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动点问题专题训练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504.50 KB
- 文档页数:10
一次函数之动点问题一、 框架套路和标准动作动点问题的特征是速度已知,主要考查运动的过程. 1. 一次函数背景下研究动点问题的思考方向:①把函数信息(坐标或表达式)转化为背景图形的信息; ②分析运动过程,注意状态转折,确定对应的时间范围; ③画出符合题意的图形,研究几何特征,设计解决方案. 2. 解决具体问题时会涉及线段长的表达,需要注意两点:①路程即线段长,可根据s=vt 直接表达已走路程或未走路程;②根据研究几何特征的需求进行表达,既要利用动点的运动情况,又要结合背景图形信息.二、 例题解析(1)读题标注,整合信息(即研究背景图形)由直线AB 的表达式y +()(400A B -,,, 即4OA OB ==,8AB =,∠BAC =60°.又由∠ABC =60°, 可得△ABC 是等边三角形,且AB =BC =AC =8,OA =OC =4. 如图:(2)分析特征,有序思考,设计方案(分析运动过程): 分析运动过程,核心是运动过程的四要素:①起点、终点、速度;②时间范围;③状态转折点;④目标.具体操作:①起点、终点、速度;动点P 从点A 沿AC 向点C 运动,可以确定点P 的起点(点A )、终点(点C ),速度为1/s ;动点Q 从点C 沿CB —BA 向点A 运动,可以确定点Q 的起点(点C )、终点(点A ),速度为2/s ,图示如下:AQ :BC (2/s)(1/s)A P :②时间范围根据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公式s =vt ,已知动点的速度,结合基本图形中线段长的研究,可以确定动点的运动时间.例如:动点P 的速度是1/s ,AC =8,故动点P 由A 到C 共经过8s ;动点Q 的速度是2/s ,CB =BA =8,故每段各走4s ,共8s ,综上0≤t ≤8.图示如下:AQ :B C4s(2/s)(1/s)(0≤t ≤8)A P :③状态转折点状态转折点即点的运动发生变化的点,常常为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或者是动点的速度发生改变.例如:动点P 从点A 到点C ,速度和方向均未变化,故点P 没有状态转折点;动点Q 从点C 沿CB —BA 向点A 运动,在点B 处运动方向发生了变化,故点B 为状态转折点,由状态转折点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段.图示如下:4 < t ≤ 80 ≤ t ≤ 4①②Q :C(2/s)(1/s)(0≤t ≤8)A P :④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正确高效解题的保证,是有序操作的重要一环.本题求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即用t 来表示△APQ 的面积S .图示如下:△APQ S (t )4 < t ≤ 80 ≤ t ≤ 4①②Q :C(2/s)(1/s)(0≤t ≤8)A P : (3)根据方案作出图形、有序操作(分段作图,求解)作图需要充分借助动点的运动路线图,利用运动路线图可以确定每段时间范围内点的位置. 例如:①当04t ≤≤时,点P 在AO 上,点Q 在CB 上,连接AQ ,PQ ;要求△APQ 的面积,先从表达开始,可以表达动点的已走路程,得到AP =t ,CQ =2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