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
- 格式:doc
- 大小:56.50 KB
- 文档页数:1
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一一、目的和要求为配合《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部分的理论教学,进行一次建筑方案设计,使学生初步了解一般民用建筑的设计原理,初步掌握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进一步训练和提高绘图技巧。
二、设计题目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行政办公楼三、设计条件1、建设地点:嘉陵江路校区中央院系区西区,地形自定。
2、结构类型及层数:框架或砖混结构(结构体系自定),3-6层。
四、原始资料1、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5度,夏季室外计算温度28度。
2、全年主导风向东北风,基本风压0.6KN/m2。
3、年平均降雨量600mm,日最大降雨量90mm。
4、最大积雪厚度250mm,最大冻土深度350mm。
5、常年地下水位低于1.5m。
6、抗震设防6度,结构安全等级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
7、结构抗震等级三级。
8、建筑场地为二类,地基承载力180kpa。
五、设计内容及要求设计图纸推荐使用cad绘制或天正;设计应按照当前现行的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构造做法选用相应的建筑图集做法,设计要求局部做到建筑施工图的深度。
要求所有图形(设计说明、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均绘制在一个cad文件中。
纸质版出图(打印)图纸规格(输出在A4纸上,如不清楚可输出在A3纸上)。
设计内容如下:1、设计说明设计说明包括如下内容:(1)设计依据;(2)工程概况;(3)用料说明及室内外装修工程,具体包括:①墙体工程;②防排水工程;③门窗工程;④楼地面工程;⑤阳台、屋顶花园、屋顶平台、楼梯工程;⑥室内外装修工程等。
做法选用01建筑工程做法L13J1。
(4)其他注意事项等。
注:①所有图纸中的图签统一按附表2整理。
②门窗统计表按附表3整理。
③室内外装修部分除用文字说明外,亦可采用表格形式,表格应按附表4整理。
附表2 图签附表4 室内外装修建筑做法说明2、建筑平面图包括各层建筑平面图,比例1:100~1:200。
(1)确定各房间的形状、尺寸及位置,注明房间名称。
(三)建筑学专业1、专业基础平台认识实习( Cognition Practice)实习教学大纲实习时间(周数):1一、参考书与资料《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画环境表现与技法》钟训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的涵意》刘育东天津大学出版社美术3(Fine Arts(3))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适用专业:建筑学、城市规划先修课程:美术1、2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美术3(Fine Arts(3))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总学时:102实训(实操)学时数:102实训(实操)项目数:5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实训102先修课程:美术1、2、3六、推荐教材:《高等建筑美术-色彩》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建筑美术(Architectural Sketch)实训(实操)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美术课程总学时:102实训(实操)学时数:102实训(实操)项目数:5二、使用教材与参考书《高等建筑美术-色彩》建筑力学(1)(Architectural Mechanics(1))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筑力学(2)(Architectural Mechanics(2))一、课程说明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推荐教材:《建筑力学》周国瑾施美丽张景良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建筑力学》钟光珞,张为民编著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理论力学》马棣勋等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材料力学》刘鸿文主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建筑构造(1)(Architectural Construction (1) )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45先修课程: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教材:《建筑构造》上册重庆建筑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参考书目:《建筑构造》(一)东南大学建筑构造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构造资料集》上、下册陈保胜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设计标准图集(国标)(省标)建筑物理(Architectural Physics )一、课程说明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实验17先修课程:建筑设计1/2,普通物理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物理(第三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建筑物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技术 _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节能窗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物理(Architectural Physics)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物理课程总学时:68实验学时数:17实验周学时:1开设实验项目数目:10推荐教材《建筑物理》,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一版),柳孝图主编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总学时:42 学时分配:讲课25 实验17先修课程:普通化学、普通物理、材料力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材料》(第三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参考书目:《建筑材料》(建筑学专业)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建筑材料(Building materials)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建筑材料课程总学时:42实验学时数:17开设实验项目数:9四、实验教材与参考书《建筑材料实验指导书》(自编)《建筑材料》: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结构(1)(Architectural Structure (1))一、课程说明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先修课程: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六、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结构原理与设计》林宗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主要参考书目:1.《建筑结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设备(Architectural Equipment)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建筑物理六、推荐教材及参考书目推荐教材:《建筑设备》,陈妙芳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1、《建筑设备》,董羽蕙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2年;2、《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王增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空气调节》,薛殿华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建筑营造及经济管理(Construction&Economy Management)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六、推荐教材《建筑经济与管理》参考书目:《建筑工程经济》中国建筑史(Chinese Architecture History)一、课程说明总学时:51;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1)(2)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同济、清华、南工、天大四院合编,《中国建筑史》,中国建工出版社[2]《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刘敦桢,《中国建筑类型与结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外国建筑史(History of Western Architecture)一、课程说明总学时:68 学时分配:讲课51,自主学习17六、教材及参考书目:1.《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以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外国近现代建筑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罗小未、蔡琬英著.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14.吴焕加著.20世纪西方建筑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5.(意)L·本奈沃洛著.邹德农、巴竹师译.西方现代建筑史.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6.陈志华著.外国古建筑二十讲.北京:三联书店,20027.(英)大卫·沃特金著.傅景川等译.西方建筑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建筑设计(1)(Architectural Design(1))一、课程说明总学时:102 学时分配:讲课17,自主学习17,实训68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美术(一)、(二)二、课程教学的目的与任务:六、教材及参考书目《建筑设计资料集》1、2、3集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空间组合论》《别墅建筑设计》《幼儿园建筑设计》《文化馆建筑设计》《中小学建筑设计》《建筑空间、形式、秩序》七、实践环节教学大纲①参观与调查相关建筑物。
