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小鹿的减法》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二年级语文《小鹿的减法》课文《小鹿的减法》小鹿住在河边,他要到对岸去,就得[děi]走很远的路,从水浅的地方过河。
獐(zhānɡ)子住在半山腰,他要下山,就得花很多时间才能绕到山脚下。
小鹿想造桥(qiáo),獐子想铺路。
可是一想,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
有一天,小鹿终于下定决心,开始造桥了。
他从太阳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hàn)淋淋的。
獐子见了,劝(quàn)他说:“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小鹿抹(mǒ)抹汗说:“不,不到一年了,只剩(shènɡ)下三百六十四天了!”“可是,我看不出三百六十四天和三百六十五天有多大的区别呀?”獐子不解地问。
“区别大着呢!从今天开始,我要坚持(jiānchí)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ɡōnɡ)靠近一步!”小鹿很坚定地回答。
獐子摇摇头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
它的门前有了一座结实的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
獐子呢,随着岁月的流逝(shì),他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
“铺路吧!”獐子有时想,但想到得花一年的时间,他又发愁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小鹿的减法》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
2、学习动补关系的句子,在语境中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运用。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好!我是杨老师;今年30岁,来自御营小学。
我也想认识一下你们,谁愿意像老师刚才这样来介绍一下自己? 预设:(1)哦,你(7)岁了,老师30岁,谁知道杨老师比他大多少岁?孩子,把话说完整:杨老师比他大( )岁。
同意吗? (2)跟他年龄一样,都是7岁的孩子请举起小手——那杨老师比你们都大23岁。
《小鹿的减法》说课一、教材分析《小鹿的减法》是语文出版社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十八课的内容,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到月亮出来,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造桥成功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教材渗透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教育,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根据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减、桥……”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并能模仿运用动补关系的句子。
4、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以上四点整合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教育学生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在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为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我还设计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二、教法阐述《小鹿的减法》一课立意明显,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低年级儿童阅读。
以往的教学过分注重对文本的讲解与分析,而忽视了学生的读书感悟,以及独特的情感体验。
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于是,我设计了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这样一个以读为本的教学模式。
教学中,根据生字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识字能力,我把生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让学生自主识字来突破识字这个教学重点。
通过情境性填词、字词理解、遣词造句等语言文字训练项目,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语言的过程中获取知识,锤炼能力,体验情感,升华认识,来突破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教学重点。
通过引导学生想像,抓重点词语理解,分角色表演来突破教学难点。
三、学法指导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課文】小鹿住在河邊,他要到對岸去,就得[děi]走很遠的路,從水淺的地方過河。
獐(zhānɡ)子住在半山腰,他要下山,就得花很多時間才能繞到山腳下。
小鹿想造橋(qiáo),獐子想鋪路。
可是一想,完成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時間,他們都退卻了。
有一天,小鹿終於下定決心,開始造橋了。
他從太陽升起一直忙到月亮出來,累得渾身汗(hàn)淋淋的。
獐子見了,勸(quàn)他說:“別幹了,這要花整整一年的時間呢!”小鹿抹(mǒ)抹汗說:“不,不到一年了,只剩(shènɡ)下三百六十四天了!”“可是,我看不出三百六十四天和三百六十五天有多大的區別呀?”獐子不解地問。
“區別大著呢!從今天開始,我要堅持(jiānchí)做減法了,減去一天,就向成功(ɡōnɡ)靠近一步!”小鹿很堅定地回答。
獐子搖搖頭走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鹿的減法做完了。
它的門前有了一座結實的橋,可以很方便地過河了。
獐子呢,隨著歲月的流逝(shì),他感到下山越來越費力了。
“鋪路吧!”獐子有時想,但想到得花一年的時間,他又發愁了。
【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認識9個生字,會正確書寫8個字。
2、能正確流利地浪讀課文。
3、培養兒童在困難面前不退卻的堅強意志。
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流程第一課時一、實物演示,激趣引入1.出示實物“算盤”讓學生觀察珠算的減法。
2.導入新課。
3.板書課題,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1.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並注意把生字讀准。
2.檢查生字的讀音,注意糾正學生的字音。
3.再自由讀課文,注意不丟字,不添字。
4.給課文上序號,指名輪流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感知內容1.教師範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2.小組交流:你知道了什麼?3.自由彙報,誦讀感受,引導評價。
四、拓展延伸,領會深化1.小組討論交流:你想對小鹿和獐子說些什麼?2.假如你是小鹿或獐子,你會怎麼想?第二課時一、復習引入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鹿的减法》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鹿的减法》原文小鹿住在河边,他要到对岸去,就得[děi]走很远的路,从水浅的地方过河。
獐〔zhāng〕子住在半山腰,他要下山,就得花很多时间才能绕到山脚下。
小鹿想造桥〔qiáo〕,獐子想铺路。
可是一想,完成这些工作得花整整一年的时间,他们都退却了。
有一天,小鹿最终下定决心,开头造桥了。
他从太阳升起始终忙到月亮出来,累得浑身汗〔hàn〕淋淋的。
