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 格式:docx
- 大小:17.30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前言为了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民政部人教科字〔2000〕第24号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服务、管理、设施设备。
本规范由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归口管理,授权主要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民政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常宗虎、李建平、贾晓九、蔡安财、孟志强、郭幼生、彭嘉琳。
1总则1.1为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促进老年人自身发展。
1.4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最低要求。
1.5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老年人The Elderly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2.2自理老人The Self-care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3介助老人The Device-aid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2.4介护老人The Nursing-car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5老年社会福利院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由国家出资举办、管理的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6养老院或老人院Homes for the Aged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前言为了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民政部人教科字〔2000〕第24号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服务、管理、设施设备。
本规范由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归口管理,授权主要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民政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常宗虎、李建平、贾晓九、蔡安财、孟志强、郭幼生、彭嘉琳。
1 总则1.1 为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促进老年人自身发展。
1.4 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最低要求。
1.5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1 老年人 The Elderly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2.2 自理老人 The Self-care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3 介助老人 The Device-aid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2.4 介护老人 The Nursing-car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5 老年社会福利院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由国家出资举办、管理的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6 养老院或老人院 Homes for the Aged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养老机构章程和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养老机构管理,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本章程依法制定。
第二条本养老机构为社会福利性养老服务机构,依法享有独立法人资格。
第三条本养老机构的宗旨是:为老年人提供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致力于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养老环境,让老年人享受幸福晚年生活。
第四条本养老机构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不得搞违法乱纪活动,不得损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条本养老机构秉承“以人为本、以质求存”的宗旨,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第六条本章程经本养老机构法人代表会议通过,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七条本养老机构设立院长、副院长、财务负责人等管理职位,由法人代表会议选举产生。
第八条本养老机构设立科室,包括护理科、医务科、康复科等,由院长负责领导。
第九条本养老机构设立工作人员,包括医护人员、康复人员、护理人员等,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
第十条本养老机构设立监督委员会,对本养老机构的运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养老服务质量。
第三章服务内容第十一条本养老机构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内容:1.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包括起居、饮食、洗漱、床铺整理等服务。
2.医疗护理服务:包括健康咨询、体检、护理服务等。
3.康复治疗服务:包括康复训练、康复器械使用等服务。
4.心理疏导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疏导等服务。
第十二条本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各项服务,实行个性化、需求导向的服务模式,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第十三条本养老机构依法为老年人提供合法合规的养老服务,不得提供违法违规的服务内容。
第十四条本养老机构制定居住服务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费用等事项,确保老年人合法权益。
第四章权利和义务第十五条老年人享有以下权利:1.享有人道护理的权利。
2.享有健康医疗的权利。
3.享有文化娱乐的权利。
4.享有社交交往的权利。
5.享有隐私保护的权利。
第十六条本养老机构有以下义务:1.提供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1 总则1.1 为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促进老年人自身发展。
1.4 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最低要求。
1.5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2.1 老年人The Elderly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2.2 自理老人The self-care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3 介助老人Device-aid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2.4 介护老人Nursing-car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5 老年社会福利院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由国家出资举办、管理的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6 养老院或老人院Homes fore the aged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7 老年公寓Hostels for the elderly专供老年人集中居住,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公寓式老年住宅,具备餐饮、清洁卫生、文化娱乐、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8 护老院Homes for the device-aided elderly专为接待介助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关于建筑出入口1、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宜采取阳面开门。