附件四:全国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规范、原则及重要参照书目1.建筑总平面设计(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1科目2.住宅设计原理(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1科目3.公共建筑设计原理(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1科目4.建筑构造(高等院校教材)………………………………………用于第2科目5.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用于第1、2科目6.建筑构造上下册郭继武、龚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年6月)…………………………用于第3科目7.二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复习参照资料(全国注管委,浙江省注管委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用于第3科目8.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手册(有关费用构成及建筑面积部分)(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用9.建筑师技术经济与管理读本(全国注册建筑师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用于第4科目10.概、预算定额(土建部分)………………………………………用于第4科目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1号)…用于第4科目12.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3号)………………………………用于第4科目13.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1号)………………………………用于第4科目14.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9号)………………………………用于第4科目15.中华人民共和国协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总则第一~四章及第十六章(建设工程协议)………………………………………用于第4科目16.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国务院第184号令)………17.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93号令)……………用于第4科目18.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用于第4科目19.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实行细则(建设部第52号令)………………………………………………用于第4科目20.实行工程建设强制性原则监督规定(建设部第81号令)……用于第4科目21.工程建设若干违法违纪行为惩罚措施(建设部、监察部第68号令)……………………………………用于第4科目22.建筑工程设计招标投标管理措施(建设部第82号令)………用于第4科目2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原则GB/T50001—…………………用于第1、2科目24.总图制图原则GB/T60103—……………………………用于第1、2科目25.建筑制图原则GB/T50104- ……………………………用于第1、2科目26.都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CJJ15-87………………用27.都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用于第1、4科目2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用于第1、2、4科目29.村镇规划原则GB50188-93……………………………………用于第1、4科目30.都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用于第1、2、4科目31.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用于第1、2、3、4科目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用于第1、2、3、4科目33.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39-90………………………用于第1、2、3、4科目3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J39-97……用于第1、2、3、4科目3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用于第1、2、3、4科目3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用于第1、2、3、4科目37.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用于3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用于第1、2、3、4科目39.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用于第1、2、3、4科目40.托儿所、幼稚园建筑设计规范JGJ39-87试行…………用于第1、2、3、4科目41.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87试行……………………用于第1、2、3、4科目4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用于第1、2、3、4科目43.电影院建筑设计规范JGJ58-88试行……………………用于第1、2、3、4科目44.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试行…………………用于第1、2、3、4科目45.疗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0-87试行……………………用于第1、2、3、4科目46.