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4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
一、神经调节
1. 神经调节是指由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一种调节方式。
2. 神经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冲动传递的方式来完成,涉及到多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反馈。
3. 神经调节具有快速、瞬时的特点,可以迅速地对机体内部环境的变化做出响应。
4. 神经调节的主要机制包括感受器、传导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和效应器四个组成部分。
二、体液调节
1. 体液调节是指通过体液中的激素分泌来控制和调节机体内部环境的一种调节方式。
2. 体液调节主要通过激素的运输和靶细胞的作用来完成,涉及到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3. 体液调节具有滞后性和持久性的特点,其作用时间较长,但响应速度较慢。
4. 体液调节的主要机制包括内分泌腺、激素、靶细胞和负反馈
机制四个组成部分。
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机体内部环境调节的两种重要方式,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机体内稳态。
2. 在机体应激状态下,神经调节会先于体液调节发挥作用,通过控制器官和组织的紧急反应来应对急性的环境变化。
3. 当环境变化较为持久或影响范围较大时,体液调节会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4.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调控的关系,二者共同参与了多种生理过程的调节与协调。
总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是机体内部环境调节的重要方式,二者相辅相成。
神经调节通过神经冲动的传递来快速、瞬时地响应环境变化;体液调节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来滞后而持久地调节内环境。
二者相互联系,共同协调机体的生理过程。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说课稿《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主要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设计理念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节课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情景,设计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营造互动、探究氛围,让学生在观摩图片、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
利用相应的习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当堂检测.让学生在轻松有序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会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真正的做到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2章第3节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和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上的再学习。
这一节主要以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为例,通过比较、结合实例分析等方式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整合、深化,重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这一节的内容与和第一章稳态调节也是紧密联系的。
学好这个内容能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
(二)本内容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都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三)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2011年的安徽卷30题,江苏卷的27题都以大题的形式考到。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1)学生能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3)能通过实例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b、能力目标在合作探究中讨论以及资料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整合信息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
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形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四、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1一、教学目标.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1.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1.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三、教学策略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
新课的导入可以从复习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开始,着重引导学生回顾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机制。
强调指出,神经调节是以反射为基本活动方式,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激素调节那么是通过体液的传送,作用于靶细胞、靶器官的调节方式,这样也就引入了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拟。
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有什么区别呢?可引导学生从神经调节与激素调节的途径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找到比拟的要点,如果学生抓不住要点,可以提示学生从反响速度、作用范闱和时间等方面进行考虑,并分析说明其原因。
体液调节除了通过激素的调节外,还包括通过C02等化学物质的调节。
教师可进一步提出,当环境中C02浓度过高或我们运动时,呼吸会加快加强,这是什么缘故呢?可先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这里面包含着C02对呼吸的调节。
激素、C02和其他的一些化学物质都可以通过体液的传送来调节机体的机能,这些调节属于体液调节,以此完善学生对体液调节的认识。
通过分析知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和结构基础都是不同的,那么两者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两种调节是怎样进行协调的呢?引入对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实例分析。
对实例的分析可以选择不同的策略。
一种策略是让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资料,由他们自己来分析调节机制,最后讨论教材中所提供的讨论题。
这种方法可有效地训练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在使用这种策略时,为防止学生一次阅读信息展•过多而带来困难,建议将两个实例分开让学生阅读和讨论。
3.2.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内容与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指的是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4、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其核心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的应用实例。
教学的重点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解决重点的关键是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与解析】1.教学目标(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4)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2.目标解析(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就是指1。
神经调节的特点:基本方式是反射弧,反应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2.体液调节的特点:通过体液运输,致使反应速度较慢,作用范围广时间长。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就是指二者不能孤立的起作用,要相互合作相互协调,一方面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3)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就是指通过体温调节图解和水盐平衡调节图能够描述出其调节的大体过程。
(4)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就是指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性从而远离毒品。
【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无法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对这类问题的认识尚浅。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图解描述机会,让其多思考,其中关键是图解讲解要透彻。
【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图解描述讲解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
因为使用多媒体,有利于让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以及学会怎么描述。
【教学过程】引入知道做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问题一: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回忆各自的调节特点,通过它们的特点比较找出它们的关系。
第二章第三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说课稿)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描述体温调节、水盐调节。
2、2、举例说明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来源
2.教学难点
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分析。
三、设计思路
1.内容、课时:本节主要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两部分内容。
1课时学完。
2.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一个总结,另一方面是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揭示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协调关系,培养学生图文转换能力、比较、归纳、抽象思维能力。
注意突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维持稳态的高中生物。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讲义在我们的身体内部,存在着两种重要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它们如同两位默契的搭档,共同维持着身体的稳态,保障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神经调节,就像是身体的“快速反应部队”。
当我们的身体接收到外界刺激时,神经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比如,当你的手不小心碰到滚烫的热锅时,会迅速缩回。
这就是神经调节在发挥作用。
神经系统通过感受器感知到外界的变化,将信息快速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经过处理后,再通过传出神经迅速下达指令,让肌肉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种调节方式的特点是快速、精准,反应时间短,能够在瞬间对刺激做出应对。
体液调节,则更像是身体的“慢性调养师”。
它主要是通过体内的各种化学物质,如激素,来调节生理功能。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的反应速度相对较慢,但作用时间持久。
例如,生长激素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能够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
比如,当你感到紧张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为应对可能的危险做好准备。
这种情况下,神经系统的活动引发了体液调节的变化。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例如,甲状腺激素可以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如果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可能会导致人反应迟钝、精神萎靡。
在调节体温方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协同合作,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我们的神经系统会感受到寒冷,通过收缩血管、颤抖等方式来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同时,甲状腺等内分泌腺会分泌更多的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稳定。
