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版语文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

北京版语文高一-《孔雀东南飞》教案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课时安排教学步骤hslx3y3h: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无论是《蒹葭》中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互间魂牵梦绕的执着痴狂,都让我们为之动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世界。

2、出示课题《孔雀东南飞》

3 播放《梁祝》乐曲

4 提问:这是一段什么曲子?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的四大民间传说。

二(1 )乐府和乐府双璧

乐府:原指掌管音乐的官府,后来把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歌词也称为“乐府”或者“新乐府”。

本诗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是我国最早的乐府诗集。本诗是保留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也是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称“古今第一首长诗”(区别于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与《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2)、词落实

1、一词多义

谢家来贵门:辞别始适还家门:出嫁

谢阿母谢媒人:谢绝适处分适兄意:依照

多谢后世人:告诉适得府君书:刚才

相见常日稀:互相何乃太区区:愚拙

及时相遣归:我区区

儿已薄禄相:命相、相貌感君区区怀:真情挚意会不相从许:你君既若见录:我

好自相扶将:她见(例:见笑、见谅)

登即相许和:他渐见愁煎迫:被

2、古今异义

汝岂得自由:自作主张可怜体无比:可爱不久当归还:回来

本自无教训:教养主薄通语言:话语处分适兄意:处理

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叶叶相交通:交叠相通

3、偏义复词

公姥、作息、父兄、牛马、弟兄、父母

4、通假字

取:娶;帘:奁;纫:韧;丁宁:叮咛;藏:脏

三、课文把握

1、文章结构

全诗通过刘兰芝和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叙述,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兰芝、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压迫的反抗精神。全诗以焦刘的婚姻悲剧的发展过程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层层展开叙事。全诗共33节可分为六大部分,结构如图:(板书)

(一.)①托物起兴,以物喻人;

(二.)②兰芝自诉,妻贤母恶;

③-⑥仲卿求情,贤夫孝子;

(三).⑦-⑧决心自遣,自珍自爱;

⑨-⑩拜别阿母,有理识礼;

11-12 夫妇明誓,情深意重;

13. 兰芝见母,得母同情;

(四).14-19 兰芝拒婚,忠于爱情;

20-24. 阿兄逼嫁,见利忘义;

25-27. 生人死别,两情不渝;

(五).28-30. 仲卿别母,忠孝难全;

31-32. 两人殉情,生死相约;

(六.)33. 化鸟双飞,美好向往

四、课文分析

1、概括诗前小序的内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结局,作诗的缘由。

2、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

以孔雀徘徊起兴,有统摄全诗,引起故事的作用;以美禽恋偶比喻夫妻分离,用具体的形象渲染悲剧气氛,奠定全诗哀怨悱恻的感情基调。

比兴手法在现代的一些流行歌曲中亦常有运用。如《花心》:“花的心藏在蕊中,空把花期都错过。你的心晶莹剔透,心中一定还有梦。”

3、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

浪漫主义色彩。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是为连理枝,象征了爱情的不朽。合葬化鸟,生不能相守,死要化作比翼双飞的鸳鸯鸟。“相向鸣”,是他们爱情与幸福的歌唱,悲愤与压抑的控告。结尾的浪漫主义手法,反衬现实,寄托人们追求自由恋爱、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在结构上,鸳鸯双飞和开头孔雀失偶遥相呼应。

五作业

1背诵

2思考:你喜欢刘兰芝吗,为什么?刘兰芝为什么被休?

第二课时

一探究阅读

(一)关于铺排

1、一起读第9段,“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本段用了什么手法?

生1:本段用了铺陈、排比的手法。

师:请用本段中的一个词概括它的内容。

生2:严妆

师:此时此刻,兰芝为何要“严妆”,并且还“事事四五通”呢?作者着重写装束和仪容,有何用意?

生3:严妆是刘兰芝一贯的习惯,爱美的表现。

生4它的作用是表现刘兰芝的自尊、外柔内刚。

生5我认为这里正说明她沉着、镇静,临阵不乱。

生6这里也可看出刘兰芝内心的不平静,甚至是痛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事事四五通”的表现。

师:这段描写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渲染夸张的铺陈排比,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

2.师:诗中有多处使用了铺陈排比手法,同学们能否再找出一两处。

生1:第2段“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写出了刘的聪明能干。

师: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繁琐?本段还用了什么手法?

生2:不繁琐。这是纵的铺陈,按时间顺序,意在强调兰芝多才多艺,很有教养。罗列数字,应作互文看,交叉叙述。

师: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

生3:为下文兰芝被休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

总结:本诗的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在《陌上桑》、《木兰辞》中,也运用了这种手法。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二、人物性格分析

兰芝:○1外貌美(妇容)。“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2才艺美(妇工)“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3德行美(妇德)“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

○4言辞美(妇言)“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古代有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妇德、妇言、妇容、妇工”。)

焦仲卿:忠于爱情,忍辱负重,胆小怕事。

焦母:反面形象。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是封建家长制的代表。

刘兄:反面形象,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

三疑难指津

(一)兰芝是一位勤劳、善良、美丽的女性,备了“四德”,她为什么还呢?

1.兰芝没有遵从封建礼教的妇德要求,“本自无教训”,“举动自专由”,虽然温顺,能干,但骨子里有倔劲,因而为焦母所不容。

2.兰芝多年不育,焦母为传宗接代考虑,找借口驱逐兰芝。

3.焦刘两家贵贱悬殊,门第不对,焦母见异思迁,为娶进罗敷而逼走兰芝。

4.焦母无法理解也不能容忍仲卿与兰芝间真挚热烈的爱情。(焦母丈夫早逝恋子情结)

剪辑1《孝经》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

2《大戴礼记?本命篇》:“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七去”又命“七出”。

(二)封建社会妇女被休被视为奇耻大辱,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还有那么多人想娶她? 1.汉魏之前,再婚是一种普遍现象。汉魏时期,限制再婚的理论进一步系统化,但再婚行为的依然普遍存在。汉卓文君新寡,司马相如以琴挑之,一曲《凤求凰》,卓文君便随司马相如去了。东汉末蔡琰(文姬)初嫁卫仲道,后为乱兵所掳,嫁匈奴,曹操用金璧赎回,改嫁官吏董祀。南宋以后,寡妇再嫁是大逆不道。

2.东汉建安年间,门第观念已经存在。根据课文内容,我们可以断定刘兰,嫁入焦家已有高攀之嫌,这可从兰芝的自叙"昔作女儿时,自小生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中看出,也可从焦母教训儿子的言语"汝是贵家子,仕宦于台阁,"中找到答案。以太守的地位、所受的文化熏陶以及社会舆论,决定了这些深受儒家学说浸染的封建官员不可能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一个被别家扫地出门的弃妇作妻子,无论她是何等美丽灵巧贤惠善良。

3 这种可能微乎其微,为什么诗中出现了那样的情节?

首先,这是表现人物形象的艺术需要。文中对兰芝既有善良美丽、贤慧能干的正面描写,又有兰芝再嫁热闹隆重的场面描写,除了表现太守对此事的重视外,更是传唱者特意用这个"隆重"场面与刘兰芝被焦母驱遣回家的"冷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刘兰芝是无辜被遣的,反衬出焦母的专断和无知,衬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

其次,是广大人民意愿的反映。这既揭露了弱势群体无力主宰自己命运的事实,又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意愿。

四、总结

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家长制等传统文化的冷漠与残酷,使无数美丽的爱情成为“牵牛织女”,化作“双飞蝴蝶”,飞出“东南孔雀”,筑就“血泪沈园”!

五作业将《孔雀东南飞》改编为课本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