汽车客运站建筑设计规范JGJ60-99……………………用于第1、2、3、4科目4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用于第1、2、3、4科目48.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用于49.饮食建筑设计规范JGJ64-89……………………………用于第1、2、3、4科目5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用于第2科目5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用于第2科目52.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用于第2科目5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118—88……………………………用于第2科目5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用于第2科目55.民用建筑节能设计原则(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用于第2、3科目56.建筑构造荷载规范GB50009—………………………………用于第3科目57.砌体构造设计规范GB50003—………………………………用于第3科目58.混凝土构造设计规范GB50010—……………………………用于第3科目59.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用于第3科目6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用于第3科目6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用于第3科目62.采暖通风与空气调整设计规范GBJ19—87………………………用于第3科目6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BJ/T16-92 ……………………………用于第3科目6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用于第4科目65.混凝土构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用于第4科目66.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用于第4科目6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用于第4科目6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用于第4科目69.地下防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8-………………用于第4科目注:1. 本书目序号1—4所列书目因目前全国高校尚无统一教材,目录暂按此列。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1、框架结构:由梁,柱组成的结构单元称为框架,全部竖向荷载和侧向荷载由框架承受的结构体系,称为框架结构2、框架只能在自身平面内抵抗侧向力,必须在两个正交的主轴方向设置框架,以抵抗各个方向的侧向力3、框架在侧向力作用下侧移有两部分组成:梁和柱的弯曲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呈剪切性,自下而上侧键位移减小;柱的轴向变形产生的侧移,侧移曲线弯曲形,自下而上层间位移增大。
框架的侧移曲线以剪切性为主4、剪力墙结构: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承受竖向荷载和抵抗侧向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也称为抗震墙结构5、剪力墙是平面结构,在自身平面内有较大的承载力和刚度,平面外的承载力和刚度小,6、框剪结构: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荷载和侧向力,就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7、框剪结构常用组成形式:框架与一般剪力墙组合;与一般剪力墙和剪力墙围城的井筒组合;框架与带边框剪力墙的组合8、框架-剪力墙结构是一种双重抗侧力结构9、框架和剪力墙的变形分别呈剪切性和弯曲形,由于楼板的作用,框架和剪力墙的侧向位移必须协调。
在结构的底部,框架的侧移减小,在结构的上部,剪力墙的侧移减小,侧移曲线的形状呈弯剪行10、框剪结构特点:布置灵活,延性好,刚度大,承载力大,是一种比较好的抗侧力体系11、其他结构形式:板柱-剪力墙结构;框架-支撑结构;筒体结构(框筒结构,桁架筒结构,筒中筒结构,束筒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巨型结构12、剪力滞后:倾覆力矩使框筒的一侧翼缘框架柱受拉,另一侧翼缘框架柱受压,而腹板框架柱有拉有压。
翼缘框架柱中各柱轴力分布不均匀,角柱的轴力大于平均值,中柱的轴力小于平均值;腹板框架各柱的轴力也不是线性分布,这种现象称为剪力滞后13、体型和总体布置:建筑体型指的是建筑的平面和立面;结构的总体布置是指结构构件的平面布置和竖向布置14、概念设计:是指结构设计中,用概念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15、高层建筑外形可分为板式和塔式两种16、基础:基础承托房屋的全部重量和外部作用力并将其传到地基,伐型基础基础及箱型基础是高层建筑的常用基础形式,伐基有板式?梁板式17、地震动三要素:强度,频谱,持续时间18、限制侧向变形的主要原因:防止主体结构开裂,损坏;防止填充墙及装修开裂,损坏;过大的侧向变形会使人有不舒服感,影响正常使用,过大的侧移会使结构产生附加内力19、延性是指构件和结构屈服后,具有的承载力不降低或基本不降低,且有足够的塑形变形的能力的一种性能,一般用延性比表示?延性比:是指极限变形与屈服变形的比值20、要设计延性结构,与那些因素有关:(1)选择延性材料(?2)进行结构概念设计(3)设计延性结构(4)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构造措施及抗震等级21、框架,剪力墙,框剪的两个计算基本假定:(1)一片框架或一片剪力墙可以可以抵抗在本身平面内的侧向力,而在平面外的刚度很小,可以忽略? (2)楼板在其自身内刚度无限大,楼板平面外刚度很小,可以忽略22、框架近似计算的一些假定:(1)忽略梁柱轴向变形及剪切变形?