】(1)A项“渔村中的捕鱼人因不听从鱼姑娘的劝告”错误原文中鱼姑娘只是向“我”托梦并没有劝告捕鱼人“最终全都坠海而死”错误坠海而死的只是当天出海的五个捕鱼人并非全部【答案】(2)①线索清晰层层推进小说以鱼为线索把事情串联起来清晰明了三个故事层层推进引人深思②内容丰富深化主题通过捕鱼的故事写出了自然给予人们丰厚的馈赠通过吃鲜美的毒鱼差点丧命和梦见小鱼姑娘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解析】(2)解答本题可以从故事内容、情节结构、主题寓意三方面进行思考内容上本文第一到六段写“渔民捕鱼” 其中“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有一条鱼的眼睛睁得老大转动着一会儿盯盯这个一会儿盯盯那个我相信它懂事”一句充满童心童趣第七到十五段写“一家三口吃毒鱼” 其中“原野在眼前变成一片紫色又变幻出更奇怪的颜色整个原野都有一层紫幔下面像有一万条蛇在拱动它不停地抖、舞升上来眼看就要把我覆盖了我不能挣脱”写“我”出现了各种幻觉这些亦幻亦真的描写增添了文章的魔幻色彩吸引读者的兴趣第十六到二十段写“梦鱼” 梦中小鱼姑娘单纯而惹人怜爱“我”和小鱼姑娘成为好朋友这些描写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结构上渔民捕鱼、“我们”一家三口吃毒鱼、“我”梦见小鱼姑娘都以鱼为线索串联起故事情节三件事情的内容步步深入引人深思主题上“捕鱼”体现了渔民劳苦“拉大网”“最大的有三尺多长头颅简直像一头小猪”等描述表现了自然对人类馈赠之慷慨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我们”一家三口吃毒鱼中毒差点丧命写出了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而在“我”梦中小鱼姑娘的血泪控诉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过度索取突出了人类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主题【答案】(3)①借梦突出主题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 这寓意捕鱼给人们带来的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但也告诫人们如果对自然的索取不加节制就会带来灾难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②为下文埋下伏笔梦中鱼姑娘的请求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给拉网人扎上红头绳的交代为后文所述的捕鱼人的意外死亡埋下伏笔③为文章增添浪漫主义色彩梦中的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解析】(3)解答本题首先要把握“我”做的梦的内容一开始小鱼姑娘求“我”帮忙阻止岸上人无休止地捕鱼救救它的亲戚但是捕鱼人不听劝告仍然出海捕鱼于是小鱼姑娘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其次对照现实“父亲把我的梦告诉了海上老大老大只是一笑”“一场风暴突来出海的五个人就在人们的眼皮底下跌进了狂浪他们无一生还” 然后从故事内容、情节结构、主题寓意三方面进行思考内容上梦中的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会说话有感情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的预言竟然在现实中实现了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结构上小鱼姑娘“让我求求岸上人求求他们住手吧”暗示人类捕鱼已经过度了她给拉网人扎上了红头绳让他们不能下海为下文捕鱼人不听劝告出海捕鱼最后命丧大海埋下伏笔主题上在“我”的梦中鱼化身为美丽的小姑娘跟“我”玩并答应嫁给“我” 这寓意捕鱼可以人们带来欢乐自然可以给予人类幸福的生活从小鱼姑娘的话语里可以了解到海洋生物已经遭到了破坏性捕捞揭示出大自然受到人类破坏的现实写小鱼姑娘“好俊”“漂亮” 但她的亲人都死在了人类的手中而且死得很惨使鱼类和人类形成了对比突出了人类的残忍和贪婪而梦中小鱼姑娘用红头绳扎住拉网人与现实中出海的五个捕鱼人全部坠海死亡相照应这暗示人类如果不能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终将会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突出了人类要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主题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6.(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7.(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7.(2)下列各项中和第一处画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7.(3)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A. 鳞次栉比欣欣向荣取而代之游人如织B. 星罗棋布欣欣向荣改头换面游人如织C. 星罗棋布方兴未艾取而代之人满为患D. 鳞次栉比方兴未艾改头换面人满为患【答案】A【解析】(1)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星罗棋布指的是像天空的星星和棋盘上的棋子那样分布着形容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第一空形容房屋只有数量多之意没有分布的意思应用“鳞次栉比”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根据语境第二空形容东街商业的繁盛应用“欣欣向荣”取而代之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多用于人或事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用作贬义第三空根据语境是说“新兴的商业经济圈”代替了“曾经的标志性建筑弯弯大楼” 应填“取而代之”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人满为患因人多造成了困难第四空是强调人多没有因人多造成困难之意应用“游人如织”故选A【答案】B【解析】(2)第一处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A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B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D项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故选B【答案】(3)示例南川改造旧城建设新城全方位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九高四铁一机场”的宏伟蓝图正在逐步实现【解析】(3)本题主要有两处错误一处是语序不当将“全方位”移到“打造”前面一处是成分赘余去掉“慢慢”。
人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一文言测试题1.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常以身翼XXX的“身翼”应为名词翅膀,而非动词。
2.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持千金之资的“资”应为名词钱财,而非物品。
3.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的句式与马之千里者相同。
4.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一个判断句。
5.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发尽上指冠的句式与群臣怪之相同。
6.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中含有通假字“振”,而其他选项中都含有通假字。
7.正确答案:D。
改写:D选项中,邻之厚,君之薄也的句式与XXX,何厌之有?不同。
8.正确答案:C。
