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17种菌种生产
- 格式:ppt
- 大小:6.59 MB
- 文档页数:103
农家之友2013.07●发展历史●发展优势和区域分布“蕈”独特,“山珍”质元素、国家被称为组织誉之为中国食用菌总产值仅次于粮、菜,位居第六位,是世费、出口25农家之友2013.072012年,广西食用菌鲜品年产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04.06万吨、总产值达到74.80亿元,分别比2011年度增长11.80%和22.86%,双双实现了“八连增”;广西食用菌行业从业者54.87万人,其中菇农21.74万人;年栽培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的市达到5个,年栽培面积超100平方米的县(市、区)由上年度的30个增加到31个,产值超1亿元的县(市、区)由上年度的18个增加到21个;横县继续稳坐广西双孢蘑菇生产第一大县交椅,2012年度全县种植双孢蘑菇1460万平方米,产鲜菇12.53万吨,产值11.26亿元。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种菇效益更加可观,亩产值最少1万元,“万元田”比比皆是,涌现出一大批种菇致富的新农村,菇农们纷纷盖起“蘑菇楼”、“香菇楼”,成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食用菌生产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的特点,可变废为宝,是现代农业、有机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特色农业的典范,是生态循环经济的关键一环,更是一项增收产业、富民产业。
随着广西冬季农业开发力度加大,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运行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空间和市场更加广阔。
中国食用菌专家李玉院士和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张金霞研究员等专家学者到广西调研后一致认为: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优势明显,发展前景非常看好。
广西农业“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将进一步提高食用菌综合生产能力,不断优化品种结构和布局,创新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做大做强广西食用菌产业。
力争到2015年,广西食用菌总产量达170万吨,总产值超100亿元,一个新的百亿产业即将诞生。
N●产业效益●发展前景广西柳城县马山乡群众在田间培植冬菇和黑木耳宜州市桑枝食用菌产业化技术研究与推广项目种植基地. All Rights Reserved.双孢蘑菇分布极广泛,是世界性栽培和消费的主要菇类,可鲜销、罐藏、盐渍。
⾷⽤菌菌种⽣产第四章⾷⽤菌菌种⽣产俗话说:“母壮⼉肥”,好种是保证丰产、丰收的基础。
第⼀节⾷⽤菌菌种概述⼀、菌种的概念指⼈⼯培养进⾏扩⼤繁殖和⽤于⽣产的纯菌丝体。
⼆、菌种重要性菌种:⾷⽤菌⽣产中的“种⼦”,菌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栽培的成败和产量的⾼低,只有优良的菌种才能获得⾼产和优质的产品,因此⽣产优良的菌种是⾷⽤菌栽培的⼀个极其重要的环节。
⼆、菌种的类型根据菌种的来源、繁殖代数及⽣产⽬的,把菌种分为母钟、原种和栽培种1、母种:从孢⼦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
⽣产上⽤的母种实际上是再⽣母种,⼜称⼀级菌种。
母种既可繁殖原种,⼜适于菌种保藏。
2、原种:将线种在⽆菌的条件下移接到粪草、⽊屑、棉籽壳或⾕粒等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菌种。
⼜称⼆级菌种或瓶装菌种。
原种主要⽤于菌种的扩⼤培养,有时也可以直接出菇3、栽培种:将⼆级种转接到相同或相似的培养基上进⾏扩⼤培育,⽤于⽣产上的菌种。
⼜称三级菌种或袋装菌种。
栽培种⼀般不⽤于再扩⼤繁殖菌种。