(2)杆件为等截面(等刚度),以杆件轴线作为框架计算轴线?(3)在竖向荷载下结构的侧移很小,因此在做竖向荷载下计算时,假定结构无侧移23、用力矩分配法计算的要点:(1)计算各层梁上竖向荷载和梁的固端弯矩(?2)将框架分层,各层梁跨度及柱高与原结构相同,柱端假定为固端(?3)计算梁柱线刚度(?4)计算和确定梁,柱弯矩分配系数和传递系数?(5)按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梁,柱弯矩(?6)将分层计算得到的,但属于同一层的柱端弯矩叠加得到柱的弯矩24、抗侧移刚度d:单位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推力25、抗侧刚度D:柱节点有转角时使柱端产生水平位移所需施加的水平推力26、反弯点法基本假定:(1)假定框架梁的抗弯刚度无穷大?(2)_假定梁的轴向变形很小,可以忽略27、反弯点法计算框架内力的步骤:(1)确定各柱反弯点位置(2)分层取脱离体计算各反弯点处剪力(3)先求柱端弯矩,再由节点平衡求梁端弯矩,当为中间节点时,按梁的相对线刚度分配节点处的柱端不平衡弯矩28、影响D值的因素:(1)该柱本身刚度(2)上下梁的刚度(3)上下层柱的高度(4)上下层剪力(5)柱所在层的位置29、D值法计算内力的步骤:(1)计算作用在第i层结构上的总剪力并假定他作用在结构的刚心上(2)计算各梁柱的线刚度(3)计算各柱抗侧刚度(4)计算总剪力在各柱间的剪力分配(5)确定反弯点高度系数(6)根据各柱分配到的剪力及反弯点位置计算柱端弯矩(7)由柱端弯矩,并根据节点平衡计算梁端弯矩(8)根据力的平衡,由梁端弯矩和作用在该梁上的竖向荷载梁跨中的弯矩和剪力30,剪力墙类型(1)整体墙:墙上门窗洞口面积不超过墙面面积的16%,且空洞间距至墙边净距大于空洞边长(2)联肢墙:当洞门较大,切排列整齐,可划分为墙肢和连梁,称为联肢墙(3)不规则开洞剪力墙:当洞口较大,而排列不规则,不能简化成杆件体系进行计算31、联肢墙连续化计算方法基本假定:(1)忽略连梁的轴向变形,即假定两墙肢的水平位移完全相同(2)假定两墙肢各截面的转角和曲率都相等,因此连梁的转角相等,连梁的反弯点在梁的中点(3)各个墙肢截面,各连梁截面积及层高等几何尺寸沿双肢墙全高都是相同的32、双肢墙位移及内力分布特点:(1)双肢墙的侧移曲线呈弯曲形,(2)连梁的剪力分布具有明显特点,剪力最大的连梁不在底层,他的位置大小将随a值改变(3)墙肢的轴力与a值有关,当a值增大时,连梁剪力增大,墙肢轴力也必然加大(4)墙肢的弯矩也与a有关,但正好相反,a值愈大,墙弯矩愈小33、双肢墙多肢墙计算步骤:(1)计算几何参数(2)计算墙肢邓小刚度(3)计算连梁约束弯矩函数(4)计算连梁内力(5)计算墙肢轴力,弯矩及剪力(6)计算顶点位移34、小开口墙的内力和应力分布特点:(1)墙肢中大部分层都没有反弯点(2)截面上正应力分布接近于直线分布35、壁式框架:在联肢墙中,当洞口较大,连梁刚度接近于或大于墙肢刚度时,其性能已接近于框架,称为壁式框架36、剪力墙和框架之间的联系:(1)通过楼板联系,铰接体系(2)通过连系梁联系,刚接体系37、抗推刚度:产生单位层间变形角所需的推力38、刚度特征值很小时,剪力墙承担大部分剪力;当刚度特征值很大时,框架承担大部分剪力;框架的剪力最大值在结构中部某层,随着刚度特征值的增大,最大剪力层向下移动39、刚度中心:各抗侧力结构抗侧移刚度的中心;另一个解释:他是在不考虑扭转情况下各抗侧力单元层剪力的合力中心40、扭转偏心距:水平力作用线及刚度中心二者距离41、为了使钢筋混凝土框架称为延性耗能框架,应采用的抗震概念设计:(1)强柱弱梁(2)强剪弱弯(3)强核心区,强锚固(4)局部加强(5)限制柱轴压比,加强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42、影响梁的延性和耗能的主要因素:破坏形态;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塑性铰区混凝土约束程度43、柱的破坏形态:压弯破坏或弯曲破坏,剪切受压破坏,剪切受拉破坏,剪切斜拉破坏,粘结开裂破坏44、轴压比:柱的平均轴向压力与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的比值45、为了实现延性剪力墙,剪力墙的抗震设计应符合的原则:(1)强墙弱梁(2)强剪弱弯(3)限制墙肢的轴压比和墙肢设置边缘构件(4)加强重点部位(5)连梁特殊措施46、墙肢控制截面:墙底界面,改变混凝土强度等级,改变配筋量的截面47、在轴压力和水平力作用下,墙肢的破坏形态与实体墙破坏形态相同: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剪切破坏,滑移破坏48、大偏心破坏:在极限状态下,墙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大于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时,为大偏心受压破坏49、小偏心破坏:在极限状态下,墙肢截面混凝土相对受压区高度大于其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时微小偏心受压50、墙肢截面剪切破坏形态:(1)剪拉破坏,属脆性破坏(2)斜压破坏(3)剪压破坏,最常见破坏形态51、计算高层结构的基本计算类型:平面协同计算;空间协同分析;空间结构计算;完全空间结构计算?1,框架结构和框筒结构的结构构件平面布置有什么区别?框筒结构的剪力滞后表现在哪?框架结构的柱距,可以是4-5米的小柱距,也可是7-8米的大柱距,可以用隔断墙分隔空间,以适应不同使用功能的需求,框筒结构是由布置在建筑物周边的柱距小,梁截面高的密柱深梁的框架组成,形式上框筒由四榀框架围城,(剪力滞后见小炒1)2、筒中筒结构和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结构平面布置有什么区别?框架-核心筒结构设置加强层有什么作用?筒中筒:用框筒作为外筒,将楼电梯间,管道竖井等服务设施集中在建筑平面的中心做成内筒,就成为筒中筒结构,框架-核心筒,加大外框筒的柱距,减小梁的高度,周边形成稀柱框架,与内筒一起,组成了框架-核心筒结构,其周边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形成的可用空间大;使一侧框架柱受压,另一侧框架柱受拉,对核心筒形成反弯,减小结构的侧移和减小伸臂构件所在楼层以下核心筒各截面的弯矩。
