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密度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9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三节密度单位:红寺堡区第二中学教师:田江时间:2012年3月第三节密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认识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一定;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2、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会查密度表,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3、能联系实际运用密度公式进行求物质密度、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引入密度概念的过程中,体会到利用比值不变反映的数量关系来定义物理量的方法。
2、经历使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生活中有应用密度知识的意识,通过了解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到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价值。
教学重点:1、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和物理意义。
2、通过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的关系。
3、密度公式的应用,鉴别物质。
教学难点;1、用实验来探究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变化无关。
教学器材:体积大小不同的铝块、铁块、铜块,天平,砝码,奖牌,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使用天平的方法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那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便自己;镊夹砝码需细心,加减对应盘高低。
2:教师:我们掌握了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今天我们就来称金属块的质量(分两组称量:有称铝块的,称铁块的,学生称量,老师巡视)称出铜块1的质量是?铜块2(前两块)的质量是?铜块3(前三块)的质量是?质量(g) 体积(cm3) 质量/体积(g/ cm3)金属块1金属块2金属块3金属块4由于它们的外形是规则的圆柱体,我们可用尺子测出它的底面半径和高,按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算出它们的体积。
它们的体积我已经帮大家算出来了,分别为10厘米3、20厘米3、30厘米3让学生猜想金属块4(前四块)质量应该是多少?师问:你们猜想的依据是什么?让学生观察测出的数据,找出规律结论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通俗的说法就是当金属块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2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原来的2 倍;当金属块块的体积增大为原来的3倍,质量也跟着增大为原来的3倍测铁块这一组同学的实验数据遵不遵循这样的规律?其它小组同学的呢?举例:包子吃掉一口,体积减小了,质量也减小了;米袋子里面的米,挖掉一碗,原来的体积小了,质量也小了。
加油站基础知识培训加油站是指专门为汽车提供燃油和相关服务的场所。
作为汽车工业的重要环节之一,加油站的基础知识是每一位从业人员都必须掌握的。
本文将以2000字为范围,介绍加油站基础知识培训的相关内容。
第一部分:加油站概况1.1 加油站的定义和分类加油站是指为汽车提供燃油和相关服务的场所。
按照经营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不同,加油站可以分为一般加油站、高速公路加油站、异地车辆加油站等。
1.2 加油站的功能和作用加油站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燃油和相关服务,包括:加油、洗车、养护、维修等。
加油站在保障汽车能源供应的同时,也为用户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1.3 加油站的基本构成和设施加油站一般由燃油储存设备、加油机、加油站房、洗车设施、停车场等构成。
其中,燃油储存设备是存放燃油的地下储罐,加油机是为汽车提供燃油的设施。
第二部分:加油站燃油知识2.1 燃油的种类和性质燃油的种类主要有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
不同种类的燃油有着不同的性质,包括燃烧性能、密度、粘度、饱和蒸汽压等。
2.2 燃油的储存和供应燃油是通过地下储罐来进行储存的,储罐可以分为地下罐和地上罐两种。
供应燃油主要通过加油机的供油系统来实现,一般有单枪供油和多枪供油两种形式。
2.3 燃油的安全性和环保要求燃油的安全性是极其重要的,加油站需要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确保燃油的安全存储和供应。
同时,加油站也要满足环保要求,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的排放。
第三部分:加油站加油知识3.1 加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加油机主要由泵组、流量计、传感器等组成,工作原理是通过泵组将燃油从地下储罐中提升到加油机,并通过流量计和传感器计量和监测加油量。
3.2 加油机的操作流程加油机的操作流程一般包括选择燃油类型、开启加油机、插好加油枪、选择加油量和加油速度、加油完成后结算等。