在调节血糖方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也密切配合。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神经系统会感知到这一变化,同时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细胞被利用、转化为糖原和非糖物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一、人教版教学教案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概念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2. 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3. 能够分析实际例子,阐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神经冲动、反射等。
2. 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激素、内分泌系统、体液传导体等。
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协调配合等。
4. 实例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血糖调节、血压调节等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生动展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
4. 利用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过程。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探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时的表现。
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实验操作的掌握程度。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知识点的巩固情况。
六、人教版教学教案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七、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不同生理功能调节中的具体应用。
3. 能够分析实例,阐述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互补作用。
八、教学内容:1.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神经-体液调节途径、相互影响机制等。
2. 生理功能调节实例: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呼吸调节等。
3.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不同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比较。
4. 实例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机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时的相互作用。
九、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相互作用。
2. 利用图解、流程图等形式,清晰展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不同生理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第3节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体液调节除激素外,其他体液成分参与的稳态调节。
(2)概括比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分析各自在维持稳态上的优势。
(3)以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调节为例,概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互协调关系。
(4)运用人体稳态与平衡观,结合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机制,说出健康生活方式的意义二、教学重点(1)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特点的比较。
(2)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关系。
三、教学难点对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分析。
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图片展示过山车图片: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探讨1、心跳加速是自主神经系统中的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不受意识控制。
2、心跳、呼吸加快与神经调节有关,肾上腺素是由交感神经控制肾上腺的分泌,由此说明,神经系统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来调节心脏活动,也就说说,人体对复杂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通常既需要神经调节,又需要体液调节。
那么什么是体液调节呢?(二)讲授新课1、体液调节(1)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调节物质(体液因子):激素(主)、组织胺、NO、CO、CO2等。
(3)传递方式:主要由细胞外液进行运输,然后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3)作用:调节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
如组织胺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发炎及胃酸分泌等。
如CO2含量升高→感受器→传入神经→呼吸中枢(脑干)→传出神经→肺呼吸运动加强→排出CO2→体内CO2含量稳定。
(应用:临床上给患者输氧时,通常输入含5%左右的CO混合气体,以刺激呼吸中枢。
)2(4)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且以激素调节为主。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特点比较只有体液调节:单细胞动物、多细胞低等动物(如腔肠动物水螅、珊瑚虫等)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人和高等动物,以神经调节为主。
3、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在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中,往往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二者的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相互协调配合,共同完成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说课稿一.说教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中第2章第3节的内容。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通过神经的调节》、《通过激素的调节》,知道动物和人体的生命活动是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协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主要以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为例,重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在这节内容中,要注意突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于维持稳态的贡献,并注意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健康问题相联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⑵描述水盐调节和体温调节的过程。
⑶说出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2.过程与方法:(1)用比较的方法区别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2)通过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的图解,说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认识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人体正常生理活动中的重要性,关注自身的健康。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关系。
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分析。
四.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相互启迪、自主学习、构建知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六.说学情我任课的班级属于普通班,学生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对知识运用能力不强,学生接受知识比较慢。
七.说学法1.利用课本插图和多媒体课件分析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2.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当堂习题的训练区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明确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八.突破重难点的教学方法对实例的分析侧重不同,体温调节以教师引导为主,通过问题串,帮助学生分析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3. 能够分析实际例子,展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
2.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实际例子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投影仪或白板。
3. 教学卡片或幻灯片。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引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实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神经调节的基本概念:介绍神经调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方式。
3. 体液调节的基本概念:介绍体液调节的定义、特点和作用方式。
4.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解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5. 实际例子分析:分析实际例子,展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不同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6. 总结与复习: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或研究任务,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探索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2.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动画和视频,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
3. 提供实际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生理过程中的作用。
七、学生活动1. 学生将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理解和观点。
2. 学生将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例子,如神经反射和激素调节,来应用所学的知识。
3. 学生将完成练习题,以巩固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理解。
八、评价方式1. 小组讨论和合作的表现将作为学生的参与评价。
2. 学生对实际例子的分析和解释将被用于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练习题的正确性将用来评估学生对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延伸1. 探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特定生理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如消化和排泄。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主要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进行剖析。
一、设计理念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节课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知识基础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了情景,设计问题,采用启发式教学,营造互动、探究氛围,让学生在观摩图片、讨论、探究、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构建知识框架。
利用相应的习题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当堂检测.让学生在轻松有序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会通过实例分析归纳总结,将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实际,真正的做到面对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2章第3节的内容。
是在学习了第1节《通过神经的调节》和第2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基础上的再学习。
这一节主要以人体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为例,通过比较、结合实例分析等方式对前面的内容进行了一个整合、深化,重在说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这一节的内容与和第一章稳态调节也是紧密联系的。
学好这个内容能让学生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
(二)本内容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都与生活实际生活联系紧密.
