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考试选择及名解教学文案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21
《实验心理学》主观题复习题简答题1.简述科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并就其中某一点适当加以阐述。
答:(1)经验性。
(2)公开性。
(3)结构性。
(4)操作性。
(5)系统性。
以上5点共3分,每少1点扣1分,扣完为止。
就某一点阐述为1分,本题满分4分。
2.简述实验法的重要特点。
答:(1)研究者处于主动地位,可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不必消极等待某种心理活动的自然发生。
(1分)(2)研究者可以控制一切偶发的额外变量,保证研究课题的顺利进行及其有效性,科学地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2分)(3)可以主动改变各种条件,多次进行重复实验,对实验结果进行核实和验证,保证实验的可信度。
(1分)3.简述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史。
答: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可称为是实验心理学的酝酿时期。
(1分)第二阶段,实验心理学的建立与心理学家共同体的建立。
实验心理学的建立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
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建心理实验室,即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分)第三阶段,分疆割据的时代。
20世纪前半叶,是继构造主义心理学之后的第一个多学派林立的时代。
其中,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心理学流派是完形主义和行为主义。
(1分)第四阶段,实验的扩展。
20世纪50年代,认知心理学兴起。
今天它已经成为世界心理学的潮流和前沿。
(1分)4.简述实验研究课题选择的主要来源。
答:(1)文献的检索与分析。
(1分)(2)个人的兴趣和经验。
(1分)(3)实际需要和实践中的矛盾。
(1分)(4)基金项目申报的课题指南。
(1分)5.简述在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时可以借鉴或采用的方法。
答:(1)注视学科发展的生长点。
(2)寻找学科研究中的空白区。
(3)注意心理学与临近学科之间的边缘区和“结合部”。
(4)运用其它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审视心理学问题。
(5)揭示已有心理学资料间的内在联系。
(6)接受哲学预见和科学幻想的启迪。
6.简述刺激变量、机体变量、额外变量、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主要领域;(2)掌握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方法;(3)熟悉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的能力;(3)提高学生科研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学术态度;(3)提高学生关爱他人、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主要领域;2.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方法;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心理学的基本概念;(2)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和主要领域,激发学生兴趣。
2. 讲授(1)详细讲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如变量控制、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2)介绍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如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3)分析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发展。
3.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的实验心理学案例,分析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2)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结果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实验操作演示(1)展示实验心理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2)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实验技能。
5. 数据分析(1)讲解实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6. 总结与反思(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引导学生反思实验心理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实验操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3. 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包括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结论等;4. 期末考试:通过试卷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实验心理学课后试题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通过实验方法来探索和验证心理过程和行为。
以下是实验心理学课后的一些试题及答案,供同学们复习和测试自己的理解。
一、选择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答案:C3. 实验心理学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误差C. 使实验结果更难以解释D. 使实验结果更具有普遍性答案:B二、填空题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设计指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都不知道实验条件。
答案:实验者;被试5.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被试的期望效应,研究者通常会采用_________。
答案:随机分配三、简答题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
答案:实验心理学侧重于通过控制变量和实验设计来研究心理现象,而相关学科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可能更侧重于理论的构建和描述性研究。
实验心理学强调可重复性和客观性,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
7. 描述实验设计中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答案:内部效度指的是实验结果能够准确反映实验变量与结果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实验设计能够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