改写:C选项中,吾属今为之俘矣和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
9.正确答案:B。
改写:B选项中,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和XXX必喜而善见臣的加点词意义相同。
10.正确答案:A。
改写:A选项中,将句子按照加线词语的分类,分为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
11.D.XXX,何厌之有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2.B.以其无礼于晋与例句相同。
改写:因为他对晋国不礼貌。
13.A。
供其乏困,函封之;XXX退,其人居远未来;XXX杀人,臣活之;夜缒而出,XXX欲XXX;XXX以骂曰,XXX留XXX归类正确。
改写:给他们提供物资,用信封装好寄出;XXX点燃蜡烛,看着秦军撤退,他的人驻扎在远方未来;XXX杀了人,臣子救活了他;夜里爬出去,XXX想要攻占关中;XXX着骂道,素来和留XXX交好。
14.B.XXX,何厌之有与例句加点的词意义用法相同。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15.C.XXX则置车骑与现代汉语相同。
改写:XXX就把车马安排好了。
16.D.常以身翼XXX没有通假字。
改写:经常用自己的身体保护XXX。
22.A.XXX,何厌之有解释正确。
改写:XXX,怎么会有厌恶之心呢。
17.B.吾属皆且为所虏与例句相同。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1.(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1.(2)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A.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B.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C.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D. 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答案】D【解析】(1)“近者祸及身”和“远者及其子孙”两句结构一致“近者”和“远者”互相呼应所以“远者”前应断句故排除A、B两项“岂……哉”是固定句式表示反问的语气所以中间不可断句故排除C项故选D【答案】C【解析】(2)C项“大夫死曰不禄士死曰卒”说法有误应改为“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答案】C【解析】(3)C项“她拉着燕后的手为她哭泣”说法有误原文第三段提到“持其踵为之泣” 其中“踵”是脚后跟的意思所以应该是“拉着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 而不是“拉着手”【答案】(4)①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女还厉害”②派遣将士把守关卡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入和意外事故(的发生)【解析】(4)①“丈夫” 成年男子“少” 年幼幼小“甚” 厉害“于” 比②所以……的原因非常意外的变故二、古诗词鉴赏(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2)词的下阕运用了哪些抒情方式?请简要分析A. 上阕首句作者以祖逖自励表达立志报国的气概隐含国事堪忧的沉痛B. “依旧一新亭” 语浅而情深表达作者对东晋名士痛感国土沦丧的同情C. 上阕最后三句将嵩山三十六峰比作锋利的宝剑状山势挺拔气冲斗牛D. 这首词抒写作者欲为国效力却终被埋没的慨叹词气雄豪情绪苍凉【答案】B【解析】(1)B项诗中用典或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此处作者运用新亭对泣的典故借古抒怀表达自己对国土沦丧的忧伤【答案】(2)①直抒胸臆下阕前三句作者直言古来幽并之地多出武勇豪侠之士我等却鬓发斑白而一事无成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②用典“一掬钓鱼坛上泪”一句借东汉隐士严子陵的事迹表达自己既然用世无望便只好独善其身隐居屏迹的愤激之情③以景结情“风浩浩雨冥冥”营造出风雨如磐、天地迷冥的悲凉氛围烘托了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解析】(2)“古来豪侠数幽并鬓星星竟何成!他日封侯编简为谁青”意思是“古来豪侠众多要数幽并为最可是我这个幽并人再也不能像先辈那样杀敌立功了因为我已双鬓斑白还能干什么呢等到将来封侯的时候青史上会留下谁的名字呢” 本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词人既满怀自信又无比悲愤的心情“一掬钓鱼坛上泪风浩浩雨冥冥”意思是“即使我像严子陵那样在钓鱼坛上垂钓也不会忘记事业未成的痛苦面对浩浩的风冥冥的雨我会泪流满面的” 其中“一掬钓鱼坛上泪”运用典故词人以严子陵自比意谓在这江山易代风雨如晦的末世自己用世无望只能选择隐逸“泪”字直抒胸臆强调词人隐逸的万不得已和忧愤悲伤“风浩浩雨冥冥” 以景结情风雨如磐天地迷冥大自然都为之悲泣表达出词人的年华空老而又壮志难酬的情感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3.(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4)材料四的主要论证方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3.(5)要想打造文化强国我们应该怎样做?请根据上述材料作简要归纳A. 民俗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生命力、凝聚力和感召力不可缺位B. 七夕多被年轻一代简化为单一爱情主题这是时代发展赋予传统节日的“现实性功能” 不需过于担忧C. 中国围棋文化能走得更高更远在于学习到了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做法D. 中国的音乐产业近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原因之一是数字音乐产业的版权环境有了极大改善【答案】C【解析】(1)C项“在于学习到了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做法”表述错误原文表述为“中国围棋协会主席林建超表示中国围棋从华为身上学到了很多华为包容世界学习对手做好自己的企业战略对中国围棋完善推进走向世界的发展战略有极大的启发”【答案】A【解析】(2)B项“使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跃居第二”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市场调研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华为手机全球发货量已跃居第二牵手围甲华为手机正赋予自身更多品牌内涵”C项“数字文化已不可能免费消费”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实时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以及付费趋势明显”D项“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海外市场份额小的问题就解决了”表述有误原文表述为“主要还是因为缺少优质内容缺少打动人心的音乐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优质的原创音乐这需要好的音乐环境和优秀的原创音乐人还需要有专业技术的支撑”故选A【答案】B【解析】(3)B项“只要......