5※<标题⼆>第⼆节⾷⽤菌制种的条件⼀、⾷⽤菌制种程序⾷⽤菌⽣产就是指在严格的⽆菌条件下⼤量培养繁殖菌种的过程,⼀般⾷⽤菌制种都需要经过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个培养步骤。
⼆、制种设备和条件(⼀)机械设备1、原料加⼯设备枝材切⽚机、⽊⽚粉碎机2、拌料分装设备搅拌机、装瓶机or装袋机(⼆)灭菌设备1、灭菌设备⾼压灭菌锅、常压灭菌灶2、消毒条件药剂、紫外灯、电⼦灭菌器等(三)接种设备1、接种条件接种室——⽆菌室,4-8m2,缓冲间,紫外灯2、接种设备超净⼯作台or接种箱、接种⼯具、酒精灯(四)培养设备1、培养条件菌种培养室2、培养设备恒温培养箱(五)保藏设备1、冰箱冷藏室2、冷藏恒温库5※<标题三>第三节⾷⽤菌菌种培养基⼀、培养基就是采⽤⼈⼯的⽅法,按照⼀定⽐例配制各种营养物质以供给⾷⽤菌⽣长繁殖的基质。
培养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含有该菌⽣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菌种生产类型及生产流程一、菌种生产类型食用菌菌种是通过三级逐步扩大培养的方式来生产的。
在生产上,人们根据分离、提纯菌株的来源、转接的方式及生产目的,通常把菌种分为一级菌种、二级菌种和三级菌种。
1.一级菌种概念:从孢子分离培养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的纯菌丝体,在生产上称一级菌种菌丝体或一级菌种或试管种或母种。
培养基:一级菌种的菌丝体较纤细,分解养料的能力弱,需要在营养丰富而又易于吸收利用的培养基上培养。
如PDA培养基、PSA培养基。
用途:是生产二、三级菌种的原始种。
主要用于扩制二级菌种或菌种保藏。
要求:纯度高,质量好,绝对无杂菌感染。
说明:一级菌种是在实验室内经分离提纯后获得的菌种,培育技术较复杂,对制种设备要求较高,通常由专门的育种单位来培养。
2.二级菌种由一级菌种扩大繁殖成的菌丝体,有的称为原种,它是一级菌种和三级菌种之间的过度种。
3、三级菌种由二级菌种扩大繁殖成的菌丝体,是直接用于栽培的菌种,又称栽培种或生产种。
说明:二、三级菌种的培养基及其制种过程大同小异。
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基本情况菌种类型制种容器培养基菌株来源用途要求一级菌种试管PDA、PSA种菇(孢子或菌肉组织)扩制二级种、菌种保藏纯度高、质量好、绝对无杂菌二级菌种菌种瓶 固体培养基 一级菌种 扩制三级菌种 纯度高、无杂菌感染三级菌种罐头瓶 菌种袋 固体培养基 二级菌种 用于栽培 无杂菌即:种菇→一级菌种→二级菌种→三级菌种→栽培菌种经过三级逐步扩大培养,菌丝体数量大大增加,菌丝越来越粗壮(初生菌丝à次生菌丝),分解养料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也越来越强。
在生产上只有用这样的菌丝体播种,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子实体。
二、菌种生产工艺流程食用菌制种工艺流程图由上图可知,菌种制作包括四个基本环节:配制培养基----à灭菌----à接种----à培养说明:无论制作什么种类的菌种,制作哪一级菌种,也无论制多少菌种,即:只要是制作菌种,就必须经历这四个基本环节。
食用菌菌种制作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生产规程一:生产工艺流程培养基配制→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成品二:生产规程0:母种使用玻璃试管和棉塞,试管18mm×180mm.1或20mm×200mm,棉主要使用梳棉,不应使用脱脂棉。
0:原种使用650mL-750ml,耐126℃高温的五色或近五色的玻璃茵种瓶,或850ml耐126℃高温白色半透明符合?食品包装用聚乙稀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的塑料菌种瓶,或15cm×28cm耐126℃高温符合?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各类容器部应使用棉塞,棉塞应符合规定;也可用能满足滤菌和透气要求的无棉塑料盖代替棉塞。
0:栽培种使用符合原种规定的容器,也可使用≤17cm×35cm耐126℃高溫符合?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规定的聚丙烯塑料袋。