外部效度则是指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即实验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人群或情境中。
四、论述题8.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答案:实验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研究的基石。
它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变量,能够提供可靠的数据来验证或推翻心理学理论。
实验心理学推动了心理学的科学发展,帮助心理学家更深入地理解人类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模式。
此外,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为教育、医疗、工业等领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实验心理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1.1 实验心理学的定义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实验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实验心理学的历史发展回顾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介绍重要实验心理学家的贡献和实验研究1.3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介绍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第二章:感知实验2.1 视觉感知实验介绍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视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2 听觉感知实验介绍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听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2.3 触觉感知实验介绍触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触觉感知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三章:学习与记忆实验3.1 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2 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介绍工具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工具性条件反射实验的结果和解释3.3 记忆实验介绍记忆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四章:情绪与情感实验4.1 情绪理论概述介绍情绪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分析情绪理论的实验研究和证据4.2 情绪实验介绍情绪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绪实验的结果和解释4.3 情感实验介绍情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五章:认知实验5.1 注意实验介绍注意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注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2 记忆与决策实验介绍记忆与决策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记忆与决策实验的结果和解释5.3 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介绍问题解决与创造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问题解决与创造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六章:发展心理学实验6.1 发展心理学概述介绍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发展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6.2 认知发展实验介绍认知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认知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6.3 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介绍情感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情感与社会发展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七章:心理测量学实验7.1 心理测量学概述介绍心理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测量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7.2 心理测量工具与实验介绍常用心理测量工具及其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测量实验的结果和解释7.3 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与分析介绍心理测量学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讲解心理测量学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方法第八章:心理病理学实验8.1 心理病理学概述介绍心理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心理病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8.2 心理疾病实验介绍心理疾病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疾病实验的结果和解释8.3 心理治疗方法与实验介绍心理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九章:社会心理学实验9.1 社会心理学概述介绍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社会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2 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介绍社会影响与行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社会影响与行为实验的结果和解释9.3 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介绍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人际关系与群体动力实验的结果和解释第十章:应用心理学实验10.1 应用心理学概述介绍应用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解释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0.2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介绍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咨询与治疗实验的结果和解释10.3 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验介绍心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原理和实验方法分析经典心理学在生活应用实验的结果和解释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实验心理学概述: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特别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类型,实验控制和实验变量的概念。
