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谢 谢~!
12
7
吸痰的注意事项
选择质地光滑,管壁挺直,硬度合适,富有弹 性的吸痰管,吸痰管的直径不超过气管插管直 径的2/3.在行气管插管内吸引时先将导管浅部 痰液吸尽,再吸深部痰液,动作应轻柔、迅速, 尽可能地减少气道损伤。口鼻腔内吸痰应先吸 口腔再吸鼻腔,吸痰管插入长度不超过患儿鼻 尖到耳垂的距离。开放负压后,将吸痰管边旋 转边吸引,慢慢向外提出,手法轻巧,动作轻 柔。
3
相关知识
拍背及湿化:此为吸痰前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 通过翻身、拍背产生震动,有利痰液吸出。而 湿化(通过呼吸机或复苏囊将湿化液均匀地弥 散入细支气管)将痰液稀释,使其更易由细支 气管排入气管,易于吸出。
4
吸痰前准备
电动负压吸痰机1台;各种口径和长度的吸痰管 数条,接通电源,并用生理盐水检查导管是否 通畅。(1)蒸汽湿化,根据患儿的肺部体征和 痰液黏稠度调节湿化器的温度,一般设定在 36℃~37℃。(2)气管内滴入湿化液,如果痰 液黏稠,可向气道内滴入0.45%氯化钠溶液 0.5~1.0ml,用复苏气囊加压6~8次后吸痰。
10
吸痰的注意事项
吸痰时要求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医务人员洗手和手的清 洁,用物严格消毒灭菌,无密闭式吸痰装置时在吸痰 后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接头处用碘伏消毒后再连接, 做好基础护理,尤其重视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 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减少误吸 的发生,采用小号胃管鼻饲或微量输液泵持续滴入、 喂养前后30min内不吸痰等措施预防胃内容物的反流, 减少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以达到减少气管内 痰液,预防感染的作用。
6
吸痰的注意事项
新生儿吸引压力不应超过13.3kPa,过小,吸痰 效果差,使操作时间延长;过大,则易损伤患 儿的气管黏膜。吸痰机吸痰,两人配合操作, 吸痰前2~3min可提高氧浓度10%~20%.吸痰 后立即听诊肺部,评价吸痰效果,确定两肺呼 吸音对称,气管导管未脱落,待血氧饱和度回 升后将吸氧浓度调回吸痰前浓度。肺部感染严 重时痰液较多,吸痰时间可较短,一般情况下 每2h吸引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