建筑设计数据收集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1994年6月1日出版的一本书。
作者是建筑设计数据集的编辑委员会。
在原始版本的基础上,根据一般类别,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结构修订了新版本的建筑设计数据集(第二版)。
第一和第二卷是一般类别。
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和第七卷是民用和工业建筑。
以下是建筑结构。
编译样式仍然主要基于图片和表格,并辅以简短的单词。
这是第4集。
内容有效性
新版的建筑设计数据集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它更加系统和全面,涵盖了建筑设计工作的各种专业知识。
它涵盖了全球任何时候,任何时候建筑设计的所有领域。
它不仅与水,供暖,电力,卫生,建筑结构和建筑经济等专业密切相关,而且涉及许多知识领域,例如哲学,美学,社会学,人体工学,行为和环境心理学。
其次,除某些原始内容外,此修订版中的大多数内容已得到极大地更新或充实。
新项目包括:表格组成;园林绿化;环境草图;城市广场;中国古代建筑;住宅;建筑装饰;室内设计;无障碍设计;商业街;地铁;农村住宅法庭;银行;电脑室;太阳能应用。
此外,新版本中列出的各种建筑物的技术参数,配额指标和设计原则均选自新的设计规范。
各种设计示例已得到全面更新,以使这种大型工具更加实用。
第三,分类在编译系统中清晰易懂。
一般类别集中在1套和2套中,其他套是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建筑结构。
第四,新版本的装订设计和布局应保持原始版本的独特风格并保持这套大型参考书的连续性,但在纸张材料和印刷技术上要比原始版本更为精美。
第3章 高层建筑结构的荷载和地震作用——局部修改P39:作用在楼面上的活荷载,不可能以标准值的大小布满在所有楼面上,因此在设计梁、墙、柱和基础时,还要考虑实际荷载沿楼面分布的变异情况,对活荷载标准值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
折减系数的确定比较复杂,目前大多数国家均通过从属面积来考虑,具体可参考《荷载规范》的规定。
P46:表3.2.2 脉动增大系数ξ注:计算201T ω时,对地面粗糙度B 类地区可直接代入基本风压,而对A 类、C 类和D 类地区应按当地的基本风压分别乘以1.38、0.62和0.32后代入。
P47:表3.2.4 振型系数ϕP49:表3.2.5 风荷载作用下各区段合力的计算P50:结构地震动力反应过程中存在着地面扭转运动,而目前这方面的强震实测记录很少,地震作用计算中还不能考虑输入地面运动扭转分量。
为此,《高层规程》规定,计算单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每层质心沿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移值可按下式采用,即0.05i i e L =± (3.3.1)式中:i e 为第i 层质心偏移值(m),各楼层质心偏移方向相同;i L 为第i 层垂直于地震作用方向的建筑物总长度(m)。
P51:表 3.3.2 时程分析时输入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 (cm/s 2)P53:表3.3.5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P59:2)跨度大于24m 的楼盖结构、跨度大于12m 的转换结构和连体结构、悬挑长度大于5m 的悬挑结构,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宜采用时程分析法或振型分解反应谱方法进行计算。
时程分析计算时输入的地震加速度最大值可按规定的水平输入最大值的65%采用,反应谱分析时结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可按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的65%采用,但设计地震分组可按第一组采用。
3)高层建筑中,大跨度结构、悬挑结构、转换结构、连体结构的连接体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不宜小于结构或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与表3.3.9所规定的竖向地震作用系数的乘积。
建筑设计资料集2建筑声学设计手册及原规范 原规范建筑声学设计手册(1986年版本)3其出发点大体有五个因素:(1)将戏曲视为中国歌剧,与话剧分开对待; (2)以自然声为主,按照声源的性质划分;(3)以统计为依据,大、中型剧场有楼座为基点; (4)国内外一般剧场的统计;(5)现代剧场设计,不考虑古典剧场的观演关系。
4本规范以统计学为依据,以大、中型剧场有楼座为基点,并具有固定观演关系的剧场为对象。
规范数据采用最低标准。
剧场扩声是剧场声学重要组成,扬声器往往设于台口上方,其直达声要求服务于整个观众席。
另外,现代剧场的台口在不断增高,有电声剧场按自然声每座容积要求就不尽合理,故提出可适当提高。
1.2.2观众厅体形音质设计,取决于声源的位置及其特性(指向性、声功率、频谱特性等),在广泛使用扩声系统情况下,有如下变化:1、当不考虑原声源时,扬声器的位置及指向性不同;2、扩声系统的音质及清晰度已成为厅堂音质的主题;3、扩声系统的声反馈,除与系统有关外,与厅堂的建声设计有关。
4、当考虑原始声源时,拾音效果与原声源和话筒间的建声设计有关。
这些变化,使音质体形设计概念含混:(1)以点声源为基础的几何声学体形设计难以立足。
(2)自然声演出的提法,缺乏普遍意义。
当前出现的情况:(1)不考虑建声设计,如北京保利大厦剧场无天棚;长沙世界乐园五洲大剧场棚索屋盖,无天棚;深圳欢乐场棚索屋盖,无天棚。
此类剧场,大都音质不佳,观众听不清台词; (2)多用途剧场的扩声系统,有的剧场喜欢自带。
(3)多用途剧场的扩声系统往往附有舞台反送系统。
因此,具有扩声系统的剧场厅堂音质设计,一般由声学专业与装修专业共同完成。
建声设计(自然声声场设计)首先是体形设计,即早期反射声声场设计,避免声学缺陷;为使楼池座后部空间的音质与观众厅相似,对后排净高作了相应要求;楼座挑台下开口高宽比不同于礼堂(礼堂可以附助扬声器补声),应以自然声演出为主考虑。
二级建筑师考试规范目录一、设计前期与场地设计(知识题)1.1 场地选择能根据项目建议书,了解规划及市政部门的要求。
收集和分析必须的设计基础资料,从技术、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对场地开发作出比较和评价。