实验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位心理学家的工作?A. 威廉·詹姆斯B. 约翰·华生C. 弗朗西斯·高尔顿D. 卡尔·荣格2. 下列哪项不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客观性C. 主观性D. 系统性3.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为了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减少实验误差C.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D.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4. 下列哪项是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A. 描述性统计B. 推断性统计C. 定性分析D. 定量分析5. 双盲实验设计的主要优点是什么?A. 减少参与者的疲劳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C. 增加实验的难度D. 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
7. 解释什么是实验变量,并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8. 描述实验心理学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实验心理学在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10. 以一个实验心理学研究为例,分析实验设计、实施过程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11. 阅读以下实验案例:研究者想要了解音乐类型对人们情绪的影响。
他们设计了一个实验,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听古典音乐、摇滚音乐或无音乐的组别,并测量他们的情绪变化。
请分析这个实验的设计,并讨论可能的变量和结果解释。
实验心理学考试答案一、选择题1. B. 约翰·华生2. C. 主观性3. B. 减少实验误差4. B. 推断性统计5. B. 减少实验者的偏见二、简答题6.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区别在于,实验心理学通过控制和操纵变量来测试假设,而观察心理学则通过观察自然行为来收集数据。
7. 实验变量是在实验中被操纵或测量的因素。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受自变量影响而变化的变量。
8. 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的差异。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B. 观察不总是可靠的C. 研究者具有主观性D. 实验法总是可靠的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B. 1862C. 1879D. 1917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B. 《心理物理学纲要》C. 《实验心理学纲要》D. 《民族心理学》4.“O”变量又称为()变量。
A. 无关变量B. 额外变量C. 干扰变量D.机体变量5.广义的实验心理学也叫做()。
A. 人文心理学B. 科学心理学C. 实验心理学D. 实证心理学6.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技术是核心技术。
A. 观察B. 相关C. 实验D. 测量7.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称为()。
A. 自变量B. 因变量C. 额外变量D. 机体变量8.以温度、噪音、光线等作为自变量称为()自变量。
A. 刺激特点B. 环境特点C. 被试特点D. 实验特点9.从某种角度看,()研究正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应用价值的实验方法。
A. 真实验B. 非实验C. 实验室实验D. 准实验10.为了直接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或内外因素的因果关系,这叫做()。
A. 测验式实验B. 相关型实验C. 因素型实验D. 生态化实验1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方程式是()。
A. R=f(S)B. R=f(S,O)C. S=f(R)D. R=f(O)12.关于实验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信度高,效度也高B. 信度高,效度低C. 效度低,信度也低D. 效度高,信度也高13.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的()。
A. 外部效度B. 内部效度C. 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D. 学术价值14.实验设计中主要应该根据()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来选择合适的被试。
A. 实验者的工作精力B. 实验设备的台套数C. 实验最终目的D. 时间限制15.实验要求的精确性越高,样本数要求()。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属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条件刺激?A. 狗B. 食物C. 铃声D. 口水答案:C. 铃声2. 实验者想要探究是否存在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影响,下列哪种实验设计最适合?A. 记忆实验B. 随机对照实验C. 特定情境实验D. 观察实验答案:C. 特定情境实验3. 在社会心理学的实验中,下列哪项属于自陈表达法?A. 观察行为B. 问卷调查C. 好友评价D. 实验观察答案:B. 问卷调查4. 以下哪个实验主要用于测量注意力的分配?A. 斯特鲁普实验B. 条件反射实验C. 朗格时间估计实验D. 梅格洛普凶具实验答案:A. 斯特鲁普实验5. 这个实验侧重研究个体对待不公平事件的反应,主要涉及到以下哪个概念?A. 认知失调B. 条件反射C. 集体认同D. 公平感答案:D. 公平感二、填空题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探究人类行为背后的__________。
答案:原因/动机2. __________是指个体在认知收集、处理信息时的有限能力。
答案:认知资源3. 条件反射实验中,无条件刺激与条件刺激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__________来体现。
答案:反应/反应强度4. 在社会心理学实验中,实验者通过提供不同情境来观察个体的__________。
答案:行为/反应5. 注意力分配的效率可以通过__________实验来测量。