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1.50m 的轮椅回旋面积。
2、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
3、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
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5、当室内外高差较大过坡道有困难时,出入口前可设升降平台。
6、出入口顶部应设雨蓬;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关于过厅和走道1、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A、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椅凳的空间。
B、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C、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2、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
3、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0.65m高处宜设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关于坡道和电梯1.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设踏步。
2、缓坡楼梯踏步蹋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蹋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
蹋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 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蹋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3.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坡度不宜大于1/12。
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老年照护机构的基本准则老年照护机构是为了提供专业的照护服务,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和福利而设立的。
为确保老年照护机构的运营符合法律法规,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照护服务,以下是一些基本准则:1. 合法合规:老年照护机构必须合法注册并取得相关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机构的所有经营活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并接受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2. 人员配备:老年照护机构应确保具备合适的人员配备,包括医生、护士、护工和其他专业人员。
这些人员应具备相关的资质和经验,能够提供专业的照护和医疗服务。
3. 安全与卫生:老年照护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包括防火、防盗、防跌倒等安全措施。
同时,机构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确保老年人的健康和安全。
4. 个性化照护:老年照护机构应根据每位老年人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照护服务。
这包括饮食、起居、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个性化安排,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和要求。
5. 尊重与尊严:老年照护机构应尊重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保护他们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友善、关爱老年人,不得侮辱、虐待或忽视他们的权益。
6. 家庭联系:老年照护机构应鼓励和支持老年人与家人保持联系。
机构应提供便利的通讯设施,并定期组织家庭探访活动,以促进老年人与家人之间的交流和情感联系。
7. 紧急救援:老年照护机构应建立紧急救援机制,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及时采取适当的救助措施。
机构应配备急救设备和人员,并定期进行紧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的能力。
8. 合理收费:老年照护机构的收费应公开透明,并符合市场价格水平。
机构应提供详细的收费标准和服务内容,不得存在任何不合理的收费项目或隐性收费。
老年照护机构的基本准则旨在确保老年人得到专业、安全、贴心的照护服务。
这些准则为机构的运营提供了指导,也为老年人及其家人提供了保障和信心。
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国家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弃婴等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教育辅导等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坚持公益性质,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和服务。
第四条国家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对符合条件的社会福利机构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第二章机构设立与登记第五条设立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有明确的服务宗旨和服务对象;(二)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和必要的设施设备;(三)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四)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
第六条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立,应当依法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取得社会福利机构执业许可证。
第七条社会福利机构变更名称、住所、法定代表人或者终止服务活动的,应当依法办理变更或者注销登记手续。
第三章组织管理第八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服务管理、安全管理等。
第九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设立理事会或者管理委员会,负责机构的决策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民主监督机制,定期公开财务状况、服务质量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服务提供第十一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服务。
第十二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加强对服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第十三条社会福利机构提供服务时,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监护人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章财务管理第十四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确保资金的合法、有效使用。