1.2建筑策划能根据项目建议书及设计基础资料,提出项目构成及总体构想,包括:项目构成、空间关系、使用方式、环境保护、结构选型、设备系统、建筑规模、经济分析、工程投资、建设周期等,为进一步发展设计提供依据。
1.3 场地设计理解场地的地形、地貌、气象、地质、交通情况、周围建筑及空间特征,解决好建筑物布置、道路交通、停车、广场、竖向设计、管线及绿化布置,并符合法规规范。
二、建筑设计(知识题)2.1 系统掌握建筑设计的各项基础理论、公共和居住建筑设计原理;掌握建筑类别等级的划分及各阶段的设计深度要求;掌握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标准;理解建筑与室内外环境、建筑与技术、建筑与人的行为方式的关系。
2.2 了解中外建筑历史的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了解中外各个历史时期的古代建筑与园林的主要特征和技术成就;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过程、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原则。
2.3 了解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居住区规划、环境景观及可持续性发展建筑设计的基础理论和设计知识。
2.4 掌握各类建筑设计的标准、规范和法规。
三、建筑结构3.1 对结构力学有基本了解,对常见荷载、常见建筑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有清晰概念,能定性识别杆系结构在不同荷载下的内力图、变形形式及简单计算。
3.2 了解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结构的力学性能、使用范围、主要构造及结构概念设计。
3.3 了解多层、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结构选型的基本知识、结构概念设计;了解抗震设计的基本知识,以及各类结构形式在不同抗震烈度下的使用范围;了解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的类型及选择的基本原则;了解一般建筑物、构筑物的构件设计与计算。
四、建筑物理与建筑设备4.1 了解建筑热工的基本原理和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设计原则;掌握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防潮的设计,以及日照、遮阳、自然通风方面的设计。
201机械工程学院参考教材内燃机原理1.《内燃机学》,周龙保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车辆发动机原理》,秦有方编,国防工业出版社3.《汽车拖拉机发动机》,董敬,庄志编,机械工业出版社4.《汽车排气净化与噪声控制》,秦文新等边,人民交通出版社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1.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张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2.机械原理教程,申永胜,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3.机械原理(第六版),孙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4.机械设计(第三版),董刚,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5.机械设计(第六版),濮良贵,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产品设计1.工业设计心理学,李乐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产品创新设计,边守仁,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理论力学3.《理论力学》,贾启芬等,机械工业出版社4.《理论力学》,贾启芬等,天津大学出版社工程力学1.《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材料力学》苏翼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3.《材料力学》(第四版上、下册),孙训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材料力学》,赵志岗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5.《工程力学》,贾启芬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工程热力学(含制冷原理)1.工程热力学,曾丹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2.工程热力学,庞麓鸣等,高教出版社,19863.工程热力学,沈维道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202精密仪器与光电子工程学院参考教材测控技术基础1. 施文康,余晓芬主编. 检测技术(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 强锡富主编. 传感器(第3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5.3. 张国雄主编. 测控电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4. 费业泰主编.