答案:斯特鲁普三、问答题1. 实验心理学与观察心理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案: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为主要手段,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探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因果关系;而观察心理学则主要通过观察和描述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研究。
2. 试举例说明经典条件反射实验的基本过程。
答案:以“狗咬呼吸机”实验为例,实验过程如下:- 步骤一:将一只狗接受实验训练,并记录其初始的唾液分泌量。
- 步骤二:在每次给狗喂食的同时,敲响铃声。
- 步骤三:重复多次步骤二。
- 步骤四:停止敲响铃声并观察狗的反应,记录其唾液分泌量。
实验心理学名词解释和部分简答(重点)一、记忆研究的传统方法(一)回忆法※包括系列回忆法、对偶回忆法、自由回忆法○巴特莱特和再现实验※研究材料:民间故事、图画等有意义材料测量方法:重复再现:在不同的延时下对记忆内容作多次回忆;系列再现:让后面的被试以前面被试的回忆结果作为记忆材料。
【】系列回忆法(或依序回忆法):是要测量被试者达到某种记忆标准所需要的学习时间或学习遍数,所以又称为学习时间(遍数)法。
【】对偶回忆法:学习材料匹配成对进行呈现,要求被试在对偶材料之间形成联系的方法。
一般有两种程序,一是预期法,二是学习测验法。
【】预期法【】检验法(学习-测验法)【】自由回忆法指对所回忆的资料在顺序上不加限制。
(二)再认法(三)再学法再学法也称节省法。
此法是要求被试者学习一种材料,达一定标准后,经过一段时间,再以同样的程序重新学习这些学过的材料,达到初次学习的标准为止。
再学习与初学习两次学习所需要的练习次数之差,即代表初学习之后所保持的记忆。
(四)全部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全部报告法:让被试依次报告全部的识记项目。
※部分报告法:部分报告法的刺激呈现与全部报告法相同。
(五)记忆广度法是研究记忆材料呈现一次后所能记忆最大量的方法。
(六)分散注意法二、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是指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在残词补全、词干补笔、词汇判断等任务中能体现出来三、启动效应是指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或类似于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启动效应一般又可分为重复启动效应和间接启动效应二种。
四、被试内设计(within-subjects design),也叫重复测量设计或组内设计,是每个被试须接受自变量的所有情况的处理。
五、被试间设计,又称独立组设计。
是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者(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的处理。
实验心理学教案教案标题:实验心理学教案目标:1.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3. 分析和评估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案内容: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实验心理学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对于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2. 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或情境,引发学生对实验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解释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
2.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因果关系、控制变量等概念。
3. 介绍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设计、被试选择、数据收集等步骤。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验心理学的经典案例,例如斯坦福监狱实验、米尔格拉姆实验等。
2. 分析案例中的实验设计、实施过程和研究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的伦理问题和研究效度。
四、实验设计与实施(3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要求明确研究问题、制定假设、选择被试对象和控制变量。
2.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条件的控制等。
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五、数据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使用合适的统计方法进行结果的解读。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以及可能的解释和改进方法。
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加深对实验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六、总结与展望(10分钟)1. 总结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概念和研究方法。
2.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方向。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实验心理学,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职业发展中。
教学资源:1. 实验心理学教材或参考书籍。
2. 实验心理学经典案例的视频或文献资料。
3.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软件或工具。
教学评估:1. 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和数据分析报告。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库及答案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结果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实验心理学的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案例研究法答案:C2. 以下哪个是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可重复性B. 随机性C. 系统性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3. 心理实验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C. 使实验更有趣D. 减少实验的成本答案:B4. 实验心理学中的“双盲实验”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条件B. 实验者和被试都知道实验条件C. 只有实验者知道实验条件D. 只有被试知道实验条件答案:A5. 以下哪个不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常用统计方法?A. t检验B. 方差分析C. 相关分析D. 描述性分析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__年,由德国心理学家________创立。
答案:1879;威廉·冯特7. 心理实验中,为了减少误差,通常采用________法来平衡实验条件。
