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选择的原则:使病变部位处于高处,引流支气管开口向下, 若有两个以上炎性部位,一般以痰液较少的部位开始,然后再进 行另一个部位。
注:1、引流前评估患者病情、耐受力,湿啰音集中的部位并配合 X线胸片提示炎性病灶。
2、选择有效体位 坐位或半坐位促进肺上叶引流,由一侧卧 位转入仰卧位,再转入另一侧卧位,有利于肺中叶引流。头低脚 高位,俯卧位有利于肺下叶引流。
5
拍背与胸壁震荡
胸部叩击适用于久病体弱,长期卧床,排痰无力者。 禁用于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有病理性骨折史, 咯血,低血压以及肺水肿等病人。
卧床患者每2 h翻身1次,翻身时拍背,可下床活 动者每4~6 h拍背1次,取侧卧位或坐位,叩击部位用薄 毛巾保护。 方法:病人侧卧位,在他人协助下取坐位,叩击者两手 手背弯曲并拢,使掌侧成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 而上,由外向内,双手交替或单手迅速而有节律的叩击 胸壁,叩击面积覆盖前次叩击的1/3,振动气道,每一肺 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120~180次,叩击时发出一种空 而深的拍击音则表明手法正确。
2
物理排痰的方法
加强气道湿化
1、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 温度18-20℃、湿度50-60%。充分发挥呼吸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地 面采用湿拖,病室不摆设花草,避免延误及灰尘刺激,注意保暖。 若病情许可多饮温开水,每日1500ml,增加体内水分,稀释痰 液,利于排痰。 2、氧气湿化,提高吸入气体的湿度,达到湿化气道粘膜,稀释痰 液的目的。湿化瓶水量以瓶身的1/2或2/3,吸入温度35-37℃,温 度过低引起呼吸道粘膜纤毛活动减弱,过高引起呼吸道粘膜纤毛 消失。
经常变化体位有助于痰液咳出。
对胸痛不敢咳嗽的病人,应避免因咳嗽加重疼痛,如胸 部有伤口可用双手或枕头轻压伤口两侧,使伤口两侧的皮肤 软组织向伤口处皱起,可避免咳嗽时胸廓扩张牵拉伤口而引 起的疼痛,疼痛剧烈时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剂,30分钟后进行 深呼吸和有效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