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第5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工程光学(1)《工程光学》第2版,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2)《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工程光学复习指导与习题解答》,蔡怀宇,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生物医学工程基础:1、《医学传感器与人体信息检测》,王明时编,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生物医学传感器与原理与应用》,彭承琳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现代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王平编,浙江大学出版社4、《数字信号处理》,吴镇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丁玉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数字信号处理》,第二版,学习指导,高西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电子学基础《量子力学教程》,周世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3《激光原理》,周炳琨,高以智,陈倜嵘, 陈家骅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激光技术》第二版,蓝信钜等,科学出版社,2005《物理光学与应用光学》,石顺祥,张海兴,刘劲松。
厂址选择(第一版)1.基本要求1.1厂址选择的一般要求1.2选厂用资料的内容1.3选厂报告的基本内容2. 设计基础资料搜集提纲地形、气象、矿藏、交通运输、地质、临近地区情况、地面水、地下水、施工条件、给水排水、供电、电讯、动力供应3.改建或扩建厂设计基础资料搜集提纲总图运输、土建、供电、电讯、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动力供应、其它厂址选择(第二版)1.基本原则与要求1.1厂址选择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1.1厂址选择的要求1.1.2选厂用资料内容1.1.3 选厂报告1.1.4 环境影响报告2. 基础资料收集提纲地形、气象、地面水、地下水、给水排水、交通运输、矿藏、地质、供电、电信、能源供应、原料燃料供应、施工条件、临近地区概况、环保人防其他。
3.改扩建厂基础资料搜集提纲总图运输、土建、供电电讯、给水排水、采暖、动力供应、其它总平面及运输(第一版)1.基本原则·节约用地1.1 总平面布置的基本原则1.2 节约用地的几项措施2.防护间距2.1 油库分类2.2 第一类油库内地上油罐的防火间距2.2 第二类油库内地上油罐、桶装车、泵房、罐桶间、装卸设备至铁路、公路的间距2.3 在一或二级耐火等级的生产建筑物内的允许储油量2.4第二类油库内油罐的防火间距2.5 储气罐的防火间距3.防护间距3.1冷却设备的间距3.2落锤至生产厂房的防震距离3.3 氧气站、乙炔站与铁路、道路的距离3.4 乙炔站的防护间距3.5 氧气及乙炔实瓶库的防火距离3.6 露天变电所防火间距3.7 露天配电装置防护距离3.8 室内配电站防火间距3.9高压架空线路的防护区3.10 电石库的防火距离4.竖向布置4.1竖向布置的基本原则4.2 布置方式4.3 道路、场地纵坡4.4 雨水井设置参考间距4.5 土方工程参考指标4.6 城市型道路交叉口的处理4.7车间引道的处理4.8 小型广场的竖向处理4.9 建筑物间地坪高差较大时的竖向处理4.10 建筑物间地坪标高极限差计算4.11 球场雨水排除方式4.12地面雨水排除方式4.13 交叉路口竖向布置5. 明沟5.1 一般排水沟做法5.2 明沟水力计算5.3 常用梯形明沟W、P值5.4 明沟与暗管相接时5.5 明沟铺砌说明5.6 明沟设计充满度5.7土明沟边坡5.8各种土明沟允许流速5.9 加固后明沟允许流速6. 土方计算6.1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格网计算、方格网综合近似计算、图表计算7. 管道综合7.1 管道综合的一般规定7.2 管道布置的几种形式7.3 地下管道相互间及其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水平净距7.4 地下管道交叉最小净距7.5 地下管道埋设最小深度7.6 1千伏以下架空线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水平距离7.7 1千伏以上架空线至建筑物最小水平、垂直距离7.8 1千伏以上架空线至铁路、公路最小水平距离7.9 架空煤气管道至建筑物、构筑物最小水平距离7.10架空煤气管道与构筑物、管线交叉最小净距8. 绿化布置8.1 绿化布置的一般说明8.2 植物性态与功能8.3 植物栽植参考间距8.4 植物与建筑物、构筑物平面间距8.5 植物与铁路平交道间距8.6 植物与道路交叉口间距8.7 绿化地带最小宽度8.8 植物与地下工程管道间距8.9 植物与架空电线间距8.10 卫生防护林带9. 道路9.1 工业企业道路的等级9.2 道路纵、横坡度9.3 简易小桥涵构筑物9.4 引道最小宽度、最小长度、引道坡度及最小转弯半径9.5 人行道指标9.6 视距指标9.7 交叉路口弯道面积计算9.8 直交路口弯道面积9.9 厂内道路最小转弯半径9.10 厂内路面宽度9.11 路边至构筑物的距离9.12 常用道路平面计算公式9.13 一般道路的铺设形式9.14 道路转弯半径9.15 汽车库前停车广场10. 逥车场地11.标准轨距铁路11.1 工业企业标准轨距铁路11.2 厂外线的等级11.3 厂外线限制坡度11.4 纵断面上坡道最小长度11.5 厂外线最小曲线半径11.6 厂外线几种布置形式11.7 厂外线上部建筑类型11.8 道口布置11.9 钢轨主要尺寸11.10 厂内线布置形式11.11 厂内联络线的坡度11.12 厂内线最小曲线半径11.13 厂内联络线(通过列车者)上部建筑类型11.14 厂内其他线路的上部建筑类型11.15 两相邻线路之中心线距离11.16 厂外铁路中心线至建筑物的最小距离11.17 厂内线至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11.18 道岔号的规定11.19 直线普通单开道岔11.20 单开道岔交叉渡线11.21 两相邻道岔间的最小距离11.22 复式交叉道岔11.23 标准轨距铁路限界11.24 铁路横断面11.25 铁路平交道12. 窄轨铁路600mm窄轨铁路12.1 线路最大限制坡度12.2 最小曲线半径12.3 线路与建筑物、构筑物的距离12.4 直线地段单线路基顶面的宽度12.5 线路上部建筑类型12.6 道岔尺寸12.7 钢轨尺寸。