就”说法绝对原文表述为“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普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答案】(4)①举例论证文章列举了一位荷兰女士的例子来说明诗词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②对比论证将曾经的中国文化与现在的文化做对比③引用论证引用了季羡林的话【解析】(4)材料四中“一位网友说他家隔壁曾住着一位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同样可以丰盈国外读者的精神世界为他们带去情感上的哲思与共鸣”运用了道理论证“季羡林曾说过‘中国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个文化大国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是引用论证及“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可是一度将宝玉错认女孩”是对比论证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分析【答案】(5)①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②各领域间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借鉴③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与发展④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⑤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文化传播【解析】(5)根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就是我们这代人维系中国文化生态健康发展的前行路径”可知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根据“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可知各领域间也要进行交流合作互相借鉴根据“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迭代音乐产业关联内容多、渗透力强等特点愈发显现”可知推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播放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到《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 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可知要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加强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可知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增强文化传播4.(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4.(2)简要分析小说中“我”的心理变化历程4.(3)有人认为小说题目换为“走出泥淖”更好你认为呢?请说出理由A. 文章开头两段写“雪花”“寒冷”“夜晚” 一方面表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渲染一种凄冷、孤寂的氛围为下文做铺垫B. 画线句子是“我”的心理描写创业失利无人倾诉的现状让“我”格外悲伤生活没有了方向不知何去何从无助至极C. 文章自“风雪”始至“风雪”终这其实是一条线索同时也是环境的烘托多次出现的“风雪”都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D. 本文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叙写了“我”摆脱创业失利的悲观失望情绪的过程表现了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生活的主题【答案】C【解析】(1)C项“多次出现的‘风雪’都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属于概念化理解且表述太绝对文中的风雪描写主要是烘托人物心境同时表现拾荒老人生活的艰难最后一处“风雪愈紧了”基本可视为“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引出结尾给母亲打电话的内容【答案】(2)创业失败悲伤麻木——风雪之中孤独无助——受到激励振作精神【解析】(2)细读文本可知根据第三段内容可知“我”在这个城市打拼三年却只剩下了十五块钱此时“我”创业失败内心是痛苦的根据第四段内容“我拿出手机突然有倾诉的欲望但打给谁呢?”“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东西你捂住嘴巴它们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可知“我”在风雪中孤独无援根据十七到十九段内容“我拨通母亲的电话告诉她今年生意没做好但自己所在的城市下了一场大雪老人们常说瑞雪兆丰年明年一定会是一个好年成”可知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激励振作起精神【答案】(3)①换了好“走出泥淖”使用比喻修辞贴切形象地写了“我”走出困境的情形概括了文章主题直截了当和文本融为一体而文章原标题有些绕弯子的感觉②不换好原标题“雪夜的老人”一方面点明“雪夜”这一时间和环境有暗示“处于困境”之意切合老人和“我”的处境另一方面老人是“我”思想转变的触发点和关键点对于主题表达不可或缺而换成“走出泥淖”则弱化了环境和老人的存在【解析】(3)解答本题时要充分理解文章内容然后结合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进行作答认为换了好“走出泥淖”使用比喻修辞把“我”遇到的困境比作“泥淖” 贴切形象地写了“我”走出困境的情形概括了文章主题直截了当和文本融为一体而文章原标题有些绕弯子的感觉不换好原标题“雪夜的老人”一方面点明“雪夜”这一时间和环境有暗示“处于困境”之意切合老人和“我”的处境另一方面“雪夜老人”是文章中的线索人物老人是“我”思想转变的触发点和关键点正是看了“雪夜老人”生活的不易才让“我”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推动故事的发展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情节使文章不只是一味的说教让文章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对于主题表达不可或缺而换成“走出泥淖”则弱化了环境和老人的存在5.(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5.(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5.(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公共产品属性生态产品的一项是()5.(4)请结合材料内容给“生态产品”下一个简要定义5.(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A. 生态产品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纯生态产品比准生态公共品更有价值B. 想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地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C. 自然是重要的价值源泉也应参与分配人类应适量占有自然的产出也要回馈自然D. 