第十五条社会福利机构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补助、社会捐赠、服务收费等,应当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第六章监督检查第十六条民政部门应当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监督检查,定期评估服务质量,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机构依法进行处理。
养老机构服务保障基本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确保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符合一定的基本规范,以保障老年人的权益和福利。
2. 人员要求2.1 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要求- 具备相关管理经验和知识,能够有效组织和管理养老机构的日常运营。
- 遵守法律法规,诚信经营,保证服务质量和安全。
- 能够提供透明的财务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
- 注重员工培训和团队建设,提供专业的服务。
2.2 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要求- 具备相应护理资质和技能,能够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
- 具备基本医学知识,能够处理老年人常见病症和突发状况。
- 关心和尊重老年人,注重个人隐私和尊严。
3. 环境设施要求3.1 住宿环境要求- 提供舒适、安全、卫生的住宿环境,满足老年人生活和居住需求。
- 提供住宿空间充足,保证老年人的隐私权。
- 提供必要的设施和设备,如床铺、储物柜、卫生间等。
3.2 公共区域要求- 提供安全无障碍的公共区域,便于老年人的活动和交流。
- 提供公共休闲设施,如阅读室、电视室、活动室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娱乐需求。
- 维护公共区域的整洁和卫生。
4. 服务内容要求4.1 饮食服务要求- 提供营养健康的饮食,满足老年人的食物偏好和特殊需求。
- 提供规范的用餐环境和用餐时间安排。
- 关注老年人饮食安全,确保食品卫生和质量。
4.2 医疗护理服务要求- 提供定期身体检查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老年人健康问题。
- 确保老年人需要的药物和治疗得到正确和及时的管理。
- 协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漱、梳妆、穿衣等。
5. 应急措施要求5.1 灾害应急预案要求- 制定灾害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
-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 配备相应的应急设备和药品,确保老年人安全。
5.2 突发状况处理要求- 针对突发状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和应对方案。
- 建立与医疗机构的紧密合作,能够及时处理突发状况并寻求专业帮助。
6. 投诉处理要求6.1 投诉受理和处理要求- 设立投诉受理机构,及时受理老年人和其家属的投诉,并进行调查和处理。
社会福利中心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社会福利中心的管理和运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服务对象的权益,特制订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社会福利中心是社会福利事业的基础单位,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重要场所。
社会福利中心的任务是为行动不便、生活不能自理或者有特殊需要的人士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精神抚慰、文化娱乐等服务。
第三条社会福利中心的管理应遵循自愿参与、服务为主、关爱为重、尊重尊严的原则,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和利益。
第四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依法取得相关资质和执照,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管理和运作,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服务质量。
第六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设立服务对象档案,记录服务对象的基本信息、健康档案及服务情况等重要资料。
第七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建立规范的财务制度和资金管理制度,遵守国家有关财务规定,保障资金安全和使用合理。
第八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保障服务质量。
第九条社会福利中心应当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弘扬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第二章服务内容第十条社会福利中心的主要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一)生活照料:如提供食宿、清洁、洗浴、起居照料等服务。
(二)医疗护理:如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日常护理、病患护理等服务。
(三)文化娱乐:如开展文化活动、娱乐活动、心理疏导等服务。
(四)康复训练:如提供康复理疗、康复训练、运动锻炼等服务。
(五)心理疏导:如提供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治疗等服务。
第十一条社会福利中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服务对象的需求,适当调整和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
第三章服务对象第十二条社会福利中心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群:(一)行动不便者:如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患者等。
(二)生活不能自理者:如失能老人、失能儿童等。
(三)有特殊需要者:如孤寡老人、精神病患者、智力障碍人士等。
(四)其他需要服务者:如困境儿童、农民工、低收入家庭等。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Standards of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for theElderly)前言为了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民政部人教科字〔2000〕第24号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服务、管理、设施设备。
本规范由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归口管理,授权主要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民政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常宗虎、李建平、贾晓九、蔡安财、孟志强、郭幼生、彭嘉琳。
1总则1.1为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促进老年人自身发展。
1.4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最低要求。
1.5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2.1老年人 The Elderly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2.2自理老人 The Self-care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3介助老人 The Device-aid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2.4介护老人 The Nursing-cared Elderly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5老年社会福利院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由国家出资举办、管理的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基本规范115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规范为了保障老年人的福利和权益,养老机构应该遵守以下基本规范:1.依法取得相应服务资质,包括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等。
