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螨腈和氟虫胺及其混配对白蚁的毒力测定
- 格式:pdf
- 大小:309.18 KB
- 文档页数:4
华东昆虫学报 13(1):96-100,2004Entomolog ical Journal of East China收稿日期:2003-06-30作者简介:王庆森(1968-),男,在职硕士生,研究方向:害虫综合治理。
小菜蛾对几种常用药剂的敏感性测定王庆森,曾明森(福建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福建福安355015)摘要: 采用叶片浸渍法,在2001年10月和2002年10月分别测定了福州上街蔬菜基地的小菜蛾,对10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结果表明,上街菜区小菜蛾对灭多威、杀虫双、辛硫磷、毒死蜱、杀灭菊酯和功夫菊酯等农药极不敏感,已不能有效控制小菜蛾的危害。
而小菜蛾对氟啶脲、阿维菌素、氟虫腈和虫螨腈比较敏感。
通过两次毒力测定比较(2002年10月的LC 50;2001年10月的L C 50),结果表明,大多数杀虫剂敏感性变化较小。
但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敏感性明显下降,毒力倍数达6.65倍,对氟虫腈毒力倍数相差1.48倍。
此外,2002年10月小菜蛾对功夫菊酯的L C 50为2001年10月的2.02倍。
用浸叶法和浸渍法测定多杀菌素、氟虫腈与虫螨腈推荐浓度对小菜蛾幼虫的毒杀作用。
结果表明3种药剂浸叶法处理效果均较理想。
关键词: 小菜蛾;杀虫剂;敏感性中图分类号:Q 969.4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694-(2004)01-0096-05小菜蛾(Plutella x y lostella L.)是一种世界性取食为害十字花科蔬菜的重要害虫。
经常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1~4]。
自Ankersmit (1953)首次报道了印度尼西亚的小菜蛾对DDT 产生抗药性以来,先后在日本、东南亚及我国台湾和上海等地区,发现了小菜蛾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和苯酰基苯脲类昆虫生长调节剂等,所有用于防治的杀虫剂产生了抗药性[5~8]。
严重的抗药性增加了小菜蛾的防治成本,缩短了农药使用寿命。
小菜蛾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是小菜蛾抗性治理的基础。
天鹰杀白蚁乳油防治白蚁的研究浙江省白蚁防治所石勇宋晓钢阮冠华杭州市余杭区白蚁防治所余华星自87年以来,我国的白蚁防治事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全国有蚁害地区相继开展了房屋建筑的白蚁预防与灭治工作,到达九十年代,每年经白蚁防治处理的房屋建筑面积达1.5亿m2以上。
为确保白蚁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我国许多白蚁防治研究单位相继进行了白蚁防治药物筛选、研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有不少成功的报道。
为筛选出高效低毒,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白蚁防治药剂,我们根据国内外的有关报道,自1992年起,选择了以氰戊菊酯为主要成分的“天鹰杀白蚁乳油”进行了防治白蚁及稳定性测定等方面的研究,现将有关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农药“天鹰杀白蚁乳油”,有效成份为氰戊菊酯,含量为20%,由杭州庆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1.2 供试蚁种室内试验白蚁种类为家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和黄胸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aviceps)。
野外试验白蚁种类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和散白蚁(Reticulitermes spp.)等。
1.3 野外试验箱型容器用钢筋混凝土制成45cm×45cm×30cm,厚度为约4cm的箱型容器,在其上部表面开一个直径为15cm的圆孔,配高约5cm的圆筒,在筒壁挖几个小孔,并做比圆筒直径稍大的上盖。
1.4 试验方法1.4.1 触杀作用试验采用滤纸药膜法,即将供试农药以蒸馏水为溶剂配成9.375、18.75、37.5、75.0和150ppm五档试验浓度;将直径7cm的滤纸在试验浓度的药液中浸泡10s,沥干后放入同样大小的培养皿中;在培养皿内放入10头黄胸散白蚁(工蚁8头,兵蚁2头),并加适量蒸馏水保湿,置于28±1°C的黑暗条件下连续培养,前8h每30min一次,以后每4h一次,48h后每天一次观察白蚁的死亡率;试验重复三次,设蒸馏水对照组,记录白蚁的死亡数和击倒数。
专利名称:一种防治白蚁的农药组合物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田德远
申请号:CN201710225219.5
申请日:20170407
公开号:CN107018978A
公开日:
201708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农药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防治白蚁的农药组合物。
一种防治白蚁的农药组合物,是以乙虫腈和氟虫胺为有效成分进行的二元复配,所述的乙虫腈和氟虫胺的重量比为1:30‑30:1。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对台湾乳白蚁、黄胸散白蚁、黑胸散白蚁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具有明显增效、降低了农药用量、可被白蚁携带进行二次传毒、降低防治成本、延缓抗性发生、持效期较长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优点。
申请人:田德远
地址:547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天峨县六排镇城东路052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朱志宽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氟虫胺对散白蚁的毒效试验
庞正平;杨文星;杨建平;徐国兴
【期刊名称】《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年(卷),期】2002(8)4
【摘要】目的:报告氟虫胺防治散白蚁的效果;方法:在室内用氟虫胺的梯度溶液对散白蚁进行击倒速度、传毒能力和选择性试验;结果:浓度由100 ppm增至10000 ppm,白蚁被全部击倒的时间由171.41 h缩短至89.48h,在传毒能力实验中,14 d 白蚁死亡率由13.5%增至19.6%,在有药滤纸和无药滤纸上滞留的白蚁数量具有随机性;结论:氟虫胺对散白蚁的击倒速度缓慢,有一定的传毒能力,无驱避性。
【总页数】3页(P36-38)
【关键词】氟虫胺;散白蚁;毒效试验;防治
【作者】庞正平;杨文星;杨建平;徐国兴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白蚁防治所;常州市武进区规划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8;TU746
【相关文献】
1.几种杀白蚁药剂对黄肢散白蚁(Reticulitermes fluiceps)的毒效试验 [J], 陈海洪
2.氟虫胺纸片在城市房屋散白蚁灭治中的研究 [J], 刘自力;黄雷;易俊骥
3.氟虫胺、吡虫啉及灭蚁灵三种粉剂对散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J], 林雁;黄晓光
4.灭蚁灵、氟虫胺及吡虫啉粉剂对散白蚁的药效研究 [J], 林雁;黄晓光
5.氟虫胺毒饵对黄胸散白蚁的室内毒性和引诱性研究 [J], 刘文军;刘惠明;陈海洪;徐正刚;汪国平;王向群;陈经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实验室条件下三种粉剂在黑胸散白蚁群体中的传递性实验室条件下三种粉剂在黑胸散白蚁群体中的传递性曾小虎徐鹏陈尚海【内容提要】实验室条件下,测定0.1﹪氟虫腈粉剂、0.25﹪氟虫腈粉剂和3﹪伊维菌素粉剂三种粉剂在黑胸散白蚁群体中的传递性。
结果表明:实验室条件下三种粉剂使供试群体死亡的时间分别为:0.1﹪氟虫腈粉剂,264 h即11 d;0.25﹪氟虫腈粉剂,168 h即7 d;3﹪伊维菌素粉剂,240 h即10 d。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建议实际应用中可以优先选择浓度为0.25%的氟虫腈粉剂。
实验室结果还表明:同工蚁一样,带粉的兵蚁同样可以做为粉剂毒性传递的媒介。
【关键词】黑胸散白蚁粉剂传递性兵蚁工蚁【作者简介】曾小虎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科研室科研人员徐鹏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科研室负责人陈尚海成都市白蚁防治研究所科研室科研人员有机氯农药在白蚁防治行业的一度广泛使用,使得环境面临被严重污染的威胁。
为此,国内外的白蚁科学工作者都开始了寻找替代氯丹、灭蚁灵新技术的研究工作。
其中白蚁监控喷粉技术显示出较强的优势与发展前景。
该技术采取有蚁即灭,无蚁监测的原理,大量地减少了化学农药或其它杀虫剂的使用量,是目前一项能较好地缓解环境污染的新型环保白蚁防治技[1]。
该技术是用饵料把白蚁诱集于引诱容器中,再喷施慢性灭白蚁粉剂,让药剂在群体中传播,最终导致整个群体死亡。
因此要求药物有效成分必须具有缓慢的作用效果,无驱避性,在野外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能在白蚁群体中得到有效传递[2]。
过去常用于杀灭白蚁的粉剂为灭蚁灵和砷制剂,这类粉剂具有效果好、成本低的特点。
但该类药剂在土壤中的持效期过长,对环境污染大,同时具有生物累积性和致癌、致畸、致突变特性,在白蚁防治行业内已被淘汰或禁用。
自2001年中国政府签订了《斯德哥尔摩公约》以来,人们正致力于寻求和开发能替代灭蚁灵和砷制剂等的药物。
已有报道指出氟虫腈[3-7]和伊维菌素[8.9]在防治白蚁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但这两种药剂制成的粉剂是否能真正应用于白蚁灭治,需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