目前生态产品的价值估算体系还不是十分完善暂时还无法纳入政策制定和应用中【答案】C【解析】(1)A项“纯生态产品比准生态公共品更有价值”无中生有文中并无比较之意B项“最主要的是要充分地调动生态产品生产者的积极性”分析错误这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并非最主要的因素D项“还不是十分完善”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五段中的表述是“技术和核算体系还未形成”“还没有形成体系”故选C【答案】B【解析】(2)B项“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共同影响”扩大范围由材料一第二段“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前者指具有完全意义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对全国范围乃至全球生态系统都有共同影响的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可知这里讲的是纯生态公共用品的特点【答案】A【解析】(3)A项联系材料一第二段中“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可知“茶园的茶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特点不是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茶园”的限定说明了它不具有公共属性【答案】(4)生态产品是有别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公共产品【解析】(4)下定义最常用的句式是判断句即XX是XX的形式句子中间用多重定语定语基本上都是相关概念的不同特征在材料中找到与该概念相关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方面的内容最后进行分析、概括即可因为定义是一个表判断的单句所以解答本题的第一步是要先确定这个单句的主干即材料二第一段中的“生态产品是有别于物质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第三类满足人民需求的特殊产品” 在此基础上可再结合材料的阐述补充其属性材料一第二段中有“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的表述将二者结合起来可得出答案【答案】(5)①首先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接着介绍了生态产品的特点及分类②然后指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原则取向及探索路径③最后论述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解析】(5)根据“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代必须实现的重大改革成果”可知第一段主要介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根据“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是一种与生态密切相关的、社会共享的公共产品”“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纯生态公共品和准生态公共品”等信息可知第二段主要介绍了生态产品的特点及分类根据“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把握好以下原则取向”可知第三段主要介绍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原则取向及探索路径根据“在实践中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建立价值估算体系”“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市场体系”等信息可知第四、五、六、七段主要论述了克服不利因素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据此概括作答即可四、综合读写(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6.(1)文段中画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6.(2)下列各项没有使用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中包含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6.(3)文中第一处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类型并把修改好的正确句子写出来A. 方寸之间B. 雕虫小技C. 炉火纯青D. 履行【答案】D【解析】(1)D项应该为“践行” ①意思不同履行执行、实践执行对他人的承诺并行动践行实践用实际行动去做某些事②侧重点不同履行仅强调完成的结果践行着重完成过程的艰辛行动包含艰难完成的意味【答案】B【解析】(2)文中第二处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的是排比的修辞手法故选B【答案】(3)病因类型搭配不当修改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解析】(3)画线句子中“高树”与“价值原色”动宾不搭配“展现”与“市场风尚”动宾不搭配“擦亮”与“时代精神”动宾不搭配应修改为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高树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7.(1)为图1的图片新闻拟一个标题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标题7.(2)简要评价图2的创意创意【答案】(1)【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长空利箭网遍全球【解析】(1)①本题考查学生给新闻拟写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的拟写具有极强的概括性要求标题中包含最有价值、最有意义、最能说明问题的信息一般来说拟写标题可以从时间、地点、新闻主体、事件、原因、结果等方面把握有时也要考虑新闻主体的特点、属性等另外注意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图1下方的字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 通过所给的这些文字考生可以提取以下信息第一新闻主体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简称“北斗” 结果是“最后一颗组网卫星“收官再依据“全球卫星导航”与“组网卫星” 可知新闻主体的特征是“网遍全球”或“组网全球” 明确这些信息之后考生再结合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12个字” 作答此题答案示例收官北斗组网全球该答案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新闻主体“北斗” 又写出了事件的结果“收官” 还写出了新闻主体的特征“组网全球” 非常完美②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评价图标创意的能力作答本题需要考生能够清晰地掌握图标的组成内容并对内容代表的文化内涵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对图标创意进行正确评价图2 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圆形圆形内部蕴含着太极阴阳鱼图形和长柄勺状的司南图形最上和最下分别标有中英文标识在深蓝色的太极阴阳鱼图形内画有北斗七星司南图形下面有网络化地球图案明确图标的这些组成部分后考生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对图2的创意进行评价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因为古人讲究天圆地方、团团圆圆圆形更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图标中太极阴阳鱼与圆形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七星是自远古时起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说明中国北斗将持续参与国际卫星导航事务推进多系统兼容共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根据世界民众需求推动北斗海外应用它象征着我国的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答案】(2)【示例】①北斗图标采用圆形构型直观地象征了“圆满” ②图标中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一目了然北斗系统志在建设一个实现全球范围的定位导航系统③图标中的北斗七星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 ④司南古代辨别方向的仪器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和北斗七星一起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古今结合映刻着浓重的中国色彩和民族骄傲感⑤网络化地球喻指北斗系统将为全球网络用户提供定位、导航服务●上下的中英文文字则形象生动体现了北斗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解析】。