2.养老机构应该配备具有专业知识的负责人和养老护理员。
持有国家职业资格的养老护理员占比不低于30%或所有养老护理员经过专业技能培训合格。
养老护理员应接受岗前培训。
3.餐饮服务人员必须经过体检并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才能上岗。
4.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持有与其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证书。
养老机构还应该配备社会工作者、康复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
5.养老机构应该定期开展人员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爱老尊老孝老服务理念、相关政策法规及管理服务技能。
建立服务人员绩效考核、优秀员工奖等激励制度。
6.对老年人进行入院评估,根据老年人需求特点提供服务。
老年人确认入住后签署入住合同。
特困人员入住需要办理入院手续。
7.养老机构应该建立老年人入院、出院制度,协助老年人及家属办理入出院手续。
建立老年人生活和健康档案,包括入住合同、入住人员及其家属(监护人)或代理人(机构)基本信息、老年人身份证及户口本复印件等有关资料,并妥善保存。
8.养老院服务费原则上按月度收取,价格变动应提前告知老年人,不得强制收费。
收住社会老年人的敬老院应符合此要求。
9.未经老年人及监护人同意,不得泄露老年人及监护人个人信息。
同时,对入住老年人定期开展评估,对初次入住的老年人开展短期试入住服务。
10.养老机构应该定期对服务质量进行评估或考核,无虐老、欺老现象。
至少每年开展一次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
委托第三方服务的应签订外包合同。
11.养老机构应该积极推进标准化建设,对外公开养老院基本信息,包括地理位置、联系方式、服务时间等。
同时,院内公布服务管理信息,包括服务管理部门、人员资质、相关证照、服务项目及流程等。
12.养老机构的设施设备及物品要求适宜老年人居住,老年人房间床位平均使用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配备相应生活设施设备和物品。
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办公室的角落,又是一个忙碌的早晨。
关于社会福利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方案的构思,已经在脑海中盘旋多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梳理出这份方案的雏形。
我们需要明确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定位。
作为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的重要机构,中心的服务对象涵盖了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多个群体。
因此,规范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健全组织架构1.设立理事会,负责中心的战略规划、重大决策等事项。
理事会成员由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专业人士等组成,确保中心的公益性和专业性。
2.设立执行机构,负责中心的日常运营。
执行机构下设各部门,如财务部、人力资源部、业务部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合作。
3.建立志愿者团队,发挥社会力量,为服务中心提供人力支持。
二、制定规范化服务流程2.评估服务:对服务对象进行全面的评估,了解其需求、家庭状况等信息,为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提供依据。
3.实施服务:根据评估结果,为服务对象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方案,包括生活照料、医疗康复、心理疏导等。
4.跟踪服务:对服务对象进行定期回访,了解服务效果,及时调整服务方案。
5.结束服务:当服务对象达到预期目标或需求发生变化时,结束服务,并进行满意度调查。
三、加强人力资源管理1.员工招聘:制定严格的招聘标准,确保员工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技能。
2.员工培训:定期为员工提供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3.员工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4.员工激励:设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给予奖励,提高员工满意度。
四、优化财务管理1.建立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中心的财务状况清晰、透明,防止腐败现象。
2.财务预算:合理制定财务预算,确保中心的运营资金充足。
3.财务审计:定期进行财务审计,确保中心的财务状况符合规定。
五、加强内外部沟通与合作1.政府部门: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帮助。
2.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公益活动。
养老机构服务保障基本规范
1. 养老机构资质和设施要求
养老机构必须具备合法的运营资质,并满足以下设施要求:
- 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保证老年人的居住质量;
- 设备齐全的厨房和餐厅,满足老年人的饮食需求;
- 安全设施健全,包括灭火器、紧急呼叫设备等;
- 建立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体系。
2. 养老服务规范
养老机构应提供以下服务内容:
- 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和疾病预防服务;
- 提供合理的膳食安排,满足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 提供适度的运动和康复训练,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
- 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促进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 提供安全和便捷的交通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出行需求。
3. 养老机构管理规范
养老机构应遵守以下管理规范:
- 设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
- 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和职业素养;
- 建立健全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解决老年人和家属的问题和
困扰;
- 保护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安全,确保合法使用和保密;
- 定期进行评估和监督,确保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运营安全。
以上是养老机构服务保障的基本规范,希望各相关机构和从业
人员能够严格遵守,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前言 为了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根据民政部人教科字〔2000〕第24号文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服务、管理、设施设备。
本规范由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归口管理,授权主要起草单位负责解释。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本规范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民政局。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常宗虎、李建平、贾晓九、蔡安财、孟志强、郭幼生、彭嘉琳。
1 总则 1.1 为加强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规范化管理,维护老年人权益,促进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2 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为老年人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社会福利服务机构。