3.3 加油站安全操作规程加油站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禁止吸烟、关掉引擎、不使用手机、正确使用防静电设备、遵守加油顺序等。
这些规程的目的是确保加油过程的安全性。
第1篇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基本属性,它表示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
密度的单位转换是化学、物理、工程等领域中常见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密度的单位及其转换方法。
一、密度的单位密度的单位有多种,常用的有:1. 公制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³)、克每立方厘米(g/cm³)等。
2. 英制单位:磅每立方英尺(lb/ft³)、克每立方英寸(g/in³)等。
3. 其他单位:如吨每立方米(t/m³)、千克每立方千米(kg/km³)等。
二、密度的单位转换1. 公制单位之间的转换(1)千克每立方米(kg/m³)与克每立方厘米(g/cm³)之间的转换1 kg/m³ = 1 × 10³ g/m³1 g/m³ = 1 × 10⁻³ kg/m³1 g/cm³ = 1 × 10³ kg/m³1 kg/m³ = 1 × 10⁻³ g/cm³(2)千克每立方米(kg/m³)与吨每立方米(t/m³)之间的转换1 kg/m³ = 1 × 10⁻³ t/m³1 t/m³ = 1 × 10³ kg/m³2. 英制单位之间的转换(1)磅每立方英尺(lb/ft³)与克每立方英寸(g/in³)之间的转换1 lb/ft³ = 16.0185 g/in³1 g/in³ = 0.062428 lb/ft³(2)磅每立方英尺(lb/ft³)与吨每立方英尺(t/ft³)之间的转换1 lb/ft³ = 0.0001643 t/ft³1 t/ft³ = 6.02377 lb/ft³3. 公制单位与英制单位之间的转换(1)千克每立方米(kg/m³)与磅每立方英尺(lb/ft³)之间的转换1 kg/m³ = 0.062428 lb/ft³1 lb/ft³ = 16.0185 kg/m³(2)千克每立方米(kg/m³)与克每立方英寸(g/in³)之间的转换1 kg/m³ = 0.063024 g/in³1 g/in³ = 15.874 kg/m³三、密度的单位转换实例例1:将0.8 g/cm³转换为kg/m³。
密度倒数法则摘要:一、密度倒数法则的概念二、密度倒数法则的应用1.物理学中的应用2.生物学中的应用3.社会学中的应用三、密度倒数法则的拓展思考四、总结正文:密度倒数法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换句话说,密度越大,质量越小;密度越小,质量越大。
这个法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一、密度倒数法则的概念密度倒数法则,又称质量与密度关系定律,是由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库依埃于17世纪提出的。
它表述为:在体积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质量与密度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m = ρV,其中m表示质量,ρ表示密度,V表示体积。
二、密度倒数法则的应用1.物理学中的应用在物理学中,密度倒数法则常用于解释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形变。
例如,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物体的形变与密度成反比。
这意味着,密度越大,物体在受力下的形变越小;密度越小,物体在受力下的形变越大。
2.生物学中的应用在生物学中,密度倒数法则可以用来解释生物体的结构。
许多生物体都是由密度较小的器官或组织包裹着密度较大的器官或组织。
例如,人体的骨骼密度较大,而肌肉密度较小。
这种结构使得生物体能够在保持轻便的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
3.社会学中的应用在社会学中,密度倒数法则可以用来分析人口密度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中,人口密度越高的地区,生活质量往往越低;人口密度越低的地区,生活质量往往越高。
因此,合理控制城市人口密度,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
三、密度倒数法则的拓展思考密度倒数法则不仅适用于物质领域,还可以引申到精神、文化等领域。
例如,在知识密度较高的领域,人们的思维品质往往较高;而在知识密度较低的领域,人们的思维品质往往较低。
因此,提高知识密度,是提高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
四、总结密度倒数法则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法则,它不仅揭示了物体的质量与密度之间的关系,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的全新视角。
第三章密度矩阵方法
§3.1 纯态与混态
§3.2 密度矩阵及其性质
§3.3 密度矩阵应用实例
§3.4 量子纠缠态
一、统计描述问题的提出
二、纯态与混态
三、密度矩阵的引入
一、密度矩阵的定义二、密度矩阵的一般性质
三、密度矩阵的运动方程
四、密度矩阵的独立变量个数一、两能级体系的密度矩阵
二、量子统计中的密度矩阵一、纠缠态引入的历史背景
VS
第二次索尔维论战(1930)1927 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德布罗意的导波理论
薛定谔:”真实的系统是
一个处于所有可能状态的经典系统的复合系统,它通过将ΨΨ*作为权重函数而获得。
”
爱因斯坦:“认为|Ψ|2是表示一个粒子存在于完全确定的地方的几率,这样的一种解释(即正统解释)就必须以完全特殊的超距作用为前
提,从而不允许连续分布在空间中的波同时在胶片的两个部分表现出自己的作用。
”
玻尔等人的反击
玻尔的回答:引力红移效应
?