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检测题带答案题型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选择题知识点贯穿学过的所有古文。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高考阅读训练】教材古文目录:第10课一、劝学/荀子二、师说/韩愈第16课三、赤壁赋/苏轼四、登泰山记/姚鼐一、《劝学》/荀子A卷:夯实基础一、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
《荀子》全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一前238),名,字,赵国人,(朝代)末期思想家。
②【君子】。
③【青,取之于蓝】。
青,。
蓝,。
④【青于蓝】。
⑤【中绳】。
⑥【輮】。
⑦【规】。
⑧【虽有槁暴】。
有,。
槁暴,。
稿,。
暴,。
⑨【挺】。
⑩【受绳】。
⑪【金】。
⑫【就砺】。
就,。
砺,。
⑬【参省乎己】。
参,。
省,。
乎,。
⑭【知】。
⑮【跂】。
⑯【见者远】。
⑰【疾】。
⑱【彰】。
⑲【假】。
⑳【舆马】。
㉑【利足】。
㉒【致】。
㉓【能水】。
㉔【绝】。
㉕【生非异】。
生,。
㉖【物】。
㉗【兴焉】。
兴,。
焉,。
㉘【神明】。
㉙【圣心】。
㉚【跬步】。
㉛【无以】。
㉜【骐骥】。
㉝【驽马十驾】。
驾,。
㉞【功在不舍】。
全,。
㉟【锲】。
㊱【镂】。
㊲【埃土】。
㊳【黄泉】。
㊴【一】。
㊵【六脆】。
㊶【螫】。
㊷【躁】。
二、重点句子翻译: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5.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三、简答:1、本文题目“劝学”的含义是什么?请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你的看法。
2、阅读本文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请就其中一点谈谈认识或体会。
《烛之武退秦师》检测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以.其无礼于晋: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3、是.寡人之过也:4、郑既.知亡矣:5、焉用亡郑以陪.邻: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7、敢以烦执事..:8、微.夫人之力不及此:9、又欲肆.其西封:10、若不阙.秦:11、唯.君图.之:12、因.人之力而敝.之:13、吾其.还也:14、亦去.之:二、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所通的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3、失其所与,不知:4、秦伯说,与郑人盟: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在后面注明属于哪类活用,并解释。
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2、烛之武退秦师: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4、既东封郑:5、朝济而夕设版焉6、夜缒而出:四、翻译下列句子。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4、夫晋,何厌之有?五、填空。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人之力以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______________。
”亦去之。
《荆轲刺秦王》复习检测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1)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2)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3)父母宗族,皆为戮没.(4)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5)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图穷而匕首见.(7)秦兵.旦暮渡易水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8)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乃遂私.见樊於期(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10)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2.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词义是否相同,请解释A.复为慷慨..持兵,皆陈殿下..羽声,士皆瞋目B.诸郎中C.愿大王稍假借..之,使毕使于前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E.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F.既祖,取道G.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H.持千斤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3.下列句子与“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句式相同的是(1)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高一语文上册专项试卷文言文课内选择题人教版高一上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0—12每小题3分,13题4分,共13分)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0.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焉用亡郑以陪邻陪:赔偿B.又欲肆其西封肆:放纵C.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成功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侵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其无礼于晋以乱易整,不武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C.夜缒而出。
见秦伯黑质而白章D.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尔其无忘乃父之志12.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B.烛之武去见秦君是委婉地向秦国表示歉意,同时希望秦和郑结盟对付晋。
C.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围郑,而且派人帮助郑国守城。
D.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