各类容器都应使用棉塞或无棉塑料盖,并符合原种规定。
0:母种常用培养甚及其配方培养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 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0mL,PH值自然。
培养基(综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马铃薯200g(用浸出汁),葡萄糖20g,磷酸二氢钾2g,硫酸镁o.5g,琼脂20g,水1000 mL,pH值自然。
0:生物制剂和天然材料类生物制剂如酵母粉和蛋白胨,天然材料如木屑、棉籽壳、麦麸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枯燥。
0:净化工作台的消毒处理方法先用75%酒精或新洁尔灭溶液进行外表擦拭消毒,然后预净20min.0:培养期的检查各级菌种培养期间应定期检查,及时拣出不合格菌种.0:培养条件要求不同种类或不同品种应分区培养。
根据培养物的不同生长要求,给予其适宜的培养温度〔多在室温20℃~24℃〕,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5%以下,通风,避光。
0:灭菌效果的检查方法培养基配制后应在4h内进锅灭菌。
母种培养基灭菌0.11MPa~0.12MPa,30min。
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系名称园林园艺系专业名称园林技术班级园林10-1 班学生姓名初文藩指导教师林蓉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1食用菌菌种的培养技术 (2)1.1母种的获得 (2)1.1.1种菇(耳)选择 (2)1.1.2母种培养基的制作 (3)1.1.3.组织分离 (5)1.1.4母种的扩大繁殖保藏 (5)2.原种生产 (5)2.1.原种配方 (5)2.2.接种 (5)2.3.养菌 (6)3.栽培种生产 (6)3.1.栽培种配方 (6)3.2.制作方法 (6)3.3.接种与培养 (6)4 养殖技术 (6)4.1菇房的搭建 (6)4.2栽培时间安排 (6)4.3菌株选择 (6)4.4培养料配方 (7)4.5培养料制备 (7)4.5培养料制备 (7)4.6菇房消毒、铺料、播种进料 (7)4.7出菇管理 (7)4.8采收 (7)5多吃食用菌有好处 (7)参考文献 (8) (8)食用菌的食用菌菌种的生产及养殖技术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园林园艺系园林10-1班初文藩摘要:本文介绍了食用菌菌种的组织培养技术,通过食用菌菌种生产的了解来阐述如何培养食用菌成活率更高,以及养殖技术和食用菌对人体的好处。
关键词:食用菌菌种生产养殖技术食用菌是一类有大型可食子实体的高等真菌(蕈菌),被人们称为菇、蘑、菌、蕈、芝、苓、耳、茸等。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保健价值,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其含量是一般蔬菜和水果的几倍到几十倍。
如鲜蘑菇含蛋白质为1.5%-3.5%,是大白菜的3倍,萝卜的6倍,苹果的17倍。
1公斤干蘑菇所含蛋白质相当于2公斤瘦肉,3公斤鸡蛋或12公斤牛奶的蛋白质含量。
食用菌中赖氨酸含量丰富,含有组成蛋白质的18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需的8种微量元素。
谷物食品中含量少的赖氨酸,食用菌中含量也相当丰富。
食用菌脂肪含量很低,约占干品重量的0.2%-3.6%,而其中74-83%是人体健康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
食用菌还含有维生素,食用菌富含的VB1、V12,都高于肉类,草菇Vc含量为辣椒的1.2~2.8倍,是柚、橙的2~5倍,香菇的17倍。
食用菌菌种分级和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一、菌种分级食用菌的菌种分为三级,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和栽培种(三级种)。