dead alife 101010c c c c +⇒+
定性解释:
dead
alife 101010c c c c +⇒+不对,而是
dead
1alife 0101010⊗+⊗⇒+c c c c 二、纠缠态的分类三、两体可分离态的判据
四、两体纠缠纯态的纠缠度。
第1篇一、引言数密度,顾名思义,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内所包含的某种物质的数量。
它是描述物质密集程度的一个重要物理量。
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数密度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数密度的概念、单位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数密度的概念数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内所包含的某种物质的数量。
它通常用符号ρ表示,单位为个/立方米(个/m³)或个/平方厘米(个/cm²)。
数密度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体积数密度:指单位体积内所包含的某种物质的数量,单位为个/立方米(个/m³)。
2. 面积数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所包含的某种物质的数量,单位为个/平方厘米(个/cm²)。
3. 线数密度:指单位长度内所包含的某种物质的数量,单位为个/厘米(个/cm)。
三、数密度的单位1. 体积数密度的单位:个/立方米(个/m³)2. 面积数密度的单位:个/平方厘米(个/cm²)3. 线数密度的单位:个/厘米(个/cm)在实际应用中,数密度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例如,在描述微生物数量时,通常使用个/立方厘米(个/cm³)作为单位;在描述晶体生长速度时,则使用个/厘米(个/cm)作为单位。
四、数密度的计算方法1. 体积数密度的计算方法:ρ = N / V其中,ρ为体积数密度,N为物质的数量,V为体积。
2. 面积数密度的计算方法:ρ = N / S其中,ρ为面积数密度,N为物质的数量,S为面积。
3. 线数密度的计算方法:ρ = N / L其中,ρ为线数密度,N为物质的数量,L为长度。
五、数密度的应用1. 物理学领域:在固体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数密度被用来描述晶体的生长速度、物质的扩散系数等。
2. 化学领域:在化学合成、催化反应、生物化学等领域,数密度被用来描述反应物的浓度、产物的生成速率等。
3. 生物学领域:在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物理学等领域,数密度被用来描述微生物数量、种群密度、生物膜厚度等。
4.3物质的密度教学设计---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使用量筒的方法,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的体积。
2、通过小组分工合作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进一步理解密度的科学意义。
3、通过对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过程中,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总结归纳间接测量科学量的一般方法。
4、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科学现象。
【教学重点】学习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能对密度的科学意义加深理解,从产生误差的角度进行评估,培养学生在设计实验时有控制误差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策略】本节是在学习质量、密度的概念以及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基础上,再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测量物质的密度》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以测量物质的密度为主线,让学生经历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密度的概念,学会鉴别物质的方法,很好“”的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理念。
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会间接测量一个科学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器材】学生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拴有细线的石块、烧杯、水、小烧杯、盐水【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请同学们帮我想想办法,如何才能知道这些奖牌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
板书:第四学生回答:测量奖牌的密度,然后与密度表对照,就可以知道是哪种材料做成的。
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现象入手,使课堂充满生命力。
让学生感受从生活走向章第三节物质的密度科学的过程。
二、探求新知:测量物质的密度方法及实验步骤1、提问:怎样测量物质的密度呢?根据的公式是?板书:实验原理:ρ=m/v。
2、引导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在实验中应选用哪些测量工具?3、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利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相关知识,请同学回忆天平的使用方法?4、如何测得物体的体积呢?比如长方体、一杯液体、一个不规则的小石块?5、学生自主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请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量筒,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mL和cm3之间是什么换算关系?(2)该量筒的测量范围(量程)是多少?(3)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4)图中画出了使用量筒读数时的几种做法。
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三、密度
能力频道
m”
如何理解公式“ρ=
V
m来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V
()。
A.ρ与m成正比 B. ρ与V成反比
C.对于同一种物质而言,m与V成正比
D.以上说法均正确
鉴定物体是否空心的方法
一个铁球的质量是2.2 kg,体积为0.4×10-3m3,试鉴定此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探究专栏
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一位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
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1)分析上表中的实验序号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2)分析上表中实验序号,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例题频道
题型分类解析
一、密度的物理意义
【例1】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其体积成反比
B.把一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
C.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它们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
则它们的密度也相等
D.质量相等的两种物质,密度大的体积也大
二、密度的计算
2,【例2】有甲、乙两种金属,甲的密度是乙的密度的
5
乙的质量是甲的质量的2倍,则甲的体积是乙的()。
A.0.2倍 B.0.8倍 C.1.25倍 D.5倍三、密度与数学的结合
【例3】图11-3-3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A、B、C三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时所作的图象,由图象可知A、B、C三种物质的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A.ρA >ρB >ρC B. ρB >ρC>ρA
C.ρA <ρB <ρC D. ρA<ρC<ρB
四、密度与农业的结合
【例4】盐水选种需要密度为1.1×103kg/m3的盐水,现配制0.05m3的盐水,称得其质量是60kg,这样的盐水是否符合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应该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
思维创新突破
【例5】一个空瓶子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300g,再将此瓶子装满水,称得总质量为900g,把水倒掉装满另一种油,称得总质量为800g,那么这种油的密度为多少?