(4分)(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2分)译文:(2)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2分)译文:(三)文言文阅读(共13分,10到12每题3分,13题4分) 10.D11.B(A介词因为/介词用;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并列;C.连词于是/你的代词)12.B(无中生有)13.①我壮年的时候,还比不上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最新经典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复习检测班级姓名一.解释词语(20分)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
4.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5.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6.距关毋内诸候,秦地可尽王也。
7.君安与项伯有故?8.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
9.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10.沛公则置车骑,道芷阳间行。
二.请翻译下列句子,并将划线处的翻译在答案中用横线划出来(71分)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4分)2.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分)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5分)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分)5.今购樊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4分)6.臣左手把其胸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分)7.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4分)8.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5分)9.轲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4分)10.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5分)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12.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5分)1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不者,若属皆为所虏!(5分)14.项伯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5分)15.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此亡秦之续耳。
(5分)1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5分)三.名句背诵(9分)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不知;以乱易整,。
2.风萧萧兮,。
3.大行,。
如今,何辞为?把握青春(唐永辉)青春,诱人的年华!它是一个蓝色的梦,像天空,像大海。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满分91分,时间50分钟)一、基础知识运用(60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须臾成五采。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其阴,济水东.流。
C.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D.顺流而东.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上.食埃土。
6、与“明烛天南”中“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而耻学于师.。
/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 凌万顷之.茫然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吾从而..,少圜。
..师之。
B.多平方C.徘徊于斗牛..师。
..之间。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 郦道元所谓..生于吾乎。
..环水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日参省乎己。
..者。
D.君子博学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目遇之而成色。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作师说以贻之C.古谓之东门溪水。
D.耳得之而为声。
13、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古之学者必有师。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不知东方之既白。
/不知日之入。
D.凌万顷之茫然。
/人非生而知之者。
14、下列各组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月出于东山之上B .渔樵于江渚之上/ 学于余。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不拘于时D.青,取之于蓝。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5、下列各句中“乎”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C. 郁乎苍苍。
D.相与枕藉乎舟中。
16、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皆出于此乎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而绝.江河。
/不绝.如缕。
C.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是.月丁未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指异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B.吾师.道也。
/不耻相师.。
C.纵一苇之所如.。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D.东.望武昌。
/ 顺流而东.也。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而.又何羡乎?/侣鱼虾而.友麋鹿。
B.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而耻学于.师。
/寄蜉蝣于.天地。
D.凌万顷之茫然.。
/何为其然.也?20、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B.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不拘于时。
21、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凌万顷之茫然。
B.相与枕藉乎舟中C.师不必贤于弟子。
D.学于余。
2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而又何羡乎?B.而今安在哉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渺渺兮予怀。
2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及.既上,苍山负雪(等到)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虽然)B.是故无.贵无贱。