答案:拉丁方8. 实验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在实验中被试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答案:被试效应9. 在实验设计中,________是指除了自变量以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变量。
A. 无关变量B. 自变量C. 因变量D. 环境变量答案:A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__是指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答案:实验效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实验心理学中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答案: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控制变量、随机分配被试、重复实验、双盲实验等,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12. 描述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误差”及其控制方法。
答案:实验误差是指实验结果中的非系统性变异,它可能由测量误差、被试差异、实验条件变化等因素引起。
《实验心理学教案》PPT课件一、课程简介1. 课程目的:使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课程内容:涵盖实验心理学的起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3. 课程安排:共10讲,每讲45分钟。
二、第一讲:实验心理学概述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PPT设计:使用时间轴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插入实验心理学的相关图片,增强视觉效果。
三、第二讲:实验设计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随机分组、控制变量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案例来说明实验设计的原则,插入实验设计的流程图,便于学生理解。
四、第三讲:实验操作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操作的基本步骤,包括实验准备、实验进行和实验记录等。
2. PPT设计:制作实验操作的步骤列表,插入实验操作的相关图片,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五、第四讲:实验数据分析1. 讲义内容:讲解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等。
2. PPT设计:使用图表和实例来展示实验数据分析的方法,插入统计分析的公式和示例数据,帮助学生理解。
六、第五讲:实验心理学研究方法1. 讲义内容:详细介绍实验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调查实验等。
2. PPT设计:通过对比图表和实际案例,展示各种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增强学生的理解。
七、第六讲:实验心理学伦理1. 讲义内容:强调实验心理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等。
2. PPT设计:设计伦理问题的情景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增强其伦理意识。
八、第七讲:实验心理学应用1. 讲义内容:介绍实验心理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教育、临床、商业等。
2. PPT设计:通过实际案例展示实验心理学的应用,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九、第八讲:实验心理学案例分析1. 讲义内容:分析具体的实验心理学案例,让学生了解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具体过程。
实验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心理现象B. 生理现象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A2.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A. 观察法B. 调查法C. 实验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C3. 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 弗洛伊德B. 冯特C. 皮亚杰D. 斯金纳答案:B4. 实验设计中,控制变量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复杂性B. 减少实验的可重复性C.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外部效度答案:C5. 以下哪项不属于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则?A. 系统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主观性原则D. 重复性原则答案:C6. 实验心理学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是什么?A. 因果关系B. 无关关系C. 并列关系D. 互补关系答案:A7.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实验者效应指的是什么?A. 实验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 实验者对实验过程的控制C. 实验者对实验材料的选择D. 实验者对实验对象的指导答案:A8. 以下哪项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伦理要求?A. 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B. 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C. 确保实验材料的可靠性D. 确保实验方法的创新性答案:B9. 实验心理学中,双盲实验的目的是什么?A. 增加实验的难度B. 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C. 减少实验的外部效度D. 降低实验的可重复性答案:B10.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控制组的作用是什么?A. 提供实验结果的比较基准B. 提供实验过程的指导C. 提供实验材料的来源D. 提供实验方法的参考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准备、实施、分析2.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对实验对象进行操纵或控制的变量。
答案:自变量3.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测量或观察的变量。
答案:因变量4. 实验心理学研究中,______是实验者希望排除的,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