中考预览
【例6】(2006 〃宜昌课改区)一瓶纯净水喝掉一半后,剩下的半瓶水与原来的一瓶水比较()。
A.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减小,密度减小 D.体积不变,密度减小习题频道
1.某种金属的密度为2
2.6×103kg/m3;中子星每立方厘米的物质有1013g;脉冲星核的密度为1015g/cm3,上述物质中密度最大的是()。
A.中子星 B.脉冲星核 C.某种金属 D.一样大
m,可以判定对于同一种物质
2.由密度的概念及公式ρ=
V
()。
A.密度是一样的 B.体积越小,密度越大
C.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3.将一质量分布均匀的砖分割成体积大小不同的两部分,则()。
A.体积大的密度一定大 B.体积小的密度一定小
C.两者的密度一定相等 D.两者的密度一定不相等
4.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它的()
A.质量不变,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B. 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C.质量减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D. 质量、体积、密度都变小
5.对于两个不同的实心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B.密度大的物体,质量一定大
C.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密度一定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某钢瓶内的氧气密度是6kg/m3,一次气焊用去其中的1,则瓶中余下的氧气密度为()。
3
A.4 kg/m3 B.6 kg/m3
C.2 kg/m3 D.无法确定
7.用相同质量的铝和铜制成体积相等的球,已知ρ铝=2.7×103 kg/m3,ρ铜=8.9×103 kg/m3,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铜球不可能是实心的
B.铝球是实心的,铜球可能是实心的
C.铜球和铝球都是空心的
D.铝球和铜球都是实心的
8.图11-3-5所示的是A、B、C三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A.ρA > ρB >ρC,且ρA > ρ水
B.ρA > ρB >ρC,且ρA < ρ水
C.ρC > ρB >ρA,且ρA < ρ水
D.ρC > ρB >ρA,且ρA > ρ水
9.一块钢片的密度为7.8×103 kg/m3,测得其质量为
1,则余下部分的密39kg,则它的体积为 m3。
若截去
3
度为 kg/m3。
10.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用铁块、木块测得四组数据填在下表中。
(1)在上表的空缺处填上正确的数据:
(2)比较2、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
(3)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
(4)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到结论:同一种物质,其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的;
(5)综合上面的数据还可得到结论: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的。
11.图11-3-6所示是某同学在完成“探究木块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的实验后,绘制的木块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请你根据图象分析:
(1)木块的体积为2cm3时,其质量为 g;木块的体积为4cm3时,其质量为 g;木块的体积为6cm3时,其质量为 g。
(2)由此可知,同种物质的的质量和体积成关系,或者说,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3)物理学中把这个比值叫做。
(4)由图象可知,这种木块的密度为。
12.图11-3-7所示为硫酸溶液和某种油的“质量-体积”关系图象。
已知硫酸溶液的密度大于这种油的密度,从图中可知,是硫酸溶液的图线,该种油的密度为 g/cm3。
13.某农技站为选择一块较肥沃的土地进行育种,先后测量两块实验田的土壤密度,甲实验田的土壤密度为2.6×103 kg/m3,乙实验田的土壤密度为2.3×103 kg/m3,查阅有关土壤知识,你能初步断定哪块地较肥沃吗?
14.(2007〃江西)“五一”黄金周,征征和妈妈到无锡旅游,买了一只宜兴茶壶,如图11-3-8所示。
她听说宜兴茶壶是用宜兴特有的泥土材料制成
的,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
于是她用天平测出茶壶的质量为44.4g,再把壶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
水的质量是14.8g。
(1)请你帮征征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2)若测得整个空茶壶的质量为159g,则该茶壶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15.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提高,节水型洁具逐渐进入百姓家庭,所谓节水型洁具是指每冲洗一次耗水量在6L 以内的洁具,某家庭新安装了一套耗水量5L的节水型洁具,而原有的洁具每冲洗一次耗水量为9L,问:
(1)1000kg的水可供这套节水型洁具冲洗多少次?
(2)该家庭每月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设平均每天使用10次,每月按30天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