1.3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宗旨是: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老年人基本权益,帮助老年人适应社会,促进老年人自身发展。
1.4 本规范所列各种条款均为最低要求。
1.5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1 老年人 The Elderly 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
2.2 自理老人 The Self-care Elderly 日常生活行为完全自理,不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3 介助老人 The Device-aided Elderly 日常生活行为依赖扶手、拐杖、轮椅和升降等设施帮助的老年人。
2.4 介护老人 The Nursing-cared Elderly 日常生活行为依赖他人护理的老年人。
2.5 老年社会福利院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 for the Aged 由国家出资举办、管理的综合接待“三无”老人、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2.6 养老院或老人院 Homes for the Aged 专为接待自理老人或综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护老人安度晚年而设置的社会养老服务机构,设有生活起居、文化娱乐、康复训练、医疗保健等多项服务设施。
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
关于建筑出入口
1、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宜采取阳面开门。
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1.50m 的轮椅回旋面积。
2、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
3、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4、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
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5、当室内外高差较大过坡道有困难时,出入口前可设升降平台。
6、出入口顶部应设雨蓬;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
关于过厅和走道
1、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橱柜和椅凳的空间。
B、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0.50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
C、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m。
2、老年人公共建筑,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宜小于1.80m。
3、老年人出入经由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坎,地面不宜有高差。
4、通过式走道两侧墙面0.90m和0.65m高处宜设40~50mm的圆杆横向扶手,扶手离墙表面间距40mm;走道两侧墙面下部应设0.35m高的护墙板。
关于坡道和电梯
1.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设踏步。
2、缓坡楼梯踏步蹋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蹋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
蹋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 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蹋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
3.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坡度不宜大于1/12。
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A、坡道转弯时应设休息平台,休息平台净深度不得小于1.50m。
B、在坡道的起点及终点,应留有深度不小于1.50m的轮椅缓冲地带。
C、坡道侧面凌空时,在栏杆下端宜设高度不小于50mm的安全档台。
4、楼梯与坡道两侧离地高0.90m和0.65m处应设连续的栏杆与扶手,沿墙一侧扶手应水平延伸。
扶手宜选用优质木料或手感较好的其他材料制作。
5、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轿厢沿周边离地0.90m和0.65m高处设介助安全扶手。
电梯速度宜选用慢速度,梯门宜采用慢关闭,并内装电视监控系统。
关于居室
1、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室外宜有开阔视野和优美环境。
2、老年住宅、老年公寓、家庭型老人院的起居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4m2,卧室使用面积不宜小于10m2。
矩形居室的短边净尺度不宜小于3.00m。
老年人基础设施参数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
3、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三人,每人使用面积不应小于6m2。
矩形居室短边净尺寸不宜小于3.30m。
关于厨房
1、供老年人自行操作和轮椅进出的独用厨房,使用面积不宜小于6.00m2,其最小短边净尺寸不应小于2.10m。
2、厨房操作台面高不宜小于0.75m~0.80m ,台面宽度不应小于0.50m,台下净空高度不应小于0.60m,台下净空前后进深不应小于0.25m。
3、厨房宜设吊柜,柜底离地高度宜为1.40~1.50m,轮椅操作厨房,柜底离地高度宜为1.20m。
吊柜深度比案台应退进0.25m。
关于卫生间
1、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配置三件卫生洁具。
其面积不宜小于5.00m2。
2、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
坐便器高度不应大于0.40m,浴盆及淋浴座椅高度不应大于0.40m。
浴盆一端应设不小于0.30m宽度坐台。
3、卫生间内与坐便器相邻墙面应设水平高0.70m的“L”形安全扶手或“∏”形落地式安全扶手。
贴墙浴盆的墙面应设水平高度0.60m的“L”形安全扶手,入盆一侧贴墙设安全扶手。
4、卫生间宜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
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栏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5、卫生间、厕位间宜设平开门,门扇向外开启,留有观察窗口,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
关于阳台
1、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或卧室应设阳台,阳台净深度不宜小于1.50m。
老人疗养院、老人病房宜设净深度不小于1.50m的阳台。
2、阳台栏杆扶手高度不应小于1.10m,寒冷和严寒地区宜设封闭式阳台。
顶层阳台应设雨篷。
阳台板底或侧壁应设可升降的凉晒衣物设施。
3、供老人活动的屋顶平台或屋顶花园,其屋顶墙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10m;出平台的屋顶突出物,其高度不应小于0.60m。
关于门窗
1、老年人建筑公用外门净宽不得小于1.10m。
2、老年人住宅户门和内门(含厨房门、卫生间门、阳台门)通行净宽不得小于0.80m。
3、起居室、卧室、疗养室、病房等门扇应采用可观察的门。
4、窗扇宜镶用无色透明玻璃,开启窗口应设防蚊蝇纱窗。
关于建筑设备
与室内设施
1、老年人居住建筑居室之间应有良好的隔声处理和噪声控制,允许噪声级不应大于45dB,空气隔声不应小于50dB,撞击声不应大于75dB。
2、起居室、卧室应设多用安全电源插座,每室宜设两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60~0.80m;厨房、卫生间宜各设三组,插孔离地高度宜为0.80~1.00m。
3、老年人专用厨房应设燃气泄漏报警装置;老年公寓、老人院等老年人专用厨房的燃气设备宜设总调控阀门。
4、电源开关应选用宽板防漏电式按键开关,高度离地宜为1.00~1.20m。
5、老年人居住建筑每户应设电话,居室及卫生间厕位旁应设紧急呼救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