(三)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高考常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在2011年的安徽卷30题,江苏卷的27题都以大题的形式考到。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生物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和教材的具体内容,拟定了下列几个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述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
(3)能通过实例总结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间的协调关系。
b、能力目标
在合作探究中讨论以及资料阅读中学会分析问题,整合信息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毒品危害健康,应远离毒品。
运用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形成自我保健的意识和习惯
四、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协调。
2.教学难点:人体的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的实例分析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浅谈一下教法和学法。
五、教学方法
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所带的班级为普通班,基础比较薄弱等的特点。
具体的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实验法
2、自主学习法
3、提问法:通过提问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调动课堂气氛,并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4、直观演示法: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5、讲授法
6、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7、分析归纳法: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8、实时练习法紧扣知识点的随堂练习,便于检查学习效果巩固新知识同时加强记忆。
这些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将在教学过程给大家展示。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采用了创设情景式与复习式导入,结合学生上课时随着班长起立指令而起立的条件反射切入,复习神经调节。
继而复习激素调节,结合教材给出体液调节的概念。
通过全体学生屏住呼吸10秒小实验,让学生感受体液调节中二氧化碳对呼吸中枢的刺激,引导学生理解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重要内容。
二)重点的处理:
在复习导入学生理解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基础上,给出表格让学生填充。
课前已经有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因此这个内容即是对这节课重点的强调也是对学生课下自学效果的一个检测。
在课本的基础上,表格填充了两栏,举例是为了方便比较分析。
而联系这一栏,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结论“共同作用,相互协调”。
是一个需待补充的内容,
因此这里埋下了伏笔,引导学生接下来的探究,。
对教师而言,实现自然地过渡。
究竟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怎样的共同作用,怎样协调协调要通过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两个实例来说明。
三)难点的处理:
1、体温调节实例:
1)给出体温是人体内部温度的以及体温恒定是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过程两个信息。
便于学生理解机体的体温调节活动。
2)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分成两组分别讨论回答在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的调节方式。
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并补充总结。
问题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学的框架,讨论可以加强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3)皮肤立毛肌、汗腺、毛细血管的行为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给学生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散热的方式。
4)在学生掌握以上知识的基础上,以概念图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来分别总结在炎热环境和寒冷环境人体体温的调节机制。
这个过程就很流畅自然。
5)结合稳态里提到的“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给学生介绍常见的两种体温调节的机能障碍——冻疮和中暑。
将前后知识系统化,同时将生物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也提高学生的保健意识。
6)随堂练习:完成习题。
其中第三题请学生板书。
习题便于检测学生学习效果,查缺补漏。
也让学生意识到体温调节既有神经又有体液调节的参与。
2、水盐平衡调节:
1)简单介绍水的摄入和排出方式,尿液的形成过程。
结合图强调抗利尿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方式。
2)借助概念图引导学生分析失水过多或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的情况下的调节方式。
并且找出其中涉及的反射弧及激素调节方式。
3)引导学生总结回答涉及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并强调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过程可以看做反射的一个环节。
这既是对水平衡调节过程的一个总结,也是为后面阐述二者的关系做一个伏笔。
4)请学生根据已经讲过的实例自己分析回答饮水过多的情况下的调节方式。
教师予以补充讲解。
即时的练习,检验学生学习效果,也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3、请学生结合实例总结归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请学生结合实例总结归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
将总结出得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填充到课前的表中。
即是对重点的强调,同时也实现了前后的呼应,体现了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
难点要求学生课下自行总结,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述两个实例的调节过程。
对知识进行一个梳简单理,让学生也意识到哪些内容是重点和难点。
七、板书设计
按照板书的“规范、工整和美观”的要求,结合所学的内容,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板书。
突出重难点,使学生对知识的结构、重点、难点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记忆。
2.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一、体液调节的概念
二、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三、实例分析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又能使教学内容形象化。
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注意时间的分配,前半部分表格所耗时间不宜太多,否则后面的教学计划很难完成。
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前半部分以学生整理为主,教师指导。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效率,又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里来。
,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