写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案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行为及其发展的科学,它致力于解析人类真实的情感、认知和行为状态,并探究这些状态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2. 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心理学包含了众多专业方向,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每个方向都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和关注点。
3. 临床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疾病及其治疗的学科,其在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为临床医学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4.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在教育环境下的学习、记忆、思维及认知发展的过程和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
5. 社会心理学则关注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人际关系、团体行为、群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6. 发展心理学则关注人类从婴儿期到老年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过程,包括身体、认知、情感及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7. 无论哪个专业方向,在心理学的研究中,研究方法是至关重要的,研究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问题选择相应的方法,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纵向研究等。
8.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涉及到人类的各个方面,如个体、家庭、社会、组织等,因此研究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理论来分析和解释问题。
9. 除了在学术领域中的应用,心理学的成果还可以应用于临床、教育、工业、军事等各个领域,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0. 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众多的成果,如认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社会文化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的发展。
11. 认知心理学是一个以人类认知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研究人类如何感知、思考、记忆以及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机制及规律。
12. 神经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心理和神经系统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神经系统对心理活动的作用及其衰退的机制。
13. 行为主义心理学则更注重人类行为的描述和量化,主张以实验的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的成因,从而产生了行为治疗等实践应用。
14. 人本主义心理学关注的是人类价值、人的发展及人性,它主张以人为本,强调人类的自我实现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性。
实验心理学考试选择及名解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研究从观察开始B. 观察不总是可靠的C. 研究者具有主观性D. 实验法总是可靠的2.“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提出来的。
A. 1860B. 1862C. 1879D. 19173.“实验心理学”一词是冯特在他的()中首先提出来的。
A. 《感官知觉理论贡献》B. 《心理物理学纲要》C. 《实验心理学纲要》D. 《民族心理学》4.“O”变量又称为()变量。
A. 无关变量B. 额外变量C. 干扰变量D.机体变量5.广义的实验心理学也叫做()。
A. 人文心理学B. 科学心理学C. 实验心理学D. 实证心理学6.在实验心理学研究中,()技术是核心技术。
A. 观察B. 相关C. 实验D. 测量7.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称为()。
A. 自变量B. 因变量C. 额外变量D. 机体变量8.以温度、噪音、光线等作为自变量称为()自变量。
A. 刺激特点B. 环境特点C. 被试特点D. 实验特点9.从某种角度看,()研究正成为心理学研究中最有前途和最有应用价值的实验方法。
A. 真实验B. 非实验C. 实验室实验D. 准实验10.为了直接探明某种心理现象与其他心理现象或内外因素的因果关系,这叫做()。
A. 测验式实验B. 相关型实验C. 因素型实验D. 生态化实验11.心理学实验的基本方程式是()。
A. R=f(S)B. R=f(S,O)C. S=f(R)D. R=f(O)12.关于实验研究信度和效度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信度高,效度也高B. 信度高,效度低C. 效度低,信度也低D. 效度高,信度也高13.有效地控制额外变量,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研究的()。
A. 外部效度B. 内部效度C. 外部效度和内部效度D. 学术价值14.实验设计中主要应该根据()和实验要求的操作来选择合适的被试。
A. 实验者的工作精力B. 实验设备的台套数C. 实验最终目的D. 时间限制15.实验要求的精确性越高,样本数要求()。
A. 越少B. 越多C. 尽可能小D. 无所谓16.在暗室或隔音室中进行心理实验,是采用了()控制额外变量。
A. 恒定法B. 平衡法C. 消除法D. 匹配法17.实验组与控制组的主要区别在于()。
A.实验组参加实验,控制组不参加实验B.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C.实验组不接受自变量处理,控制组接受D.控制组无关变量被控制,实验组不控制18.实验中采用“ABBA”方法编排实验是为了克服()。
A. 实验者效应B. 被试者效应C. 系列效应D. 偶然误差19.被试参加两个实验A和B的顺序按照“ABBA”进行是利用了()方法控制系列效应。
A. 消除法B. 恒定法C. 平衡法D. 匹配法20.在心理实验中主试对被试最直接的干预就是通过()。
A. 分组B. 施加自变量C. 控制无关变量D. 指示语21.实验研究的起点是()。
A. 实验设计B. 课题选择C. 预备试验D. 选择变量22.采用“ABBABAAB”的实验顺序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称为()。
A. 恒定法B. 随机化法C. 匹配法D. 抵消平衡法23.下列有关样本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测心理品质越受生物性制约,研究样本可以较小B. 所测心理品质越受社会性制约,研究样本可以较小C. 研究对象个体间同质性越高,研究样本可以较小D. 利用自陈量表测量被试心理特征,样本容量可以较小二、判断题1.观察并不总是可靠的。
2.儿童心理实验往往需要赋予实验以游戏性质。
3.观察技术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技术。
4.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开始。
5.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可以认定实验出现了低限效应。
6.给小学生发量表的人是主试。
7.双盲的对象主要是被试和主试。