獐子见了,劝〔quàn〕他说:“别干了,这要花整整一年的时间呢!”小鹿抹〔mǒ〕抹汗说:“不,不到一年了,只剩〔shèng〕下三百六十四天了!”“可是,我看不出三百六十四天和三百六十五天有多大的区分呀?”獐子不解地问。
“区分大着呢!从今日开头,我要坚持〔jiānchí〕做减法了,减去一天,就向成功〔gōng〕靠近一步!”小鹿很坚决地答复。
獐子摇摇头走了。
日子一每天过去,小鹿的减法做完了。
它的门前有了一座结实的桥,可以很便利地过河了。
獐子呢,随着岁月的消逝〔shì〕,他感到下山越来越费力了。
“铺路吧!”獐子有时想,但想到得花一年的时间,他又发愁了。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小鹿的减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生疏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浪读课文。
3、培育儿童在困难面前不退却的坚韧意志。
二、教学时间两课时三、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实物演示,激趣引入1、出示实物“算盘”让学生观看珠算的减法。
2、导入课。
3、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1、让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留意把生字读准。
2、检查生字的读音,留意订正学生的字音。
3、再自由读课文,留意不丢字,不添字。
4、给课文上序号,指名轮番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沟通:你知道了什么?3、自由汇报,诵读感受,引导评价。
二年级下册《小鹿的减法》
教材分析
《小鹿的减法》是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材书语(s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小鹿想造桥,獐子想铺路,小鹿经过一年不懈的努力最终造好了桥,可以很方便地过河了,而獐子随着岁月的流逝,感到下越越费力了。
它告诉学生做什么事都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设计理念
1、根据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语是实践性很强的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实践。
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应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语实践活动,通过各种形式(演读、分角色读、讨论等)的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语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及以下词语:成功、坚持、汗淋淋、浑身、开始、造桥。
2、学习动作关系的句子,在语境汇总领悟表达地方法,积累句子,并能模仿造用。
过程与方法: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培养成边读边想地读书习惯。
情感与态度:
1、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教具准备:小鹿,獐子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
1、出示小鹿图片。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一位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小鹿)这节,我们学习的这篇,就是有关小鹿的故事。
【以“图”激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儿童学习最现实,最积极的因素。
】
2、板书题。
(师生共同板书)齐读题。
3、质疑:读了题,你想知道什么?
【“学起于思,思于疑。
”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
二、初读,感知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明确读的要求,对二年级的学生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
3、出示生词卡片,齐读。
(坚定、岁月、流逝、结实、坚持)
4、请同学们默读,标出的自然段。
、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读,说说主要讲了什么?(小鹿造桥,每天坚持从太阳升起忙到月亮出,花了一年的时间,终于成功的故事。
)
三、学习,理解内容
1、指名读的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学会倾听。
从低年级起,注重培养学生概括段意的能力。
】
2、那么“退却”是什么意思?
3、出示獐子图片,介绍有关獐子的资料。
獐子:是一种哺乳动物,体形象鹿,但身体矮小,而且身体上面是黄褐色,腹部白色,毛较粗,没有角,生长在长江流域和福建一带。
【通过图片,使学生能直观的认识獐子,教师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獐子的认识】
过渡:了解了獐子,下面我们再看一张图片。
4、看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哪一自然段写了小鹿造桥?
、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______画出具体描写小鹿造桥的句
子。
6、看大屏幕,谁能把画出的句子读一读?
7、自己试着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哪个词用的好,你读懂了什么?(汗淋淋)
【在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
】
8、师范读,你体会到了什么?齐读
9、你还会说这样的词吗?
过渡:同学们说的真好,下面,我们看屏幕。
10、出示“我会说”,读句子,填空。
小鹿累的汗淋淋的。
________累的_______。
【此处设计了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很有价值的练习题,激发了学生说的欲望,发散了学生思维,既训练了语言表达能力,积累了语态,又同时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和创新精神。
】
过渡:小鹿造桥,獐子看到后,獐子会说什么?
11、同学们默读3-7自然段,看一看小鹿和獐子有几次对话?(两次)
12、同桌两人一组合作读,体会小鹿和獐子的对话,看看怎样才能读好它。
13、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的朗读才能展示给大家?
14、谁还想和他人合作读?
1、师生引读。
(师读旁白,男读獐子的话,女读小鹿的话)
【多种方法练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学习,合作
学习。
】
16、说说小鹿的减法是什么?(相机指导用“坚持”说话。
)
过渡:小鹿的桥造好了,它可以很方便的到对岸去,那么獐子呢?齐读第九自然段,谁说一说?(指名说)
17、学了这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明白了做事要有坚定的信心,坚持到底,一定会获得成功。
)
四、说话,写话练习。
1、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什么?
2、把你想对小鹿和獐子说的写下。
3、交流写话。
小鹿造桥
獐子铺路
板书:18、小鹿的减法
评析
这份教学设计的
主要特点:
1、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阅读是学生地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是堂的主要旋律:自主地读、评;讨论不懂的词句意思;分组讨论交流等,学生在堂上有时间动口读,动口说,动脑想,动手写,自主学习的空
间大,时间充裕,使学生的学习个性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2、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
学生在欢乐的堂氛围中既发展了语言,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