1、母种(一级种) 通过孢子或组织分离培养获得,并经鉴定为种性优良,遗传和生理性状相对稳定的在试管斜面上生长和保存的纯菌丝体。
也有人称之为试管种。
2、原种(二级种) 由母种转接到天然基质(培养基)上经培养而成的菌种。
这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3、栽培种(三级种) 由原种转接在天然基质(培养基)上扩大繁殖而成的菌种。
栽培种也是菌丝体和天然基质的混合体。
栽培种常作为栽培用菌种,或直接出菇。
也有人称之为生产种。
二、菌种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作为栽培用的菌种,国内外均采用固体培养,使用固体菌种。
其大致工艺流程为:母种→母种扩繁(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检查→成品)↓↓←原种成品←(培养检查←冷却接种←灭菌←配料分装)原种制作栽培种制作(配料分装→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检查) →栽培种成品三、母种(一级种)制作母种制作的基本工艺流程为母种(由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菌种保藏专门机构引进)一培养基制备一接种一培养检查一成品。
(一)、常用培养基及配方培养基是食用菌菌种生长所需营养的基质。
培养基要具备四个条件,第一,要含有所培养的菌株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糖类、有机氮、矿物质等。
第二,所含养分浓度和状态要利于食用菌的吸收和利用。
如食用菌母种培养基使用葡萄糖的浓度多在2%左右,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菌丝的生长;食用菌对氮素的吸收优先吸收有机氮,因此,原种和栽培种的培养基中应添加有机氮源,如麦麸、米糠等。
第三,要有适宜的酸碱度(pH),食用菌多数喜偏酸性,pH5.0~6.5。
第四,经过严格灭菌,保持无菌状态。
这最后一点是要通过灭菌才能达到的,然而,灭菌的高温能破坏培养基中的许多化学成分,并能降低pH。
这一点必须在配制时就考虑到。
这就要求从使用的营养型药品试剂上,要尽量选用热稳定性好的种类,配制时,灭菌前的pH要略高于使用时所需的适宜酸碱度。
食用菌母种、原种、栽培种制作步骤食用菌菌种的质量对食用菌生产至关重要。
菌种的好坏,菌种的保存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益和成败,所以我们要制作优良的食用菌菌种,更要有优良的菌种保存方法,以保存菌种的生活力和优良性状,确保菌种纯种、无污染。
一、菌种制作食用菌菌种分三种即母种(一级种)、原种(二级种)、栽培种(三级种)1.制作母种(一级种)1.1菌种采集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食用菌子实体。
经表面消毒后,放在无菌的厚纸上,使子实体菌褶向下,在通风条件下经过12--24h,等子实体放出孢子后,将纸折叠起来风干,放入塑料袋中,里面放几粒干硅胶,封好口,放入2--4℃冰箱中,可保存起来长期备用。
1.2母种培养基制作配方:马铃薯200g、琼脂20g、葡萄糖20g、纯净水1000ml。
先把马铃薯切成大约1cm大的小方块,放入1000ml 纯净水中煮30min,过滤后加入琼脂、0.2-0.3%的磷酸二氢钾、再加入20g葡萄糖,溶解后分别装入试管,每个试管装量1/5-1/4,用棉塞封好试管口,外加塑料膜扎紧,放入压力灭菌锅1.3㎏/cm灭菌30min,待温度降至60℃将试管摆成30-35度倾斜面,冷却后观察几天,无受到杂菌污染即可接种,孢子液用灭菌的自来水将孢子稀释,在无菌操作环境下将孢子悬浮液移到试管琼脂斜面上,在25℃下培养,很容易萌发生长成菌丝,然后用石蜡封口置于4-5℃恒温箱中可保存6个月。
2.制作原种(二级种)将木屑78%、麦麸20%、糖1%、石膏1%加入水拌匀(100kg料加125kg水),培养基原料拌匀后拿试纸测ph 值,ph值在6-7为宜,然后装入大口的罐头瓶至瓶肩部,将培养料压平压紧,抹干净瓶的培养料,拿完好无破损的塑料薄膜扎紧瓶口,放入压力灭菌锅1.4-1.5㎏/cm灭菌1.5-2h,冷却至25℃即可进行无菌接种,用接种针从母种试管斜面上挑取少量菌丝体接入瓶中,接种后在25℃恒温箱中培养30d菌丝可长满,即可作为原种(二级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