8.被试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儿童;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
9.因变量又称刺激变量,是因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
10.额外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11.额外变量是一种潜在的自变量。
12.一般来说,信度和区分度是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13.在某一实验情境中有效,而在另一实验情境中无效,那么可以认为这种实验的内部效度比较低。
14.一般而言,实验要求越高,样本数要求越多。
15.凡是在正式实验之前,都必须进行预备实验。
16.在实验过程中,被试不能拒绝参与实验,也不能随时退出实验。
17.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法。
三、名词解释1.自变量2.混淆变量3.机体变量4.额外变量5.代表性样本6.有偏样本四、简答题1.简述科学方法的主要特征,并就其中某一点来源适当加以阐述。
2.简述实验法的重要特点3.简述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史。
4.简述实验研究课题选择的主要来源,并就其中某一点来源适当加以阐述。
5.简述在进行文献检索与分析时可以借鉴或采用的方法。
6.简述刺激变量、机体变量、额外变量、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7.简述影响样本容量的主要因素。
五、论述题1.论述实验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变量,如何控制这些变量。
2.论述额外变量常用的控制方法。
3.论述影响实验内外效度的因素。
第二章24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就是主试控制额外变量,操纵(),以探查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函数关系的过程。
A. 刺激变量B. 机体变量C. 自变量D. 因变量25在重复实验设计中,下列原因引起的数据变异不能从残差项中分离出来的是()。
A. 自变量的主效应B. 自变量的交互效应C . 被试间的差异效应 D. 其他随机因素的效应26相对而言,()实验设计在被试选取上更为经济、有效。
A. 完全随机化B. 重复C. 个案D. 单组27在心理学实验设计中,下列可以作为组内变量的是()。
A. 年龄变量B. 性别变量C. 适应性强的刺激变量D. 适应性很弱的刺激变量28在简单反应时实验中,适合作为组内变量的是()。
A. 性别B. 气质C. 专业D. 灯光颜色第二章练习题29完全随机实验设计中,各种实验处理条件下的被试人数()。
A. 必须相等B. 不能相等C. 尽量接近D. 可以随意安排30在心理学实验研究中,机体变量不能作为()。
A. 组间自变量B. 组内自变量C. 准自变量D. 因变量31. 2×3完全随机实验设计的实验被试组数是()。
A. 2B. 3C. 5D. 632与重复实验设计相比,完全随机实验设计所需要的被试一般()。
A. 较少B. 较多C. 相等D. 无规律可循33在2×3×4的完全随机化实验设计中,各组被试需要参加()组处理。
A. 1B. 6C. 12D. 24第二章练习题34在2×3×4的重复实验设计中,被试需要参加()组处理。
A. 1B. 6C. 12D. 2435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第一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其余两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436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第二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其余两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437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第三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其余两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438在2×3×4的混合实验设计中,如果前两个因素为被试间因素,另一个因素为被试内因素,那么,需要()组被试。
A. 1B. 2C. 3D. 6第二章练习题39两个自变量的交互效应显著,就是说这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A. 具有相互制约性B. 具有相等性C. 具有独立性D. 具有平行性40在2×3×4实验设计中,有()种交互作用。
A.3B.4C.5D.741在2×2×3实验设计中,有()种实验处理。
A.3B.6C.9D.1242多因素重复实验设计中的被试组数()。
A. 等于1B. 等于自变量数C.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D. 等于自变量的水平数相乘43一般要求,在区组实验设计中,区组变量与自变量()。
A. 对于研究来说,地位相等B. 具有交互效应C. 不具有交互效应D. 水平数相等第二章练习题44区组实验设计中的区组变量一般是()。
A. 自变量B. 因变量C. 额外变量D. 时间变量45一般来说,在拉丁方实验设计中,除考察的自变量外,研究者还需要对()个额外变量的影响进行平衡。
A. 1B. 2C. 3D. 446当出现两个额外变量时,适宜采取()实验设计。
A. 区组B. 拉丁方C. 完全随机化D. 混合47当出现一个额外变量时,适宜采取()实验设计。
A. 区组B. 拉丁方C. 完全随机化D. 混合48在很多研究条件下,无法对被试进行分组或施加某种严格的控制,这是就需要进行()设计。
A. 拉丁方设计B. 混合设计C. 单组准实验设计D. 完全随机化设计第二章练习题49准实验设计就是()。
A. 标准的实验设计B. 真正的实验设计C. 严格控制了额外变量的设计D. 未能严格控制额外变量的设计50准实验设计的内部效度一般()真实验设计。
A. 高于B. 低于C. 等于D. 无法确定其是否大于51在引入实验处理前后都对唯一一组被试或被试组进行一系列周期性观测,然后比较实验处理前后的观测值变化趋势以评估实验处理效应的研究设计是()。
A. 单组时间序列设计B. 单因素前测后测实验设计C. 相等时间取样设计D. 不等组前测后测设计52在单组时间序列设计中,()并非实验处理效应的主要判断标准。
A.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斜率B.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截距C.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波形D. 观测序列回归线的连续性第二章练习题53有关4×4拉丁方设计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有四种实验处理B. 有两个额外变量C. 这是一个真实验设计D. 这是一个平衡设计54某研究者为了研究自变量A(三个水平A1、A2、A3)和自变量B(两个水平B1、B2)对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于是抽取3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相等的第一、第二、第三组,实验安排是:第一组先做A1B1,再做A1B2;第二组先做A2B1,再做A2B2;第三组先做A3B1,再做A3B2。
则此实验设计为()。
A. 组间设计B. 组内设计C. 非实验设计D. 混合实验设计55上题中的组间变量为()。
A. AB. BC. A与B都不是D. A与B都是第二章判断题18.实验和准实验设计的明显不同在于被试组间的相等性问题。
19.一个两因素的实验设计能分解成两个单因素的实验设计。
20.混合设计就是指被试间设计与被试内设计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