(无论)或.师焉,或不焉。
(或者)C.挟.飞仙以遨游。
(挟持)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曾经)D.明烛.天南(照)学不可以已.。
(停止)24、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郯子之徒.。
(弟子)戊申晦.。
(农历每月的第一天)B.不知东方之既.白。
(已经)横槊.赋诗。
(长矛)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晓)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竟然)D.锲而不舍.。
(停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表彰)2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观”是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帝王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
B.“陛下”原来指站在宫廷台阶下的侍者,后来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
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D.“乞骸骨”指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类似的词语还有“致仕”。
26、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②豆蔻梢头二月初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A.③①②④⑤B.③②①⑤④C.②④③①⑤D.②①③⑤④2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会试”是我国封建社会科举考试的一种。
乡试的第二年由皇帝主持在京城举行,因为在春天举行,又称春试或春闱。
B.“致仕”就是旧时官员交还官职,即今所谓退休。
依照古制,官员在一般情况下七十岁致仕,有疾患的则可以请求提前。
C.“服阕”是指旧时官员三年守丧期满除服。
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按例要离职回籍守丧,满三年后朝廷再授予新的职务。
D.“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
始置于战国时代,或称“掌书”,到了隋唐时确定为尚书省下设的六个部的最高行政长官。
2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
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在本名以外还起了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字。
B.童子,指童子科考试。
童子科是古代选拔人才的制度,汉代已有,始以荐举为主,后增加考试,只有通过考试的书生才称童生。
C.五经,儒家五部典籍的合称。
《诗》温柔宽厚,《书》疏通知远,《易》洁静精微,《礼》恭俭庄敬,《春秋》属词比事。
D.刑部,又称“秋官”“宪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等事务。
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
2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宗初”“保定元年”“天和元年”“建德元年”“宣政元年”都是以皇帝的年号纪年的方法。
此外,古代还有用干支纪年或年号与干支合起来纪年的。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C.高祖,是古代帝王的庙号。
著名人物有汉高祖刘邦、隋高祖杨坚、唐高祖李渊等。
D.薨,古人对身故有多种方式的描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死去为薨。
也可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30、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表,中国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B.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C.刺史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始于秦,完善于汉,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唐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
D.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有司。
“司”即“主管”“管理”。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B.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C.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D.请量户口/众寡课责官吏/出纳无壅/增损有宜/公籴未充则禁/争籴以规利者/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契丹,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后来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各部,国号契丹。
B.河东,河东郡。
“河”在古代专指黄河。
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C.正书,字体名,亦称“楷书”、“真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D.谢事,指谢绝世俗事务,隐居起来。
在古代,官员因不愿做官,退居乡里,隐居山林,寄情山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杜衍笃志于学,具有诗书才华。
他早年刻苦求学,晚年归隐后创作诗歌,而且对多种书法样式都有一定的造诣。
B.杜衍政绩卓著,深受朝廷器重。
巡行潞州时,他不畏权势,纠正冤狱;治理扬州时,政治声誉甚至传到了太后那里。
C.杜衍审时度势,正确判断形势。
契丹与元昊作战时,范仲淹想让杜衍率兵随从他出征,杜衍分析当时形势,加以拒绝。
D.杜衍看淡财物,为人低调内敛。
隐退之后,他不穿士人的衣服;临终告诫儿子死后装殓从简,不要营建高大坟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衍为治谨密,不以威刑督吏,然吏民亦惮其清整。
(5分)(2)衍清介不殖私产,寓南都凡十年,第室卑陋,居之裕如也。
(5分)三、默写填空(6分)1、荀子的《劝学》中,作者用“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两个比喻进行论证,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举木材经过墨绳量过并加工能取直和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会变锋利这两个事例来打比方,目的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做人的道理。
4、《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赤壁赋》中苏轼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6、《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必修一参考答案一、1-5DCBBB 6-10DCBDA 11-15(CD)ACCD 16-20DCBBC 21-25ADDBC26.【答案】D27、解析A项,说会试“由皇帝主持”错误,会试由礼部派官员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